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观看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日韩在线观看视频黄-日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视频-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科技創新網 > 文章中心 > 創新人物百科 > 人文社科 > 文章正文
專家信息 學術著作 發表論文 主要社會兼職

專家信息:

蔡德貴,男,1945年6月17日生,山東招遠人,F為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猶太教與跨宗教研究中心巴哈伊研究所所長、山東社會科學人才庫成員(2001-2005年)、季羨林研究所副所長。享受山東大學一等關鍵崗待遇。曾任《文史哲》主編、中國孔子基金會《孔子研究》主編。1970年3月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阿拉伯語專業,1982年研究生畢業于山東大學中國哲學專業,獲哲學碩士學位。先后在科威特、埃及、美國、瑞士、沙特阿拉伯、以色列、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印度和香港、澳門訪問研究、工作和參加學術活動。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哲學和東方哲學、宗教。

學術著作:

《十大思想家》(與劉宗賢合著)、《秦漢齊學》(與丁冠之合著)、《軟科學知識詞典》(副主編)、《中華魂·哲理卷》(副主編)、《中國公共關系大詞典》(分卷主編)、《華夏文明傳統與人生》叢書(共10部,副主編,撰著其中的《修身之道》)、《東方著名哲學家評傳》(共5卷,副主編,任其中《西亞北非卷》、《猶太卷》主編)、《阿拉伯哲學史》、《沙漠里的沉思——阿拉伯人的哲學與宗教》、《季羨林傳》(該書出版后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摘報》、《文匯報》、《文匯讀書周報》、《書摘》、《作家文摘》、《中華讀書報》、《報刊文摘》、《法制文萃報》等報刊摘錄,其中有多次摘錄的,《人民日報》等18家報刊發表了書評、書訊)、《阿拉伯近現代哲學》(主編)、《東方思想寶庫》(主編之一)、《儒學大詞典》(副主編)、《世界哲學家詞典》(副主編)、《道統文化新編》(與侯拱辰合著)、《中國哲學流行曲》(列入山東人民出版社暢銷書排行榜、國家圖書館網上推薦書目)、《當代伊斯蘭阿拉伯哲學研究》(主編,人民出版社2001年)、《當代伊斯蘭阿拉伯哲學研究》(維吾爾文版,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當代新興巴哈伊教研究》(該書由人民出版社于2001年9月出版后,不到半年于2002年第2次印刷)、《當代東方儒學》(與劉宗賢合作主編)、《擇善而從——季羨林師友錄》、《季羨林寫真》。參著的有:《春秋哲學》、《山東古代思想家》、《孔子文化大典》、《人學大詞典》、《價值學大詞典》、《東方哲學史》、《現代東方哲學》、《世界人學史》、《中國儒學年鑒》。

發表論文:

1. 伊本•魯西德的認識論和阿威羅伊主義 蔡德貴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2年 第02期

2. 東方各國的儒學現代化 蔡德貴 《齊魯學刊》 1992年 第02期

3. 孟子哲學思想的多維透視 蔡德貴 《東岳論叢》 1992年 第03期

4. 儒家天人哲學的嬗遞概說 蔡德貴 《山東社會科學》 1993年 第05期

5. 中國和阿拉伯:異域的兩種文化 蔡德貴 《寧夏社會科學》 1993年 第02期

6. 中國和阿拉伯:異域的兩種文化及其融合 蔡德貴 《阿拉伯世界》 1993年 第02期

7. 試論稷下齊法家的哲學思想 蔡德貴 《管子學刊》 1993年 第01期

8. 儒學與21世紀 蔡德貴 《國際展望》 1993年 第02期

9. 《莊子•天下篇》一二三四考 蔡德貴 《文史哲》 1981年 第04期

10. 莊子貴齊說的實質和思想來源 蔡德貴 劉宗賢 《齊魯學刊》 1982年 第05期

11. 宋鈃、尹文為墨家一派 蔡德貴 《東岳論叢》 1982年 第05期

12. 孟子人性論中的唯物論因素 劉宗賢 蔡德貴 《國內哲學動態》 1982年 第02期

13. 稷下學研究(一) 劉蔚華 董治安 王志民 蔡德貴 張福信 《齊魯學刊》 1983年 第01期

14. 簡說鄒衍 蔡德貴 《文史哲》 1984年 第06期

15. 稷下學研究 蔡德貴 《國內哲學動態》 1984年 第11期

16. 試論荀子和淳于髡的師承關系 蔡德貴 《齊魯學刊》 1985年 第01期

17. 稷下認識論之進展 蔡德貴 《東岳論叢》 1985年 第02期

18. 東方婚俗漫談 西德基 蔡德貴 《民俗研究》 1986年 第01期

19. 阿拉伯哲學和希臘哲學 杰米耶•索里巴 蔡德貴 《哲學譯叢》 1986年 第06期

20. 齊學、魯學與稷下學宮 蔡德貴 《東岳論叢》 1987年 第03期

21. 稷下歷史觀之進展 蔡德貴 《管子學刊》 1987年 第02期

22. 阿拉伯哲學家法拉比 蔡德貴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7年 第03期

23. 阿拉伯哲學史研究概論 蔡德貴 《文史哲》 1988年 第02期

24. 伊本•魯西德的理性主義哲學 蔡德貴 《阿拉伯世界》 1988年 第01期

25. 稷下人生論之進展 蔡德貴 《山東社會科學》 1989年 第02期

26. 阿拉伯歷史哲學家伊本•赫勒敦 蔡德貴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0年 第01期

27. 阿拉伯世界的阿拉伯哲學史研究 蔡德貴 《寧夏社會科學》 1990年 第02期

28. 鄒衍的思想和徐福東渡扶桑 蔡德貴 《管子學刊》 1990年 第03期

29. 阿托夫博士和阿拉伯哲學 蔡德貴 《阿拉伯世界》 1990年 第01期

30. 阿拉伯哲學家鏗迭的哲學思想 蔡德貴 《文史哲》 1991年 第03期

31. 荀子思想——齊學化之魯學 劉宗賢 蔡德貴 《棗莊師專學報》 1991年 第01期

32. 阿拉伯世界哲學家金迪的主要哲學思想 蔡德貴 《哲學譯叢》 1991年 第04期

33. 范仲淹在宋代學術思想史上的地位 趙宗正 蔡德貴 《中州學刊》 1992年 第03期

34. 荀子思想是齊學化的魯學 劉宗賢 蔡德貴 《甘肅社會科學》 1994年 第01期

35. 阿拉伯人對中國哲學的研究和認識 蔡德貴 《研究》 1994年 第03期

36. 東方儒學論綱 蔡德貴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5年 第03期

37. 阿拉伯地區的薩比教 蔡德貴 《文史哲》 1995年 第01期

38. 學貫中外的季羨林先生 蔡德貴 《文史哲》 1995年 第05期

39. 儒學內部的自我否定 蔡德貴 《孔子研究》 1996年 第04期

40. 莊子與齊文化 蔡德貴 《文史哲》 1996年 第05期

41. 試論秦漢齊學的內容 丁冠之 蔡德貴 《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6年 第03期

42. 伊斯蘭教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 蔡德貴 《阿拉伯世界》 1996年 第01期

43. 阿拉伯人學要義 蔡德貴 牟宗艷 《阿拉伯世界》 1996年 第02期

44. 實用儒學淺談 蔡德貴 《東岳論叢》 1996年 第06期

45. 穆罕默德•阿布篤的宗教改革和現代主義 蔡德貴 王佃利 《寧夏社會科學》 1996年 第04期

46. 說古論今話勤儉 蔡德貴 《前線》 1996年 第07期

47. 齊魯文化考辨 周立升 蔡德貴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7年 第01期

48. 中國的稷下學宮和阿拉伯帝國的智慧館 蔡德貴 《阿拉伯世界》 1997年 第04期

49. 東方文化及其發展趨勢研究 蔡德貴 《開封大學學報》 1997年 第01期

50. 治學“三”法 蔡德貴 《婦女學苑》 1997年 第03期

51. 劉智對伊斯蘭教哲學和中國傳統哲學的融合 蔡德貴 《中國哲學史》 1997年 第01期

52. 當代伊斯蘭阿拉伯世界社會思潮評析 蔡德貴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8年 第01期

53. 東方文化及其發展趨勢研究 蔡德貴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8年 第06期

54. 論季羨林的學術成就與特點 蔡德貴 《中國文化研究》 1998年 第02期

55. 儒學現代化應向巴哈伊汲取什么? 蔡德貴 牟宗艷 《海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8年 第03期

56. 學界泰斗季羨林的成功之路 蔡德貴 《寧波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1998年 第03期

57. 《實踐論》是對中國傳統哲學的科學總結 蔡德貴 《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8年 第02期

58. 《季羨林傳》撰寫感言 蔡德貴 《新聞出版交流》 1998年 第04期

59. 莊學溯源 蔡德貴 《中國哲學史》 1998年 第02期

60. 稷下學者政治哲學的演進 蔡德貴 《理論學刊》 1999年 第02期

61. 先秦思想家對人的發現和對人道的探索 蔡德貴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9年 第02期

62. 當代阿拉伯世界的實踐經濟哲學 蔡德貴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999年 第03期

63. 20世紀阿拉伯世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蔡德貴 《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9年 第02期

64. 對巴哈伊教基本狀況之分析(上) 蔡德貴 《宗教學研究》 1999年 第01期

65. 對巴哈伊教基本狀況之分析(下) 蔡德貴 《宗教學研究》 1999年 第02期

66. 當代阿拉伯道德哲學 蔡德貴 《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 1999年 第02期

67. 道家道法自然的和平論 蔡德貴 《安徽大學學報》 2002年 第05期

68. 阿拉伯世界的伊斯蘭宗教哲學 蔡德貴 《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年 第01期

69. 李二曲的真儒論和儒學適用論 蔡德貴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年 第01期

70. 解讀季羨林先生的“河東河西論” 蔡德貴 《青島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年 第03期

71. 核心期刊的權威性應該是客觀的 蔡德貴 《出版廣角》 2002年 第12期

72. 世俗思想的宗教化和宗教世界的世俗化 蔡德貴 《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 1999年 第03期

73. 儒學是不是宗教 蔡德貴 《濟寧師范專科學校學報》 1999年 第02期

74. 孔子、孟子、荀子:早期儒家三大師思想之演變 蔡德貴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1999年 第04期

75. 東方文化發展的大趨勢 蔡德貴 《開封大學學報》 1999年 第04期

76. 稷下學宮盛衰原因論 蔡德貴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 1999年 第04期

77. 說“儒” 蔡德貴 《臨沂師專學報》 1999年 第01期

78. 稷下學宮的學風 蔡德貴 《山東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年 第04期

79. 艾哈邁德•謝萊比的比較宗教哲學研究 蔡德貴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9年 第03期

80. 論淳于髡 蔡德貴 《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9年 第04期

81. 內正其心 外正其容——說古論今話修身 蔡德貴 《勝利油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 1999年 第01期

82. 宋元明清儒家學派的類型 蔡德貴 《孔子研究》 2000年 第04期

83. 關學的獨尊儒術特征 蔡德貴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年 第02期

84. 有選擇地開發齊魯傳統文化的現代功能 蔡德貴 《文史哲》 2000年 第05期

85. 東方文化發展的大趨勢 蔡德貴 《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0年 第01期

86. 中日儒學之差異性研究 蔡德貴 《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0年 第04期

87. 東方:大視野中的文化分合與定位 蔡德貴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00年 第04期

88. 《文史哲》編外校對 李易簡先生 蔡德貴 《文史哲》 2001年 第06期

89. 儒家倫理成為普世倫理的可能性因素 蔡德貴 《現代哲學》 2001年 第01期

90. 儒學儒教一體論 蔡德貴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年 第05期

91. 必須重視宗教和宗教哲學研究 蔡德貴 《北方論叢》 2001年 第05期

92. 巴哈伊教 蔡德貴 《世界宗教文化》 2001年 第02期

93. 必須重視宗教和宗教哲學研究 蔡德貴 《世界宗教文化》 2001年 第03期

94. 季羨林先生的“東西文化互補論” 蔡德貴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01年 第04期

95. 儒與商:相反又相成的結合 蔡德貴 《勝利油田師范?茖W校學報》 2001年 第02期

96. 東西方文化的千“牽手” 蔡德貴 劉長明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年 第02期

97. 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蔡德貴 《青海學刊》 2001年 第03期

98. 儒家的秩序的和平論 蔡德貴 《孔子研究》 2003年 第04期

99. 季羨林的多元文化觀和文化交流論 蔡德貴 《齊魯學刊》 2003年 第01期

100. 當代新儒家向多元融和型轉化的必然性 蔡德貴 《文史哲》 2003年 第02期

101. 中國和平文化 蔡德貴 《學術月刊》 2003年 第02期

102. 東方儒學共同的價值觀 蔡德貴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年 第06期

103. 三種精神和三種教育 蔡德貴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年 第03期

104. 論先秦齊國與稷下古典自由主義 蔡德貴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2005年 第04期

105. 儒學在港澳臺和海外的新際遇 蔡德貴 《學術界》 2005年 第05期

106. 用精神原則解決當前經濟問題的必要性 蔡德貴 《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5年 第04期

107. 巴哈伊信仰的世界主義 蔡德貴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2005年 第06期

108. 再論莊子與齊文化 蔡德貴 《東岳論叢》 2003年 第06期

109. 人類三種基本精神的和諧發展 蔡德貴 《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年 第06期

110. 再談儒家倫理的普世化問題 蔡德貴 《南通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年 第01期

111. 文明的和諧——兼評塞繆爾•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 蔡德貴 劉長明 《學術界》 2003年 第01期

112.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修身之道 蔡德貴 《中國計量學院學報》 2003年 第01期

113. 1919年以前埃及的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 蔡德貴 趙士珍 《中共濟南市委黨校.濟南市行政學院.濟南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03年 第04期

114. 儒家的胸懷 蔡德貴 《泉州師范學院學報》 2003年 第05期

115. 季羨林:養生無術是有術 蔡德貴 《湖南文史》 2003年 第08期

116. 論多元融和型的儒學 蔡德貴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年 第01期

117. 上海:應該大力打造文化都市 蔡德貴 《探索與爭鳴》 2004年 第04期

118. 現代科技倫理學的新成果 蔡德貴 《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年 第03期

119. 試論美國的儒家學派 蔡德貴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04年 第05期

120. 紀伯倫的多元宗教和哲學觀(上) 蔡德貴 《阿拉伯世界》 2004年 第05期

121. 從文化交流的視角看儒學的命運 蔡德貴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年 第06期

122. 紀伯倫的多元宗教和哲學觀(下) 蔡德貴 《阿拉伯世界》 2004年 第06期

123. 巴哈伊教:作為當代宗教的獨特教義 蔡德貴 《世界宗教研究》 2005年 第01期

124. 被忽略的道家——范蠡 蔡德貴 《學習論壇》 2005年 第03期

125. 實用是儒學的優秀傳統 蔡德貴 《孔子研究》 2006年 第02期

126. 論齊魯文化的特點及其誠信傳統 蔡德貴 《齊魯學刊》 2006年 第05期

127. 構筑中西交流的學術橋梁——訪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 蔡德貴 《山東社會科學》 2006年 第11期

128. 近年港澳臺和海外關于儒學研究的新觀點 蔡德貴 《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 2006年 第05期

129. 三極世界文化差異(上)——筷子、手指和刀叉的視角 蔡德貴 田辰山 《東方論壇》 2007年 第02期

130. 季羨林與胡喬木二三事 蔡德貴 《黨史文苑》 2007年 第11期

131. 三極世界文化差異(下)——筷子、手指和刀叉的視角 蔡德貴 田辰山 《東方論壇》 2007年 第03期

132. 儒學如何進一步走向世界 蔡德貴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7年 第05期

133. 孟子民本思想的形成及其當代意義 蔡德貴 《學習論壇》 2007年 第10期

134. 當代海外和港澳臺儒學的五大學派 蔡德貴 《探索與爭鳴》 2007年 第10期

135. 中國哲學向何處去?——兼論世界三種文化、三種哲學 蔡德貴 《河北學刊》 2007年 第06期

136. 葛洪思想的儒道互補特征 蔡德貴 《社會科學研究》 2007年 第06期

137. 綜合思維方式與儒學是否宗教的問題 蔡德貴 《文史哲》 2007年 第06期

138. 學界泰斗季羨林大師的傳奇人生(二) 蔡德貴 《公關世界》 2008年 第05期

139. 學界泰斗季羨林大師的傳奇人生 蔡德貴 《公關世界》 2008年 第04期

140. “一”與“多”,人文奧運的哲學基礎——從古希臘奧林匹亞到北京 田辰山 蔡德貴 《學術研究》 2008年 第02期

141. 季羨林的時間管理方法 蔡德貴 《發現》 2008年 第02期

142. 普及儒家環保詩詞和名句,強化人與自然和諧意識 蔡德貴 《倫理學研究》 2008年 第03期

143. 中世紀阿拉伯人對哲學和科學的貢獻 蔡德貴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8年 第03期

144. 季羨林先生的“大國學”觀 蔡德貴 《探索與爭鳴》 2008年 第06期

145. 齊俗“喜夸詐”的起因及表現 蔡德貴 《河北學刊》 2009年 第02期

146. 韓國大儒李退溪的性情觀 蔡德貴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年 第02期

147. 內心和諧需要三種精神的平衡 蔡德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年 第01期

148. 儒家“仁愛”思想的三個層次 蔡德貴 《江蘇社會科學》 2009年 第03期

149. 齊俗“喜夸詐”之檢視 蔡德貴 《孔子研究》 2009年 第03期

150. 季羨林先生臨終前關注的八個問題(上) 季羨林 蔡德貴 《探索與爭鳴》 2010年 第01期

151. 出土文獻的貢獻和學術史改寫的困難 蔡德貴 《中州學刊》 2010年 第01期

152. 季羨林的消費觀 蔡德貴 《科學大觀園》 2005年 第19期

153. 季羨林:“謎”一樣的學術大師 蔡德貴 《大學時代》 2006年 第12期

154. 儒學與巴哈伊信仰:和諧社會思想之比較(上) 蔡德貴 牟宗艷 《歷史教學問題》 2007年 第01期

155. 儒學與巴哈伊信仰:和諧社會思想之比較(下) 蔡德貴 牟宗艷 《歷史教學問題》 2007年 第02期

156. 季羨林曾遭遇就業難 蔡德貴 《學習博覽》 2009年 第10期

157. 季羨林題字 蔡德貴 《黨政論壇》(干部文摘) 2009年 第12期

主要社會兼職:

中國社會科學院巴哈伊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和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浙江大學哲學系兼職教授、廈門大學兼職教授、教育部“九五”、“十五”規劃宗教學科評審組專家、華夏文化促進會理事、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專家組成員、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中國宗教學會理事、中國阿拉伯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香港國際教育中心顧問、臺灣儒學青年會顧問、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常務理事、山東哲學學會副會長兼常務理事、山東東方哲學研究會理事長、山東高校學報研究會理事長、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科研處長、濟南伊斯蘭教經學院教授、漳州師范學院教授和學術委員、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特約顧問等。1995年獲國務院頒發的社會科學突出貢獻證書、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被選拔為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其名字被收入美國《世界名人錄》、英國《劍橋名人詞典》、香港《教育家詞典》和國內出版的《北大人》、《中國100所高等學校中青年教授概覽》、《中國哲學家詞典》(英文版)、《科學中國人》、《中國教育家詞典》、《山東著名社會科學家評傳》、《山東當代著名學者》等大型工具書。

文章錄入:zgkjcx    責任編輯: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 設為首頁 | 廣告說明 | 合作項目

    名稱:科技創新網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13040577號-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45251號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