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观看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日韩在线观看视频黄-日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视频-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科技創新網 > 文章中心 > 創新載體 > 重點實驗室 > 文章正文

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始建于1984年,1995年被批準開放,1987年通過國家驗收,是國內首批建設、開放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現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閔乃本院士,實驗室主任邢定鈺教授。   

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和目標是研究凝聚態物質中不同尺度層次,不同類型微結構組態、分布、相互作用及形成和轉變規律, 揭示它們與宏觀物理性質間的內在聯系,并將理論研究,計算機模擬與當代先進實驗手段相結合,探索、設計和制備各種類型的微結構材料,研究其物理機制和新效應,為發展新型微結構材料奠定基礎。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介電體微結構材料和物理,納米結構材料和物理,非平衡條件下物質聚集、組裝和調控的動力學過程,固體中強關聯、相變和相關的微結構物理等。   

實驗室自建設以來,積極承擔各類科研項目和任務,在凝聚態物理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到目前為止,實驗室已承擔或正在承擔的包括國家“973”計劃項目,國家攀登計劃項目,“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重大、重點和面上項目,省部級科技項目,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等共計234項;已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2600余篇。實驗室鼓勵在國際上影響大的學術期刊上發表具有原始性創新的高水平論文,特別是在黃土地上出高水平論文,于1994年在Nature上首次發表論文,實現了零的突破,隨后又連續在Science上發表論文3篇;近年來,已連續在物理學科影響最大的Phys. Rev. Lett.上發表論文27篇;實驗室曾先后獲國家、部省級科技獎60余項,出版學術專著1部,獲國家發明專利4項。   

實驗室非常重視科研方向的選擇。我們立足于基礎研究,面向未來十年到廿年的應用,選擇已有良好積累的前沿課題和選擇國際上蓬勃發展的前沿課題方向,發揮自身優勢,堅持不懈,開展有特色的研究工作。介電體超晶格方面的研究是實驗室近年來取得突出成果的課題,體現了實驗室堅持自己的優勢研究的選題思路的成功。多年以來,實驗室堅持對介電體超晶格進行系統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取得一系列工作進展,逐步建立了介電體超晶格的理論體系,在實驗上揭示了應用前景,在國內外的學術影響也隨之逐步提高。特別是非線性光子晶體中全新光子雙穩機制的提出,準周期光學超晶格中耦合參量過程的發現和離子型聲子晶體長波光學性質的研究等等,一批創新性成果在Science等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在國內外引起重要反響。現在,介電超晶格和微結構的研究已成為實驗室今后幾年的主導研究方向之一,不僅在基礎研究方面有所突破,而且根據準位相匹配原理設計出來的光學超晶格已能實現多基色輸出,為全固態白光激光器的研制奠定了基礎。此外,實驗室在納米材料和團簇物理,非平衡態物質聚集、軟凝聚態與生物物理,高溫超導和磁電阻研究以及計算凝聚態物理和材料設計等方面涌現出具有高水平的工作,產生了較大的國際影響。   

實驗室現有39名在編固定人員,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名、博士生導師18名、40歲以下具有博士學位的高級研究人員占全室研究人員的一半以上。建立一支年齡和結構合理的高水平研究隊伍是實驗室工作的主要環節。實驗室將年輕人作為科學創新、攀登科學高峰的主力軍和突擊隊給予極大的重視。在項目申請、成果申報、社會宣傳等方面,一直把他們放在首位。目前實驗室不僅有5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和5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的特聘教授,而且還有一批青年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正在迅速成長。實驗室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數理學部的第一個優秀創新研究群體基金資助,為優秀青年隊伍奠定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實驗室幾代人緊密協作、辛勤工作、共同努力換來今天的碩果累累。   

實驗室奉行“圍繞中心、著眼未來、強化共生、促進凝聚”的戰略管理思想,堅持“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方針,力爭把實驗室建設成科學研究基地,高級人才培養基地和學術交流的中心,以各種模式推動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和合作。如聯合國內十余個相關領域實驗室成立了 “微結構科學技術高等研究中心”, “固體微結構網上聯合實驗室”, 不定期召開“微結構科學技術鐘山系列研討會”等,加強交流與聯合,共同承擔國家項目。實驗室通過開放課題,資助國內外優秀青年研究人員來實驗室工作。實驗室還和國際上二十多個實驗室和研究組保持較為密切的科研合作、學術交流和人員往來。   

十多年來,實驗室在國家組織的歷次評估中均名列前茅,一直保持為“優秀實驗室”。同時,隨著實驗室科研成果的增加,國際上的影響也隨之增長。英國的Nature,美國的Science和法國的Research等著名刊物都有文章對本實驗室的工作進行介紹。如Nature(389(1997))一文中曾把本實驗室和新加坡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舉例為遠東地區(除日本以外)兩個“已接近世界級水平”的研究單位。   

實驗室將繼續立足于基礎研究,同時有選擇地向相關應用基礎研究延伸,希望在非傳統功能材料的微結構設計,制備和性能控制方面取得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不僅對凝聚態物理學,而且為我國先進材料科學與技術的發展作貢獻。同時實驗室將在規范管理、完善機制等方面繼續努力,向著建立國家實驗室的方向邁進,為我國科教事業的飛速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地 址:南京市鼓樓區漢口路22號

 郵政編碼:210093

 電 話:025-3592756實驗室編號:  1984DA105042  建設年份:  1984
               實驗室名稱:  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驗收年份:  1987  
               實驗室曾用名:   依托單位:  南京大學 
               主 管部 門:  教育部  所在地區:  江蘇 
               學 科領 域:  數理  網 址:  http://vl-ssm.nju.edu.cn 

文章錄入:zgkjcx    責任編輯: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 設為首頁 | 廣告說明 | 合作項目

    名稱:科技創新網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13040577號-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45251號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