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观看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日韩在线观看视频黄-日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视频-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科技創新網 > 文章中心 > 創新人物百科 > 海洋科學 > 文章正文
專家信息 科學研究 論文專著 榮譽獎勵 媒體報道

專家信息:


楊紅生,男,1964年12月出生,博士(后)。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助理,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社會兼職:

1.中國動物學會理事。

2.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理事。

3.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理事。

4.貝類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5.海洋科學集刊副主編、Korean Journal of Malacology編委。

6.生態科學常務編委。

7.海洋科學編委。

8.海洋水產研究編委。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養殖生態學、生態免疫學、養殖環境生物修復技術和刺參遺傳育種等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1.國家 973課題2項(主持和副主持)。

2.支撐計劃課題1項(主持)。

3.863項目2項(副主持)。

4.國家自然基金課題3項(主持)等課題。

科研成果:

在國內率先提出生態工程化養殖新思路,組建了結構合理、銳意進取的創新團隊。揭示了淺海貝類養殖的自身污染機制以及對養殖海區的影響,查明了大型藻類、沉積食性動物(刺參)的生態功能,探討了櫛孔扇貝在不同環境因子影響下的生態免疫機制,參與研制了一系列淺海和陸地工廠化養殖工程設施設備,相關技術和設備已經在山東等地沿海得以推廣應用。

發明專利:

1 一種工廠化魚類養殖雙管排污裝置 劉鷹; 楊紅生; 王朝夕; 劉光輝; 程波; 劉石林; 張明珠; 周毅; 張濤; 張福綏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7-12-26

2 埋棲性雙殼貝類生物沉積作用的現場測定方法及裝置 周毅; 楊紅生; 周興; 王曉宇; 劉鷹; 張濤; 許信靈; 張福綏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8-07-02

3 貝類工廠化育苗自動反沖洗排水裝置 劉鷹; 楊紅生; 張濤; 周毅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3-06-04

4 錐式增氧裝置 劉鷹; 楊紅生; 劉保忠; 張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3-06-25

5 微濾機 劉鷹; 楊紅生; 張濤; 劉保忠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3-07-16

6 一種海產雙殼貝類幼蟲變態混合物誘導劑及其應用 張濤; 楊紅生; 劉保忠; 劉鷹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3-07-23

7 一種基于有機質的海產雙殼貝類幼蟲變態誘導劑及其應用 劉保忠; 張濤; 楊紅生; 劉鷹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3-07-23

8 餌料微藻培養裝置 劉鷹; 楊紅生; 劉保忠; 張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4-03-24

9 一種灘涂埋棲性貝類生物凈化方法 劉保忠; 張濤; 楊紅生; 朱豐喜; 相建海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4-10-27

10 灘涂貝類工廠化育苗高效采苗方法及所用采苗器 張濤; 劉保忠; 楊紅生; 劉鷹; 朱豐喜; 張福綏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4-11-03

11 一種淺海貝類的生態養殖方法 周毅; 楊紅生; 張濤; 劉鷹; 劉石林; 許信靈; 張福綏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6-01-18

12 一種淺海貝類排糞物再利用的養殖方法及裝置 楊紅生; 周毅; 劉鷹; 張濤; 袁秀堂; 許信靈; 張福綏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6-01-18

13 一種用于灘涂貝類育苗的采苗器 張濤; 楊紅生; 劉保忠; 劉鷹; 張福綏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6- 02-08

14 一種用于灘涂貝類稚貝中間培育方法及其裝置 張濤; 楊紅生; 劉保忠; 劉鷹; 張福綏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6-02-08

15 海水苗種培育用水太陽能調溫裝置 劉鷹; 楊紅生; 周毅; 張濤; 王朝夕; 張福綏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6-04-19

16 海水苗種培育用水超細懸浮物去除工藝及其設備 劉鷹; 楊紅生; 張濤; 劉石林; 周毅; 劉保忠; 張福綏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6-05-31

17 玻璃纖維海水專用砂濾器 劉鷹; 王朝夕; 楊紅生; 張濤; 周毅; 劉保忠; 張福綏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6-08-30

18 雙向逆流式微藻培養裝置 劉鷹; 楊紅生; 張濤; 周毅; 劉保忠; 王金霞; 毛勁松; 劉石林; 張桂臻; 俞志明; 馮志華; 張福綏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6-08-30

19 一種淺海魚藻的生態養殖方法 周毅; 楊紅生 ; 毛玉澤; 劉鷹; 張濤; 張福綏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6-09-06

20 一種基于信號轉導的海產雙殼貝類幼蟲變態誘導劑及應用 張濤; 楊紅生; 劉保忠; 劉鷹; 周毅; 劉石林; 張福綏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7-01-31

21 一種溫帶富營養化海域的綜合生態修復方法 周毅; 楊紅生; 王曉宇; 劉鷹; 周興; 許強; 張濤; 張福綏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7-07-04

22 埋棲性雙殼貝類生物沉積作用的現場測定裝置 周毅; 楊紅生; 周興; 王曉宇; 劉鷹; 張濤; 許信靈; 張福綏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7-12-19

23 袋式機械過濾器 劉鷹; 楊紅生; 袁桂良; 李忠全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杭州新科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2003-11-26

24 一種淺海貝類排糞物再利用的養殖裝置 楊紅生; 劉鷹; 周毅; 張濤; 劉石林; 許信靈; 張福綏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5-08-03

25 雙重過濾自反沖海水懸浮顆粒物去除裝置 劉鷹; 王朝夕; 楊紅生; 張濤; 劉保忠; 周毅; 劉石林; 張福綏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7-01-17

26 一種雙向逆流式微藻培養裝置 劉鷹; 楊紅生; 張濤; 周毅; 劉保忠; 王金霞; 毛勁松; 劉石林; 張桂臻; 俞志明; 馮志華; 張福綏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7-03-14

27 一種玻璃纖維海水專用砂濾器 劉鷹; 王朝夕; 楊紅生; 張濤; 周毅; 劉保忠; 張福綏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7-07-04

28 一種適用于泥沙底海域的底播式海水養殖設施 楊紅生; 張立斌; 劉鷹; 許強; 于宗赫; 邢坤; 劉保忠; 劉青遠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8-10-22

29 一種用于配合測量水生動物呼吸排泄的裝置 程波; 劉鷹; 楊紅生; 王朝夕; 宋奔奔; 李賢; 張濤; 劉保忠; 周毅; 張福綏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8-09-03

30 用于配合測量水生動物呼吸排泄的裝置 程波; 劉鷹; 楊紅生; 王朝夕; 宋奔奔; 李賢; 張濤; 劉保忠; 周毅; 張福綏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8-12-24

31 一種適用于淺海深水區泥沙底海域的多層箱式海珍礁 楊紅生 ; 張立斌; 劉鷹; 許強; 于宗赫; 邢坤; 劉保忠; 劉青遠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9-01-21

32 一種地下海水超標鐵錳的去除方法與裝置 劉鷹; 程波; 宋世敏; 宋世峰; 王朝夕; 張延青; 宋奔奔; 楊紅生; 張濤; 周毅; 劉保忠; 張福綏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江蘇榆城集團有限公司 2008-12-31

33 海水工廠化養殖水質在線監測的水樣自動取樣器 劉鷹; 程波; 楊紅生; 宋世敏; 王朝夕; 宋世峰; 劉光輝; 張濤; 周毅; 張福綏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江蘇榆城集團有限公司 2008-12-24

34 一種適用于淺海近岸海域的多層板式立體海珍礁 張立斌; 許強; 楊紅生; 劉鷹; 邢坤; 王天明; 趙鵬; 劉保忠; 趙玉山; 王國文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9-06-03

35 一種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的排水排污裝置 劉鷹; 程波; 楊紅生; 宋奔奔; 王朝夕; 李賢; 張濤; 劉保忠; 周毅; 張福綏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09-12-09

36 一種牡蠣殼海珍礁的配套制作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楊紅生; 張立斌; 曲光偉; 張濤; 許強; 李俊輝; 邱天龍; 王天明; 沈志勇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10-07-14

37 淺水區雙殼貝類生物沉積作用的現場測定方法和裝置 周毅; 喬納森•格蘭特; 魯琳; 楊紅生; 劉鷹; 張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10-03-03

38 淺水區雙殼貝類生物沉積作用的現場測定裝置 周毅; 喬納森•格蘭特; 魯琳; 楊紅生; 劉鷹; 張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10-06-02

39 一種以牡蠣殼為材料的刺參增養殖海珍礁及其增養殖方法 楊紅生; 張立斌; 張濤; 劉鷹; 江崇濤; 許強; 劉保忠; 周毅; 王天明; 曲光偉; 李俊輝; 沈志勇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10-01-20

40 一種適用于淺海底播增養殖的多層組合式海珍礁 許強; 楊紅生; 劉保忠; 張立斌; 劉鷹; 于宗赫; 邢坤; 劉青遠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10-01-20

41 一種藻類抗風浪沉繩式養殖設施及方法 許強; 楊紅生; 趙鵬; 林承剛; 周毅; 劉青遠; 王均光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10-03-03

論文專著:


發表論文:

1 運用脂肪酸標志法分析刺參食物來源的季節變化 高菲; 許強; 楊紅生 水產學報 2010-05-15

2 刺參對不同生境中沉積物粒度的選擇 趙鵬; 楊紅生 海洋科學 2010-04-09

3 刺參體壁脂肪酸組成的季節變化分析 高菲; 楊紅生; 許強 海洋科學 2009-04-09

4 重金屬污染脅迫對雙殼貝類生態毒理效應研究進展 王曉宇; 楊紅生; 王清 海洋科學 2009-10-09

5 刺參體腔液幾種免疫指標的周年變化 王方雨; 楊紅生 ; 高菲; 劉廣斌 海洋科學 2009-07-09

6 鎘和汞兩種重金屬離子對四角蛤蜊的急性毒性 王曉宇; 王清; 楊紅生 海洋科學 2009-12-09

7 雙殼貝類血淋巴中兒茶酚胺的檢測方法初步研究 高菲; 楊紅生; 許強; 陳慕雁; 張濤; 周毅 海洋科學 2006-01-09

8 鹽度對刺參(Apostichopus japonicus)呼吸和排泄的影響 袁秀堂; 楊紅生 ; 周毅; 毛玉澤; 張濤; 劉鷹 海洋與湖沼 2006-07-30

9 雙齒圍沙蠶與赤子愛勝蚓對凡納濱對蝦生長和免疫指標的影響 劉石林 ; 劉鷹; 楊紅生; 游奎; 陳慕雁; 俞立東 中國水產科學 2006-07-30

10 龍須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的生長、光合作用及其對扇貝排泄氮磷的吸收 毛玉澤; 楊紅生; 周毅; 胡宗福; 袁秀堂; 游奎; 王如才 生態學報 2006-10-30

11 貝類神經內分泌和免疫系統對環境脅迫的響應 高菲; 許強; 陳慕雁; 楊紅生 海洋科學集刊 2006-06-15

12 刺參對筏式養殖海區生物沉積物清除作用的模擬研究 劉石林; 楊紅生; 周毅; 張濤; 袁秀堂 海洋科學 2006-12-09

13 龍須菜在灘涂貝藻混養系統中的生態作用模擬研究 孫偉; 張濤; 楊紅生; 劉保忠; 周毅; 劉鷹 海洋科學 2006-12-09

14 夏眠對刺參(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能量收支的影響 袁秀堂; 楊紅生; 王麗麗; 周毅; 張濤; 劉鷹 生態學報 2007-08-15

15 拯救美麗的貝類家園 楊紅生 生命世界 2007-08-15

16 刺參夏眠的研究進展 袁秀堂; 楊紅生; 陳慕雁; 高菲 海洋科學 2007-08-09

17 貝類生態免疫研究進展 陳慕雁; 楊紅生 海洋科學集刊 2007-05-15

18 中國北方海域扇貝重金屬含量的比較與質量評價 王紅; 許強; 楊紅生 海洋科學 2007-09-09

19 桑溝灣養殖櫛孔扇貝食物來源研究——脂肪酸標志法 許強; 楊紅生; 王紅; 高菲 海洋科學 2007-09-09

20 投喂蚯蚓對中國明對蝦生長及生化組成的影響 劉石林; 劉鷹; 陳慕雁; 周毅; 張濤; 楊紅生 中國水產科學 2008-01-15

21 筏式養殖筏架虛擬設計及仿真研究 王經坤; 劉鎮昌; 楊紅生 漁業現代化 2008- 02-20

22 刺參對淺海筏式貝類養殖系統的修復潛力 袁秀堂; 楊紅生; 周毅; 毛玉澤; 許強; 王麗麗 應用生態學報 2008- 04-15

23 Cu~(2+)在凡納濱對蝦組織中的積累及其對蛻皮率、死亡率的影響 程波; 劉鷹; 楊紅生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08-09-20

24 刺參血淋巴細胞形態和表面結構觀察 邢坤; 楊紅生 海洋科學 2008-06-09

25 一株形態特殊的細菌對櫛孔扇貝致病性的初步研究 徐彪; 楊紅生 動物學雜志 2003-08-20

26 桑溝灣櫛孔扇貝生物沉積的現場測定 周毅; 楊紅生; 毛玉澤; 袁秀堂; 張濤; 劉鷹; 張福綏 動物學雜志 2003-08-20

27 化學物質對墨西哥灣扇貝幼蟲變態的誘導 張濤; 闕華勇; 蓋明禮; 楊紅生; 何義朝; 張福綏 動物學雜志 2003-08-20

28 封閉循環流水培育貝類苗種的初步實驗 劉鷹; 楊紅生; 張濤; 馮志華; 張桂臻; 周毅; 張福綏 動物學雜志 2003-08-20

29 環境因子對硬殼蛤Mercenaria mercenaria稚貝成活率和生長率的影響 張濤; 楊紅生; 劉保忠; 李寶泉; 劉石林; 文海翔; 何義朝; 張福綏 海洋與湖沼 2003-03-30

30 硬殼蛤(Mercenaria mercenaria)稚貝中間培育模式的初步研究 張濤; 楊紅生; 劉保忠; 劉鷹; 文海翔; 劉石林; 張福綏 海洋與湖沼 2003-11-30

31 大型藻類對海水魚類養殖水體的生態調控 胡海燕; 盧繼武; 楊紅生 海洋科學 2003-02-28

32 海水雙殼貝類的生物沉積及其生態效應 周毅; 楊紅生; 張福綏 海洋科學 2003-02-28

33 一株從櫛孔扇貝病貝體內分離到的分類地位待定的特殊微生物 徐彪; 楊紅生; 宋林生; 梁成珠; 朱來華; 吳華; 張福綏 海洋科學 2003-09-29

34 養殖池塘排水系統的優化設計 劉鷹; 楊紅生; 張福綏 中國水產 2003-12-15

35 海水雙殼貝類的N、P排泄及其生態效應 周毅; 楊紅生; 張福綏 中國水產科學 2003-04-30

36 封閉循環系統對蝦合理養殖密度的試驗研究 劉鷹; 楊紅生; 劉石林; 游奎; 張福綏 農業工程學報 2005-06-30

37 不同光源及光照時間對凡納濱對蝦生長的影響 游奎; 劉鷹; 楊紅生; 劉石林; 俞立東 海洋科學 2005-05-09

38 不同光源及光照時間對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 vannamei)游離蝦青素含量及生長的影響 游奎; 楊紅生; 劉鷹; 劉石林; 毛玉澤; 俞立東 海洋與湖沼 2005-07-30

39 長牡蠣(Crassostrea gigas)代謝率的季節變化及其與夏季死亡關系的探討 毛玉澤; 周毅; 楊紅生 ; 袁秀堂; 文海翔; 王如才 海洋與湖沼 2005-09-30

40 硬殼蛤的核型研究 鄭小東; 張濤; 黃水英; 劉旭東; 王清; 楊紅生; 張福綏 海洋科學 2005-08-09

41 化學物質對硬殼蛤幼蟲變態的誘導 張濤; 楊紅生; 周毅; 何義朝; 張福綏 海洋科學 2005-12-09

42 試論生態城市建設中海水養殖業發展策略——以青島為例 楊紅生; 張福綏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2003-04-28

43 櫛孔扇貝生理生態學特征的實驗研究 周毅; 楊紅生; 張福綏 應用生態學報 2003-02-28

44 龍須菜在魚藻混養系統中的生態功能 胡海燕; 盧繼武; 周毅; 楊紅生 海洋科學集刊 2003- 06-15

45 一種腐屑食性魚類對養殖環境清潔能力研究 線薇薇; 楊紅生; 劉瑞玉 高技術通訊 2003-12-28

46 溫度對硬殼蛤Mercenaria mercenaria(Linnaeus,1758)呼吸排泄的影響 文海翔; 張濤; 楊紅生; 劉保忠; 周毅; 毛玉澤; 張福綏 海洋與湖沼 2004-11-30

47 封閉循環水工廠化養魚系統的基礎設計 劉鷹; 楊紅生; 張福綏 水產科學 2004-12-25

48 大型藻類在綜合海水養殖系統中的生物修復作用 毛玉澤; 楊紅生; 王如才 中國水產科學 2005-04-30

49 山東沿岸夏季櫛孔扇貝大規模死亡原因分析 張福綏; 楊紅生 海洋科學 1999-02-28

50 櫛孔扇貝大規模死亡問題的對策與應急措施 張福綏; 楊紅生 海洋科學 1999-04-30

51 淺海筏式養殖系統貝類養殖容量研究進展 楊紅生; 張福綏 水產學報 1999-03-30

52 煙臺四十里灣淺海養殖生物及附著生物的化學組成、有機凈生產量及其生態效應 周毅; 楊紅生; 劉石林; 何義朝; 張福綏 水產學報 2002-02-28

53 四十里灣櫛孔扇貝清濾率、攝食率和吸收效率的現場研究 周毅; 毛玉澤; 楊紅生; 何義朝; 張福綏 生態學報 2002-09-25

54 應用于貝類生理生態學研究的生物沉積法 周毅; 楊紅生 生態學雜志 2002-12-11

55 四十里灣櫛孔扇貝的生長余力和C、N、P元素收支 周毅; 楊紅生; 張福綏 中國水產科學 2002-06-15

56 化學物質對不同發育天數海灣扇貝幼蟲變態的誘導 張濤; 闕華勇; 楊紅生; 何義朝; 張福綏 中國水產科學 2002-09-15

57 試論我國灘涂資源的持續利用 楊紅生; 邢軍武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2002-02-28

58 試論我國“藍色農業”的第二次飛躍 楊紅生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1999-08-28

59 煙臺四十里灣海區櫛孔扇貝同化率周年變化及其與環境的關系 張濤; 楊紅生; 王萍; 何義朝; 張福綏 海洋與湖沼 2000-05-30

60 煙臺淺海區不同養殖系統養殖效果的比較 楊紅生; 王健; 周毅; 張濤; 王萍; 何義朝; 張福綏 水產學報 2000-04-30

61 煙臺四十里灣櫛孔扇貝、海帶和刺參負荷力的模擬測定 楊紅生; 周毅; 王健; 張濤; 王萍; 何義朝; 張福綏 中國水產科學 2000-10-12

62 海灣扇貝引種工程及其綜合效應 張福綏; 何義朝; 楊紅生 中國工程科學 2000-02-29

63 灰化法磷測定中不同灰化助劑的效果比較 周毅; 張福綏; 楊紅生; 馬錫年 分析試驗室 2001-11-28

64 灰化法磷測定中不同灰化助劑的效果比較:以焦磷酸鈉作為磷標樣 周毅; 張福綏; 馬錫年; 楊紅生; 何義朝 海洋學報(中文版) 2001-09-13

65 煙臺四十里灣養殖海區影響櫛孔扇貝肥滿度和生長因素的研究 張濤; 楊紅生; 王萍; 何義朝; 張福綏 海洋水產研究 2001-03-30

66 清潔生產:海水養殖業持續發展的新模式 楊紅生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2001-02-28

67 水環境中磷的灰化法提取 周毅; 張福綏; 楊紅生; 馬錫年 分析化學 2002-07-25

68 水環境磷的灰化法測定中不同灰化助劑的效果比較 周毅; 張福綏; 楊紅生; 馬錫年 環境科學 2002-07-30

69 溫度和體重對刺參呼吸和排泄的影響 李寶泉; 楊紅生; 張濤; 周毅; 張春曉 海洋與湖沼 2002-03-30

70 海灣扇貝幼蟲變態過程中體內神經遞質含量的變化 張濤; 闕華勇; 楊紅生; 劉石林; 何義朝; 張福綏 海洋與湖沼 2002-05-30

71 四十里灣幾種雙殼貝類及污損動物的氮、磷排泄及其生態效應 周毅; 楊紅生; 何義朝; 張福綏 海洋與湖沼 2002-07-30

72 干燥方式對沉積物樣品有機磷分析的影響 周毅; 張福綏; 楊紅生; 馬錫年 海洋環境科學 2002-03-10

73 灰化法磷測定中不同灰化助劑的效果比較——以磷酸氫二鈉作為磷標樣 周毅; 張福綏; 楊紅生; 馬錫年 海洋科學 2002-02-28

74 靜水海水池塘投餌養殖非鯽的魚產力和負荷力 楊紅生; 李德尚; 徐寧 水產學報 1997-06-30

75 濾食性貝類對養殖海區環境影響的研究進展 楊紅生; 周毅 海洋科學 1998-04-15

76 溫度對墨西哥灣扇貝耗氧率及排泄率的影響 楊紅生; 張濤; 王萍; 何義朝; 張福綏 海洋學報(中文版) 1998-07-13

77 新世紀我國海水濾食性貝類增養殖業的戰略構想 張福綏; 楊紅生 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濟發展(上冊) 1999-10-18

78 鑿貝才女蟲(Polydora ciliata)繁殖發育生物學和附著變態初步研究 高燕; 張濤; 楊紅生 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貝類學會分會第十四次學會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 2009-11-08

79 苯并芘(Bap)對文蛤血細胞的細胞毒性和遺傳毒性研究 王清; 楊紅生; 王曉宇 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貝類學會分會第十四次學會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 2009-11-08

80 四角蛤蜊金屬硫蛋白和超氧化物岐化酶對鎘脅迫的響應研究 房燕; 楊紅生 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貝類學會分會第十四次學會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 2009-11-08

81 化學物質對海灣扇貝幼蟲變態的誘異 張濤; 闕華勇; 楊紅生; 何義朝; 張福綏 貝類學論文集(第Ⅸ輯) 1999-10-01

82 扇貝不同養殖模式室內模擬實驗中POC、PN的變化比較 秦培兵; 盧繼武; 趙增霞; 楊紅生 貝類學論文集(第Ⅸ輯) 1999-10-01

83 櫛孔扇貝生物沉積的模擬測定 周毅; 楊紅生; 吳玉霖; 何義朝; 張福綏 貝類學論文集(第Ⅸ輯) 1999- 10-01

84 我國海水濾食性貝類養殖業:回顧與展望 張福綏; 楊紅生 貝類學論文集(第Ⅸ輯) 1999-10-01

85 煙臺四十里灣密集養殖海區櫛孔扇貝的肥滿度及其與主要環境因子的關系 王萍; 楊紅生; 王健; 張濤; 何義朝; 張福綏 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貝類學分會第八次學術討論會暨張璽教授誕辰100周年紀念會論文集 1997-10-01

86 化學物質對海灣扇貝幼蟲變態的誘導 張濤; 闕華勇; 楊紅生; 何義朝; 張福綏 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貝類學分會第五次代表大會暨第九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1999-10-01

87 扇貝不同養殖模式室內模擬實驗中POC、PN的變化比較 秦培兵; 盧繼武; 趙增霞; 楊紅生 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貝類學分會第五次代表大會暨第九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1999-10-01

88 櫛孔扇貝生物沉積的模擬測定 周毅; 楊紅生; 吳玉霖; 何義朝; 張福綏 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貝類學分會第五次代表大會暨第九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1999-10-01

89 我國海水濾食性貝類養殖業:回顧與展望 張福綏; 楊紅生 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貝類學分會第五次代表大會暨第九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1999-10-01

90 化學物質對墨西哥灣扇貝幼蟲變態的誘導 張濤; 闕華勇; 楊紅生; 何義朝; 張福綏 中國科學院海洋科學青年學術研討會暨2001年海洋湖沼科學青年學者論壇論文摘要集 2001-07-01

91 一株形態特殊的細菌對櫛孔扇貝致病性的初步研究 徐彪; 楊紅生 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貝類學分會第十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1-11-01

92 桑溝灣櫛孔扇貝生物沉積的現場測定 周毅; 楊紅生; 毛玉澤; 袁秀堂; 張濤; 劉鷹; 張福綏 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貝類學分會第十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1-11-01

93 化學物質對墨西哥灣扇貝幼蟲變態的誘導 張濤; 闕華勇; 蓋明禮; 楊紅生; 何義朝; 張福綏 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貝類學分會第十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1-11-01

94 封閉循環流水培育貝類苗種的初步實驗 劉鷹; 楊紅生; 張濤; 馮志華; 張桂臻; 周毅; 張福綏 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貝類學分會第十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1- 11-01

95 貝類營養與養殖模式的研究現狀與展望 楊紅生 2002年世界水產養殖大會論文交流綜述 2002-04-01

96 溫度對硬殼蛤Mercenaria mercenaria呼吸排泄的影響 文海翔; 張濤; 楊紅生; 劉保忠; 周毅; 張福綏 貝類學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一次學術討論會摘要 2003-10-01

97 中國近現代水產養殖業發展回顧與展望 張福綏; 楊紅生 貝類學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一次學術討論會摘要 2003-10-01

98 硬殼蛤引種和人工高效育苗技術 張濤; 楊紅生; 劉保忠; 張福綏 貝類學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一次學術討論會摘要 2003-10-01

99 不同處理水培育海灣扇貝苗種的實驗研究 劉鷹; 楊紅生; 張濤; 周毅; 張福綏 貝類學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一次學術討論會摘要 2003-10-01

100 桑溝灣養殖海區雙殼貝類生物沉積及呼吸排泄的現場測定 周毅; 楊紅生; 毛玉澤; 袁秀堂; 文海翔; 張濤; 劉鷹; 張福綏 貝類學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一次學術討論會摘要 2003-10-01

101 硬殼蛤的核型研究 鄭小東; 張濤; 黃水英; 劉旭東; 王清; 楊紅生; 張福綏 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貝類學分會第十一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3-10-01

102 不同光源及光照時間對凡納濱對蝦生長的影響 游奎; 劉鷹; 楊紅生; 劉石林; 俞立東 第四屆世界華人蝦類養殖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 2004-11-01

103 不同光源及光照時間對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 vannamei)游離蝦青素含量及生長的影響 游奎; 楊紅生; 劉鷹; 劉石林; 毛玉澤; 俞立東 第四屆世界華人蝦類養殖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 2004-11-01

104 凡納濱對蝦工程化養殖的基礎研究 劉鷹; 楊紅生; 游奎; 李忠全; 袁桂良; 張福綏 第四屆世界華人蝦類養殖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 2004-11-01

105 環境脅迫對桑溝灣櫛孔扇貝及長牡蠣生理生態學特征的影響 高菲; 楊紅生; 毛玉澤; 周毅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中國動物學會貝類學分會第十二次學術討論會摘要 2005-09-01

106 桑溝灣蝦夷扇貝的生物沉積、耗氧率及氮磷排泄率的現場測定及其季節性變化特征 周毅; 毛玉澤; 楊紅生; 張福綏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中國動物學會貝類學分會第十二次學術討論會摘要 2005-09-01

107 龍須菜在文蛤養殖系統中生態作用的初步研究 孫偉; 張濤; 楊紅生; 黨宏月; 劉保忠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中國動物學會貝類學分會第十二次學術討論會摘要 2005-09-01

108 膠州灣貝類食物來源初步研究——特征性脂肪酸指示法 許強; 楊紅生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中國動物學會貝類學分會第十二次學術討論會摘要 2005-09-01

109 膠州灣灘涂貝類在水層-底棲系統耦合作用的現場初步研究 周興; 周毅; 楊紅生; 王曉宇; 方建光; 孫松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中國動物學會貝類學分會第十二次學術討論會摘要 2005-09-01

110 一種新的灘涂貝類稚貝中間培育設施及其應用 張濤; 劉保忠; 劉鷹; 張立斌; 王清; 楊紅生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中國動物學會貝類學分會第十二次學術討論會摘要 2005-09-01

111 鮮活餌料對凡納濱對蝦生長和免疫指標的影響 劉石林; 劉鷹; 楊紅生; 游奎; 陳慕雁; 俞立東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中國動物學會貝類學分會第十二次學術討論會摘要 2005-09-01

112 應激激素體外誘導對菲律賓蛤仔血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 陳慕雁; 楊紅生; Kwang-sik Choi; Kyung-Il Park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中國動物學會貝類學分會第十二次學術討論會摘要 2005-09-01

113 啟動雙殼貝類卵母細胞減數分裂的信號轉導研究進展 王清; 張濤; 楊紅生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中國動物學會貝類學分會第十二次學術討論會摘要 2005-09-01

114 硬殼蛤的核型研究 鄭小東; 張濤; 黃水英; 劉旭東; 王清; 楊紅生; 張福綏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中國動物學會貝類學分會第十二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5-09-01

115 應激激素體外誘導對櫛孔扇貝血細胞活性的影響 陳慕雁; 楊紅生 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貝類學分會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三次全國貝類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 2007-10-01

116 應激激素體外誘導對櫛孔扇貝血細胞活性的影響 陳慕雁; 楊紅生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 2007- 09-01

117 中國北方海域扇貝產品營養品質調查 王紅; 楊紅生; 許強 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貝類學分會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三次全國貝類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 2007-10-01

榮譽獎勵:


1.獲2005年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2006年獲國家海洋局海洋創新成果獎二等獎。

3.2008年獲國家海洋局海洋創新成果獎二等獎。

資料更新中……

媒體報道:


老老實實做人 勤勤懇懇做事——記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助理楊紅生研究員

楊紅生,男,1964年12月出生,博士(后),F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黨委委員、所長助理、博士生導師。同時兼任中國動物學會理事、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理事、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理事、貝類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青島市水產學會副理事長等職。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海洋局海洋創新成果獎二等獎、中國水產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

美麗的青島,匯泉灣畔,座落著一所國家級海洋科研機構——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清晨,在幽靜整潔的院落中,你會常常看到一位身材微胖、個頭不高、臉上常常綻放憨厚笑容的科研工作者,他就是海洋所研究員——楊紅生博士。

作為海洋所青年研究人才隊伍的一員,楊紅生研究員在科研工作方面腳踏實地,憑著不懈的拼搏與進取,在海水養殖生態學領域開拓出一條嶄新的路。他在工作中從未停止對研究領域發展方向的思考,不斷提出的科學問題始終瞄準國際同行研究前沿和國家的需求。他所帶領的課題組研究內容始終立足于解決我國海水養殖業所面臨的生態學問題,其研究方向從早期的貝類生理生態學與養殖容量評估,發展到現在的淺海養殖生態學、養殖工程學、繁殖生物學、遺傳育種、生態免疫學、生態毒理學等多學科有機結合、互為補充的研究體系,其中正能體現出他對多學科交叉發展科研理念的實踐。在國內,他率先提出了“藍色農業”第二次飛躍的戰略構想和清潔生產等問題的新思路。同時,他也積極關心山東和青島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和生態系統的保護,參與了一系列發展戰略研討,發表了濱海濕地持續利用、生態城市建設中水產養殖業發展策略等見解;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和認可。近5年來,先后主持了國家 973課題2項、支撐計劃課題1項、863項目2項和國家自然基金課題3項等。他承擔的各項國家級科研課題也都結出了豐碩的成果。迄今為止,楊紅生研究員已先后在國內外各種刊物發表研究論文近百篇(其中 SCI 論文近20篇),授權和申請發明專利 10 余項,主持制定國家標準1項。

“學生是導師學術思想的延續,要通過培養人才,來傳承自己的思想。因此,我也給自己定了目標——要培養讓自己欽佩的學生!边@是楊紅生自己對培養研究生的見解。楊紅生從2000年開始帶研究生,至今已指導了10名學生順利畢業。針對現在有些老師看不起自己的學生,總是說一代不如一代,楊紅生卻一直堅持認為培養的學生一定要比自己強!皩熞欢ú荒芸床黄鹱约旱膶W生,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一定要用欣賞的目光去看待他。千萬不要老批評他。老師批評多了孩子受不了”,“用心去對待自己的學生,學生慢慢就會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边@些都是楊紅生對研究生培養的獨到見解。一次偶然的機會,楊紅生發現,用寫詩的形式來鼓勵學生是個不錯的方式,所以在幾年時間里,他都會很用心地去了解每個學生,畢業的時候就把學生的情況進行總結和評價,寫進詩詞中并作為一份禮物送給他們。楊紅生的這片良苦用心也得到了學生的回報,在他的感染下,學生也會時常寫詩贈給他,而收到學生給自己寫的詩時,他的感慨之情總是溢于言表。

在楊紅生的課題組有一條死規定:嚴禁學生公開或在背后喊他為 “老板”,即使是實驗室里的技術人員、實驗員,也不能叫師傅,而要叫老師。楊紅生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因為他絕不認同師生之間存在經濟關系和雇傭關系,反而應該是唇齒相依的關系。學生必須從思想上意識到自己是學生,必須懂得尊重別人和相互尊重。同時,他還尤其注重對學生品格與情商的培養,讓他們不僅學會做科研,更要學會做人。為了培養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他會請學生一起喝茶、喝咖啡,定期組織一些活動,加強彼此的交流和溝通。在他的悉心指導與身體力行精神的指引下,課題組老師、學生之間關系十分融洽,形成了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良好風氣。

楊紅生在研究所除了做科研之外,還擔任著多項行政職務,平常工作非常繁忙。但令人驚訝的是,他竟仍能忙里偷閑學習詩詞,喜讀名著。每次工作出差,不論去到哪里,歸來后總會為大家帶回一些詩詞作品,興致勃勃地與他的學生一起分享。楊紅生說:“只單純搞科研工作,時間長了會把人弄得呆頭呆腦的,因此,很有必要用文學來調節,讓我們的大腦能夠始終保持靈活!

作為一名多年從事海洋領域科研工作的學者,楊紅生研究員常常將自己比作一條小魚,從一個小池塘里游出來,經過一條條江河,一直游到大海,這也正是他人生經歷的一個寫照。繁重的日常工作并未消磨他對生活的熱愛。他常常教導自己的學生,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他自己也正是懷著這樣的心意。每年春節,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給自己的兩位導師拜年。在自己的導師80華誕之際,他寫下了自己與導師間的真摯情感:

“回首求學以來的學術生涯,導師對本人的諄諄教誨和慈父般的關懷,至今歷歷在目,常常是深感欣慰,又陣陣酸楚。忘不了教室里精辟深邃的學術思想,忘不了病床前的叮嚀囑咐,忘不了逐字批改的篇篇文字,忘不了閑聊中社會人生啟迪性教誨。師生情,父子情,同志情,情深似海……”

在他寫的許多隨筆中也都流露著對父母、妻子、女兒的感激和珍惜!案兄x父母,是你們給我以多彩的生命和堅定的信心;感謝妻女是你們給我以溫暖的港灣和永恒的動力……”

楊紅生對生活的座右銘,就是盡力回報國家、社會和家庭,實現體商、智商和情商和諧統一。他正是瞄準這樣一個目標,在人生的海洋中乘風破浪,并在不斷的進取中收獲著豐碩的果實。

來源:青島市科學技術協會 2010年4月18日

文章錄入:zgkjcx    責任編輯: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 設為首頁 | 廣告說明 | 合作項目

    名稱:科技創新網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13040577號-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45251號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