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專著:

發表論文180余篇,出版著作4部,科普著作3部。
出版專著:
1《中國近海與湖泊碳的生物地球化學》宋金明 科學出版社 2008
2《中國近海生物地球化學》宋金明 山東科技出版社 2004
3《中國的海洋化學》宋金明 海洋出版社 2000
4《當代青年科普文庫•蔚藍色的希望》宋金明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
5《海洋新探索•崛起的海洋資源開發》宋金明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
6《中國近海沉積物-海水界面化學》宋金明 海洋出版社 1997
7《科學技術與社會進步•藍色的疆土》宋金明
發表中文論文:
1 鎘、汞、鉛和石油烴復合污染對渤海灣常見漁業資源生物的影響初探 許思思; 宋金明; 袁華茂; 李學剛; 李寧; 段麗琴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生態毒理學報 2010-12-15
2 海洋溢油油膜厚度影響因素理論模型的構建 吳曉丹; 宋金明; 李學剛; 袁華茂; 張默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海洋科學 2010-02-09
3 海洋環境中的溢油風化過程 吳曉丹; 宋金明; 李學剛; 袁華茂; 張默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海洋科學 2010-06-09
4 渤海主要漁業資源結構的演變分析 許思思; 宋金明; 段麗琴; 吳曉丹; 徐亞巖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海洋科學 2010-06-09
5 南黃海秋季溶解無機碳的分布特征 高學魯; 宋金明; 李學剛; 李寧; 袁華茂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期刊】海洋環境科學 2009-02-20
6 海洋沉積物中的釩、鉬、鉈、鎵及其環境指示意義 段麗琴; 宋金明; 許思思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地質論評 2009-05-15
7 典型有機污染物影響下海水二氧化碳體系變化的室內模擬研究 鄭國俠; 宋金明; 王云華; 于淑萍; 李學剛 大連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大連大學醫學院 【期刊】環境科學 2009-05-15
8 重金屬(銅、鎘、鋅和鉛)對海水無機碳體系影響的模擬研究 鄭國俠; 宋金明; 魏俊峰; 陳麗榮; 袁華茂 大連大學;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生態學報 2009-06-15
9 過量無機氮造成的富營養化對孔石莼存在下海水無機碳體系的影響 張乃星; 宋金明; 郭明克; 曹叢華; 任榮珠; 吳鳳叢; 王盡文 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環境科學 2009-07-15
10 3,4-二甲氧基-D-甘露醇的制備及其抗氧化活性 詹天榮; 宋金明; 楊慧娟; 婁紅祥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大學師范學院; 山東大學藥學院; 山東 青島 【期刊】中國藥學雜志 2006-01-08
11 中國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研究的最新進展 宋金明; 徐亞巖; 張英; 李學剛; 袁華茂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山東青島; 山東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海洋科學 2006-02-09
12 海洋碳遷移轉化與主要化學驅動因子的相互關系 鄭國俠; 宋金明; 戴紀翠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應用生態學報 2006-04-30
13 南黃海秋季葉綠素a的分布特征與浮游植物的固碳強度 鄭國俠; 宋金明; 戴紀翠; 王益鳴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站 山東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山東青島; 浙江舟山 【期刊】海洋學報(中文版) 2006-05-30
14 四硝酸甘露醇酯類化合物的合成和抑菌活性 詹天榮; 楊慧娟; 宋金明; 婁紅祥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大學師范學院;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山東大學藥學院 山東青島; 山東大學藥學院; 山東濟南; 山東青島 【期刊】化學試劑 2006-08-15
15 南黃海沉積物中氮、磷的生物地球化學行為 宋金明; 李學剛; 邵君波; 賀志鵬; 張乃星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站; 中國科學院北京研究生院北京 【期刊】海洋與湖沼 2006-07-30
16 海水顆粒有機碳(POC)變化的生物地球化學機制 張乃星; 宋金明; 賀志鵬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生態學報 2006-07-30
17 膠州灣沉積環境演變的分析 戴紀翠; 宋金明; 鄭國俠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山東青島26607;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山東青島26607 【期刊】海洋科學進展 2006-07-30
18 膠州灣沉積物中的磷及其環境指示意義 戴紀翠; 宋金明; 李學剛; 鄭國俠; 袁華茂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環境科學 2006-10-15
19 中國海洋化學研發的主要進展及展望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開發與管理 2006-09-15
20 人類活動影響下的膠州灣近百年來環境演變的沉積記錄 戴紀翠; 宋金明; 李學剛; 袁華茂; 鄭國俠; 李寧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地質學報 2006-11-15
21 南黃海溶解有機碳的生物地球化學特征分析 賀志鵬; 宋金明; 張乃星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山東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山東青島 【期刊】海洋科學進展 2006-10-30
22 孔石莼和重金屬(銅與鎘)對海水無機碳體系影響的模擬研究 鄭國俠; 宋金明; 戴紀翠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環境科學 2006-12-15
23 南海深海盆表層沉積物氮的地球化學特征與生態學功能 鄭國俠; 宋金明; 孫云明; 戴紀翠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山東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山東青島 【期刊】海洋學報(中文版) 2006-11-30
24 遼東灣柱狀沉積物中無機碳的形態 牛麗鳳; 李學剛; 宋金明; 袁華茂; 李寧; 戴紀翠 青島大學師范學院;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山東青島; 山東青島 【期刊】海洋科學 2006-11-09
25 模擬添加氮對海水溶解無機碳體系的影響 張乃星; 宋金明; 賀志鵬; 李學剛; 袁華茂; 李寧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山東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山東青島 【期刊】海洋科學 2006-12-09
26 近海沉積物中氮磷的同時測定及其在膠州灣沉積物中的應用 李學剛; 宋金明; 牛麗鳳; 袁華茂; 李寧; 戴紀翠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大學師范學院;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山東 青島; 山東 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巖礦測試 2007-04-15
27 膠州灣沉積物中氮的地球化學特征及其環境意義 戴紀翠; 宋金明; 李學剛; 鄭國俠; 袁華茂; 李寧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第四紀研究 2007-05-15
28 膠州灣不同形態磷的沉積記錄及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戴紀翠; 宋金明; 李學剛; 袁華茂; 鄭國俠; 李寧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環境科學 2007-05-15
29 膠州灣沉積巖心化學元素聚集特征 李鳳業; 齊君; 宋金明; 李學剛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北京; 山東青島 【期刊】地質論評 2007-09-15
30 膠州灣沉積物氮的環境生物地球化學意義 戴紀翠; 宋金明; 鄭國俠; 李學剛; 袁華茂; 李寧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環境科學 2007-09-15
31 2003年5月長江口內外溶解態無機氮、磷、硅的空間分布及日變化 高學魯;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廣州;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青島 【期刊】海洋與湖沼 2007-09-30
32 氮與磷的增加對海水無機碳體系影響的實驗模擬研究 張乃星; 宋金明; 賀志鵬; 李學剛; 袁華茂; 李寧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海洋科學集刊 2007-05-15
33 中國近海生物固碳強度與潛力 宋金明; 李學剛; 袁華茂; 鄭國俠; 楊宇峰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暨南大學水生生物研究所 青島 【期刊】生態學報 2008-02-15
34 海洋沉積物中PAHs和PCBs的來源與微生物降解 張蓬; 宋金明; 劉志剛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舟山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站 山東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山東青島; 浙江舟山 【期刊】海洋環境科學 2008-02-20
35 南黃海表層海水重金屬的變化特征及影響因素 賀志鵬; 宋金明; 張乃星; 徐亞巖; 鄭國俠; 張蓬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環境科學 2008-05-15
36 中國近海碳循環研究的主要進展及關鍵影響因素分析 高學魯; 宋金明; 李學剛; 龍愛民; 陳紹勇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山東青島;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山東煙臺; 山東青島; 廣東廣州 【期刊】海洋科學 2008-03-09
37 海水無機碳對過量無機氮輸入引起的富營養化響應的模擬研究 張乃星; 宋金明; 賀志鵬; 鄭國俠; 張蓬; 徐亞巖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環境科學 2008-06-15
38 長江口及杭州灣鄰近海域夏季表層海水中的溶解無機碳 高學魯; 宋金明; 李學剛; 李寧; 袁華茂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山東青島;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廣東廣州; 山東青島 【期刊】海洋科學 2008-04-09
39 渤海沉積物中氮的形態及其在循環中的作用 馬紅波; 宋金明; 呂曉霞; 袁華茂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山東青島; 山東青島 【期刊】地球化學 2003-02-26
40 南黃海表層沉積物中氮的區域地球化學特征 呂曉霞;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山東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山東青島 【期刊】海洋科學進展 2003-04-15
41 自然粒度下渤海沉積物中有機碳的地球化學特征 袁華茂; 呂曉霞; 李學剛; 李寧; 孫云明; 詹天榮;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青島大學師范學院;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青島 【期刊】環境化學 2003-03-30
42 六對甲苯磺酸甘露醇酯的合成 詹天榮;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 【期刊】化學通報 2003-09-18
43 膠州灣現代沉積速率和沉積通量研究 李鳳業; 宋金明; 李學剛; 汪亞平; 齊君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南京大學海岸與海島開發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北京 1 0 0 0 3 9;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03-12-30
44 二異亞丙基甘露醇的合成及其抑菌和抑制葡萄糖苷酶活性 詹天榮; 鄭立; 陳海敏;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 【期刊】海洋與湖沼 2003-09-30
45 南沙珊瑚礁生態系的碳循環 宋金明; 趙衛東; 李鵬程; 呂曉霞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青島 【期刊】海洋與湖沼 2003-11-30
46 渤海沉積物中的"活性鐵"與其氧化還原環境的關系 李學剛; 呂曉霞; 孫云明; 李寧; 袁華茂; 詹天榮;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山東 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山東 青島; 青島大學師范學院 【期刊】海洋環境科學 2003-03-10
47 海洋碳的源與匯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山東 青島 【期刊】海洋環境科學 2003-06-10
48 糖類化合物的化學修飾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進展 袁華茂;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海洋科學 2003-03-29
49 南沙海區生物單體脂類碳同位素研究 段毅; 宋金明; 張輝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蘭州; 蘭州大學地質系 【期刊】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2003-09-20
50 海洋碳循環研究的關鍵生物地球化學過程 李寧; 李學剛;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山東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山東青島 【期刊】海洋環境科學 2005-06-10
51 黃海和渤海沉積物~(210)Pb活度的分布特征 齊君; 李鳳業;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山東青島 【期刊】地球化學 2005-07-26
52 大型海藻栽培及其在近海環境的生態作用 楊宇峰; 宋金明; 林小濤; 聶湘平 暨南大學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暨南大學水生生物研究所 廣東廣州; 山東青島; 廣東廣州 【期刊】海洋環境科學 2005-09-10
53 3,4-二-o-對甲苯磺酸-D-甘露醇酯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 詹天榮; 鄒玉霞; 鄭立;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山東青島; 山東大學藥學院; 山東濟南; 山東青島 【期刊】化學世界 2005-12-25
54 膠州灣沉積物中氮與磷的來源及其生物地球化學特征 李學剛; 宋金明; 李寧; 袁華茂; 高學魯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北京 【期刊】海洋與湖沼 2005-11-30
55 膠州灣沉積物中高生源硅含量的發現——膠州灣浮游植物生長硅限制的證據 李學剛; 宋金明; 袁華茂; 李鳳業; 孫松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北京 【期刊】海洋與湖沼 2005-11-30
56 海洋表層沉積物再懸浮的誘因及其對生源要素循環的影響 王丕波; 宋金明; 郭占勇; 李鵬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山東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山東青島 【期刊】海洋科學 2005-10-09
57 海洋表層沉積物中的無機氮在擾動情況下的行為特征 王丕波; 宋金明; 郭占勇; 李鵬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2005-11-15
58 模擬擾動情況下海洋表層沉積物中P的行為 王丕波; 宋金明; 郭占勇; 李鵬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山東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山東青島 【期刊】海洋環境科學 2005-12-10
59 甘露醇的藥用研究進展 詹天榮;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山東 青島 【期刊】中國海洋藥物 2003-06-30
60 渤海沉積物氮的生物地球化學功能 宋金明; 馬紅波; 呂曉霞; 袁華茂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海洋科學集刊 2003-06-15
61 海洋沉積物中氮的形態及其生態學意義 呂曉霞;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海洋科學集刊 2003-06-15
62 渤海南部海域沉積物上覆海水與顆粒物中的磷與硅 劉志剛; 宋金明; 李寧 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站;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浙江舟山; 山東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海洋科學 2004-02-09
63 菲律賓海錢洲深海峽谷沉積物中元素的地球化學特征 李鳳業; 李學剛; 吳時國; 宋金明; 齊君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山東青島; 山東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海洋科學 2004-02-09
64 海洋沉積物中不同結合態無機碳的測定 李學剛; 李寧;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分析化學 2004-04-25
65 南黃海不同粒度表層沉積物中可轉化氮與環境因子的關系 呂曉霞;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環境化學 2004-05-30
66 北黃海沉積速率及其沉積通量 齊君; 李鳳業; 宋金明; 高抒; 王桂芝; 程鵬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南京大學海岸與海島開發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04-05-30
67 渤海南部海域沉積物中吸附態無機氮的地球化學特征 宋金明; 馬紅波; 李學剛; 袁華茂; 李寧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青島 【期刊】海洋與湖沼 2004-07-30
68 黃河口外沉積物氧化還原環境的表征 李學剛; 宋金明; 呂曉霞; 袁華茂; 詹天榮; 李寧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山東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山東青島 【期刊】海洋通報 2004-08-15
69 南黃海表層沉積物中氮的潛在生態學功能 呂曉霞; 宋金明; 袁華茂; 李學剛; 詹天榮; 李寧; 高學魯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海洋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生態學報 2004-08-25
70 一種海水中溶解無機碳的準確簡易測定方法 宋金明; 李學剛; 李寧; 高學魯; 袁華茂; 詹天榮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分析化學 2004-12-25
71 同位素示蹤技術在海洋環境研究中的應用 齊君; 李鳳業;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 山東青島 【期刊】東海海洋 2004-12-15
72 3,4-二-O-甲基-D-甘露醇的合成及其抗腫瘤活性的研究 詹天榮; 鄭立; 陳海敏;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山東大學藥學院山東濟南;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 山東青島 【期刊】化學研究與應用 2004-12-28
73 海洋沉積物中碳的來源、遷移和轉化 李學剛; 宋金明 1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海洋科學集刊 2004-06-15
74 北黃海沉積物中氮的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早期成巖作用 呂曉霞; 宋金明; 李學剛; 袁華茂; 詹天榮; 李寧; 高學魯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地質學報 2005-02-15
75 南黃海表層沉積物中氮的分布特征及其在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的功能 呂曉霞; 宋金明; 袁華茂; 李學剛; 詹天榮; 李寧; 高學魯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地質論評 2005-04-15
76 1,2,5,6-四硝酸甘露醇酯類化合物的合成 詹天榮; 宋金明; 楊慧娟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山東大學藥物學院; 山東 濟南; 山東 青島 【期刊】青島大學學報(工程技術版) 2005-03-30
77 南黃海表層不同粒級沉積物中氮的地球化學特征 呂曉霞; 宋金明; 袁華茂; 李學剛; 詹天榮; 李寧; 高學魯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山東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海洋學報(中文版) 2005-01-13
78 六硝酸甘露醇酯的含量測定方法研究 孫偉; 宋金明 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藥劑科;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科學 1999-02-28
79 渤海南部海域柱狀沉積物中氮的形態與有機碳的分解 馬紅波; 宋金明; 呂曉霞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山東青島; 山東青島 【期刊】海洋學報(中文版) 2002-09-13
80 南沙渚碧礁碳、氮和磷的垂直轉移過程 趙衛東; 宋金明; 李鵬程; 牟曉真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期刊】自然科學進展 2002-02-25
81 海洋沉積物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英) 呂曉霞; 宋金明; 袁華茂; 李學剛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2002-06-30
82 生源要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研究進展 羅延馨;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科學集刊 1999-06-15
83 維持南沙珊瑚礁生態系統高生產力的新觀點——擬流網理論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科學集刊 1999-06-15
84 南沙珊瑚礁生態系中元素的垂直轉移途徑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期刊】海洋與湖沼 1999-02-15
85 海洋化學傳感器研制的動態評述 趙衛東;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與湖沼 2000-07-30
86 中國近海沉積物-海水界面化學過程與生源物質循環研究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科學 2000-02-29
87 海洋沉積物中的生物種群在生源物質循環中的功能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科學 2000-04-29
88 黃河口鄰近海域沉積物中可轉化的磷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環境科學與數值模擬國家海洋局重點實驗室青島 【期刊】海洋科學 2000-07-29
89 渤海沉積物-海水界面附近磷與硅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模式 宋金明; 羅延馨; 李鵬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科學 2000-12-29
90 海洋生物地球化學的產生與發展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2000-06-28
91 改性大豆蛋白海上溢油凝油劑的制備與性能 孫云明; 宋金明; 陳國華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海洋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山東青島; 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化學系; 山東青島 【期刊】海洋環境科學 2001-12-10
92 中國海洋天然活性物質開發新技術21世紀發燕尾服戰略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科學 2001-04-29
93 淀粉系列海上溢油凝油劑的制備與凝油性能 孫云明; 劉會巒; 陳國華; 宋金明 青島大學; 青島海洋大學;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科學 2001-08-29
94 珊瑚礁生態系的協同營養模式 趙衛東; 宋金明; 李鵬程; 牟曉真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期刊】中國科學基金 2001-02-23
95 中國海洋天然活性物質開發新技術21世紀發展戰略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精細與專用化學品 2001-02-23
96 渤海南部海域柱狀沉積物中磷與硅的形態特征 宋金明; 羅延馨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科學集刊 2001-06-15
97 海洋沉積物中的氮循環 馬紅波;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科學集刊 2001-06-15
98 海洋沉積物—海水界面附近氮、磷、硅的生物地球化學 孫云明;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化學系 【期刊】地質論評 2001-10-15
99 新的痕量同位素示蹤劑在全球變化研究中的應用 宋金明; 李鳳業; 李學剛; 李寧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山東青島; 山東青島 【期刊】海洋科學進展 2002-07-15
100 中國海洋碳循環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研究的主要進展(1998-2002) 孫云明;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山東青島; 山東青島 【期刊】海洋科學進展 2002-07-15
101 中國近海沉積物在生源要素循環中的功能 孫云明;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山東青島; 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化學系; 山東青島 【期刊】海洋環境科學 2002-03-10
102 近海岸(青島)大氣鹽份研究 宋金明; 趙永平; 陳永利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環境科學 1994-06-10
103 青島霧水中SO_2的研究 宋金明; 詹濱秋; 李鵬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科學 1994-04-15
104 大氣污染物質SO_2對霧水酸度的控制作用 宋金明; 李鵬程; 詹濱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科學 1994-10-15
105 黃河口北部海域硫的地球化學特征 宋金明; 李鵬程; 侯寶榮; 郭公玉; 詹濱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科學集刊 1994-06-15
106 “農豐一號”高效浸種劑的研制 宋金明; 李鵬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科學 1995-02-15
107 從中國科技青年學術年會看我國海洋科學研究的發展趨勢 宋金明; 段德鱗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科學 1995-12-15
108 南沙群島海域沉積物環境與間隙水中的鐵錳 宋金明; 李鵬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科學 1995-12-15
109 南沙群島海域沉積物環境與間隙水中的鐵錳 宋金明; 李鵬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環境科學學報 1996-07-26
110 南沙群島海域瀉湖及礁外沉積物間隙水中的-2價硫 宋金明; 李鵬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與湖沼 1996-12-15
111 熱帶西太平洋部分海域海水的化學狀況分析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環境科學 1996-09-10
112 赤道西太平洋部分海域上層水的海洋化學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科學 1996-04-15
113 南沙群島海域沉積物-海水界面間營養物質的擴散通量 宋金明; 李鵬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科學 1996-10-15
114 粒度標(GSL)和氧化還原度(ROD)在渤海南部海域沉積物環境研究中的應用 宋金明; 李鵬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科學集刊 1996-06-15
115 東海沉積物間隙水中K,Na,Ca,Mg硅酸鹽的熱力學平衡 宋金明; 郭建波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日照市環境保護局 【期刊】海洋科學 1997-02-15
116 渤海南部沉積物中的活性鐵及氧化還原環境 宋金明; 李鵬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科學 1997-08-15
117 海洋污染/生態環境檢測技術——化學傳感器的研制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科學 1997-12-15
118 南沙珊瑚礁生態系中稀有元素的垂直通量 宋金明; 李鵬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期刊】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1997-08-15
119 我國海洋沉降顆粒物質的有機地球化學研究——Ⅰ.有機質通量及烴類化合物和脂肪酸分布特征 段毅; 崔明中; 羅斌杰;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蘭州 【期刊】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1997-10-15
120 我國海洋沉降顆粒物質的有機地球化學研究——Ⅱ.酮、醛和醇脂類化合物組成特征的地球化學意義 段毅; 崔明中; 馬蘭花; 宋金明; 周世新; 羅斌杰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國家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蘭州 【期刊】科學通報 1997-10-08
121 熱帶西太平洋定點海域降水的化學特征研究 宋金明; 李鵬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氣象學報 1997-10-20
122 東海懸浮物質再懸浮比率的初步研究 詹濱秋;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科學集刊 1997-03-15
123 熱帶西太平洋定點海域(4°S156°E)營養鹽變化規律及降水對海水營養物質影響的研究 宋金明; 李鵬程; 詹濱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科學集刊 1997-03-15
124 甲殼質/殼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應用化學 李鵬程;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科學 1998-10-15
125 南沙群島珊湖礁潟湖垂直沉降顆粒物中主要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研究 宋金明; 李鵬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學報(中文版) 1998-07-13
126 中國近海沉積物—海水界面化學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地球科學進展 1998-12-05
127 南沙群島珊瑚礁生態系中稀土元素的垂直轉移過程研究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科學集刊 1998-06-15
128 東海沉積物間隙水中磷酸鹽的轉移模式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期刊】海洋環境科學 1992-09-30
129 青島霧水中的氯離子 宋金明; 李鵬程; 詹濱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期刊】海洋環境科學 1992-12-30
130 海水中溶解有機碳(DOC)的測定 宋金明; 詹濱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湖沼通報 1992-04-01
131 全球變化研究中化學海洋學的幾個新領域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期刊】海洋科學 1993-08-29
132 海底鐵錳氧化還原過程的模擬研究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期刊】環境化學 1993-03-02
133 顆粒物質和微量金屬在東海北部的沉積通量 詹濱秋; 黃華瑞; 龐學忠; 李鵬程; 宋金明; 任建偉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期刊】海洋與湖沼 1993-03-02
134 東海沉降懸浮物質的特征研究 詹濱秋; 吳玉霖; 李鵬程;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海洋科學集刊 1993-06-15
135 新概念“粒度標(GSL)”用于研究海洋沉積環境——以黃河口北部海域為例 宋金明; 事鵬程; 郭公玉; 侯寶榮; 詹濱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期刊】海洋環境科學 1993-12-31
136 全球海洋通量聯合研究中的化學海洋學 詹濱秋; 宋金明; 李鵬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期刊】海洋環境科學 1993-12-31
137 海洋環境中硫的存在形式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環境化學 1990-12-27
138 Eh和海洋沉積物氧化還原環境的關系 宋金明; 李延; 朱仲斌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期刊】海洋通報 1990-05-01
139 天然環境中元素的存在形式和形態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期刊】海洋環境科學 1990-07-02
140 東海沉積物間隙水中硅酸鹽和硫酸鹽“擴散-平流-反應”模式的研究 宋金明; 李延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期刊】海洋科學 1991-03-02
141 東海沉積物間隙水中的碳酸鹽及鐵、錳的控制體系 宋金明; 李延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期刊】海洋與湖沼 1991-05-01
142 遼東灣海底鐵、錳的氧化還原過程及化學成巖作用 李延; 宋金明; 朱仲斌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期刊】海洋與湖沼 1991-10-28
143 元素早期成巖作用的數學模式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期刊】海洋通報 1991-04-01
144 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與全球氣候及海平面的變化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自然雜志 1991-09-28
145 中國酸性沉降物致酸機理的研究 宋金明; 詹濱秋; 李鵬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期刊】海洋科學 1992-10-27
146 用沉積物的特性參數pH,Eh,Es及間隙水中SO_4~(2-)濃度表征陸源物質對遼東灣的影響 宋金明; 朱仲斌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期刊】煙臺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版) 1992-09-30
147 南黃海沉積物間隙水中重金屬(Fe,Mn,Cu,Co,Ni)的地球化學特征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青島 【期刊】環境化學 1992-10-27
148 南沙珊瑚礁生態系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 宋金明; 趙衛東; 李鵬程; 羅延馨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化學研究室 【會議】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濟發展(上冊) 1999-10-18
149 一種海洋環境調查與監測用的-2價硫電極 趙衛東;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會議】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濟發展(上冊) 1999-10-18
150 渤海南部海域沉積物中氮的賦存形態研究 馬紅波;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會議】第七屆全國海洋湖沼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 2000-07-01
151 珊瑚“奢侈消費”營養鹽的研究 趙衛東;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會議】第七屆全國海洋湖沼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 2000-07-01
152 CARBON CYCLING IN NANSHA CORAL REEF ECOSYSTEM,SOUTH CHINA SEA 宋金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化學研究中心 【會議】中國科學院海洋科學青年學術研討會暨2001年海洋湖沼科學青年學者論壇論文摘要集 2001-07-01
媒體報道:

新世紀牧海者 ——記優秀青年海洋學家宋金明博士
在遼闊而深邃的大海里,蘊藏著無盡的奧秘和無窮的寶藏。千百年來,探索這個生命起源的地方和開發這個神秘的巨大寶庫,一直是人類努力追尋的夢想。
2003年“青島市十大杰出青年”、“山東省青年科技創新獎”獲得者,1999年度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2003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的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海洋化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助理宋金明博士就是這樣一位從大海這生命的搖籃中汲取營養,在大海的驚濤駭浪里成長起來的,又以大海作為施展自己才華的空間,為大海添風采的優秀青年海洋學家。
宋金明博士,1964年生于河北省棗強縣一個農民家庭,1985年畢業于長春地質學院,獲工學學士學位,其后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海洋化學碩士學位和海洋地質學博士學位,多學科知識的積累,為他日后從事海洋科學前沿多學科交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開創海洋沉積物海水界面化學研究
宋金明博士主要從事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及海洋沉積物-海水界面過程研究,十幾年來,主持完成和正在進行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科學院重大項目、國家攻關項目和國家海洋“863”項目近20項,為我國海洋沉積物-海水界面化學與海洋生物地球化學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首次提出了定量評價海洋沉積物氧化還原環境的標準——氧化還原度ROD ,用于海洋腐蝕環境調查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結果,使近海石油開發管線的腐蝕環境評價實現了理論指導實踐的定量化;通過對珊瑚礁生態系的系統研究,提出了維持珊瑚礁生態系高生產力原因的新觀點——擬流網理論,即熱帶相對固著的生物組成的生物化學反應器大量富集外海寡營養水中的營養物質,并在其內快速循環,這是珊瑚礁生態系維持高生產力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珊瑚礁內非生源要素的垂直轉移主要是由生物過程來完成的觀點;系統研究了中國近海沉積物-海水界面化學過程,建立了一整套海洋沉積物-海水界面化學的研究方法,為海洋沉積物-海水界面化學學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通過對近海沉積物中氮、磷、硅的研究,首次定量獲得了沉積物中的氮、磷、硅僅有少部分參與其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新結論,發現了沉積物作為近海水體氮、磷、硅的主要源與匯,在氮、磷、硅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上有重要的作用的新規律。
宋金明博士1997年獨立出版的《中國近海沉積物-海水界面化學》專著,著名海洋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曾呈奎教授評價他的專著具有三個第一,即“……是我國第一部海洋界面化學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有關中國近海沉積物-海水界面化學專著,……是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建所46年來由青年學者獨立撰寫的第一部專著……”。“專著的出版標志著我國海洋沉積物-海水界面化學的發展已走向一個系統化、理論化的新階段”。這本專著中沉積物-海水界面附近元素的早期成巖模式、稀有與稀土元素的垂直海洋通量、海洋沉積物氧化還原特性的系統定量表征等,在中國海均屬開創性研究。專著中許多處理沉積物-海水界面化學方法,如“DRE”“ROD”“GSL”新概念均系著者提出的,這些新概念、新理論、新方法構成了這本專著的主體。這部專著,已對我國的化學海洋學與環境海洋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指導作用。目前海樣沉積物-海水界面化學研究已成為我國海洋學的前沿領域之一。
今年底即將由山東科技出版社出版的80余萬字的大型專著《中國近海生物地球化學》是宋金明博士在開拓海洋學前沿領域的又一重要突破,泰山科技專著出版基金對該專著的出版給予了的支持。該專著是宋金明博士主持的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創新工程重大項目的主要成果。著名海洋學家曾呈奎院士、秦蘊珊院士、袁業立院士對該專著給予了高度評價,并為該專著由作序。《中國近海生物地球化學》,分四篇十二章,它第一次系統地研究了中國近海主要生源要素碳、氮、磷、硅等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是第一本有關中國近海的生物地球化學專著。它涉及中國近海主要典型海域的陸架生態系、河口生態系和珊瑚礁生態系,在不同的海域有不同的側重,渤海主要研究沉積物中氮、磷、硅的遷移、轉化特征,黃、東海側重研究海水中碳、氧同位素的分布變化,生態環境演變和碳源匯的研究而南海的北部特別是珠江口外研究其生態環境,南沙珊瑚礁生態系則主要研究沉降顆粒物中生源要素與非生源要素的循環過程。專著中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論觀點,如海洋表觀碳源匯與實際碳源匯、維持珊瑚礁生態系高生產力原因的新觀點擬流網理論、珊瑚奢侈消費營養鹽、沉積物自然粒度下形態研究的新概念等,所以創新性是這本專著的最大特色。該專著的出版標志著我國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學科的形成與建立,并為其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礎。2002年至2003年,宋金明博士受中國科學院公派以高級訪問學者身份赴加拿大的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進行合作研究,在海洋學前沿領域海洋碳循環上又取得了重要進展。
他在海洋沉積物-海水界面化學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學上的開創性研究,受到國內外同行的贊許,有多篇論文被SCI核心刊物收錄和引用,國內外有160多人次來函索要論文。1999年,他的“近海沉積物-海水界面化學過程與生源物質循環研究”獲得了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的資助,這是當年我國海洋學一級學科唯一獲得此榮譽的青年海洋學家。
宋金明博士學習的領域比較廣。他1985年獲分析化學學士學位,其后獲得海洋化學碩士學位和海洋地質學博士學位,多學科知識的積累,為他從事化學海洋學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許正是這多學科交叉的學習,是他取得學術成就的條件之一。過去,他做學生時,就時常提醒自己,一定要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將來面對的是一個五光十色的高技術社會,現在,他時常對他的學生講,研究生階段的學習關鍵是開闊知識面,學會一整套做科研的方法,學會這些是受益終生的事情。十幾年來,他一直在實踐這些想法。他在海洋沉積物-海水界面化學與海洋生物地球化學主要研究領域這一邊緣交叉方向上大膽探索,鍥而不舍。也許正是沒有現成的研究方法,促使他用多學科的知識,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理論,使這一研究方向逐漸發展成為一門邊緣交叉學科。
開拓酸霧化學系統研究
宋金明博士在海洋化學多個研究領域都有重要建樹。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他就系統地對山東沿海城市酸霧化學進行研究。眾所周知,山東沿海是一個多海霧的地區,每年霧日數在1-2個月之間,由于工業的迅速發展,大量廢氣導致大氣嚴重污染,遇到霧日,形成嚴重的酸霧,酸霧作為一種重要的酸性沉降物對工農業及建筑等構成嚴重威脅。宋金明博士抓住這一事關沿海發達地區發展的重要課題,進行了系統研究,獲得了多項開創性的結論。
他針對酸性沉降物研究中判據一直沿用二氧化碳體系的pH=5.6作為界限值,而這一判據對酸雨、酸霧的研究均存在問題提出了酸性沉降物的新判據,即用“致酸量/pH”作為酸性沉降物的新判據,解決了單用pH已不能準確判斷是否是酸性沉降物的重大科學問題;他還首次給出了不同致酸組分,對酸性沉降物酸度的貢獻比例,對青島的酸霧,海濱區硫酸根對酸霧酸度的貢獻值為77.9%,生活區為44.1%,工業區為80.7%;他提出了用酸霧的“硫/硝”比值確立酸霧的類型,青島的酸霧為一至五硫酸型酸霧,而美國洛杉磯為三級硝硫混酸型酸霧。
宋金明博士對酸霧化學的系統研究受到有關專家的高度評價,認為“這是我國對酸霧化學系統性創新研究的一個突破”,他的論文“中國酸性沉降物致酸機理的研究”以8%的入選率入選中國科協首屆青年學術年會1992,北京 ,以后他的系列論文入選第二屆1995,北京 、第三屆1998,北京 中國科協青年學術年會,成為山東省唯一一位連續入選三屆中國科協青年學術年會的論文作者,受到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勤奮刻苦迎來豐碩成果
宋金明博士在十幾年的海洋化學研究中勤奮努力,刻苦鉆研,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他已獨立出版專著3部,并在《中國科學》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余篇,這其中大部分是第一作者或獨立作者。十多年的科研實踐,宋金明博士已逐步形成了他獨特的研究體系,這就是基于現場數據的親自采集而后進行海洋化學研究,在基礎研究上,他根據國際化學海洋學發展動向并結合我國實際,進行創新研究,取得了國內外同行矚目的成績。他的足跡遍及渤海、黃海、東海、南海、西北太平洋、赤道太平洋等。深入系統地研究現場資料得到創新性的結論是他從事科學研究的最大特點,他因此獲得了多項國家級獎勵,他獨立出版的大型專著《中國近海沉積物-海水界面化學》獲得1998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三等獎。他還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科技發明二等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他在科學研究上的一絲不茍和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使他的科研成果得到許多國家同行的贊譽。他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善于與同行合作。凡第一作者論文,必是他親自實驗,整理撰寫。凡非第一作者論文,必有他參與完成的一部分工作,不掛虛名。他是我國海洋化學學科學術帶頭人之一,在青年同行中屬姣姣者。1998年,鑒于他在我國海洋科學研究中的突出貢獻,中共中央組織部、國家人事部、中國科協授予他“中國青年科技獎”;1998年山東省委組織部、山東省人事廳、山東省科協授予他“山東省青年科技獎”;1999年青島市委市政府授予他“青島市青年學術、工程技術帶頭人”;1999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3年入選“青島市十大杰出青年”和“山東省青年科技創新獎”。
做科研很苦,從事科學研究的同志都能理解這句話的滋味,做科研意味著要把全部的身心投入進去,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搞科研做出成績有兩點是必須具備的,第一要熱愛自己從事的工作,熱愛外行人覺得是特別枯燥無味的研究;第二要靠踏踏實實地去干,科學研究是一種既耗體力又耗腦力的復雜勞動,不去埋頭苦干,能做出像樣的成果來,那就成了天方夜潭了。十幾年來,他幾乎沒有歇過節假日和星期天,前些年,他是有名的半夜跳窗“專業戶”。每天實驗常常到凌晨兩、三點,實驗大樓的門鎖了,一樓側所的窗戶就成了出實驗大樓的必經門戶,有幾次遭到門衛的訓斥。有時太晚了,他就把三把椅子并在一起躺下打一個盹。
做科研苦,從事海洋科學研究更是苦上加苦,海洋科學研究的特點是要出海調查,取得樣品,獲得數據,而這樣品與數據的獲得又談何容易。暈船是擺在從事海洋科學研究工作者面前一道必須面對的難題。除極少數人不暈船外,大多數人都暈船,暈船的味道實在難以形容。海洋調查船重心高,顛簸大,每一個海洋人都要靠堅強的毅力去克服暈船,常常三、四天吃不進一口飯、喝不進一口水,吐完了胃里的食物與水后,吐出來的是綠綠的苦膽水,就是在暈船如此嚴重的情況下,也要堅持取樣。宋金明博士暈船情況比較嚴重,1987年以來他共到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太平洋進行過16個航次594天的調查,這20個月的海上調查取得了海水、沉積物、顆粒物、生物體樣品5000余個,獲得了十幾萬個現場調查數據,這些數據與樣品包含了他多少辛勤的汗水與暈船的痛苦。僅1999年4-5月,他到南沙海域的36天,酷暑與暈船使他體重減輕16斤。暈船的時候,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在他眼里大海的可愛已蕩然無存!可一但大海恢復了往日的平靜,海面如鏡,風景如畫,蔚藍色的海洋在他眼里又是那么的可愛和給人那么多的遐想。這就是青年海洋科學家宋金明對大海的感情。
有時候,任務和時間要求科學家必須先拋開小家,拋開家庭,義無反顧地去投入調查研究。1992年10月,隨著一聲汽笛長鳴,“科學一號”遠洋考察船緩緩駛離青島碼頭,宋金明博士站在甲板上看著已懷孕8個月“大腹便便”的妻子,心里很不是滋味。這一次的遠洋考察是在太平洋進行為期四個半月的TOGA-COARE國際合作研究,大型調查任務需要他,他不能不遠赴大洋。在愛人最需要他的時候,責任感、使命感和為海洋科學獻身的精神驅使他毅然出海遠航。當他1993年3月歸來時,兒子已三個多月。他覺得最對不起的就是妻子,但他妻子對他忘我的工作卻毫無怨言,默默的支持者他,做他忠實的后勤。宋金明說他取得的成績有一半應歸功于他的妻子。
宋金明博士常講他取得的成績和每一點進步都與黨組織與單位領導的辛勤培養,與老專家甘做人梯、無私奉獻分不開的。他常提到的兩個人,一位是他的博士生導師——中國海洋地質學會理事長趙一陽研究員。趙老師在學業上為他指點迷津,在做人上更為他樹立了榜樣。他的論文許多都經他審閱,指出不足,花費了他許多心血,但卻執意不掛名,就是在1999年8月他參加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答辯前,趙一陽研究員為他逐字逐句地修改答辯報告,表現了一位老教授為人師表的高尚情操。另一位是原海洋化學研究室的主任徐祖洪研究員,盡管他們從事的研究方向有較大的差別,但徐祖洪研究員十幾年來一直關注他的研究,在政治上關心,業務上幫助,充分體現了一個長者與領導所給予的寶貴指導與支持。在徐祖洪研究員耐心細致的幫助、關心和支持下,宋金明博士不僅業務上成熟起來,而且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一切凝聚著多少感人的啟迪與期盼。作為領導,徐祖洪研究員把榮譽與光榮讓給年青人,把責任留給了自己。
社會與學術兼職,當好公仆
宋金明博士在科學研究上的成就,使他在學術和社會兼任的職務越來越多。他兼任中國海洋湖沼化學學會理事長、中國海洋化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韓國黃海環境聯合研究中方首席科學家,兩個部級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和客座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以及《TheYellowSea》《海洋與湖沼》《海洋學報》《海洋科學進展》《海洋環境科學》《海洋科學集刊》《海洋科學》等多種刊物編委,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咨詢評議委員會委員、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并兼任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家評審組成員等,為我國海洋科學發展做著不懈的努力。
作為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化學學會理事長和中國海洋化學學會的副理事長,他組織過有十幾個單位參加的國家大型學術研討會,并受到好評;作為中韓黃海環境聯合研究的中方首席科學家已經組織了4次中韓兩國的合作調查與研究,其中我國就有三個單位參加。他的組織與協調,得到了參與各方的好評。
他現任山東省第十屆人大代表、民革青島市副主委,曾任青島市第九屆政協委員,青島市市南區第十四屆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會委員,民革青島市第七、八屆市委委員。他提出的提案《關于合理開發利用膠州灣與青島可持續發展案》與《優化治理青島近岸海洋環境,確保奧運海上項目順利實施》分別在市政協九屆四次和五次會議上作為大會發言,受到市政府領導的重視和批示。2003年4月他在山東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的《關于應嚴厲禁止在職中小學教師從事有償家教的建議》引起了省人大和青島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分管市長直接批示有關部門制定措施,逐步解決。他在參政議政、履行代表和政協委員職責,反映人民呼聲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宋金明博士還熱心于科學技術的普及事業,他應邀在青島人民廣播電臺、青島觀象山多次作科普報告并已出版科普著作3部,即:《當代青年科普文庫•蔚藍色的希望》、《科學技術與社會進步•藍色的疆土》、《海洋新探索•崛起的海洋資源開發》,在傳播普及海洋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浩瀚的海洋,以其豐富的資源、遼闊的空間,以及與環境休戚相關的調節作用,而成為當今地球上最后的前沿領域。面對世界、面對未來,宋金明博士正以堅強的信心,百倍的努力,迎接這藍色輝煌時代的到來。
文章來源:《華夏教育資源網》200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