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观看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日韩在线观看视频黄-日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视频-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科技創新網 > 文章中心 > 委員會專欄 > 文章正文

項目名稱:    重要農林害蟲寄生蜂資源發掘和利用的基礎研究

推薦單位:    中國科協

項目簡介:    本項目歷時20年,對農林害蟲的重要天敵-寄生蜂資源進行了長期的系統性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發現,開創了我國寄生蜂研究的新局面,已經形成代表中國水平的特色。對寄生蜂的研究是農業科學技術領域中害蟲控制和生物學領域中戰略生物資源分類的基本內容。

本項目對我國主要寄生蜂類群,尤其是姬蜂科、繭蜂科、螯蜂科、細蜂科、腫腿蜂科、梨頭蜂科、柄腹細蜂科、舉腹蜂科、青蜂科、蚜小蜂科、跳小蜂科等類群進行了深入而系統的分類研究,發現和命名了寄生蜂新種915種、新屬24屬、新族2族,發現了450余個新記錄分類單元(4個科、8個亞科、77屬),提出了塬腹繭蜂等珍稀類群為分替分布的新觀點,澄清了180余個分類單元的分類地位,修訂了分類系統,在我國寄生蜂分類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國際上率先構建了多分子標記和多性狀的繭蜂科系統發育樹,闡述了35亞科的親緣關系,揭示了新的系統發育關系,為寄生習性演化分析提供了新途徑;結合形態、寄生習性等分析,提出了寄生蜂成蟲形態適應的新觀點;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300余篇,主編出版中國動物志3冊、中國經濟昆蟲志1冊、國外英文專著3冊,其他分類專著5冊,基本明確了水稻、棉花、果樹等主要害蟲上的寄生性天敵種類,揭示了我國豐富的寄生性天敵資源,使我國對寄生蜂資源的認識有了突破性的飛躍;新增寄生蜂標本60余萬件,形成了亞洲最大的寄生蜂資源庫,豐富了我國戰略性生物資源的儲備。論著被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日本等60余位專家正面引用,并被國內同行廣泛引用、編入專著和教科書。

本項目解決了眾多農林害蟲天敵識別與鑒定這一重要而基礎的科學問題,徹底改變了我國主要農業生態系統中寄生性天敵種類不明的被動局面,不僅從整體上奠定了我國寄生性天敵研究和應用的基礎,而且直接推動了這類天敵資源在我國害蟲控制中的應用以及相關研究的發展,所發現和探明的天敵資源對我國糧食和生態安全、農業可持續發展均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和巨大的潛在影響。

主要發現點:  (一)發現和命名了寄生蜂新種915種:首次對我國繭蜂科、姬蜂科、螯蜂科、細蜂科、腫腿蜂科、巨蜂科、梨頭蜂科、離顎細蜂科、柄腹細蜂科、窄腹細蜂科、修復細蜂科、舉腹蜂科、旗腹蜂科、青蜂科、蚜小蜂科、長尾小蜂科、跳小蜂科等30余科進行了深入而系統的分類研究,發表了2新族、24新屬、915新種,豐富了對世界和我國寄生蜂物種多樣性的認識(代表性論著1-2,5-10;昆蟲分類學、農業昆蟲學);

(二)發現了450余個新記錄分類單元:4個中國新記錄科、8個中國新記錄亞科、77個中國新記錄屬、365個中國新記錄種,導致一些類群動物地理分布格局的重大改變,塬腹繭蜂亞科等類群形成了分替分布vicariance的新格局(代表性論著1-2,5-10;昆蟲分類學、農業昆蟲學);

(三)厘定了180余個分類單元的分類地位:基于發現的新分類特征(有關研究在國際上屬首次報道)以及基于對館藏于荷蘭、英國、法國、比利時、美國等自然歷史博物館1800余種模式標本的研究,糾正和澄清了150余種的分類地位,重新劃分了21個疑難類群,恢復了12屬的有效屬地位,完善了分類系統,修訂了內繭蜂亞科、優繭蜂亞科的分類系統(代表性論著1-2,5-10;昆蟲分類學、農業昆蟲學);

(四)揭示了繭蜂科新的系統發育關系:基于3個基因序列和96個形態特征,研究了繭蜂科35亞科(100余種)的系統發育關系,獲得了繭蜂科亞科間的系統發育關系框架,首次證明了繭蜂科內3大分支的進化關系,明確了寄生蚜蟲、實蠅和潛蠅的繭蜂在進化上的明顯分化,為最終提出新的分類系統和闡明有關寄生習性的進化奠定了基礎(代表性論著4;昆蟲分類學、農業昆蟲學);

(五)提出了寄生蜂適應性進化的新觀點:發現矛繭蜂成蟲復雜的形態結構(上顎發達、身體細長扁平、表皮突起發達等)適合在植物內寄主昆蟲上產卵,并從狹小生境中羽化逃逸,提出矛繭蜂成蟲形態結構是長期進化過程中適應寄生鉆蛀性寄主的新觀點(代表性論著7;昆蟲分類學、農業昆蟲學);

(六)闡明了我國豐富的寄生性天敵資源:完成了繭蜂英文志3冊、中國經濟昆蟲志1冊、中國動物志3冊,發表論文300余篇,其中80余篇發表在國際刊物上, 40余篇為SCI收錄,基本查清了我國這些寄生蜂類群的資源和我國主要農業生態系統中重要農林害蟲的寄生蜂資源,與20年前相比,我國寄生性天敵資源的認識有了突破性的飛躍(代表性論著3, 5-10;農業昆蟲學、昆蟲分類學);

(七)形成了亞洲最大的寄生蜂標本及資源庫:收集了大量的寄生蜂標本,豐富了我國重要生物資源的儲備,成為國內寄生蜂研究和國際學術交流的一個平臺,掌握了一批目前可利用的天敵資源以及未來可用于害蟲生物防治的潛在資源(代表性論著5-10;農業昆蟲學、昆蟲分類學)。

主要完成人:  1.   陳學新

系統研究我國繭蜂科、姬蜂科、窄腹細蜂科、舉腹蜂科等類群,明確了這些類群在中國的種類、寄主及分布,發表和合作發表了15新屬600余新種,并澄清了一些類群系統與演化中的問題,修訂了一些分類階元的系統地位, 提出了新的見解;報道了大量的中國新記錄類群;發現了一些新的分類特征,提出了寄生蜂成蟲形態適應和寄生習性進化的一些新觀點;收集了大量的寄生蜂標本,從國外帶回了許多定名標本,豐富了重要資源的儲備;查清了許多農林害蟲的寄生蜂資源;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和合作發表了相關論著150余篇(本)。投入本項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50%以上。

2.   何俊華

先后系統研究了我國姬蜂科、螯蜂科、細蜂科、腫腿蜂、巨蜂科、梨頭蜂科、離顎細蜂科、柄腹細蜂科、青蜂科、長尾小蜂科等20余個類群,明確了這些類群在中國的種類、寄主及分布,發表和合作發表了10多新屬500余新種,并澄清了一些類群系統與演化中的問題,修訂了一些分類階元的系統地位;報道了大量的中國新記錄類群;收集了大量的寄生蜂標本,豐富了重要資源的儲備;查清了許多農林害蟲的寄生蜂資源;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和合作發表了相關論著200余篇(本)。投入本項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50%以上。

3.   許再福

系統研究我國螯蜂科、腫腿蜂科、梨頭蜂科等類群,明確了這些類群在中國的種類、寄主及分布,發表了和合作發表了160余新種;收集了大量的寄生蜂標本,與國外專家交換許多定名標本,豐富了重要資源的儲備;查清了許多農林害蟲的寄生蜂資源;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了相關論著87余篇(本)(包括SCI刊物論文11篇)。投入本項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50%以上。

4.   徐志宏

比較系統研究我國跳小蜂科、長尾小蜂科等類群,明確了這些類群在中國的種類、寄主及分布,發表了和合作發表了50余新種;收集了大量的寄生蜂標本,與國外專家交換許多定名標本,豐富了重要資源的儲備;基本查清了許多農林害蟲,特別是介殼蟲的寄生蜂資源;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了相關論著80余篇(本)。

5.   黃建

系統研究我國蚜小蜂科等類群,明確了這些類群在中國的種類、寄主及分布,發表了和合作發表了70余新種;收集了大量的寄生蜂標本,豐富了重要資源的儲備;基本查清了許多農林害蟲,特別是介殼蟲、蚜蟲和粉虱害蟲的寄生蜂資源;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了相關學術論文20余篇,出版論著2部。

10篇代表性論文:  1.   A revision of the subtribe Brulleiina van Achterberg (Hym.: Braconidae: Helconinae) from China/ Zool. Med. Leiden

2.   Revision of the subfamily Rogadinae (Hymenoptera: Braconidae) from China / Zool. Verh. Leiden (187頁)

3.   The occurrence of leafminers and their parasitoids on vegetables and weeds in Hangzhou area, Southeast China / BioControl

4.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Braconidae (Hym.: Ichneumonoidea) inferred from partial 16S rDNA, 28S rDNA D2, 18S rDNA gene sequences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 Molecular Phylogentics and Ev

5.   A revision of the Chinese species of Encarsia Forster (Hymenoptera: Aphelinidae): parasitoids of whiteflies, scale insects and aphids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 (142頁)

6.   中國經濟昆蟲志 第五十一冊膜翅目姬蜂科 /科學出版社 (697頁)

7.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第十八卷膜翅目繭蜂科(一) /科學出版社(757頁)

8.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二十九卷膜翅目螯蜂科 /科學出版社(464頁)

9.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第三十七卷膜翅目繭蜂科(二) /科學出版社(581頁)

10.  中國介殼蟲寄生蜂志 /上海科技出版社 (524頁)

文章錄入:zgkjcx    責任編輯: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 設為首頁 | 廣告說明 | 合作項目

    名稱:科技創新網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13040577號-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45251號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