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肖立志 ,男,漢族,1962年出生于湖南省新邵縣。核磁共振專家、地球物理測井專家、油氣人工智能學者。在地球物理測井、低場核磁共振、特別是井下極端環境核磁共振波譜學和波譜儀及其應用等方面作出系統性創新成果。他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出版中外文專著10部,授權國內外發明專利100余件,榮獲國際巖石物理學家和測井分析家協會科技成就獎、中國石油和化工自動化應用協會科技成就獎、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及多項教育部、北京市獎項,負責的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成像測井團隊于2017年獲得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創新團隊獎。他是AAAS、APS、EAGE、SEG、SPWLA等國際學術組織的會員,目前擔任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物理學會波譜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地學儀器分會副理事長、分析儀器分會常務理事、核磁共振儀器專家組組長,EAGE中國分會理事長,SEG中國指導委員會委員,國際MRPM及SRMR的常務理事等學術職務。2018年起擔任中國石油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院長。
1984年至1987年在中國礦業大學和復旦大學學習,獲碩士學位。1991年晉升副教授。1994年至1995年,在美國訪問和短期合作研究。1995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無線電物理專業,獲博士學位,同年晉升教授。1996年獲英國皇家學會資助,在Nottingham大學化學系學習,同年在倫敦加入美國西方阿特拉斯國際公司。1997年加入美國NUMAR/ Halliburton公司,任職至2002年12月。2002年,獲選教育部第五批“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全職就任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核磁共振(NMR)是一門廣泛應用的分析測試技術,尤其是醫學中的磁共振成像更是家喻戶曉。但是,實驗室的核磁共振都是用昂貴而嬌氣的儀器在環境優美的條件下進行的。肖立志教授所研究和應用則完全不同,核磁共振儀器被置于數千米深、高溫高壓、體積受到嚴格限制的油氣井中,含油氣地層的核磁共振信號在儀器高速運動的狀態下測量得到,根據這些信號可以分析地層是否含有油氣,含有多少油氣,以及有多少油氣可以開采出來。核磁共振在油氣田勘探開發中的這些應用,改變了油氣評價的方式和精度。
肖立志教授于1982年開始從事核磁共振測井開拓性研究工作。在其產生廣泛影響的專著《核磁共振成像測井與巖石核磁共振及其應用》一書中,他寫道:“1981年,作為一個大學三年級的學生,我進入專業課學習,也面臨著對未來主攻方向的選擇。有相當一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測井技術作為一個學科,它的基本問題是什么?知識體系與結構是什么?是如何發生與發展的?研究方式和方法是什么?作為思考的結果,我嘗試建立了“測井技術知識樹”。測井技術作為一顆正在生長的知識樹,它的根在哪里?莖在哪里?花將開在何處?如何才能根深葉茂果盛?成為我不斷思索的問題。1982年初,我學完專業課,對這些問題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認識到未來測井技術在理論和應用上可能取得較大突破的方向將包括核磁共振測井,聲波測井,以及測井解釋理論。根據這個認識,在準備學士學位畢業設計的時候,我結合自己的特長,選擇了核磁測井,開始了對這一領域的學習和探索”。當年,他用一臺老式連續波核磁共振儀,建立了儲油巖石孔隙度測量系統。1991年,他提出的核磁共振測井項目得到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批準,同年成為我國第一位核磁共振測井博士研究生,師從著名核磁共振波譜學家葉朝輝院士。
2002年,在國外具有多年核磁共振測井前沿工作經驗的肖立志教授受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辭去美國哈里伯頓公司工作,全職到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作。回國后根據油氣探測科技發展趨勢、國內外需求以及所具有和可利用的資源,肖立志教授經過摸索與整合,調整和確定三個研究方向,即:(1)核磁共振探測技術的基礎和應用基礎;(2)核磁共振測井儀器研制;(3)井下永久性傳感器與網絡測井技術。在教育部和中國石油大學的大力支持下,花費大量精力從事實驗室建設和隊伍建設,建成具有較高水平的核磁共振實驗室,光纖傳感器實驗室,并形成一個較好的研究團隊。該團隊取得的主要進展包括:核磁共振巖心分析實驗方法及其標準化;核磁成像測井孔隙度響應機理;核磁成像測井數據反演方法與軟件;核磁成像測井應用新方法;核磁成像測井方法國際前沿跟蹤與剖析;核磁共振測井儀總體方案設計與預研;天然氣水合物的核磁共振特性預研;永久性光纖傳感器實驗系統。取得的成績包括:建立了核磁共振巖心分析實驗的規范化流程與標樣;對核磁成像測井孔隙度響應機理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核磁成像測井數據反演新方法與軟件;對球管模型的核磁共振弛豫特性進行了探索;發展了由核磁共振測井評價儲層捕集能力的新應用;對核磁成像測井儀器和應用的國際前沿進行了跟蹤與剖析。取得的突破有:提出一種新的核磁共振測井反演方法,降低對回波串信噪比的要求;建立一種新的適合于中國陸相地層的核磁共振孔隙度模型和采集方法,提高了核磁孔隙度的測量精度。與中海油服、中油測井合作,設計研制多種井下多頻核磁共振儀器,得到規模化應用,打破國外壟斷和封鎖,提升了我國地球物理測井科技水平和國際影響力。
教育經歷:
1978.9-1982.7,江漢石油學院勘探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1984.9-1987.7,中國礦業大學測物系學習,獲碩士學位。
1991.9-1995.7,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學習,獲博士學位。
1996年,受英國皇家學會資助,赴諾丁漢大學學習。在倫敦加入美國西方阿特拉斯國際公司。
1997年,美國Halliburton休斯頓研究中心工作。
2002年,全職回國工作,擔任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0.03-2016.02擔任地球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 共六年。
2011.12-2016.11兼任油氣資源與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共五年。
2016.02起在美國哈佛大學Weitz實驗室訪問和合作研究。
2016.10創建“哈佛大學-石油大學聯合實驗室”(Harvard-CUPB Joint Lab)。
2017.12擔任《石油科學》英文版主編,入選國家領軍期刊項目,SCI影響因子4.09。
2018.12創建中國石油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擔任首任院長。
2019.03創建教育部非常規油氣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擔任主任。
學術兼職:
1、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常務理事,井孔地球物理副主任。
2、中國物理學會波譜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3、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地學儀器副理事長、分析儀器常務理事、核磁共振儀器專家組組長。
4、國際孔隙介質磁共振協會(MRPM)Scientific committee member。
5、國際定位磁共振協會(SRMR)Executive committee member。
6、歐洲地學家和工程師協會(EAGE)China Chapter President。
7、美國勘探地球物理學家協會(SEG)China advisory committee member。
8、ISMAR第18屆年會組織委員會委員,上海,2015年。
9、第11屆核磁共振顯微成像(ICMRM)國際會議大會主席,北京,2011年。
10、SPWLA核磁共振專題會議大會共同主席,桂林,2006年。
教學情況 :
講授課程:
作為大學教授,肖立志積極承擔教學工作,每年講授《核磁共振測井》研究生課程,并聯合開出《油氣地球物理新進展》博士生課。堅持給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開設學科前沿的講座。
研究生培養:
已經招收博士生8人(含留學生1人),碩士生16人,指導和接收本科生畢業設計20人,接受訪問學者3人。肖立志教授領導的實驗室全年開放并十分重視國際合作與交流。2005年接待國外專家來訪10余人次。2005年6月成功舉辦“核磁共振測井前沿技術國際研討會”。在他的呼吁和不懈努力下,我國的核磁共振測井正在快速發展。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井下核磁共振波譜學的理論、方法、儀器及應用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迄今,單獨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含重點項目、重大項目、重大科學儀器專項各1項,團隊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12項,863項目3項,973課題1項,國際合作項目多項,國家“111”引智基地負責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負責人。
研究成果:
國內外發表論文150余篇,出版中外文專著10部,授權專利32件,獲得各級科技成果獎勵12項,教學成果獎勵10項。國際會議特邀報告10余次。
1 高性能成像測井關鍵技術與應用 肖立志 ;鞠曉東;喬文孝;廖廣志;毛志強;謝然紅 中國石油大學 2016
2 頁巖氣測、錄井技術及儲層巖石物理數據庫建設 肖立志 ;謝慶明;黃振華;王飛;張曉玲;賀川航;蔣思嘉;田明智;李子千;吳倩 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 2015
3 頁巖氣勘探開發關鍵技術集成及低成本開發戰略規劃 程禮軍;姜振學;張士誠;張燁;周時洪;鐘寧寧;李大華;張健強;曾春林;陸朝暉;余華文;肖立志 ;謝慶明;葛洪魁;羅東坤;陳進富;周建勛;張義;鄧金根;蒙春;夏良玉;陶洪華;賀培;楊德敏;王新偉;黃振華;唐相路;李卓;李衛兵;許野;畢赫;馬勇;郝進;田明智;楊柳;周彤;曹文科;袁杰輝;李婉棣 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 2015
4 頁巖氣高效開發關鍵技術攻關與實踐 張定宇;張士誠;程禮軍;張燁;陸朝暉;李大華;張健強;曾春林;楊德敏;鐘寧寧;肖立志 ;葛洪魁;羅東坤;賀培;張義;謝慶明;蒙春;黃振華;姜振學;余華文;王兵;任宏洋;夏海幫;李書應;朱黨輝;江建飛;葉登勝;夏世斌;王里奧;盧培利;習傳學 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 2015
5 井下油氣探測新技術及應用 肖立志 ;趙昆;廖廣志;寶日瑪 中國石油大學 2014
6 超高性能成像測井成套裝備與工業化應用 肖立志 ;廖廣志;許鵬;李英波 中國石油大學 2014
7 巖石數字化分析及評價系統 董虎;李丹勇;黃豐;肖立志 數巖科技 2013
8 MRT6910多頻核磁共振測井儀 湯天知;陳寶;李夢春;肖立志 ;劉衛;張本庭;陳江浩;朱萬里;楊居朋;劉天耀;鐘劍;侯學理;方璐;孫佩;王雷;杜瑞芳;陳濤;余春昊;杜環虹;李鵬;李玉寧;成軍軍;孫建偉;吳寒;許思勇;馬驍;武向萍;王煒;余衛東;李國軍;王瑞清;孫欽濤;劉付火;孫佃慶;孫威;陳樂樂;謝然紅;廖廣志;師光輝 中國石油集團測井有限公司 2013
9 移動在線核磁共振系統 肖立志 ;楊培強;王志戰;廖廣志;張英力;李新;鄧峰;于慧俊;賈子健 中國石油大學 2012
10 復雜油氣藏核磁共振理論與方法及其應用 肖立志 ;謝然紅;廖廣志;鄧峰;張曉玲;賈子健 中國石油大學 2012
11 井下核磁共振探測關鍵技術與規模化應用 肖立志 ;廖廣志;謝然紅;李新;鄧峰;胡海濤;謝慶明;于慧俊 中國石油大學 2012
12 核磁共振成像井與巖石核磁共振及其應用 肖立志 長江大學 2003
發明專利:
[1]宋先知,姚學喆,李根生,肖立志 ,劉偉,田守嶒,譚強,祝兆鵬. 鉆井井壁狀態確定方法、裝置及設備[P]. CN113095593A,2021-07-09.
[2]周軍,肖立志 ,李國軍,郭云龍,余長江,梁振,曹先軍,廖廣志,孫佩,劉育博,張家偉. 測井知識圖譜構建查詢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P]. CN112948547A,2021-06-11.
[3]肖立志 ,羅嗣慧,廖廣志,汪正垛,凡永恒. 核磁共振線圈陣列及其去耦合方法、核磁共振探測裝置[P]. CN110471121B,2021-06-04.
[4]肖立志 ,孫哲,廖廣志,李新,羅嗣慧,汪正垛. 非均質地層核磁共振波譜刻度裝置[P]. CN110501367B,2021-06-04.
[5]廖廣志,肖立志 ,李遠征,賴強,張恒榮,胡向陽,梁振,劉育博. 基于神經網絡的儲層微觀孔隙結構評價方法及裝置[P]. CN110618082B,2021-06-04.
[6]張巖,喻洲,肖立志 ,廖廣志. 孔徑測量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P]. CN112903567A,2021-06-04.
[7]廖廣志,龍志豪,肖立志 ,孫哲,張文秀,侯學理,李楠,朱萬里. 隨鉆核磁共振探頭天線配置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P]. CN112855118A,2021-05-28.
[8]肖立志 ,王琳,廖廣志,張巖. 核磁共振確定孔隙介質毛管壓力的方法和裝置[P]. CN108268712B,2021-05-11.
[9]周軍,廖廣志,李國軍,肖立志 ,余長江,劉育博,張娟,張家偉,陳小磊,汪慶雅. 基于深度學習的巖石圖像智能識別方法、裝置及存儲介質[P]. CN112686259A,2021-04-20.
[10]謝然紅,谷明宣,肖立志 ,徐陳昱,衛弘媛,吳勃翰,王帥,劉繼龍,王宵宇. 基于核磁共振測井定量評價地層流體的方法、裝置及設備[P]. CN112462438A,2021-03-09.
[11]謝然紅,金國文,肖立志 ,徐陳昱,衛弘媛,吳勃翰,王帥,劉繼龍,王宵宇. 一種預測儲層毛管壓力曲線的方法、裝置及設備[P]. CN112464587A,2021-03-09.
[12]玉龍飛雪,宋先知,李根生,黃中偉,田守嶒,肖立志 ,廖廣志. 基于特征隨機的樸素貝葉斯巖相分類集成學習方法及裝置[P]. CN112329804A,2021-02-05.
[13]廖廣志,肖立志 ,郭龍,崔宇詩. 有機頁巖中黃鐵礦含量的確定方法與裝置[P]. CN108107104B,2020-12-29.
[14]謝然紅,高倫,王帥,徐陳昱,肖立志 . 一種低對比度油氣層識別方法、裝置、設備及系統[P]. CN111783847A,2020-10-16.
[15]謝然紅,谷明宣,肖立志 ,金國文,高倫,吳勃翰. 核磁共振測井回波數據的降噪處理方法及裝置[P]. CN110159262B,2020-10-13.
[16]謝然紅,金國文,肖立志 . 儲層束縛和可動流體分布確定方法、裝置及系統[P]. CN110244369B,2020-10-13.
[17]廖廣志,肖立志 ,顧森. 井下核磁共振波譜信號壓縮感知采集方法與裝置[P]. CN108825205B,2020-09-22.
[18]肖立志 ,廖廣志,孫哲,李新,羅嗣慧. 井下三維掃描核磁共振成像測井儀探頭、天線、及儀器[P]. CN108590629B,2020-09-18.
[19]肖立志 ,廖廣志,孫哲,王軼凡,李新,羅嗣慧. 井下隨鉆核磁共振儀器磁體、探頭以及隨鉆核磁共振儀器[P]. CN109782362B,2020-08-11.
[20]謝然紅,吳勃翰,肖立志 ,金國文. 基于核磁共振回波數據獲取毛管壓力曲線的方法和裝置[P]. CN110261922B,2020-07-28.
[21]郭江峰,謝然紅,肖立志 ,徐陳昱,谷明宣,吳勃翰. 一種核磁共振數據反演方法、裝置、存儲介質及設備[P]. CN110618463B,2020-07-28.
[22]廖廣志,肖立志 ,房超,張楠,李合會. 在線核磁共振探測裝置、系統和方法[P]. CN109884108B,2020-07-17.
[23]肖立志 ,王琳,廖廣志. 納米自組裝中間體孔隙結構核磁共振分析方法及裝置[P]. CN108318397B,2020-07-17.
[24]廖廣志,肖立志 ,董宇,侯學理,湯天知,陳濤,李夢春,朱萬里,陳江浩,鐘劍,方璐,師光輝,王雷,孫佩,曹先軍,楊居朋,蔡長波,李凡. 隨鉆核磁共振地層溫度影響的校正方法與裝置[P]. CN108930534B,2020-07-17.
[25]肖立志 ,廖廣志,劉偉,魏遙,許洋洋. 三維掃描核磁共振成像儀陣列天線驅動方法及裝置[P]. CN108267790B,2020-07-17.
[26]廖廣志,肖立志 ,許洋洋,劉偉,魏遙. 隨鉆核磁共振測井儀器主控系統與裝置[P]. CN108663972B,2020-07-17.
[27]梁燦,賈子健,肖立志 ,廖廣志. 電阻率測量儲層巖石潤濕性的方法[P]. CN111307873A,2020-06-19.
[28]廖廣志,肖立志 ,王瑋,楊傳鋒. 基于綜合流體識別指數識別儲層流體的方法與裝置[P]. CN108518220B,2020-06-09.
[29]肖立志 ,孫哲,廖廣志,李新,羅嗣慧. 高磁場強度、高均勻度核磁共振磁體結構及測量裝置[P]. CN108931748B,2020-06-09.
[30]廖廣志,肖立志 ,陳偉梁. 核磁共振測量流體流速的方法與裝置[P]. CN108254588B,2020-06-09.
[31]肖立志 ,胡琳,侯學理,湯天知,余春昊,李夢春,朱萬里,陳江浩,鐘劍,方璐,師光輝,王雷,孫佩,曹先軍,楊居朋,蔡長波,李凡,廖廣志. 隨鉆核磁共振振動和旋轉的模擬方法及裝置[P]. CN109147449B,2020-06-09.
[32]廖廣志,肖立志 ,劉漢林,侯學理,朱萬里,宋先知. 核磁共振橫向弛豫時間譜測量方法、裝置及可讀存儲介質[P]. CN109254255B,2020-06-09.
[33]廖廣志,肖立志 ,湯天知,王瑋,侯學理,李夢春,楊傳鋒. 基于核磁共振的巖石孔隙分形維數評價方法及裝置[P]. CN109100812B,2020-06-05.
[34]肖立志 ,王杰,崔宇詩,廖廣志. 一種用核磁共振技術表征非均質潤濕孔隙介質潤濕性的方法[P]. CN108489864B,2020-03-27.
[35]廖廣志,肖立志 ,魏遙,劉偉,許洋洋. 三維核磁共振成像儀高壓泄放補償方法與裝置[P]. CN109085521B,2020-02-21.
[36]肖立志 ,李新,孫哲,廖廣志. 可調式高均勻度核磁共振傳感器磁體結構及測量裝置[P]. CN108761361B,2020-01-31.
[37]肖立志 ,胡琳,廖廣志,侯學理,湯天知,陳濤,余春昊,李夢春. 隨鉆核磁共振自旋回波校正方法與裝置[P]. CN109031437B,2020-01-31.
[38]肖立志 ,紀維偉,廖廣志. 基于數字圖像相關技術確定巖石表面裂縫類型與分布的方法及裝置[P]. CN108398318B,2020-01-31.
[39]郭江峰,謝然紅,肖立志 ,徐陳昱,谷明宣,吳勃翰. 一種核磁共振數據反演方法、裝置、存儲介質及設備[P]. CN110618463A,2019-12-27.
[40]張巖,肖立志 ,廖廣志. 快速定域多維拉普拉斯核磁共振方法與裝置[P]. CN108872291B,2019-12-27.
[41]廖廣志,肖立志 ,李遠征,賴強,張恒榮,胡向陽,梁振,劉育博. 基于神經網絡的儲層微觀孔隙結構評價方法及裝置[P]. CN110618082A,2019-12-27.
[42]肖立志 ,陳偉梁,廖廣志,李新. 核磁共振弛豫時間和流速同步快速測量的方法及裝置[P]. CN108426909B,2019-12-27.
[43]肖立志 ,劉偉,廖廣志. 井下周向三維掃描核磁共振波譜儀器接口電路及裝置[P]. CN108594314B,2019-12-27.
[44]肖立志 ,孫哲,廖廣志,李新,羅嗣慧,汪正垛. 非均質地層核磁共振波譜刻度裝置[P]. CN110501367A,2019-11-26.
[45]肖立志 ,孫哲,廖廣志,李新,羅嗣慧. 磁體系統及核磁共振探測裝置[P]. CN107144804B,2019-11-19.
[46]肖立志 ,羅嗣慧,廖廣志,汪正垛,凡永恒. 核磁共振線圈陣列及其去耦合方法、核磁共振探測裝置[P]. CN110471121A,2019-11-19.
[47]肖立志 ,梁燦,廖廣志,賈子健. 核磁共振評價致密砂巖油氣儲層潤濕性的方法與裝置[P]. CN108020488B,2019-11-19.
[48]張巖,肖立志 ,廖廣志. 基于稀疏采樣重建的多維拉普拉斯磁共振方法與裝置[P]. CN108872292B,2019-11-08.
[49]謝然紅,吳勃翰,肖立志 ,金國文. 基于核磁共振回波數據獲取毛管壓力曲線的方法和裝置[P]. CN110261922A,2019-09-20.
[50]謝然紅,金國文,肖立志 . 儲層束縛和可動流體分布確定方法、裝置及系統[P]. CN110244369A,2019-09-17.
[51]謝然紅,谷明宣,肖立志 ,金國文,高倫,吳勃翰. 核磁共振測井回波數據的降噪處理方法及裝置[P]. CN110159262A,2019-08-23.
[52]廖廣志,肖立志 ,劉偉,張文秀,魏遙. 核磁共振相控陣列天線快速能量泄放方法與裝置[P]. CN109915110A,2019-06-21.
[53]廖廣志,肖立志 ,房超,張楠,李合會. 在線核磁共振探測裝置、系統和方法[P]. CN109884108A,2019-06-14.
[54]侯學理,湯天知,師光輝,李夢春,肖立志 ,廖廣志,方璐,朱萬里,陳江浩,楊居朋,鐘劍,曹先軍,孫佩,王雷. 一種可用于高礦化度泥漿鉆井液條件下的核磁共振射頻線圈[P]. CN109826618A,2019-05-31.
[55]肖立志 ,廖廣志,孫哲,王軼凡,李新,羅嗣慧. 井下隨鉆核磁共振儀器磁體、探頭以及隨鉆核磁共振儀器[P]. CN109782362A,2019-05-21.
[56]肖立志 ,孫哲,李蕾,廖廣志,李新,羅嗣慧,王軼凡,龔飛雪,侯學理,張文秀. 核磁共振器的探測信號檢測裝置、系統及方法[P]. CN109407024A,2019-03-01.
[57]廖廣志,肖立志 ,劉漢林,侯學理,朱萬里,宋先知. 核磁共振橫向弛豫時間譜測量方法、裝置及可讀存儲介質[P]. CN109254255A,2019-01-22.
[58]肖立志 ,羅嗣慧,汪正垛,廖廣志,李新,劉偉,孫哲. 核磁共振測井儀探頭及核磁共振測井儀[P]. CN109236283A,2019-01-18.
[59]肖立志 ,胡琳,侯學理,湯天知,余春昊,李夢春,朱萬里,陳江浩,鐘劍,方璐,師光輝,王雷,孫佩,曹先軍,楊居朋,蔡長波,李凡,廖廣志. 隨鉆核磁共振振動和旋轉的模擬方法及裝置[P]. CN109147449A,2019-01-04.
[60]廖廣志,肖立志 ,湯天知,王瑋,侯學理,李夢春,楊傳鋒. 基于核磁共振的巖石孔隙分形維數評價方法及裝置[P]. CN109100812A,2018-12-28.
[61]廖廣志,肖立志 ,魏遙,劉偉,許洋洋. 三維核磁共振成像儀高壓泄放補償方法與裝置[P]. CN109085521A,2018-12-25.
[62]廖廣志,肖立志 ,許洋洋,宋先知,劉偉,魏遙,張文秀. 隨鉆核磁共振測井儀多級能量快速泄放方法與裝置[P]. CN109057783A,2018-12-21.
[63]肖立志 ,鄭文斌,廖廣志. 基于互聯網的核磁共振探測系統[P]. CN109061749A,2018-12-21.
[64]肖立志 ,胡琳,廖廣志,侯學理,湯天知,陳濤,余春昊,李夢春. 隨鉆核磁共振自旋回波校正方法與裝置[P]. CN109031437A,2018-12-18.
[65]廖廣志,肖立志 ,董宇,侯學理,湯天知,陳濤,李夢春,朱萬里,陳江浩,鐘劍,方璐,師光輝,王雷,孫佩,曹先軍,楊居朋,蔡長波,李凡. 隨鉆核磁共振地層溫度影響的校正方法與裝置[P]. CN108930534A,2018-12-04.
[66]肖立志 ,孫哲,廖廣志,李新,羅嗣慧. 高磁場強度、高均勻度核磁共振磁體結構及測量裝置[P]. CN108931748A,2018-12-04.
[67]聶火勇,胡嗣欽,肖立志 ,吳俊亮,袁科,周雪冬. 一種軌道交通嵌入式無線設備撥號處理系統[P]. CN108924017A,2018-11-30.
[68]汪正垛,羅嗣慧,孫哲,肖立志 ,廖廣志,陳偉梁. 核磁共振儀磁體安裝工裝[P]. CN108896938A,2018-11-27.
[69]張巖,肖立志 ,廖廣志. 快速定域多維拉普拉斯核磁共振方法與裝置[P]. CN108872291A,2018-11-23.
[70]張巖,肖立志 ,廖廣志. 基于稀疏采樣重建的多維拉普拉斯磁共振方法與裝置[P]. CN108872292A,2018-11-23.
[71]廖廣志,肖立志 ,顧森. 井下核磁共振波譜信號壓縮感知采集方法與裝置[P]. CN108825205A,2018-11-16.
[72]廖廣志,肖立志 ,杜群杰,李新. 高精度非常規巖石模型3D打印方法與裝置[P]. CN108819215A,2018-11-16.
[73]廖廣志,肖立志 ,魏遙,劉偉,許洋洋. 三維核磁共振成像儀陣列天線去耦方法與裝置[P]. CN108828480A,2018-11-16.
[74]肖立志 ,李新,孫哲,廖廣志. 可調式高均勻度核磁共振傳感器磁體結構及測量裝置[P]. CN108761361A,2018-11-06.
[75]廖廣志,肖立志 ,許洋洋,劉偉,魏遙. 隨鉆核磁共振測井儀器主控系統與裝置[P]. CN108663972A,2018-10-16.
[76]廖廣志,肖立志 ,董宇. 隨鉆核磁共振測井儀井下原位回波信號補償方法與裝置[P]. CN108627877A,2018-10-09.
[77]肖立志 ,廖廣志,孫哲,李新,羅嗣慧. 井下三維掃描核磁共振成像測井儀探頭、天線、及儀器[P]. CN108590629A,2018-09-28.
[78]肖立志 ,劉偉,廖廣志. 井下周向三維掃描核磁共振波譜儀器接口電路及裝置[P]. CN108594314A,2018-09-28.
[79]廖廣志,肖立志 ,王瑋,楊傳鋒. 基于綜合流體識別指數識別儲層流體的方法與裝置[P]. CN108518220A,2018-09-11.
[80]肖立志 ,廖廣志,劉偉. 井下三維掃描核磁共振成像儀器射頻天線接收方法及裝置[P]. CN108519624A,2018-09-11.
[81]肖立志 ,王杰,崔宇詩,廖廣志. 一種用核磁共振技術表征非均質潤濕孔隙介質潤濕性的方法[P]. CN108489864A,2018-09-04.
[82]肖立志 ,陳偉梁,廖廣志,李新. 核磁共振弛豫時間和流速同步快速測量的方法及裝置[P]. CN108426909A,2018-08-21.
[83]肖立志 ,紀維偉,廖廣志. 基于數字圖像相關技術確定巖石表面裂縫類型與分布的方法及裝置[P]. CN108398318A,2018-08-14.
[84]肖立志 ,王琳,廖廣志. 納米自組裝中間體孔隙結構核磁共振分析方法及裝置[P]. CN108318397A,2018-07-24.
[85]廖廣志,肖立志 ,李昶林,張克成,劉忠堯. 便攜式核磁共振探測裝置[P]. CN108287173A,2018-07-17.
[86]肖立志 ,廖廣志,劉偉,魏遙,許洋洋. 三維掃描核磁共振成像儀陣列天線驅動方法及裝置[P]. CN108267790A,2018-07-10.
[87]肖立志 ,王琳,廖廣志,張巖. 核磁共振確定孔隙介質毛管壓力的方法和裝置[P]. CN108268712A,2018-07-10.
[88]廖廣志,肖立志 ,陳偉梁. 核磁共振測量流體流速的方法與裝置[P]. CN108254588A,2018-07-06.
[89]肖立志 . 沙發(868)[P]. CN304692696S,2018-06-22.
[90]廖廣志,肖立志 ,郭龍,崔宇詩. 有機頁巖中黃鐵礦含量的確定方法與裝置[P]. CN108107104A,2018-06-01.
[91]肖立志 ,梁燦,廖廣志,賈子健. 致密砂巖的潤濕性獲取方法、裝置、介質及電子設備[P]. CN108020488A,2018-05-11.
[92]肖立志 ,田志,廖廣志. 數字巖石物理模型構建方法及裝置[P]. CN107966744A,2018-04-27.
[93]李新,張衛,肖立志 ,羅嗣慧,陸黃生,王志戰,李三國,倪衛寧. 隨鉆流體分析儀[P]. CN107916928A,2018-04-17.
[94]肖立志 ,陳偉梁,廖廣志,劉偉,吳倩,鄭文斌,孫哲. 核磁共振流體分析儀探頭以及核磁共振流體分析儀[P]. CN107525819A,2017-12-29.
[95]王志偉,朱明,王本良,肖立志 ,付強,歐盛芬,方正,周文術,任鐵軍. 車載無線數據傳輸裝置檢測設備[P]. CN107154824A,2017-09-12.
[96]肖立志 ,孫哲,廖廣志,李新,羅嗣慧. 磁體系統及核磁共振探測裝置[P]. CN107144804A,2017-09-08.
[97]肖立志 . 沙發(689#)[P]. CN304001160S,2017-01-11.
[98]吳笑馨,方正,肖立志 ,胡嗣欽,羅浩,伍岳,唐國平,張艷,冉霞蓮. 自適應鐵路專網與公共網絡的方法及系統[P]. CN106304215A,2017-01-04.
[99]廖廣志,王杰,肖立志 . 獲得原狀地層的流體徑向油水飽和度變化的方法及裝置[P]. CN105629316A,2016-06-01.
[100]肖立志 ,鄧峰,李新. 石油分子結構檢測方法、裝置及系統[P]. CN105588934A,2016-05-18.
[101]肖立志 ,鄧峰,劉化冰,李新,張宗富. 井下稠油分子鏈長的測量方法和裝置[P]. CN105486709A,2016-04-13.
[102]肖立志 ,郭龍,廖廣志. 頁巖氣含量分析方法和裝置[P]. CN105372407A,2016-03-02.
[103]廖廣志,杜群杰,肖立志 ,李新,朱明達. 低場核磁共振巖石有機質檢測方法和裝置[P]. CN105352986A,2016-02-24.
[104]肖立志 ,鄧峰,廖廣志. 原油粘度快速測量方法[P]. CN105352847A,2016-02-24.
[105]廖廣志,肖立志 ,陳偉梁,鄧峰. 多維核磁共振流體組分含量測量方法及裝置[P]. CN105334239A,2016-02-17.
[106]廖廣志,肖立志 ,杜群杰. 核磁共振有機頁巖的組分區分方法和裝置[P]. CN105301028A,2016-02-03.
[107]肖立志 ,李三國,楊光,李新,廖廣志. 核磁共振錄井系統[P]. CN105275465A,2016-01-27.
[108]肖立志 ,鄧峰,廖廣志. 二維核磁共振弛豫時間的測量方法[P]. CN105259198A,2016-01-20.
[109]肖立志 ,郭龍,廖廣志. 基于LBM模擬低場核磁共振分析流體的方法及裝置[P]. CN105241911A,2016-01-13.
[110]肖立志 ,賈子健,廖廣志. 低場核磁共振測量頁巖有機質含量的方法及裝置[P]. CN105241912A,2016-01-13.
[111]肖立志 ,孫哲,廖廣志,羅嗣慧,李新,杜群杰,劉偉,陳偉梁,王杰. 多探測深度的核磁共振測井儀及其探頭、天線激勵方法[P]. CN105240000A,2016-01-13.
[112]廖廣志,肖立志 ,楊傳鋒,傅少慶,邵杰,杜群杰. 核磁共振測井孔隙度校正方法及裝置[P]. CN105240001A,2016-01-13.
[113]肖立志 ,劉偉,廖廣志,李新. 基于多天線激勵方式的三維核磁共振測井儀[P]. CN105240002A,2016-01-13.
[114]肖立志 ,廖廣志,李新,鄧峰,羅嗣慧,孫哲,劉偉,陳偉梁,王杰. 多方位核磁共振測井儀及天線激勵方法[P]. CN105221145A,2016-01-06.
[115]肖立志 ,楊光,朱明達,馮碩,廖廣志. 用于低場核磁共振儀器的隔離電路[P]. CN105223623A,2016-01-06.
[116]肖立志 ,馮碩,朱明達,楊光,廖廣志. 在線核磁共振寬頻射頻信號功率放大電路[P]. CN105227149A,2016-01-06.
[117]廖廣志,肖立志 ,杜群杰. 多維核磁共振測井儀的刻度裝置[P]. CN105201495A,2015-12-30.
[118]肖立志 ,廖廣志,杜群杰,李新,羅嗣慧. 具有雙層磁體的核磁共振測井儀探頭及天線激勵方法[P]. CN105201496A,2015-12-30.
[119]肖立志 ,趙江杰,杜群杰,廖廣志,鄧峰. 核磁共振井下流體分析儀[P]. CN105201498A,2015-12-30.
[120]肖立志 ,劉偉,朱明達,馮碩,廖廣志. MOS管驅動式隔離泄放電路[P]. CN105207665A,2015-12-30.
[121]廖廣志,肖立志 ,杜群杰. 石油儲層巖石的組分識別及定量評價方法[P]. CN105182431A,2015-12-23.
[122]肖立志 ,陳偉梁,廖廣志,賈子健,鄧峰. 低場核磁共振確定瀝青質含量的方法及裝置[P]. CN105136836A,2015-12-09.
[123]肖立志 ,羅嗣慧,李新,廖廣志,劉偉,陳偉梁,王杰,孫哲. 方位核磁共振測井儀的探頭及方位核磁共振測井儀[P]. CN105134200A,2015-12-09.
[124]肖立志 ,馮碩,朱明達,楊光,廖廣志. 基于MOSFET的低場核磁共振Q轉換電路[P]. CN105137497A,2015-12-09.
[125]肖立志 ,鄧峰,陳偉梁. 基于二維核磁共振確定油泥中油水含量的方法及裝置[P]. CN105116001A,2015-12-02.
[126]肖立志 ,李新,廖廣志,羅嗣慧,孫哲,劉偉,陳偉梁,王杰,廖坤鐵. 三維核磁共振測井儀探頭、測井儀及天線激勵方法[P]. CN105114070A,2015-12-02.
[127]肖立志 ,廖廣志,杜群杰,羅嗣慧. 具有多層磁體的核磁共振測井儀探頭及天線激勵方法[P]. CN105114071A,2015-12-02.
[128]朱明達,肖立志 . 核磁共振譜儀[P]. CN105068030A,2015-11-18.
[129]肖立志 ,李新,胡海濤,于慧俊,劉化冰,郭葆鑫,安天琳,宗芳榮. 隨鉆核磁共振測井儀探頭及隨鉆核磁共振測井儀[P]. CN102650208A,2012-08-29.
[130]肖立志 ,于慧俊,劉化冰,胡海濤,李新,傅少慶,郭葆鑫. 核磁共振分析儀滑臺和核磁共振分析儀[P]. CN102608145A,2012-07-25.
[131]肖立志 ,黃科. 深度維核磁共振反演獲取橫向弛豫時間譜的方法及裝置[P]. CN102608664A,2012-07-25.
[132]肖立志 ,謝慶明,謝然紅,廖廣志,于慧俊,張曉玲. 降噪核磁共振測井回波信號的獲得方法及裝置[P]. CN102565865A,2012-07-11.
[133]肖立志 ,安天琳,李曉南,吳保松,郭葆鑫. 帶狀線核磁共振檢測器件及其加工方法[P]. CN102540117A,2012-07-04.
[134]肖立志 ,劉化冰,于慧俊,郭葆鑫,胡海濤,李新,鄧峰,安天琳. 核磁共振分析儀和核磁共振測量方法[P]. CN102519999A,2012-06-27.
[135]肖立志 ,吳保松,李曉南,郭葆鑫,安天琳. 核磁共振流體分析微檢測探頭[P]. CN102518434A,2012-06-27.
[136]肖立志 ,吳保松,于慧俊,胡海濤,李新. 核磁共振流體分析儀探頭以及核磁共振流體分析儀[P]. CN102444400A,2012-05-09.
[137]肖立志 ,黃科,李新,胡海濤,謝慶明,于慧俊,劉化冰. 消除振鈴的核磁共振回波串獲取方法[P]. CN102330548A,2012-01-25.
[138]肖立志 ,胡海濤,李新,于慧俊,吳保松,劉化冰,張曉玲,謝慶明,傅少慶,安天琳. 核磁共振測井儀的探頭磁體、探頭和核磁共振測井儀[P]. CN102331588A,2012-01-25.
[139]秦才會,蔡池淵,宋公仆,肖立志 . 一種核磁共振測井儀的刻度裝置[P]. CN101413389,2009-04-22.
[140]張本庭,王瑞清,肖立志 ,胡法龍. 居中型核磁共振測井儀探頭永磁體[P]. CN101294493,2008-10-29.
[141]張本庭,王瑞清,肖立志 ,胡法龍. 居中型核磁共振測井儀探頭天線[P]. CN201060934,2008-05-14.
[142]張本庭,王瑞清,肖立志 ,孫伯勤. 一種核磁共振測井儀探頭永磁體[P]. CN101097799,2008-01-02.
[143]張本庭,王瑞清,肖立志 ,孫伯勤. 核磁共振測井儀探頭天線[P]. CN101098047,2008-01-02.
[144]肖立志 ,陳海峰,張元中,付建偉,趙小亮. 一種光纖光柵溫度傳感器的封裝結構[P]. CN1971226,2007-05-30.
[145]肖立志 ,陳海峰,付建偉,張元中,趙小亮. 一種用于光纖類傳感器的高溫高壓釜實驗裝置[P]. CN1971229,2007-05-30.
[146]肖立志 ,陳海峰,付建偉,張元中,趙小亮. 一種用于光纖類傳感器的高溫高壓釜實驗裝置[P]. CN2876715,2007-03-07.
[147]肖立志 ,陳海峰,張元中,付建偉,趙小亮. 一種光纖光柵溫度傳感器的封裝結構[P]. CN2861997,2007-01-24.
[148]肖立志 . 基于核磁共振測量井下套管內流體特性的方法和裝置[P]. CN1566990,2005-01-19.
論文專著:
代表性著作:
1、肖立志 ,井下極端環境核磁共振科學儀器,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年
2、肖立志 ,張曉玲,謝慶明,頁巖氣巖石物理與測井評價及微觀滲流特性,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年
3、李新,肖立志 ,天然氣水合物的地球物理特征與測井評價,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13年.
4、肖立志 ,謝然,廖廣志,中國復雜油氣藏核磁共振測井理論與方法,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年.
5、肖立志 等,Progress in Geophys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11年.
6、肖立志 等,成像測井學基礎,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10年。
7、楚澤涵,高杰,黃隆基,肖立志 ,地球物理測井原理與方法(上、下冊),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8年。
8、肖立志 , 石油測井科學前沿探索文集, 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7年.
9、Goerge Coates, 肖立志 ,Manfred Prammer, 核磁共振測井原理與應用, 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7年.
10、肖立志 ,柴細元,孫寶喜,陸大衛,付有升,高秋濤,核磁共振測井資料解釋與應用導論,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1年.
11、George Coates, Lizhi Xiao, Manfred Prammer, NMR Logg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Gulf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1999
12、肖立志 ,核磁共振成像測井與巖石核磁共振及其應用,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年.
代表性論文:
Zijian Jia, Lizhi Xiao , Zhizhan Wang, Guangzhi Liao, Yan Zhang, Can Liang, Long Guo, Magic Echo fo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haracterization of Shales, Energy Fuels, 2017, 31, 7824−7830
Yan Zhang, Lizhi Xiao , Guangzhi Liao, Spatially resolved pore-size-T2 correlation for low-field NMR,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2017
Long Guo, Lizhi Xiao , Shale nanopore reconstruction with compressive sensing, J. Geophys. Eng., 2017, 14, 359–367
Huabing Liu, Lizhi Xiao , Feng Deng, Weiliang Chen, Petrik Galvosas, Emerging NMR approaches for characterizing rock heterogeneity,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2017
Zijian Jia, Lizhi Xiao , Zhong Chen, Guangzhi Liao, Yan Zhang, Zhizhan Wang, Can Liang, Long Guo, Determining shale organic porosity and total organic,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2017
Sanguo Li, Lizhi Xiao , Xin Li, Zhizhan Wang, A novel NMR instrument for real time drilling fluid analysis,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2017
Peihu Wang, Lizhi Xiao , A novel formation tester for high quality virgin formation fluids sampling and its arrival prediction under deep invasion,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7, 156, 697–709
Zhe Sun, Lizhi Xiao , Yan Zhang, Guangzhi Liao, Wenfeng Xiang, Lian Tang, Sihui Luo, Wei Liu, Weiliang Chen, Zhi Tian, Xueli Hou, A modular and multi-functional single-sided NMR sensor,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2017
Shusheng Wang Lizhi Xiao , Aizhong Yue, Hua Wang, Wei Liu, Yunfeng Fan, Accurate inversion of elemental concentrations from the pulsed neutron geochemical logging based on an active-set method,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57 (2017) 833–841
Long Guo, Lizhi Xiao , Xiaowen Shan, Xiaoling Zhang. Modeling adsorption with lattice Boltzmann equation,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Yan Zhang, Lizhi Xiao , Guangzhi Liao, Bernhard Blümich. Direct correlation of internal gradients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s with low field NMR,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2016, 267, 37–42.
Yan Zhang, Lizhi Xiao , Guangzhi Liao, Bernhard Blümich. Direct correlation of diffusion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s with low field NMR,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2016, 269, 196–202
Zijian Jia, Lizhi Xiao , Zhizhan Wang, Guangzhi Liao, Yan Zhang, Can Liang. Molecular dynamics and composition of crude oil by 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Magnetic Resonance in Chemistry, 2016
Lizhi Xiao , Guangzhi Liao, Feng Deng, Huabing Liu, Gongpu Song, Mengchun Li. Development of an NMR system for down-hole porous rocks,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2015,205,16-20
Feng Deng, Lizhi Xiao , Guangzhi Liao, Fangrong Zong, Weiliang Chen.A New Approach of Two-Dimensional the NMR Relaxation Measurement in Flowing Fluid, Applied Magnetic Resonance, 2014, 45(2):179-192.
Ranhong Xie, Youbin Wu, Kang Liu, Mi Liu and Lizhi Xiao . De-noising methods for NMR logging echo signals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 J. Geophys. Eng. 11 (2014) 035003 (8pp)
Feng Deng, Lizhi Xiao , Weiliang Chen, Huabing Liu, Guangzhi Liao, Mengying Wang, Qingming XieRapid.Determination of fluid viscosity using low-field two-dimensional NMR,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2014, 247: 1-8
TianLin An, LiZhi Xiao , Xin Li, HuaBing Liu, ZongFu Zhang. Investigation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ternal gradients and dephasing effect in inhomogeneous field,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Astronomy, 2014, 57(9): 1676-1683.
Huabing Liu, Lizhi Xiao , Huijun Yu, Xin Li, Baoxin Guo, Zongfu Zhang, Fangrong Zong, Vladimir Anferov, Sofia Anferova. Probing Structural Compositions of Porous Media with Two-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pplied magnetic resonance, 2013, 44(5):543-552.
Zongfu Zhang, Lizhi Xiao , Huabing Liu. A Fast Three-dimensional Protocol in Low-Field NMR, Applied magnetic resonance,2013, 44:849-857
Feng Deng, Lizhi Xiao , Huabing Liu, Tianlin An, Mengying Wang, Zongfu Zhang, Wei Xu, Jiajie Cheng, Qingming Xie, Vladimir Anferov. Effects and Corrections for Mobile NMR Measurement, Applied magnetic resonance, 2013,44(9): 1053-1065
Zongfu Zhang, Lizhi Xiao , Guangzhi Liao, Huabin Liu, Wei Xu, Yan Wu, Sijia Jiang. Evaluation of the Fast Inverse Laplace Transform for Three-Dimensional NMR Distribution Functions, Applied magnetic resonance, 2013, 44(11):1335-1343
Qingming Xie, Lizhi Xiao , Lijun Cheng, Junfeng Liu, Hongying Li, Feng Deng. Phase Correction-Adaptive Line Enhancement for Noise Reduction of Low-Field NMR, Applied magnetic resonance, 2013,44(12): 1381-1391.
Lizhi Xiao , Huabing Liu, Feng Deng, Zongfu Zhang, Tianlin An, Fangrong Zong, Vladimir Anferov, Sofia Anferova. Probing Internal Gradients Dependence in Sandstones with Multi-Dimensional NMR,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2013, 178:90-93
Determining T2 distribution in the presence of significant internal field gradients Ranhong Xie, Lizhi Xiao , Keh-Jim Dunn J. Geophys. Eng., 2013, 10, 054008.
Wu Y B, Xie R H, Xiao L Z . Application of Wavelet Domain Adaptive Filtering to De-noise NMR Data Advances in Mechanics Engineering 2012,588: 814-817
Lizhi Xiao , Kui Li,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ogging response in fracture oil and gas reservoirs, New J. Phys, 2011,
Yu, H.J. Xiao, L.Z . Li, X. Liu, H.B.Guo, B.X., Anferova, S. Anferov, V. Novel detection system for NMR logging tool, 201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ing (ICSPCC).
Xie Ranhong, Xiao Lizhi . Advanced Fluid-typing Methods for NMR Logging, Petroleum Science, 2011, 8(2): 163-169.
發表中文期刊論文:
[1]廖志文,陳俊飛,楊春升,張志,陳黎,肖立志 ,陳方,劉朝陽.~1H/~(31)P雙核并行磁共振成像線圈的研究與設計[J].波譜學雜志,2020,37(03):273-282.
[2]李新,羅嗣慧,肖立志 ,孫哲,汪正垛.隨鉆核磁共振測井探測器構建方法研究[J].石油科學通報,2020,5(02):172-181.
[3]鄧峰,熊春明,陳詩雯,陳冠宏,王夢穎,劉化冰,張建軍,雷群,曹剛,徐東平,陶冶,肖立志 .油氣多相流磁共振在線檢測方法及裝置[J].石油勘探與開發,2020,47(04):798-808.
[4]廖廣志,李遠征,肖立志 ,秦志軍,胡向陽,胡法龍.利用卷積神經網絡模型預測致密儲層微觀孔隙結構[J].石油科學通報,2020,5(01):26-38.
[5]梁燦,肖立志 ,周燦燦,郭龍,胡法龍,廖廣志,宋先知,戈革.巖石潤濕性的核磁共振表征方法與初步實驗結果[J].地球物理學報,2019,62(11):4472-4481.
[6]田志,肖立志 ,廖廣志,董虎,田守嶒,宋先知.基于沉積過程的數字巖石建模方法研究[J].地球物理學報,2019,62(01):248-259.
[7]孫朗秋,廖廣志,劉洋,肖立志 ,唐立.油氣地球物理碩士國際班培養模式的創新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8(16):92-95.
[8]孫哲,肖立志 ,廖廣志,張巖,唐煉,相文峰,劉化冰,周華,陳偉梁,王杰,趙昆.用于長城等古建筑探測的NMR探測器的磁體設計[J].波譜學雜志,2017,34(03):372-382.
[9]王琳,肖立志 ,郭龍,廖廣志,張巖,戈革.納米自組裝γ-Al_2O_3孔隙結構的核磁共振表征[J].物理化學學報,2017,33(08):1589-1598.
[10]鄧峰,肖立志 ,陶冶,劉新云,耿東士,王夢穎.低場核磁共振流體分子結構在線探測技術(英文)[J].波譜學雜志,2017,34(02):214-222.
[11]鄧峰,肖立志 ,陶冶,耿東士,王夢穎.流動速度對核磁共振在線測量的影響及校正[J].波譜學雜志,2017,34(01):78-86.
[12]吳保松,肖立志 ,劉洛夫,李夢春,廖廣志,賈子健.井下在線核磁共振流體分析實驗方法[J].測井技術,2016,40(05):537-540+555.
[13]寶日瑪,詹洪磊,苗昕揚,趙昆,馮程靜,董晨,李羿璋,肖立志 .Terahertz-dependent identification of simulated hole shapes in oil gas reservoirs[J].Chinese Physics B,2016,25(10):30-34.
[14]王樹聲,肖立志 ,岳愛忠,程峰,郭用梅,何緒新.脈沖中子地層元素測井儀優化設計中的蒙特卡羅模擬研究[J].原子能科學技術,2016,50(08):1517-1523.
[15]息劍峰,趙昆,尼浩,相文峰,肖立志 .Near-infrared lateral photovoltaic effect of epitaxial LaTiO--_(3+δ) films under high pressure[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6,14(01):97-101.
[16]吳保松,肖立志 ,劉洛夫,李夢春.井下核磁共振技術的進展[J].測井技術,2015,39(06):675-678.
[17]息劍峰,尼浩,肖立志 .鈣鈦礦錳氧化物光探測特性及其在石油領域的應用[J].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2015,45(08):14-23.
[18]寶日瑪,孟倩,王春連,蔡天宇,董晨,詹洪磊,苗昕揚,馮程靜,張麗英,肖立志 .地質成巖成礦演化過程的太赫茲光譜研究[J].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2015,45(08):24-30.
[19]高陽,肖立志 .利用改進截斷奇異值分解法反演核磁共振弛豫時間[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5,50(02):376-381+8.
[20]李新,王志戰,李三國,肖立志 .核磁共振測井的預極化分析與優化[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8(05):75-81.
[21]廖東良,肖立志 ,張元春.基于礦物組分與斷裂韌度的頁巖地層脆性指數評價模型[J].石油鉆探技術,2014,42(04):37-41.
[22]高陽,肖立志 ,謝慶明.基于BG理論確定Phillips方法的正則化參數并評價反演結果[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8(03):50-56.
[23]張宗富,肖立志 ,劉化冰,李新,鄧峰,許巍,安天琳,成家杰.水分子在微孔隙介質中的受限擴散模擬[J].波譜學雜志,2014,31(01):49-60.
[24]肖立志 ,謝慶明,謝然紅,潘衛國.核磁共振測井的正則化-啟發式閾值降噪研究[J].地球物理學報,2013,56(11):3943-3952.
[25]肖立志 .井下極端條件核磁共振探測系統研制[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7(05):44-56.
[26]成家杰,肖立志 ,許巍,張宗富,安天琳,鄧峰,劉化冰.基于巖石重構圖像的核磁共振響應模擬[J].波譜學雜志,2013,30(03):336-344.
[27]張曉玲,肖立志 ,謝然紅,吳恒,高揚.頁巖氣藏評價中的巖石物理方法[J].地球物理學進展,2013,28(04):1962-1974.
[28]李新,肖立志 ,黃科,劉化冰,宗芳榮.隨鉆核磁共振測井的地層界面響應特征[J].地球物理學報,2013,56(08):2862-2869.
[29]肖立志 ,于慧俊,劉化冰,李新,郭葆鑫,ANFEROVA S,ANFEROV V.新型核磁共振孔隙介質分析儀的研制[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7(03):68-73+82.
[30]李新,肖立志 ,劉化冰,張宗富,郭葆鑫,于慧俊,宗芳榮.優化重聚脈沖提高梯度場核磁共振信號強度[J].物理學報,2013,62(14):461-467.
[31]于慧俊,肖立志 ,朱萬里,李新,S.Anferova,V.Anferov.核磁共振測井儀低噪聲模擬接收電路設計[J].測井技術,2013,37(02):183-186.
[32]肖立志 ,張恒榮,廖廣志,傅少慶,李奎.基于Backus-Gilbert理論的孔隙介質核磁共振弛豫反演[J].地球物理學報,2012,55(11):3821-3828.
[33]傅少慶,肖立志 ,謝然紅,張恒榮,黃科.核磁共振測井數據格式分析[J].測井技術,2012,36(05):504-506+510.
[34]班凡生,肖立志 ,袁光杰,楊長來.地下鹽穴儲氣庫快速建槽技術及其應用[J].天然氣工業,2012,32(09):77-79+134-135.
[35]高陽,肖立志 ,謝慶明.利用Phillips-Twomey方法對核磁共振弛豫測量結果的反演及其效果分析[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7(05):32-38+8.
[36]傅少慶,肖立志 ,謝然紅.飽和多相流體孔隙介質內部磁場梯度的探測[J].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2012,42(08):827-834.
[37]班凡生,肖立志 ,袁光杰,申瑞臣.大尺寸鹽巖溶腔模型制備研究及應用[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2,23(04):804-806.
[38]胡海濤,肖立志 ,吳錫令.核磁共振測井儀探頭設計中的數值方法[J].物理學報,2012,61(14):580-587.
[39]于慧俊,肖立志 ,V.Anferov,S.Anferova,朱萬里,劉化冰,郭葆鑫.基于FPGA的核磁共振測井儀控制邏輯設計[J].波譜學雜志,2012,29(02):201-208.
[40]潘一,肖立志 .稠油出砂冷采模型研究現狀[J].科技導報,2012,30(13):74-79.
[41]于慧俊,肖立志 ,V.Anferov,S.Anferova,朱萬里,李新.梯度場核磁共振測井儀電子線路設計[J].測井技術,2012,36(02):183-187.
[42]李洋,肖立志 ,孫華峰.核磁共振測井TDA識別油氣的影響因素[J].波譜學雜志,2012,29(01):21-31.
[43]黃科,肖立志 ,李新.一種降低井下核磁共振振鈴的新方法[J].波譜學雜志,2012,29(01):42-50.
[44]謝慶明,肖立志 ,張曉玲,李曉楠.基于FPGA的低場核磁共振譜儀脈沖編程器設計與實現[J].波譜學雜志,2011,28(03):317-325.
[45]謝然紅,肖立志 ,劉家軍.核磁共振測井時域分析法數值模擬及影響因素分析[J].地球物理學報,2011,54(08):2184-2192.
[46]李新,肖立志 ,劉化冰.隨鉆核磁共振測井的特殊問題與應用實例[J].測井技術,2011,35(03):200-205.
[47]潘一,肖立志 .稠油出砂冷采數學模型研究[J].科技導報,2011,29(16):54-57.
[48]吳保松,肖立志 .井下核磁共振流體分析實驗室及其應用[J].波譜學雜志,2011,28(02):228-236.
[49]劉蔚,肖立志 ,謝然紅,朱宇清.鹽巖蠕變特性的測井分析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1,30(S1):2758-2763.
[50]吳文圣,肖立志 .高分辨率密度測井探測器晶體尺寸的選擇[J].核電子學與探測技術,2011,31(03):364-367.
[51]李新,肖立志 ,胡海濤.隨鉆核磁共振測井儀探測特性研究[J].波譜學雜志,2011,28(01):84-92.
[52]謝慶明,肖立志 ,于慧俊,朱萬里.DPSD在低場核磁共振回波信號檢測中的應用[J].波譜學雜志,2011,28(01):67-75.
[53]胡海濤,肖立志 ,吳錫令.一種評價核磁共振測井儀探測特性的方法[J].波譜學雜志,2011,28(01):76-83.
[54]胡海濤,肖立志 .電纜核磁共振測井儀探測特性研究[J].波譜學雜志,2010,27(04):572-583.
[55]謝慶明,肖立志 ,廖廣志.SURE算法在核磁共振信號去噪中的實現[J].地球物理學報,2010,53(11):2776-2783.
[56]吳文圣,肖立志 .三探測器密度測井儀器的源距優化[J].核技術,2010,33(11):849-853.
[57]胡法龍,王成蔚,莊東志,肖立志 .MRIL-P型核磁共振測井儀探頭磁場數值模擬[J].測井技術,2010,34(05):424-427.
[58]吳文圣,肖立志 .準直孔對三探測器法密度測井精度影響的MC模擬研究[J].核技術,2010,33(08):619-624.
[59]肖立志 ,郭雷.讀者之聲[J].科技導報,2010,28(14):126.
[60]陳江浩,張本庭,肖立志 ,余衛東.多頻核磁共振測井儀實時數據采集的質量控制[J].測井技術,2010,34(03):279-281+283.
[61]謝然紅,肖立志 ,劉家軍,鄧克俊.核磁共振多回波串聯合反演方法[J].地球物理學報,2009,52(11):2913-2919.
[62]廖廣志,肖立志 ,謝然紅,付娟娟.內部磁場梯度對火山巖核磁共振特性的影響及其探測方法[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3(05):56-60.
[63]謝然紅,肖立志 .(T_2,D)二維核磁共振測井識別儲層流體的方法[J].地球物理學報,2009,52(09):2410-2418.
[64]謝然紅,肖立志 .核磁共振測井探測巖石內部磁場梯度的方法[J].地球物理學報,2009,52(05):1341-1347.
[65]趙曉亮,肖立志 ,張元中,潘一.網絡化油氣藏動態實時監測系統研究[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9,24(02):787-790.
[66]吳文圣,肖立志 .C/O測井儀器的靈敏探測位置[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3(01):50-52.
[67]謝然紅,肖立志 ,陸大衛.識別儲層流體的(T_2,T_1)二維核磁共振方法[J].測井技術,2009,33(01):26-31.
[68]付建偉,肖立志 .井下FBG高壓傳感器特性的實驗研究[J].光纖與電纜及其應用技術,2008(05):36-38.
[69]劉雙惠,肖立志 ,胡法龍,謝然紅,于慧俊.核磁共振測井地層界面響應特征研究[J].地球物理學報,2008(04):1262-1269.
[70]吳文圣,肖立志 ,張龍海.欠平衡和超平衡測井條件下氣層的中子和密度測井響應特征——以西部某油田砂巖氣藏為例[J].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2008(S1):180-185.
[71]謝然紅,肖立志 ,傅少慶.飽和水巖石核磁共振表面弛豫溫度特性[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2):44-46+52.
[72]胡法龍,肖立志 .核磁共振測井儀靜磁場分布的數值模擬[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8(01):173-177.
[73]陳海峰,肖立志 ,張元中,付建偉,趙曉亮,潘一.油氣井永久性光纖Bragg光柵傳感監測系統安裝設計[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8(01):257-262.
[74]吳文圣,肖立志 .脈沖中子測井存在的局限性和發展方向[J].核電子學與探測技術,2007(06):1186-1188+1199.
[75]肖立志 .我國核磁共振測井應用中的若干重要問題[J].測井技術,2007(05):401-407.
[76]謝然紅,肖立志 ,劉天定.原油的核磁共振弛豫特性[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2007(05):21-24+196.
[77]吳文圣,肖立志 .核輻射測井中的Monte Carlo數值模擬[J].核電子學與探測技術,2007(05):974-977.
[78]謝然紅,肖立志 ,傅少慶,劉家軍,劉天定.原油的變溫核磁共振弛豫特性實驗研究[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4):34-37.
[79]廖廣志,肖立志 ,謝然紅,付娟娟.孔隙介質核磁共振弛豫測量多指數反演影響因素研究[J].地球物理學報,2007(03):932-938.
[80]盧文東,肖立志 ,季紅鵬,劉東明.隨鉆核磁共振測井儀的關鍵技術簡介[J].測井技術,2007(02):107-111.
[81]盧文東,肖立志 ,李偉,肖東.內部磁場梯度引起的擴散對NMR巖石測量響應的影響[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7(02):556-561.
[82]盧文東,肖立志 ,李偉,袁俊英.核磁共振測井在低孔低滲儲層滲透率計算中的應用[J].中國海上油氣,2007(02):103-106.
[83]謝然紅,肖立志 ,趙太平.核磁共振巖心實驗分析的標準樣品研究[J].核電子學與探測技術,2007(02):194-198+206.
[84]吳文圣,肖立志 .用巖性密度測井估算套管的厚度[J].核技術,2007(03):185-188.
[85]吳文圣,肖立志 .套管井中補償密度測井響應特性的Monte Carlo數值模擬[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1):45-48+55.
[86]謝然紅,肖立志 .儲層流體及其在巖石孔隙中的核磁共振弛豫溫度特性[J].地質學報,2007(02):284-288.
[87]沈衛國,肖立志 ,張元中,付建偉.基于單片機實現FBG傳感器的數據采集[J].儀器儀表學報,2006(S1):122-124.
[88]潘一,肖立志 ,張元中,付建偉,趙曉亮,陳海峰,沈衛國.網絡化永久性油氣藏遠程動態實時監測系統設計[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S1):119-122+142+149.
[89]王瑞清,張本庭,肖立志 ,魯東明,劉玉國,吳黎輝.核磁共振成像測井儀磁體設計方法[J].石油儀器,2006(06):10-12+3.
[90]趙曉亮,肖立志 ,張元中,付建偉,陳海峰.基于LabVIEW的FBG溫度傳感器數據采集系統設計[J].傳感器與微系統,2006(12):57-58+61.
[91]張元中,肖立志 .單軸載荷下巖石核磁共振特征的實驗研究[J].核電子學與探測技術,2006(06):731-734+755.
[92]付建偉,肖立志 ,張元中,趙曉亮,陳海峰,潘一,廖廣志.分布式光纖Bragg光柵波長校準方法[J].光學技術,2006(06):903-905.
[93]謝然紅,肖立志 ,鄧克俊.核磁共振測井孔隙度觀測模式與處理方法研究[J].地球物理學報,2006(05):1567-1572.
[94]胡法龍,肖立志 .一種核磁共振測井信號強度的確定方法[J].核電子學與探測技術,2006(05):557-560.
[95]付建偉,肖立志 ,張元中,陳海峰,趙曉亮,潘一,廖廣志.一種高靈敏度光纖Bragg光柵高壓傳感器[J].光電子·激光,2006(09):1057-1059.
[96]胡法龍,肖立志 ,張元中,毛志強.電纜地層測試最小測試時間的確定[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6(04):1221-1226.
[97]王筱文,肖立志 ,謝然紅,張元中.中國陸相地層核磁共振孔隙度研究[J].中國科學G輯:物理學、力學、天文學,2006(04):366-374.
[98]胡法龍,肖立志 .核磁共振測井儀典型探頭設計分析[J].石油機械,2006(08):76-79.
[99]吳文圣,肖立志 .小井徑雙源距C/O測井響應隨源距的變化關系[J].核電子學與探測技術,2006(03):257-260+290.
[100]陳海峰,肖立志 ,張元中,付建偉,趙小亮,潘一.光纖Bragg光柵在油氣工業中的若干應用及進展[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6(02):572-577.
[101]付建偉,肖立志 ,張元中,趙曉亮,陳海峰.提高光纖Bragg光柵波長測量精度的方法[J].光電工程,2006(02):123-126.
[102]謝然紅,肖立志 ,張建民,邢艷娟,陳紅喜,廖廣志.低滲透儲層特征與測井評價方法[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01):47-51+55.
[103]秦緒英,肖立志 ,張元中.中子測井與天然氣探測技術[J].核電子學與探測技術,2006(01):9-13.
[104]謝然紅,肖立志 ,鄧克俊,廖廣志,劉天定.二維核磁共振測井[J].測井技術,2005(05):43-47+89.
[105]盧文東,肖立志 ,吳文圣,唐愛武.一個新的NMR測井發展方向——T_1在隨鉆核磁共振測井技術中的應用[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5(04):1047-1051.
[106]秦緒英,肖立志 ,張元中.鄂爾多斯盆地天然氣有效儲層識別與評價方法[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5(04):1099-1107.
[107]吳文圣,肖立志 .不同直徑雙晶C/O儀器的響應特征比較[J].天然氣工業,2005(12):40-41+44+13.
[108]付建偉,肖立志 ,張元中,趙曉亮,陳海峰.網絡化永久性油藏動態實時監測技術進展[J].測井技術,2005(04):281-284+388.
[109]何雨丹,肖立志 ,毛志強,張元中.測井評價“三低”油氣藏面臨的挑戰和發展方向[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5(02):282-288.
[110]何雨丹,毛志強,肖立志 ,張元中.利用核磁共振T_2分布構造毛管壓力曲線的新方法[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5(02):177-181.
[111]何雨丹,毛志強,肖立志 ,任小軍.核磁共振T_2分布評價巖石孔徑分布的改進方法[J].地球物理學報,2005(02):373-378.
[112]張元中,肖立志 ,楚澤涵,李劍浩.井孔聲電效應轉換電磁波的特征[J].地球物理學報,2005(02):452-458.
[113]付建偉,肖立志 ,張元中.井下聲電成像測井儀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4(04):730-738.
[114]張元中,肖立志 .新世紀第一個五年測井技術的若干進展[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4(04):828-836.
[115]付建偉,肖立志 ,張元中.油氣井永久性光纖傳感器的應用及其進展[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4(03):515-523.
[116]張元中,肖立志 ,楚澤涵,李劍浩.模型井聲電效應的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14):2434-2438.
[117]肖立志 ,劉堂宴,傅容珊.利用核磁共振測井評價儲層的捕集能力[J].石油學報,2004(04):38-41.
[118]劉堂晏,肖立志 ,傅容珊,王忠東.球管孔隙模型的核磁共振(NMR)弛豫特征及應用[J].地球物理學報,2004(04):663-671.
[119]肖立志 .測井新技術研究開發工作中的管理[J].測井技術,2004(02):89-92+179.
[120]謝然紅,岳文正,陶果,肖立志 ,馮啟寧.基于格子氣自動機的巖心數值實驗新方法[J].測井技術,2003(06):445-448+543.
[121]秦緒英,肖立志 ,陳有明.聲波全波測井的應用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01):82-86+126-131.
[122]肖立志 ,王忠東,劉堂宴.核磁共振多指數反演新方法應用(英文)[J].Petroleum Science,2004(01):19-22.
[123]肖立志 ,謝然紅,丁娛嬌,趙曉亮.核磁共振測井儀器的最新進展與未來發展方向[J].測井技術,2003(04):265-269+355.
[124]孟繁瑩,肖立志 ,仵岳奇,柳建華,樊政軍.新疆塔河特低孔低滲油氣藏核磁共振測井應用基礎實驗[J].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3(03):61-62+7.
[125]肖立志 ,謝然紅.核磁共振在石油測井與地層油氣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工程科學,2003(09):87-94.
[126]秦緒英,肖立志 ,索佰峰.隨鉆測井技術最新進展及其應用[J].勘探地球物理進展,2003(04):313-322.
[127]謝然紅,高國忠,馮啟寧,肖立志 .利用神經網絡和相滲曲線預測儲層的潤濕性[J].勘探地球物理進展,2003(04):326-328.
[128]王忠東,肖立志 ,劉堂宴.核磁共振弛豫信號多指數反演新方法及其應用[J].中國科學G輯:物理學、力學、天文學,2003(04):323-332.
[129]肖立志 ,謝然紅,柴細元,高秋濤,許鵬.新世紀的測井技術——網絡測井及其技術體系初探[J].測井技術,2003(01):6-10+89.
[130]肖立志 ,石紅兵.低場核磁共振巖心分析及其在測井解釋中的應用[J].測井技術,1998(01):44-51.
[131]肖立志 ,杜有如,葉朝輝.巖石孔隙表面流體弛豫強度和分子層特征厚度的觀測[J].中國科學(A輯 數學 物理學 天文學 技術科學),1996(09):857-864.
[132]肖立志 ,杜有如,葉朝輝.巖石樣品表面流體的核磁共振譜線[J].波譜學雜志,1995(06):657-661.
[133]肖立志 ,杜有如,葉朝輝.巖石孔隙中流體的核磁共振譜研究[J].中國科學(A輯 數學 物理學 天文學 技術科學),1995(12):1259-1268.
[134]肖立志 ,杜有如,葉朝輝.巖石的核磁共振自旋密度微成像[J].物理化學學報,1995(03):196-198.
[135]肖立志 ,杜有如,葉朝輝,沈伊民.區分巖心中大孔和微孔的核磁共振微成像方法[J].科學通報,1994(17):1630.
[136]肖立志 ,杜有如,葉朝輝,沈伊民,沈伊民.儲油巖心的核磁共振微成像[J].科學通報,1994(15):1439-1440.
[137]肖立志 ,杜有如,葉朝輝.巖石的核磁共振弛豫時間加權微成像[J].物理化學學報,1994(06):484-488.
[138]肖立志 ,杜有如,葉朝輝.儲油巖心魔角旋轉核磁共振縱向弛豫特征[J].科學通報,1994(05):478.
[139]肖立志 ,杜有如,葉朝輝.儲油巖心魔角旋轉核磁共振波譜特征[J].科學通報,1993(16):1535.
[140]肖立志 ,葉朝輝,杜有如.核磁共振(NMR)巖心分析新方法[J].江漢石油學院學報,1993(01):106-107.
[141]肖立志 .認知模型論——關于自然科學發展模式的一個論綱[J].學術界,1989(05):13-19+1.
發表會議論文:
[1]王琳,肖立志 ,岳文正. 一個適合于高分子擴散的新核磁共振滲透率模型[C]. 2018年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論文集(二十六)——專題52:微地震監測與反演、專題53:微孔隙巖石物理與非常規油氣. 2018:49-52.
[2]張巖,肖立志 . 孔隙介質定域核磁共振新方法[C]. 中國物理學會波譜專業委員會.2018第二十屆全國波譜學學術年會會議論文摘要集. 2018:330-331.
[3]王琳,肖立志 ,岳文正. 基于高分子擴散的核磁共振滲透率修正模型[C]. 2018第二十屆全國波譜學學術年會會議論文摘要集. 2018:374-375.
[4]馮碩,肖立志 ,朱明達. 一種新的基于自適應譜線增強技術的核磁共振接收系統[C]. 2015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論文集(十三)——專題37地球氣候系統歷史、專題38強震機理、孕育環境與地震活動性分析、專題39大數據時代地球物理信息學及其應用. 2015:56.
[5]杜群杰,肖立志 ,廖廣志. 便攜式單邊梯度核磁共振磁體優化設計[C]. 第十八屆全國波譜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4:177-178.
[6]朱明達,肖立志 ,馮碩,楊光. 核磁共振回波信號高增益寬頻帶前置放大電路設計與實現[C]. 第十八屆全國波譜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4:449-450.
[7]楊光,肖立志 ,朱明達,馮碩,廖廣志,杜群杰. 脈沖充放電方式控制MOS管實現隔離電路[C]. 第十八屆全國波譜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4:455-456.
[8]賈子健,肖立志 ,郭龍. 固體回波技術應用于頁巖的研究[C]. 中國物理學會波譜專業委員會.第十八屆全國波譜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4:187-188.
[9]邵杰,肖立志 ,梁燦,楊傳鋒,田明智. 核磁共振測井在復雜巖性儲層的應用[C]. 第十八屆全國波譜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4:463-464.
[10]楊傳鋒,肖立志 ,廖廣志,杜群杰,梁燦,邵杰,田明智. 利用核磁共振測井資料確定儲層含水飽和度新方法[C]. 第十八屆全國波譜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4:465-466.
[11]田明智,肖立志 ,謝慶明,張曉玲,賀川航,程禮軍. 含氣頁巖核磁共振響應特征研究[C]. 第十八屆全國波譜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4:467-468.
[12]王杰,肖立志 ,廖廣志. 多頻核磁共振測井評價儲層井眼徑向流體飽和度變化[C]. 第十八屆全國波譜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4:469-470.
[13]馮碩,肖立志 ,朱明達,楊光. 核磁共振錄井儀測控系統研究[C]. 第十八屆全國波譜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4:173-174.
[14]陳偉梁,肖立志 ,鄧峰,廖廣志. 低場核磁共振下樣品分子質量的快速預測[C]. 第十八屆全國波譜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4:191-192.
[15]賈子健,肖立志 ,廖廣志. 在多孔介質中應用相位編碼流體成像[C]. 第十八屆全國波譜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4:459-460.
[16]郭龍,肖立志 ,賈子健. 應用核磁共振(NMR)測量頁巖潤濕性[C]. 第十八屆全國波譜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4:461-462.
[17]梁燦,崔云江,李瑞娟,肖立志 . 復雜巖性油氣藏測井識別與評價方法研究[C]. 中國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專題論文集. 2013:63-64.
[18]廖東良,肖立志 . 頁巖氣地層測井資料評價方法研究[C]. 中國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專題論文集. 2013:77-80.
[19]賀川航,謝慶明,肖立志 ,張曉玲. 頁巖可壓裂性的測井定量評價方法[C]. 中國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專題論文集. 2013:32-33.
[20]謝慶明,肖立志 ,程禮軍,劉俊峰,黃振華,王飛. 渝東南黔江地區龍馬溪組——五峰組頁巖氣儲層測井解釋評價研究[C]. 中國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專題論文集. 2013:34-36.
[21]張曉玲,謝慶明,肖立志 ,謝然紅. 利用測井資料定量評價頁巖氣層的總有機碳含量[C]. 中國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專題論文集. 2013:37-38.
[22]張宗富,肖立志 ,劉化冰. 平行板狀模型中受限擴散現象數值模擬[C]. 第十七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 2012:464-465.
[23]安天琳,肖立志 ,李新,劉化冰,張宗富. 數值模擬方法研究非均勻磁場內散相效應與內部感應磁場梯度相關性[C]. 第十七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 2012:203-204.
[24]許巍,肖立志 . 基于隨機堆積模型的內部磁場梯度空間分布特性模擬[C]. 第十七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 2012:462-463.
[25]成家杰,肖立志 ,許巍. 利用核磁共振模擬結果評價孔隙介質的離散化表征[C]. 第十七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 2012:466-467.
[26]吳炎,肖立志 . 快速測量T_1/T_2的DECPMG脈沖序列方法研究[C]. 第十七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 2012:468-469.
[27]鄧峰,肖立志 ,劉化冰,安天琳. 運動對多維NMR測量的影響及校正方法研究[C]. 第十七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 2012:323-324.
[28]劉化冰,肖立志 ,李新,于慧俊,張宗富,宗芳容,V.Anferovv,S.Anferova. 孔隙介質中孔隙空間尺寸與磁化系數差異相關性研究[C]. 第十七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 2012:470-471.
[29]肖立志 . 極端條件下核磁共振測量的進展與問題[C]. 第十六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 2010:140-141.
[30]張恒榮,肖立志 ,廖廣志,傅少慶,李奎. 基于Backus-Gilbert理論的多孔介質核磁共振弛豫反演[C]. 第十六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 2010:152-153.
[31]謝慶明,肖立志 ,于慧俊. 低信噪比核磁共振回波信號的DPSD算法實現[C]. 第十六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 2010:174-175.
[32]胡海濤,肖立志 ,吳錫令. 核磁共振測井信號強度的數值模擬研究[C]. 第十六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 2010:360-361.
[33]廖廣志,肖立志 . 孔隙尺度侵入模型的核磁共振測井響應特征研究[C]. 第十六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 2010:366-367.
[34]李新,肖立志 . 一種隨鉆核磁共振測井儀的磁體和天線方案[C]. 第十六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 2010:176-177.
[35]傅少慶,肖立志 . 二維核磁共振測井流體識別方法及其應用[C]. 第十六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 2010:178-179.
[36]李奎,肖立志 ,廖廣志,傅少慶,張恒榮. 裂縫性油氣儲集層NMR測井響應特征研究[C]. 第十六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 2010:362-363.
[37]李洋,肖立志 . 核磁共振測井TDA方法識別油氣影響因素研究[C]. 第十六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 2010:364-365.
[38]于慧俊,肖立志 ,朱萬里. 基于Halbach磁體結構的運動型核磁共振巖心分析儀[C]. 第十六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 2010:372-373.
[39]吳保松,肖立志 . 井下NMR流體分析儀磁體設計[C]. 第十六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 2010:368-369.
[40]秦緒英,肖立志 ,張元中. 天然氣儲層產能測井評價方法研究[C].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22屆年會論文集. 2006:225.
[41]秦緒英,肖立志 ,張元中. 天然氣儲層的特征曲線重構[C].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22屆年會論文集. 2006:226.
[42]謝然紅,張建民,肖立志 ,邢艷娟,陳紅喜. 低滲透油層成因機理研究[C].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集. 2004:180.
[43]趙太平,肖立志 ,張元中. 核磁共振巖心分析的標準化模型[C].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集. 2004:190.
[44]張元中,肖立志 ,付建偉,陳海峰,趙曉亮. 巖石聲電效應的研究進展[C].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集. 2004:194.
[45]秦緒英,肖立志 ,張元中. 鄂爾多斯盆地天然氣有效儲層識別與評價方法[C].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集. 2004:181-182.
[46]秦緒英,肖立志 ,張元中. 聲波速度測量的影響因素分析[C].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集. 2004:192.
[47]王筱文,肖立志 ,張元中. MRIL-P測量孔隙度的機理和影響因素研究[C].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集. 2004:193.
[48]趙曉亮,肖立志 ,張元中,付建偉,陳海峰. 虛擬儀器在石油工業中的應用[C].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集. 2004:198.
[49]陳海峰,肖立志 ,張元中,付建偉,趙曉亮. 一種獨特的分布式光纖喇曼散射溫度傳感器信號處理方法[C].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集. 2004:196.
[50]付建偉,肖立志 ,張元中,趙小亮,陳海峰. 油氣藏動態監測中的永久性溫度壓力傳感器設計[C].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集. 2004:197.
[51]肖立志 . 油氣測井科學的若干前沿問題[C]. 2003——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 2003:64-65.
[52]肖立志 . 稠油核磁共振探測的理論與方法[C]. 中國地球物理.2003——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 2003:66.
[53]張元中,楚澤涵,肖立志 ,李劍浩. 井孔聲電效應的數值模擬與實驗研究[C]. 中國地球物理.2003——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 2003:177.
[54]劉堂宴,傅容珊,肖立志 . 球管孔隙模型的NMR弛豫特征的研究[C]. 中國地球物理.2003——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 2003:189.
[55]何雨丹,肖立志 ,毛志強,張元中. “三低”油氣藏的測井理論與方法[C]. 第三屆隱蔽油氣藏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3:137-149.
[56]肖立志 . 核磁共振在地層流體識別和定量評價中的應用研究[C]. 第十二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 2002:30-31.
[57]肖立志 ,朱國欽,高守雙. 核磁共振成象測井[C]. 1995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1995:266.
[58]肖立志 . 巖石的核磁共振成象[C].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1995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1995:267.
[59]肖立志 ,楊年華,李麗云,杜有如,葉朝輝. 生物樣品的核磁共振微成像實驗方法(英文)[C]. 第八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 1994:120-121.
[60]肖立志 ,杜有如,葉朝輝. 巖石樣品的核磁共振微成像實驗方法(英文)[C]. 第八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 1994:62-63.
[61]肖立志 ,朱國欽,高守雙,金振武. 核磁共振新技術在巖芯分析中的應用[C]. 1994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1994:277.
榮譽獎勵:
所獲榮譽:
1、2006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
2、2009年遴選為教育部優秀歸國學者 并參加國慶60周年慶典。
3、榮獲中國石油和化工自動化應用協會科技成就獎
4、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及多項教育部、北京市獎項。
5、負責的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成像測井團隊于2017年獲得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創新團隊獎。
6、獲SPWLA科技成就獎。
所獲獎勵:
1、“油氣井探測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創新”,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肖立志 (1),廖廣志(5),鞠曉東(6),喬文孝(11),謝然紅(12) ,2018年。
2、“陸相頁巖油含油性評價關鍵技術及工業化應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技術發明一等獎,肖立志 (3),廖廣志(8), 2019年。
3、“超高性能成像測井成套裝備與工業化應用”,中國石油和化工自動化應用協會 技術發明一等獎,肖立志 (1),廖廣志(2),張巖(4),謝然紅(8),付建偉(9), 2017年。
4、“極端環境核磁共振成像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科技進步一等獎, 肖立志 (1),廖廣志(2),張巖(4),謝然紅(5),付建偉(6) ,2017年。
5、“井下核磁共振原位分析測試技術”,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 科技進步一等獎,肖立志 (1),廖廣志(2),張巖(3),謝然紅(4) ,2016年。
6、“多頻核磁共振測井儀研制與應用”,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科技進步一等獎 肖立志 (3),廖廣志(13) ,2016年。
7、“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成像測井創新團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創新團隊獎 肖立志 (1),鞠曉東(2),喬文孝(3) ,2017年。
8、“核磁共振測井技術與裝備研制應用”, 陜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肖立志 (4) ,2018年。
9、“高性能成像測井關鍵技術創新與規模化應用”, 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 肖立志 (1),鞠曉東(2),喬文孝(4),廖廣志(5),謝然紅(7) ,2018年。
10、“油氣井智能成像探測與應用場景關鍵技術”,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 技術發明二等獎 肖立志 (1),廖廣志(4), 2019年。
11、“致密油氣成像測井關鍵技術與工業化應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技術發明二等獎 肖立志 (1),廖廣志(5) ,2018年。
12、“核磁共振測井儀的探頭磁體”,探頭和核磁共振測井儀 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專利優秀獎 肖立志 (1) ,2017年。
13、“核磁共振有機頁巖的組分區分方法和裝置”,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優秀專利獎 廖廣志(1),肖立志 (2) ,2018年。
14、中國石油和化工自動化行業科學技術獎 科技成就獎, 肖立志 ,2018年。
媒體報道:
中國測井技術為何缺乏原創
——訪中國石油大學地球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肖立志
摘要: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從本科,碩士到博士都有測井專業.我國測井從業人員大多科班出身,這一點即便發達國家也做不到.按理說,我國應該擁有世界上最優秀的測井人才.然而,我國測井行業的現狀無論是人才和技術都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這種怪象出現的原因何在?未來幾年,我國測井行業的機遇和挑戰又在哪?針對這些問題,本刊記者專訪了著名測井專家,中國石油大學地球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肖立志.
中國石油石化 2014 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