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王學國,男,中共黨員,現任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學研究所科研科科長、研究員,辣椒課題主持人。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79-1983:吉林農業大學本科蔬菜專業。
1983-現在:吉林省蔬菜花卉研究所從事蔬菜育種及栽培技術研究工作。同時承擔全所科研工作。
學術兼職:
1、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專家。
2、中國辣椒研究協會理事。
3、中國辣椒雜志編委。
4、吉林省突出貢獻人才。
5、吉林省園藝學會常務理事。
6、吉林省科技特派員。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蔬菜新品種選育及栽培技術研究。
承擔的科研情況:
曾先后三次參加國家“六、五”至“八、五”農業部攻關項目“多抗、豐產、優質甜辣椒新品種選育及其栽培技術的研究”子專題研究工作。
1、1995-2001年先后二次主持省科技廳“甜辣椒雜種一代新品種選育”研究項目。
2、2002-2005年參加了國家863科研項目“出口型優質抗病甜椒雜交育種技術研究與應用”(子專題)研究任務,并任該項目組組長及責任人。
3、2004~2006年王學國同志又承擔了長春市“北方三辣綜合配套栽培技術的示范與推廣”專家大院項目,并被聘為項目首席專家和責任人。
4、2009年承擔了吉林省財政廳和吉林省農業委員會“分蘗洋蔥、菜豆新品種選育”農業科技發展計劃項目,并聘任項目課題主持人。
科研成果:
先后獲得國家、省、廳科技進步獎或推廣獎17項,其中: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吉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5項,農業技術推廣獎8項,階段性成果2項。選育出5個辣椒新品種,4個進入中試階段的不同類型雜交新組合,貯備了兩個技術研究項目。
1 吉椒八號辣椒 王學國;于風影;曲景偉;程英魁 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學研究所 2004
2 抗病、高產、優質甜椒新品種“吉椒二號” 時桂嬡;王學國;曲景偉 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學研究所 2003
3 吉椒9號 王學國;毛芙蓉;王秀峰;程英魁;孫希卓;崔長輝 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學研究所 2006
資料更新中……
論文專著:

撰寫科技論文15篇,主編3本科技圖書。
出版專著:
1、《辣椒栽培技術200問》 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07
資料更新中……
發表論文:
1 胡蘿卜主要蟲害的識別與防治 楊有權; 鄧國清; 王學國 農村科技開發 1997-09-10
2 甜椒品種對炭疽病抗性鑒定及抗源篩選方法研究 徐香瑞; 張波; 王學國; 毛芙蓉; 張志財; 卜顯峰; 齊嘉卉 吉林農業大學學報 2005-10-30
3 吉椒9515 王學國 吉林蔬菜 2003-09-25
4 吉椒八號辣椒選育報告 王學國; 于鳳穎; 于鳳穎; 毛芙蓉 吉林蔬菜 2004-01-25
5 吉椒9515 王學國 吉林蔬菜 2004-07-25
6 國外昆蟲性激素開發利用的現狀 楊有權; 王學國; 李佳寧 世界農業 1996-12-10
7 水蘇的高產栽培技術 楊有權; 王學國; 李佳寧 吉林蔬菜 1996-12-25
8 俄羅斯農業上的檢疫害蟲 楊有權; 鄧國清; 王學國 世界農業 1997-08-10
9 大蒜病毒病及其防治 楊有權; 楊素真; 王學國 長江蔬菜 1997-09-15
10 大蒜莖線蟲的研究 楊有權; 鄧國清; 王學國 長江蔬菜 1997-10-15
11 植物農藥資源──野生蔥 楊有權; 王學國 農村實用工程技術 1997-06-20
12 圓蔥病害的識別與防治技術(一) 楊有權; 鄧國清; 王學國 農業科技與信息 1997-01-15
13 圓蔥病害的識別與防治技術(二) 楊有權; 鄧國清; 王學國 農業科技與信息 1997-04-15
14 吉椒六號辣椒新品種選育報告 王學國; 于鳳穎; 于斌 吉林蔬菜 1998-12-25
15 甜椒對炭疽病抗性鑒定方法研究 徐香瑞; 張波; 王學國; 毛芙蓉 2005中國植病學會、中國菌物學會北海聯合年會論文集 2005-08-01
榮譽獎勵:

連續7年被評為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學研究所先進個人。
1、1986~2003年獲吉林省科技進步3等獎4項。
2、1991~2008年獲吉林省農業委員會科技進步2等獎5項。
3、1991~2009年獲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2等獎4項(1、1、2、6名)。
4、1999~2001年獲吉林省政府科教興農和豐收計劃1等獎2項。
5、2001年獲國家豐收計劃2等獎。
6、2003年獲國家科技進步1等獎。
7、2006年榮獲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2等獎。
8、2009年榮獲長春市科技進步3等獎。
9、2009年榮獲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2等獎。
媒體報道:
成功源于敬業
——記蔬菜育種專家王學國
王學國,吉林省12316新農村熱線蔬菜專家。中共黨員,研究員,現為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學研究院辣椒課題主持人,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專家,中國辣椒研究協會理事,中國辣椒雜志編委,吉林省突出貢獻人才,吉林省園藝學會常務理事,吉林省科技特派員。
王學國老師從事蔬菜研究工作以來,始終把農業自主創新技術研究作為科技富民的出發點,把科技成果轉化、技術服務作為工作奉獻的落腳點。作為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他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科研工作嚴謹、認真,對工作始終高標準、嚴要求,不僅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也創造了不平凡的工作業績,用自己的青春去描繪養育他的土地,用辛勤的汗水滋潤著吉林省蔬菜科技事業的發展。
一、堅定信念 務實追求
王學國老師具有較高的政治思想覺悟,思想和行動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能夠用實際行動踐行科學發展觀,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有深刻的理解。王老師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在工作行動中,言必信,行必果;默默奉獻,愛崗敬業,刻苦鉆研,銳意創新,始終以樂觀的奉獻精神投身到農業科學研究工作中去。他深深體會到,個人的理想只有置身于社會的變革,人生的價值才能得已實現,才能大放異彩。由于多年的工作積累,他具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專業基礎理論水平不斷提高,牽頭組織相關科技人員出色地完成科研工作任務,具有很強的科技創新意識和開拓進取的科技開發能力。
二、天涯海角 揮灑青春
為完成國家課題任務,使培育的新品種盡快地應用于生產,王學國老師于1985~1990年間,四次前往海南省三亞市進行辣椒南繁加代科研工作,每次去南繁加代試驗研究都是半年時間,工作、生活條件異常艱苦,試驗環境差異很大,辣椒栽培方式、試驗方法、試驗結果截然不同內地,工作上可謂困難重重。但他沒有氣餒,依據當地氣候的特點,制定詳盡的科研計劃,并及時進行總結,邊干邊學,出色完成了歷年的科研任務。特別是在1985年南繁工作中,正值辣椒育苗階段,海南省突遇30年不遇的11級臺風,試驗材料面臨全軍覆滅的危險,但他在困難面前沒有退縮,仍然堅守在崗位上,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任憑臺風連續吹打,經他努力保住了辣椒試驗材料,使災害損失降到最小程度。當時辣椒試驗面積大,辣椒科研任務繁重,他白天勞累一身汗水,夜晚整理試驗資料,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他仍為院里節約科研經費3500余元。當年試驗效果成為30個內陸南繁育種單位的先進典型,圓滿完成了試驗任務的同時,為所在單位爭得了榮譽,也為順利地完成國家攻關任務作出了貢獻。
三、情系三農 服務農民
2006年至今,王學國同志被吉林省農委、吉林省聯通聘為12316新農村熱線蔬菜專家,四年來累計接聽農民技術咨詢電話3萬余人次,并利用業余時間,多次到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服務。涉及的服務內容有蔬菜新品種的選擇、蔬菜豐產關鍵栽培技術的答疑、蔬菜生產和產品市場的設計與預測,以及小雜糧豐產栽培技術的解答等。在12316科技服務活動中,他不僅鍛煉了自己的實踐工作技能,業務知識有了明顯的提高,而且通過信息平臺的溝通,同農民有了近距離的接觸和技術方面的探討,深層次地了解農民的需求,同農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從而架起彼此相互信賴的橋梁。工作中,王學國老師以不斷提高蔬菜科技星火帶頭人的科技水平和自身素質為目標,以服務農民為己任,讓廣大農民朋友盡快地接受并掌握最新的科技信息和關鍵技術,提高農民種菜的熱情,促進吉林省農村經濟的發展。
馬秋是德惠市郭家鎮葛家村的農民,夫婦倆一直靠種植蔬菜謀生。同專家相識前,每畝蔬菜的經濟收入只有1500元左右,家庭經濟狀況僅是維持溫飽,生活始終捉襟見肘。通過12316信息平臺與王學國專家相識后,專家對其進行重點技術指導,2006年1畝豇豆獲利4800元,馬秋夫婦專程贈送兩面錦旗,表達對專家的謝意。有了上一年的蔬菜種植經驗,馬秋夫婦心里有了底,又懇請專家為1公頃露地蔬菜重新進行生產設計。通過專家的技術服務,加之自身的努力,當年獲得經濟收益4.5萬余元,家里不僅還清了欠款,而且還有經濟結余,他們感慨地說:“我們現在的生活非常開心,日子有奔頭了”。同時,王學國老師又為他們設定新的目標,自己富裕不算富,一定要把周圍的群眾帶動起來,實行區域優勢蔬菜種植,特色經營,才能讓大家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在王學國專家的引導下,他們與企業聯姻,采取企業無償經濟投入、訂單農業種植等蔬菜經營方式,2008~2009年由馬秋帶領周圍農戶共種植延后蔬菜260畝,主要有馬鈴薯、辣椒、豆角、菠菜、黃瓜等蔬菜作物,使當地農民獲得經濟收入70余萬元。2009年馬秋家的泥土危房換成了當地最好的四間磚瓦房,喜遷新居,解決了夫妻倆的后顧之憂。其致富技術經驗先后被吉林日報、吉林省鄉村電視頻道、長春市人民廣播電臺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鄉村序曲欄目進行了報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7年王學國老師作為全國12316農村熱線農業專家代表參加了中央電視臺7頻道(天脊共筑行動)文藝晚會活動,并接受晚會主持人的現場采訪。
2006年6月,通過12316信息平臺,王學國老師又同長春市綠園綠康大蔥栽培技術專業合作社社長趙鳳歧建立了聯系。該合作社主要是經營大蔥種苗的運輸,并以種植大蔥為主。在以往大蔥種苗運輸過程中,蔥苗腐爛,成活率低等現象時有發生。在種植技術方面,大蔥栽培技術落后等關鍵技術問題始終困擾著當地種植戶和蔥苗的經營者,技術難題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解決。與專家相識對接后,專家為其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建議其育苗后期少灌水,蹲苗,少澆沖施肥,提高蔥苗單價,運輸蔥苗時,通過建立通風隔斷等技術手段,保證蔥苗的質量,使種植大蔥的農戶經濟利益不受損失。在田間管理方面,提出了科學營養施肥技術、大蔥綜合病害防治等措施,解決了大蔥生產中的關鍵技術難題,使當地大蔥產業向著健康、有序、可持續性方向發展。2007~2009年該合作社共運輸蔥苗60車,種植大蔥600公頃,為當地新增經濟效益2190余萬元。其該合作社帶領周圍群眾共同致富的經驗,在吉林電視臺“我是農民”人物訪談節目中進行了宣傳。由王學國專家指導的致富技術經驗,先后在吉林電視臺鄉村頻道專家訪談欄目、專家和農民人物訪談節目中進行了現場采訪,同時農民贈送一面錦旗,表達對專家的謝意。
由于王學國老師在12316技術服務工作中的出色表現,2010年1月12日在吉林省農業委員會和吉林省聯通共同主辦的“農科之星”活動中,他獲得了“最佳貢獻獎”。評選組委會給予王學國專家如下的評價:在知識的天空探求真諦,在人性的字典里找尋真誠,面對名利處之淡然,從不喝農民一口水,不吃農民一頓飯。他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為農民開辟了一片廣闊的天地。
四、勇攀高峰 碩果累累
在科研工作中,王學國老師踏實肯干,刻苦鉆研,勤奮好學,對工作兢兢業業,時常對不懂的技術問題進行揣摩、研究,直到弄懂為止。農業技術研究周期長,研究深度無止境,受多因素制約,對每一個農業科技工作者,都極富有挑戰性,也是一種考驗,王學國老師之所以能夠耐得住這種寂寞,取得這么多的科技成果,就是源于他內心充滿著希望,心里始終裝載著農業、農民,并努力為農業經濟的發展不斷做出奉獻。他是這么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參加工作后,他始終從事甜辣椒新品種選育研究工作,曾先后三次參加 國家“六、五”至“八、五”農業部科研攻關項目“多抗、豐產、優質甜辣椒新品種選育及其栽培技術的研究”子專題技術研究。1995-2001年主持省科技廳“甜辣椒雜種一代新品種選育”項目的研究,累計選育6個辣椒品種和一批雜交組合。2002~2005年參加了國家863計劃“出口型優質抗病甜椒雜交育種技術研究與應用”(子專題)研究任務,并任項目組組長及責任人,該項目已經通過了國家科技部的驗收。在參加該項目工作中,王學國老師主要開展了辣椒親本材料創新技術研究,首次發現了大果型辣椒三段式徒手脫冠去雄技術。由于該項技術的發現,在其制種技術上為豐富大果型辣椒親本資源,加快其雜交品種的選育與推廣,奠定了基礎。在項目執行過程中,由他主持的“多抗、豐產、優質吉椒八號辣椒新品種選育與推廣”項目,2006年榮獲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2等獎,該品種選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2004~2006年王學國同志又承擔了長春市“北方三辣綜合配套栽培技術的示范與推廣”專家大院項目,并被聘為項目首席專家和責任人。在參加專家大院項目科研活動中,王學國同志依據作物的特征特性,通過三辣關鍵栽培技術的完善和技術組裝等手段的運用,創新了三辣栽培模式,改變北方三辣傳統栽培形式,從根本上解決三辣生產中單位面積增產不增收的問題,達到增產增效的目的,對我省三辣產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由他主持的“北方三辣綜合配套栽培技術的示范與推廣”項目,2009年榮獲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2等獎,新增社會效益2.3億元。2009年王學國同志又承擔了吉林省財政廳和吉林省農業委員會“分蘗洋蔥、菜豆新品種選育”農業科技發展計劃項目,并聘任項目課題主持人,目前正積極制定科研計劃,以飽滿的熱情帶領課題組開展此項科研工作。
參加工作26年來,王學國同志榮獲農業科技成果20項,據測算新增社會經濟效益達3.5億元,撰寫科技論文15篇,主編3本科技圖書,10次被本院評為先進工作者。其中1991-2009年獲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2等獎4項(1、1、2、6名);2003年獲國家科技進步1等獎1項;1986~2003年獲吉林省科技進步3等獎4項;1991~2008年獲吉林省農業委員會科技進步2等獎5項;1998~2007年有2個辣椒品種通過吉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1999~2001年獲吉林省政府科教興農和豐收計劃1等獎2項;2001年獲國家豐收計劃2等獎1項;2009年榮獲長春市科技進步3等獎1項。
五、淡泊名利 擁有夢想
王學國老師,一位質樸的農業科研人員,一位從農村走出來的高級知識分子,26年來,他把生命的意義,寄托在勞動和科研工作中,從不過度宣染自己的工作業績。他不善言談,且用雙腳丈量綠色的田地,走過去,付出的是艱辛和汗水;留下的,是一片片沉甸甸的果實。他腳踏實地,憑借兩手種出了綠色和希望。在他的心中,始終裝載著自己的夢想,那就是“為農民做點有益的事情”。他始終恪守自己的人生信條:我甘愿做一粒石子,為農民的富裕鋪設一條致富之路。
來源:《吉林農業》2010年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