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專著:

發表中文期刊論文:
[1]孫文杰,唐延柯,蓋寧,張同杰,趙永恒.明末伽利略望遠鏡傳入中國探賾[J].德州學院學報,2020,36(04):1-6+11.
[2]王政,王鋒,田園,李建,趙永恒.LAMOST異構環境信息檢索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天文研究與技術,2021,18(01):101-107.
[3]李敏,李廣偉,呂科,段福慶,哈斯鐵爾·哈爾肯,趙永恒.LAMOST一維光譜提取算法的分析與比較[J].天文學報,2020,61(03):82-93.
[4]趙永恒.從照相底片到CCD[J].現代物理知識,2019,31(06):31-34.
[5]趙永恒.太陽:我真的還能再活50億年[J].現代物理知識,2019,31(06):69.
[6]張茜,張健楠,趙永恒.基于聚類的星系光譜分析[J].天文研究與技術,2020,17(02):233-243.
[7]馮海霞,陳建軍,鄧建榕,趙永恒.CCD圖像中宇宙線μ子甄選技術[J].天文研究與技術,2020,17(02):201-209.
[8]許允飛,樊東衛,崔辰州,何勃亮,李長華,于策,肖健,李珊珊,米琳瑩,韓軍,陶一寒,王傳軍,張海龍,劉梁,李正,韓敘,楊絲絲,楊涵溪,和蘭,張磊,崔順,王川中,蘇麗穎,陳力,喬翠蘭,許謙,李鄉儒,楊海峰,曹子皇,王俊峰,強振平,白春海,周衛紅,袁國武,柏正堯,李冀,鄭子鵬,和壽圣,屈彩霞,孫繼先,逯登榮,趙永恒.中國虛擬天文臺的核心功能需求調查分析[J].天文研究與技術,2020,17(01):111-120.
[9]羅鋒,劉超,趙永恒.基于樣條函數的恒星光譜自動歸一化方法[J].天文研究與技術,2019,16(03):300-311.
[10]袁海龍,張彥霞,張昊彤,趙永恒.恒星大氣參數測量[J].天文研究與技術,2018,15(03):257-265.
[11]田園,王鋒,李建,王政,趙永恒.基于Python協程技術的LAMOST控制節點分布狀態采集與監視系統[J].天文研究與技術,2018,15(04):456-464.
[12]雷國洪,徐洋,牛晨輝,田海俊,張彥霞,崔辰州,趙永恒.專家識譜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天文研究與技術,2018,15(02):216-224.
[13]張彥霞,趙永恒.信息時代的天文學[J].物理,2017,46(09):606-615.
[14]張彥霞,崔辰州,趙永恒.21世紀天文學面臨的大數據和研究范式轉型[J].大數據,2016,2(06):65-74.
[15]屠良平,魏會明,羅阿理,趙永恒.基于質量估計的恒星大氣參數的自動測量[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5,35(11):3204-3208.
[16]涂洋,張彥霞,趙永恒,田海俊,袁海龍.光譜分析軟件在天文學研究中的應用[J].天文研究與技術,2016,13(01):124-132.
[17]鐘守波,韓波,張彥霞,趙永恒,何勃亮.天文大數據管理工具的設計與實現[J].天文研究與技術,2015,12(04):510-517.
[18]陳建軍,白仲瑞,李廣偉,王淑清,羅阿理,趙永恒.光纖轉動引起光纖光譜效率變化與改正[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5,35(04):1099-1102.
[19]屠良平,魏會明,王志衡,韋鵬,羅阿理,趙永恒.基于局部均值的K-近質心近鄰光譜分類[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5,35(04):1103-1106.
[20]趙永恒.LAMOST天體光譜巡天[J].物理,2015,44(04):205-212.
[21]萬望輝,崔辰州,喬翠蘭,趙永恒,郝晉新,薛艷杰.天文觀測數據開放共享政策與策略分析研究[J].天文研究與技術,2015,12(03):364-373.
[22]屠良平,魏會明,韋鵬,潘景昌,羅阿理,趙永恒.SKLOF:一種新的超新星候選范圍約減算法[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5,35(01):258-262.
[23]任娟娟,羅阿理,趙永恒.白矮-主序雙星的搜尋及研究進展[J].天文學進展,2014,32(04):462-480.
[24]石志鑫,Georges Comte,羅阿理,屠良平,趙永恒,吳福朝.LAMOST類星體[OIII]線附近天光背景扣除[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4,34(11):3132-3135.
[25]趙永恒.大規模天文光譜巡天[J].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2014,44(10):1041-1048.
[26]趙永恒.化學元素的起源[J].現代物理知識,2014,26(03):20-24.
[27]王鳳飛,羅阿理,趙永恒.不同光譜型的低分辨率恒星光譜在不同信噪比條件下視向速度測量精度的分析[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4,34(02):565-568.
[28]程爭,張承民,趙永恒,王德華,潘元月,雷亞娟.中子星質量分布的統計研究[J].天文學報,2013,54(06):514-526.
[29]崔辰州,薛艷杰,李建,趙永恒,劉梁,陳肖.虛擬天文臺——天文學研究的科研信息化環境[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3,28(04):511-518.
[30]趙永恒.燧人氏“察辰心而出火”的可能年代[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3,32(04):2-5.
[31]崔辰州,李建,蔡栩,范玉峰,王鋒,曹子皇,蘇麗穎,樊東衛,喬翠蘭,何勃亮,李長華,趙永恒,諶悅,王傳軍,辛玉新,白金明,季凱帆.程控自主天文臺網絡的發展[J].天文學進展,2013,31(02):141-159.
[32]李建,崔辰州,何勃亮,趙永恒,曹子皇,樊東衛,李長華,諶悅.天文數據庫回顧與展望[J].天文學進展,2013,31(01):1-16.
[33]李建,崔辰州,趙永恒,曹子皇,Kubánek Petr.基于RTS2的RAO管理系統二次開發[J].天文研究與技術,2013,10(03):264-272.
[34]屠良平,羅阿理,姜斌,韋鵬,趙永恒,劉蓉.一種新的活動星系光譜紅移自動測量方法[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2,32(10):2858-2862.
[35]趙永恒.天文望遠鏡的自動觀測技術[J].科研信息化技術與應用,2012,3(04):11-16.
[36]羅阿理,田園,宋靜,趙永恒,孫士衛,王堅,金革.LAMOST觀測控制系統設計與實現[J].科研信息化技術與應用,2012,3(04):76-85.
[37]杜薇,羅阿理,趙永恒.光譜分辨率和信噪比對光譜線指數測量精度的影響[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2,32(07):1886-1890.
[38]潘景昌,張彩明,韋鵬,羅阿理,趙永恒.自動識別發射線恒星光譜的新方法[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2,32(06):1689-1693.
[39]趙永恒.“太一”星象考[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1(02):17-21.
[40]姜斌,羅阿理,趙永恒.基于隨機森林的激變變星候選體的數據挖掘[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2,32(02):510-513.
[41]韓金姝,羅阿理,趙永恒.基于分形編碼的天體光譜降噪方法[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1,31(12):3399-3402.
[42]蔡炎,阿里塔尼,趙永恒,張承民.脈沖星參數統計和演化[J].天文學報,2011,52(06):449-459.
[43]宋軼晗,羅阿理,趙永恒.一種海量光譜中類星體候選體紅移測量與識別的算法[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1,31(09):2578-2581.
[44]姜斌,羅阿理,趙永恒.海量光譜中激變變星候選體的數據挖掘[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1,31(08):2278-2282.
[45]樊東衛,崔辰州,趙永恒.FITS文件管理器設計與實現[J].天文研究與技術,2011,8(03):306-314.
[46]趙永恒,崔辰州.從虛擬天文臺到天文信息學[J].科研信息化技術與應用,2011,2(03):3-12.
[47]張彥霞,趙永恒.數據挖掘技術在天文學中的應用[J].科研信息化技術與應用,2011,2(03):13-27.
[48]趙永恒.唐虞夏商天象考[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0(02):29-34.
[49]裴彤,張彥霞,彭南博,趙永恒.Python多核并行計算在海量星表交叉證認中的應用[J].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2011,41(01):102-107.
[50]趙永恒.炎帝神農氏“七曜起于天關”的年代[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0(01):22-25.
[51]田海俊,劉超,高丹,路勇,楊陽,崔辰州,趙永恒,鄭小平.虛擬天文臺數據訪問系統(VO-DAS)任務調度設計與實現[J].天文研究與技術,2011,8(01):42-51.
[52]吳悅,羅阿理,施建榮,白仲瑞,趙景昆,韋鵬,趙永恒.基于郭守敬望遠鏡(LAMOST)試觀測數據新發現的貧金屬星候選體[J].天文學進展,2010,28(04):404-414.
[53]屠良平,羅阿理,吳福朝,趙永恒.從海量星系光譜中搜索超新星候選光譜[J].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2010,40(10):1282-1292.
[54]屠良平,吳福朝,羅阿理,趙永恒.基于二元PCA特征譜的星系光譜成分快速扣除[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0,30(06):1707-1711.
[55]嚴太生,張彥霞,趙永恒,李冀.聚類算法在天文學中的應用[J].天文學進展,2010,28(02):112-127.
[56]嚴太生,張彥霞,趙永恒,李冀.基于自動聚類算法(AutoClass)的恒星/星系分類[J].中國科學(G輯: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2009,39(12):1794-1799.
[57]屠良平,羅阿理,吳福朝,趙永恒.海量星系光譜中的超新星候選范圍自動約減[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9,29(12):3420-3423.
[58]張健楠,趙永恒,劉蓉.基于非參數回歸與最近鄰方法的恒星光譜自動分類[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9,29(12):3424-3428.
[59]王鳳飛,羅阿理,張健楠,劉超,趙永恒.統計SDSS-DR7中的CEMP星并分析其溫度和光譜型[J].天文研究與技術,2009,6(03):167-174.
[60]李鄉儒,胡占義,趙永恒,李曉明.RVM有監督特征提取與Seyfert光譜分類[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9,29(06):1702-1706.
[61]趙永恒,彭子龍.中國天文科學大型裝置的研制與應用(二)——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J].中國科學院院刊,2009,24(03):317-320+214+331.
[62]趙永恒.《周髀算經》與陽城[J].中國科技史雜志,2009,30(01):102-109.
[63]趙永恒,李勇.二十八宿的形成與演變[J].中國科技史雜志,2009,30(01):110-119.
[64]王丹,張彥霞,趙永恒.測光紅移算法概述[J].天文學進展,2008(03):266-277.
[65]楊陽,劉超,田海俊,崔辰州,趙永恒.VO數據訪問服務客戶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天文研究與技術,2008(03):234-240.
[66]高丹,張彥霞,趙永恒.中國虛擬天文臺交叉證認工具的開發和應用[J].天文學報,2008(03):348-358.
[67]李長華,崔辰州,李廉,趙永恒.中國虛擬天文臺資源信息管理[J].天文研究與技術,2008(02):124-129.
[68]孫華平,崔辰州,趙永恒.天文服務的統一調用及其在SkyMouse系統中的實現[J].天文研究與技術,2008(02):130-136.
[69]高丹,路勇,張彥霞,趙永恒.海量星表融合系統(XMaS_VO)的設計與開發[J].天文研究與技術,2008(02):137-144.
[70]劉超,田海俊,高丹,楊陽,路勇,崔辰州,趙永恒.異地異構天文數據資源的統一訪問[J].天文研究與技術,2008(02):145-155.
[71]崔辰州,李文,于策,徐禎,趙永恒,于建軍.FITS數據文件的檢索和訪問[J].天文研究與技術,2008(02):116-123.
[72]趙梅芳,羅阿理,吳福朝,趙永恒.自適應增強方法在光譜自動分類中的應用[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8(02):472-477.
[73]路勇,劉超,崔辰州,趙永恒.VO-DAS Registry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天文研究與技術,2007(04):355-359.
[74]田海俊,趙永恒,崔辰州,鄭小平.基于Web Services的星歷計算服務平臺設計及其實現[J].天文研究與技術,2007(03):283-287.
[75]李鄉儒,胡占義,趙永恒.基于Fisher判別分析的有監督特征提取和星系光譜分類[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7(09):1898-1901.
[76]李鄉儒,劉中田,胡占義,吳福朝,趙永恒.巡天光譜分類前的預處理——流量標準化[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7(07):1448-1451.
[77]李鄉儒,胡占義,趙永恒,劉中田.光譜預處理及其對星系/類星體分類結果的影響[J].天文學報,2007(03):280-288.
[78]趙永恒.宇宙中的生命[J].創新科技,2007(04):42-43.
[79]楊金福,許馨,吳福朝,趙永恒.核覆蓋算法在光譜分類問題中的研究[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7(03):602-605.
[80]高丹,張彥霞,趙永恒.天文星表入庫的自動化[J].天文研究與技術,2007(01):53-58.
[81]金文敬,唐正宏,王叔和,姚保安,田凱平,陳力,趙永恒,蔣世仰.天文底片保存和我國天文底片數字化的建議[J].天文學進展,2007(01):1-12.
[82]楊金福,吳福朝,羅阿理,趙永恒.LAMOST光譜數據自動處理軟件系統[J].計算機工程,2007(03):177-179.
[83]劉中田,李鄉儒,吳福朝,趙永恒.基于小波特征的M型星自動識別方法[J].電子學報,2007(01):157-160.
[84]趙梅芳,吳潮,羅阿理,吳福朝,趙永恒.基于K近鄰方法的窄線與寬線活動星系核的自動光譜分類[J].天文學報,2007(01):1-10.
[85]李麗麗,張彥霞,趙永恒,楊大衛.人工神經網絡在天文學中的應用[J].天文學進展,2006(04):285-295.
[86]吳潮,胡景耀,趙永恒.測定天琴RR變星金屬豐度的方法[J].天文學進展,2006(04):308-318.
[87]劉波,崔辰州,趙永恒.構建中國虛擬天文臺的天文數據結點[J].天文研究與技術.國家天文臺臺刊,2006(04):4355-4364.
[88]許馨,楊金福,吳福朝,趙永恒.基于廣義判別分析的光譜分類[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6(10):1960-1964.
[89]劉中田,李鄉儒,吳福朝,趙永恒.基于小波多尺度特征匹配的類星體紅移測量方法[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6(09):1738-1741.
[90]張彥霞,趙永恒.虛擬天文臺:科學、工具及應用[J].天文學進展,2006(03):189-199.
[91]王丹,趙永恒.VO_IMPAT:中國虛擬天文臺圖像處理分析工具(英文)[J].天文研究與技術.國家天文臺臺刊,2006(03):3295-3303.
[92]楊金福,吳福朝,羅阿理,趙永恒.基于覆蓋算法的天體光譜自動分類[J].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2006,19(03):368-374.
[93]劉中田,吳福朝,羅阿里,趙永恒.基于卷積型小波包變換的譜線自動提取方法[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6(02):372-376.
[94]王曉倩,崔辰州,趙永恒.中國虛擬天文臺軟件集成[J].天文研究與技術.國家天文臺臺刊,2005(04):89-97.
[95]張健楠,吳福朝,羅阿理,趙永恒.恒星大氣物理參量的非參數估計方法[J].天文學報,2005(04):406-415.
[96]張健楠,吳福朝,羅阿理,趙永恒.確定恒星表面有效溫度的非參數估計方法[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5(12):2088-2091.
[97]段福慶,吳福朝,羅阿理,趙永恒.基于均值漂移實現非發射線天體光譜的譜線自動提取[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5(11):142-146.
[98]段福慶,吳福朝,羅阿理,趙永恒.用于紅移測量的基于密度估計的模板匹配法[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5(11):153-156.
[99]高丹,張彥霞,趙永恒.海量多波段星表數據的交叉證認的實現[J].天文研究與技術.國家天文臺臺刊,2005(03):186-193.
[100]趙永恒,王先勝.黃帝年代之歷法鉤沉[J].科學,2005,57(05):15-18.
[101]劉中田,趙瑞珍,趙永恒,吳福朝.一種基于小波變換的晚型星自動識別方法[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5(07):1158-1161.
[102]劉高潮,鄭小平,趙永恒.信息技術與天文課程整合的一種有效形式——WebQuest教學[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03):294-296.
[103]許馨,羅阿理,吳福朝,趙永恒.基于神經網絡的模板匹配方法求正常星系紅移[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5(06):996-1001.
[104]朱光華,羅阿理,趙永恒.LAMOST星系光譜的紅移自動測量[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5(06):1002-1005.
[105]趙瑞珍,胡占義,趙永恒.譜線自動提取的小波變換零交叉點方法[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5(01):153-156.
[106]張彥霞,趙永恒.虛擬天文臺的科學意義[J].天文學進展,2004(04):350-353.
[107]張健楠,吳福朝,羅阿理,趙永恒.確定恒星表面有效溫度的曲面擬合方法[J].天文研究與技術.國家天文臺臺刊,2004(04):249-258.
[108]趙永恒,劉高潮.利用天文學方法確定顓頊的歷史年代[J].科學,2004,56(06):14-16.
[109]何香濤,陳陽,李丹丹,趙永恒,張彥霞.多波段巡天和LAMOST觀測目標[J].天文學進展,2004(03):189-199.
[110]崔辰州,趙永恒.中國虛擬天文臺研發策略與重點[J].天文研究與技術.國家天文臺臺刊,2004(03):203-209.
[111]桑健,趙永恒,崔辰州.中國虛擬天文臺數據訪問服務[J].天文研究與技術.國家天文臺臺刊,2004(03):216-228.
[112]劉高潮,崔辰州,鄭小平,趙永恒.虛擬天文臺教育門戶建設構想[J].天文研究與技術.國家天文臺臺刊,2004(02):133-139.
[113]崔辰州,趙永恒.中國虛擬天文臺體系結構[J].天文研究與技術.國家天文臺臺刊,2004(02):140-151.
[114]邵惠娟,趙永恒.中國虛擬天文臺可視化服務[J].天文研究與技術.國家天文臺臺刊,2004(02):152-159.
[115]覃冬梅,胡占義,趙永恒.基于支撐矢量機的天體光譜自動分類方法[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4(04):507-511.
[116]張彥霞,趙永恒.離群數據的探測[J].天文學進展,2004(01):1-9.
[117]邱波,胡宇,胡占義,趙永恒.基于RANSAC方法的星表自動匹配方法[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3(05):1024-1027.
[118]覃冬梅,胡占義,趙永恒.一種基于主分量分析的恒星光譜快速分類法[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3(01):182-186.
[119]崔辰州,趙永恒,趙剛,張彥霞.虛擬天文臺的技術進展[J].天文學進展,2002(04):302-311.
[120]張彥霞,趙永恒,崔辰州.天文學中的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J].天文學進展,2002(04):312-323.
[121]程林鵬,趙永恒.窄線Seyfert1型星系研究的新進展[J].天文學進展,2002(03):282-294.
[122]邱波,胡占義,趙永恒.一種快速求紅移和證認譜線的新方法——偽三角法[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2(04):695-698.
[123]崔辰州,陳玉琴,趙剛,趙永恒.銀盤恒星的金屬豐度梯度[J].中國科學(A輯),2002(08):761-768.
[124]邱波,胡占義,趙永恒.光譜描述語言和粗集[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2(03):523-526.
[125]王偉,趙永恒.黑洞證認的新進展[J].天文學進展,2002(01):7-22.
[126]趙永恒.互聯網時代的天文學革命:虛擬天文臺[J].科學,2002,54(02):13-17+2+2.
[127]趙永恒,陳建生.虛擬天文臺——新世紀的天文學革命[J].中國科學院院刊,2002(01):16-20.
[128]羅阿理,趙永恒.星系光譜的400.0 nm跳變點的自動測量技術[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1(01):19-22.
[129]崔辰州,趙剛,趙永恒,施建榮.銀河系Fe豐度梯度分析[J].中國科學(A輯),2000(10):953-960.
[130]羅阿理,趙永恒.使用小波技術自動搜尋天體譜線[J].天體物理學報,2000(04):427-436.
[131]薛建橋,李啟斌,趙永恒.使用SOFM方法進行恒星光譜自動分類[J].天體物理學報,2000(04):437-450.
[132]趙永恒,施建榮,趙剛.新發現的4個X選類星體和2個賽弗特星系(英文)[J].天體物理學報,2000(01):109-112.
[133]孫學軍,孫學軍,趙永恒.1ES1853-379的EGRET觀測上限對其自轉參數的限制[J].天體物理學報,1999(03):303-308.
[134]施建榮,趙剛,趙永恒,尤峻漢.晚型星的磁場與軟X射線相關性[J].天體物理學報,1998(03):66-74.
[135]趙永恒.NGC 5548的軟X射線變化:能譜分析[J].天體物理學報,1997(04):36-44.
[136]陳興明,吳學兵,趙永恒.吸積盤整體結構的統一描述[J].天體物理學報,1996(03):221-226.
[137]趙永恒,鐘建霞,李啟斌,胡景耀.ROSAT X射線源1057+4316被證認為一個z=0.32的類星體[J].天體物理學報,1994(04):385-387.
[138]趙剛,趙永恒,胡景耀,李啟斌.蘇梅克-利維9號彗星撞擊木星事件的光學觀測[J].天體物理學報,1994(04):390-392.
[139]趙剛,趙永恒,劉學富.晚型星的鋰豐度與活動性[J].天文學進展,1994(03):212-220.
[140]趙永恒,趙剛,陸 .孤立脈沖星的X射線光度[J].天體物理學報,1994(03):284-286.
[141]柯大榮,趙永恒.一種圖象傳輸系統及其FITS數據基本格式[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1994(02):22-27.
[142]袁為民,趙永恒,彭勃,李啟斌.MCG+07-22-071:一個具有相互作用的星暴星系[J].科學通報,1994(04):337-339.
[143]趙永恒,黃克諒.脈沖星在銀河系z方向上的演化[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92(04):302-307.
[144]趙剛; 趙永恒; 黃家聲; 馮瓏瓏; 黃克諒; 彭秋和; 陸埮; 錢躍民; 陸建隆 超新星1987A中微子事件的研究 天文學報 1988- 07-01
發表中文會議論文:
[1]趙永恒. LAMOST觀測進展[C]. 中國天文學會.中國天文學會2014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中國天文學會:中國天文學會,2014:32.
[2]孫小淳,何駑,趙永恒. A Study of the Taosi Prehistoric Observatory of China[C]. 中國天文學會.中國天文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手冊.中國天文學會:中國天文學會,2011:87-88.
[3]何香濤,陳陽,李丹丹,趙永恒,張彥霞. 多波段巡天和LAMOST觀測目標[C]. 福建省天文學會.第六屆海峽兩岸天文推廣教育研討會論文集.福建省天文學會:福建省天文學會,2004:15-25.
[4]劉高潮,喬翠蘭,趙永恒,鄭小平. 虛擬天文臺與天文教育[C]. 福建省天文學會.第六屆海峽兩岸天文推廣教育研討會論文集.福建省天文學會:福建省天文學會,2004:62-65.
[5]尹紅星,趙永恒,張成民. Observational Properties of QPOs in X-ray Binaries and Theoretical Models for kHz QPOs[C]. 中國天文學會.中國天文學會高能分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國天文學會:中國天文學會,2004:816-841.
[6]唐正宏,趙永恒,王叔和,姚保安. 我國天文照相底片數字化[C]. 中國天文學會.中國天文學會恒星分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國天文學會:中國天文學會,2004:705-723.
[7]吳潮,趙永恒,胡景耀. SDSS中RR Lyrae候選體的論證[C]. 中國天文學會.中國天文學會恒星分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國天文學會:中國天文學會,2004:756-780.
[8]趙永恒. 中國虛擬天文臺[C]. 中國天文學會.中國天文學會恒星分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國天文學會:中國天文學會,2004:879-909.
[9]趙永恒. 國家“九五”重大科學工程LAMOST項目[C].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吉林省人民政府.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知識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上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吉林省人民政府: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會學術部,2001:598-599.
發表部分英文論文:
1 Feedback of Active Galactic Nuclei in Seyfert 2 Galaxies, Zhang, En-Peng; Bian, Wei-Hao; Hu, Chen; Mao, Wei-Ming; Luo, A.-Li; Zhao, Yong-Heng, 2008ChJAA...8..537Z
2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and kd-tree for separating quasars from large survey data bases, Gao, Dan; Zhang, Yan-Xia; Zhao, Yong-Heng, 2008MNRAS.386.1417G
3 Candidate Milky Way satellites in the Galactic halo, Liu, C.; Hu, J.; Newberg, H.; Zhao, Y., 2008A&A...477..139L
4 Kernel regression for determining photometric redshifts from Sloan broad-band photometry, Wang, D.; Zhang, Y. X.; Liu, C.; Zhao, Y. H., 2007MNRAS.382.1601W
5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pin frequencies and kHz QPOs of neutron stars in LMXBs, Yin, H. X.; Zhang, C. M.; Zhao, Y. H.; Lei, Y. J.; Qu, J. L.; Song, L. M.; Zhang, F., 2007A&A...471..381Y
6 A Comptonization Model for the Prompt Optical and Infrared Emission of GRB 041219A, Zheng, Zheng; Lu, Ye; Zhao, Yong-Heng, 2006ApJ...646L..25Z
7 [Fe/H] derived from the light curves of RR Lyrae stars in the Galactic halo, Wu, C.; Qiu, Y. L.; Deng, J. S.; Hu, J. Y.; Zhao, Y. H., 2006A&A...453..895W
8 The blueshift of the [OIII] emission line in narrow-line Seyfert 1 galaxies,Bian, Weihao; Yuan, Qirong; Zhao, Yongheng, 2005MNRAS.364..187B
9 Spectral Properties, Generation Order Parameters, and Luminosities for Spin-powered X-Ray Pulsars, Wang, Wei; Zhao, Yongheng, ApJ, 601, 1038, 2004
10 Classification in Multidimensional Parameter Space: Methods and Examples, Zhang, Yanxia; Zhao, Yongheng, PASP, 115, 1006, 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