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观看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日韩在线观看视频黄-日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视频-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科技創新網 > 文章中心 > 創新人物百科 > 文化藝術 > 李心安 > 文章正文

 

李心安,男,1958年8月出生,湖北省鐘祥市人,中共黨員。1976年12月入伍。1987年7月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專科,1989年7月畢業于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影視技術與管理專科,2001年7月畢業于北京廣播學院制片管理研究生班,現任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電視藝術中心副主任,國家二級編劇,中國電視制片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亞洲人文社會科學院特聘學部委員,中國廣播電視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藝術委員會委員。

李心安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在多年的工作崗位上,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思想有主見,工作有活力,行事有魄力,在軍隊影視創作中有明顯成效。1989年以來,李心安參加電視劇拍攝300余部集,其中獲軍內外多項大獎的有:任剪輯的《擁抱太陽》、《大漠豐碑》;任攝像的《濟南戰役》(8集)、《老兵酒吧》(19集);任制片人、攝像的《中國儀仗兵》(8集);任制片人、編劇之一的《我們的連隊》(18集);任制片人和編劇之一的《紅領章》(24集)。任制片人和編劇之一的《沙場點兵》(32集)作為開年大戲于2006年元月2日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已獲第23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長篇電視劇獎,第18屆全軍電視劇“金星獎”長篇二等獎,《沙場點兵2》(30集)將于2008年拍攝。因成績顯著,個人獲第十七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攝像獎、第十四屆全軍電視劇“金星獎”優秀攝像獎,先后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并獲第四屆全國“百佳”電視藝術工作者榮譽稱號。

李心安之所以在負責電視劇創作后短短幾年里連續創作生產了《中國儀仗兵》、《我們的連隊》、《紅領章》、《沙場點兵》這樣有影響的作品,是與他工作方法和特點分不開的。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在創新上下功夫。他認為,北京軍區要在影視創作上走到全軍的前列,創新是唯一的選擇。他要求一不重復別人,二不重復自己,做一個成一個,一個比一個有影響。既要有較高的質量,又要有一定的數量。在已拍攝和將要拍攝的電視劇中,除《中國儀仗兵》是他參與策劃外,《我們的連隊》、《紅領章》,還有《沙場點兵》、《沙場點兵2》等正在創作的其它作品,最初創意均來自李心安本人,由李心安出題,出點子,與編劇共同策劃創作。點子好,創意好,劇本就成功了一半,這已被影視界廣泛認同。

二是敢啃硬骨頭。18集電視劇《我們的連隊》在創作之初,全軍各電視藝術中心,成立十多年來,沒有任何一家單位拍出連隊生活的長篇連續劇。當時創作時也遇到過很大的難度,擔過一定的風險。24集電視劇《紅領章》,在創作之初,有些專家擔心那個時代政治敏感,能否把握好,心里沒有底。后來經過仔細策劃與構思,這些問題均迎刃而解,并在播出之前已獲全軍電視劇金星獎一等獎。

三是立足北京軍區展示基層官兵的精神風貌,謳歌先進典型,再現重大事件和輝煌成就。三軍儀仗隊是北京軍區的老典型,是中國軍人的驕傲,是中國軍隊對外的窗口。《我們的連隊》中的鋼八連和紅三連是英雄部隊實實在在的英雄連隊。《紅領章》中的軍事大演習和國慶35周年閱兵是北京軍區載入史冊的杰作。《沙場點兵》以華北某部隊貼近實戰,實行基地化訓練改革為背景,通過講述兩支具有優良傳統的陸軍機械化部隊,在貼近實戰的基地化對抗訓練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部隊戰斗力,強化軍人戰斗精神的故事。藝術地再現了中國軍隊在不斷提升現代化作戰能力的歷史進程中遇到的坎坷和取得的進步。

四是善于結合工作進行理論分析與研究。早在1987年,李心安撰寫的《人際關系與青年成長》一文被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青年交際與人緣》一書作為一個章節發表,獲西安政治學院學研成果獎。2001年撰寫的《軍隊制片人如何面對新的挑戰》一文被《走向新世紀》《走向輝煌》《首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文獻精選》《中國精典文庫》等多部國家級大型理論文獻、叢書收錄,已被新華叢書編輯委員會評審為二等獎,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人文科學研究所評為“首屆全國人文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文獻”一等獎,亞洲人文社會科學院、國際學術交流出版社、新華文獻叢書編輯部聯合評審為“全國理論創新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中國新經濟研究中心、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北京時代前沿人力資源信息咨詢中心評為“優秀科研學術成果”特等獎。李心安撰寫的《不忘為兵服務使命》一文被《人民日報》《解放軍報》《走向輝煌》等報刊和叢書登載,《完善法規建設是推動電視劇事業和產業發展的根本保證》已由多部雜志叢書刊登,被中國新經濟研究中心、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北京時代前沿人力資源信息咨詢中心評為“優秀科研學術成果”特等獎。新撰寫《瞄準一個時代的軍人情懷》、《軍隊電視劇生產適應產業發展之我見》等文章已在多部報刊發表。

個人簡歷入編《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新版《世界名人錄》、《中國當代創新人才》、《當代杰出管理專家人才名典》、《中國專家人名辭典》、《大地之子》等。

通信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八大處甲一號戰友電視藝術中心

郵    編:100041

文章錄入:zgkjcx    責任編輯: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 設為首頁 | 廣告說明 | 合作項目

    名稱:科技創新網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13040577號-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45251號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