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观看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日韩在线观看视频黄-日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视频-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科技創新網 > 文章中心 > 創新人物百科 > 文化藝術 > 李心安 > 文章正文

聽說過制片人張偉平耗資千萬、再現“牡丹坊”為《十面埋伏》造勢助威;聽說過大胡子制片人張紀中拍《神雕俠侶》前用了一年時間炒作“小龍女”選角事件。所以,當我聽說要采訪一位制片人時,心中有很多的好奇,不知道又會“炒”出怎樣令人驚訝的幕后花絮來。

北京堵車現象之嚴重幾乎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正逢早晨的上班高峰期,從西五環外的八大處到西北二環的魏公村需要穿越北京最繁忙的一些地段,可是制片人李心安按照事先約定的采訪時間一秒不差地準時出現了,這倒讓我有些措手不及。更令我沒有很快適應的是,眼前這個制片人竟然不善言辭甚至有些木納,他表情沉靜、語調和緩,和我以前在各種媒體上看到的制片人形象相距太遠,但他確實就是《中國儀仗兵》、《我們的連隊》、《紅領章》、《沙場點兵》等曾紅極一時電視劇的制片人。

這是一片沒有硝煙的戰場

近年來,制片人越來越明星化,他們為自己拍攝的影視劇鼓吹吶喊、包裝造勢的能力令人嘆為觀止。對此,張紀中解釋就是:制片人是劇組的第一負責人,就像一個工廠,制片人是廠長,導演是總工程師,他只對藝術負責,制片人對一切負責。制片人要擅長市場推廣,要不然怎么收回投資?但是,制片人李心安的方法卻和他們“道不同”。因為是部隊的制片人,他一再強調:軍隊電視劇創作拍攝是軍隊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娛樂的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作為制片人,我僅僅是按領導的要求做了制片專業的具體事,大量工作是各級領導、協拍部隊和同事們做的。他自己一直隱居幕后自不必說,他所用的演員大多沒名氣,所選的題材皆是嚴肅主題,以上三條皆可成為“票房毒藥”,但他擔任制片人的電視劇卻一部部都在央視的熒幕上火了一把。

要從那些依靠各種炒作手段賺取眼球的眾多電視劇中殺出一條血路來不是件容易的事。

李心安現在是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電視藝術中心副主任、制片人。做制片人需要有敏銳的政治頭腦,較高的藝術分辨力,雖然不一定是專業的精英,但要熟悉各專業,最重要的是有市場的眼光,能夠發現優秀的題材、本子、演員。制片人最怕的是虧本和超出預算,所以要精打細算。如經常聽聞成龍在拍電影時,要求演員用手紙不得超過3張,因為他本身就是該片的制片人。由于軍隊電視藝術中心本身的經濟力量弱,對一部長篇電視劇的資金投入相對較少,每次運作一部電視劇,都是東拉西求,勒緊褲腰帶,緊緊巴巴把片子做完,像打硬仗一樣完成政治任務。此外,因為資金和工作人員有限,也影響拍攝中的保障工作,作為一部電視劇的制片人,李心安平時主要參與劇本的策劃、編劇工作。拍攝前后又是集制片、劇務、司機等職務于一身的工作人員。

《中國儀仗兵》這一題材從96年就開始謀劃,由于種種原因拍攝卻一再被擱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大隊,是一支英雄部隊,這支部隊,在祖國人民面前,代表著解放軍的形象;在世界人民面前,代表著中國的形象,幾十年來,他們出色地完成了國家和軍隊的各種重大禮儀活動,展示了國威、軍威,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稱贊,大多數老百姓也對這樣一支幾乎沒有被深入介紹過的神秘部隊充滿好奇。作為北京軍區管轄內的一支部隊,李心安說自己是一名北京軍區的電視人,如果連軍區的英雄團體都宣傳不好那么還能干什么呢?他多次游說央視影視部有關領導,在得到影視部有關負責人資金投入的口頭承諾后,開始啟動劇本創作。采訪創作期間的一切經費開支自己掏腰包墊支。幸運的是,2001年3月,中央電視臺影視部被李心安的真誠打動,欣然以資金投入為主與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電視藝術中心達成協議聯合投拍。雖然資金很緊,但在軍區首長、總政藝術局的支持下,資金得到了基本保證。開拍時間定了,話劇團的演職人員卻有演出任務暫時抽不出來,在籌備和開拍的時候,團里只有一臺桑塔納車保障,眼看天氣漸暖、草色已青,因為電視劇拍攝的季節性,如果再拖延下去,冬天的戲就沒法拍攝了,為了搶拍冬景,李心安在上級領導的支持下決定克服困難硬性上馬。把儀仗隊“挑戰極限,重塑自我,代表三軍,體現國格”的精神實質,以重大歷史事件背后的秘密和一個個活生生的動人故事終于用電視劇藝術表現出來。《中國儀仗兵》于2001年國慶期間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獲得第十四屆全軍電視劇“金星獎”中篇一等獎,第七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第二十二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中篇二等獎,第二十屆中國電視“金鷹獎”……

初當制片人便大獲成功的他心有不安,他算了一筆賬:2000年全國共批準立項的電視劇1271部、22231集,即使實際拍攝完成了的8000集,也有相當數量的電視劇積壓在倉庫里。電視劇這“大籮筐”究竟能“盛”多少的量?積壓在“筐”里爛掉的又有多少?軍事題材的電視劇大多是主旋律的,過去從政治宣傳的角度,質量不高的大都能在稍差的時間播出,但是也有壓在“籮筐”里爛掉的。而擺在他面前的現實是:軍事題材的電視劇越來越不好做、困難也越來越多、壓力也越來越大。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拍攝的內容大多都拍攝或涉及過,要拍出新意很難;拍攝經費不足,要出精品很難;絕大多數軍事題材的電視劇沒有真正進入市場,有些片子有觀眾、有收視率,但因為制作單位不善經營,也沒有人力經營,最終沒有任何經濟效益,要賺錢很難。李心安站在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電視藝術中心部副主任、制片人的位置上放眼望去,仿佛看到了一個沒有硝煙卻異常殘酷的戰場。

[1] [2] [3] [4]  下一頁

文章錄入:zgkjcx    責任編輯: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 設為首頁 | 廣告說明 | 合作項目

    名稱:科技創新網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13040577號-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45251號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