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專著:

已發表學術論文140余篇。在CSSCI源刊及一
級學報刊物上發表“論激勵性林業管制”、“非公有制林業制度創新研究”等學術論文15篇。
出版專著:
1. 《吳起縣退耕還林政策效益評估》,姚順波,中國商務出版社,2012年。
2. 《老子管理思想》,姚順波,中國商務出版社,2012年。
3. 《企業管理學》,姚順波,王博文,科學出版社,2009年1月。
4.《中國非公有制林業制度創新研究》,姚順波,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年9月。
5.《現代企業管理學》,姚順波,科學出版社,2004年8月。
6.《經濟法教程》,姚順波,西安地圖出版社,2003年。
發表英文論文:
1.The implementation and impacts of China's largest 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s program as revealed by longitudinal household data LAND USE POLICY 卷: 40 頁: 45-55 出版年: SEP 2014 (SSCI)
2. Impact of the 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 on rural household income: An integrated estimation LAND USE POLICY 卷: 40 頁: 56-63 出版年: SEP 2014 (SSCI)
3.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 Programs: What Lessons Can Be Learned from China's Experience of Restoring Degraded Cropl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卷: 48 期: 1 頁: 19-20 出版年: JAN 7 2014 (SCI)
4. Designing afforestation subsidies that account for the benefits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A case study using data from China's Loess Plateau JOURNAL OF FOREST ECONOMICS 卷: 20 期: 1 頁: 65-76 出版年: 2014 (SSCI).
5.Farmers willingness to switch to organic agriculture AGRIC ECONOMICS 卷: 60 期:4 頁: 273-278 出版年: 2014(SSCI)
6.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 programs: Lessons learned from China's cropland restoration experience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卷: 35 特刊: SI 頁: 66-72 出版年: OCT 2013 (SCI)
7. China's forest tenure reform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the new century: What has been implemented and what remains to be pursued? LAND USE POLICY 卷: 30 期: 1 頁: 825-833 出版年: JAN 2013 (SSCI)
8. Measuring investment efficiency of sewage treatment plants(EI). Ma, Nai-Yi; Yao, Shun-Bo.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 MASS 2010.
9.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China's Land Conversion Program on Farmers' Income Growth and Labor Transfer(SSCI).Yao, SB; Guo, YJ; Huo, XX.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卷: 45 期: 3 頁: 502-512 出版年: 2010
10.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Changes Induced by the 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 An Analysis of Wuqi County in the Loess Plateau Region(SSCI) 作者: Yao, SB; Li, H 來源出版物: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卷: 45 期: 3 頁: 541-550 出版年: 2010
11. Financial Cost Control to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of Henan Province Based on Super-efficiency DEA Model(ISTP) 作者: Feng, Y; Yao, SB 會議信息: 2nd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Institute-of-Applied-Statistics-Studies, 日期: JUL 24-29, 2009 Qingdao PEOPLES R CHINA 來源出版物: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ECONOMY AND SOCIETY WITH STATISTICAL SCIENCE 頁: 465-470 出版年: 2009
12. Empirical Research of Wine Industry Cluster in China - Taking Cluster Development of Yantai Wine Industry as an Example(ISTP) 作者: Yang, HC; Yao, SB; Xue, HC, et al. 會議信息: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Viticulture and Enology, 日期: APR 20-22, 2009 Yangling PEOPLES R CHINA 來源出版物: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VITICULTURE AND ENOLOGY 頁: 11-16 出版年: 2009
13. A Research on Demand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Evidence from Hubei Province China(ISTP) 作者: Chen, Y; Yao, SB 會議信息: 2nd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Institute-of-Applied-Statistics-Studies, 日期: JUL 24-29, 2009 Qingdao PEOPLES R CHINA 來源出版物: RECENT ADVANCE IN STATISTICS APPLICATION AND RELATED AREAS, VOLS I AND II 頁: 1044-1056 出版年: 2009
14.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the Sloping Land Conversion Region Based on DEA Mode(ISTP) 作者: Yao, SB; Liu, Z 會議信息: 8th Wuh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日期: MAY 30-31, 2009 Wuhan PEOPLES R CHINA 來源出版物: EIGHTH WUH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VOLS I-III 頁: 2587-2595 出版年: 2009
15.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n the Productivity of Eco-benefits of the Two Key Forestry Programs(ISTP) 作者: Yao, SB; Liu, Z 會議信息: 8th Wuh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日期: MAY 30-31, 2009 Wuhan PEOPLES R CHINA 來源出版物: EIGHTH WUH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VOLS I-III 頁: 2833-2841 出版年: 2009
16.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vestment costs and cash expenses based on survey of 13 Henan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in China (EI) 作者: YMa, Nai-Yi); Yao, Shun-Bo 會議信息: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日期: OCT 18-20, 2008 Jinan PEOPLES R CHINA 來源出版物: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VOL 1, PROCEEDINGS 頁: 181-185 出版年: 2008
17.Research on System Innovation Framework of Non-Public Forestry 第一作者 林業科學 2006
發表中文期刊論文:
[1]朱玉鑫,姚順波.基于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變化的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研究——以陜西省為例[J/OL].生態學報,2021(09):1-12[2021-03-2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031.Q.20210305.1720.044.html.
[2]賈磊,姚順波,鄧元杰,李園園,侯孟陽,龔直文.渭河流域土壤侵蝕時空特征及其地理探測[J/OL].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21(03):305-314[2021-03-24].https://doi.org/10.19741/j.issn.1673-4831.2020.0266.
[3]侯孟陽,鄧元杰,姚順波,劉廣全.考慮空間溢出效應的森林質量與經濟增長關系EKC檢驗[J].林業科學,2020,56(12):145-156.
[4]李雅男,朱玉鑫,侯孟陽,姚順波.中國退耕還林研究的知識基礎及其演進——基于CiteSpace Ⅴ的知識圖譜分析[J].林業經濟,2020,42(09):15-26.
[5]王靜,姚順波,劉天軍.退耕還林(草)工程實施以來降水利用效率演變格局及歸因——以寶雞地區為例[J].干旱區研究,2020,37(05):1233-1245.
[6]李敏,姚順波.村級治理能力對農民收入的影響機制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20(09):20-31.
[7]王靜,姚順波,劉天軍.基于RUE的寶雞地區生長季退耕還林(草)工程生態效果評價[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20,29(09):2016-2027.
[8]鄧元杰,侯孟陽,謝怡凡,高晴,姚順波,龔直文,魯亞楠,賈磊,李園園.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對陜北地區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時空演變的影響[J].生態學報,2020,40(18):6597-6612.
[9]馮穎,侯孟陽,姚順波.中國糧食生產空間關聯網絡的結構特征及其形成機制[J].地理學報,2020,75(11):2380-2395.
[10]鄧元杰,姚順波,侯孟陽,張童越,魯亞楠,龔直文,王怡菲.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對生態系統碳儲存服務的影響——以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子長縣為例[J].自然資源學報,2020,35(04):826-844.
[11]鄭雪,姚順波,魯亞楠.退耕還林工程對糧食生產的影響——以山西省為例[J].水土保持通報,2020,40(02):239-246+254.
[12]薛彩霞,姚順波.基于農戶視角的城郊區葡萄種植效益分析[J].北方園藝,2020(05):165-171.
[13]薛彩霞,姚順波.基于Fogg行為模型的農民親環境行為培育探討[J].中國農業教育,2020,21(01):71-80.
[14]謝怡凡,姚順波,鄧元杰,賈磊,李園園,高晴.延安市退耕還林(草)工程對生境質量時空格局的影響[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2020,28(04):575-586.
[15]劉宗飛,劉曉偉,姚順波.社會資本對農村貧困脆弱性的影響——基于黃土高原地區的實證研究[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9(01):31-38.
[16]鄧元杰,姚順波,侯孟陽,張童越.長江流域中上游植被NDVI時空變化及其地形分異效應[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20,29(01):66-78.
[17]王靜,姚順波,劉天軍.退耕還林背景下降水利用效率時空演變及驅動力探討[J].農業工程學報,2020,36(01):128-137.
[18]丁振民,姚順波.小尺度區域生態補償標準的理論模型設計及測度[J].資源科學,2019,41(12):2182-2192.
[19]侯孟陽,姚順波.森林資源與經濟增長的EKC關系檢驗——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林業科學,2019,55(12):113-122.
[20]李雅男,丁振民,鄧元杰,侯孟陽,姚順波.中國城市工業化發展與PM_(2.5)的關系:兼論EKC曲線形成的內在機制[J].環境科學,2020,41(04):1987-1996.
[21]魯亞楠,姚順波,鄧元杰,丁振民,侯孟陽,鄭雪,李雅男.陜北地區土地利用及景觀格局變化對生態服務價值的影響——基于退耕還林(草)背景[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40(11):180-192.
[22]薛彩霞,姚順波,李樺.秦巴山區農戶茶葉種植廢棄物親環境處理行為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19,35(22):200-208.
[23]于艷麗,李樺,薛彩霞,姚順波.政府支持、農戶分化與農戶綠色生產知識素養[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9(06):150-160.
[24]劉宗飛,劉曉偉,姚順波.生態補償是否有助于未來減貧——基于貧困脆弱性的實證分析[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41(06):41-46.
[25]丁振民,姚順波.生態系統服務彈性敏感性系數的合理性與決策屬性探討[J].地理科學,2019,39(10):1672-1679.
[26]丁振民,姚順波.區域生態補償均衡定價機制及其理論框架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9,29(09):99-108.
[27]王博文,羅嵐,王雅楠,周雪,楊小芳,陳偉,姚順波.生態敏感區農戶多維貧困測度與精準扶貧優先序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9(05):72-80.
[28]郭亞軍,姚順波.農戶農業生產“一家兩制”行為的經濟學分析——基于信息、成本與收入變化的視角[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9(05):125-132.
[29]丁振民,姚順波.區域生態敏感性評估的理論框架與模型設計——以陜西省為例[J].地理研究,2019,38(08):2085-2098.
[30]王靜,萬紅蓮,姚順波.生長季川陜不同地帶植被覆蓋對氣候變化的時空響應[J].生態學報,2019,39(14):5218-5231.
[31]丁振民,姚順波.陜西省耕地轉移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影響[J].資源科學,2019,41(06):1070-1081.
[32]王怡菲,姚順波,鄧元杰.渭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效率的時空格局演化與影響因素[J].地理科學,2019,39(05):836-846.
[33]侯孟陽,姚順波.異質性條件下化肥面源污染排放的EKC再檢驗——基于面板門檻模型的分組[J].農業技術經濟,2019(04):104-118.
[34]侯孟陽,姚順波.空間視角下中國農業生態效率的收斂性與分異特征[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9,29(04):116-126.
[35]侯孟陽,姚順波,鄧元杰,丁振民,魯亞楠,鄭雪,李雅男.格網尺度下延安市生態服務價值時空演變格局與分異特征——基于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背景[J].自然資源學報,2019,34(03):539-552.
[36]劉宗飛,姚順波,劉曉偉.家庭理性視角下土地適度經營規模——基于黃土高原區農戶調查[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9,33(04):43-48.
[37]任洋,Jari Kuuluvainen,姚順波,薛彩霞,楊柳.地權結構和村莊民主對農戶林業投入的影響[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9(01):128-136.
[38]侯孟陽,姚順波.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對農業生態效率影響的空間溢出效應與門檻特征[J].資源科學,2018,40(12):2475-2486.
[39]石春娜,姚順波,楊勇.基于農戶感知的陜西省退耕還林工程區鄉村振興指數測度[J].林業經濟,2018,40(11):96-101.
[40]侯孟陽,姚順波.1978-2016年中國農業生態效率時空演變及趨勢預測[J].地理學報,2018,73(11):2168-2183.
[41]溫小潔,姚順波,趙敏娟.基于降水條件的城鎮化與植被覆蓋協調發展研究[J].地理科學進展,2018,37(10):1352-1361.
[42]王恒博,姚順波,郭亞軍,趙敏娟.基于生態足跡-服務價值法的生態承載力時空演化[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8,27(10):2316-2327.
[43]溫小潔,姚順波.黃河中上游植被覆蓋與人類活動強度的時空動態演化[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7(05):607-614.
[44]魯亞楠,姚順波.基于經濟和政策雙重作用的南方集體林區土地利用時空變化[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2(05):163-171.
[45]薛彩霞,劉超,姚順波.基于六次產業理念勝任素質冰山模型的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育研究[J].中國農業教育,2018(04):45-51+94.
[46]陳儒,姜志德,姚順波.低碳農業聯合生產的績效評估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3):44-55+154-155.
[47]石春娜,姚順波.生態馬克思主義視角下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內涵淺析[J].林業經濟,2018,40(03):7-10.
[48]楊揚,李樺,姚順波.經驗資本及林地規模對林農信貸的影響——來自集體林改試點省福建的調查[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8(02):131-138.
[49]侯孟陽,姚順波.中國城市生態效率測定及其時空動態演變[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8,28(03):13-21.
[50]薛彩霞,姚順波.家庭勞動力配置異質性農戶非木質林產品經營行為選擇——來自陜西省和四川省1131戶的調查[J].林業科學,2018,54(01):128-140.
[51]王恒博,姚順波,郭亞軍.農戶參與生態修復工程的驅動機理與動態演化——來自吳起縣調查數據[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8,32(02):59-64.
[52]度陽,張道軍,姚順波.基于證據權模型的退耕還林(草)驅動力因素分析——以陜西省吳起縣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7,24(06):319-326.
[53]于艷麗,李樺,姚順波,黃蕊.村域環境、家庭稟賦與農戶林業再投入意愿——以全國集體林權改革試點福建省為例[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8(04):119-126.
[54]于艷麗,李樺,姚順波.林權改革、市場激勵與農戶投入行為[J].農業技術經濟,2017(10):93-105.
[55]薛彩霞,姚順波.家庭勞動力配置對西部農戶非木質林產品經營效率的影響——基于成本效率和利潤效率的分析[J].林業經濟問題,2017,37(05):65-72+108.
[56]石春娜,熊筱,姚順波,蘇兵,劉建勛.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資金分配研究[J].林業經濟,2017,39(09):43-47.
[57]姚順波,韓久保.基于資源豐裕和資源依賴不同視角下的“資源詛咒”問題再檢驗——以陜西省10個地市面板數據為例[J].經濟經緯,2017,34(05):14-19.
[58]石春娜,高潔,蘇兵,姚順波.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退耕還林區域選擇研究——以黃土高原區為例[J].林業經濟問題,2017,37(04):18-22+99.
[59]李衛,薛彩霞,姚順波,朱瑞祥.保護性耕作技術、種植制度與土地生產率——來自黃土高原農戶的證據[J].資源科學,2017,39(07):1259-1271.
[60]丁屹紅,姚順波.退耕還林工程對農戶福祉影響比較分析——基于6個省951戶農戶調查為例[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7,31(05):45-50.
[61]龔直文,姚順波,黨晶晶.黃土高原退耕前后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及驅動力分析——以志丹縣為例[J].林業經濟,2017,39(02):54-58+66.
[62]聶強,張穎慧,姚順波.西部林業縣普惠金融體系建設研究——以重慶市開縣為案例[J].林業經濟,2017,39(02):47-53.
[63]李衛,薛彩霞,姚順波,朱瑞祥.農戶對山地林果生產機械化作業需求及影響因素[J].林業科學,2017,53(02):117-128.
[64]李衛,薛彩霞,姚順波,朱瑞祥.農戶保護性耕作技術采用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基于黃土高原476戶農戶的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7(01):44-57+94-95.
[65]姚順波,聶強.林業生態工程績效評價與管理創新研究述評[J].林業經濟,2016,38(12):9-15.
[66]張寒,常興,姚順波.基于雙差分法的退耕還林工程對農戶生計資本影響評價——以寧夏為例[J].林業經濟,2016,38(12):16-20.
[67]王恒博,姚順波,郭亞軍,范娟.基于競租理論的退耕還林工程最優補助標準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2016,36(06):494-500.
[68]張寒,劉璨,姚順波,趙青,劉浩,朱文清.林地面積增加提高了農戶營林積極性嗎?——基于9省1504個農戶數據的傾向值匹配分析[J].自然資源學報,2016,31(11):1793-1805.
[69]石春娜,姚順波,史恒通,薛彩霞.選擇實驗法的問卷設計技術及應用——以溫江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為例[J].生態經濟,2016,32(10):135-139+150.
[70]劉越,姚順波.農村已婚女性就業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6(05):129-135.
[71]薛彩霞,姚順波.地理標志使用對農戶生產行為影響分析:來自黃果柑種植農戶的調查[J].中國農村經濟,2016(07):23-35.
[72]劉璞,姚順波.退耕還林農戶的福利狀態研究——可行能力分析法的應用[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6,37(06):114-119.
[73]石春娜,姚順波,陳曉楠,薛彩霞,龔直文.基于選擇實驗法的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以四川溫江為例[J].自然資源學報,2016,31(05):767-778.
[74]許增巍,姚順波.社會轉型期的鄉村公共空間與集體行動——來自河南滎陽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農戶合作參與行為的考察[J].理論與改革,2016(03):45-49.
[75]李敏,姚順波.退耕還林工程綜合效益評價[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6(03):118-124.
[76]石春娜,姚順波.新一輪退耕還林優先區選擇研究:一個文獻綜述[J].林業經濟,2016,38(03):66-69.
[77]許增巍,姚順波,苗珊珊.意愿與行為的悖離: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農戶支付意愿與支付行為影響因素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6,30(02):1-6.
[78]劉越,姚順波.不同類型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實施對勞動力利用與轉移的影響[J].資源科學,2016,38(01):126-135.
[79]薛彩霞,姚順波.基于收入異質性視角的西部農戶林地經營技術效率研究——四川省雅安市農戶調查[J].林業經濟,2015,37(12):36-42+77.
[80]劉昶煥,姚順波.韓國生物多樣性管理協議制度的績效分析[J].林業經濟,2015,37(09):44-50+73.
[81]龔直文,姚順波,顧麗.中國森林資源增長率區域結構與空間關聯分析[J].林業經濟,2015,37(09):16-20.
[82]姚順波,于金娜.基于自愿環境協議框架的造林補貼標準研究[J].林業經濟,2015,37(09):21-28.
[83]劉璞,姚順波.退耕還林前后農戶能力貧困的比較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5(16):53-56.
[84]田杰,張曉棠,姚順波.考慮自然因素投入的林業生產效率評價研究——以南方集體林區為例[J].西安工業大學學報,2015,35(05):378-386.
[85]朱海娟,姚順波.基于混合評價的林業可持續發展評價方法[J].統計與決策,2015(09):64-67.
[86]李樺,姚順波,劉璨,王博文.新一輪林權改革背景下南方林區不同商品林經營農戶農業生產技術效率實證分析——以福建、江西為例[J].農業技術經濟,2015(03):108-120.
[87]朱海娟,姚順波.寧夏荒漠化治理生態經濟系統耦合過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06):242-245.
[88]劉宗飛,姚順波,劉越.基于空間面板模型的森林“資源詛咒”研究[J].資源科學,2015,37(02):379-390.
[89]榮慶嬌,姚順波,劉浩.集體林主體改革及配套改革對農民收入及其結構的影響測度與分析[J].農村經濟,2015(01):54-59.
[90]馬紅玉,夏顯力,姚順波.適應就業需求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機制研究——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例[J].中國林業教育,2015,33(01):18-22.
[91]李樺,姚順波,劉璨,郭亞軍.集體林分權條件下不同經營類型商品林生產要素投入及其效率——基于三階段DEA模型及其福建、江西農戶調研數據[J].林業科學,2014,50(12):122-130.
[92]彭文靜,姚順波,李晟.華山風景名勝區旅游價值評估的研究——聯立方程模型在TCM中的應用[J].經濟管理,2014,36(12):116-124.
[93]高輝,姚順波.基于NSE方法的生態補償標準理論模型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14,22(12):11-15.
[94]朱海娟,姚順波.寧夏荒漠化治理生態經濟系統耦合效應研究[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4,29(11):71-76.
[95]李紅金,姚順波.安塞縣農業生產技術效率的影響因素分析[J].陜西農業科學,2014,60(10):121-124+138.
[96]彭文靜,姚順波,馮穎.基于TCIA與CVM的游憩資源價值評估——以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例[J].經濟地理,2014,34(09):186-192.
[97]張藝鵬,姚順波,郭亞軍.國有林權制度改革對承包戶收入的影響——基于DID模型的實證研究[J].林業經濟,2014,36(09):51-58.
[98]薛彩霞,姚順波.西部地區不同類型農戶林地經營行為和技術效率研究——來自四川省雅安市的農戶調查[J].林業經濟問題,2014,34(04):298-303.
[99]駱耀峰,姚順波.勞動力價格變化對西部生態治理模式經濟適應性的影響——以寧夏荒漠化治理為例[J].林業經濟問題,2014,34(04):289-297.
[100]高輝,姚順波.中國三江源地區生態補償標準研究[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4,30(04):10-14.
[101]于金娜,姚順波,薛彩霞.造林項目可持續發展影響因素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4(04):61-71.
[102]黨晶晶,姚順波,吳棋瀅.基于時空視角的區域EES系統協調發展評價研究——以榆林市為例[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4(03):146-152.
[103]王宇,姚順波.不同退耕規模的農戶技術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隨機前沿函數方法[J].江蘇農業科學,2014,42(04):425-428.
[104]李婷,郭亞軍,姚順波.中國木本食用油料價格波動規律分析——以油茶、核桃為例[J].林業經濟問題,2014,34(02):138-144.
[105]張毓雄,姚順波.森林社會效益的核算與比較[J].統計與決策,2014(02):29-32.
[106]田杰,姚順波.基于生態足跡模型的陜西省可持續發展動態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4(01):114-120.
[107]薛彩霞,姚順波,于金娜.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農戶經營非木質林產品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以四川省雅安市農戶為例[J].林業科學,2013,49(12):136-146.
[108]李樺,姚順波.高校“本科教學工程”實施效果分析——基于6所農林高校學生認可視角問卷調查[J].中國農業教育,2013(06):83-87.
[109]田杰,姚順波.中國林業生產的技術效率測算與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23(11):66-72.
[110]李樺,姚順波,薛彩霞.管理類專業信息化應用型人才“三維一體”實踐教學運行模式研究——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實踐教學模式為例[J].高教論壇,2013(10):25-28.
[111]薛彩霞,姚順波.ERP沙盤模擬教學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能力培養的效果分析[J].高教論壇,2013(10):42-45.
[112]黨晶晶,姚順波,黃華.縣域生態-經濟-社會系統協調發展實證研究——以陜西省志丹縣為例[J].資源科學,2013,35(10):1984-1990.
[113]田杰,姚順波.退耕還林背景下農業生產技術效率研究——基于陜西省志丹縣退耕農戶的隨機前沿分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3,28(09):107-112.
[114]田杰,姚順波.林業生產要素配置效率研究綜述及展望[J].林業經濟問題,2013,33(04):379-384.
[115]薛彩霞,姚順波,于金娜,李樺.退耕還林農戶經營非木質林產品的技術效率分析[J].農業工程學報,2013,29(16):255-263.
[116]陳林,姚順波.退耕農戶勞動力流動類型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J].林業經濟問題,2013,33(03):218-224.
[117]薛彩霞,姚順波,于金娜.基于潛類別隨機前沿模型的退耕還林農戶林地生產技術效率分析——來自四川省雅安市農戶調查數據[J].中國農村經濟,2013(05):12-23.
[118]馮穎,姚順波,李晟.基于EDM的農業節水技術補償[J].自然資源學報,2013,28(04):705-712.
[119]郭亞軍,姚順波,霍學喜.中國蘋果生產技術進步率測算與分析——基于隨機前沿分析方法[J].農業技術經濟,2013(03):54-61.
[120]劉宗飛,姚順波,渠美.吳起農戶相對貧困的動態演化:1998-2011[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23(03):56-62.
[121]翟秋,李樺,姚順波.后林權改革視角下家庭林地經營效率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3(02):64-69.
[122]薛彩霞,姚順波.高校經管類專業開展ERP沙盤模擬實訓課程的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3(06):248-249.
[123]李樺,姚順波.不同退耕規模農戶生產技術效率變化差異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黃土高原農戶微觀數據[J].農業技術經濟,2012(12):51-60.
[124]薛彩霞,姚順波,李衛.我國環境友好型農業施肥技術補貼探討[J].農機化研究,2012,34(12):244-248.
[125]王征兵,郭斌,姚順波,朱文清,劉璨,Runsheng Yin.退耕還林對經濟社會影響評價的研究[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2(05):60-69.
[126]馮穎,姚順波,郭亞軍.基于面板數據的有效灌溉對中國糧食單產的影響[J].資源科學,2012,34(09):1734-1740.
[127]趙敏娟,姚順波.基于農戶生產技術效率的退耕還林政策評價——黃土高原區3縣的實證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22(09):135-141.
[128]于金娜,姚順波.基于碳匯效益視角的最優退耕還林補貼標準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22(07):34-39.
[129]劉宗飛,姚順波.退耕還林對農戶生態承載力影響分析——以陜西吳起縣為例[J].林業經濟問題,2012,32(03):243-248.
[130]袁榕,姚順波,劉璨.林改后林農擴大林業經營規模意愿影響因素實證分析——以南方集體林權區為例[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3(01):148-154.
[131]李樺,姚順波,聶強.已租賃集體林產權改革現狀及分析[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2,27(02):253-260.
[132]劉敏,姚順波.生態公益型國有林場事業化改革效果的經濟分析——基于陜西省漢中市國有林場職工工資危困視角[J].林業經濟問題,2012,32(01):60-65.
[133]李樺,姚順波,郭亞軍.新一輪補助下黃土高原農戶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意愿實證分析[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6):76-82.
[134]張毓雄,姚順波.民間竹文化的傳承與竹產業的發展——基于“中國竹子之鄉”湖南益陽的調查[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0(04):7-13.
[135]續珊珊,姚順波.森林碳匯研究進展[J].林業調查規劃,2011,36(06):21-25.
[136]李樺,姚順波,郭亞軍.不同退耕規模農戶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實證分析——基于黃土高原農戶調查數據[J].中國農村經濟,2011(10):36-43+51.
[137]郭亞軍,姚順波,霍學喜.中國蘋果主產區全要素生產效率研究——基于HMB指數的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1(10):78-86.
[138]袁飛,姚順波.人力資源管理外包機理研究——基于交易費用理論[J].華東經濟管理,2011,25(08):88-90.
[139]郭志勒,姚順波.我國集體林產權科層分析[J].農村經濟,2011(07):42-46.
[140]張毓雄,姚順波.民族民間信仰中森林文化的認同與差異——基于貴州農村460份調查問卷分析[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4(04):102-108.
[141]姚順波,郭志勤.集體林權改革中地方科層損耗的博弈分析[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06):36-43.
[142]賈筱文,姚順波.我國蘋果主產區效率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0(01):79-82+88.
[143]薛彩霞,姚順波,郭亞軍,李樺.陜西省吳起縣農戶種植技術效率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隨機前沿分析方法[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0(01):65-69.
[144]姜波,姚順波,王怡菲.農戶參與公益林建設意愿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基于廣西、湖南、河南3省調查問卷[J].林業經濟,2011(03):59-64.
[145]郭志勤,姚順波.集體林權改革中的交易成本探析[J].農村經濟,2011(02):50-54.
[146]馬乃毅,姚順波.美國水務行業監管實踐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亞太經濟,2010(06):82-86.
[147]馬乃毅,姚順波.污水處理費定價方法分類與比較研究[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1(04):51-54.
[148]薛彩霞,姚順波.林業產業的區域配置與比較優勢研究[J].林業經濟,2010(02):97-103.
[149]王博文,姚順波,楊和財.法國原產地保護制度對推進我國優勢農產品發展的啟示——基于法國葡萄酒原產地保護實證分析[J].經濟地理,2010,30(01):114-117+130.
[150]于金娜,姚順波.西北地區三北防護林建設綜合效益分析[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0,9(01):13-15.
[151]于金娜,姚順波.陜西省農村居民年度收入、消費與價格指數的協整分析[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8(04):67-70.
[152]馮穎,姚順波,劉東方.基于DEA方法下的河南省污水處理廠財務成本控制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09,23(10):150-154.
[153]于金娜,姚順波.退耕還林對農戶生產效率的影響——以吳起縣為例[J].林業經濟問題,2009,29(05):434-437.
[154]續珊珊,姚順波.基于生物量轉換因子法的我國森林碳儲量區域差異分析[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8(03):109-114.
[155]熊超,姚順波.基于DEA方法的陜西國有森工企業績效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05):94-95.
[156]崔智華,姚順波,蔡哲.組織層項目管理評估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09):98-101.
[157]王博文,姚順波,李樺,劉廣全.黃土高原退耕還林前后農戶農業生產效率DEA分析——以退耕還林示范縣吳起縣為例[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8(02):51-57.
[158]崔智華,姚順波.退耕還林項目管理框架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9,24(01):216-221.
[159]魏景剛,姚順波.論我國農業科技推廣模式的借鑒與創新[J].河北農業科學,2008,12(12):120-122.
[160]魏畢琴,姚順波.連鎖超市主導的生鮮農產品物流優化研究[J].農村經濟,2008(10):101-103.
[161]姚順波,張曉蕾.退耕還林對農業生產結構影響的實證研究——以陜北吳起縣為例[J].林業經濟問題,2008(05):390-394.
[162]石穎賢,姚順波.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發展政策研究[J].陜西農業科學,2008(04):174-177.
[163]魏畢琴,姚順波.連鎖超市主導的生鮮農產品物流優化研究[J].新疆農墾經濟,2008(07):31-34.
[164]郭志勤,姚順波.政府采購生態公益林初探[J].農村經濟,2008(06):42-45.
[165]魏畢琴,姚順波.疏通“生鮮”供應鏈[J].中國商貿,2008(06):72.
[166]楊和財,姚順波.國際葡萄酒質量等級制度對構建中國葡萄酒質量等級制度的啟示[J].世界農業,2008(04):62-65.
[167]張曉蕾,姚順波.退耕還林對農戶消費結構影響的實證研究——以陜北吳起縣為例[J].林業經濟,2008(02):14-17.
[168]劉震,姚順波.黃土高原退耕還林補償標準及補償年限的實證分析[J].林業經濟問題,2008(01):86-89.
[169]王艷增,姚順波.陜西省國有森工企業職工權益保障問題分析[J].林業經濟問題,2007(05):450-453+457.
[170]王艷增,姚順波.陜西省國有森工企業改制中職工權益保障分析[J].中國林業經濟,2007(05):41-44.
[171]郭亞軍,姚順波.退耕還林政策對吳起縣農民收入影響的實證分析[J].技術經濟,2007(08):100-103+99.
[172]郭亞軍,姚順波.吳起縣農業可持續增長的實證分析[J].科技導報,2007(10):67-70.
[173]郭亞軍,姚順波,李樺.退耕還林政策對吳起縣農業綜合生產力的影響分析[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7(02):116-120+125.
[174]郭志勤,姚順波.吳起縣退耕還林可持續性研究[J].林業經濟,2007(03):32-34+59.
[175]姚順波,劉倉,王博文.中國非公有制林業制度創新框架(英文)[J].林業科學,2006(10):101-108.
[176]李樺,姚順波,郭亞軍.退耕還林對農戶經濟行為影響分析——以全國退耕還林示范縣(吳起縣)為例[J].中國農村經濟,2006(10):37-42.
[177]王博文,姚順波,郭亞軍.農業高校產學研合作教育研究[J].中國農業教育,2006(04):36-38.
[178]姚順波.法律語境下的林業外部性研究[J].林業經濟,2006(07):39-43.
[179]姚順波.淺論我國非公有制林業制度創新[J].綠色中國,2005(11):44-45.
[180]姚順波.林業補助與林木補償制度研究——兼評森林生態效益研究的誤區[J].林業科學,2005(06):88-91.
[181]姚順波,尤利群.生態林補償制度研究——石光銀案例經濟分析[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3):50-54.
[182]黃亮,姚順波.西部地區農戶金融需求與農村金融供給——菜園村與紙溝村農村金融調查報告[J].中國農學通報,2005(09):421-425.
[183]姚順波,鄭少鋒.論激勵性林業管制[J].林業經濟問題,2005(02):87-90.
[184]姚順波,鄭少鋒.林業補助與林木補償制度研究——兼評森林生態效益研究的誤區[J].開發研究,2005(01):35-37.
[185]姚順波.我國西北地區生態林業發展政策研究[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5(01):176-178.
[186]姚順波,鄭少鋒.政府采購公益林制度研究[J].綠色中國,2004(12):24-26.
[187]姚順波.非公有制森林征用與補償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2004(02):81-84+94.
[188]姚順波.森林生態補償研究[J].科技導報,2004(04):54-56.
[189]姚順波.解決產權殘缺問題,發展非公有制林業[J].科技導報,2003(07):56-58.
[190]姚順波.非公有制林業制度創新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2003(03):143-146+178.
[191]姚順波.產權殘缺的非公有制林業[J].農業經濟問題,2003(06):29-33+80.
[192]姚順波,張雅麗.村級治理模式探討[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2):117-121.
[193]姚順波,張雅麗.西北地區以土地換生態的林業政策研究[J].世界林業研究,2002(05):70-74.
[194]姚順波,周慶生.以土地換生態林業的構想[J].生態經濟,2002(08):47-49.
[195]姚順波,張雅麗.西北林業政策探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3):1-6.
[196]姚順波.農業產業化的經濟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06):32-34.
[197]姚順波,張雅麗,楊文杰.陜西退耕還林(草)對策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2001(05):275-277.
[198]姚順波,張雅麗,周慶生.黃土高原生態經濟治理的幾個問題[J].生態經濟,2001(05):24-26.
[199]孟全省,楊文杰,姚順波,周慶生,胡頻.目前我國林業資金投入的問題與對策[J].陜西農業科學(農村經濟版),2000(10):12-14.
[200]楊文杰,周慶生,胡頻,姚順波.關于林業經營形式的探討[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0(03):91-94.
[201]周慶生,姚順波,張雅麗.論建設山川秀美黃土高原的幾個問題[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0(03):95-99.
[202]高建中,孟全省,周慶生,姚順波.森林聯合生產的經濟分析及模型[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0(01):89-93.
[203]姚順波.淺談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法律保護[J].甘肅社會科學,1999(05):76-77.
[204]姚順波,張雅麗.論農業產業化[J].開發研究,1999(03):39-40.
[205]張雅麗,姚順波,孟全省.教案功能探討[J].中國林業教育,1998(S2):70-71.
[206]姚順波,張雅利.規模發展經濟林、促進山區經濟持續發展[J].農業經濟,1998(12):16.
[207]姚順波,張雅麗.案例教學初探[J].中國林業教育,1998(04):45-47.
[208]姚順波,張雅麗.韓城市花椒林基地建設生態經濟效益評價[J].中國農村經濟,1998(01):44-46+62.
[209]毛以讓,姚順波.花椒增產措施及效益評價[J].林業科技開發,1992(02):28-29.
中文會議論文:
[1]王怡菲,姚順波,張道軍. 黃土高原地區植被覆蓋對退耕還林(草)政策的動態響應[C]. 2017年中國地理學會經濟地理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17:56.
[2]王恒博,姚順波,郭亞軍,張道軍,薛彩霞. 陜西省生態承載力評價、動態演化與預測[C]. 2017年中國地理學會經濟地理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17:49.
[3]龔直文,姚順波. 退耕還林工程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變化影響研究——以黃土高原志丹縣為例[C]. 第十八屆中國科協年會——分15 水土保持與生態服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6:110-121.
[4]黨晶晶,姚順波. 縣域生態、經濟與社會系統協調發展評價及對策——以志丹縣為例[C]. 第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第24分會場:貴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生態環境保護研討會論文集. 2013:179-186.
[5]王博文,姚順波,劉倉. 楊凌示范區農業科技企業創新研究——基于農業科技企業的角度[C]. 陜西省農業科技與人才開發論壇論文集. 2009:28-34.
[6]劉震,姚順波. 基于DEA模型的退耕還林地區農業生產效率的實證分析[C]. 社會科學界第二屆陜西省2008學術年會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生論壇——“新農村建設與城鄉統籌發展”專題論文集. 2008:126-135.
[7]馬乃毅,姚順波. 新疆乳制品行業綜合競爭力實證分析[C]. 社會科學界第二屆陜西省2008學術年會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生論壇——“新農村建設與城鄉統籌發展”專題論文集. 2008:106-113.
[8]李樺,姚順波,劉廣全. 黃土高原地區退耕還林(草)前后農戶農業生產效率變化分析——以退耕還林示范縣吳起縣為例[C]. 生態系統服務評價與補償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2008:122-136.
[9]霍學喜,郭亞軍,姚順波. 陜西省能源開發水土保持補償標準估算——生態服務功能價值法的應用[C]. 生態系統服務評價與補償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2008:99-107.
[10]李樺,姚順波,劉廣全. 黃土高原地區退耕還林(草)全要素生產效率實證研究[C]. 建設我國現代化農業的技術經濟問題研究——中國農業技術經濟研究會2007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7:47-56.
[11]郭亞軍,姚順波. 退耕還林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民收入影響的實證分析——以吳起、定邊和華池三縣為例[C]. 建設我國現代化農業的技術經濟問題研究——中國農業技術經濟研究會2007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7:250-261.
[12]李樺,姚順波,郭亞軍. 退耕還林對農戶經濟行為影響分析——基于全國退耕還林示范縣(吳旗縣)[C]. 2006年中國可持續發展論壇——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2006學術年會經濟發展與人文關懷專輯. 2006:194-199.
[13]郭亞軍,姚順波. 退耕還林政策對吳起縣農業綜合生產力的影響分析[C]. 中國林業技術經濟理論與實踐. 2006:10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