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牧草育種、草產品的開發利用研究、植被恢復等方面的研究與應用推廣。
主要科研成果:
獲得部省科技獎勵7項。其中二等獎1項,三等獎6項;獲得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項;主編著作一部,參編2部;編寫和參加編寫的已頒布地方標準27個;獲得牧草新品種證書2個,國家審定品種一個,省級一個。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和參加科研項目40余項。
1、農業部行業專項目《易災牧區飼草飼料戰略性儲備體系建設研究與示范》;
2、國家引智項目《溫帶優良草資源收集評價與示范推廣》;
3、省科技廳基礎項目《老芒麥航天育種及其優異種質創制》;
4、國家引智項目《溫帶良種草選育與草畜轉化技術研究示范》;
5、四川省“十一、五”牧草育種攻關項目:川西北牧區牧草新品種選育;
6、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若爾蓋濕地保護與恢復技術研究的研究;
7、國家引智項目:四川白獺兔標準化示范推廣;
8、國家引智項目:優良草兔新品種等項目。
發明專利和標準:
專利:
川草引3號虉草無性繁殖栽培技方法 Zl20120277015.3
大花紅景天育苗方法及栽培方法 Zl20080349377.3
標準:
[1]白史且, 陳莉敏, 李達旭, 張玉, 毛德才, 鄧永昌. 一種提高金花菜種子繁殖的方法[P]. 四川省: CN112913371A, 2021-06-08.
[2]白史且, 李達旭, 張昌兵, 鄢家俊, 游明鴻, 劉剛, 鄧永昌. 川草引3號虉草無性繁殖栽培方法[P]. 四川省: CN102763554B, 2015-06-03.
[3]張玉, 白史且, 李達旭, 鄧永昌, 方鵬飛. 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術培育菊苣優質新種質的方法[P]. 四川: CN102776233A, 2012-11-14.
[4]張玉, 白史且, 李達旭, 鄧永昌, 方鵬飛. 菊苣轉基因植株的擴繁方法[P]. 四川: CN102771396A, 2012-11-14.
[5]白史且, 李達旭, 張昌兵, 鄢家俊, 游明鴻, 劉剛, 鄧永昌. 川草引3號虉草無性繁殖栽培方法[P]. 四川: CN102763554A, 2012-11-07.
[6]李達旭, 張昌兵, 白史且, 游明鴻, 鄢家俊, 劉剛, 鄧永昌. 一種提高川草引3號虉草種子產量的方法[P]. 四川: CN102763556A, 2012-11-07.
[7]李達旭, 白史且, 張玉, 鄢家俊, 傅祥超, 鄧永昌, 蘇國鵬, 汪平. 一種提高獺兔毛皮質量的草粉顆粒飼料[P]. 四川: CN102754750A, 2012-10-31.
[8]白史且, 李達旭, 鄢家俊, 張昌兵, 游明鴻, 鄧永昌. 提高阿壩垂穗披堿草種子產量的方法[P]. 四川: CN102754561A, 2012-10-31.
[9]何正軍, 賈國夫, 澤柏, 陳琳, 劉漢中, 李洪泉, 鄧永昌, 尼科, 郭敏. 大花紅景天種子育苗方法及栽培方法[P]. 四川省: CN101361446B, 2010-12-22.
[10]何正軍, 賈國夫, 澤柏, 陳琳, 劉漢中, 李洪泉, 鄧永昌, 尼科, 郭敏. 大花紅景天種子育苗方法及栽培方法[P]. 四川: CN101361446, 2009-02-11.
論文專著:

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主編著作一部,參加編寫著作2部。
出版專著:
1、《高速公路綠化工程技術》,編委,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年09月。
2、《川西北牧區優良牧草栽培與利用技術手冊》,編委,四川黨建期刊集團 四川民族出版社。
3、青藏高原種植資源名錄(上下冊),主編 ,天津出版傳媒集團,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發表中文論文:
[1]梁小玉, 鄧永昌, 董昭林, 季楊, 胡遠彬, 易軍, 張靚, 何正軍, 李洪泉, 張俊梅, 高麗. 川畜3號菊苣高產栽培關鍵技術[J]. 草學, 2023, (01): 65-67.
[2]張玉, 白史且, 李達旭, 鄧永昌. "川草6號"菊苣栽培技術[J]. 草學, 2017, (04): 26-27+37+88.
[3]張勁, 鄢家俊, 鄧永昌, 李達旭, 白史且, 吳婍, 陳琴. 航天誘變對老芒麥特性的影響研究[J]. 草業與畜牧, 2016, (02): 10-15+51.
[4]張玉, 白史且, 王曾珍, 李達旭, 鄧永昌. 航天搭載菊苣種子的生物學特性研究[J]. 草業學報, 2012, 21 (02): 300-304.
[5]張昌兵, 李達旭, 游明鴻, 白史且, 鄧永昌, 鄢家俊, 張顯澤. 阿壩垂穗披堿草區域試驗研究[J]. 草業與畜牧, 2012, (02): 1-4+12.
[6]張玉, 白史且, 李聰, 李達旭, 鄧永昌. pCB-zeolin-GFP表達載體的構建及瞬時表達[J]. 中國農學通報, 2012, 28 (03): 233-239.
[7]張昌兵, 李達旭, 游明鴻, 白史且, 鄧永昌, 鄢家俊. 阿壩垂穗披堿草品種比較試驗研究[J]. 草業與畜牧, 2012, (01): 1-4.
[8]張玉, 白史且, 李聰, 李達旭, 鄧永昌, 王涌鑫. 菊苣體細胞再生植株的遺傳穩定性分析[J]. 生物技術, 2011, 21 (05): 51-54.
[9]張玉, 白史且, 李聰, 李達旭, 鄧永昌, 王涌鑫. 玉米醇溶蛋白γ-zein基因載體構建及亞細胞定位[J]. 分子植物育種, 2011, 9 (02): 174-179.
[10]王麗煥, 鄧永昌, 童琪, 賓莉, 向錦. RNAi及其在家畜繁殖中的應用[J]. 草業與畜牧, 2010, (03): 29-33.
[11]張玉, 白史且, 李達旭, 鄧永昌, 游明鴻, 張昌兵. 菊苣開發與利用[J]. 中國野生植物資源, 2009, 28 (04): 10-13+19.
[12]張玉, 白史且, 鄧永昌, 李達旭, 游明鴻, 劉剛, 張昌兵. 菊苣軟腐病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措施[J]. 中國植保導刊, 2008, (01): 32-34.
[13]澤柏, 鄧真言佩, 鄭群英, 道里剛, 鄧永昌, 曾華. 草地共管在紅原的實踐[J]. 草業與畜牧, 2007, (02): 4-7.
[14]劉開全,何丕陽,鄧永昌. 兩種高羊茅的比較試驗[J]. 四川草原, 2003, (04): 21-22.
[15]鄧永昌,董昭林,張健琛. 微孔草最佳收種期研究[J]. 四川草原, 2002, (01): 58-59.
[16]鄧永昌,董昭林,張健琛. γ-射線輻射處理微孔草試驗初探[J]. 四川草原, 2001, (04): 30-31+60.
[17]羅光榮,鄧永昌. 微孔草秸稈飼喂藏羊試驗[J]. 四川草原, 2001, (02): 56-57.
[18]張健琛,鄧永昌. 微孔草稿稈調制飼料研究[J]. 四川草原, 1999, (02): 62-63.
[19]張建琛,鄧永昌. 不同生境地微孔草在相同栽培條件下的生長發育差異[J]. 四川草原, 1999, (01): 9-11.
[20]張健琛,鄧永昌. 微孔草種植試驗研究[J]. 四川草原, 1998, (02): 19-22.
[21]卞志高,鄧永昌,楊宏光. 紅原縣天然草地產草量動態監測報告[J]. 四川草原, 1997, (04): 42-43.
發表會議論文:
[1]張昌兵,李達旭,張海琴,游明鴻,劉剛,張玉... & 鄧永昌. (2007). 利用RAPD標記研究川西北高原虉草遺傳多樣性. (eds.) 中國草學會牧草育種專業委員會2007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pp.280-285).
[2]張玉, 白史且, 鄧永昌, 李達旭, 游明鴻, 劉剛 & 張昌兵. (2007). 分子標記在苜蓿遺傳育種中的應用進展. (eds.) 中國草學會牧草育種專業委員會2007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pp.413-420).
[3]張玉,張昌兵,劉剛,李達旭,游明鴻,卞志高... & 鄧永昌. (2007). “川草3號”虉草在川西北地區的區域試驗研究. (eds.) 中國草學會牧草育種專業委員會2007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pp.194-201).
[4]張昌兵,劉剛,李達旭,張玉,游明鴻,卞志高... & 仁青扎西. (2007). “川草3號”虉草品種比較試驗總結. (eds.) 中國草學會牧草育種專業委員會2007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pp.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