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城市規劃與區域發展,城市地理學,城市空間結構。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1.2008-2010 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北京城市辦公業的空間格局演變及其動力機制研究(40771063)主持人。
2.2009-2010 北京市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研究/北京 主持人。
3.2008 貴州省黔東南州建設生態文明試驗區總體思路研究 城鎮化專題負責人。
4.2006 北京市平谷區金海湖鎮靠山集村新農村建設規劃(2006-2010)主持人。
5.2005 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十一五”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 城市功能定位專題負責人。
6.2005 實現跨越式發展,再造新靖江戰略規劃思路/江蘇靖江 空間布局專題負責人。
7.2005-2006 城市居住環境評價和偏好選擇/北京 參加人。
8.2004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產業布局規劃研究 分報告負責人。
9.2003 北京城鄉協調發展規劃布局研究 項目副組長。
10.2003 北京市東壩邊緣集團土地一級開發模式研究 主持人。
11.2002-2003 福建省晉江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城市特色專題研究 城市特色專題負責人。
12.2001-2003 北京社科規劃項目:北京城市功能空間分布優化研究 主持人。
科研成果:
資料更新中……
論文專著:


出版專著:
《北京城區大型文化設施利用的空間分異研究》 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8.
《地學思想史》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文化地理學手冊(譯著)》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人文地理學詞典(譯著)》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城市社會地理學導論(譯著)》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現代城市規劃(譯著)》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發表論文:
1 北京城市辦公活動空間集聚區研究 張景秋; 賈磊; 孟斌 地理研究 2010-04-15
2 北京城區軌道交通換乘站點布局及其便捷度評價 陳靜; 張景秋 城市問題 2010-04-27
3 北京城市公共空間設計與建設的人文意識 張景秋 北京規劃建設 2010-05-15
4 北京城區文化設施利用的空間分異研究——以博物館、體育館、展覽館為例 于紹璐 ; 張景秋 北京社會科學 2010-06-15
5 北京城市辦公集聚區空間聯系強度研究 賈磊; 張景秋 經濟地理 2010-06-26
6 低碳經濟視角下的北京公共交通發展研究 陳靜; 張景秋 改革與戰略 2010-05-20
7 北京市普通住宅空置量調查 孟斌; 張景秋; 齊志營 城市問題 2009-04-27
8 公眾參與的宜居北京公園綠地滿意度調研與分析 付曉; 張景秋; 尹衛紅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9-08-20
9 北京宜居城市滿意度空間特征 孟斌; 尹衛紅; 張景秋; 張文忠 地理研究 2009-09-15
10 北京城區博物館時空間分布特征分析 楊云鵬; 張景秋 人文地理 2009-10-15
11 宜居城市與北京城市居住適宜性評價 陳靜; 尹衛紅; 張景秋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06-30
12 北京城市辦公業發展與城市變化階段分析 張景秋 ; 蔡晶 城市發展研究 2006-05-26
13 美國的城市化進程與現代城市規劃聯系的解讀 李山勇; 張景秋; 章定富 城市問題 2007-04-27
14 北京中心城區公共開敞空間社會分異研究 張景秋; 曹靜怡; 陳雪漪 規劃師 2007-04-01
15 城市文化與城市精神:規劃中的辯證統一 張景秋 規劃師 2008-11-01
16 北京城區展覽館空間布局演變及特征 陳卓; 張景秋 城市問題 2008-12-27
17 基于多元統計方法的北京舊城區各級名人故居保護與利用研究 成志芬; 張寶秀; 張景秋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03-15
18 旅游容量的環境經濟學探討 李琛; 成升魁; 陳遠生; 張景秋 生態經濟 2008-02-15
19 應用理科、應用文科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及其實現路徑 張寶秀; 張景秋 中國高教研究 2008-05-28
20 北京學研究的理論體系 張妙弟; 張景秋 ; 張寶秀; 盧培元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 2003-03-20
21 北京城市發展與首都經濟建設 肖金成; 張景秋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5-06-20
22 空間分析方法在房地產市場研究中的應用——以北京市為例 孟斌; 張景秋; 王勁峰; 張文忠; 郝衛秋 地理研究 2005-12-25
23 北京市中心商務區內部結構分析 張景秋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4-03-20
24 北京市文化設施空間分布與文化功能研究 張景秋 北京社會科學 2004-05-15
25 城市旅游研究的文化方法及其啟示 張景秋 規劃師 2004-11-25
26 從城市文化視角解讀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 張景秋 規劃師 2004-12-25
27 臨海工業開發區的建立和演變 張景秋 經濟地理 1999-08-30
28 北京市中心商務區發展階段分析 張景秋; 蔡晶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 2002-03-20
29 淺析“經濟中心”——兼論北京城市功能再定位 張景秋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 2000-03-20
30 北京城市發展歷史的空間特征分析 張景秋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 2001-03-20
31 北京市近郊區村鎮建設的幾點思考 梁秀英; 張景秋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 2001-03-20
32 知識經濟與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 孟斌; 張景秋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 2001-06-20
33 中國臨海地帶空間結構演化及其機制分析 張景秋 ; 楊吾揚 經濟地理 2002-10-30
34 基于Kernel分析方法的城市辦公活動密集區的界定與分析——以北京為例 賈磊; 張景秋 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 2009-10-17
35 北京市辦公業的發展及區位分析 張景秋 地理教育與學科發展——中國地理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2-11-01
36 居住適宜性、人居環境和宜居城市的辨析 張景秋 建設宜居城市研討會論文集 2005-12-01
37 北京城區展覽館空間分布發展階段及其特征分析 陳卓; 張景秋 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7-11-01
38 北京城區博物館空間分布特征分析 楊云鵬; 張景秋 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7-11-01
媒體報道:
張景秋:北京27.16%住房空置率數據由來
訪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城市科學系主任張景秋
先是“6540萬套住宅電表連續6個月讀數為零”,后有網友發起“集體曬黑燈”的行動,在房價高居不下的當前,住房空置率一直是社會各方高度關注的焦點。
由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城市科學系主任張景秋等人,對外公開的一組關于北京住房空置率的調查,又將空置率這個話題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2007年張景秋等人組成課題組對北京50個小區進行了空置率的調查,并得出27.16%的空置率數據,推算出北京2007年有5400多萬平方米已購商品房閑置。
在官方對空置率統計沒有確切數據公布之時,此數據一經公布,引來一片爭議,如此空置率是如何計算而來?為此,《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了張景秋。
空置率統計難在何處?
《中國經營報》:住房空置率一度成為熱點,現在官方的統計部門又表示空置率很難調查。你們在調查過程中是如何操作的?得出該數據的依據是什么?
張景秋: 2007年做調查的時候,選擇在了夏季的用電高峰月份,我們調查空置率的依據主要是看用電量。
我們對用戶的用電情況進行兩個階段的調查(通過讀取樓道的電表進行),第一期調查時間為2007年7月23日,第二期調查時間為2007年9月23日。分兩次讀取,期間間隔兩個月,而這個時間段正是北京炎熱的夏季(如果有常住住戶的話,其用電量應該是比較大的)。因此,我們假定,如果兩個月內某住宅用電量在10度以內,就可以認定該住宅為空置。最后的樣本量有880個,空置率為27. 16%。
通過電表數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房屋入住的情況,但是因人力和物力的限制,有效的調查樣本不大;沒有入戶調查,這也會存在誤差。另外就是空置率的界定的確比較困難,現在國內外也有很多不同的調查方法,包括最近也提出通過電表、水表或者聯合物業等多種方法,實際上這些方法都可以,關鍵是不能是民間行為,應該官方出面做調查,像人口普查一樣去做普查,才能獲得全面準確的數據。
《中國經營報》:國家統計局負責人近日表示,要研究建立空置住房調查辦法,目前各方對于空置率的概念、計算方法等諸多方面都沒有達成共識,原因是什么?
張景秋:原因還是不同的部門對這個問題視角不一樣,統計部門、行業管理部門、研究部門都有自己研究和調查的出發點,因此關注的指標和統計的要求就會不一樣,得出的結果相應也有差異。
國家統計局的空置商品房,是指報告期末已經竣工的商品房建筑面積中尚未銷售和出租的部分,包括以前年度竣工和本期竣工可出售或出租而尚未出售或出租的部分,表明其所采用的空置指標是用于反映房地產市場銷售狀況的,這實際上是把房屋作為一個經濟指標,關注城市的投入與產出的角度來看空置率;而我們討論空置率的視角是從民生角度來做,對空置率的討論,還是應該多關注一點民生。
空置率揭開調控盲點
《中國經營報》: 一種說法指出商品房空置率在5%至10%之間為合理區;在10%至20%之間為空置危險區;在20%以上為商品房嚴重積壓區,空置率主要反映了什么指標?
張景秋:房屋既有經濟屬性,也有社會屬性,空置率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表現了房屋的社會屬性,空置率大,存量大于流量,說明社會屬性發揮得不充分。我們當時做空置率調查的時候也是從保障民生這方面,從保障低收入者住房這方面來做。不管是經濟適用房,還是廉租房,開發出來的這些房子是不是真正滿足了低收入者和中等收入者的需求?這就是一個問題。
經適房、廉租房出臺的時候標準制訂還是很清晰的,但是執行中還是有一定出入,是否真正能夠發揮實效還是要從入住角度來看,否則脫離了現實的市場供需,單純地推出一些保障性住房,導致一些開發商不斷拿地,然后不斷開發,就沒有實現政策制定的初衷。
《中國經營報》:空置率調查會給房地產調控提供哪些參考?
張景秋:舉一個例子,北京的大學畢業生對以后什么時期,能買到什么樣的房子都沒有什么預期,總體感覺就是房價太貴,買不起。但是比如在新加坡、香港的居民,對買房都有一個明確的規劃和預期,這就體現了這些地方的房屋社會屬性方面,說明政府對供需市場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他們的房屋政策也能很好地對癥下藥。
空置率調查就能起到對供需市場摸底的效果,不僅要了解一般性的數據,而且對一般商品房,別墅、經濟適用房等,不同類型的物業到底有多少空置都應該更加清楚,這樣才有助于政府出臺更加具體,更有針對性的調控政策,能夠側重體現房屋的社會屬性。而以前我們每年出臺的調控政策,還是側重于房地產的經濟屬性,這個從上述統計局對空置率的界定上也有所體現。
另一方面,目前來看,不管對于空置率的概念和指標體系是不是一致,至少應該有一點共識就是,全國的房地產調控關系到城市發展、土地使用和民生諸多問題,因此應該研究得更加細致和細微一點,要更加關注像空置率這樣的微觀指標。
來源:中國經營報 2010年0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