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观看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日韩在线观看视频黄-日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视频-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科技創新網 > 文章中心 > 創新人物百科 > 計算機科學 > 文章正文
學術成就 學術業績與創新點 學術論文 科研相關

學術成就摘要:

創立了基于復雜系統理論與方法的網絡與通信系統研究體系。

在復雜計算機網絡行為、機理與控制方法研究方面:①最先提出SOC現象與整體關聯行為;②找到自相似業務預測方法,發現大尺度重尾流可用fGn描述;③提出可控相變點混合路由策略,對臨界特征作了精細刻劃;④構造真實網絡最短路徑分布公式,論證實現最小代價理想網絡的可行性;⑤首次提出粗粒化流控解決M/G/c排隊的系統分析方法;⑥首次給出針對P2P業務的跨層耦合分布式鏡象改善網絡性能的定量結果。

在時空混沌理論與應用方面:①解決了時空混沌驅動可靠同步問題;②提出時空混沌序列的簡易生成方法并對其性能作了充分分析;③解決了時空混沌流密碼通信的若干關鍵技術問題。發表相關論文百余篇,被引用185次,單篇最高引用38次;部分實用化技術已申請專利。上述研究為信息網絡與復雜系統領域的科學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同時為擬從事的研究工作奠定了雄厚基礎。

主要經歷與創新成就

1、主要學術活動

(1)學術兼職:

時間 學術團體 職位 備注
2001.12-至今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 理事  
2002.10-至今 中國電子學會 會員  
2003.12-至今 中建協智專委網絡與通信專家組 成員  
2001.09-至今 IEICE 海外會員  
2002.10-至今 IEEE 會員  

(2)學術榮譽:

時間 兼職服務 職位 備注
1999.05-至今 物理學報、中國科學E輯、自然科學進展、中國物理快報、自動化學報、電子學報、電子與信息學報、清華學報、北郵學報、上海交大學報、國防科大學報、吉林大學學報、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等刊物 審稿人  
2002.10-至今 IEICE Tran Communications、電子科學學刊(英文版)、電子學報(英文版) 審稿人  
2002.10-至今 ICC、ICCC、InfoCom、APCC、ICII、PIMRC等網絡與通信領域國際會議 TPC Member、分會場主席 不定期
2002.09 四川省樂山市智能交通系統建設 專家  
2003.04-至今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評審專家 50余項
十一五期間 科工委技術基礎科研計量與無線專家組 成員  
2003.09-2008.09 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材編委會 副主任  
05.12-08.12 清華大學第二屆教授提名委員會 委員  

(3)專題報告:

時間/地點 報告題目 會議名稱 主辦
2006.12.12/北京 基于包層次的小子集觀測 第三屆全國復雜動態網絡學術論壇 中國高等科技中心
2006.07.23/北京 播存網絡理論意義 工程院咨詢項目“播存網格工程構思”開題會 中國工程院
2005.10.19/北京 雙結構互聯網定量分析 第二屆全國復雜動態網絡學術論壇 中國高等科技中心
2005.10.13/珠海 蓄勢待發的網絡教育軟件產業 首屆南方文化產業論壇 廣東省
2001.09.16/日本東京

[1] A self-configuring PI

controller for active queue management

[2] Modeling dynamical beha- viors of AQM-TCP joint system using Markov chains

[3] Stability analysis and para- meter selection of RED

APCC’01 IEICE

2、主持或參加的主要科研項目(以下項目除標明在研以外,均已完成)

時間 課題名稱 來源 作用 經費
07.01-09.12(在研) 共享信息網絡新結構及關鍵技術研究 自然基金項目 負責人 30
07.03-08.09(在研) 基于播存結構的共享信息網絡示范系統 橫向科研 負責人 150
07.01-11.12(在研) 一體化網絡與普適服務體系下的移動性和傳感網絡機理與理論 973計劃項目清華承擔的子課題 第二負責人 250
06.10-08.09(在研) 基于時空混沌流加密的XXX保密通信系統研究 國家部委 第二負責人 200
04.01-06.12 互聯網絡業務源模型與業務量預測(已結題) 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面上項目 負責人 31
03.01-05.12 復雜互聯網絡的整體動力學理論、方法及其應用(已結題) 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面上項目 第二負責人 25
02.01-04.12 時空混沌CDMA 網絡通信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已結題) 自然基金項目 第二負責人 16
01.10-03.09 自組織的人工生命業務量工程 985基礎研究項目 負責人 15
00.10-02.09 計算機網絡的自組織臨界現象 985基礎研究項目 負責人 15
03.10-05.12 基于CDMA1X的移動目標網絡監控平臺 中國聯通集團公司黑龍江分公司 負責人 50

“專利推廣”相關資料

[1]  2006年11月,發明專利(申請人:任勇、韋忠亞、洪郡、張學聃、許晨敏),基于移動網狀網的智能交通信息系統,申請號200610144015.0

[2]  2006年11月,發明專利(申請人:韋忠亞、洪郡、張學聃、張鑫、任勇),車載交通信息移動采集終端,申請號200610114283.8

[3]  2006年11月,發明專利(申請人:任勇、唐寶田、郭子建、許晨敏、李鴻儒),一種燃氣熱水器,申請號200610144034.3

[4]  2007年5月,發明專利(申請人:任勇、許晨敏、唐寶田),一種帶有循環節水裝置的太陽能熱水器,申請號200710099049.3

同行同事評價

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工作的能力和豐富的組織、管理經驗。

對前沿學科研究方向、技術與工程有濃厚的興趣、深刻的理解和正確的見解。

精力充沛,性格平穩堅定,為人誠懇善良。自信,不自負,謙恭,不奉迎。

有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有高度的責任感,有團結協作的大局意識。兼有一顆平常心。

主要學術成績、創新點及其科學意義

1、近年所從事學術研究工作的背景:

復雜性科學,或稱復雜系統理論與方法,被稱為二十一世紀的科學。籠統地說,它包括現代系統理論、非線性理論以及人工生命方法,如下圖所示。

圖1  復雜性科學理論框架

復雜網絡系統的研究是復雜性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1998年,Watts和Strogatz在Nature上發表文章《“小世界”網絡的群體動力行為》,揭示了復雜網絡的小世界特性,建立了小世界網絡模型。1999年Albert和Barabasi在Sciece上發表文章《隨機網絡中標度的涌現》,揭示了復雜網絡的無標度性質,建立了無標度網絡模型。自此,復雜網絡理論研究不再局限于數學的范疇,而是進入了物理學、生物學、社會學以及互聯網領域,受到科學、管理、工程技術等眾多學科的廣泛關注。

2、主要學術業績與創新點:

自1999年開始,發起組建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復雜工程系統實驗室(CESL),并擔任主任,開設《復雜系統分析導論》研究生課程,致力于復雜性科學以及將復雜系統理論與方法應用到信息網絡與通信系統的仿真、分析與控制研究。目前CESL實驗室有教師10人,其中3名教授。

先后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含兩項重大研究計劃面上項目)、985基礎研究基金3項(含1項重點項目)、航天科技創新基金1項、航天支撐技術基金1項以及大型網絡設計與建設工程項目;正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共享信息網絡新結構及關鍵技術研究)、973項目子課題1項(一體化網絡與普適服務體系下的移動性和傳感網絡機理與理論)、國家部委項目1項(涉密),以及面向網絡信息共享的橫向科研開發項目。取得了大量原創性研究成果,逐漸形成了基于復雜系統理論與方法的網絡與通信系統研究體系(如圖2所示),并不斷完善和擴充。

圖2  基于復雜系統理論與方法的網絡與通信系統研究體系

3、主要學術成績和創新點(以下文章引用信息截止至2007年3月)

1、復雜計算機網絡的行為、機理及控制方法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互聯網研究領域有兩個公認的“缺乏”:第一,作為信息系統,互聯網研究缺乏理論支撐;第二,作為分布式控制系統,互聯網系統缺乏可觀可控的狀態變量。盡管有人把排隊(Queuing)論作為互聯網研究的理論基礎,但由于網絡流量的自相似性,使得以往用泊松過程刻畫的業務以及基于馬爾科夫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在基于包交換的排隊系統中不再適用;況且,面向連接的傳統電信網的排隊分析方法,是穩態(t→∞)時的結論,不完全適合于無聯接的動態可丟失包交換網絡。有一些稱為“網絡信息論”的研究,其主要內容是討論在一定規模的網絡下進行數據包存儲轉發的通信容量極限問題。隨機圖是一種用于網絡分析與網絡現象理解的數學工具,有一些研究試圖將隨機分析引入網絡,在模型抽象和協議概念化等問題上至今難以找到契合點。

關于互聯網的控制,一方面,是通過網絡觀測實現集中控制或分布式控制,已經取得一些規則網絡、無尺度網絡、隨機驅動下的動態網絡牽制控制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是透過大時滯且不定時滯互聯網的控制問題。由于以計算機之間靠TCP/IP協議聯結的互聯網存在著諸多的不確定性,如拓撲結構不確定(無統一規劃的生長型冪律度分布網絡)、傳輸路徑不確定(單徑、多徑、可變路由)、QoS要求不確定(不同連接、不同業務、不同度量參數)、業務到達不確定(到達時間、業務量、持續性)、節點狀態不確定(包處理延時、排隊長度、等效出口帶寬、吞吐量),使得系統的狀態向量難以定義,因而難從理論上建模、分析。

研究思路:首先,認識網絡自身所發生的各種復雜現象,即網絡行為研究;第二,揭示復雜網絡種種“表現”的原因,即機理研究;第三,針對具體應用場景,根據單項或集成目標,研究網絡局部指標或整體優化控制,包括結構、方法、算法等。

(1)全面分析驗證了網絡的冪律、自組織臨界、整體時空關聯行為

最先提出網絡中存在自組織臨界(SOC)現象與整體關聯行為。通過一維、二維元胞機仿真與實際網絡測量,驗證了網絡中普遍存在的冪律特性與無標度特性,分析了大規模網絡從輕載趨于臨界相變狀態的長相關增強和整體關聯演化過程,給出冪指數取值范圍,從而更加充分地認識了網絡中由于節點協議的非線性和終端用戶行為的突變性而產生種種復雜有趣現象的必然性。參見文章[4、14、54、74、75、76],被引用33次,單篇最高被引用18次。

(2)提出自相似業務的產生與預測方法以及網絡流量的大時空關聯分析方法

第一,提出一種檢測序列是否為自相似性業務以及自相似參數估計方法,并驗證了網絡流量是Hurst指數約為0.8的自相似業務流,與解析結果一致。

第二,根據網絡流量中存在復雜的整體相關性,利用子波變換輸出在同一時間尺度下只具有短程相關的特性,找到了一種基于子波的間接網絡流量預測方法。通過局域網、廣域網流量測量,驗證了該預測方法的有效性,并給出了最小方差迭代快速算法,一定程度地解決了長期以來普遍認為自相似業務無法預測的爭議

第三,對局域網和廣域網TCP流進行全局、局部縮放性質研究,得到了驚人的發現:在大時間尺度上,以重尾分布網絡流量可以近似為分形高斯噪聲(fGn);而在小時間尺度上,流量無法用fGn或MWM(多分形小波模型)近似。進一步分析表明,小于RTT時間尺度的流量建模仍然具有挑戰性。

第四,定義了一個加權向量,利用網絡的內在關聯性,通過恰當選擇少數觀測點來準確估計全局流量信息,從而解決了大時空動態網絡的全局監測難題

以上研究成果發表于文章[5、29、78],被引用7次。

(3)通過小世界網絡特征分析找到一種理想互聯網的設計途徑

本研究通過對不同網絡模型的小世界屬性分析,尋求網絡整體優化設計方案。

針對規則的二維平面拓撲小世界網絡,首先,分析平均最短路徑路由的網絡性能,提出一種有效的混合路由策略,控制網絡的臨界相變點在惡意攻擊時后移,極大地提高了網絡抗毀能力。然后,對臨界狀態特征首次作了定量刻劃:在相變點附近,網絡負載變化的功率譜呈現1/f 2的特點,節點排隊長度的功率譜變化服從1/f a分布,其中a £ 2;a 的降低反映了網絡的整體關聯性趨于增強,說明網絡更加難于控制。

針對冪律度分布網絡,創造性地構造了最短路徑長度分布P(l)公式,只含有冪指數,從而建立了度分布P(k)與P(l)之間的直接關系;該公式表明,參數代表了網絡節點連接方式,網絡的總邊數對l取值規律有直接的影響。換言之,只要掌握冪指數值,就可以直接計算相應網絡的平均最短路徑長度l。實測數據驗證了公式的有效性。該項工作的意義是,論證了冪指數對網絡設計的重要性以及對網絡路由特性的影響,使得未來網絡的控制與管理有了明確的指導方向,使得理想網絡的設計成為可能。

以上研究成果發表于文章[2、3、6],被引用21次,單篇最高引用15次。

(4)提出了改善網絡性能的三種控制方法并充分驗證了其有效性

對網絡進行均衡化、智能化、多元化改進,主要是施以有效的控制。這些控制手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①體現在協議或方法上,②作用在局部節點或自治域內甚至延伸至全網,③基于現有網絡或填加新的網絡結構。

第一,提出一套基于信息素的改進人工生命路由算法,通過研究二維元胞機模型自組織路由動態建立過程,發現路由建立時間服從冪律分布,所提出算法的響應時間和負載均衡等動態指標,均優于現行的路由算法,如OSPF。

第二,提出了一系列更具實效的隊列管理、流控與擁塞控制方法和算法,包括:①基于滑模變結構控制的魯棒主動隊列管理算法,極大地提高了AQM的適應性;②針對大時滯網絡TCP端到端擁塞控制的各種AQM算法都存在排隊震蕩的問題,提出了魯棒的延時補償算法DC-AQM,鏈路利用率是其它算法的3~4倍;③基于流體流理論建模分析的p-EFCI概率標識二進制流控算法,對于ABR業務流控的穩定性和魯棒性均優于流行的EFCI算法;④設計了顯式速率反饋(XRF)機制概率標識算法中用于擁塞判定概率實時調整的PID控制器及其參數整定方法,大幅度地抑制了排隊長度的振蕩,提高了鏈路利用率,減小了時延抖動。

第三,3G無線蜂窩系統接入互聯網時缺乏流控機制,因而無法利用數據業務的彈性特點。對此,我們提出一種粗粒化流控機制,避免了傳輸過程中的速率調整,有效地縮短了文件服務的平均響應時間。在這項研究中,將重尾大方差文件(如有界Pareto分布)的傳輸問題,轉化為有限忍耐度的M/G/c(Poisson達到/服務時間分布/并行服務進程數)排隊系統。采用長短流分解,借助伊滕積分,對非無窮方差的任意分布文件的更新過程到達進行擴散近似處理,解決了一直以來M/G/c排隊系統分析的難題,取得了重要理論突破。

以上研究成果發表于文章[1、16、18、21、24-28、34、37、38、41-43、61-72、78],被引用109次,單篇最高引用15次。

(5)P2P、HTTP等應用網絡對互聯網性能的影響及改善方法

通過網絡測量和理論分析,我們發現:Http業務與P2P等主流業務在空間分布上均呈冪次分布規律,與復雜網絡理論對邏輯連接的扁平網絡的傳統解釋有較大差異。由于實際的應用層行為具有更強的小集團群聚性,因此P2P業務的下行分組才能夠服從冪律分布,而對等(P2P)機制對于物理網絡的流量均衡則毫無作用。為此,我們提出了一種耦合物理網絡與應用層網絡行為的雙層模型,研究了虛擬網絡行為對物理網絡整體性能產生嚴重影響的客觀現象:①在虛擬網絡行為作用下,網絡節點數據包排隊長度仍存在相變特性,但相變臨界點發生了明顯左移;②注入速率小于臨界速率時,與規則網絡結論一致;③在接近臨界速率處,節點數據包排隊長度呈長程相關特性,冪指數變大,網絡的長程相關性得到了增強;④注入速率大于或等于臨界速率時,虛擬網絡行為使網絡呈現出一致的長程相關性。

針對這種現象,我們提出了應用網絡與物理網絡之間跨層耦合的分布式鏡像方法,經分布鏡像,物理網絡節點數據包的排隊長度、數據包駐留時間、鏈路吞吐量等表示網絡性能的指標參數,仍呈現明顯的相變特性,但臨界相變點產生了明顯的右移,而且可能發生二級相變,網絡性能得到相當大的改善。

以上研究部分成果發表于2007年1月《物理學報》,文章[11];其余成果已投稿。

(6)Internet網絡安全性研究

我們用動力學方法研究了計算機網絡的網絡會議安全、病毒模型、病毒擴散監測等問題,提出了蠕蟲病毒的早期發現方法。研究成果發表于文章[15、30、31、36],被引用7次。

上述研究成果,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50余篇,累計被引用177次,單篇最高引用39次。

以這些研究為基礎,目前正在承擔基礎研究與工程應用兩個大型項目:(1)973計劃項目子課題“一體化網絡與普適服務體系下的移動性、傳感網絡機理與理論”,該課題在5個子課題中理論性最強,將產生大量理論性創新成果;(2)基于播存結構的共享信息網絡原型系統,通過一種新型網絡結構的實現,驗證信息共享網絡的可行性。

2、攻克時空混沌方法重要難題,挖掘其在通信與信息系統中的應用

(1)提出混沌與時空混沌可靠同步理論與方法

全面分析了混沌系統的同步,深入研究了驅動序列對時空混沌同步性能的影響,針對一類時空混沌系統提出了一系列可靠同步方法——線性反饋同步定理、基于觀測器理論的同步以及滑模變結構同步,從而徹底解決了時空混沌的驅動同步問題。參見文章[9、10、35、40、47、48、56、57、58],被引用72次,單篇最高引用38次。

(2)時空混沌序列的產生及其特性分析

采用耦合映像格子時空混沌模型產生并行的二進制隨機序列,深入分析了時空混沌序列的相關特性及其在多址通信中的應用。參見文章[46、49、52、55、79],被引用6次。

(3)時空混沌應用研究

提出了時空混沌二值化技術以及混沌參數調制解調方法,用變結構控制解決了離散時空混沌實用化中的同步難題,將時空混沌用于SSMA系統、CDMA系統、流密碼通信系統,發現了其在流媒體保密通信中的應用潛力。參見文章[7、12、50、51、55、56、59、73、80],被引用6次。

上述研究成果,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30余篇,累計被引用80余次,單篇最高引用38次。

3、Mesh網絡移動交通信息采集系統,具有更加優越的網絡結構與傳輸方式

目前,智能交通系統的研究如火如荼,其中及時準確的交通信息采集至關重要。

本項研究基于移動Mesh網絡,采用動態拓撲自組織的網絡結構與實時網絡數據多跳傳送方式,屬于當前的熱門研究領域——DFT-MSN。

該系統與現有其它交通信息采集系統有兩點本質差異:第一,采集點是車載移動終端,而不是位于路口和關鍵路段的攝象頭、測速儀或地埋線圈,因此大大地減少了采集終端數量;第二,采集到的實時網絡數據通過移動Ad hoc與Mesh網結合的方式上傳,而不是通過有線(如光纖)或基于蜂窩通信網的短信、GPRS、CDMA1X等技術上傳,因此運營成本低,實用化程度高。該成果的研究基礎發表于論文[8、17、18、22、24、32、33、44、45],被引用13次。此外,申請發明專利兩項,參見專利[1、2]。

4、學術研究及成果的科學意義:

上述幾個方面的理論研究,豐富了復雜性科學體系和內容,在加深了對其理論與方法深入理解的基礎上,為其增添了新的內容與活力。上述幾方面的應用基礎研究,與其他同類研究相比,雖然應用背景與目標相同,但是研究視角與所依托的理論與方法完全不同,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這些成果拓寬了網絡與通信系統研究空間,提高了信息科技領域的研究層次,使基礎理論在工程實際中應用的研究更加深入,更加廣泛。研究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進一步工作——復雜互聯網絡信息共享理論及應用

互聯網業務流量內容大致分為兩類:①共享信息/業務;②個性化信息/業務。

所謂共享信息,是指存于網站上、大量用戶需要獲取的信息;其主流業務是萬維網Http業務、無中心服務器P2P業務(如Maze、EMule/EDonkey、BT、PPLive)。

網絡仿真分析,特別是網絡實際測量分析表明,共享業務已成為主流。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近期發布的第19次調查報告顯示,共享信息業務已超過總業務量的97%!電信部門一直為BT下載等業務過度侵占帶寬而大傷腦筋!如圖3所示。

經分析我們發現,共享信息使得網絡上出現了大量的“無功流量”!

眾所周知,在兩個存儲節點之間,相同的內容只需傳送一次,大于一次的傳輸則形成冗余的“無功流量”。冪律告訴我們,許多人在不同時刻享用同一內容是一種大概率現象,因此“無功流量”是一種大概率事件,必須加以解決!

冪律帶來了帶寬的無尺度(scale free)匱乏,同時也導致帶寬的無尺度浪費。這是復雜網絡理論告訴我們的常識。然而,由于一直以來對網絡復雜性的研究和認識不足,使得共享信息需求對網絡造成了始料未及的嚴重壓力。

冪律終于使網絡設計者陷入了兩難:按少數網站的大度值設計,可以避免擁塞,但帶寬將大面積閑置;按低度值設計,服務質量無法保證。

國內上網計算機有5600萬臺,中國的網民1.37億人。顯然,要實現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所提出的目標,讓互聯網上山下鄉,使農村人口也能享受到進步的數字文化,是現行網絡與技術難以完成的艱巨任務。

本課題將從復雜系統的角度,采用復雜系統的研究方式,探索網絡信息共享的理論、方法與技術,具有極大的理論創新研究空間。同時,為實現全國人民的網絡信息共享服務,實現中國特色“低成本信息化”的長遠目標,奠定充分的理論基礎與實驗基礎。

學術論文:

4、論文被SCI、EI收錄與被其它論文引用情況

(1)被SCI、EI收錄總數:SCI收錄29篇,EI收錄37篇。

(2)SCI收錄文章引用情況:他人引用共185次,單篇引用次數最高38次。

代表性學術論文

*[1] F.Y.Ren, Y.Ren, X.M.Shan.Design of fuzzy controller for active queue management.Computer Communications 2002, 25, pp874-883 (影響因子0.556)

*[2] 李旲, 山秀明, 任勇.具有冪率度分布的因特網平均最短路徑長度估計.物理學報, 2004, Vol.53, No.11, pp3695-3700   (影響因子1.256)

*[3] F.liu, X.M.Shan, Y.Ren.Phase transition and 1/f noise in a computer network model.Physica A 328, 2003, pp341-350   (影響因子1.332)

*[4] 劉鋒, 山秀明, 任勇.計算機網絡的長程相關特性.物理學報, 2004, Vol.53, No.2, pp373-378 (影響因子1.256)

*[5] X.Wang, Y.Ren, X.M.Shan.WDRLS:A Wavelet-Based On-Line Predictor for Network Traffic.IEEE GlobalCom 2003, Vol.7, 1-5, Dec, pp4034-4038  

*[6] 劉鋒, 任勇, 山秀明.互聯網絡數據包傳輸的一種簡單元胞自動機模型.物理學報, 2002, Vol.51, No.6, pp1175-1180       (影響因子1.256)

*[7] Y.Ren, H.Lin, Z.X.Ma, X.M.Shan.Performance Analysis In General Cyclic AD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2003, Vol.13, No.8, pp2369-2376  (影響因子1.144)

*[8] Y.K.Xiao, X.M.Shan, Y.Ren.Game theory models for IEEE 802.11 DCF in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IEEE Radio Communication, 2005, Vol,43, No.3, pp22-26 (影響因子1.946)

*[9] F.Liu, Y.Ren, X.M.Shan, Z.L.Qiu.A linear feedback synchronization theorem for a class of chaotic systems.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 2002, Vol.13, No.4, pp723-730    (影響因子1.938)

*[10] X.H.Yin, Y.Ren, X.M.Shan.Synchronization of discrete spatio-temporal chaos by using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 2002, Vol.14, No.7, pp1077-1082  (影響因子1.938)

   其它論文:

[11] 王磊, 周淑華, 袁堅, 任勇.虛擬網絡行為對互聯網整體特性的影響.物理學報, 2007(1), pp36-42(影響因子1.256)

[12] 張維, 周淑華, 任勇, 山秀明.Turbo譯碼算法的分岔與控制.物理學報, 2006, 55(2):622-666(影響因子1.256)

[13] 王劍, 山秀明, 任勇.OFDM/CDMA峰值受限非線性的一種新處理方法.北京郵電大學學報, 2006, 29(5):45-49

[14] 山秀明, 王磊, 任勇, 宋永華.復雜互聯網絡研究進展.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約稿, 2006, 29(1):1-8

[15] 單琳偉, 山秀明, 任勇.基于SIP的域間網絡會議安全框架.計算機工程, 2006(14):133-135

[16] 王鉞, 任勇, 山秀明, 王耀希.GPRS/UMTS無線數據接入的控制與優化.計算機應用研究, 2006, 23(8):235-239

[17] 石玥, 王鉞, 周淑華, 萬昊, 任勇, 山秀明.雷達組網中的聯合數據關聯與偏差估計方法研究.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06, 28(11):1668-1671

[18] Y.K.Xiao, X.M.Shan, Y.Ren.Cross-layer approach to improve TCP performance in multihop ad hoc networks.IEIC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2005, Vol.E88-B(8), pp3375-3382 (影響因子0.487)

[19] J.Wang, X.M.Shan, Y.Ren.A New Approach for Evaluating Clipping Distortion in DS-CDMA Systems.IEIC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2005, E88-B(2), pp792-799 (影響因子0.487)

[20] Y.Cao, Y.K.Xiao, X.M.Shan, Y.Ren.An Efficient Decoding Algorithm for 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IEICE Transaction on Fundamentals, 2005, Vol.E88-A(5), pp1384-1387       (影響因子0.477)

[21] 王鉞, 宋永華, 任勇, 山秀明.WCDMA系統中Internet訪問性能的優化.北京郵電大學學報, 2005, Vol.28, No.2, pp4-8

[22] 肖永康, 李萌, 山秀明, 任勇.一種改善Ad Hoc網絡中TCP性能的跨層方法.計算機應用, 2005, No.5, pp1178-1179

[23] 萬昊, 任勇, 山秀明.基于混淆矩陣的全方位角雷達目標識別.微電子學與計算機, 2005, Vol.22, No.3, pp136-139

[24] K.Y.Xiao, L.Zhang, X.M.Shan, Y.Ren.Neighbor-Medium-Aware MAC Protocol with Fairness for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IEIC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2004, E87-B.(9), pp2738-2746(影響因子0.487)

[25] L.Zhang, Y.Ren, X.M.Shan.Pheromone-Based Ant Routing System for IP Networks.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Vol.9, No.2, pp213-218

[26] 張林, 任勇, 山秀明.負載均衡的人工生命路由算法.通信學報, 2004,Vol.25, No.4A, pp290–297

[27] J.X.Lu, Y.Wang, Y.H.Song, Y.Ren.New QoS Metrics and Application Layer Proxy for GPRS/UMTS Internet Access.in Proceedings of IEE QoS2004

[28] J.X.Lu, X.M.Shan, Y.Ren.Overlay networking: 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 challenges.通迅學報, 2004, Vol.25, No.12, pp46–52

[29] 陸俊秀, 山秀明, 任勇.TCP流量的多尺度分析. 數據采集與處理, 2004 ,Vol.19, No.1, pp5–9

[30] Y.Li, X.M.Shan, Y.Ren.The Mode of Net-Virus Actions.Engineering Science, 2004, No.3, pp25–29

[31] 李旲, 山秀明, 任勇.網絡安全概述.中國工程科學, 2004 ,Vol.6, No.1, pp10-15

[32] X.Wang, Y.Ren, J.Zhao, Z.H.Guo, R.Yao.Comparison of IEEE 802.11e and IEEE 802.15.3 MAC.IEEE 6th CAS Workshop/Symposium on Emerging Technologies-Frontiers of Mobi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hanghai, China, May 31-June 2, 2004, pp675-680

[33] 肖永康, 山秀明, 任勇.無線Ad hoc網絡中的功率控制問題.計算機應用, 2004, Vol.24, No.8, pp91-93

[34] 任豐源, 林闖, 任勇, 山秀明.大時滯網絡中的擁塞控制算法.軟件學報, 2003, Vol.14, No.3, pp503-511

[35] 尹遜和, 任勇, 山秀明.混沌系統的滑模結構觀測器同步. 原子能科學技術, 2003,Vol.37, No.2, pp185-192

[36] 山秀明, 李旲, 焦健, 任勇, 仇賁, 曹軼群.網絡病毒行為模式分析.中國工程科學, 2003, Vol.5, No.12, pp55-59

[37] F.Y.Ren, X.H.Yin, Y.Ren, X.M.Shan.A Robust Active Queue Management Algorithm Based on 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IEEE INFOCOM2002, Vol.1, 23-27 June, pp13–20

[38] W.Wu, Y.Ren, X.M.Shan.Providing proportional loss rate and loss rate bounds for adaptive traffic: A new relative diffserv model.IEIC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2002,1, pp129-136(影響因子0.487)

[39] L.Wang, Y.Ren, X.M.Shan.Effect of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on performance of BLAST-OFDM systems.Electronics Letters, 2002.2, pp747-749  (影響因子1.072)

[40] 尹遜和, 任勇, 山秀明.廣義Hénon映射的滑模變結構控制同步.物理學報, 2002, Vol.51, No.9, pp1949-1953 (影響因子1.256)

[41] 尹遜和, 任豐源, 任勇, 山秀明.魯棒的主動隊列管理新算法. 計算機學報, 2002.10, pp1018-1023

[42] 任豐源, 任勇, 山秀明, 王福豹.二進制ABR流量控制算法的建模與分析.計算機學報, 2002.6, pp651-656

[43] 任豐源, 林闖, 任勇, 山秀明.ATM網絡擁塞控制中PID控制器的設計. 計算機學報, 2002, 10, pp1024-1029

[44] H.Lin, W.Wu, Y.Ren, X.M.Shan.A Time -scale Decomposition Approach to Optimize Wireless Packet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Scheduling.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 WCNC2002, pp699-706

[45] 肖永康, 山秀明, 任勇.無線Ad hoc網絡及其研究難點.電信科學, 2002, No.6, pp12-14

[46] Y.X.Xia, Y.Ren, X.M.Shan.On the Generation of Parallel Binary Random Sequences Based on Spatiotemporal Chaos.Int. Conf. On Telecommunications, ICT2002, pp161-165

[47] Y.X.Xia, Y.Ren, X.M.Shan.Achieving Synchronization in Spatiotemporal Chaotic SSMA Systems.Int. Conf. On Communicati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CCCAS2002, pp1647-1651

[48] Y.X.Xia, Y.Ren, X.M.Shan.Influences of the driving sequence to synchronized spatiotemporal Chaos.NOLTA2002, pp163-165

[49] 李寧, 山秀明, 任勇.一種實用的時空混沌二值化方法.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02, Vol.24, No.11, pp60-63

[50] 汪亮, 山秀明, 任勇.基于狀態反饋的混沌參數調制解調方法.清華學報, 2002, No.1, pp23-25

[51] X.M.Shan, H.Lin, Y.Ren.Performance Analysis in Chaotic-Iteration-Based ADCs. Proc.of ISCAS 2002, pp393-396

[52] Y.X.Xia, Y.Ren, X.M.Shan.Cyclically orthogonal subsets of Walsh functions.ICCS2002, pp106-110

[53] 任勇, 李瑩, 山秀明.基于CWT自相似特性的飛機目標HRRP分類法.清華學報, 2002.7, pp873-876

[54] 袁堅, 任勇, 劉鋒, 山秀明.復雜計算機網絡中的相變和整體關聯行為.物理學報, 2001, Vol.50, No.7, pp1221-1225         (影響因子1.256)

[55] Y.X.Xia, X.M.Shan, Y.Ren.Correlation Property of binary spatiotemporal chaotic sequence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E, 2001, Dec. (影響因子2.418)

[56] Y.Ren, Y.X.Xia, X.M.Shan.Driving Synchronization of Spatiotemporal Chao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CDMA.Int. J.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2001, Vol.11, No.12, pp3117-3124 (影響因子1.144)

[57] F.Liu, Y.Ren, X.M.Shan.Synchronization for a class of chaotic systems based upon observer theory.Chinese Physics, 2001, Vol.10, No.7, pp606-610 (影響因子1.185)

[58] 劉鋒, 任勇, 山秀明.混沌Lur’e系統的線性輸出反饋同步.物理學報, 2001, Vol.50, No.12, pp1400-1403   (影響因子1.256)

[59] 尹遜和, 任勇, 山秀明.工程混沌及混沌應用的研究現狀與展望.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01, No.12, pp71-76

[60] 任豐源, 任勇, 山秀明.主動網絡的研究與進展.軟件學報, 2001, Vol.12, No.11, pp1614-1622

[61] W.Wu, Y.Ren, X.M.Shan.Stability analysis on active queue management algorithms in routers.MASCOTS’2001, Ohio, USA, August 15-18

[62] F.Y.Ren, Y.Ren, X.M.Shan.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EFCI algorithm.ISCC2001, Hammamet, Tunisia, July 3-5, 2001, pp255-259

[63] F.Y.Ren, Y.Ren, X.M.Shan.Enhancement to RED algorithm.The 9th IEEE Int. Conf. On Networks, ICON2001, Bangkok, Thailand, Oct. 10-12, 2001, pp14-19

[64] 張林, 任勇, 山秀明.人工生命路由算法及其在Internet網中的應用.電信網技術, 2001, Vol.11, No.4

[65] W.Wu, Y.Ren, X.M.Shan.A self-configuring PI controller for active queue management.APCC2001, Tokyo, Japan, Sep.16-20, 2001, pp368-371

[66] W.Wu, Y.Ren, X.M.Shan.Modeling dynamical behaviors of AQM-TCP joint system using Markov chains.APCC2001, Tokyo, Japan, Sep.16-20, 2001, pp372-375

[67] W.Wu, Y.Ren, X.M.Shan.Stability analysis and parameter selection of RED.APCC2001, Tokyo, Japan, Sep.16-20, 2001, pp376-379

[68] F.Y.Ren, Y.Ren, X.M.Shan.Fluid-based analysis of ABR flow control in ATM networks.APCC2001, Tokyo, Japan, Sep.16-20, 2001, pp630-635

[69] W.Wu, Y.Ren, X.M.Shan.An analytical study on TCP-Friendly congestion control for multimedia streams.IEEE PROMS2001, Netherlands, Nov.

[70] W.Wu, Y.Ren, X.M.Shan.Analysis on Adjustments-Based TCP-Friendly Congestion Control: Fairness and Stability.Proc. of the 26th IEEE Conf. on local computer networks (LCN2001), Florida, USA, Nov. 2001, pp142-148

[71] W.Wu, Y.Ren, X.M.Shan.Forwarding the balance between absolute and relative: A new relative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architecture.HPSR2001, Texas, USA, May 29-31, 2001, pp250-254

[72] L.Zhang, Y.Ren, X.M.Shan.1/f noise in multi-agent cooperative routing.ICNF 2001, Florida, USA, Oct. 22-25, p541-545

[73] 俞杰, 任勇, 山秀明.一種新的混沌編碼脈壓雷達信號.電子學報, 2001.12, pp1705-1706

[74] J.Yuan, Y.Ren, X.M.Shan.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in a Computer Network Mode.Physical Review E61, 2000, pp1067-1071         (影響因子1.418)

[75] 袁堅, 任勇, 山秀明.一種計算機網絡的元胞自動機模型及分析.物理學報, 2000, Vol.49, No.3, pp398-402   (影響因子1.256)

[76] J.Yuan, Y.Ren, X.M.Shan.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in One Dimensional Packet Flow Model. Chinese Physics, 2000, Vol.9, No.9, pp641-648    (影響因子1.185)

[77] 吳霖, 任勇, 山秀明.QoS路由及其在IP中的實現.現代電信科技, 2000.7, pp16-21

[78] W.Wu, J.Yuan, X.M.Shan, Y.Ren.Exploring Collective Behaviors with Short-Range Correlation Between Routers.IEEE ICCT2000, Beijing, Aug. 2000, pp70-75

[79] Y.X.Xia, Y.Ren, X.M.Shan.Spatiotemporal Chaotic Spreading Sequences for CDMA Communications. IEEE ICCT2000, Beijing, Aug. 2000, pp530-535

[80] X.H.Yin, F.Y.Ren, Y.Ren.A Kind of New Amplifier.Chinese Physics, 2000, Vol.9, No.2, pp97-99(影響因子1.185)

科研相關:

1、主要研究內容

建立信息共享網絡的基本理論

研究Http與P2P等主流業務對邏輯網絡與物理網絡性能的影響

研究共享信息在物理網絡上的自組織耦合映像方法與策略

研究網絡多級相變點的分布式鏡象控制方法

提出新的共享信息網絡結構并進行性能分析

研制新結構共享信息網絡演示驗證系統

2、研究方案與技術路線

(1)根據動態網絡自組織演化原理建立網絡信息傳輸的最小代價理論

針對信息資源、物理網絡、終端用戶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提出基于六種距離的最小代價信息獲取理論,提出一系列新問題和新概念,包括信息亮度、共享度,有功與無功流量,信道的有效性與信源的可靠性(與傳統概念相反),半連接(相對于電信網的全連接與包交換網的無連接),網絡局部粘度與全局粘度等,建立共享網絡新理論。

(2)建立一個網絡數據綜合分析平臺

在國際流行的大型網絡仿真軟件基礎上,編制特定功能應用程序,建立共享信息網絡業務綜合分析平臺,對校園網內部、接入教育網截面及外網訪問的測量數據進行分類與流量分析,研究主流業務及其動力學屬性對應用層網絡和物理網絡的行為所產生的影響,分析把共享信息進行可控分布式鏡象之后網絡負載的均衡性變化及其動力學規律,對于網絡的一級相變與二級相變進行定性與定量研究。

(3)提出類似于廣播存儲機制的共享信息網絡結構

借助于人工生命方法,建立一套有限分布鏡象的網絡性能評價指標體系,對于面向信息共享的幾種網絡結構的性能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以便尋找到一種最小代價的網絡信息共享新結構。

(4)新結構信息共享網絡原型系統驗證

研制一個仿真的共享信息新結構網絡,對所提出的理論、方法與技術進行試驗驗證,進一步論證信息共享網絡理論與系統的可行性。

3、獲得科研與教學獎勵

獲獎項目名稱 獎項名稱 等級、排名 獲獎時間 授獎部門
大慶教育信息網—多功能綜合校園網系統與技術 教育部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第一 2000年 教育部
科技成果推廣應用效益顯著獎 專項獎,第一 2000年 清華大學
黑龍江省東部電網區域穩定控制裝置研制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清華方第三 2000年 黑龍江省
科技成果推廣應用效益顯著獎 專項獎,第三 2000年 清華大學
電子系統設計綜合實踐 優秀教學成果獎 一等獎,第一 2006年 清華大學
大學生研究訓練(SRT)計劃 優秀指導教師獎 一等獎,個人 2006年 清華大學

部分學術科研照片

 
 
 

文章錄入:zgkjcx    責任編輯: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 設為首頁 | 廣告說明 | 合作項目

    名稱:科技創新網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13040577號-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45251號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