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選江——南京工業大學教授
韓選江 1967年畢業于重慶建筑工程學院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本科(五年制)。隨即從事過土木建筑的規劃、設計、施工及管理工作。
1981年畢業于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巖土工程研究生(三年制),從師于黃熙齡院士。畢業時獲工學碩士學位,以后一直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至今。現任南京工業大學教授。
現任國際橋梁與結構工程協會個人會員、中國基本建設優化研究會城鄉建設工程與環境優化技術分會理事長、中國建筑學會地基基礎分會理事和江蘇省建筑工程質量鑒定檢測專家委員會成員等職。
長期主攻建筑物診斷、加固與改造技術,軟基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技術,大型吹填土地基處理新技術、大型淺埋地下頂管施工技術、復合基礎結構性狀和予力結構技術等研究方向課題。
主持完成10多項科研成果;處理過200余項工程技術難題;拯救過30多幢危險房屋糾偏復位恢復正常使用;挽救過上百項病理事故工程;主持完成過較多的加層改造、軟弱地基處理、基礎結構選型及復雜深基坑的設計、施工與監測工程項目。主持研制完成鋼結構詳圖設計軟件1套。
在國內外發表過230余篇學術論文。出席過在希臘雅典、葡萄牙里斯本、加拿大溫哥華、美國西雅圖、意大利博洛尼亞和烏迪內以及在國內召開的多次國際學術會議。應一些省市土木建筑學會及設計、施工、科研院所邀請在全國30余個城市講學40多次。1997年4月22日還為德國魏瑪大學上門求教的師生講課及帶領他們參觀南京工程施工現場。
主講過本科生的《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土動力學》、《工程地質學》、《地基處理與托換技術》、《高層建筑基礎結構設計》、《薄壁空間結構》、《工程事故的分析與處理》和《巖土工程概論》以及研究生的《高等土力學》、《邊坡工程學》、《土工試驗和地下工程測試技術》、《土質改良新技術》和《復合地基》等課程。指導過20多名碩士、博士研究生完成研究論文。還指導過10多名高校進修教師的業務提高。
帶領教研室老師主持完成過《土力學與地基基礎》系列學科的課程建設,其中的《土力學與地基基礎》課被評為建設系統高校一類優秀課程和江蘇省普通高校二類優秀課程。
帶領課題組并指導研究生主持完成了《葉脈式大型污水管網頂管工程環保型施工技術研究》開發項目,被評為2004年中建八局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另外《大型淺埋地下頂管施工技術研究》開發項目,被南京市人民政府評為2006年度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帶領課題組并指導研究生主持完成《大型圍海造地吹填土地基處理新技術研究》開發項目,被評為2007年度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二等獎(部級)。該新技術的兩項新工法:多點脅迫振沖聯合擠密法和強排水復合型動力固結法,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兩項發明專利,并于2008年6月28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七屆科學家論壇上發布推廣信息。
1、出版專著2部:
(1) 謝醒悔、韓選江、著,《現代予力混凝土結構設計理論及應用》,北京:中國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年1月。
(2) 韓選江著,《大型地下頂管施工技術原理及應用》,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年3月。
2、主編教材1部:
史如平、韓選江主編,《土力學與地基工程》,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0年5月。
3、出版譯著1部:
[美] J.k.Mitchell著,高國瑞、韓選江、張新華譯,《巖土工程土性分析原理》,南京:南京工學院出版社,1988年1月。
4、主編出版文集6部:
(1) 唐念慈,韓選江主編,《建筑物增層改造基礎托換技術應用》,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11月。
(2) 韓選江主編,《地基基礎新技術的理論與實踐》,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11月。
(3) 韓選江主編,《新世紀現代結構工程技術進展》,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年11月。
(4) 韓選江主編,《現代結構工程技術開發應用與展望》,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知識產權出版社,2003年9月。
(5) 韓選江、益德清主編,《現代結構工程技術最新發展與應用》,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6年10月。
(6) 韓選江主編,《現代工程與環境優化技術最新研究與應用》,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年9月。
5、獲省部級獎6項。
(1) 獲1997年度國家建設部建設系統高校一類優秀課程獎1項,排名第一。
(2) 獲1998年度江蘇省普通高校二類優秀課程獎1項,排名第一。
(3) 獲2004年度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排名第一。
(4) 獲2006年度南京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項,排名第一。
(5) 獲2007年度建設部華夏建設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a)《大型圍海造地吹填土地基處理新技術研究》,二等獎,排名第一;
b)《污水處理系統成套施工技術研究》,二等獎,排名第五。
6、申請國家發明專利8項,其中2項已授權。
(1) 多點脅迫振沖聯合擠密法,發明專利號:ZL200510094735.6(證書號第351466號)
(2) 強排水復合型動力固結法,發明專利號:ZL200510094734.1(證書號第401558號)
(3) 予力作用柔性樁復合地基壓樁機及用途,CN200610088323.6(2006年12月27日已公開)公開號CN1884717A
(4) 散粒材料靜壓樁復合地基予力工法,CN200610088324.0(2006年12月27日已公開)公開號CN1884710A
(5) 房屋糾偏沉井予力作用工法,CN200710191904.7(2008年7月9日公開)公開號CN101215929A
(6) 飛機式基礎加固予力工法,CN200710191905.1(2008年7月9日公開)公開號CN101215840A
(7) 脅迫振沖大葫蘆頭擠密砂石樁工法,CN200810019800.2(2008年8月20日公開)公開號CN101245593A
(8) 予力劈裂壓漿增強型復合地基工法,CN200810024074.3

|
 |
恪盡職守,堅持教書育人,這是在觀摩教學講臺上授課 |
這是在南京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2003屆研究生畢業典 禮受學位后,與指導的趙宏華和顏巘兩位弟子合影留念 |
 |
 |
主持完成科研課題。這是在省科技廳組織的鑒定會 上向專家們全面匯報課題有關情況(2005.6.29) |
為推廣研究成果,確保工程質量,他經常深入工地現場 這是2004年10月在上海洋山國際航運中心深水港一期 地基處理現場為江蘇地基工程公司技術人員講課 |
 |
 |
將科研成果應用到國外工程,這是與孟加拉國 總承包公司Habib-Khoda副總裁 草簽吉大港地基處理工程合同(2005.11) |
在全國的30個城市講學45次,這是1999年8月8日 為蘭州市的六大設計研究院的專業同行做學術報告 |
 |
 出席在意大利博洛尼亞召開的第七屆歷史建筑結構研究 加固與維修國際會議(2001.5.30~6.2)后考察比薩斜塔 |
出席1992年南京的“地基處理與樁基礎國際會議” 期間陪同日本東京大學赤井浩一教授夫婦 及導師黃熙齡院士參觀紫金山天文臺 |
 |
1997年4月22日為德國魏瑪大學師生講課后 帶領他們參觀南京的金山大廈等施工工地的情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