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單胃動物營養。豬、禽營養與生產研究,畜牧業企業策劃。
主要研究動物營養與動物生產理論與技術。
承擔的科研項目情況:
1、吉林白鵝星火科技專家大院(一期2002-2005年,吉林省科技廳項目,通過省科技廳驗收) 首席專家。
2、吉林白鵝星火科技專家大院(三期2006-2008年,吉林省科技廳項目,通過省科技廳驗收) 首席專家。
3、農安縣華家鎮優質高效鵝業開發示范區(2004-2006年吉林省農發辦項目,通過省農財政廳驗收) 首席專家
4、前郭縣浩特芒哈鎮七萬只鵝優質高效生產技術示范(2009-2011年吉林省農發辦項目,通過省農財政廳驗收 第二主持人。
5、吉林省東部山區優質高效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研究(2012-2014年吉林省科技廳項目,在研) 項目主持人。
6、肉絨兼用型白鵝規范化繁育、飼養技術示范推廣及產業化開發(2008-2010年國家富民強縣項目,通過省科技廳代驗收) 技術負責人。
7、無公害吉林白鵝規范化飼養、技術示范及產品開發(2012-2014年國家富民強縣獎勵項目,在研) 技術負責人。
8、《松嫩平原低洼易澇鹽堿地綜合治理》(國家“八五”攻關項目)。
9、《運用教學設計理論促進農科院校課程教學改革的行動研究》車永順 吉林農業大學 2001。
科研成果:
參加國家、省、市、縣各有關部門舉辦的科普大集、科技講座等科技興農活動300余場次,足跡遍及吉林省九個地區幾乎所有縣、市,并利用長春農業博覽會現場咨詢、深入農村到戶培訓指導、電話及網絡服務等方式,培訓農民約20萬人次之多,指導建設36個科技示范基地,解答技術問題近20萬個,發放科普資料30余萬份(冊),科技興農總行程近30余萬公里,指導專業戶、示范戶并帶動了相關行業發展。車永順還與中央電視2臺、吉林電視臺“鄉村四季”、長春電視臺“希望田野”、吉林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欄目制作播出30余期關于養鵝技術、禽病防治等節目;與省食品學會共同籌辦了“首屆吉林鵝產品技術交流會”、首屆~第三屆“中國鵝鴨大會”(會議籌備、主持),推動了吉林省乃至全國鵝業發展。
“畜禽生產教育”專業負責人,至現在為止,每年招收一個自然班學生,并負責該專業學生畢業實習和論文指導工作。經常下鄉參加科技興農工作。累計創造社會效益10億多元。
1 鵝規模化健康養殖技術推廣與示范 吳偉;高光;孫永峰;趙立峰;楊連玉;隋玉健;史旭升;車永順;胡靜濤;王龍濤;張磊;劉振春;楊雨江;楊童奧;郝哲;呼丹 吉林農業大學 2010
2 吉林省農區高效農業產業化技術研究與示范 吳春勝;張廣臣;牟金明;張曉明;王奇;顧德峰;胡文河;高潔;王思遠;車永順;史樹森;孫明春;葉景學;宋日;金研明 吉林農業大學 2007
3 農業智能系統研究與應用 李廣臣;陳桂芬;劉大有;羅振鋒;陳忠亮;莊鐵成;李玉;張連學;王明泉;姚玉霞;于連軍;車永順;虞強源;司秀麗;于合龍;楊博;王越;王生生;賈海洋;候元村;彭海燕;李東明;畢春光;劉鶴;曹麗英;田義新;鄧蕾蕾;傘曉輝;張瑩;劉義;林楠;趙月玲;蔡建培;陳航 吉林農業大學 2005
4 肉絨兼用型鵝產業化生產綜合配套技術研究 吳偉;高光;李守義;呂文發;周貴;欒維民;孫姝芬;劉玉信;單雪松;李莫南;孫飛舟;王淑萍;趙靜;龔倩;鄭鑫;婁玉杰;楊連玉;胡貴學;范強;何峰;張文慧;王方貞;王立閣;殷庚仁;陳煥軍;段躍平;林雁春;于海山;車永順;張慶華;鄧波;孫會 吉林農業大學 2002
論文專著:

發表期刊論文:
[1]車永順,鄭星道,高炳林,張加利.用眼科小銳匙手術治療乳池狹窄[J].中國獸醫雜志,2016,52(07):117-118.
[2]車永順,鄭星道,孫鳳午,趙江,董玉梅,張志寶.產蛋雞不同蛋白質營養標準的效果[J].吉林畜牧獸醫,2015,36(07):16-18.
[3]楊簡,潘賀,李太浩,車永順,劉海燕.基于遺傳神經網絡的種蛋成活識別系統[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5,36(03):191-193+206.
[4]鄭星道,車永順,王守業,高守仁,姜國棟.馬爬窩病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獸醫雜志,2012,48(09):75-76.
[5]田曉東,徐日福,秦寧,包艷波,王志賢,車永順,姜建萍.雁鵝羽毛毛囊形態結構與分布特點研究[J].中國畜牧獸醫,2011,38(12):41-45.
[6]王志軍,車永順,鄭星道,李秀云.鹿弓形蟲病的診斷與治療[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1(16):118.
[7]王志軍,車永順,王文芳,鄭星道,李清江.注射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促進母馬排卵及受胎的試驗[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1(12):74-75.
[8]車永順,吳偉,劉德闊,田茁.童仔鵝快速育肥試驗研究[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1999(02):60-62.
[9]車永順,李景思,李大軍,王永軍.斷奶后放牧羔羊補飼瘤胃緩釋尿素的試驗[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1995(02):74-76+80.
[10]范有臣,王玉江,劉淑珍,車永順,何天培,王澎,朱祥林,李景田.兩種太陽能牛舍環境測試的對比[J].農業與技術,1994(04):4-7.
[11]范有臣,王玉江,車永順,劉淑珍,何天培,王澎,朱祥林,李景田.架子牛肥育擴試小結[J].農業與技術,1994(04):7-8.
[12]李景榮,楊名,車永順,范有臣.應用“三合激素”促使黃牛同期發情試驗觀察報告[J].農業與技術,1994(04):12-14.
[13]范有臣,王玉江,車永順,劉淑珍,何天培,王澎,朱祥林,李景田.冬季太陽能育肥牛舍的驗證報告[J].農業與技術,1994(03):39-40.
[14]李景思,李大軍,周洪亮,崔民東,車永順,孫光芝.籽粒莧飼喂肉雞的營養評價及試驗研究[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1994(01):53-56+63.
[15]王永軍,李景思,車永順,王霆馳,于鳳翔,趙公威,李小輝.吉林省中部農區農戶家庭肉牛飼養模式的探討[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1993(S1):136-139.
[16]王永軍,李景思,車永順.家兔人工授精技術要領[J].毛皮動物飼養,1993(03):18-19.
[17]李景思,王永軍,宋嗣宏,李莫南,車永順,李大軍,李培漢,王濟明.兼用型種公馬能量代謝的試驗研究[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1992(S1):107-110.
[18]李景思,李莫南,孫茜,王永軍,車永順,李大軍.兼用型馬血液生化指標與選種關系的研究[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1992(04):74-79+117.
[19]劉靜波,王遂秋,牛淑玲,李景思,李莫南,車永順.復合酶制劑對肉用仔雞生長發育影響的函數模型[J].獸醫大學學報,1992(03):279-284.
[20]肖振鐸,張秀芬,車永順,董玉梅,孫愛軍.Y-11飼料酵母代替魚粉對雞生產性能的影響[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1990(04):73-79.
[21]車永順,李景思,張秀芬,李莫楠,郭向東.廢革蛋白在蛋雞生產中應用效果的研究[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1990(02):71-74+112.
[22]車永順,肖振鐸,張秀芬,李景思.混合酶制劑對高齡蛋雞產蛋性能的影響[J].飼料研究,1990(02):8-10.
[23]張玉,車永順.幾種添加劑對放牧細毛羔羊短期肥育的試驗研究[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1987(03):64-70+96-63.
[24]車永順.氨處理玉米青貯料補硫試驗[J].吉林畜牧獸醫,1986(05):31.
發表會議論文:
[1]田曉東,徐日福,車永順,包艷波,秦寧,王志賢,楊雨江,姜建萍. 鴨CYP19A1基因mRNA組織表達特性研究[C]. 第十二次全國畜禽遺傳標記研討會論文集. 2010:52.
媒體報道:

做好科技興農工作 推動吉林鵝業發展——訪吉林農業大學動科院副教授車永順
車永順,動物科技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黨支部書記。吉林白鵝星火科技專家大院(一期、三期)首席專家,吉林省12316新農村熱線畜牧專家,吉林省教育系統科教興農專家組副組長,中國農技協理事。車老師主要研究動物營養與動物生產理論與技術,先后主持或參加了《松嫩平原低洼易澇鹽堿地綜合治理》(國家“八五”攻關項目)、《吉林白鵝星火科技專家大院》(吉林省科技廳項目,國家級星火科技示范單位)等30余項科研工作。
在開展科學研究的同時,車永順老師長期致力于科技興農工作。25年來,共參加國家、省、市、縣各有關部門舉辦的科普大集、科技講座等科技興農活動300余場次,足跡遍及吉林省九個地區幾乎所有縣、市,并利用長春農業博覽會現場咨詢、深入農村到戶培訓指導、電話及網絡服務等方式,培訓農民約20萬人次之多,指導建設36個科技示范基地,解答技術問題近20萬個,發放科普資料30余萬份(冊),科技興農總行程近30余萬公里,指導專業戶、示范戶并帶動了相關行業發展。車永順還與中央電視2臺、吉林電視臺“鄉村四季”、長春電視臺“希望田野”、吉林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欄目制作播出30余期關于養鵝技術、禽病防治等節目;與省食品學會共同籌辦了“首屆吉林鵝產品技術交流會”、首屆~第三屆“中國鵝鴨大會”(會議籌備、主持),推動了吉林省乃至全國鵝業發展。2005年他獲得了全國“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先進個人”稱號,同年,還獲得了吉林省“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先進個人”稱號和長春市“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2005年~2009年連續獲得“吉林省科普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近十年來,除了正常上課以外,車老師主要從事鵝業科研和生產技術指導工作,他詳細地介紹了鵝業的發展前景、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措施。
鵝全身是寶,羽絨、肥肝、鵝掌、鵝頭、鵝舌、鵝脖、鵝翅、腸、筋、胃、血等都是暢銷產品,通過深加工,其經濟效益可比賣活鵝增值幾倍、十幾倍乃至幾十倍。鵝以草食為主,鵝肉營養豐富,藥殘少,鵝肉的粗蛋白含量高達22.3%,賴氨酸含量比雞肉高30%;鵝肉的脂肪含量僅11%左右,而瘦肉型豬的脂肪含量為28.8%左右,瘦羊肉的脂肪含量也在13%左右。重要的是鵝脂肪中對人體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比豬肉、牛肉、羊肉中的含量都豐富得多,且鵝肉膽固醇含量低,消費者不用怕因吃鵝肉而引發心腦血管疾病。鵝的抗病力較強,疾病較少,無需大量、長時間用藥,產品無藥物殘留。
從長遠發展角度看,在綠色、環保、安全、健康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主流理念的今天,鵝業必將是養殖業中最有發展前景的產業,也是畜禽產品市場空間最大的產業。目前,全世界養鵝總量約為14億只,世界人均占有量僅約0.25只。中國是世界第一養鵝大國,養鵝總量約為8億只,人均占有量僅約 0.6只,且鵝的繁殖率相對較低,鵝群發展比較緩慢,預測未來25~30年,鵝產品市場不會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有很好的發展潛力。
國內有廣闊的鵝肉需求市場,最大市場在南方,廣東省素有“無鵝不成席”之說,南方絕大多數的人喜食鵝肉,其人口總計有5.9億人,假設每人每年吃1只鵝,則需近6億只,北方人近年來食鵝的數量也在與日俱增,僅國內市場就存在供不應求局面。
鵝是喜冷怕熱的禽類,氣溫超過25℃時,種鵝就急劇減產或停產,南方超過25℃的時間有7~9個月,再加上缺乏高產鵝種,所以在南方擴大商品鵝的出欄量困難較大。巨大的市場缺口給東北發展養鵝提供了良好契機,近10年,東北三省農民開始規模養鵝,一些以鵝生產為主的畜牧企業大量涌現,基本形成了北養南銷的格局。各級政府也出臺了各種優惠政策,大力鼓勵農民養鵝。
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人力資源優勢和政策優勢促進了鵝業發展。吉林省是我國糧食主產區,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日氣溫超過25℃的只有2~3個月。豐富的飼料、飼草、水資源和地理氣候優勢都非常適合發展鵝的養殖業,肉鵝和肥肝鵝可常年生產。東北三省養鵝95%都采用放牧加補飼的方法,過了育雛期后,主要靠放牧或種植牧草養鵝,適當補飼,可大幅度降低飼養成本,增加了養殖收益。
針對目前的市場變化,車老師談了他的觀點:
由于各種因素,近年來東北地區(包括吉林省)鵝業市場出現了波動,2007年活鵝的大幅度漲價,加上一些商家的宣傳,導致2008年春季鵝雛價格的大幅度上揚,部分商家唯利是圖,以次充好,加之多數農民不懂科學養殖技術,致使當年鵝的養殖效益下降,很多養鵝戶損失慘重,致使后來的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群眾養鵝積極性不高,鵝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但也是在2008年,很多養鵝戶仍然在市場價格持續走低的情況下獲得可觀利潤。
針對這些情況,車老師就吉林省鵝業發展提出幾點建議:
1.加強肉鵝良種繁育體系推廣工作。從目前鵝肉的需求市場來看,不同的消費市場對鵝產品的需求不同,廣東、廣西、云南、江西等省市對灰色鵝種(雁鵝)需求量較大,而我國大部分消費市場要求白羽,一則有較好的胴體,二則也有優質的鵝羽絨。
我省鵝種資源豐富,灰色、白色以及大、中、小型品種皆有,而且近年來也育成了我們省特色的優良鵝品種系。但目前生產中的鵝其生產性能差異很大,現有的鵝種難以適應不同消費市場的需要,因此,應根據不同市場的需求特點,加強優良地方鵝種的保種選育、專門化品系培育和優良鵝種開發的力度,加快優良鵝種良繁體系的建立,保證養鵝業快速發展對不同種源的需求。
2.改變傳統副業生產思想,加速鵝業產業化進程。我國養鵝業在畜牧業生產中是一大資源優勢,鵝業生產在國內不少地區已成為支柱性產業,為全面推進“三農”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要使鵝業在我國真正崛起,必須變自然經濟為商品經濟,走規模化經營之路,加快養鵝產業化的進程,實現產、供、銷一體化,有利于控制和提高產品的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因此,扶持龍頭企業發展,推行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是中國鵝業生產的必由之路。
3.加強鵝業生產綜合配套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工作。針對現階段生產力和技術水平低下的狀況,加速科學普及,做到科技興鵝。其重點是加強鵝的綜合科學飼養管理技術研究和推廣,包括品種、營養、飼養、管理、疫病綜合防治、鵝產品的綜合開發利用、產供銷協調和規模效益研究和推廣等工作。
4.加強鵝產品深加工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中國養鵝歷史悠久,鵝產品加工種類多種多樣,但多數是采用民間傳統烹調技術,難以進入國際市場,因此,在總結民間傳統加工技術的基礎上,開展鵝產品的深加工、包裝等技術的研制與開發,增加鵝產品的附加值,實現鵝產品品種多元化,高、中、低檔產品并存,以適應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擴大消費市場,促進養鵝業的可持續發展。
5.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為鵝業生產者提供優質服務。鵝產業發展的關鍵在于開發國內外市場,加強消費引導,完善與強化社會化服務功能,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科技服務部門切實做好科技投入,地方政府做好協調配合工作,實行跨行業協作,建立健全流通體系,實行產、供、銷一體化,鼓勵各種形式的聯合開發及系列開發,使養鵝業生產能夠持續穩步地發展。同時積極開拓國際肥肝、鵝肉制品及羽絨消費市場,提高產品質量,同時制定鵝產品的檢疫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增強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做好科學普及工作,推動吉林鵝業發展是車永順老師追求的方向,他正和農民朋友一起,為我省鵝業的快速發展做出貢獻!
來源:吉林農業 201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