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吳瑜 ,男,1965年12月出生,現任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農業生物技術中心副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8年畢業于四川農業大學農學系,獲農學學士學位。
2001年9月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對作物基因與環境作短期培訓。
學術兼職:
1、第五屆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
2、四川省晏陽初研究會理事
人才培養:
主講課程:
作物品質育種
作物高級育種學
招生專業:
090102-作物遺傳育種學
招生方向:
小麥遺傳育種
已指導學生:
秦靜 碩士研究生 071001-植物學
王一 碩士研究生 071001-植物學
周利 碩士研究生 071001-植物學
唐瑞 碩士研究生 071001-植物學
魯璐 碩士研究生 071001-植物學
程曉翠 碩士研究生 071001-植物學
栗丹 碩士研究生 071001-植物學
季英苗 碩士研究生 071001-植物學
李韻芳 博士研究生 071001-植物學
張靜 碩士研究生 071001-植物學
林旭群 碩士研究生 071001-植物學
廖金花 博士研究生 071001-植物學
李紀明 碩士研究生 071001-植物學
萬閏蘭 博士研究生 071001-植物學
鄭世剛 博士研究生 071001-植物學
劉蓉 碩士研究生 071001-植物學
現指導學生
張春艷 博士研究生 071001-植物學
羅聰佩 博士研究生 071001-植物學
陸靜 碩士研究生 085238-生物工程
周敏 博士研究生 071001-植物學
杜梅 碩士研究生 085238-生物工程
劉蓉 博士研究生 071001-植物學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一直從事小麥優質抗病高產新品種選育及推廣研究。
研究領域:
小麥遺傳育種
作物分子育種
遺傳學與基因組學
承擔的科研情況:
先后參加承擔了國家“863”、國家科技攻關、四川省育種攻關及中國科學院重大及創新項目等課題研究20余項。
1、適應西南麥區的普通及全糯小麥新品種培育與推廣, 主持, 國家級, 2011-01--2014-12
2、西南高產抗病分子設計育種研究, 參與, 部委級, 2013-01--2018-06
3、專用小麥新品種培育, 主持, 省級, 2011-01--2015-12
4、抗病抗穗發芽優異新材料創制, 主持, 省級, 2016-01--2020-12
5、西南冬麥區的新品系、新品種選育, 參與, 國家級, 2016-07--2020-12
科研成果:
一直從事小麥優質高產抗病新品種選育及推廣研究,有豐富的學科積累。先后參加承擔了國家“863”、國家科技攻關、四川省育種攻關及中國科學院重大及創新項目的課題研究30余項,育成了川育5號、川育6號、川育7號、川育8號、川育9號、川育10號、川育11、川育12、川育13、川育14、渝麥5號、川育16、川育17、川育18、川育19、川育20等20個“川育號”優質高產抗病小麥新品種通過四川省品種審定或國家品種審定,其中川育12、川育14、川育16、川育19、川育20相繼列為四川省重點推廣品種,育成品種在四川、重慶、云南、貴州、陜西、湖北、河南、甘肅等省市累計推廣面積8000余萬畝,增產糧食16億多公斤,新增產值25億元,獲得了大的社會經濟效益,為四川麥區及相鄰省區小麥生產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優質高產抗病小麥新品種川育12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高產優質抗病小麥新品種川育8號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川育5號、川育6號獲四川省政府重大成果四等獎, “高產優質抗病小麥新品種選育”被評為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成果和四川省“八”、“九五”、“十五”育種攻關二等獎。申請品種權保護5項,授權2項,發表論文30余篇,培養碩士研究生7人。
突破性高產抗病優質小麥新品種選育
川育20:兩年省區試和生產試驗均居第一位,最高畝產506.7kg, 區試平均畝產358.5 4kg,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2.67%。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79.37kg,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3.81%。2005年參加國家區試最高畝產520.3kg,平均畝產372.4 kg,比對照增產6.5%,居第一位。2006年參加國家區試,平均畝產386.8 kg,比對照川麥107增產4.9%,差異極顯著,居第三位。兩年國家區試,平均畝產379.6 kg,比對照川麥107增產5.7%。 2007年參加國家小麥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64.14公斤,增產3.53%。該品種高抗條銹病,品質優良,蛋白質含量14.57%,濕面筋含量30.6%, 沉降值35.05ml,面團穩定時間3.85分鐘,2006年四川省品種審定,推薦國家審定。
川育16:兩年參加國家小麥品種(長江上游冬麥組)區域試驗,最高畝產501.2kg,平均畝產336.45公斤,平均比對照增產18.03%,40點次試驗,33點次增產,占82.5%。是國家區試中增產幅度最大的品種。品質優良,籽粒容重790g/l,出粉率70.4-76.1%,粗蛋白含量13.35-14.1%,濕面筋含量28.2-32.5%,沉降值24.0-44ml,面團穩定時間3.2min。面條評分89.8分,達到優質面條標準。高抗-免疫條銹病,中抗葉銹病,中感赤霉病。2003年國家品種審定,
優質專用小麥新品種選育
川育12:兩年四川省區試最高畝產554kg,平均畝產352kg,比對照綿陽11增產13.4%,位居試驗第一。兩年參加全國南方大區(西南片)區試,最高畝產558kg,平均畝產366kg,比對照綿陽11增產12.7%,在云南麗江地區試驗畝產達612.5kg,比對照綿陽11增產21.89%,在河南南陽地區種植最高畝產達630kg,比豫麥18增產27%,其產量水平較大面積推廣品種上了一個臺階。
川育22:兩年參加四川省區試優質組試驗,平均畝產337.65kg,比對照“川麥107”平均畝產327.12kg,增產3.2%。20點試驗12點增產1點平產,增產占試點總數60%。2007年在四川省不同生態區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51.19kg,比對照川麥107平均畝產327.42kg增產7.26%。該品種高抗條銹病,品質優良,經省區試兩年4點次抽樣,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統一測定,容重828克/升,蛋白質13.22%,濕面筋含量26.0%,沉降值43.8ml,最大抗延阻力525E.U,拉伸面積100.2cm2,吸水率62.8%,面團穩定時間8.8分鐘,評價值61,多數指標達到強筋小麥標準。
發明專利:
1 、植物新品種權“川育20”, 發明, 2009, 第 1 作者, 專利號: CNA20050475.4
2、植物新品種權“川育18”, 發明, 2009, 第 2 作者, 專利號: CNA20040147.5
3、植物新品種權“川育19”, 發明, 2008, 第 1 作者, 專利號: CNA20040148.3
4、植物新品種權“川育16”, 發明, 2007, 第 2 作者, 專利號: CNA20030219.1
5、植物新品種權“川育17”, 發明, 2006, 第 2 作者, 專利號: CNA20030220.5
6、一種γ-醇溶蛋白基因的核酸序列及其用途, 發明, 2013, 第 1 作者, 專利號: ZL2012100908722
論文專著:
發表期刊論文:
1 四川大葉黃精組培快繁技術 網絡首發 陸靜; 張赤紅; 吳瑜 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2019-05-07
2 The Expression and Enzyme Activity of the Cytosolic, Journal of Biobased Materials and Bioenergy, 2017, 通訊作者
3 Evalu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Yr genes to stripe rust resistance breeding through marker-assisted detection in wheat, Euphytica, 2017, 通訊作者
4 小麥Glu-A3位點基因的等位變異及其對沉降值的影響分析 廖金花; 范晶; 童超; 黃明遠; 吳瑜 分子植物育種 2016-09-28
5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y and yellow pigment content in Aegilops tauschii, Triticum turgidum, Triticum aestivum, 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 and its parents, 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 2015, 第 2 作者
6 Comparing small-scale testing methods for predicting wheat gluten strength across environments., Cereal Chemistry, 2015, 第 2 作者
7 我國槭樹科組織培養研究進展 張春艷; 吳瑜 北方園藝 2014-04-15
8 小麥矮稈基因Rht-B1b、Rht-D1b、Rht8的檢測及其對株高的影響 林旭群;李韻芳;魯璐;張春艷;廖金花;李莉蓉;吳瑜 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2014-02-25 通訊作者
9 小麥淀粉合成酶的研究進展 廖金花; 李紀明; 吳瑜 貴州農業科學 2014-02-15
10 Analysis for measuring peroxidase activity in wheat seeds, Res. on Crops, 2014, 通訊作者
11 Heat and drought stress on durum wheat: Responses of genotypes, yield, and quality parameters, 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 2013, 第 2 作者
12 The influence of drought and heat stress on the expression of end-use quality, 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 2012, 第 2 作者
13 高產優質抗病小麥新品種川育20的豐產性、穩定性及適應性分析, Analysis on the Yielding Ability,Adaptability,Stability of New Wheat Variety Chuanyu 20 with High Yield and Good Quality and Disease-Resistant , 種子, 2011, 通訊作者
14 花椒葉浸提液對大豆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化感作用 韓志軍;陳靜;鄭寒;馬建華;吳瑜 ;馮鵬真;周建平 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2011-08-25
15 不同地區、不同品種(系)小麥鋅、鐵和硒含量分析 魯璐; 季英苗; 李莉蓉; 李竹林; 吳瑜 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2010-10-25
16 3種微量元素對小麥生長發育及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研究進展 魯璐; 吳瑜 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2010-06-25
17 維生素浸種對鹽脅迫下小麥發芽及幼苗生長的影響 唐瑞; 吳瑜 種子 2007-05-25
18 維生素對小麥生長及生理功能的調節作用研究進展 唐瑞; 吳瑜 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2006-12-25
19 小麥川育14超高產綜合栽培技術數學模型與生態環境綜合研究 王一; 唐瑞; 李莉蓉; 李竹林; 吳瑜 種子 2005-12-25
20 小麥品質生態學研究進展 王一; 吳瑜 種子 2005-09-25
21 優質小麥川育14高產綜合農藝措施數學模型研究 秦靜; 吳瑜 種子 2005-07-25
22 小麥高分子量谷蛋白亞基基因的PCR及AS-PCR標記 周利; 馬欣榮; 李竹林; 吳瑜 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2005-02-28
23 小麥抗條銹病遺傳研究進展 秦靜,2.陳靜,吳瑜 種子 2004-10-25
24 川育小麥高分子量谷蛋白亞基組成分析 周利; 吳瑜 ; 李竹林 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2004-04-28
25 優質面條小麥新品種川育14 吳瑜 ; 李竹林; 敖棟輝 糧食問題研究 2001-03-28
26 小麥新品種川育12產量構成及豐產穩產性分析 吳瑜 西南農業學報 1995-09-30
發表會議論文:
1 小麥抗條銹病基因的有效性評價及QTL定位 鄭世剛;李韻芳;魯璐;張赤紅;劉蓉;吳瑜 ;張磊 第八屆全國小麥基因組學及分子育種大會 中國會議 2017-08-07
2 小麥熱激蛋白轉錄因子家族全基因組鑒定、分類和比較分析 周敏; 鄭世剛; 劉蓉; 張磊; 吳瑜 第八屆全國小麥基因組學及分子育種大會 中國會議 2017-08-07
榮譽獎勵:
1、2000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2001年入選中組部、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
3、2001年中科院成都分院優秀共產黨員。
4、2005年入選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
5、2006年獲“西部之光”優秀學者榮譽稱號。
6、高產優質抗病小麥新品種川育12, 一等獎, 部委級,1999。
7、高產優質抗病小麥新品種川育8號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
8、高產抗病優質小麥新品種“川育20”選育及推廣, 二等獎, 院級,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