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峰 茶 詩
五峰土家族治自縣茶業局 覃士才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祥地。中國茶文化融詩詞、繪畫、書法、歌舞、戲曲、棋琴、工藝為一體;集哲學、經濟、歷史、宗教、民俗、禮儀、旅游、科研、教育、醫學、園藝、食品、陶瓷為一堂,綜合體現了悠久燦爛的東方茶文化。中國茶文化是茶帶給人類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也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結合體。中華茶文化的形成和傳播,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重大貢獻。
“中國茶葉之鄉”的五峰,是我國古老茶區之一,也同樣閃耀著茶的文化。
“田氏一家言”先后成詩十八卷,是唯一記載五峰土家兒女漫長歷史的文學遺產。明太史嚴首升所撰“武靖公父子合傳”載入首卷“秀碧堂詩集”〈成書1647年前〉。田公名玄字泰初,是立“田氏—家言”一書的祖世爺,其歷史悠久。閱“田氏一家言”全集,可謂田世者,漢唐至清,世代書香,詩詞文章不亞菸蘇氏韓門。舜年公所作詩,早在明清選人郡志則不計其數。觀“望鶴樓詩抄”之卷:則序中有田氏著作,在清朝己選入我國寶貴文學遺產“四庫全書”之中(長樂縣志卷十四)。由此可見,鄂西山區之歷史文化進步,與田氏的歷史有著直接的關系。要研究五峰土家故土的政治、經濟、文化、況略及茶業發展,則離不開翻閱“田氏一家言”。可惜全套“田氏一家言”原本很難找到。這是我作為土家的后裔,從事茶業工作.研究五峰茶業歷史的遺憾。下面僅將我在長樂坪鎮洞口村田培林(長樂坪鎮衛生院退休醫生,2007年8月滿90歲)收藏的部分《田氏一家言》殘卷中的有關茶葉詩詞搜集摘抄如下(待后不斷增補),并以供同行者了解我縣茶業生產的部分歷史。
《長樂縣志》是長樂縣縣長李煥春組織修定,成書于咸豐三年,共有16冊18卷。這部縣志是五峰的第一部縣志。《長樂縣志》的第9卷(賦役)、12卷(風俗)、14卷(藝文)記有茶事、名茶,現就茶詩摘錄附后。
售 紅 茶 田卓然
紅茶紅茶難為商,購自山中售外洋。 外人嗜茶如性命,大宗出品頗擅場。
邇來亦自精種植,畢竟無如中國良。 商人挾資居奇貨,競赴山中親督課。
分遣茶師四搜剔,一從暮春抵仲夏 茶戶種茶倚山坡,茶時聽唱采茶歌。
若者攜筐若負簍,總是貧家男婦多。 碧山摘來葉青青,費盡揉捻著汗均。
主人但求天不雨,端藉陽光烘炙成。 即日擔負投行去,檐前沸沸烹泉處。
盛注碗中不移時,茶師翻覆為借箸。 烏葉花青及燒未,當場往往多膠轕。
官厘斤抽—余戶,四兩樣茶行戶奪。 半償舊債半工資,依舊空空誰惻怛。
商號駝衛如云屯,制工尤役及千人。 初就其中撿粗老,纖纖女手日紛綸。
數篩數撿漸精細,伙堆上炕俱不易。 粒粒勻凈貯成箱,運程遠近疇復計。
特色洋商海上來,樓榭玲瓏無點埃。 包攬聯幫扼我項,惟憑洋奴金口開。
洋奴由來亦漢種,價值高低旋被壅。 于中取利已多多,一期不售尤堪悚。
明知虧折售太賤,更無售主向其變。 吞聲動耗數萬金,不曾一識洋商面。
摘自《“田氏一家言”“天聲錄詩集”》, 作者 清光緒初貢生田卓然,號飛鷺。
古詩壽施南覃使君 田甘霖
荼藦放后流鶯囀,中有幽人丹如面。折花漬酒逝霞觴,紫氣繽紡滿春院。
多齡多富君自饒,何勞菊水飲鄰縣。十二金釵孰為最,迭迭從今翔玉燕。
摘自《“田氏一家言”卷四“敬簡堂詩集”》
錢牧齋先生仿元微之何處生春早舜子和十章。
頗覺解頤嚴平子有云老人正當賦艷詩也老夫遂和十章
其 七 田甘霖
何處生春早,春生小院中。 綠窗歸蝶蘿,白佇落梅風。
煮茗勤看火,攤書愛倚櫳。 卷簾香霧散,掩映一枝紅。
摘自《“田氏一家言”卷五“敬簡堂詩集”》
齊 霽 聽 蛙 ( 回文詩) 田嶧南
蛙聲一聽乍晴天,夜月殘燈伴鼎煙。 花映壁間窗映斗,茶烹欲熟火紅鮮。
摘自《“田氏一家言”卷之十七“醉仙亭詩集”》
茶 墅 田九齡
年時落拓苦飄零,淪落閑翻陸羽經。 霞外獨嘗忘世味,叢中深構避喧亭。
旗槍布處枝枝翠,雀舌含時葉葉青。 萬事逡巡誰得料,但逢有酒奠言醒。
摘自《“田氏一家言”卷十“紫芝亭詩集”》1677年前
次雪泰山行韻 田甘霖
把袂歡迎放早衙,對看雙鬢各添華。 再來作客初非客,正茗離家即到冢。
未向灞橋雪里句,且嘗谷口雨前茶。 綠天庵里翹相待.老筆更題去后巴。
摘自《“田氏一家言”卷五“敬筒堂濤集”》
謝關鼎先生惠雨前細茶 田泰斗
青山捧出綠昌明,折節欣然賜后生。 猶帶雨前春露濕,待收云外王濤烹。
半封淡泊寒儒禮,一片段情長者情。 此際深心儂識得,教依詩句合他清。
摘自《“田氏一家言”卷十四“望鶴樓詩集”》
綠漪堂自遺 楊墀壽
杏雨松風入座,藥爐茶鼎隨身。 偶看龍孫長大,連斟酒母醞醇。
(摘自“長樂縣志”第十五卷十二頁)
謝徐確夫惠家鄉茶葉 田泰斗
千里家山味,隔江故舊情。 都隨佳貺到,不但佐詩清。
摘自《“田氏一家言”卷十四“望鶴樓詩集”》
五峰竹枝詞 田泰斗
茶禮安排笑語溫,三朝梳洗共回門。 新郎影落新娘后,阿母遙看試淚痕。
竹枝詞欲寫重陽,恐襲題糕舊典章。 記浮采茶歌句妤,重陽造酒菊花香。
摘自《“田氏一家言”卷十四“望鶴樓詩集”》
夷霞歸后,生徒星敬,二、三素心,期而不來,
默坐,回思舊事,不勝凄惋。 田泰斗
經年意氣入去霞,與過都如雨后花。 剩得風情三兩種,五峰煙月板橋茶。
漫得寥落嘆吾徒,到底斯文德不孤。 昨夜寒燈分照處,一師一葦一薪夫。
摘自《“田氏一家言”卷十四“望鶴樓詩集”》
茶 煙 田泰斗
煙至咽而出,茶至喉而入。 相交口舌間,未可共心腹。
摘自《“田氏一家言”卷十四“望鶴樓詩集”》
夏 夜 雜 興 田泰斗
蚊雷悄天聲, 豐室清若水, 撥火剛烹茶。曙色明窗紙, 開門睇東方, 一縷霞置起。
摘自《“田氏一家言”卷十三“望鶴樓詩集”》
夷 陵 除 夕 田泰斗
歲云暮矣寄天涯,慚傀斗年事事差。 失意師生中道散,故國花柳遠山遮。
撿囊空剩琴書劍,隨俗沽商酒米茶。 料得鄉關燈火夜.憶兒轉憶兒憶家。
摘自《“田氏一家言”卷十四“望鶴樓詩集”》
采 茶 洪先緒
春山桃李爛如霞,女伴相招笑語華。 今日晴和天氣好,陽坡去摘雨前茶。
摘自《湖北茶文化大觀》P107。
容 陽 竹 枝 詞 洪先緒
春山桃李爛如霞,女伴相招笑語華。 今日晴和天氣好,陽坡去摘雨前茶。
摘自《鶴峰州志》卷之十三《藝文志》
采 茶 歌 顧 彩
采茶去,去入云山最深處。 年年常作采茶人,飛蓬雙鬢衣襤褸。
采茶歸去不自嘗,婦姑烘焙終朝忙。 須臾盛得青滿筐,誰其販者湖南商。
妤茶得入朱門里,淪以清泉味香美。 此時誰念采茶人,曾向深山憔悴死。
采茶復采茶,不如去采花。 采花雖得青錢少,插向鬢邊使人好。
摘自《容美記游》寫于康熙四十二年古歷三月中
容陽雜詠十四首 顧 彩
其 七
婦女攜筐采峒茶,洞泉聲沸響繅車。 湔裙濕透凌波襪,鬢畔還簪桅子花。
摘自《容美紀游》
“田氏一家言”卷一“秀碧堂詩集”(成書1644年前),作者,田泰初(田玄),有題缺詩二首:
L以桃溪茶與社中諸子燒當共酌; 2、齊中復與梅店試新茶;
竹 枝 詞 李煥春
深山春暖吐萌芽,姊妹面前試采茶。 細葉莫爭多與少,筐攜日落共還家。
《作者系咸豐年長樂縣縣長 。摘自“長樂縣志”第五冊卷十二。》
邑屬水盡、石梁、白溢等處具產茶。每于三月,有茶之家婦女大小具出采茶。清明節采者為雨前茶
谷雨節采者為谷雨茶,并有白毛尖、萌勾亦曰茸勾等名,其余為粗茶。
摘自《長樂縣志》卷十二,風俗。
“長樂縣志”第十四卷第二十頁:……惟是蒸雨茶。風午夜勤…,
綠漪堂自遺 楊墀壽
杏雨松風入座,藥爐茶鼎隨身。 偶看龍孫長大,連斟酒母醞醇。
(摘自“長樂縣志”第十五卷十二頁)
萬 里 故 基 有引 田道生
治屬香爐崖十五,而近有舍宇舊基,俗稱萬里屋場。相傳楊萬里(南宋四大詩人之一),流寓于此。
云間野鶴任東飛,去往何嘗喚路迷。 數百年來留遺愛,翩翩春燕故飛低。
摘自《田氏一家言·率性錄》
編者注:楊萬里寫詩詞二萬多首,有書“誠齋集”。若能找得到這詩詞,也許大詩人留寓于長樂坪香爐巖時,或飲這里的茶而留詩,或觀壺瓶山的風景(“壺瓶滴翠”五峰城外八景之一,李煥春“壺瓶滴翠”載入“長樂縣志”)、柴埠溪大峽谷而作詞。相傳李白流往夜郎經此留有“壺瓶飛瀑布,洞口落桃花”之絕句載入《長樂縣志》。
茶 山 七 仙 女 董必武
舊瓶裝新酒,裝試己成功。 酒富新醇味,瓶存舊古風。
茶山七仙女,京劇萬花筒。 歌頌人耀進,登場博采紅。
( 于1960年3月17日 董必武副主席觀看宜昌京劇團演出“茶山七仙女”后,當晚揮毫作詞一首,有復印件。五峰有“采茶七仙女”。)
五 峰 珍 眉 劉膺燫
老夫家住峽州南,霧壑云崗雨露覃。 驚蟄雷芽催素手,爭春雪浪綻晴嵐。
經翻陸圣源流久,號設英商海國諳 。一盞珍眉知雋永,采花臺上夢彭聃。
摘自作者所著《濾沙詩鈔》P89--90。
作者:“余生(1924年元月生)于五峰采花臺畔,老于玉泉寺旁”。當陽中學高級教師。
清 平 樂 胡國瑞
嫩芽香茗, 五峰特產曾諳,
似與佳人近。 更忻極品江南。
飲罷清醇留舌本, 遠荷新知寄與,
余味名篇雋永。 何時玉碗同參。
摘自《濾沙詩鈔》P126。作者系“武大”教授。
清 平 樂 劉膺燫
次韻答胡國瑞老師謝寄五峰新茶
東湖煮茗, 個中滋味誰諳,
此地煙波近。 云深峽口江南。
一榻清風書幾本, 定是華顏逸韻,
竹曳蟬嘶晝永。 珞珈來日敬參。
摘自作者所著《濾沙詩鈔》》P126
五 峰 茶 覃士才
高山云霧長樂①茶,荊楚②大地獨一家③。國際金獎省部優④,茶商進寨醉如霞。
注:①五峰縣屬高山高寒地域。原為長樂縣,因以福建省一縣同名1914年更名為五峰縣。
②荊楚又稱湖北
③五峰被授予“中國茶葉之鄉”、“中國名茶之鄉”。
④五峰茶僅1996年獲“鄂茶杯”金獎17只。歷年累計獲省“特等獎:、鄂茶杯“金獎”、“省優”、“部優”、全國、國際金獎50余只(次)。
刊載2015年12 月中國文化傳媒出版社出版的《民族之魂——古今愛國詩典》第972——974頁
五 峰 春 茶 覃士才
春芽才露寒風透,細采精殺復冷揉。搓整焙烘形秀美,茶商競出百金酬。
此首原載浙江《茶葉機械雜志》1995年第2期〈來自茶鄉的歌〉
壺 瓶 滴 翠 覃士才
瀑飛洞口落桃花①,萬里故基繞紫霞②。
三載結廬真武子③,壺瓶滴翠試名茶。
原載浙江《茶葉機械雜志》1995年第2期《來自茶鄉的歌》
注 :① 唐代詩人李白過壺瓶山,留有“壺瓶飛瀑布,洞口落桃花”之句,本句用其意。
② 南宋詩人楊萬里曾在香爐巖附近住過,紫霞,香爐飄逸之輕煙也。
③ 相傳凈樂國太子真武曾結庵壺瓶山,修煉三載后去武當山。
喝“五峰毛尖”茶后賞識 田培林
“五峰毛尖”榮獲 “97中國國際茶會”金獎。
不用壽泉水, 甘香勝酒卮。 瓊漿可與共, 玉液亦如之。
原載《湖北茶文化大觀》P107。
采 花 茶 贊 覃士才
湖北名茶第一品牌、北京鉤魚臺國賓館指飲茶。
“采花毛尖”獲1995年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
泗洋河畔隅農家,碧水清明映綠紗。科技興茶結碩果,毛尖獨數采花佳。
原載浙江《茶葉機械雜志》1995年第2期〈來自茶鄉的歌〉
詠 長 樂 毛 尖一首 覃士才
“長樂毛尖”1995年12月獲“中國首屆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
1993——1995連續三年獲湖北省名茶評比特等獎。
名山名水出名茶,長樂毛尖雀舌芽。制得春毫烹玉露,清心明目駐年華。
原載浙江《茶葉機械雜志》1995年第2期〈來自茶鄉的歌〉
十六字令二首 覃士才
——2005年5月觀省農業廳評茶有感而作
其 一 其 二
茶, 茶,
長樂毛尖出土家。 眉玉茸勾①細嫩芽。
香盈座, 同登榜,
評展勇奪冠。 喜訊報山鄉。
原載浙江《茶葉機械雜志》1995年第2期《來自茶鄉的歌》。
注:《五峰玉眉》、《水仙茸勾》名茶由茶科所制。
贊 水 仙 茶
雙手捧著撐天柱,文武官員盡低頭。 萬顆珍珠一碗水,呼得長江水倒流。
編者注:據民間傳說,康熙年間,容美土司田舜年,備受圣祖康熙皇帝的賞識,競將其收為義子。田舜年為表達忠于圣祖的心情,曾幾次進京。一次田舜年進京奉上五峰水盡司的“水仙茶”給皇帝品飲時,田舜年則隨口詠此詩一首,皇帝聽后極為贊償。當即回詩:“年如南斗壽,福德啟登科。國恩常賜厚,文武世代多”。田舜年從京回土司下命,以皇帝所詠的詩為田氏族派,即田舜季改為田舜年,以寄皇帝的恩賜。
摘自2004年覃士才編著《名人與茶》P54——55。題目由錄編者加。
長樂毛尖茶 田培林
1995年12月獲“中國首屆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一九九三年農歷閏三月作。
其 一
人事今移古,天然地利施。誰知僻壤處,一旦產斯滋。
其 二
覃氏親臨作導師,更將功藝兩施之。身心慷慨開端見,造出茗茶揭地奇。
注:覃氏即覃士才。田培林手寫茶詩底稿裝入覃士才茶業資料中。
縣委書記為茶廠題門聯 文萬照 (一九九六年四月十日作)
上 聯:要知長樂長常樂 下 聯:必飲名茶名優茶
橫 批:長樂毛尖的奉獻
注:文萬照: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縣委書記。后調宜昌市任市政協副主席,現退休。本聯收入覃士才撰寫的“長樂毛尖”茶一文,刊登于《湖北名優茶》一精裝本書。摘自2010年10月五峰覃遠照主編的《采花風情錄》一書P83——93
贊五峰銀毫茶 覃士才
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五峰銀毫茶”被確認為2012年7月英國“倫敦奧運指飲茶”而作。《2012年07月22日在“五峰銀毫”茶廠裝車運往北京,再空運至倫敦奧運(北京時間7月28日03時12分開幕。2012年3月作。作品發表在五峰銀毫茶場劉彬先生QQ號中)》。
五峰銀毫一支花,倫敦奧運指飲茶。良種①精制成珍品,飲者云集人人夸。
注:五峰銀毫茶廠的60多畝茶園2006-2007年全部改換為省級無性系茶樹良種“五峰104、五峰212、五峰310”。
品千丈白毫茶 覃士才
“千丈白毫”名茶,一九九五年十月獲中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金獎。
千丈白毫品絕倫,炒揉搓烘制藝新。一日一杯醒雙眼。麥粒英華助我神。
茶 廠 門 聯 一 幅
上聯:名茶飄香全憑一方茶農辛勤勞動 下聯:顧客盈庭感謝四海客商厚愛捧場
橫披:向 氏 毛 尖
注:向氏:向光泰。本聯收入覃士才撰寫的《向師傅茶》一文發表。刊登于2003年《中國茶文化》總第2期,2003年《貴州茶葉》第2期,2004年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湖北名茶》。
水 仙 春 毫 覃士才
乙未年 仲夏作。
“水仙春毫”名茶由五峰水浕司中心茶站生產。一九九七年五月獲“97’中國國際茶會”金獎。該廠還生產加工有“水仙玉茗”精品名茶。一九五八年五峰‘水仙茶’寄到北京毛澤東主席后,八月三十日中共中央辦公廳代毛主席回信五峰縣委、五峰“茶山七仙女”。見本2015年印長樂房《覃氏族譜》269面《毛主席品飲過的五峰水仙茶》一文。
水仙春毫茶,五峰茶中花。嫩香味鮮爽,常品益年華。
典 茶 覃士才
覃氏應王詩典的邀請,二0一四年三月到五峰采花鄉白水村“詩典貢茶”生產廠家后品賞《詩典貢茶》后而作。
詩典貢茶,盛產土家。 仙女下凡,錦上添花。
清香鮮爽,皇頌大芽。 典雅清風,國風清衙。
注:①詩典:人名王詩典,男,土家族。1956年8月生。湖北五峰采花鄉白水村人。湖北“采花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綠珠牌•采花毛尖”獲1995年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湖北名茶第一品牌、北京鉤魚臺國賓館指飲茶。其本人是五峰“采花毛尖”名茶主要創始人之一;省勞動模范;宜昌市第六屆優秀專家。②詩典茶名級別排序為“錦上添花、仙女下凡、皇頌、大雅,小雅、典雅、國風、清風”并均為“詩典貢茶”出售之名茶。
昌 生 茶 有 序 覃士才
(二0一一年十二月作)
二0一一年四月十四日,我在武漢受聘為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昌生茶業有限公司茶葉專家。二0一一年十一月公司簡永忠總經理在他的QQ號上發表了當時在武漢昌生總部頒發聘書時,我于趙吉雄縣長座在一起的合影照片后而作(發表在簡永忠先生的QQ號中)。
清江長廊采嫩芽,長陽土家昌生茶。親朋好友來相聚,以茶當酒醉如霞。
覃 兆 梅 覃士才
(二0一一年農歷十二月作 發表在覃兆梅女士的QQ號中)
才藝多多覃兆梅,春聯揮毫墨幾杯。教書育人五宜校,桃李天下滿園開。
覃 士 才 錢時霖①
覃君湖北一茶星②,胸有山區致富經。 育種、制、栽尤出色,五峰茶業日興隆。
注:①錢老:1934年生,浙江安吉人。高級農藝師。曾任杭州茶葉研究所茶葉栽培研究室主任。著有《中國古代茶詩選》、《中華茶人詩描》等10多部著作。②題目《覃士才》,原文刊登于2001年《中國茶文化•專輯》總第22期第221頁《四詠茶人四十首》的其中一首。《四詠茶人四十首》詩中還有錢老為“廣東茶葉技術學校”同校同學陳杖洲、湖北五峰籍云南省茶科所所長張順高等四十人每人一標題各作1—2首。此詩題目《覃士才》入2005年8月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中華茶人詩描》第262頁,書中共入中華茶人428人。“育種、制、栽尤出色”見2003年12月7日錢老寄給覃士才先生的手稿。
覃士才,男,土家族,正高級農藝師(系60多年來,五峰農業系統、宜昌市從事茶葉專業技術領域里第一位取得正高級技術職稱的茶葉專家)
五峰茗茶送友行
乙已金秋進學堂①,甲午②重陽聚宜昌。宜紅大雅③高山茶,惠贈茗茶送友行。
注:①1965年9月進“廣東茶葉技術學校”讀書。②2014年潤9月初4廣東同學來宜昌,同學聚會共22人。這些同學在家都是當爺爺、奶奶了哦。 ③由千珠碧茶廠生產的五峰“宜紅”茶,2013年6月榮獲上海國際茶文化旅游節“中國名優茶”金獎。 “大雅”品牌茶,由五峰采花詩典貢茶茶廠生產。
為覃氏茶人賦詩一首 望開勤
2014年10月27日,廣東茶校同學來宜昌同學聚會后,我拜讀了覃士才同學的詩文,頓生敬摹,特為君賦詩一首。
茶樹茶葉茶茗揚,更奇詩文勝茶香。多年疑惑終得解,唯楚有才在茶鄉。
注:望開勤,湖北宜昌人。1968年12月廣東茶葉技術學校畢業,后又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高級農藝師。
五峰茗茶送友行 覃士才
乙已金秋進學堂①,甲午重陽②聚宜昌。宜紅大雅③高山茶,惠贈茗茶送友行。
注:① “廣東茶葉技術學校”是陶鑄任中南局書記時指令創辦。于1965年9月進校讀書。②2014年潤9月初4廣東同學來宜昌,同學聚會共22人。這些同學友在家都是當爺爺、奶奶了哦。 ③由千珠碧茶廠生產的五峰“宜紅”茶,2013年6月榮獲上海國際茶文化旅游節“中國名優茶”金獎。 “大雅”品牌茶,由五峰采花詩典貢茶茶廠生產。
依覃士才同學《五峰茗茶送友行》韻賦 馮啟陽
粵鄂同窗聚一堂,歡聲雀躍頌華昌。飽覽三峽品名茶,老夫不枉此遠行。
品五峰名茶抒懷二首并序 馮啟陽
2014年10月27日組織廣東一行10人前往宜昌,與闊別46年原茶校的宜昌同學聚會;期間,五峰覃士才同學為與會同學提供《五峰宜紅》、《詩典貢茶》兩名茶品嘗,筆者品飲后,對這兩個茶心有感觸,即時命筆而作。
(一)、五峰詩典貢茶(大雅)藏頭一詩
——送五峰采花詩典貢茶茶廠王詩典先生雅覽
詩人興會傳佳話,典故先皇頌大雅;貢品稀少視為貴,茶葉片片潤中華。
“大雅”品牌茶,由五峰采花詩典貢茶茶廠生產。
(二)、五峰宜紅茶 (金針)
——送五峰千珠碧茶廠王詩告先生雅覽
五峰秀色霧漫天,古茶源于此山間;池泉潤發香茗味,一杯下肚欲成仙。
五峰“宜紅”茶由千珠碧茶廠生產的,2013年6月榮獲上海國際茶文化旅游節“中國名優茶”金獎。據五峰縣志記載:1938年前后由五峰漁洋關民生茶號生產的“香艷”五峰“宜紅”在全國評比第2名
結伴湖北行 馮啟陽
同學別后數十年,相見時難別也難,賦首詩文勝閑談,詩云:
甲午重九又重陽,老翁結伴游宜昌; 足跡烙印呈健步,佳茗越陳越純香。
宜昌聚會 馮啟陽
情結英州紅茶鄉,花甲相約聚宜昌; 翻閱黃歷風華卷,如同品茗回味香。
才智酬民 馮啟陽
二0一四年五峰《柴埠溪。秋季刊》刊登了馮啟陽撰寫的《五峰詩典貢茶(大雅)》、<五峰宜紅(金針)茶>兩首茶詩覃士才寄給他,老同學收閱雜志后,賦“士才你好”藏頭詩一首。
士氣報國時運昌,才智酬民便為常。你我同屬傳統人,好景共享日方長。
馮啟陽:廣東英德人,先后畢業于廣東茶葉技術學校、華南農業大學。從事茶業數十年,入選《中華當代茶界茶人詞典》、《中國專家大詞典》、《中國專家人才庫》;中國茶葉學會會員。
感 恩 覃士才
丙申孟春時,覃贈長樂坪鎮洞口村三組龔德新先生《中華覃氏志•五峰卷》一本(他的祖輩也是長樂房覃氏),并賦詩一首。詩曰:
嬰幼多病出天花,厚廷求治住您家。父母照料多殷勤,今贈《族志》謝龔嘉。
自 畫 覃士才
乙 未 年 仲 夏
獻身茶業終無悔, 心底無私天地寬。(自我)
以身許茶榮譽與共,賢妻良母肝膽相照。(家人)
覃 士 才 格 言
要科技創新,就要尊重科學,堅持以人為本;要不唯上,不欺下、不唯書,不唯心,要唯實;要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覃士才寫的茶詩刊登于陳飛龍主編2012年12月《中國文史出版社》的《新中國紅色詩詞鑒賞》P405頁。出版。劉佳主編2013年12月《中國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永遠的光輝》P926——927頁。高穎 劉文科、錢治安主編2014年3月《中國家譜出版社》出版的《江山多嬌》P761——762頁。 2014年12月全球華人聯合會、世界華人作家協會聯合編纂,中國文化傳媒出版社出版的《頌歌獻偉人,唱響中國夢(詩詞集)》第873——875面。 同刊登于《歌頌偉人。情系中華》P237—238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