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宏觀人才學、人才市場學、人才規劃學、區域人才發展、人才體制論、人才素質測評以及組織規劃和人力資源管理等領域的研究。
承擔理論研究項目:
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50余項,主要有:
1. 江蘇省軟科學基金: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對策研究,形成江蘇省品牌工程——“ 333 工程”,獲人事部一等獎。
2. 江蘇省軟科學基金:人才資源開發對策研究,全國首次提出“人才強省”戰略,獲江蘇省人民政府咨詢獎、人事部二等獎。
3. 水利人才與教育培訓戰略規劃研究,轉化為水利部人才規劃。
4. 企業經營者能力提升對策研究,為省經貿委采納,獲人社部一等獎。
5. 江蘇省軟科學基金: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研究,轉化為省科技廳文件。
6.江蘇省軟科學基金:深化改革形勢下,江蘇省企業、農業和鄉村工業科技隊伍發展途徑與對策研究。
7.江蘇省軟科學基金:全面開放形勢下人才環境研究。
8.江蘇省社科基金:深化改革形勢下,江蘇人才與經濟協調發展研究。
9.江蘇省社科基金:充分發揮現有人才作用的研究。
10.全軍博士后管理信息中心項目:《人力資源“鏈式管理”模型及應用研究》。
11.江蘇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333工程”項目:《江蘇省“333工程”實施評估與“十一五”高層次人才規劃研究》。
12.全軍博士后管理信息中心項目:《人力資源失衡與管理模式研究》。
13.江蘇省委宣傳部重點項目:《江蘇省宣傳文化系統人才工作研究》。
14.安徽省軟科學項目:《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實驗區人才支持戰略研究》。
15.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農民工進城對就業的影響研究》。
16.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2014年度項目:《西部地區人才培養、吸引、使用機制研究》。
17.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2015年度項目:《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人才需求預測與調整機制》。
18.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2016年度項目:《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研究》。
19.南京市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南京市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研究》。
承擔咨詢項目研究:
參與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編制和一周年評估工作,多次承擔和參與江蘇省和水利部的人才規劃編制工作。多次承擔江蘇省、水利部和江蘇省交通廳、江蘇省國資委、江蘇省經信委、南京市、鎮江市、淮安市、馬鞍山市以及江蘇、浙江等地有關縣、市、區的人才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為廠長經理授課數百場。為雨潤集團、躍進集團、南京卷煙廠、南京鋼鐵集團、南京普天公司、南京玻璃纖維規劃設計院、南京力導公司、南京東方企業集團、南京8511所、江蘇武進經濟開發區、深圳匯德源公司、安徽昕源集團等企業和多家高校、事業單位承擔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項目(企業發展策劃、企業集團總部設計、企業文化建設、企業診斷、崗位目標管理、招聘面試、員工評價競崗、企業人才后備庫建設、企業內創新創業、核心員工識別與戰略管理、工作分析、崗位評價、績效管理、薪酬管理、組織規劃與設計、戰略性激勵、合伙人與期權股權設計、員工培訓、經理培訓等)80余項。
論文專著:


出版專著:
出版著作70余部,主要有:
1. 望山(趙永樂筆名)主編:人才規劃與預測,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版。
2. 望山、夏安邦、徐紀敏:人才規劃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版。
3. 望山:人才,走向市場——人才市場學概論,河海大學出版社,1989年12月版。
4. 彭涵明、望山主編:科技隊伍建設與發展,河海大學出版社,1990年6月版。
5. 江蘇省人才學會軟課題研究室編著(彭涵明、望山主編):21世紀的江蘇:人才與經濟協調發展,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6. 望山、周廣杰、王朝棟主編:徐州“破三鐵”與理論思考,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92年5月版。
7. 江蘇省人才學會編(望山常務副主編):江蘇人才研究十年,江蘇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8. 望山、王立信主編:毛澤東人才思想概論,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9. 張鳴、望山主編:江蘇人才思想史,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8月版。
10. 望山主編:充分發揮現有人才作用的研究,河海大學出版社,1995年2月版。
11. 劉顯桃、趙永樂主編:新世紀人才曙光——江蘇省加快培養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對策研究,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月版。
12. 趙永樂主編:人才與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第二屆中國東南地區人才問題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東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9月版。
13. 趙永樂:現代人才規劃技術,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9年8月版。
14. 趙永樂、沈宗軍、劉宇瑛:人員招聘面試技術,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版。
15. 趙永樂、王培君:勞動合同管理技術,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版。
16. 趙永樂、張娜、王慧、任雷鳴:人才市場新論,藍天出版社,2005年4月版。
17. 趙永樂主編:初級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江蘇省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水平等級考試用書),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版。
18. 趙永樂主編:《中級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江蘇省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水平等級考試用書),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版。
19. 趙永樂主編:高級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江蘇省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水平等級考試用書),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版。
20. 趙永樂、朱燕、鄧冬梅、仲明明編著:工作分析與設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版。
21. 趙永樂、沈宗軍、劉宇瑛、周希舫編著:招聘與面試,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版。
22. 趙永樂、王培君、方江寧、王穎主編:勞動合同管理與勞動爭議處理,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版。
23. 趙永樂、王培君主編:人力資源管理概論,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版。
24. 趙永樂、王培君編著:國家公務員考錄應試指導——申論,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版。
25. 趙永樂、魏萍編著:國家公務員考錄應試指導——面試,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版。
26. 趙永樂、郭祥林、薄賦徭編著:國家公務員考錄應試指導——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版。
27. 趙永樂等著:城鄉和諧就業理論——農民工進城對就業影響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版。
28. 趙永樂、姜農娟、凌巧編著:招聘與甄選,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年月版。
29. 趙永樂、李海東、張新嶺、姜農娟編著:人力資源規劃,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年1月版。
30. 趙永樂、薛琴、方江寧編著:勞動關系管理與勞動爭議處理,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31. 趙永樂、康麗編著:崗位管理與人崗匹配,中國電力出版社,2013年9月版。
32. 趙永樂主編,沈榮華、桂昭明副主編:宏觀人才學概論,黨建讀物出版社,2013年9月版。
33. 趙永樂著:求索中國特色人才路,黨建讀物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34. 趙永樂、郭祥林、吳達高、陳培玲著:調研南京:發揮老年專家創新創業作用研究,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年5月版。
36. 潘運軍、趙永樂著:南京浦口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研究,南京出版社,2016年9月版。
37. 趙永樂等著:調研南京:加快人才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年11月版。
38. 趙永樂、王濟干等著:鎮江“十三五”人才發展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39. 任新峰、趙永樂等著:如東“十三五”人才發展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2017年3月版。
40. 本書編寫組編:師恩若水 潤澤一生——趙永樂教授河海從教20年師生文集,河海大學出版社,2018年11月版。
41. 《南京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研究》課題組:南京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研究,河海大學出版社,2019年12月版。
發表期刊論文:
發表期刊論文300余篇,“十三五”以來發表的主要有:
1.趙永樂,充分發揮用人主體在人才培養、引進、使用中的積極作用,組織人事報,2021年11月25日。
2.趙永樂,營造良好人才創新生態環境,中國人才,2021年9月期。
3.趙永樂,新發展階段人才高質量發展的新理念,組織人事報,2021年6月22日人才理論版。
4.趙永樂,“十四五”人才發的主題、主線、動力與格局,中國人才,2021年5月期。
5.趙永樂,暢通人才大循環 構建人才新發展格局,群眾,2021年1期思想理論版。
6.趙永樂,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人才社會治理制度,中國人才,2020年11月期。
7.趙永樂、徐軍海、黃永春、郭祥林、呂江洪,基于問題與需求的南京市人才制度體系建設方略,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20年03期。
8.趙永樂、袁興國,“35歲現象”的成因分析及應對策略,人民論壇,2020年10期(上)。
9.趙永樂,完善人才制度體系 共建長三角人才高地,群眾,2019年15期。
10.陳艷艷、趙永樂、孫銳,家長式領導風格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基于組織情緒能力中介效應的視角,浙江社會科學,2019年第5期。
11.羅珺、王帥斌、趙永樂,公眾媒體參與下食品安全監管策略演化研究,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4期。
12.趙永樂、王斌,謹防陷入人才爭奪的誤區,人民論壇,2018年第15期。
13.趙永樂、劉揚,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群眾,2018年第10期。
14.趙永樂,把人才發展的著力點轉移到基層用人主體上,湖北日報,2018年10月11日。
15.趙永樂,從特色到優勢:進一步提升我國人才制度體系的全球競爭力,南京社會科學,2018年06期。
16.趙永樂,放大人才競爭的制度優勢,中國組織人事報,2018年3月16日。
17.劉忠艷、趙永樂、王斌,1978—2017年中國科技人才政策變遷研究,中國科技論壇,2018年第2期。
18.趙永樂、張宏偉,聘任制公務員的“進”與“出”,人民論壇,2018年2月23日。
19.趙永樂,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研究,北京人才發展報告(2017),北京市人力資源研究中心,劉敏華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12月版。
20.趙永樂,堅定文化自信,鑄造我國新時代人才核心價值觀,人事天地,2017年第11期。
21.陳雙雙、趙永樂、王芳,江蘇省環境競爭力時空演變研究——基于靜態和動態雙重評價分析,華東經濟管理,2017年第8期。
22.趙永樂,為人才工作決策提供統計基礎支撐,中國組織人事報,2017年7月28日。
23.劉忠艷、趙永樂,我國高層次人才雙創政策的對比研究——基于制度質量的視角,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7年第7期。
24.王全綱、趙永樂,全球高端人才流動和集聚的影響因素研究,科學管理研究,2017年第1期。
25.趙永樂,人才制度的全球競爭力從哪兒來,光明日報,2016年12月6日。
26.趙永樂,各地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意見的態勢與特點,人事天地,2016年第12期。
27.趙永樂,解放人才須先厘清政府與市場關系,光明日報,2016年7月5日。
28.吳洪彪、趙永樂、李青,“十三五”的馬鞍山:產業轉型升級的人才需求,人事天地,2016年第6期。
29.趙永樂,靠市場激發人才活力,中國組織人事報,2016年4月25日。
30.趙永樂,人才管理政府與市場關系研究,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6年第3期。
31.趙永樂,干部容錯糾錯機制的辯證關系,人民論壇,2016年8月31日。
32.趙永樂,放權松綁是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核心,群眾,2016年第7期。
榮譽獎勵:

1. 1987年獲中國北方十五省市優秀圖書一等獎。
2. 1988年獲江蘇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江蘇省第二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3. 1991年獲江蘇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江蘇省第三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4. 1996年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相當于1998年后的二等獎)。
5. 1997年獲國家人事部頒發的第一屆全國人事科研成果評審一等獎。
6. 1997年獲中國人才研究會頒發的首屆全國人才學研究成果一等獎。
7. 1997年獲中國人才研究會頒發的首屆全國人才學研究成果三等獎。
8. 獲1998年度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9. 1999年獲國家人事部頒發的第二屆全國人事科研成果評審一等獎。
10. 1999年獲國家人事部頒發的第二屆全國人事科研成果評審三項二等獎。
11. 1999年獲國家人事部第二屆全國人事科研成果評審三等獎。
12. 2001年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13. 2001年獲河海大學科技進步獎應用一等獎。。
14. 2001年獲江蘇省經濟社會發展中大研究招標課題獲三等獎。
15. 2001年獲河海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6. 2001年獲國家人事部頒發的第三屆全國人事科研成果評審二等獎。
17. 2001年獲江蘇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決策咨詢獎。
18. 2002年獲中國人才研究會頒發的全國科研成果評審一等獎。
19. 2003年獲國家人事部頒發的第四次全國人事科研成果一等獎。
20. 2005年獲河海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1. 2005年獲江蘇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江蘇省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2. 2005年獲南京市人民政府頒發的南京市第八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3. 2006年獲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24. 2009年趙永樂教授被授予“中國人才學研究突出貢獻獎”,全國僅有13名專家獲此殊榮。
25. 2009年獲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科研成果教材類二等獎(無一等獎)。
26. 2009年獲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第六屆人事科研成果評審三等獎。
27. 2009年獲江蘇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江蘇省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8. 2010年獲中國人才發展論壇征文比賽三等獎。
29. 2011年獲中央組織部2011年度重大調研課題一等獎。
30. 2011年獲廣東組織系統2011年度重大調研課題一等獎。
31. 2011年獲深圳市委、市人民政府2011年度重大調研課題一等獎。
32. 2011年獲江蘇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江蘇省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33. 2012年獲第二屆中國人才發展論壇優秀論文三等獎。
34. 2012年國家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和湖北省人民政府舉辦的“隆中對·創新與人才”論文征集活動三等獎。
35. 2013年獲江蘇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江蘇省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36. 2014年獲全國人才托舉中國夢理論征文一等獎。
37. 2014年獲中央組織部2014年度重大調研課題二等獎。
38. 2014年獲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首批授予“人才理論研究基地”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