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從事玉米遺傳育種研究與新品種示范推廣工作。
承擔的科研情況:
先后參加完成了“七五”~“九五”國家和省玉米育種攻關課題、農業部 948項目、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共8項。
1、省攻關:高產、耐密玉米新品種選育及種質創新,2017.01-2019.12 。
2、院育種工程:高產、宜機收玉米新品種選育及種質創新,2017.01-2017.12。
3、院種業專項:利用國外種質創新耐密材料及其雜交種選育,2016.01-2016.12 。
4、院育種工程:高產、耐密玉米新品種選育及種質創新,2016.01-2016.12 。
5、省自然科學基金:山西玉米種質關鍵性狀遺傳的GWAS研究,2014.01-2016.12 。
6、省攻關:優質高效耐密廣適玉米育種技術研究及新品種選育,2013.01-2015.12 。
7、院育種工程:高產、優質、多抗玉米新品種選育及種質創新,2011.01-2015.12 。
8、省攻關:高產、穩產、優質玉米新品種選育及耐密種質創新,2010.01-2012.12 。
9、省攻關:高產、穩產、優質玉米新品種選育及種質創新研究,2007.01-2009.12 。
10、院育種工程:優質高產多抗玉米新品種選育,2011.01-2015.12 。
11、農科院博士基金:高油玉米種質創新研究,2006.01-2008.12 。
12、農科院攻關:青貯玉米種質創新與高產優質多抗新品種選育,2006.01-2008.12。
科研成果:
先后獲山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在玉米雜交種選育方面,先后參加選育并審(認)定晉單36、晉單43、太單30、太單32共4個玉米新品種。其中,晉單36、太單30截止目前共推廣1000萬畝,其它品種正大力推廣中。與此同時,太單23、春早單1號已通過山西省區試并達審定標準,將于2003年審定。另外,全國首創的耐深播新品種旱玉5號,在區試中表現突出,有望于2004年通過審定。在玉米種質的創新與改良方面,創建了華綜1、華綜2、半熱綜和長根莖綜合種,并進行了群體的輪回選擇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山西省較早地開展了熱帶、亞熱帶種質與溫帶種質互導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已鑒定選育出一批帶有熱帶、亞熱帶種質的育種材料。
1997年和1998年山西省MDMV大流行,通過承擔省科技廳攻關項目“玉米矮花葉病綜合防治技術研究”,對抗病品種和抗源進行了篩選,并通過了省科技廳成果簽定,為玉米生產篩選出晉單36、太單30、農大108、農大3138、沈單10等抗病品種,解決了山西省抗MDMV品種問題。截止到2001年,共推廣抗病品種1200萬畝,為減輕山西省玉米產區因MDMV所造成的危害做出了貢獻。同時篩選出高抗MDMV的自交系華 144、太3259、太1392、698-3、沈137等15份,為選育高抗MDMV雜交種提供了抗源。
1 玉米抗矮花葉病毒鑒定及利用 蘇書文;白琪林;郭新林;高合明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遺傳研究所 2000
2 長根莖抗旱玉米雜交種旱玉5號推廣 郭志利;張名昌;蘇書文;孫常青;白琪林;高合民;郭新林;梁素明;石平;王樹林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遺傳研究所 2006
3 玉米自交系海9-21選育及利用 蘇書文;白琪林;郭新林;張青娥;石平;梁素明;李軍;張路線;王樹林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遺傳研究所 2004
審定品種:
1、太玉968,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 第一,2017.05
2、賽德5號,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 第一,2017.05
3、太玉811,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 第一,2016.08
4、賽博159 ,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 第一,2016.08
5、賽德1號,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 第一,2016.08
6、晉單78 ,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 第一,2011.05
7、特早2號 ,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 第一,2011.05
8、晉單69,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 第一 ,2010.05
發明專利:
[1]郭寶德,冀麗霞,白琪林,雷偉,楊芬,宋秀斌,李廣信,張麗娜. 移動折疊式植物病害鑒定接菌培養架[P]. CN209914557U,2020-01-10.
[2]郭寶德,冀麗霞,白琪林,雷偉,楊芬,宋秀斌,李廣信,張麗娜. 一種植物苗期抗病鑒定培養盒[P]. CN209914574U,2020-01-10.
[3]冀麗霞,郭寶德,雷偉,楊芬,白琪林,李廣信,秦秀珍. 一種蕓豆分選的篩分裝置[P]. CN206276608U,2017-06-27.
[4]冀麗霞,郭寶德,楊芬,白琪林,雷偉,李廣信,陳穩良. 一種棉花桿拔起裝置[P]. CN206196358U,2017-05-31.
[5]冀麗霞,郭寶德,白琪林,楊芬,雷偉,李廣信,秦秀珍. 一種棉花采摘裝置[P]. CN206196368U,2017-05-31.
[6]冀麗霞,郭寶德,楊芬,雷偉,白琪林,李廣信. 一種用于棉花育種的幼苗培育盒[P]. CN206196484U,2017-05-31.
論文專著:

在省級以上刊物第1作者發表論文9篇,其中屬SCI論文1篇,國家核心期刊3篇,省級論文2篇,被國家級學報《光譜學與光譜分析》和《中國農業科學》接受文章2篇,將于2006年發表,在國家級期刊《作物學報》投稿1篇。同時,以第二、三、四作者發表論文11篇。參編論著《山西玉米品種志》1部,2003年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本人為主要編寫人員。
出版專著:
1、《山西玉米品種志》,編委,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2003年 。
發表期刊論文:
[1]白琪林,趙興華,郭寶德,冀麗霞.玉米新品種賽博173的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J].河北農業科學,2020,24(05):68-70.
[2]郭寶德,白琪林,冀麗霞,張麗娜.玉米新品種太玉959選育及機械化栽培技術[J].山西農業科學,2020,48(07):1058-1060.
[3]董民堂,白琪林,閆彩清,于小慧,王晉,韻曉冬.玉米新品種太玉969的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J].種子科技,2019,37(16):42-43.
[4]郭寶德,冀麗霞,白琪林,張麗娜,宋秀斌.紅蕓豆新品種蕓選2號選育及旱作高產栽培技術[J].山西農業科學,2019,47(07):1175-1177.
[5]趙冰兵,任雯,周秒依,李韓帥,劉亞,白琪林.葉片直接PCR法在玉米轉基因快速檢測中的應用[J].山西農業科學,2019,47(04):497-500.
[6]李韓帥,周秒依,楊鳳玲,李婷,白琪林,劉亞.農桿菌介導的玉米自交系Z21遺傳轉化體系的研究[J].山西農業科學,2018,46(04):517-521+547.
[7]王丹丹,李衛華,郭海平,劉坤,閆鵬帥,付忠軍,謝惠玲,白琪林.重金屬汞在玉米不同組織內積累差異性分析[J].山西農業科學,2017,45(06):912-917.
[8]王丹丹,李衛華,時夏,劉坤,郭海平,閆鵬帥,謝惠玲,白琪林.玉米穗粗雜種優勢位點的初步定位[J].山西農業科學,2017,45(05):699-702.
[9]郭寶德,白琪林,冀麗霞,黃穗蘭.蕓豆種質資源抗根腐病鑒定[J].山西農業科學,2016,44(10):1522-1525.
[10]郭銳,白琪林,郭寶德,岳磊.玉米無葉舌種質及其雜種優勢利用[J].山西農業科學,2016,44(10):1427-1432.
[11]王丹丹,李韓帥,時夏,白琪林,湯繼華.雜種優勢機理的研究進展[J].山西農業科學,2016,44(07):1050-1054.
[12]陳穩良,白琪林,梁改梅,鄭海寧.海南南繁育種基地建設與田間管理[J].作物雜志,2013(06):126-128.
[13]陳穩良,白琪林,石平,梁改梅.早熟玉米新品種晉單78號的選育及應用[J].作物雜志,2013(01):149-150+168.
[14]陳穩良,白琪林,石平,梁改梅,朱慧珺.轉型階段耐密玉米選育[J].山西農業科學,2012,40(12):1251-1253.
[15]石平,白琪林,陳穩良.玉米自交系秸稈品質性狀鑒定與評價[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2,13(01):29-34.
[16]陳穩良,白琪林,石平,梁改梅,朱慧珺.耐密型玉米育種探討[J].山西農業科學,2011,39(10):1040-1042.
[17]張志慧,郭銳,白琪林,鈕笑曉,卜鴻吉.高產玉米組合主要性狀的灰色關聯度分析[J].山西農業科學,2011,39(09):930-932.
[18]陳穩良,白琪林,石平,梁改梅,朱慧珺.特早熟玉米新品種特早2號的選育及應用[J].園藝與種苗,2011(04):19-20+53.
[19]石平,蘇書文,白琪林,高合明,梁素明,郭新林,陳穩良.玉米自交系海9-21的選育與應用[J].作物雜志,2011(03):123-124.
[20]石平,陳穩良,白琪林,梁改梅.特早熟玉米新品種晉單69號的選育及應用[J].山西農業科學,2011,39(05):414-415+418.
[21]白琪林,孫煊,石平,陳穩良,郭國亮.玉米自交系抗絲黑穗病鑒定[J].山西農業科學,2010,38(07):19-21.
[22]白琪林,石平,張耀.玉米自交系秸稈品質性狀鑒定評價及其相關分析[J].山西農業科學,2009,37(04):14-17.
[23]張愿,張錄達,白琪林,陳紹江.近紅外光譜法快速無損識別普通、高油、超高油玉米籽粒[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9,29(03):686-689.
[24]梁素明,蘇書文,王愛萍,白琪林,高合明,郭新林,馮瑞云.長根莖玉米品種旱玉5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要點[J].山西農業科學,2008(04):34-36.
[25]李健英,解睿,白琪林,謝寶妹,郭俊宏.山西玉米育種與品種審定概況[J].山西農業科學,2008(01):38-40.
[26]白琪林,陳紹江,戴景瑞.我國常用玉米自交系秸稈品質性狀及其相關分析[J].作物學報,2007(11):1777-1781.
[27]白琪林,陳紹江,嚴衍祿,朱雨杰,戴景瑞.近紅外漫反射光譜法測定青貯玉米品質性狀的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06(07):1346-1351.
[27]郭志利;張名昌;蘇書文;孫常青;白琪林;高合民;郭新林;梁素明;石平;王樹林 長根莖抗旱玉米雜交種旱玉5號推廣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遺傳研究所 2006
[28]白琪林,陳紹江,董曉玲,孟慶祥,嚴衍祿,戴景瑞.近紅外漫反射光譜法測定玉米秸稈體外干物質消化率[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6(02):271-274. SCI
[29]劉強,孟慶翔,白琪林,陳紹江.利用近紅外光譜法快速測定青貯玉米飼料中NDF與ADF含量[J].中國畜牧雜志,2005(11):42-44.
[30]吳軍,白琪林,蘇勝寶,陳紹江,孟慶翔,嚴衍祿.近紅外反射光譜法分析玉米秸稈纖維素含量的研究[J].分析化學,2005(10):1421-1423.
[31]白琪林,陳紹江,董曉玲,孟慶祥,嚴衍祿,戴景瑞.近紅外漫反射光譜法測定玉米秸稈NDF與ADF含量[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4(11):1345-1347.SCI
[31]蘇書文;白琪林;郭新林;張青娥;石平;梁素明;李軍;張路線;王樹林 玉米自交系海9-21選育及利用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遺傳研究所 2004
[32]白琪林,陳紹江,蘇書文,高合明,郭新林.玉米雄穗性狀的配合力及遺傳參數研究[J].華北農學報,2004(01):13-16.
[33]高合明,蘇書文,郭新林,白琪林.優質玉米雜交種太單32的選育[J].玉米科學,2002(S1):20.
[34]高合明,蘇書文,郭新林,白琪林,李健英.優質玉米雜交種晉單36號的選育與推廣[J].山西農業科學,2002(03):17-19.
[35]高合明,蘇書文,郭新林,白琪林.特早熟玉米品種晉單43的選育[J].作物雜志,2001(04):43.
[36]郭新林,蘇書文,白琪林,高合明,李健英.山西省主要玉米對矮花葉病抗病性的鑒定及利用[J].植物保護學報,2001(03):235-239.
[37]郭新林,高合明,蘇書文,白琪林.特早熟玉米雜交種選育研究[J].山西農業科學,2001(01):11-14.
[37]蘇書文;白琪林;郭新林;高合明 玉米抗矮花葉病毒鑒定及利用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遺傳研究所 2000
[38]孫毅,王景雪,崔貴梅,胡晶晶,劉少翔,程林梅,張紅梅,蘇書文,白琪林.利用子房注射法將幾丁質酶基因導入玉米自交系[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S3):82-83.
[39]蘇書文,白琪林,郭新林,李培良,王桂彩,高合明.三個玉米優異種質和育種素材創新的研究[J].作物雜志,1998(S1):66-71.
[40]蘇書文,郭新林,白琪林.玉米三個種質研究利用的進展[J].玉米科學,1995(04):1-3.
[41]蘇書文,白琪林,郭新林.玉米葉夾角性狀配合力的研究[J].玉米科學,1993(01):1-4.
[42]蘇書文,白琪林,郭新林.瘠薄旱地玉米增產與培肥體系研究[J].山西農業科學,1993(02):21-25.
[43]蘇書文,白琪林,郭新林,趙全梅.旱地中低產田玉米高產高效益栽培研究[J].山西農業科學,1990(04):7-11.
發表會議論文:
[1]令狐晶晶,王楓,杜雪梅,范開建,王建華,白琪林,王國英. 玉米雄穗分枝數的QTL定位及關聯分析[C]. 第一屆全國玉米生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 201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