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1.哲學社會學:認為目前哲學正在發生一種社會學轉向,要加強對哲學的社會學研究,主張用未來范式取代哲學的歷史和現實范式。
2.自然辯證法基礎理論:認為自然辯證法是歷史的自然觀,目前已經經歷了四種范式,其基本問題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3.個體認識論:認為傳統認識論是無"主體"的認識論;認識主體至少可以分為個體主體、集群主體和類主體;個體認識論就是以單一個體為主體的認識論。
4.教育理論:認為知識經濟時代是大學的時代;教育就是一種塑造未來的行動。
5.未來哲學:認為未來學有一個形上前提,未來哲學就是純粹未來學。這也是以上研究的哲學基礎和綱領。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1.黑龍江省教委社科項目:個體認識與現代教育研究。1993-1995
2.黑龍江省教育科研重點項目:社會轉型期高校師資隊伍建設。1996-1999
3.黑龍江省"九五"社科項目:現代科技與形而上學。1998-2000
4.教育部世界銀行貸款師范教育發展課題:高師文理滲透教改研究。1995-1998
5.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公共倫理與公共價值研究。2001-
研究成果:
資料更新中……
論文專著:

出版專著:
1.方法學導論,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領導方法與藝術叢書(常務副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1992年版
3.領導方法與藝術精覽(1800千字,主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版
4.社會科學方法論導論(主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個體認識論引論,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年版
6.社會心理偏向及其導引叢書,哈爾濱出版社,1995年版
7.現代科學技術概論(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轉型中的新哲學觀(叢書),哈爾濱出版社,1996年版
9.世界銀行貸款課題高師文理滲透教改探索叢書,大連出版社,2000年
發表論文:
一、個體認識論、哲學基本理論和未來學論文
1. 個體認識發生的前提批判,新華文摘,1993年第11期;
2.論個體認識的物化,學習與探索,1996年第3期;
3.論個體反思,新華文摘,1997年第 1期;
4.論個體的內化認識,新華文摘,1997年第5期;
5.后現代認識論述評,哲學動態,1998年第8期;
6.哲學的元批判,北方論叢,1995年第 1期;
7.自我關懷與新形而上學,自然辯證法研究,1995年第12期;
8.思想的邏輯與歷史觀中的歷史性,河南師范大學學報,1997年第2期;
9.從類的觀點看世界,哲學動態,1997年第3期;
10.作為過程的人的本質,光明日報,2000年1月18 日;
11.應當開展哲學社會學研究,光明日報,2002年2月16日;
12.從歷史的觀點看,理論探討,2001年第6期;
13.未來形而上學論,理論探討,2002年第6期。
二、自然辯證法與社會發展理論論文
1.科學哲學與形上學:科學傳統的確認,哲學動態,1994年第5期;
2.自然與環境的有限發展觀,科學學研究,1995年第1期;
3.走出現代科學主義的牢籠,自然辯證法研究,1995年第1期;
4.論數學實在性的邏輯構變,新華文摘,1995年第5期;
5.萊布尼茨數學思想的統一性,自然辯證法通訊,1995年第5期;
6.現代科學技術與社會協調發展的實現方式,黑龍江社會科學,2000年第1期;
7.回到哲學:新世紀自然辯證法的根本出路,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1年第6期;
8.生態倫理的邏輯反思與發展倫理學,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年第8期;
9.自覺迎接自然辯證法的范式轉換,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年第1期;
10.原型控制與張力文化--未來視野中的李約瑟問題,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年第7期;
11.歷史唯物論與新觀念自然辯證法的基本任務,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3年第1期;
12.走出對創新理解的誤區,科技導報,2003年第3期。
三、教育研究論文
1.生產、教學、科研聯合體-中日美比較研究,科學學研究,1992年第3期;
2.產學研聯合的意義、模式和趨勢,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3年第6期;
3.產學研聯合的發展趨勢,光明日報,1995年2月17日;
4.后現代教育簡評,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8年第6期;
5.談人文素養課程的開設,中國教育報,1999年5月20日;
6.個體認識論視野中的教育與教改,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0年第1期;
7.知識經濟:大學的時代,光明日報,2000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