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控制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是1989年由國家計委批準。
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籌建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1995年9月,通過國家計委組織的驗收,并正式對外開放。實驗室現任主任是浙江大學特聘教授褚健,現任學術委員會主任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優賢教授。
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為:(1)控制理論研究。重點支持變結構控制、多模型魯棒鎮定、大時滯系統控制、自適應控制、預測控制、智能控制等控制理論和方法,以及系統建模方法與技術的研究;(2)自動化儀表及系統研究。重點支持現場總線技術、智能化儀表、工控網絡技術、新型檢測技術、測試系統、可靠性技術等理論研究、技術和設備開發;(3)系統工程與優化研究。重點支持實用優化方法與技術、決策支持、供應鏈、神經元網絡、數據校正、信息挖掘技術,以及企業綜合自動化整體解決方案等相關理論、方法與技術。(4)機器人技術研究。重點支持智能機器人系統、多智能體系統、實時模式識別與行為系統、實時規劃和推理、微傳感器和執行器技術等課題研究。
多年來,實驗室共承擔51項國家級研究課題。其中863計劃項目8項,2項重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7項;其它國家級及省部委級項目3項。在“九五”國家重點科技項目(攻關)計劃中負責2個一級項目,并承擔了13個專題項目的研究工作。在“十五”國家重點科技項目(攻關)計劃中,負責1個二級課題,并承擔了3個專題項目的研究工作。
實驗室自建設以來,在現場總線控制系統基礎關鍵技術研究、集散控制系統可靠性技術研究、不確定系統的魯棒控制應用理論研究、先進控制理論技術研究與應用、時滯系統理論研究、控制器實現理論研究、非線性控制理論研究、大型造紙廠生產過程計算機優化控制、無紙記錄儀數據處理與存儲技術研究、基于現場總線的智能化儀器儀表技術研究、多相流檢測技術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優秀研究成果。在1997~2001年期間,共獲得國家和省、部、委級科技進步獎15項。其中“現場總線控制系統的基礎關鍵技術研究”獲200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集散控制系統(DCS)的可靠性技術研究”于1997年12月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不確定系統的魯棒控制應用理論研究”于2000年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同時,在1997~2001年期間獲國家發明專利6項,通過國家級科技成果鑒定6項,出版專著和教材15本,在國際刊物和國內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406篇,其中SCI收錄66篇,EI收錄84篇。
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20名,客座人員22名,分別屬于工業自動化、系統工程、控制理論、計算機科學、檢測與儀表等專業,具有高的層次和科研水平。固定人員中,教授、研究員12人,副教授、副研究員7人,博士生導師9人,有博士學位者15人。目前,實驗室科研隊伍已形成合理的四級學術梯隊。
實驗室在人才培養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確保了實驗室承擔的大量國家重點科研任務能夠高質量地完成,實驗室本身能夠形成合理的學術研究梯隊以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還為國家輸送了大量高層次的科研人才。
工業控制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NLICT)是一個面向全國及國際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具有良好的學術工作環境,邀請了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到實驗室訪問工作,定期舉辦各種學術講座、學術會議,建立起了良好的學術交流氣氛。實驗室邀請了國際著名自動化專家、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哈佛大學何毓琦教授擔任本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并邀請了二位國際上知名的海外華人學者——美國路易斯安娜大學周克敏教授、香港科技大學丘立教授——擔任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他們為加強實驗室與國外學術機構、學者的訪問交流作了許多工作。
1998年5 月,國家教委受國家計委委托,對實驗室進行了評估,評審意見認為:“實驗室在造紙、煉油、冶金、生物、化工等應用領域的工業過程控制的研究和開發方面,在集散控制計算機系統的開發方面和復雜系統的控制理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批創造性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實驗室確定的研究方向明確,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并對國民經濟建設有直接指導作用。該實驗室的最大特點在于,把基礎研究和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需求密切聯系在一起,一方面支持了主戰場技術進步的需要,同時,反過來也為研究提出了課題,成為研究的源泉和經費的支柱。實驗室十分注重隊伍建設,培養了一支素質高、業務精的中青年隊伍”。
地 址:杭州市玉古路 20 號
郵政編碼:310027
電 話: 0571-87951069
實驗室編號: 1991DA105335 建設年份: 1991 實驗室名稱: 工業控制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驗收年份: 1995 實驗室曾用名: 依托單位: 浙江大學 主 管部 門: 教育部 所在地區: 浙江 學 科領 域: 信息 網 址: http://www.nlict.zj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