生活無處不交際
——談人際關系與正常生活
人際關系既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生活常識。人際關系表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各個角落,它的存在是客觀的。人際關系既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也是人們日常活動和交往的必然結果。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社會中的每個人,特別是社會中的青年人,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處理好人際關系,首先與青年的正常生活密切相關。有人把良好的人際關系比作青年成長的“營養缽”,有人把復雜的人際關系稱為青年生活的“包圍叢”。這些富有人生哲理的話,深刻揭示了人際關系對于青年生活的重要性,確實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
社會生活是一種十分復雜而密切聯系的活動,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是這個活動中的成員。初入社會的青年人當然也不例外。他們必然要與其他社會成員發生直接或間接、深刻或淺近的聯系。在這種聯系中相互關系處理得如何,直接影響青年人的正常生活。
青年人生活的范圍是很廣泛的。例如,一個青年人足不出戶,有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姑嫂、妯娌之間的關系;出了門有與鄰居、行人之間的關系;坐車有與售票員、旅客之間的關系;進商店、飯館有與服務員、顧客之間的關系;上班有與師傅、同事之間的關系;當兵有與首長、戰友之間的關系;戀愛期間有與戀人之間的關系;婚后又增加了新的家庭關系等等。在這些關系網絡中,青年人占有自己的位置,并在自己的位置上與他人發展正常聯系。如果一個青年人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在家橫行霸道,出門打架斗毆,進單位頂撞領導,入學校欺負同學,他就很難在這個社會生活下去,這種四面楚歌的境地很可能把他推上生活的絕路。某市張XX在家是“驕子”,動輒與父母大吵大鬧,曾為一件小事一拳把他父親的兩根肋骨打斷;在學校時常想歪點子捉弄老師和同學,在社會上是“強徒”,無視法紀,逞兇霸道,平時滿臉匪氣,說翻臉就翻臉,除幾個不三不四的人經常與他在一起外,其他人都有意躲他。有一次,他看見別人正在下棋,就拉開別人自己下,結果輸了,旁邊的小王說了一聲“臭棋”,他當即拔出刀子將王捅死,被判死刑。
青年人正處在社會意識發展和成熟的階段。處理好人際關系能更好地幫助他們在思想上建立起群體意識。人的群體意識就是指人對集體的一種歸屬感。缺乏群體意識的人,在遭遇挫折時就會感到孤立無援,悲觀絕望。在漫長的社會生活中,誰能保證自己一生都不遇到任何挫折呢?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青年人在生活中受到挫折,投書有關部門要求給以幫助。這種希望擺脫困境的愿望是應當支持的,但同時說明這些人還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不善于從群體中吸取力量,這個教訓青年人都應該記取。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為青年人思想意識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青年人應該在人際交往中,不斷發展自己的群體意識,增強社會與集體觀念。
現代青年的一大特點是關心國家大事,“參與”意識極強。所謂“參與”就是青年人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和愛好,選擇社會生活的一個方面,積極參加其活動,或提出意見、或出謀劃策,或組織領導。以此對社會做出貢獻并顯示個人的才能。青年人的參與意識是可貴的,應當受到社會的尊重和鼓勵。但是,如果青年人缺乏人際關系知識,不會處理人際關系,就很難參與社會生活,有的即使參與了某一方面的活動,也很難與同事相處,甚至會使參與活動夭折。
處理好人際關系,對青年的愛情生活也有很大影響。戀愛是青年坐活中不可避免和不可缺少的內容。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的青年人最容易步入愛情的春天,而那些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的青年人則相反。我們曾分析過一些征婚啟示,發現其中提出人際關系方面要求的幾乎占60%。這說明青年人都喜歡那些人緣關系好,為人隨和的朋友,而不喜歡那些獨來獨往、天馬行空的人。另外,廣泛的社會交際,也能給青年人提供選擇配偶的機會。現在社會上之所以出現許多大齡未婚青年,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際面窄,接觸少。因此,社會不得不舉辦各種聯誼活動,成立各種形式的婚姻介紹所,為這些人牽線搭橋、排憂解難,
[1] [2] [3] [4] [5] [6]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