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王娜,女。現任長安大學智能建筑研究所所長,長安大學電子與控制工程學院教授。
學術兼職:
1、陜西省智能建筑學會秘書長。
2、陜西省土木建筑學會理事。
3、陜西省房地產研究會理事。
4、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工程智能設計分會建筑智能化技術專家。
5、建設部建筑智能化專家委員會專家。
6、全國高等學校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指導小組成員。
主講課程:
研究生:“建筑智能化技術”、“系統集成技術”等課程。
本科生:“建筑智能化工程導論”、“建筑設備管理系統”、“智能建筑概論”、“信息設施系統”等課程。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從事建筑智能化技術及應用研究、建筑智能環境理論研究與教學,綠色、生態建筑技術應用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1、主持“建筑智能化系統專業教學綜合實驗創新基地的研究與實踐”課題(陜西省教育廳資助課題)。
2、主持“智能建筑特色專業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課題(陜西省教育廳資助課題)。
3、主持“智能化固態壓力傳感器系列產品的研究開發”課題。
4、主持“住宅樓智能化方案的研究與設計”課題。
5、主持“智能建筑相關專業課程體系的研究”課題。
6、主持“智能建筑交叉學科專業的研究與實踐”課題。
7、主持“綜合布線系統性能檢測與分析”課題。
8、主持“智能建筑培訓與繼續教育用書”編寫方案的研究與實施。
論文專著:
公開發表30余篇有關智能建筑技術及教學研究的論文。
出版專著:
1. 主編 《智能建筑基礎》 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
2. 副主編《智能建筑技術資料集》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0
3. 主編《智能建筑概論》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4. 副主編《建筑電氣工程師手冊》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3
5. 主編《智能建筑信息設施系統》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
6. 主編《智能建筑概論》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10
發表論文:
1. 建筑智能化與可持續發展 王娜 長安大學智能建筑研究所 2009-10-30
2. 礦用防爆開關智能保護器的研制 王娜; 韓治華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06-06-15
3. 智能照明實驗系統的設計與實施——“建筑智能化系統專業教學綜合實驗創新基地”的研究與實踐之一 譚偉; 王娜; 李鋒博; 趙學風; 李世翠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西安 2006-06-30
4. 高層建筑接地電阻降壓法測量的研究 王娜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2006-09-19
5. 智能照明實驗系統的設計與實施 譚偉; 王娜; 李鋒博; 趙學風; 李世翠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2006-09-30
6. 建筑設備監控實驗系統的研究與開發——“建筑智能化系統專業教學綜合實驗創新基地的研究與實踐”之一 李鋒博; 王娜; 譚偉; 趙學風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陜西西安; 陜西西安 2006-10-30
7. 空調監控系統節能策略的探討 丁貞魁; 王娜; 王家生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陜西西安; 陜西西安 2007-04-30
8. 安全防范綜合實驗及應用系統的設計與實施 王家生; 王娜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西安市 2007-05-15
9. 綜合布線系統中有線與無線的融合 楊碩; 王娜; 王超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智能建筑研究所;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智能建筑研究所;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智能建筑研究所 陜西西安; 陜西西安 2007-07-30
10. 安全防范綜合實驗及應用系統的設計 王家生; 王娜 長安大學; 長安大學 2007-05-01
11. 智能建筑照明節能設計 王娜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2007-07-10
12. 建筑設備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 丁貞魁; 王娜; 張福祥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萊蕪鋼鐵集團技改工程指揮部 陜西西安; 陜西西安; 山東萊蕪 2007-06-15
13. 建筑智能化系統綜合實驗平臺 王娜; 申福林; 王儉; 陳志忠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長安大學實驗室管理處;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長安大學實驗室管理處 西安 2006-07-30
14. 數字安防系統設計 王家生; 王娜; 丁貞魁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智能建筑研究所;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智能建筑研究所;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智能建筑研究所 陜西西安; 陜西西安 2007-09-30
15. 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控制實驗系統設計 陳鵬; 王娜; 王婷; 郎祿平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陜西西安; 陜西西安 2007-11-15
16. 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控制實驗系統設計 陳鵬; 王娜; 郎祿平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智能建筑研究所;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智能建筑研究所;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智能建筑研究所 陜西西安; 陜西西安 2007-10-30
17. 數字視頻監控實驗室監控系統設計 呂陽偉; 王娜; 陳鵬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智能建筑研究所;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智能建筑研究所;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智能建筑研究所 陜西西安; 陜西西安 2007-11-30
18. 空調監控系統節能策略的探討 丁貞魁; 王娜; 王家生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2007-02-06
19. 陜西省智能建筑發展前景廣闊 王娜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智能建筑研究所2004-01-25
20. 智能建筑交叉學科專業建設的探索與思考 王娜; 王儉; 劉西建; 段晨東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西安 2004-08-30
21.論智能建筑專業人才培養 王娜; 王儉; 段晨東 長安大學機電系; 長安大學機電系 2000-12-25
22.中國西部大開發與建筑智能化的機遇 王娜 長安大學智能建筑研究所 2002-01-02
23. 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淺析 王娜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2001-03-30
24.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特色專業建設與實踐 段晨東; 劉西健; 王儉; 王娜 第6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上冊) 2009-08-15
25.建筑智能化系統專業教學綜合實驗創新基地的研究與實踐,王娜 長安大學智能建筑研究所,2006.8
26.計算機網絡實驗及應用系統,王娜等,長安大學智能建筑研究所,2006.4
27.智能建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王娜等,長安大學智能建筑研究所,2002
28.“數字化家園”及其發展策略淺析,王娜,長安大學智能建筑研究所,2002
29.中國西部大開發與建筑智能化的機遇,王娜,長安大學智能建筑研究所,2001
30.由實例工程透視正確的智能建筑觀,王娜,長安大學智能建筑研究所,2002.6
31.陜西地區BIS發展概況的調研及分析,王娜等 陜西省智能建筑學會,2004.12
32.加強建筑智能化系統運行管理始于根本,王娜,陜西省智能建筑學會,2002.12
榮譽獎勵:
1. 長安大學優秀教師。

2. 長安大學科技工作先進個人。
3. 陜西省土木工程學會先進個人。
4. “建筑智能化行業杰出女性”。
媒體報道一:
關注智能建筑教育
——訪長安大學智能建筑研究所所長王娜教授
2009年4月28日下午,千家網編輯來到位于西安南郊的長安大學本部對長安大學智能建筑研究所所長王娜教授進行了一次專訪,一年前,千家網已經就“西部城市智能建筑的發展”的問題曾經專訪過王娜教授,本次我們再次專訪時,重點就是“智能建筑教育”問題。
王娜教授1993年開始從事智能建筑技術及教學研究,1994年為相關專業學生開設有關智能建筑的課程,并積極探索設置智能建筑交叉學科專業,她所在的長安大學申請設置的 “建筑設施智能技術”本科專業經教育部批準已于2005年正式招生。在長安大學智能建筑實驗中心,王娜教授欣然接受了我們的采訪。

千家網:能不能談一下長安大學智能建筑專業的情況?
王娜:我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前身是建筑電氣專業,創立于1987年,主要培養建筑領域的電氣技術人才。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智能建筑概念的引入和建筑智能化技術在我國的應用,我們及時為該專業學生開設智能建筑相關課程, 掌握了一定建筑智能化知識與技術的畢業生受到社會的歡迎。2002年在該專業下開設智能建筑方向, 2003年提出設置智能建筑本科專業, 2005年我校申請設置的”建筑設施智能技術”專業經教育部批準正式招生。目前我們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和建筑設施智能技術兩個本科專業。前者主要培養從事建筑電氣工程和工業電氣自動化工程設計、工程建設和管理人才。后者培養從事信息科學與樓宇自動化技術相結合的建筑智能化技術領域的工程設計、工程建設與管理、科學研究、技術開發人才。另外,在研究生培養方面,也在“環境工程”學科和“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學科下設立了建筑智能化技術研究方向。
千家網:畢業生分配情況如何?
王娜:我校”建筑設施智能技術”專業首屆畢業生今年7月畢業,但早在去年末該專業及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畢業生(除考研學生外)已經全部找到了工作單位,就業形勢良好。畢業生主要去向是中建、中鐵等大的集團公司,主要從事建筑電氣、建筑智能化領域相關工作,由于我們開設的課程與實踐應用結合得很緊密,用人單位對這些畢業生還是比較滿意的。我校建筑智能化技術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就業形勢也較好,主要就業于建筑、交通、鐵路等行業的設計院,從事電氣及智能化工程設計。
千家網:建筑設施智能技術專業在全國高等院校的開設情況如何?
王娜:全國有三所大學開設了建筑設施智能技術專業,除我校外,還有同濟大學和湘潭大學,先后于2004年、2005年開始招生。另外由高等學校智能建筑指導小組組織申報的“建筑電氣與智能化”本科專業經教育部批準已于2006年開始招生,目前已有多所高等學校設立了“建筑電氣與智能化”本科專業。
千家網:長安大學智能建筑專業有什么獨特優勢?
王娜:第一,起步早,有較好的基礎。從1994至今,在專業建設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與改革,先后完成 “建筑智能化系統專業教學綜合實驗創新基地的研究與實踐”和“智能建筑特色專業建設的研究與實踐”兩項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和“智能建筑相關專業課程體系的研究”、“智能建筑交叉學科專業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等多項校級教學研究項目,主編出版《智能建筑基礎》、《智能建筑概論》、《智能建筑信息設施系統》、《智能建筑設備自動化技術》、《建筑電氣設備安裝調試技術》、《電氣安裝工程造價》、《建筑自動消防工程》等多部教材,與霍尼韋爾等國際知名企業共建的智能建筑實驗中心包括建筑設備管理實驗室、通信網絡實驗室、智能化住宅小區實驗室和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統實驗室,為智能建筑專業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注重與建筑大環境的結合,充分發揮我校在土木工程學科的綜合優勢,加強院際之間的聯合,與建筑學院,建筑工程學院、環境工程學院的各專業、學科之間建立了密切合作關系,為學生系統開設建筑概論、建筑設備、土木工程基礎等課程,形成了建筑與智能有機結合的鮮明專業特色。
第三,在智能建筑專業課程設置上,做到強弱電結合。在我們設置的兩個專業中,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側重于建筑電氣工程和工業電氣自動化工程,但給他們也講智能化的內容,做到強電兼顧弱電;建筑設施智能技術專業側重于建筑智能化,但也開設建筑電氣的課程內容,做到弱電兼顧強電,使得畢業生對工作崗位有很強的適應性,效果良好。
千家網:除了智能建筑本科教育,長安大學還在從事工程師的培訓工作?
王娜:是的,由于陜西省智能建筑學會掛靠在我校,從上世紀90年代末,我校與陜西省智能建筑學會即配合建設部智能建筑推廣中心、建設部建筑智能化專家委、陜西省建設廳面向西北五省開展智能建筑技術培訓。目前我校和陜西省智能建筑學會、陜西省建筑電氣學會、陜西省勘察設計協會聯合組織編寫的《智能建筑工程師培訓與繼續教育叢書》已經由人民交通出版社陸續出版,已經出版的有《智能建筑信息設施系統》(2008年8月)和《建筑設備管理系統》(2009年3月),《智能建筑公共安全系統》、《智能建筑信息化應用系統》《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統》等叢書教材將陸續出版。我們將充分發揮我校在智能建筑師資、教材、實驗室等方面的優勢,與陜西省智能建筑學會、陜西省建筑電氣學會、陜西省勘察設計協會聯合,面向社會展開智能建筑工程師繼續教育專業培訓,結合建筑智能化技術的發展,更新知識,拓展應用,滿足智能建筑動態發展的需求。
來源:《千家網》2009年
媒體報道二:
采訪提綱
采訪對象:長安大學智能建筑研究所所長、陜西省智能建筑學會秘書長王娜
采訪人:周妮
序言:正在召開的兩會上,節能減排成為代表們熱烈討論的話題。我們就智能建筑行業如何應對新的節能減排要求;在新的政策環境下,我國的智能建筑行業發展趨勢如何;智能建筑行業人才的培養等問題,請教了長安大學王娜教授。
記者:王教授您好!非常感謝您能接受我們的采訪。大家知道正在熱烈召開的兩會上節能減排成為熱點,受到廣泛的關注,可以說這與我們智能建筑行業也是息息相關。對此,您認為對于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我們智能建筑行業該如何作為呢?
智能建筑中許多建筑智能化系統的內容與節能減排密切相關,比如建筑設備監控系統通過對空調、照明、電梯等設備的監控,從優化設備運行,減少設備開啟臺數和運行時間等方面節約電能,減少電廠大氣污染物的排放,保護環境;智能建筑中的信息設施系統使得智能建筑用戶足不出戶即可進行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減少了人們出行,比如利用視頻會議電視系統開會,減小交通壓力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保護環境。因而面對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智能建筑行業一方面是要繼續做好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的建設,充分宣傳建筑智能化在節能減排方面的積極作用,推進智能化技術應用,在建筑智能化工程實施和運行管理中要充分注重實效,真正能夠發揮智能化系統在節能減排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在節能減排新的形式下技術創新,拓展智能化技術在建筑節能、環保方面的應用。
記者:您認為國家新的政策、法令以及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的出臺 ,對智能建筑行業起著怎樣的作用?在寬松的政策環境下,智能建筑行業可能會有哪些方面的突破呢?
在我國2007年正式實施的《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T50314-2006中明確了智能建筑以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節能、環保、健康的建筑環境為目標,與原《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T50314-2000相比,突出了節能、環保和健康,拓展了智能化技術在建筑中的應用,為建筑智能化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方向,即開發智能化技術在節能、環保方面的應用,開發相關的節能減排產品,開發智能化技術在綠色建筑、生態建筑的應用,比如對中水回收系統的監控、污水處理系統的檢測及監控、綠化噴淋系統的控制、雨水回收系統的監控、直飲水系統的檢測和監控等,與環保生態系統共同營造高效、低耗、無廢、無污、生態平衡的建筑環境,為建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服務。
記者: 作為智能建筑方面的專家,請您結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經驗,跟我們談談,您覺得中國智能建筑的發展之路有些什么樣的特點?未來中國的智能建筑的潛在市場會廣泛存在于哪些領域?
我國智能建筑的發展經歷了從注重形式走向注重實效、從以技術為中心轉向以需求為中心的過程,從盲目接受技術支配,到現在根據實際需求,理性地運用智能化技術提升建筑物的功能。特別是2007年《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T50314-2006的出臺,標志著我國智能建筑已經形成了符合我國國情、符合信息時代特征、符合節能環保時代主題的內涵,新標準注重于系統功能,按照各類建筑物的功能進行分類,并突出了智能化集成系統的地位,因而未來智能建筑的發展一是注重需求與實效,以增強建筑物的科技功能和提升建筑的應用價值為目標,從而不斷開辟新的應用,比如節能減排,生態環保等;二是功能細化,在建設通用性智能化系統的同時,按不同類別建筑物專業功能建設專項智能化系統,也為智能建筑市場提供新的發展契機;三是集成系統功能增強,加強智能化系統共享平臺建設,充分發揮信息資源的價值和共享,實現優化和綜合管理,比如統計分析節能減排的相關數據,為評價和改善節能減排效果提供依據。
記者:節能減排相關政策的出臺,帶來智能建筑行業的發展機遇,當然對人才的需求也會大幅增加。在智能建筑人才培養方面,您作為這個專業的研究生導師,是最有發言權的。您覺得進入這個行業的人才必備哪些基本素質?以您多年的教學經驗看來,對于智能建筑行業來說,要培養相關人才,應該注意從那些方面著手呢?
智能建筑是一個新型的技術領域,也是一個新型的邊緣交叉學科領域,智能建筑的建設與發展既需要技術應用型人才,也需要理論研究型人才,由實踐概括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因而在智能建筑領域一方面是加強交叉學科新專業建設(目前經教育部批準設置的智能建筑本科專業有 “建筑設施智能技術”專業和“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為當前社會發展培養具有跨學科知識結構的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還應將智能建筑作為一個學科領域來發展,發揮高等學校作為原創性科技和理論重要發源地的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和促進智能建筑發展,發展研究生教育,培養高層次、高水平、創新性人才。
《布線安裝與維護》雜志編輯部期待您的參與!
《布線安裝與維護》雜志編輯部:
聯系人:周妮
電話:021-64088143 傳真:021-64825619
Email: greenchl0392@sina.com
手機:13585966156 個人博客:http:// guilai8088.ib-blog.com/
媒體報道三:
王娜教授專訪提綱
1.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中接受我們的采訪!您作為一名從事智能建筑行業資深的教授,并對西部城市的建筑智能化發展非常了解,請您首先談下目前我國智能建筑,特別是西部城市建筑智能化發展的概況。
目前我國(包括西部城市)智能建筑發展已經進入比較成熟的階段,這里所說的成熟包括市場的成熟、觀念的成熟和技術的成熟。從過分強調智能,盲目接受技術支配,逐步發展到根據實際需求,運用智能化技術實現預定的目標,提升建筑物的功能。《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T50314-2006的出臺,標志著我國智能建筑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新標準對智能建筑的定義反映出智能建筑已經形成了符合我國國情、符合信息時代特征、符合節能環保時代主題的內涵。新標準提出智能建筑以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節能、環保、健康的建筑環境為目標,拓展了智能化技術在建筑中的應用,為建筑智能化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方向。而且新標準注重于系統功能,按照各類建筑物的功能進行分類,對智能化工程建設指導意義更加明確,新標準的實施將推進我國智能建筑健康、持續的發展。
2. 我們知道,因受經濟發展的制約,西部城市的建筑智能化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請您介紹一下西部城市智能建筑發展的優勢和困難分別有哪些?
西部智能建筑發展與國內經濟發達地區相比起步晚,雖然起步滯后,但發展的起點高,一是可借鑒東部城市智能建筑發展的經驗和教訓,避免走彎路;二是起步時智能化技術已日趨成熟,許多智能化新技術在工程中得到應用;三是科技實力比較雄厚,西安、成都、重慶均為全國的高教中心,西安高校的數量和軍工企業,科研院所數量均位居中國第三,目前陜西及四川省內建筑智能化項目大部分由當地集成商承擔,并將其業務范圍延伸到西北其他省市和四川鄰近地區。由此也反映出西部城市建筑智能化技術水平不均衡,像銀川、西寧、廣西等地的建筑智能化項目大部分都是由外地集成公司承包的。
西部地區智能建筑發展的確會受經濟因素的影響,有的項目規劃時智能化系統工程內容豐富、全面,但實施時受資金制約,很多內容不能實施,不得不一次次刪減修改設計。但在金融、電信、電力等資金相對充裕的行業,建筑智能化工程項目一般內容比較齊全而且配置比較高。正是由于經濟因素的制約,迫使得西部智能建筑建設從一開始就比較務實,并較早地關注節能。比如西安開元商城(10.3萬m2),建筑智能化系統設計以節能和科學管理為目標,建成的建筑設備管理系統運行以來,每天照明用電可節約1755度,空調用電每天可節電1100度,僅節能一年即能獲得100萬元的效益。西安十大地標建筑之一的(清華科技園)清楊國際大廈不僅智能化系統齊全,而且其主樓的南立面采用環保節能的太陽能集熱器(面積1000平方米),該系統呈45度角傾斜,將太陽能與大廈中央空調及采暖供熱系統結合并與動力中心熱力管網切換,提供大廈熱源供給。西安及及西北地區太陽輻照條件較好,全年綜合利用太陽能的條件比較優越,該項目在西北地區具有較好示范作用。
3.請您預測一下西部城市建筑智能化發展的前景。
西部城市建筑智能化發展前景廣闊,一是西部的城市建設有潛力,目前在建、待建、規劃建設的項目比較多,二是雄厚的科技實力,使西部智能建筑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目前西部城市的智能建筑建設不僅注重建筑智能化新技術的應用,而且開始關注智能化技術在節能、環保方面的應用,西安的一些系統集成公司已經開始開發相關的節能減排產品,擴大智能化在建筑中的應用范圍。另外,陜西、四川、重慶等地高校集中,在智能建筑人才培養起步較早,并積極探索智能建筑領域設置交叉學科專業(西安的長安大學“建筑設施智能技術”專業經教育部批準于2005年已開始招生),培養從事建筑智能化領域的技術、經營與管理的專業人才,為智能建筑持續發展提供人力資源的保證,使西部智能建筑發展不僅有市場的潛力,更有技術人才的潛力。
4.千家網作為智能建筑行業的網站,長期專注于智能建筑的發展,希望可以與行業專家共同合作,促進智能建筑行業的發展,請您給我們媒體提一些寶貴意見,讓我們在今后的工作做的更好。
千家網作為智能建筑行業的網站,在促進智能建筑行業的發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本次將關注點放在西部智能建筑發展,我們非常感謝,作為陜西省智能建筑專業學術團體,我們希望千家網與全國的地方專業學會有更廣泛、更深入的交流與合作,將千家網真正辦成一個全國性的智能建筑行業信息與技術交流的平臺。祝千家網越辦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