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观看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日韩在线观看视频黄-日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视频-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科技創新網 > 文章中心 > 創新人物百科 > 交通運輸 > 文章正文
專家信息 科學研究 論文專著 榮譽獎勵 發明專利 媒體報道

專家信息:

宋健,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車輛工程學科責任教授。現任清華汽車工程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及北京市政府專家顧問,我國從事汽車防抱制動系統方面研究和汽車動力學CAE方面研究的學術帶頭人。

學習及工作經歷:

1.1978~1982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 工學學士;

2.1982~1992 北京第二汽車制造廠 工程師;

3.1984~1986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 碩士研究生;

4.1986~1992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 博士研究生;

5.1990~1992 日本五十鈴汽車公司 訪問學者;

6.1992~1993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 講師;

7.1993~1999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 副教授;

8.1999~至今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 教授;

9.1994~2007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 副主任;

10.1995~至今 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 副主任;

11.1999~至今 清華汽車工程開發研究院 副院長。

學術兼職及社會任職 

1.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1114.HK)的獨立非執行董事;

2.汽車動態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3.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4.汽車車身先進設計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5.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理事;

6.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產品開發分會副主任委員;

7.中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車輛動力學分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8.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

9.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特聘專家;

10.北京市政府科技顧問;

11.北京汽車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主任。

培養研究生情況:

培養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訪問學者二十余名。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領域:汽車動力學、汽車電子控制技術;

具體研究方向為:汽車防抱制動系統(ABS)、汽車自動變速系統、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和汽車動力學CAE等。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并完成國家\"九五\"科技攻關專題二項、國家機械部重點科技攻關課題二項、國家教育部課題一項、國家科委課題一項和國內骨干企業橫向合作課題二十多項。

研究成果: 

在ABS的研究方面,在國際上創新地提出了基于制動器耗散功率的ABS控制理論與控制方法,開發了應用該種控制方法的ABS產品,研究了整車與該種ABS的匹配流程與方法,創建了ABS研究開發平臺,并與企業合作成功地實現了ABS的產業化;

至2005年底在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的JEEP2500上裝車2萬多輛,創相關產值24億元、利稅4.56億元;

至2007年底已累計在各種車型上裝車10萬余輛市場反映良好;

采用該種ABS控制方法,將ABS與整車的匹配時間從傳統的1.5~2年(兩個冬季試驗)縮短到0.5~1年(一個冬季試驗),大大縮短了整車的開發周期,促進了汽車開發技術的進步。該項成果被評為中國汽車工業2005年度科技進步一等獎、年度創新獎和中國汽車自主創新成果大典原始創新獎。

論文專著:

 

發表論文:

1 牽引力控制系統中最優驅動力矩控制 楊財; 宋健; 李亮; 黃全安; 李紅志;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網絡.預覽 2008-09-15

2 AYC系統基于多傳感器數據融合的路面附著系數估計算法 宋健; 楊財; 李紅志; 李亮;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網絡.預覽 2009-03-15

3 面向中國DTTB標準的多碼率LDPC譯碼器 彭克武; 牛迪民; 宋健; 楊知行;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網絡.預覽 2009-10-15

4 基于TDS-OFDM系統的迭代信道估計與均衡方法 伍凌智; 王勁濤; 王軍; 宋健;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網絡.預覽 2009-11-15

5 基于代數構造和矩陣變換的準循環LDPC碼組設計 朱慧琳; 宋健; 彭克武; 電視技術 2009-08-30

6 用于SoPC的FFT運算模塊設計及實現 郭宇; 彭克武; 潘長勇; 宋健; 電視技術 2009-08-30

7 中壓電力線傳輸特性多徑模型的建模 張輝敏; 宋健; 符劍; 潘長勇; 2009安捷倫科技節論文集 2009-04-03

8 無源互調失真的數字化測量 杜鄧寶; 陽輝; 宋健; 2009安捷倫科技節論文集 2009-04-03

9 地面數字電視移動測試系統 劉海寧; 陽輝; 宋健; 2009安捷倫科技節論文集 2009-04-03

10 ABS/TCS/AYC中參考車速和滑移率算法研究 楊財; 宋健; 汽車工程 2009-01-25

11 基于GPS的汽車橫擺角速度和側偏角工程測試方法 張小龍; 吳敏; 宋健; 馬德貴; 農業機械學報 2009-02- 25

12 基于輪胎力觀測器的路面附著系數識別算法 楊財; 李亮; 宋健; 李紅志; 中國機械工程 2009-04-10

13 汽車道路試驗測試方法研究進展 張小龍; 宋健; 馮能蓮; 王繼先; 農業機械學報 2009-04-25

14 基于實測載荷譜的白車身疲勞壽命計算 朱濤; 宋健; 李亮; 汽車技術 2009-05-24

15 AYC系統基于多傳感器數據融合的路面附著系數估計 宋健; 楊財; 李紅志; 李亮;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5-15

16 內插FIR數字濾波器的多相實現 劉在爽; 楊抒文; 王勁濤; 宋健; 電視技術 2009-03-30

17 DTMB與DVB-H融合技術研究 楊峰; 潘長勇; 宋健 ; 電視技術 2009-05-17

18 DVB-T2標準的技術進展 周曉; 彭克武; 宋健; 電視技術 2009-05-17

19 重型商用車CAN總線通訊平臺的設計 郝杰; 宋健; 黃全安; 電子產品世界 2009-07-04

20 制動器耗散功率原理在ABS標定匹配中的應用 孔磊; 宋健; 農業機械學報 2009-09-25

21 中壓電力線傳輸特性多徑模型的建模 張輝敏; 宋健; 符劍; 潘長勇; 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 2009-03-15

22 無源互調失真的數字化測量 杜鄧寶; 陽輝; 宋健 ; 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 2009-03-15

23 地面數字電視移動測試系統 劉海寧; 陽輝; 宋健; 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 2009-03-15

24 中國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標準DTMB與產業化推廣 宋健; 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 2009-09-15

25 基于TDS-OFDM系統的迭代信道估計與均衡方法 伍凌智; 王勁濤; 王軍; 宋健;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11-15

26 面向中國DTTB標準的多碼率LDPC譯碼器 彭克武; 牛迪民; 宋健; 楊知行;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10- 15

27 復現試驗場工況的轉向拉桿室內加速疲勞試驗 朱濤; 宋健; 李亮; 公路交通科技 2010-02-15

28 制動狀態下的AMT換擋策略 王玉海; 宋健; 李興坤; 農業機械學報 2006-01- 25

29 基于XC164的六通道ABS開發板設計 沈俊; 宋健; 黃全安; 于良耀; 電子產品世界 2006-02-15

30 特殊工況下的ABS控制算法 宋健; 孔磊; 沈俊; 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03- 10

31 汽車動力學穩定性控制系統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李亮; 宋健; 祁雪樂; 農業機械學報 2006-02-25

32 越野汽車的ABS匹配研究 沈俊; 于良耀; 宋健; 陳炯; 汽車技術 2006-03-24

33 駕駛員意圖與行駛環境的統一識別及實時算法 王玉海; 宋健; 李興坤; 機械工程學報 2006-04- 15

34 基于產品數據管理系統的汽車制動系統優化設計平臺研究 李亮; 宋健; 文凌波; 王語風; 汽車工程 2006-03-25

35 8位單片機的16位外部總線擴展與應用 于良耀; 宋健; 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應用 2006-06-01

36 汽車制動系統創新設計平臺的關鍵技術研究 王語風; 宋健 ; 李亮; 康榮學; 中國制造業信息化 2006-05-01

37 基于知識管理的汽車制動系統設計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李亮; 宋健; 王語風; 機械科學與技術 2006-05-30

38 基于滑移率和減速度的ABS模糊控制仿真研究 陳炯; 王會義; 宋健; 汽車工程 2006-02-25

39 汽車ESP用傳感器及其接口技術 于良耀; 吳凱輝; 宋健; 電子產品世界 2006-07-15

40 某型驅動橋殼疲勞壽命的仿真與實驗分析 文凌波; 王會義; 宋健; 李亮; 中國制造業信息化 2006-07-01

41 越野汽車ABS參考車速計算方法 孔磊; 宋健; 于良耀; 陳炯; 農業機械學報 2006-07-25

42 四驅車輛ABS控制算法 宋健; 沈俊; 孔磊; 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07-10

43 動態群時延的自適應補償算法 楊知行; 鄧擁軍; 潘長勇; 宋健; 通信學報 2006-08-25

44 基于K-Line技術的汽車ABS在線檢測 于良耀; 吳凱輝; 宋健; 電子測量技術 2006-10-30

45 基于USB的汽車總線監控模塊設計 于良耀; 宋健; 儀器儀表用戶 2006-10-08

46 基于虛擬儀器的ABS控制軟件的實車匹配開發 孔磊; 宋健; 農業機械學報 2006-10-25

47 EMB硬件在環仿真試驗臺 劉剛; 宋健; 汽車工程 2006-10-25

48 多功能液壓ABS混和仿真試驗臺設計研究 孔磊; 宋健; 公路交通科技 2006-10-30

49 中國地面數字電視廣播傳輸標準概要 潘長勇; 王軍; 宋健; 楊知行; 電視技術 2006-10-17

50 基于SM卡的汽車ESP數據采集系統設計 于良耀; 宋健; 吳凱輝; 電子技術應用 2006-12-06

51 車載虛擬儀器可編程線控設備的設計與應用 于良耀; 宋健; 張永輝; 黃全安; 微計算機信息 2006-11-20

52 基于ADAMS的車輛懸架參數對ABS影響機理研究 沈俊; 宋健; 機械設計與制造 2006-12-08

53 卡車節油是一項多方面的工作 宋健; 商用汽車新聞 2006-08-26

54 汽車動力學穩定性的研究 蓋玉先; 郭慶悌; 宋健; 李亮;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 2006-12-30

55 汽車動力學穩定性控制系統試驗平臺 于良耀; 宋健; 王學輝; 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03-10

56 汽車總線數據采集模塊設計 于良耀; 宋健; 計算機測量與控制 2007-02-25

57 隨機不平路面上的ABS制動研究 沈俊; 宋健; 汽車工程 2007-03-25

58 汽車電子穩定程序的控制算法 王會義; 宋健;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02-28

59 基于ADAMS和Simulink聯合仿真的ABS控制算法研究 沈俊; 宋健; 系統仿真學報 2007-03-05

60 汽車動力學穩定性控制系統仿真平臺研究 李亮; 宋健; 于良耀; 系統仿真學報 2007-04-05

61 基于MSC.Fatigue的汽車驅動橋殼疲勞壽命預估 高晶; 宋健; 張步良; 馮喜成; 工程設計學報 2007-06-15

62 用小波分析獲取路面最佳滑移率的研究 沈俊; 宋健; 王會義; 農業機械學報 2007-07-25

63 基于TDS-OFDM技術的中壓電力線數字視頻傳輸實驗 宋健; 劉海濤; 潘長勇; 趙丙鎮; 吳青; 李曉; 楊知行; 電力系統通信 2007-08-10

64 汽車主動安全控制液壓執行器的性能與原理 王會義; 于良耀; 宋健; 機械工程學報 2007-09-15

65 汽車防抱制動系統中液壓系統性能評價與試驗 于良耀; 王會義; 宋健; 祁雪樂; 孔磊; 機械工程學報 2007-09-15

66 TDS-OFDM系統中的差分空頻發射分集方法 王勁濤; 宋健; 潘長勇; 楊知行;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10-15

67 國標地面數字電視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宋健; 王軍; 潘長勇; 中國科技投資 2007-11-05

68 用于防抱制動系統的路面不平特征識別算法 孔磊; 宋健; 嚴憶泉; 沈俊; 機械工程學報 2007-11-15

69 汽車動力學穩定性控制系統冬季試驗 于良耀; 宋健; 李亮; 王學輝; 農業機械學報 2007-11-25

70 AMT車輛雪地模式控制系統的仿真 胡婷; 宋健; 李磊; 系統仿真技術 2007-07-28

71 隨機載荷作用下汽車驅動橋殼疲勞壽命預估 高晶; 宋健; 朱濤; 機械強度 2008-12-15

72 牽引力控制系統中最優驅動力矩控制 楊財; 宋健; 李亮; 黃全安; 李紅志;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11-15

73 車身側偏角實用算法仿真 楊財; 宋健; 黃全安; 李紅志; 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11-10

74 LabVIEW中多設備數據共享方法對比研究 張小龍; 馮能蓮; 李紅志; 宋健; 工業儀表與自動化裝置 2008-12-05

75 低附路面汽車動力學穩定性控制系統控制策略 李亮; 宋健; 于良耀; 黃全安; 機械工程學報 2008-11-15

76 用于電子穩定程序(ESP)在線控制的液壓模型和反模型 李亮; 宋健; 韓宗奇; 孔磊; 機械工程學報 2008-02-15

77 基于對象存儲系統中多維服務質量保證的設計與實現 宋健; 劉川意; 鞠大鵬; 汪東升; 計算機工程與設計 2008-02-16

78 汽車驅動防滑系統制動壓力干預模式仿真研究 周艷霞; 楊財; 宋健; 計算機仿真 2008-03-15

79 AMT產品起步控制策略的研究 劉東; 宋健; 李磊; 車輛與動力技術 2008-03-15

80 基于擴展卡爾曼濾波的汽車質心側向速度觀測器 鄭智忠; 李亮; 楊財; 宋健; 農業機械學報 2008-05-25

81 商用車驅動橋殼疲勞壽命的有限元仿真與實驗分析 李亮; 宋健; 文凌波; 高京; 機械強度 2008-06-15

82 破解商用車 輕量化進程推手 宋健; 時代汽車 2008-06-15

83 基于滾動半徑法輪胎氣壓異常報警系統設計 韓宗奇; 宋健; 蘇丹丹; 李曉穩; 張啟中; 汽車工程 2008-08-25

84 利用多徑模型對中壓電力線傳輸特性建模 張輝敏; 吳青; 宋健; 潘長勇; 電力系統通信 2008-08-10

85 車輛轉向時牽引力控制系統前輪滑轉率算法 楊財; 宋健; 周艷霞; 農業機械學報 2008-08-25

86 電動助力轉向系統對汽車操縱穩定性的影響 任衛群; 陳慧鵬; 謝彬; 宋健;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9-15

87 基于路面條件判斷的牽引力控制系統壓力控制策略 楊財; 宋健; 李紅志; 農業機械學報 2008-10-25

88 基于SIMS/GPS的汽車運動狀態組合測量系統 張小龍; 馮能蓮; 宋健; 王繼先; 農業機械學報 2008-10-25

89 DTMB接收機本地訓練序列的簡化 李葦; 符劍; 宋健 ; 電視技術 2008-08-17

90 大載波頻偏下DTMB系統聯合同步策略 李葦; 宋健; 彭克武; 電視技術 2008-09-17

91 多領域統一建模方法在汽車性能仿真中的應用 任衛群; 宋健 ; 計算機仿真 2008-11-15

92 含橢球夾雜耐熱梯度功能材料細觀結構優化應力方程 李永; 宋健; 張志民 復合材料學報 2003-04-30

93 汽車液壓ABS電磁閥電磁場動態特性的研究 宋健; 崔華銳; 王會義 公路交通科技 2003-04-20

94 梯度功能材料在綠色內燃機上的應用研究 李永; 宋健; 張志民 公路交通科技 2003-08-20

95 非均質梯度功能材料復合結構的 Kantorovich宏細觀精化解法 李永; 宋健; 張志民 中國科學E輯:技術科學 2003-01-20

96 工程車輛自適應模糊換擋決策方法 張勇; 劉杰; 盧新田; 宋健 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01- 30

97 網絡環境下汽車計算平臺的研究與開發 康榮學; 宋健; 姚有為 汽車電器 2005-06- 01

98 基于AMESim的汽車ESP液壓控制系統建模與分析 祁雪樂; 宋健; 王會義; 李亮 機床與液壓 2005-08-30

99 網絡環境下的機電試驗平臺的遠程實驗 康榮學; 于良耀; 宋健; 張優云 機床與液壓 2005-10-30

100 帶橡膠套的穩定桿有限元分析 宋健; 邢如飛 汽車工程 2005-10-15

101 制動器熱分析的快速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 李亮; 宋健; 李永; 郭振宇; 系統仿真學報 2005-12- 20

102 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道路試驗測試系統 孔磊; 宋健; 電子技術應用 2005-10- 25

103 基于模糊推理的駕駛員意圖識別研究 王玉海; 宋健; 李興坤; 公路交通科技 2005-12-15

104 基于知識管理的汽車制動產品創新設計平臺研究 康榮學; 宋健; 李亮; 王語風; 制造業自動化 2005-11-25

105 基于制動器耗散的ABS實驗方法研究 李永; 宋健 公路交通科技 2004-03-15

106 梯度材料復合對偶對稱結構優化應力特性分析 李永; 宋健; 張志民 機械工程學報 2004-01-15

107 功能結構發動機機體的彈性半解析研究 李永; 宋健; 張志民 公路交通科技 2004-01-15

108 用于電子穩定程序的汽車模型和控制策略 賈豫東; 宋健 ; 孫群 公路交通科技 2004-05-15

109 藍牙技術在施工機械在線監測中的應用 康榮學; 于良耀; 宋健; 張波 電子技術應用 2004-08-25

110 離合器動態過程建模與仿真 王玉海; 宋健; 李興坤 公路交通科技 2004-10-15

111 UG環境下汽車制動產品標準件數據庫的建立 康榮學; 宋健; 王語風 制造業自動化 2004-11-25

112 汽車冷沖壓模的模塊化設計 李運杰; 宋健 汽車技術 2004-11-24

113 鈦基梯度功能材料的復合結構研究進展 李永; 宋健 ; 張志民 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 2005-02-28

114 并聯混合動力客車控制策略比較 劉金玲; 宋健; 于良耀; 王玉海; 季來春 公路交通科技 2005-01-15

115 汽車復合材料內燃機缸體的分層精化機理 李永; 宋健; 張志民 農業機械學報 2005-01-30

116 電子機械制動系統發展現狀 張猛; 宋健 機械科學與技術 2005-02-28

117 汽車動力學控制系統研究進展 李亮; 宋健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2005-02-28

118 汽車的力學參數與穩態轉向特性 鄭安文; 宋健; 吳凱輝; 吳大文 汽車工程 1999-10-15

119 用汽車力學參數預測汽車穩態轉向特性 鄭安文; 宋健; 吳凱輝; 林建; 吳大文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9-04-10

120 差動式機電緩沖阻尼系統動力學研究 康健; 管迪華; 宋健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9-08-10

121 路面不平度的模擬與汽車非線性隨機振動的研究 金睿臣; 宋健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9-08-10

122 汽車電子技術新動向 王會義; 宋健 電子產品世界 1999-11-04

123 車輛質量參數對最佳換擋點的影響 張勇; 許純新; 宋健 農業機械學報 2002-03-25

124 盤式制動器摩擦特性的指數函數模型 陳宏偉; 宋健; 王鐵山; 任露泉 農業機械學報 2002-09-25

125 汽車ABS電磁閥動作響應測試與分析 王會義; 高博; 宋健 汽車工程 2002-02-15

126 汽車操縱穩定性虛擬仿真的研究 熊堅; 曾紀國; 宋健 汽車工程 2002-10-15

127 汽車不同質量參數的最佳動力性換擋規律 張勇; 劉杰; 宋健; 盧新田 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09-30

128 功能梯度材料懸臂梁受復雜載荷作用的分層剪切理論 李永; 宋健; 張志民 宇航學報 2002-08- 10

129 行星齒輪變速箱換擋過程的建模與仿真 張勇; 許純新; 宋健; 陳宏偉 吉林工業大學學報(工學版) 2002-01-30

130 汽車電子化及元器件應用 宋健; 王會義 世界電子元器件 2002-02-01

131 AUDI盤式制動器的冪函數乘積模型 陳宏偉; 宋健; 王鐵山; 任露泉 汽車工程 2002-06-15

132 人工神經網絡在汽車輪胎側偏特性研究中的應用 任衛群; 金國棟; 張云清; 付勇智; 宋健 系統仿真學報 1999-06-20

133 防抱制動系統電磁閥的仿真計算研究 宋健 ; 許永剛; 吳衛東 汽車技術 2000-09-30

134 防抱制動系統電磁閥的仿真計算研究 宋健 ; 許永剛; 吳衛東 電子產品世界 2000-04-20

135 汽車電子化:汽車產業調整的方向 宋健 中國機電工業 2000-06-05

136 汽車主動安全性及其測控技術 王會義; 宋健 計算機自動測量與控制 2000-12-20

137 汽車驅動防滑控制系統的干預模式 張明星; 宋健; 趙六奇; 石磊; 王會義 公路交通科技 2001-06-20

138 汽車防抱制動系統輪速信號異點剔除預處理算法 厲樸; 宋健; 于良耀 公路交通科技 2001-08-20

139 多連桿式前懸架主銷軸線的確定 宋健; 石磊 公路交通科技 2001-12-20

140 汽車道路模擬算法研究 杜永昌; 管迪華; 宋健 公路交通科技 2001-12-20

141 ABS輪速信號抗干擾處理方法 厲樸; 宋健; 于良耀 汽車技術 2001-05-30

142 汽車主動安全性技術及其測控系統 王會義; 宋健 測控技術 2001-10-18

143 汽車驅動防滑控制系統車輪最佳滑動率辨識方法 張明星; 宋健; 趙六奇 公路交通科技 2002-02-20

144 AUDI盤式制動器的非線性滯環模型 陳宏偉; 宋健; 王鐵山; 任露泉 公路交通科技 2002-06-20

145 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控制方法的研究進展 宋健; 李永 公路交通科技 2002-12-20

146 虛擬環境下ABS控制方法的研究 陳炯; 王會義; 宋健 公路交通科技 2002-12-20

147 梯度功能材料結構的廣義當量反對稱彎曲理論 李永; 宋健; 張志民 中國科學E輯:技術科學 2002-08-20

148 強度調制/直接檢測( IM/DD)光纖通信系統色散限制的研究 宋健; 范崇澄 高技術通訊 1994-12-28

149 陸上級聯摻鉺光纖放大器系統受擾后的信號恢復特性和誤碼率分析 宋健; 范崇澄; 姚彥; 馮重熙 電子學報 1995-05-25

150 一種新的用于高速波分復用系統的色散補償方案 范崇澄; 宋健 電子學報 1995-12-25

151 受擾陸上級聯摻鉺光纖放大器系統的特性分析 宋健; 范崇澄 光子學報 1995-12-15

152 一種適于高速、多路通信系統的小色散單模光纖 宋健; 范崇澄; 楊知行 光學學報 1996-10-05

153 獨立懸架汽車擺振的研究 宋健; 錢珠聲; 管迪華 汽車技術 1996-01-30

154 ADAMS軟件應用中解決數值發散的技巧 宋健; 張越今 汽車技術 1996-12- 30

155 波分復用系統中四波混頻引入光信噪比的惡化及其抑制 宋健; 范崇澄 通信學報 1996-02-15

156 強度調制/直接檢測(IM/DD)光纖通信系統的色散限制 宋健; 范崇澄; 姚彥; 馮重熙 通信學報 1996-06-15

157 抑制等信道間距陸上干線光纖通信系統中光纖色散和四波混頻效應的新方案 宋健; 范崇澄; 楊知行 高技術通訊 1996-07-28

158 2.5~4.4Gb/s光纖無中繼傳輸實驗系統 范崇澄; 謝世鐘; 楊知行; 彭江得; 劉鳳海; 柴燕杰; 劉小明; 陽輝; 唐平生; 宋健; 孫成城; 劉丹; 彭吉虎 電子學報 1997-07-25

159 多體動力學仿真軟件 ADAMS 理論及應用研討 張越今; 宋健 機械科學與技術 1997-09-30

160 機械系統分析軟件ADAMS在汽車列車動力學仿真中的應用 宋健; 張越今; 穆希輝 汽車工程 1997-10-15

161 多體系統動力學分析的兩大軟件——ADAMS和DADS 張越今; 宋健; 張云清; 任衛群 汽車技術 1997-03-30

162 滑板式鋼板彈簧懸架變剛度計算方法的研究 張越今; 宋健; 管迪華 汽車技術 1997-12-30

163 制動器耗散功率最大為目標的 ABS 控制方法 宋健; 陳在峰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7-12-10

164 高速波分復用無中繼光纖傳輸實驗系統 范崇澄; 謝世鐘; 楊知行; 彭江得; 劉鳳海; 柴燕杰; 劉小明; 陽輝; 唐平生; 宋健; 孫成城; 劉丹; 彭吉虎; 周炳琨 高技術通訊 1997-01-28

165 利用遺傳算法求解防抱死制動系統的控制律 陳在峰; 宋健 汽車技術 1998-04-24

166 汽車力學參數的測量與數據處理 鄭安文; 宋健 ; 吳凱輝; 倪佑民; 吳大文 汽車技術 1998-12-24

167 差動式機電緩沖阻尼系統逆運動學研究 康健; 管迪華; 宋健; 張鳳桐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8-02-10

168 發揮多學科優勢 加速人才培養 宋健; 范崇澄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1995-05-10

169 副載波頻分復用光纖通信 楊知行; 宋健 電信科學 1992-03-01

170 前輪定位參數與輪胎特性對前輪擺振影響的研究 宋健; 管迪華 汽車工程 1990-08-29

171 差動式機電緩沖阻尼系統運動學分析 康健; 管迪華; 宋健; 第一屆國際機械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 2000-11-01

172 梯度功能材料懸臂板的彈性性能與應力分析 李永; 宋健; 張志民; 復合材料:生命、環境與高技術——第十二屆全國復合材料學術會議論文集 2002-10-01

173 基于AMESim的汽車ESP液壓控制系統建模與分析 祁雪樂; 宋健; 王會義; 李亮; 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上) 2005-08-01

174 汽車主動安全控制液壓執行器 王會義; 于良耀; 宋健; 第四屆全國流體傳動與控制學術會議論文集 2006-08-01

175 汽車ABS液壓系統性能評價與試驗研究 于良耀; 王會義; 宋健; 祁雪樂; 孔磊; 第四屆全國流體傳動與控制學術會議論文集 2006-08-01

176 汽車電子控制系統中的軟件 王會義; 宋健; 于良耀;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電子技術分會第七屆(2006)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6-10-01

177 汽車電磁環境的研究與改進 張永輝; 宋健;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電子技術分會第七屆(2006)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6-10-01

178 多領域統一建模方法在汽車性能仿真中的應用 任衛群; 宋健; 2007系統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 2007-07-01

179 電動汽車性能仿真中的多領域統一建模方法 陳立平; 楊勇; 宋健 ; 節能環保 和諧發展——2007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一) 2007-09-01

榮譽獎勵:

1.1984年獲北京市科學技術三等獎;

2.1996-- 2002年,與裝甲兵研究所合作研制開發了軍用短途運輸車,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進步2等獎;

3.1998年獲中國汽車工業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

4.2006年被評為年度最佳首席設計師;

5.2005 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汽車防抱制動系統ABS研究開發及其產業化” ;

6.2008 中國高校汽車創新人才獎一等獎;

7.獲北京市科技成果獎一項。

資料更新中……

發明專利:


1 一種雙向異構廣播網 楊知行; 宋健; 潘長勇; 王軍; 陽輝; 王勁濤; 彭克武 清華大學 2007-07- 18

2 一種用于固定訓練序列填充調制系統的迭代分解方法 楊知行; 楊昉; 宋健; 王軍; 彭克武; 王勁濤; 潘長勇; 張彧; 陽輝 清華大學 2007-09-26

3 基于低峰谷比序列傳輸的OFDM調制系統性能測試方法 宋健 ; 毛嵩; 楊昉; 王勁濤; 潘長勇; 王軍 清華大學 2007-12-05

4一種用于多模式訓練序列填充系統的多模式自動識別方法 楊知行; 楊昉; 宋健; 王軍; 張彧; 潘長勇 清華大學 2007-12-12

5 基于二值全通序列保護間隔填充的頻域信道估計方法 楊知行; 彭克武; 宋健; 王軍; 王勁濤; 潘長勇; 張彧; 陽輝 清華大學 2008-01- 09

6 QC-LDPC譯碼器水平運算單元快速流水線級聯結構 楊知行; 牛迪民; 彭克武; 宋健; 王勁濤; 潘長勇 清華大學 2008-01-23

7 一種單載波或多載波塊傳輸系統及其保護間隔填充方法 彭克武; 楊知行; 宋健; 潘長勇 清華大學 2008-02-20

8 用于簡單系數FIR濾波器的時域實現方法 彭克武; 李葦; 宋健; 楊知行; 符劍 清華大學 2008-03-05

9 用于TDS-OFDM系統的信道估計方法 彭克武; 唐世剛; 楊知行; 潘長勇; 宋健 清華大學 2008-03-05

10 時域同步正交頻分復用系統中的頻分多址接入方法 楊知行; 杜鄧寶; 王軍; 王勁濤; 宋健 清華大學 2008-03-05

11一種準循環低密度奇偶校驗碼編碼器和校驗位生成方法 楊知行; 謝求亮; 彭克武; 王勁濤; 宋健 清華大學 2008-03-12

12一種對抗時間選擇性衰落信道的調制解調系統及方法 彭克武; 唐世剛; 楊知行; 宋健; 潘長勇 清華大學 2008-04-30

13 基于已知序列相干自相關的載波頻偏估計算法及其實現裝置 彭克武; 許奧林; 楊知行; 宋健; 潘長勇 清華大學 2008-08-13

14 不規則LDPC碼對MPEG-2TS分級不等保護方法 楊知行; 張楊; 潘長勇; 王軍; 宋健 清華大學 2006-03- 01

15 連桿式電子機械制動(EMB)裝置 宋健; 王會義; 劉剛 清華大學 2006-04-12

16 時域同步正交頻分復用系統的發射分集方法 楊知行; 王勁濤; 潘長勇; 宋健; 王軍 清華大學 2007-01- 10

17 一種OFDM調制系統中偽隨機序列填充的迭代消除方法 王軍; 王勁濤; 潘長勇; 宋健; 楊知行 清華大學 2007-01-10

18 一種地面數字電視廣播單頻網的組網方法及其系統 陽輝; 潘長勇; 楊知行; 宋健; 王軍; 王勁濤 清華大學 2007-02-28

19 正交頻分復用系統中空頻發射分集的非相干檢測方法 王勁濤; 宋健; 楊知行; 潘長勇; 王軍 清華大學 2007-03-07

20 OFDM接收機的信道頻譜零點信號重建方法及系統 楊知行; 王劍; 潘長勇; 宋健; 王軍; 楊林 清華大學 2007-04-25

21 一種車輛自動離合器操縱裝置 陳宏偉; 宋健; 張勇 清華大學 2001-12-05

22 采用真空助力器的車輛離合器自動操縱裝置 宋健; 陳宏偉; 張勇 清華大學 2002-02-20

23 一種車輛變速箱自動換檔機構 陳宏偉; 宋健; 張勇 清華大學 2002-03-06

24 混合動力汽車用鎳氫電池組通風冷卻裝置 焦洪杰; 宋健; 蔡世芳; 季來春 清華大學 2002-08-14

25 連桿式電子機械制動(EMB)裝置 宋健; 王會義; 劉剛 清華大學 2007-05-02

26 正交頻分復用系統中利用插入導頻抑制相位噪聲的方法 楊知行; 楊昉; 符劍; 王軍; 宋健; 潘長勇 清華大學 2008-09-03

27 數字基帶跳頻調制系統實現方法及實現裝置 彭克武; 史其存; 楊知行; 潘長勇; 宋健 清華大學 2008-09-10

28 里德所羅門碼解碼器硬件復用方法及其低硬件復雜度解碼裝置 楊知行; 江南; 彭克武; 張彧; 宋健 清華大學 2008-10- 01

29 移動多媒體廣播發送與接收的方法和裝置 楊知行; 王軍; 彭克武; 潘長勇; 宋健 清華大學 2008-11-12

30 基于二維短時滑動自相關的聯合同步方法及其接收端 彭克武; 許奧林; 楊知行; 宋健; 符劍 清華大學 2008-12-10

31 FIR數字濾波器組的低復雜度實現方法及裝置 彭克武; 劉在爽; 楊知行; 宋健; 符劍 清華大學 2009-01-07

32 基帶成形SRRC數字濾波器的低復雜度實現裝置及方法 宋健; 劉在爽; 張彧; 王勁濤; 楊知行 清華大學 2009-02-04

33 信道估計的方法 王軍; 楊昉; 楊知行; 王勁濤; 付劍; 潘長勇; 宋健 清華大學 2009-02-11

34 文物出土現場保護移動實驗室 宋健; 林建; 武灝; 蘇伯民 清華大學; 敦煌研究院 2009-07-22

35 一種靈活子載波調制系統的解調方法及裝置 宋健; 董雪; 符劍; 張彧; 王勁濤 清華大學 2009-05-13

36 一種準循環低密度奇偶校驗碼的生成方法 朱慧琳; 彭克武; 宋健 清華大學 2009-06-03

37 一種調制器性能的測量方法和裝置 宋健; 韓冰; 潘長勇; 符劍; 王勁濤 清華大學 2009-06-03

38 多功能按摩健身椅 李紅志; 郝杰; 李亮; 楊財; 張霞; 宋健; 王偉瑋; 田旭; 秦瀟 清華大學 2009-08-12

39 一種電動車用制動助力器 李亮; 宋健; 李紅志 清華大學 2009-08-19

40 基于智能拖車的智能停車場 李紅志; 郝杰; 徐浩南; 李亮; 楊財; 宋健; 王偉瑋; 宋華陽 清華大學 2009-09-02

41 一種用于消除OFDM系統中窄脈沖干擾的方法 楊知行; 杜鄧寶; 彭克武; 謝求亮; 宋健 清華大學 2009-09- 23

42 汽車動力學穩定性控制系統液壓控制單元性能測試臺 李亮; 宋健; 單東升; 李紅志; 王治中; 王偉瑋; 楊財 清華大學 2009-10-28

43 兼容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標準的移動多媒體傳輸方法 楊知行; 王軍; 潘長勇; 宋健 清華大學 2009-10-14

44 一種物理層子信道分配方法、發射系統及接收系統 彭克武; 邱石; 楊昉; 宋健; 李彥剛; 唐世剛 清華大學 2009-10-21

45 一種基于TDS-OFDM系統的雙天線發射分集實現方法及其系統 王勁濤; 昌文婷; 潘長勇; 雷偉龍; 王軍; 宋健; 楊知行 清華大學 2009-11-18

46 一種正交擴展塊傳輸方法、接收方法及其系統 彭克武; 杜鄧寶; 謝求亮; 楊知行; 宋健 清華大學 2009-11- 18

47 用于OFDM系統的數據指導信道估計方法及其實現裝置 彭克武; 楊昉; 潘長勇; 楊知行; 宋健 清華大學 2009-11-25

48 一種基于物理層子信道劃分的分級多業務傳輸方法與裝置 宋健; 楊昉; 彭克武; 王曉晴; 李彥剛; 唐世剛 清華大學 2009-11-25

49 用于正交頻分復用系統的迭代內碼譯碼和信道估計方法及裝置 王勁濤; 昌文婷; 謝求亮; 彭克武; 潘長勇; 宋健; 楊知行 清華大學 2009-12- 16

媒體報道:


清華汽車研究院副院長宋健:新能源技術尚未成熟

網易汽車2月26日報道   

中石油集團公司2月23日審議通過了新能源業務發展規劃和生物能源業務發展規劃,將重點發展與主營業務相近的煤層氣、燃料乙醇和油砂等新能源。這意味著從能源提供端開始,中國已經開始了新能源汽車的探路。  

不過,中石油所涉及的天然氣、乙醇等還是屬于傳統燃油汽車燃料范疇,至于現在最為火熱的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諸如各大電網公司還沒有實質性的行動。它們擔心的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到底是否已經到了可以啟動的時刻?而這,也是汽車業乃至社會各界所關心的問題。  

由此,網易汽車邀請到清華大學汽車工程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宋健做客專訪間,分析此話題。  

混合動力并未完全成熟   

網易汽車:宋院長您作為新能源領域的權威人士,看到新能源產業發展如此之快,想必會別有一番感慨。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對于新能源汽車,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企業也有很多成就,而在豐田普銳斯在97年推出第一代之后,現在已推出了第三代,這款車也成為了日本新車銷售市場上的第一名,所以我的第一個問題是,您覺得這是否代表了混合動力技術的全面成熟以及商業化呢?  

宋健:現在混合動力的技術肯定可以用了,要說完全成熟,可能還有一定的距離。從混合動力技術幾個主要元素來說都還有提升的空間,比如電池,肯定還有待提高,現在的電池還不是最理想的。電機的技術現在相對比較完善了,但也不能說它就沒有提高的可能性。  

另外,我自己感覺,現在混合動力用的發動機多數還是在傳統汽車發動機基礎上做的改造,沒有開發全新的適用于混合動力的發動機,因此這方面也還有待提高。  

所以說“完全成熟”要看怎么理解,“完全可以用”是那肯定的,但同時也還有待提高。  

網易汽車:沒錯,任何一個產品、任何一個技術都是都有一個不斷提高不斷完善的過程。如果仔細看混合動力汽車,電機應該方面還應該有哪些提高呢?  

宋健:現在主要問題是電機的效率,目前電機在高效區相對還較窄,負荷低的時候效率也不高,這就使得在很低負荷的情況下純粹靠電機驅動時仍然效率不高,如果把電機做好了,是可以把高效區擴展到更大的范圍里。   

網易汽車:可能很多網友還不是很清楚這個專業的技術領域,請您詳細說一說。  

宋健:所謂發動機也好、電機也好,在汽車全工況行駛時大體有這么兩個參數需要隨著車速和工況變,一個是轉速,車速高,顯然轉速就高,車速低,那它就低;  

第二是負荷率,比如一個電機的額定功率50千瓦,但低速行駛時只需要10千瓦,當然這時的負荷率只有20%。一般來講,在負荷率比較高,比如80%、90%,用到40千瓦時,效率就能到95%,但用到10千瓦時,很可能效率只有60%,這意味同樣的一份工,卻需要 1.5份以上的能量。  

網易汽車:那電池方面就是電容量的問題了?  

宋健:電池主要是四個方面,電容量、壽命、充電速度和成本。現在電池價格相對還是比較貴,充放電的速度相比較加油也慢一些。另外就是充電的效果,傳統汽車在加油時,除了少數暴露在大氣會有部分油蒸汽散發以外,基本上都可以加進去,而充電則不然,電池在充電和放電都會有相當的損耗,因此,這方面的技術也有待提高。  

應大力發展混合動力汽車專用發動機   

網易汽車:另外,能否請您介紹一下專業發動機方面一些情況?  

宋健:混合動力為什么能夠節能,主要就是把發動機的效率提高,普通汽車上的發動機也是全工況下工作,轉速從最低到最高經常差十倍,一個發動機最高轉速6000多轉,而負荷率也是一樣,有全負荷運行的,也有半負荷運行,還有怠速時負荷最低。  

舉個例子,比如比較好的汽油機,每做一個千瓦小時的工差不多要消耗220克汽油,但在它低負荷、低轉速時,對外輸出一個千瓦小時工時,很可能消耗700克,相差三倍多。所以所謂混合動力就是想把發動機集中在高效區工作,而現在一般發動機為了適應低負荷低轉速、高負荷高轉速都能工作,標地時發動機是萬能的。  

網易汽車:平均化。  

宋健:對,最節油的區域也有充分利用,當然,為了照顧低負荷率,為了效率相對高一點,就犧牲了高效率區的范圍。在這種情況下,所謂專用的混合動力發動機可能是循環的。這些是比較專業的學術術語,簡單說就是把它限定在某些小范圍內運轉時,它的效率可以很高,比如現在出現一種所謂的渦輪發動機,它的效率可以做到45%,而一般汽油機的高效區也就超不多30%的效率,如果是專用發動機,把高效區做到40%以上的效率,節油當然更有可能。   

網易汽車:現在我們談一下整車控制器系統,純電動可能不大需要這種系統,而混合動力,尤其是重混技術實際是非常復雜的,它好象也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宋健:我倒覺得就整車控制器本身來說,它的難度并不一定非常大,只要把電池管理系統、電機管理系統、發動機管理系統和制動能量回收這幾方面做好,整車控制器就不難,我們經常說它比較難,是把這四個控制系統和它本身混在一起了,只要把那四個做好了,然后就合理調配它們,就沒有多少難度了。  

網易汽車:如果具體討論這四個專門的系統,它們的難點分別在什么地方?  

宋健:打個比方,像電池管理系統,為了使充電、放電的效率提高,使電池壽命延長,就需要電池就有很好的監控系統。由于現在對此研究還不是很充分,一個很好的電池管理系統還沒有出現,這很可能導致電池壽命短,充放電的電池效率低等,這應該是其中最難的。現在的問題是電池充放電效率較低壽命較短,但也可以用,要想把它做得很好,很有潛力可挖,但這似乎有點兒無止境,因為現在還沒有把電池材料統一,很可能有鋰電池、鎳氫電池,就算鋰電池里面也有鈷酸鋰、錳酸鋰等一系列材料,針對不同的材料還有不同的監控方式,這一方面可能是研究工作最不充分、最有潛力可挖的。  

網易汽車:電機和發動機管理系統的難點在哪呢?  

宋健:由于目前專用發動機做的工作很少,所以這塊可以說也做的不是很充分,相對來講,電機設計開發這塊可能是最成熟的,但制造在我國很不成熟,比如現在要開發一個混合動力汽車或電動汽車,經常是電機只做一臺,或者只做幾十臺,你想找到一個電機廠家馬上拿出產品給你用,基本沒有,他會告訴你“我有這么幾種,你看能用嗎?”所謂這幾種也就是原來給人家開發的,你要用可能會快一點,但你想要的他沒有開發。  

現在電動汽車的驅動電機還沒有形成產業,目前很多電機都形成了產業,比如空調、電風扇的電機以及汽車上用的搖窗電機、雨刮電機等都非常成熟了,唯有電動汽車的驅動電機很不成熟。  

產量小導致我國電機水平發展困難   

網易汽車:這只是我國的情況嗎?  

宋健:對,主要是我們國家的情況,國外這個產業雖然也不是很大,但它們車子一年產幾十萬輛,當然要有它的電機配套體系。  

網易汽車:剛才你說發動機主要是什么難點?  

宋健:主要是沒有開發專用發動機,另外就是,發動機的管理系統,所謂電控系統,我國現在基本都是使用國外的,我們自己的很少。  

網易汽車:我們目前做不了這個系統?  

宋健:如果光做電控系統本身我們國家能做,問題是做一個系統,比如汽油機的電控系統,除了控制器以外還有很多傳感器、噴油泵等等,那些東西很不配套,比如汽油噴油泵,可能基本都是國外的,就算用一些我們自己的電控系統時,匹配的噴油系統可能也是從國外買的,簡單說,我們的技術是不配套的。  

網易汽車:您的意思是說必須在中國國內生產,我們掌握部件所有的技術資料后才能制造一個和他們都匹配、效能發揮到最佳的體系?  

宋健:也不一定都是我們自己的,現在關鍵沒法達到最好的配套,比如噴油器,國外主要是針對他的東西做的噴油器,不是為我們電控系統做的,反過來說,我們的電控系統要適應它。這時整個系統可能不是最優的。就是說,我們整個產業鏈里存在著缺陷。  

網易汽車: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現在國外各家聯合在一塊兒生產,各家制造,有一個系統,各家按照這個標準來制造,成為一個系統。而在國內,我們是按照一個系統開發,采購東西,在這個系統上做匹配,將就國外來做?  

宋健:對,現在就是這樣做,導致現在我們雖然開發了一些混合動力系統,但效率都不是太高。  

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距離世界水平還很遙遠   

網易汽車:目前包括電池、電機、專業發動機和電控系統在內,中國相比世界水平差距還有多遠?我們很多人都在說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是我們擺脫傳統燃油汽車和國外巨大差距的新起跑線,仿佛一夜之間就可以實現。  

宋健:其實新能源只體現在動力系統上,車還是車,車本身的差距還在,一般來講,動力系統在汽車上占的比例也就是四分之一,由于混合動力系統貴,從價值來講可能要占到一個車的一半,但畢竟車還是車,不是說解決了動力系統,這車就完全好了,這車可能有別的問題,比如制動有問題,轉向有問題,不能靠新能源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所以這是一個方面。只靠這個來提高,肯定是片面的。  

第二,從新能源來講,可能我們起步時間跟國外差不多,但由于基礎工業差,這幾年,差距一直在拉大,比如電池,豐田普銳斯97 年就可以作為混合動力汽車在街上跑了,而中國則最起碼要到2010年才能到日本的1997年。況且,現在中國能做出一個1997年時普銳斯那樣的混合動力汽車嗎?  

網易汽車:工信部苗圩部長說過一句話,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和一個短跑選手跑步,一開跑可能就差了幾十米遠。  

宋健:對,可能是同時做的,但一系列的因素會使得我們落后,現在我的感覺是越拉越遠,只有在燃料電池汽車的方面,由于這還沒有市場化,我們的差距不大。因為只要不市場化,我們不清楚人家的水平到底如何,都沒有什么實際產品出來都只是在示范運行,由于沒有真正形成市場,導致各家積極性都不大,也沒有把真正的實力暴露出來,所以是看起來好象差距不大。  

網易汽車:現在純電動這塊全世界只有三菱、日產出來了,其它的還沒出來,我們國家純電動這塊還不錯,是否也可能和混合動力一樣,一邁步就發現差距很大。  

宋健:純電動汽車電動系統,差距確實顯得小一點,所謂差距就是電機的差距和電池的差距。打個比方,我們的電機效率比別人低 5%,但開起來也能跑,最多多耗點兒能,因此暴露得不是那么明顯,畢竟可能幾十年前、一百年前就能做純電動車了,就是電瓶車,速度低一點,時間短一點。而想增加它的車速,把電機功能加大就行了,非常簡單,想讓續航能力提高,把電池多放一點就行,這是做加法的事情,由于這件事情的難度不高,導致我們的差距不大。  

網易汽車:就像您說的,看起來差距不大,其實差距真的挺大的,您反對我們通過新能源汽車一步跨進世界水平的看法嗎?  

宋健:要真是科學的觀點,確實反對。剛才舉了例子,車的差異是不能靠動力系統彌補的。就算動力系統跟人做的一樣了,車上的差異也很難彌補。  

另外,在目前比較市場化的系統上,如混合動力系統,我們暴露出來的差距顯然是越來越大,人家97年做出來,我們到現在還做不出來,差距不是越拉越大嗎?  

發展全混汽車不存在專利陷阱   

網易汽車:汽車這種對各種產業牽涉較多的產業,體現出的差距可能更多在于整個社會、整個國家在工業基礎方面的不足。現在我們看到豐田普銳斯開始運轉,新車在日本銷量第一名,這說明它和傳統汽車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了,關于我們未來走的道路,很多人在說是走混合動力還是直接到純電動,大家意見不統一。很多官員和專家說,如果我們走混合動力,可能會因為豐田推出的普銳斯已經擁有了很多專利給我們造成很多限制。還有些專家舉了例子,說美國為了避免落入豐田的專利陷井,開始避開混合動力車做插電式。您怎門檻?  

宋健:日本走混合動力,美國走插電式的車,都是有它自己的背景的,并不是美國做不了混合動力所以才做插電,美國人做插電是因為他們居住的地方比較寬敞,公路比較多,車子相對少一點。日本人的家庭里則不太容易充電,日本人住的都很狹小,不像美國人都有車庫,車回去了就能充電,由于日本人不容易做到這點,所以當然發展混合動力,美國人有這樣好的條件,回到家就能夠充電,所以插電就這么發展起來了,并不是美國做不了混合動力,也不是現在每天做了混合動力汽車,我們做的時候就一定要給人家專利費,畢竟混合動力也還是有多種技術途徑的。  

拿最簡單的來說,混合動力目前有串聯式的、并聯式的,混聯式的,還有插電式四種。日本的混合動力基本都是混聯式,美國采用了插電式,但我們也可以采用并聯式的混合動力系統啊,普銳斯沒有采用并聯式的,我們采用并聯式的混合動力系統,也不侵犯任何人的專利。  

舉個例子,我們國家“十乘千輛”的混合動力系統,比如伊頓(音)的系統,就是并聯式的,并不需要要給豐田交專利費。不是我們現在搞混合動力就一定會落入人家的圈套,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如果你抄人家的,當然要給人家交專利費。普銳斯并沒有把所有的技術路徑堵死,仍然有路可以走。實際上只要認真鉆研,總是有路好走的,  

不存在具體的技術路線   

網易汽車:專家認為有三條通往新能源的道路:一條是美國從插電式到純電動;第二條是日本通過混合動力到純電動;第三條是歐洲,先發展傳統汽車的節能技術,比如渦輪增壓和雙離合器的技術,未來直接跨入純電動。您認為哪條道路適合中國?  

宋健:我不認為汽車今后都會跨入純電動,因此我覺得并不一定到最后這三種路徑都會走入純電動,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里,很可能各種技術路線都是并存的,最終也不一定非要統一到純電動這條路線上來。混合動力會應用,像歐洲發展傳統節能汽車的路線,也是相當長時間里要做的,美國是插電式,在有插電式的同時,美國的市場肯定也有混合動力,也會有節能汽車,我覺得這三種可能都是并行的,并且最后并不一定非要走到純電動上,因為純電動汽車在很多工況下是不能夠適應應用范圍的。  

打個比方,我開純電動汽車長途旅行,由于純電動都要充在電池里,從目前的電池技術來講,基本一度電20公斤電池,現在不少都要30公斤,每需要一度電,就得有30公斤的質量,一般一部汽車用一度電可以走五公里,不限制它在某個工況下,任意走的話,要走一百公里,就得20度電,這就意味著你要背600公斤的電池,這怎么可能呢?現在一個轎車一噸多一點,為了讓它走一百公里就要加600公斤的電池,讓它走200公里就要加一噸二的電池,不太可能。  

除非物理電池技術取得突破。什么是物理電池?打個比方,就像一個能裝電子的箱子似的,電池在瞬間灌進去了,出來時沒有任何損耗。因為現在我們的電池都是化學電池,充電是一個還原的過程,放電是一個氧化的過程,它是通過化學變化充電和放電,一是要有效率,第二也不可能瞬間完成,瞬間完成就像爆炸式的,如果化學變化很劇烈,那這是不可想象的,只要物理電池不出來,純電動汽車統一世界就是不可能的事,而現在還沒有看到任何解決物理電池的技術途徑,所以現在說這個話為時尚早。  

(來源:網易汽車 作者:梁蒙)

2010-02-26

文章錄入:zgkjcx    責任編輯: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 設為首頁 | 廣告說明 | 合作項目

    名稱:科技創新網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13040577號-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45251號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