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路戰遠 ,男,漢族,1964年7月生,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先后在內蒙古農業學校(后并入內蒙古大學)、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機械化研究所等單位工作,現任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院長、二級研究員,內蒙古大學和河北農業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作物栽培與耕作學的科研教學工作,主要針對農田風蝕防治、地力培育、產能提升等重大生產需求和科技難題,帶領團隊攻克系列關鍵技術,創建了耕地保護與利用技術體系,使農牧交錯區成為保護性耕作主要實施區,為北方農牧交錯區耕地保護與利用和農田生態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他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第1、4完成人)、內蒙古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1項、內蒙古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第1完成人)、省部級科技一等獎6項(均為第1完成人);發表論文240余篇(第1和通訊138篇)、出版專著11部,第1、2發明人授權專利121件(其中國際12件、國內發明26件)、標準46項、軟著59件。獲全國創新爭先獎、何梁何利科技創新獎、中華農業英才獎、首屆神農領軍英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
2014年7月和2019年11月,路戰遠分別當選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第七屆、八屆委員會兼職副主席;2018年1月-2022年1月,當選政協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二屆委員會委員,兼農牧委副主任;2021年11月,當選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一屆委員會候補委員;2022年01月,當選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常務委員會委員。
教育經歷:
2000.09 - 2003.10 河北農業大學農學,碩士
2006.09 - 2010.11 華中科技大學農村社會學,博士
2011.02 - 2011.05 美國密蘇里大學,訪問學者
2013.10 - 2013.12 加拿大農業與食品部渥太華研究與發展中心,訪問學者
工作經歷:
1985.07 - 2003.03 內蒙古農業學校(2005年學校并入內蒙古大學),副校長、高級講師
2003.03 - 2007.07 內蒙古農牧業機械化研究所/推廣站(合并),所長/站長、研究員
2007.07 - 2018.07 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
2018.07 - 至今 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院長、研究員
2014.04 - 至今 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兼)
2011.04 - 至今 河北農業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兼)
2015.05 - 至今 內蒙古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兼)
學術兼職:
1.農業農村部黑土地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主任,2022年02月。
2.國家農業科學土壤質量武川觀測實驗站,站長,2019年07月。
3.國家農業環境四子王觀測實驗站,站長,2018年01月。
4.農業農村部農牧交錯區耕地地力保護與提升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23年09月。
5.農業農村部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專家指導組大豆專業組,組長,2021年05月。
6.農業農村部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專家組,專家,2020年03月。
7.農業農村部第二屆保護性耕作專家組,專家,2010年03月。
8.國家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專家組,專家,2022年06月。
9.首批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技創新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專家,2022年07月。
10.內蒙古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專家組,組長,2020年04月。
11.內蒙古東北黑土地保護工程專家組,副組長,2021年12月。
12.內蒙古旱作農業產業體系,首席專家,2010年04月-2015年04月。
13.內蒙古農牧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2019年09月。
14.世界水土保持學會(WASWAC),理事、終身會員,2011年11月。
15.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山區分會,副理事長,2013年07月。
16.中國作物學會棉花專業委員會,副會長,2022年04月。
17. 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第十屆生物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23年07月。
18.《北方農業學報》,主編,2007年09月。
人才培養:
主講課程:
生理生化與分子生物學、作物栽培與耕作。
培養研究生情況:
依托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招收植物學學科生理生化與分子生物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依托河北農業大學農學院招收作物學學科作物栽培與耕作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并承擔內蒙古大學和河北農業大學相關學科博士后培養任務。截止2023年9月,先后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共計50人,其中博士后4人、博士13人、碩士33人。
科學研究:
研究領域:
長期堅守在畜牧科研和生產第一線,研究攻破了我國北方草食家畜營養與調控研究領域的多項理論與技術難題。緊密圍繞我區絨(毛)乳肉等優勢產業的可持續科學發展,舍飼技術、分部位抓絨技術、草食家畜低碳氮減排、母羊-羔羊一體化營養調控、絨(毛)肉定向營養調控等多方面的理論與技術進行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路戰遠先后主持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基金、內蒙古科技重大專項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30余項。主要科研項目如下:
1. 大興安嶺黑土區保護性耕作農田關鍵元素循環的微生物驅動機制及其調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項目重點支持項目,260萬元,2024.01 - 2027.12,在研,主持。
2. 耐旱亞麻-根際微生物抗旱基因共表達模式的多樣性與協作抗旱機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3萬元,2023.01 - 2026.12,在研,主持。
3. 北方農牧交錯區農田地力培育與產能提升技術研究,內蒙古科技領軍人才項目,900萬元,2022.08 - 2024.12,在研,主持。
4. 內蒙古“草原英才”工程高端人才培養項目,500萬元,2022.03 - 2023.12,在研,主持。
5. 內蒙古“草原英才”拔尖領軍人才項目,1000萬元,2023.01 - 2027.12,在研,主持。
6. 黑土耕地秸稈還田玉米大豆輪間作穩糧增豆關鍵技術,內蒙古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00萬,2022.03 - 2024.12,在研,主持。
7. 北方風沙區油沙豆防風固沙技術研究與示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852萬元,2019.12 - 2022.11,已結題,主持。
8. 內蒙古旱區棉花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與示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816萬元,2014.01 - 2016.12,已結題,共同主持。
9. 輪作休耕下耐旱春小麥品種根際偏好微生物與抗旱機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48萬元,2019.01 - 2022.12,已結題,主持。
10. 內蒙古陰山北麓風沙區抗旱補水播種保苗綜合技術研究與示范,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課題,278萬元,2010.01 - 2014.12,已結題,主持。
11. 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農田雜草控制技術,農業部重點項目,40萬元,2004.04 - 2006.04,已結題,主持。
12. 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農田雜草發生規律及綜合控制技術,農業部重點項目,23萬元,2006.05 - 2008.04,已結題,主持。
13. 農田、草原保護性耕作技術與裝備的生產試驗與區域示范,農業科技跨越計劃專項資金項目,170萬元,2007.07 - 2009.07,已結題,主持。
14. 農牧交錯區機械化保護性耕作農田雜草綜合控制關鍵技術中試與示范,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240萬元,2009.06 - 2011 067,已結題,主持。
15. 農牧交錯區復合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內蒙古科技重大專項,150萬元,2014.01 - 2016.12,已結題,主持。
16. 農田輪作休耕可持續耕作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內蒙古科技計劃重點項目,200萬元,2016.01 - 2018.12,已結題,主持。
17. 農牧交錯風沙區退化農業生態系統修復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內蒙古科技重大專項,210萬元,2016.12 - 2019.11,已結題,主持。
18. 內蒙古自治區保護性耕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項目,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重大專項,150萬元,2017.08 - 2019.12,已結題,主持。
19. 退化農田生態修復與污染治理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內蒙古創新引導重大項目,180萬元,2018.01 - 2019.12,已結題,主持。
20. 農牧交錯區農田污染防治與可持續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內蒙古科技重大專項,700萬元,2019.01 - 2021.12,已結題,主持。
21. 保護性耕作玉米、小麥田間雜草綜合防除技術研究,內蒙古科技計劃項目(主持),2004年03月-2005年12月。
22. 保護性耕作農田雜草綜合控制技術與區域示范與推廣,內蒙古科技計劃項目(主持),2008年06月-2009年6月。
23. 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油菜、燕麥田間雜草綜合控制技術集成示范與推廣,內蒙古科技計劃項目(主持),2009年09月-2011年10月。
24. 內蒙古自治區旱作保護性耕作科技創新團隊項目,內蒙古科技計劃項目(主持),2014年08月-2016年08月 。
制定技術標準:
他制定技術標準46項,主要標準如下:
1. 大興安嶺西麓農田休耕技術規程(DB15/T 2468-2021)
2. 大興安嶺西麓保護性耕作小麥-油菜栽培技術規程(DB15/T 2467-2021)
3. 半干旱偏旱區侵蝕耕地固土減蝕與穩產栽培技術規程(DB15/T 1782-2019)
4. 半干旱區侵蝕耕地增碳節水與豐產栽培技術規程(DB15/T 1783-2019)
5. 燕山丘陵農牧交錯區耕地質量分級與保護利用技術規程(DB15/T 1786-2019)
6. 陰山北麓農牧交錯區耕地質量分級與保護利用技術規程(DB15/T 1787-2019)
7. 嫩江流域保護性耕作甘藍型油菜田雜草綜合控制技術規范(DB15/T 582-2019)
8. 大興安嶺北麓農牧交錯區耕地質量分級與保護利用技術規程(DB15/T 1785-2019)
9. 半濕潤區侵蝕耕地保土增碳與豐產栽培技術規程(DB15/T 1784-2019)
10. 春小麥保護性耕作節水豐產栽培技術規程(DB15/T 1182-2017)
11. 大興安嶺南麓大豆保護性耕作豐產栽培技術規程(DB15/T 1186-2017)
12. 內蒙古東部玉米保護性耕作節水豐產栽培技術規程(DB15/T 1181-2017)
13. 大興安嶺沿麓甘藍型油菜保護性耕作豐產栽培技術規程(DB15/T 1183-2017)
14. 陰山北麓芥菜型油菜保護性耕作豐產栽培技術規程(DB15/T 1180-2017)
15. 馬鈴薯機械收獲作業技術規程(DB15/T 1185-2017)
16. 陰山北麓保護性耕作芥菜型油菜田雜草綜合控制技術規范(DB15/T 578-2013)
17. 嫩江流域保護性耕作大豆田雜草綜合控制技術規范(DB15/T 580-2013)
18. 西遼河流域保護性耕作玉米田雜草綜合控制技術規范(DB15/T 579-2013)
19. 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小麥田雜草綜合控制技術規范(DB15/T 581-2013)
20. 陰山北麓保護性耕作燕麥田雜草綜合控制技術規范(DB15/T 583-2013)
21. 嫩江流域保護性耕作甘藍型油菜田雜草控制技術規范(DB15/T 582-2013)
22. 平作馬鈴薯膜下滴灌栽培技術規程(DB15/T 585-2013)
23. 馬鈴薯高壟滴灌栽培技術規程(DB15/T 584-2013)
24. 棉花覆膜滴灌節水栽培技術規程(DB15/T 586-2013)
25. 棉花栽培技術規程(DB15/T 587-2013)
26.白嵐方,路戰遠, 王玉芬,張向前等.中早熟區青貯玉米緩控釋氮肥簡化施用技術規程DB15/T 2000-2020.
其他技術標準20余項
軟件著作權:
1. 白嵐方,路戰遠 ,王玉芬,張向前等.耐密青貯玉米液態肥分期施用精準控制平臺V1.0,2012SR10892222.
2. 白嵐方,路戰遠 ,王玉芬,張向前等.青貯玉米緩控釋肥水分溫度時空動態自動記錄系統,2021SR2090690.
3. 王玉芬,張向前,路戰遠 ,白嵐方等.青貯玉米耐密栽培氮肥精準施用控制系統,2012SR0049799.
認定成果:
1 北方農牧交錯區退化農田地力培育與資源高效利用技術 路戰遠 ;張德健;程玉臣;王玉芬;鄭海春;孟德;楊彬;杜文波;張建恒;徐潤邑;張向前;張建中;平翠枝;范希銓;郭凌云;趙雙龍;景振舉;趙小慶;王建國;陳立宇;咸豐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 2019
2 農田輪作休耕可持續耕作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王建國;張向前;趙雙龍;郝建璽;楊彬;平翠枝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 2019
3 棉花綠色輕簡化綜合栽培技術示范與應用 路戰遠 ;咸豐;陳立宇;楊建強;嚴斌;姜曉平;劉亞斌;鄧賢;呂榮亮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 2019
4 農牧交錯區農田保育及高效利用關鍵技術與裝備 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王玉芬;王建國;張向前;趙小慶;孫鴻舉;楊彬;郝建璽;武海明;智穎飆;李娟;田玉華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 2018
5 馬鈴薯抗旱節水豐產高效關鍵技術與裝備 張德健;路戰遠 ;程玉臣;王玉芬;張向前;李娟;張建中;孫鴻舉;張荷亮;韓蘇廷;楊彬;范希銓;郭凌云 內蒙古大學 2017
6 內蒙古旱區棉花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與示范 路戰遠 ;張建中;咸豐;陳立宇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 2016
7 農牧交錯風沙區抗旱補水播種保苗關鍵技術與裝備中試與示范 王玉芬;路戰遠 ;程玉臣;張向前;張建中;楊斌;范希全;郭凌云;咸豐;張荷亮;白海;王生;崔石新 內蒙古大學 2016
8 農牧交錯區復合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關鍵技術 路戰遠 ;張德健;程玉臣;趙沛義;張向前;楊彬;李洪文;王玉芬;智穎飆;范希銓;郭凌云;趙雙龍;張建中;任永峰;李煥春;高宇;康林;陳紅年;趙培榮;何進;王慶杰;白海;咸豐;張富榮;張荷亮;田玉華;王若云;韓蘇廷;孫鴻舉;邢麗萍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 2015
下載
9 棉花新品種篩選及抗旱節水豐產高效藝機一體化技術 路戰遠 ;張建中;咸豐;楊建強;白海;程玉臣;張向前;李艷艷;張德健;柴紹忠;王定遠;蘇和;胡楠;曹豐海;鄧賢;宿志安;呂榮亮;李鳳臻;劉亞斌;范建偉;李文才;嚴斌;趙勝利;格日樂圖;徐英先;姜曉平;王玉芬;郭曉霞;孫洪舉;劉智;李娟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 2013
10 半干旱機械化免耕雜糧及油料作物田間雜草高效綜合防控技術中試與示范 張德健;路戰遠 ;程國彥;王玉芬;程玉臣;張建中;張荷亮;范希全;趙雙龍;任玉彪;韓蘇廷;康林;平翠枝;李金龍;高麗丹 內蒙古大學 2014
11 農牧交錯區秸稈覆蓋(留茬)地免少耕節水豐產耕種技術 路戰遠 ;張德健;張向前;程玉臣;王玉芬;張建中;井振舉;王波;姚仲軍;平翠枝;李金龍;咸豐;白海;程國彥;張荷亮;王曉波;王黎勝 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 2013
12 農牧交錯風沙區抗旱補水播種保苗關鍵技術與裝備 路戰遠 ;程玉臣;妥德寶;張向前;趙沛義;張建中;咸豐;白海;楊彬;張德健;王玉芬;寧懷寶;郭凌云;任永峰;韓潤寶;王生;王若云;張荷亮;智穎飆;孫鴻舉;范希銓;郭曉霞;楊少楠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 2013
13 保護性耕作大豆、燕麥田間雜草綜合治理技術研究 王玉芬;路戰遠 ;張德健;張建中;程國彥;范希銓;王黎勝;趙雙龍;康林;邢麗萍;孫鴻舉;張荷亮;張向前;陳紅年 內蒙古大學 2012
14 保護性耕作農田豐產高效雜草綜合防控技術 路戰遠 ;張德健;張建中;程國彥;李淑芳;范希全;王作華;邵德軍;陳紅年;王玉芬;張荷亮;張向前;程玉臣;任龍梅;宋秀敏;王黎勝;馬旭明 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 2010
15 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油菜田雜草發生規律及綜合控制技術 路戰遠 ;張德健;張建中;程國彥;佟麗華;李淑芳;馬旭明;李偉;范希全;于華林;王黎勝;李立新;張仲卿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機械技術推廣站 2008
16 “北星一號”辣椒新品種 胡栓紅;路戰遠 ;張建中;張瑞霞;張穎力;張紅時;姜偉;杜剛強;項鵬宇 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 2007
17 “北星八號”辣椒新品種 胡栓紅;路戰遠 ;張建中;張瑞霞;張紅時;張穎力;姜偉;杜剛強;項鵬宇 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 2007
18 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農田雜草控制技術 路戰遠 ;張德健;張建中;程國彥;佟麗華;范希全;李淑芳;馬旭明;王作華;鄭會君;張荷亮;宋秀敏;張仲卿;徐銀茍;白艷春 內蒙古農牧業機械化研究所 2006
19 保護性耕作玉米、小麥田間雜草綜合防除技術研究 路戰遠 ;張德健;程國彥;張建中;佟麗華;范希全;李淑芳;馬旭明;王作華;鄭會君;張荷亮;宋秀敏;張仲卿;徐銀茍 內蒙古農牧業機械化研究所 2006
20 紅干椒生產關鍵技術研究和產業化示范 孫連智;路戰遠 ;李忠;韓淑芳;趙瑞凡 內蒙古開魯縣蔬菜果品開發總公司 2006
21 北星九號 胡栓紅;王勇;路戰遠 ;楊志剛;廉勇;劉燕;張旭 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 2013
22 北星五號 胡栓紅;王勇;路戰遠 ;楊志剛;張紅世;肖彥江;左明湖;曹繼龍;廉勇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 2012
23 旱作農業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 趙沛義;程玉臣;任永峰;路戰遠 ;高宇;張德健;卜一;田淑華;張向前;李煥春;葉雪松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 2017
24 旱作油菜、燕麥保護性耕作節水豐產高效關鍵技術 程玉臣;張德健;路戰遠 ;張向前;張建中;程國彥;王玉芬;智穎飆;張荷亮;張富榮;馬旭明;趙雙龍;王黎勝;范希銓;陳紅年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 2017
25 長城沿線半干旱區抗旱播種藝機一體化技術研究與應用 王娟玲;黃明鏡;黃學芳;張立峰;路戰遠 ;劉恩科;張冬梅;程玉臣;劉玉華;韓廣森;劉化濤;趙沛義;韓彥龍;張繼宗;張偉;池寶亮;劉中峰;竇鐵嶺;尹美強;張向前;趙旭志;張海紅;任永峰;姜春霞;趙聰;陳瓊;閆六英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旱地農業研究中心 2016
26 農牧交錯風沙區農田覆被耕作技術體系 劉景輝;張立峰;許強;李立軍;劉玉華;吳宏亮;妥德寶;路戰遠 ;范希銓;康建宏;竇鐵嶺;孫兆軍;趙沛義;馮麗肖;張亞紅;王瑩;邊秀舉;孫權 內蒙古農業大學 2010
27 農牧交錯風沙區農田覆被固土保水耕作技術體系 劉景輝;張立峰;許強;李立軍;劉玉華;吳宏亮;妥德寶;張星杰;路戰遠 ;康建宏;文宏達;趙沛義;范希銓;竇鐵嶺;孫兆軍;王瑩;邊秀舉;馮麗肖;杜雄;張晉國;陳紅年 內蒙古農業大學 2010
28 內蒙古地區六種主要農作物病蟲害診斷決策系統技術推廣 房建東;趙于東;馮萬玉;路戰遠 ;張秀梅;賈頎;于春林;趙軍霞;李巖;徐利敏;胡家才;吳國志;武向良;趙君;鄭承云;曹春梅 內蒙古工業大學 2005
29 內蒙古農牧業機械技術裝備的研究、生產與推廣現狀及發展研究 初爾莊;周風林;路戰遠 ;王志強;李淑芳 內蒙古農牧業機械化研究所 2004
30 北方農牧交錯區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信息化關鍵技術研究 房建東;趙于東;路戰遠 ;徐利敏;李巖;張荷亮;趙君;張秀梅;于春林;賈頎;馮萬玉;劉陽河;張樹濱;趙軍霞 內蒙古工業大學 2007
發明專利:
他先后獲第1、2發明人授權專利121件,其中國際專利12件,國內發明專利26件,主要專利如下:
(一)國際專利
1. COMPOSITE HERBICIDE FOR CORN FIELD UNDER CONSERVATION TILLAGE(AU 2021101419)
2. TILLAGE-FREE SEMI-PRECISION SOWING MACHINE(AU 2021101082)
3. METHOD FOR PREPARING NOXIOUS WEED HERBICIDE FOR CONSERVATION TILLAGE(AU 2021101422)
4. HIGH-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CULTIVATION METHOD OF SOYBEAN IN DRY FARMLAND(NL 2028187)
5. DROUGHT-RESISTANT, SALINE-ALKALI-RESISTANT, HIGH-YIELD, AND HIGH-EFFICIENCY CULTIVATION METHOD (COTTON)(NL 2027990)
6. A TYPE OF STRAW THROWING AND RETURNING DEVICE(NL 2028652)
7. WIDE AND NARROW ROW CULTIVATION METHOD FOR SOYBEANS IN ARID AREAS(NL 2028712)
8. STRAW RETURNING, DEEP SCARIFICATION, ROTARY TLLAGE, PRESSING COMBINED SOIL PREPARATION MACHINE(NL 2629261)
9. SEEDER TERMINAL DRIP IRRIGATION TAPE TRACTION FIXING DEVICE(ZA 2022/02065)
10. DEVICE FOR CUTTING DRIP TAPES ON COTTON SOWER(ZA 2021/10839)
11. SEEDER END DRIP TAPE CONVEYING DEVICE(ZA 2022/07687)
12. FILM-SIDE AIR SUCTION TYPE MAIZE SOWER ACHIEVING USAGE AMOUNT REDUCTION, POLLUTION REDUCTION AND EASY RECYCLE OF MULCH FILM(ZA 2022/02518)
(二)國內發明授權專利
[1]張向前,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郭曉霞,史宏飛,咸豐,陳立宇,張建中,趙小慶,史功賦,孫佩志,任肖云,方靜,張健偉,杜香玉,陳麗蓉,劉亞楠. 一種瓊脂凝膠發芽床、制孔器和種子發芽方法[P]. 內蒙古自治區:CN111466177B,2023-08-04.
[2]咸豐,路戰遠 ,張建中,陳立宇,楊建強,王建國,王定元,孟文慧,姜曉平,劉亞斌,尚學燕,段銳,白春雷,王靈茂. 一種播種機終端自動切割地膜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113478577B,2023-06-20.
[3]咸豐,路戰遠 ,陳立宇,楊建強,程玉臣,張向前,王建國,蘇和,姜曉平,孟文慧,曹豐海,許建芳,李文才,劉智. 播種機終端滴灌帶牽引固定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114128602B,2023-06-20.
[4]馬超美,麻劍南,馮旭,蒙昊聰,馬越,張向前,張德建,路戰遠 ,許海燕. 一種油莎草地上部分多種成分的液質定量方法及其應用[P]. 內蒙古自治區:CN113341050B,2023-05-02.
[5]咸豐,路戰遠 ,陳立宇,張建中,蘇和,王建國,賈秀婷,沈秋云,楊俊霞,許建芳,孟文慧,雷勇,阿拉塔,淵瑞霞. 手持式棉花點播器[P]. 內蒙古自治區:CN114190140B,2023-03-31.
[6]咸豐,路戰遠 ,陳立宇,張建中,楊建強,張向前,程玉臣,蘇和,王建國,張德健,趙小慶,白春雷,王靈茂,姜曉平,劉亞斌,嚴斌,曹豐海,呂榮亮,李文才,張懷軍,劉智,許建芳,賈秀婷,王定元,楊俊霞,李玉峰,任永峰,沈秋云,尚學燕,阿拉塔,鄧賢,謝愛青,孫鴻舉,葉君,李娟. 一種雙膜覆蓋棉花苗期揭膜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111492872B,2022-08-19.
[7]咸豐,路戰遠 ,陳立宇,張建中,楊建強,張向前,程玉臣,蘇和,王建國,張德健,趙小慶,高娃,白春雷,王靈茂,姜曉平,劉亞斌,嚴斌,曹豐海,呂榮亮,李文才,張懷軍,劉智,許建芳,賈秀婷,王定元,楊俊霞,李玉峰,任永峰,沈秋云,尚學燕,阿拉塔,鄧賢,謝愛青,孫鴻舉,葉君,李娟. 一種播種機上埋壓滴灌帶的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111357619B,2022-05-27.
[8]任永峰,路戰遠 ,趙小慶,王建國,程玉臣,張鵬,趙沛義,韓云飛,高娃,張向前,李娟. 一種沙化土地油沙豆播種保苗種植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112930780B,2022-05-06.
[9]咸豐,路戰遠 ,陳立宇,張建中,楊建強,張向前,程玉臣,蘇和,王建國,張德健,趙小慶,高娃,王靈茂,白春雷,劉亞斌,嚴斌,曹豐海,姜曉平,呂榮亮,李文才,張懷軍,劉智,許建芳,賈秀婷,王定元,楊俊霞,李玉峰,任永峰,沈秋云,尚學燕,阿拉塔,鄧賢,謝愛青,孫鴻舉,葉君,李娟. 一種棉花播種機上切割滴灌帶的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111469184B,2022-03-08.
[10]咸豐,路戰遠 ,陳立宇,張建中,楊建強,張向前,程玉臣,蘇和,王建國,張德健,趙小慶,高娃,王靈茂,白春雷,劉亞斌,嚴斌,曹豐海,姜曉平,呂榮亮,李文才,張懷軍,劉智,許建芳,賈秀婷,王定元,楊俊霞,李玉峰,任永峰,沈秋云,尚學燕,阿拉塔,鄧賢,謝愛青,孫鴻舉,葉君,李娟. 一種播種機上埋壓地膜的裝置[P]. 河南省:CN111386945B,2021-10-15.
[11]咸豐,路戰遠 ,陳立宇,張建中,楊建強,張向前,程玉臣,蘇和,王建國,張德健,趙小慶,王靈茂,白春雷,劉亞斌,嚴斌,曹豐海,姜曉平,呂榮亮,李文才,張懷軍,劉智,許建芳,賈秀婷,王定元,楊俊霞,李玉峰,任永峰,沈秋云,尚學燕,阿拉塔,鄧賢,謝愛青,孫鴻舉,葉君,李娟. 一種棉花播種機上切割地膜的裝置[P]. 河南省:CN111386946B,2021-09-07.
[12]路戰遠 ,智穎飆,程玉臣,張德健,王建國,葉雪松,張向前,咸豐. 一種用于沙冬青鑒定的微衛星分子標記、試劑盒及其應用[P]. 內蒙古自治區:CN106636453B,2020-05-12.
[13]程玉臣,路戰遠 ,張德健,智穎飆,孫海蓮,王建國,葉雪松,張向. 一種荒漠植物霸王的微衛星分子標記及其應用[P]. 內蒙古自治區:CN107058308B,2020-03-31.
[14]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智穎飆,王建國,葉雪松,咸豐,陳立. 一種蒙古扁桃特異性微衛星位點及其應用[P]. 內蒙古自治區:CN107142321B,2019-11-26.
[15]程玉臣,路戰遠 ,張德健,智穎飆,孫海蓮,王建國,葉雪松,咸豐,陳立宇,張向前,王玉芬,張荷亮. 一種華北駝絨藜特異性微衛星分子標記及其應用[P]. 內蒙古自治區:CN107201406B,2019-11-15.
[16]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張海林,張向前,劉孝忱,張建中,咸豐,王玉芬,智穎飆,張荷亮,郭凌云,趙彥棟,平翠芝,孫鴻舉. 一種播種機用可換式薯勺[P]. 內蒙古自治區:CN105612885B,2019-01-25.
[17]程玉臣,路戰遠 ,張德健,張向前,劉孝忱,張建中,咸豐,王玉芬,智穎飆,張荷亮,范希銓,王生,王秀杰,孫鴻舉. 一種馬鈴薯挖掘機用集條壓壟器[P]. 內蒙古自治區:CN105453796B,2018-03-09.
[18]路戰遠 ,張德健,程玉臣,張海林,張向前,劉孝忱,張建中,咸豐,王玉芬,智穎飆,張荷亮,郭凌云,趙彥棟,平翠芝,孫鴻舉. 一種用于馬鈴薯播種機的可調式起壟刮板器[P]. 內蒙古自治區:CN105532091B,2017-12-26.
[19]路戰遠 ,楊彬,程玉臣,張向前,張德健,劉孝忱,張建中,王玉芬,咸豐,白海,妥德寶,趙沛義,田玉花,楊少楠,孫鴻舉,張富榮,郭曉霞,王若云. 一種用于免耕播種的雜糧播種機[P]. 內蒙古自治區:CN103444317B,2017-10-10.
[20]路戰遠 ,楊彬,程玉臣,張向前,妥德寶,趙沛義,劉孝忱,田玉花,楊少楠,張建中,咸豐,白海,張德健,王玉芬,孫鴻舉,張富榮,郭曉霞,張荷亮,智穎飆,王若云. 起壟覆膜播種機[P]. 內蒙古自治區:CN103460841B,2016-07-06.
[21]路戰遠 ,楊彬,程玉臣,張向前,張建中,咸豐,白海,妥德寶,趙沛義,劉孝忱,張德健,田玉花,楊少楠,智穎飆,張荷亮,王玉芬,孫鴻舉,張富榮,郭曉霞. 高壟壟側雙行覆膜滴灌種植方法及專用播種機[P]. 內蒙古自治區:CN103460844B,2016-07-06.
[22]路戰遠 ,楊彬,程玉臣,妥德寶,趙沛義,張向前,劉孝忱,張建中,咸豐,白海,張德健,王玉芬,田玉花,楊少楠,孫鴻舉,張富榮,郭曉霞,王文. 一種用于旱地抗旱播種的聯合機組[P]. 內蒙古自治區:CN103477765B,2016-07-06.
[23]路戰遠 ,張德健,王玉芬,張向前,張建中,程玉臣,范希銓,張荷亮,張園,白海,咸豐,景振舉,張富榮,郭曉霞. 一種保護性耕作小麥田復配除草劑[P]. 內蒙古自治區:CN103109838B,2015-02-11.
[24]張德健,路戰遠 ,王玉芬,張向前,張建中,程玉臣,張荷亮,張園,白海,咸豐,景振舉,張富榮,郭曉霞. 一種保護性耕作苗前用復合除草劑的制備方法[P]. 內蒙古自治區:CN103098813B,2014-09-24.
[25]張德健,路戰遠 ,王玉芬,張向前,張建中,程玉臣,張荷亮,張園,白海,咸豐,景振舉,張富榮,郭曉霞. 一種保護性耕作玉米田復配除草劑[P]. 內蒙古自治區:CN103271054B,2014-09-24.
[26]路戰遠 ,張德健,王玉芬,張向前,張建中,程玉臣,張荷亮,張園,白海,咸豐,景振舉,張富榮,郭曉霞. 一種保護性耕作惡性雜草除草劑的制備方法[P]. 內蒙古自治區:CN103109832B,2014-06-04
(三)國內 實用新型:
[1]張向前,陳宣伊,路戰遠 ,王偉妮,王志剛,張德健,程玉臣,郭曉霞,咸豐,陳立宇,孫霞,劉俊梅,趙小慶,謝銳,魏淑麗,張健偉,喬慧蕾,賀小勇,王滿秀,師晶晶,孟天天,步恒通,白東星,田露,趙子豪,張一迪,段思彤,李梁. 一種通用型光合二氧化碳吸收與土壤溫室氣體測定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9641668U,2023-09-05.
[2]曹秭琦,任永峰,路戰遠 ,馬金霞,趙志媛,趙沛義,趙小慶,王建國,侯智慧,李娟,韓云飛,劉丹,張鵬,劉小月. 一種水肥一體滴灌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9555659U,2023-08-22.
[3]葉君,路戰遠 ,王小兵,吳曉華,劉娟,趙軒微,張海斌,李梁,段思彤,李志軍,崔思宇,咸豐,藺永生,李小軍. 一種小麥自循環磨粉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9024427U,2023-05-16.
[4]李梁,路戰遠 ,葉君,李娟,王莉,白東星,步恒通,曹秭琦,王絳,段銳,劉軍,郭云,賈瑞銘,王維. 一種植株樣品攝影架[P]. 內蒙古自治區:CN218886367U,2023-04-18.
[5]路戰遠 ,蘇和,陳立宇,咸豐,楊建強,王曉鳳,于天宇,張學英,李樹鳳,李佳,馬曉偉,許鐸,賀志英,王登云,張悅,陳永玲,李文才,殷瑩,胡瑞,韓宇,張東. 一種節水灌溉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8773103U,2023-03-31.
[6]張向前,路戰遠 ,陳宣伊,程玉臣,張德健,郭曉霞,步恒通,白東星,師晶晶,張健偉,賀小勇,陳立宇,咸豐,蘭慧青,劉雅杰,田露,武迪,孟天天,趙小慶,魏淑麗,謝銳,孫峰,劉祾悅,高利丹,羅方,張傳玲. 一種便攜可移動式水封閉農田溫室氣體排放集取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8629161U,2023-03-14.
[7]陳立宇,路戰遠 ,咸豐,于天宇,蘇和,程玉臣,楊建強,王曉鳳,吳芳,張懷軍,趙承華,張學英,賀志英,王登云,張悅,陳永玲,李文才,殷瑩,胡瑞,韓宇,張東. 一種移動式滴灌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8514935U,2023-02-24.
[8]謝銳,路戰遠 ,程玉臣,張向前,趙小慶,金曉蕾,韓志剛,蘇少鋒,郭斌煜,郭景山,魏淑麗,劉亞楠,陳立宇,韓平安,方靜,王良. 一種馬鈴薯脫毒種薯育苗器[P]. 內蒙古自治區:CN218353611U,2023-01-24.
[9]謝銳,路戰遠 ,張向前,趙小慶,金曉蕾,程玉臣,韓志剛,蘇少鋒,郭斌煜,郭景山,魏淑麗,劉亞楠,陳立宇,韓平安,方靜,王良. 一種馬鈴薯脫毒苗栽植工具[P]. 內蒙古自治區:CN218353183U,2023-01-24.
[10]趙小慶,路戰遠 ,程玉臣,張向前,蘇少鋒,伊六喜,方靜,魏淑麗,任永峰,韓平安,連海飛,謝銳,陳立宇,馬婕,張帆,董琦,張天嬌,高艷蓉. 一種自定量化肥混配施肥機[P]. 內蒙古自治區:CN218006989U,2022-12-13.
[11]任永峰,路戰遠 ,趙沛義,馬金霞,張君,韓云飛,景宇鵬,趙志媛,張鵬,高宏艷,杜二小,高宇,劉小月. 一種微生物菌肥施肥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7957764U,2022-12-06.
[12]董琦,路戰遠 ,趙小慶,程玉臣,張向前,侯智惠,慕宗杰,蘇少鋒,伊六喜,任永峰,王建國,陳立宇,咸豐,李娟,張帆,伍建輝,方靜,史功賦,魏淑麗,謝銳,張天嬌,高艷蓉. 一種用于盆栽的均勻補液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7905605U,2022-11-29.
[13]魏淑麗,趙小慶,路戰遠 ,方靜,程玉臣,張向前,劉志雄,蘇二虎,蘇少鋒,謝銳,馬婕,陳立宇,薛春雷,史功賦,任永峰,張天嬌,董琦,王建國,伍建輝,張帆,高艷蓉. 一種多用途可移動大棚[P]. 內蒙古自治區:CN217826140U,2022-11-18.
[14]張帆,路戰遠 ,趙小慶,程玉臣,張向前,蘇少鋒,伊六喜,任永峰,王建國,陳立宇,咸豐,董琦,方靜,馬婕,魏淑麗,謝銳,伍建輝,張天嬌,高艷蓉,史功賦. 一種便攜式亞麻盆栽精量播種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7608304U,2022-10-21.
[15]趙小慶,路戰遠 ,程玉臣,張向前,蘇少鋒,伊六喜,方靜,魏淑麗,喬慧蕾,王建國,謝銳,陳立宇,馬婕,任永峰,伍建輝,董琦,張天嬌,高艷蓉. 一種粉碎性秸稈均勻拋灑小區試驗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7591589U,2022-10-18.
[16]伍建輝,路戰遠 ,趙小慶,程玉臣,張向前,蘇少鋒,伊六喜,任永峰,王建國,陳立宇,咸豐,方靜,謝銳,魏淑麗,馬婕,張帆,董琦,張天嬌,高艷蓉,史功賦. 一種用于盆栽階梯式控制水量的滴灌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7591735U,2022-10-18.
[17]李娟,張德健,路戰遠 ,李志軍,王璞,葉君,王莉,王絳,李梁,趙小慶,王宏偉,高敏,張國英,邢俊. 一種油莎豆好氧堆肥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7499100U,2022-09-27.
[18]史功賦,趙小慶,路戰遠 ,蘇少鋒,程玉臣,伊六喜,薩初拉,喬慧蕾,侯智惠,張德健,張向前,慕宗杰,連海飛,韓平安,高娃,王治宇. 一種土壤顆粒分級取樣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7276950U,2022-08-23.
[19]陳立宇,路戰遠 ,咸豐,程玉臣,張建中,葉君,楊建強,蘇和,姜曉平,張向前,張德健,趙小慶,劉燕,李文才,王建國,賈秀婷,楊俊霞,劉智,顧敏,張悅,張東瑞,謝愛青. 一種水肥一體化智能痕量灌溉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7183876U,2022-08-16.
[20]路戰遠 ,陳立宇,咸豐,程玉臣,張建中,葉君,楊建強,蘇和,姜曉平,張向前,張德健,趙小慶,劉燕,李文才,沈秋云,尚學燕,劉智,顧敏,張悅,張東瑞,謝愛青,鄧賢. 一種棉花育種用的幼苗培育盒[P]. 內蒙古自治區:CN217184030U,2022-08-16.
[21]趙小慶,路戰遠 ,蘇少鋒,程玉臣,伊六喜,董琦,侯智惠,任永峰,張德健,張向前,王建國,咸豐,陳立宇,高娃,王治宇,伍建輝,謝銳,李娟. 一種可監測風蝕量的防沙網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7108983U,2022-08-02.
[22]葉君,路戰遠 ,王小兵,崔國惠,吳曉華,程玉臣,張海斌,趙軒微,劉娟,崔思宇,侯博,劉文景,李梁,張向前,趙小慶,魏淑麗,方靜,陳立宇,咸豐,謝銳,任永峰,王建國,劉亞楠,王亞婧,李元清. 一種小麥水分高效循環利用節水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6753057U,2022-06-17.
[23]趙小慶,路戰遠 ,蘇少鋒,程玉臣,方靜,伊六喜,任永峰,侯智惠,張德健,張向前,王建國,咸豐,陳立宇,慕宗杰,連海飛,韓平安,高娃,王治宇,謝銳. 一種手動油沙豆顆徑分級篩選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6757180U,2022-06-17.
[24]葉君,路戰遠 ,吳曉華,王小兵,崔國惠,劉文景,李梁,張海斌,趙軒微,劉娟,王亞婧,程玉臣,侯博,崔思宇,張向前,趙小慶,任永峰,魏淑麗,方靜,咸豐,陳立宇,王建國,劉亞楠,謝銳,李元清. 一種小麥外觀品質測量用快速卡尺[P]. 內蒙古自治區:CN216770430U,2022-06-17.
[25]趙小慶,路戰遠 ,蘇少鋒,程玉臣,任永峰,伊六喜,張向前,侯智惠,張德健,王建國,咸豐,陳立宇,高娃,葉君,李娟,董琦,張天嬌,高艷蓉. 一種油沙豆大豆四行混播免耕播種機[P]. 內蒙古自治區:CN216700936U,2022-06-10.
[26]趙小慶,路戰遠 ,蘇少鋒,任永峰,程玉臣,伊六喜,安玉,侯智惠,韓平安,張德健,張向前,王建國,咸豐,陳立宇,高娃,王治宇,葉君. 一種風沙區滴灌管固定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6701208U,2022-06-10.
[27]趙小慶,路戰遠 ,蘇少鋒,程玉臣,伊六喜,張帆,侯智惠,張德健,張向前,任永峰,王建國,咸豐,陳立宇,慕宗杰,連海飛,高娃,葉君,李娟. 一種高通透性油沙豆自然晾曬架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6674632U,2022-06-07.
[28]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張向前,任永峰,趙小慶,楊少楠,王建國,楊彬,咸豐,陳立宇,葉君,王治宇. 一種馬鈴薯收獲機用噸袋升降卸載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6650503U,2022-06-03.
[29]葉君,路戰遠 ,王小兵,崔國惠,吳曉華,程玉臣,張海斌,趙軒微,劉娟,李梁,劉文景,侯博,崔思宇,張向前,趙小慶,陳立宇,咸豐,謝銳,任永峰,王建國,劉亞楠,魏淑麗,方靜,李元清,王亞婧. 一種節水節料型小麥氮肥拋灑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6567126U,2022-05-24.
[30]王建國,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郝楠森,武海明,趙小慶,方靜,魏淑麗,咸豐,張向前,陳立宇,趙麗麗,歐春明,劉彩寶. 一種試驗田分區精準施藥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6567877U,2022-05-24.
[31]謝銳,金曉蕾,路戰遠 ,趙小慶,張向前,陳立宇,韓志剛,韓平安,魏淑麗,劉亞楠,郭景山,房永雨,王建國,高娃,張自強,王良,周宇,高鳳云,方靜. 一種馬鈴薯實生種子篩選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6420069U,2022-05-03.
[32]張向前,路戰遠 ,趙小慶,程玉臣,郝云鳳,孫鴻舉,吳偉,趙娜,曹巨峰,郭曉霞,陳立宇,咸豐,李曉紅,賀小勇,高娃,王治宇,張健偉,田露,劉亞楠,蘭慧青,劉雅杰,武迪. 一種地膜減量降污易回收玉米膜側氣吸式播種機[P]. 內蒙古自治區:CN216392060U,2022-04-29.
[33]張勇,路戰遠 ,菅志亮,張向前,李素萍,張曉蒙,郝云風,趙小慶,程玉臣,王治宇,郭樹春,路大波,張德健,顧敏,趙瑞霞,張斌,米志蓉,陳陽,衛志剛,陳宇,武悅,徐廣祥,楊蕾,趙娜,李煥春,曹巨峰,韓東勛. 一種不開溝起拱形微壟膜側播種機[P]. 內蒙古自治區:CN216313907U,2022-04-19.
[34]張勇,路戰遠 ,菅志亮,張向前,李素萍,張曉蒙,郝云風,趙小慶,程玉臣,王治宇,郭樹春,路大波,張德健,顧敏,趙瑞霞,張斌,米志蓉,陳陽,衛志剛,陳宇,武悅,徐廣祥,楊蕾,趙娜,李煥春,曹巨峰,韓東勛. 殘膜脫膜碾壓裝置及彈齒鏈耙式地膜回收機[P]. 內蒙古自治區:CN216253785U,2022-04-12.
[35]張德健,楊少楠,楊彬,路戰遠 ,程玉臣,田玉華,王文,趙小慶,王建國,張向前,李娟,哈達,王璞,旭日花,咸豐,陳立宇,高娃,孫東顯,張國英,孫峰,任冬梅. 一種深松淺翻機具[P]. 內蒙古自治區:CN216218588U,2022-04-08.
[36]高娃,路戰遠 ,程玉臣,王建國,侯智慧,任永峰,趙小慶. 一種油沙豆田間取樣豆沙分離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6126072U,2022-03-25.
[37]路戰遠 ,侯智惠,解云虎,趙俊利,于利峰,慕宗杰,包珺瑋,呂猷,辛慶強. 一種可自稱重的新型降塵筒[P]. 內蒙古自治區:CN216081709U,2022-03-18.
[38]侯智惠,路戰遠 ,解云虎,任永峰,趙小慶,于利峰,包珺瑋,慕宗杰,趙俊利,呂猷,辛慶強. 一種便于傾倒的降塵筒[P]. 內蒙古自治區:CN215475862U,2022-01-11.
[39]葉君,路戰遠 ,王小兵,吳曉華,崔國惠,李娟,程玉臣,張海斌,趙軒微,趙小慶,陳立宇,咸豐,謝銳,劉亞楠,李梁,劉文景,王亞婧,張向前,任永峰,王建國,李元清. 一種用于小麥栽培的新型循環滴灌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5380532U,2022-01-04.
[40]路戰遠 ,侯智惠,解云虎,趙小慶,任永峰,于利峰,慕宗杰,趙俊利,包珺瑋. 一種可連續自動稱重的集沙儀[P]. 內蒙古自治區:CN215374155U,2021-12-31.
[41]王建國,路戰遠 ,曾凡江,李向義,任永峰,趙小慶,高娃,張德健,李娟. 一種新型油沙豆泡發種子播種器[P]. 內蒙古自治區:CN214902106U,2021-11-30.
[42]李娟,王玉芬,葉君,路戰遠 ,張德健,程玉臣,孫峰成,白嵐方,孫鴻舉,李文霞,孟繁盛,高娃,張冬梅,董喆. 一種青貯玉米松土除草機[P]. 內蒙古自治區:CN214429966U,2021-10-22.
[43]張向前,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郭曉霞,史宏飛,咸豐,陳立宇,張建中,趙小慶,史功賦,孫佩智,任肖云,方靜,張健偉,杜香玉,陳麗榮,劉亞楠. 一種制孔器[P]. 內蒙古自治區:CN214385027U,2021-10-15.
[44]孫鴻舉,張向前,路戰遠 ,任永峰,張德健,趙小慶,王玉芬,李娟,陳陽. 一種豆類清洗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4339987U,2021-10-08.
[45]葉君,路戰遠 ,程玉臣,王小兵,吳曉華,崔國惠,于美玲,張向前,趙小慶,任永峰,咸豐,陳立宇,劉亞楠,張海斌,李元清. 一種高產小麥節水栽培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4257481U,2021-09-24.
[46]葉君,路戰遠 ,崔國惠,吳曉華,王小兵,于美玲,程玉臣,趙小慶,張向前,張海斌,陳立宇,咸豐,謝銳,魏淑麗,李元清. 一種小麥誘變育種用篩選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4262638U,2021-09-24.
[47]張向前,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郭曉霞,史宏飛,咸豐,陳立宇,張建中,趙小慶,史功賦,孫佩智,任肖云,方靜,張健偉,杜香玉,陳麗榮,劉亞楠. 一種瓊脂凝膠發芽床[P]. 內蒙古自治區:CN214102277U,2021-09-03.
[48]白嵐方,路戰遠 ,王玉芬,張向前,張德健,孫峰成,程玉臣,李娟,孫鴻舉,劉亞楠,趙小慶,王宵璇. 一種青貯玉米播種施肥一體設備[P]. 內蒙古自治區:CN213938827U,2021-08-13.
[49]王玉芬,路戰遠 ,張德健,白嵐方,孫峰成,張向前,程玉臣,李娟,孫鴻舉,李文霞,薛春雷,孟繁盛,呂秋實,徐顯陽. 一種青貯玉米收獲機器[P]. 內蒙古自治區:CN213938916U,2021-08-13.
[50]郝云風,路戰遠 ,馬俊,張向前,趙娜,曹巨峰,趙小慶,李曉紅,程玉臣,劉曉東,路大波,張勇,劉漢江,孫鴻舉,菅志亮,張德健. 一種大根茬作物地膜減量保苗播種機[P]. 內蒙古自治區:CN213784132U,2021-07-27.
[51]張勇,路戰遠 ,菅志亮,張向前,李素萍,郝云鳳,趙小慶,程玉臣,路大波,郭樹春,李煥春,張德健,張曉蒙,趙娜,曹巨峰,杜超,李曉紅,馬俊,張艷芳,劉曉東,劉漢江. 一種膜側播種機凹面單圓盤開溝器[P]. 內蒙古自治區:CN213694795U,2021-07-16.
[52]張勇,路戰遠 ,菅志亮,張向前,李素萍,郝云鳳,趙小慶,程玉臣,路大波,郭樹春,李煥春,張德健,張曉蒙,趙娜,曹巨峰,杜超,李曉紅,馬俊,張艷芳,劉曉東,劉漢江. 一種膜側播種開溝鏟及播種器[P]. 內蒙古自治區:CN213694800U,2021-07-16.
[53]張勇,路戰遠 ,菅志亮,張向前,李素萍,郝云鳳,趙小慶,程玉臣,路大波,郭樹春,李煥春,張德健,張曉蒙,趙娜,曹巨峰,杜超,李曉紅,馬俊,張艷芳,劉曉東,劉漢江. 一種溝膜壟植起膜鏟及地膜回收機[P]. 內蒙古自治區:CN213694742U,2021-07-16.
[54]謝銳,路戰遠 ,于卓,郭景山,韓志剛,郭斌煜,金曉蕾,趙小慶,徐利敏,房永雨. 一種農業試驗用施肥器[P]. 內蒙古自治區:CN213306139U,2021-06-01.
[55]任永峰,路戰遠 ,趙小慶,王建國,楊向東,韓云飛,任偉,侯智慧,高娃. 風蝕風積簡易監測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3301049U,2021-05-28.
[56]陳立宇,咸豐,路戰遠 ,張建中,楊建強,張向前,程玉臣,蘇和,王建國,張德健,趙小慶,高娃,王靈茂,白春雷,劉亞斌,嚴斌,曹豐海,姜曉平,呂榮亮,李文才,張懷軍,劉智,許建芳,賈秀婷,王定元,楊俊霞,李玉峰,任永峰,沈秋云,尚學燕,阿拉塔,鄧賢,謝愛青,孫鴻舉,葉君,李娟. 一種棉花盆栽試驗防積水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2993230U,2021-04-20.
[57]張向前,危慶,路戰遠 ,張德健,程玉臣,郭曉霞,咸豐,陳立宇,張建中,趙小慶,王玉芬,孫鴻舉,賀小勇,任肖云,高娃,史功賦,孫佩志,張健偉,厲雅華,方靜,陳麗蓉,杜香玉,安玉. 一種苜蓿瓊脂凝膠發芽床[P]. 內蒙古自治區:CN212660529U,2021-03-09.
[58]葉君,路戰遠 ,崔國惠,吳曉華,于美玲,王小兵,張海斌,李元清,程玉臣,趙小慶,張向前,陳立宇,咸豐,任永峰,王建國,謝銳,劉亞楠. 一種小麥育種用篩選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2493820U,2021-02-09.
[59]陳立宇,咸豐,路戰遠 ,張建中,楊建強,張向前,程玉臣,蘇和,王建國,張德健,趙小慶,高娃,白春雷,王靈茂,姜曉平,劉亞斌,嚴斌,曹豐海,呂榮亮,李文才,張懷軍,劉智,許建芳,賈秀婷,王定元,楊俊霞,李玉峰,任永峰,沈秋云,尚學燕,阿拉塔,鄧賢,謝愛青,孫鴻舉,葉君,李娟. 一種棉花簡易收獲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2464089U,2021-02-05.
[60]陳立宇,路戰遠 ,張立峰,咸豐,程玉臣,張建中,楊建強,姜曉平,張向前,張德健,劉燕,王建國,白文龍,蘇和,李鳳臻,嚴斌,李文才,劉亞斌,沈秋云,曹豐海,許建芳,呂榮亮,劉智,李玉峰,張佳麗,張懷軍,賈秀婷,楊俊霞,鄧賢,謝愛青,尚學燕,阿拉塔,張悅,劉麗麗,孫鴻舉,趙小慶,葉君. 一種痕量灌溉鋪管機具[P]. 內蒙古自治區:CN212381835U,2021-01-22.
[61]路戰遠 ,陳立宇,咸豐,程玉臣,張建中,楊建強,姜曉平,張向前,張德健,劉燕,王建國,白文龍,蘇和,李鳳臻,嚴斌,李文才,劉亞斌,沈秋云,曹豐海,許建芳,呂榮亮,劉智,李玉峰,張佳麗,張懷軍,賈秀婷,楊俊霞,鄧賢,謝愛青,尚學燕,阿拉塔,顧敏,劉麗麗,孫鴻舉,趙小慶,葉君. 棉花痕量灌溉機械化收獲設備[P]. 內蒙古自治區:CN212344576U,2021-01-15.
[62]楊建強,咸豐,路戰遠 ,陳立宇,張建中,張向前,程玉臣,蘇和,王建國,張德健,趙小慶,高娃,王靈茂,白春雷,劉亞斌,嚴斌,曹豐海,姜曉平,呂榮亮,李文才,張懷軍,劉智,許建芳,賈秀婷,王定元,楊俊霞,李玉峰,任永峰,沈秋云,尚學燕,阿拉塔,鄧賢,謝愛青,孫鴻舉,葉君,李娟. 一種棉花水培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2344864U,2021-01-15.
[63]陳立宇,咸豐,路戰遠 ,張建中,楊建強,張向前,程玉臣,蘇和,王建國,張德健,趙小慶,高娃,王靈茂,白春雷,劉亞斌,嚴斌,曹豐海,姜曉平,呂榮亮,李文才,張懷軍,劉智,許建芳,賈秀婷,王定元,楊俊霞,李玉峰,任永峰,沈秋云,尚學燕,阿拉塔,鄧賢,謝愛青,孫鴻舉,葉君,李娟. 一種棉花株防倒防護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2087224U,2020-12-08.
[64]咸豐,路戰遠 ,陳立宇,張建中,楊建強,張向前,程玉臣,蘇和,王建國,張德健,趙小慶,白春雷,王靈茂,姜曉平,劉亞斌,嚴斌,曹豐海,呂榮亮,李文才,張懷軍,劉智,許建芳,賈秀婷,王定元,楊俊霞,李玉峰,任永峰,沈秋云,尚學燕,阿拉塔,鄧賢,謝愛青,孫鴻舉,葉君,李娟. 一種早春棉花防風沙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2087312U,2020-12-08.
[65]咸豐,路戰遠 ,陳立宇,張建中,楊建強,張向前,程玉臣,蘇和,王建國,張德健,趙小慶,白春雷,王靈茂,姜曉平,劉亞斌,嚴斌,曹豐海,呂榮亮,李文才,張懷軍,劉智,許建芳,賈秀婷,王定元,楊俊霞,李玉峰,任永峰,沈秋云,尚學燕,阿拉塔,鄧賢,謝愛青,孫鴻舉,葉君,李娟. 一種棉花藥劑拌種器[P]. 內蒙古自治區:CN212086908U,2020-12-08.
[66]陳立宇,路戰遠 ,張立峰,咸豐,程玉臣,張建中,楊建強,姜曉平,張向前,張德健,劉燕,王建國,白文龍,蘇和,李鳳臻,嚴斌,李文才,劉亞斌,沈秋云,曹豐海,許建芳,呂榮亮,劉智,李玉峰,張佳麗,張懷軍,賈秀婷,楊俊霞,鄧賢,謝愛青,尚學燕,阿拉塔,張悅,劉麗麗,孫鴻舉,趙小慶,葉君. 棉花膜下滴灌水肥自動裝置[P]. 江蘇省:CN211982620U,2020-11-24.
[67]路戰遠 ,陳立宇,咸豐,程玉臣,張建中,楊建強,姜曉平,張向前,張德健,劉燕,王建國,白文龍,蘇和,李鳳臻,嚴斌,李文才,劉亞斌,沈秋云,曹豐海,許建芳,呂榮亮,劉智,李玉峰,張佳麗,張懷軍,賈秀婷,楊俊霞,鄧賢,謝愛青,尚學燕,阿拉塔,顧敏,劉麗麗,孫鴻舉,趙小慶,葉君. 一種雙膜雙覆蓋棉花播種機[P]. 內蒙古自治區:CN211881004U,2020-11-10.
[68]劉曉東,路戰遠 ,馮君偉,張向前,閆建文,郝云風,趙娜,李曉紅,劉漢江,馬俊,顧敏. 一種地下暗管水位控制及自動采集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1627535U,2020-10-02.
[69]馮君偉,路戰遠 ,郝云風,李仙岳,趙小慶,劉曉東,趙娜,李曉紅,李為萍,馬俊,劉漢江,顧敏. 一種可移動式全自動地下水取樣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1477738U,2020-09-11.
[70]咸豐,路戰遠 ,陳立宇,張建中,楊建強,張向前,程玉臣,蘇和,王建國,張德健,白文龍,趙小慶,劉亞斌,嚴斌,曹豐海,姜曉平,呂榮亮,李文才,張懷軍,劉智,許建芳,王定元,賈秀婷,楊俊霞,李玉峰,任永峰,沈秋云,尚學燕,阿拉塔,鄧賢,謝愛青,孫鴻舉,葉君,李娟,白春雷. 一種用于棉花育種的幼苗培育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10840855U,2020-06-26.
[71]牛軍,路戰遠 ,張向前,趙小慶,程玉臣,張德健,孫鴻舉. 一種秸稈還田聯合整地機[P]. 內蒙古自治區:CN210537310U,2020-05-19.
[72]陳立宇,路戰遠 ,咸豐,張建中,楊建強,張向前,程玉臣,蘇和,王建國,張德健,白文龍,趙小慶,劉亞斌,嚴斌,曹豐海,姜曉平,呂榮亮,李文才,張懷軍,劉智,許建芳,王定元,賈秀婷,楊俊霞,李玉峰,任永峰,沈秋云,尚學燕,阿拉塔,鄧賢,謝愛青,孫鴻舉,葉君,李娟,白春雷. 一種棉花育種柱頭套管[P]. 內蒙古自治區:CN210470600U,2020-05-08.
[73]陳立宇,路戰遠 ,咸豐,張建中,程玉臣,張向前,王建國,張德健,王玉芬,趙小慶,葉君,楊建強,李鳳臻,劉亞斌,張悅,李文才,嚴斌,姜小平,顧敏,鄧賢,劉燕,孫興富. 一種痕量灌溉自動化控制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09995037U,2020-01-31.
[74]路戰遠 ,程玉臣,楊少楠,張德健,王建國,趙小慶,張向前,楊彬,咸豐,陳立宇,王玉芬,葉君,孫鴻舉,李娟. 一種草原免耕切根補播埋管作業機[P]. 內蒙古自治區:CN209787775U,2019-12-17.
[75]程玉臣,路戰遠 ,張德健,何金濤,高明琦,王建國,孫東顯,韓秀琴,周林海,王玉芬,張向前,咸豐,陳立宇,趙小慶,葉君. 一種地膜回收機的偏心式撿拾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09462898U,2019-10-08.
[76]路戰遠 ,王建國,程玉臣,張德健,何金濤,高明琦,孫東顯,韓秀琴,周林海,王玉芬,張向前,咸豐,陳立宇,趙小慶,葉君. 一種食用菌袋打孔機[P]. 內蒙古自治區:CN209463059U,2019-10-08.
[77]陳立宇,路戰遠 ,咸豐,張建中,程玉臣,張向前,王建國,張德健,王玉芬,趙小慶,葉君,孫鴻舉,楊建強,蘇和,張佳麗,李文才,嚴斌,姜小平,鄧賢,劉燕,劉麗麗,李鳳臻. 一種地下深埋式滴灌帶[P]. 內蒙古自治區:CN209449408U,2019-10-01.
[78]路戰遠 ,程玉臣,楊少楠,張德健,王建國,張向前,楊彬,咸豐,陳立宇,王玉芬,孫鴻舉,趙小慶,葉君. 一種牧草無土栽培模塊化溫室[P]. 內蒙古自治區:CN209171024U,2019-07-30.
[79]路戰遠 ,鄧慧澤,陳立宇,咸豐,張建中,程玉臣,張向前,張德健,王建國,王玉芬,趙小慶,葉君,孫鴻舉,李娟,楊建強,李文才,嚴斌,姜小平,劉燕,顧敏,呂榮亮,劉智. 一種棉花秸稈拔除器[P]. 內蒙古自治區:CN209134830U,2019-07-23.
[80]伊六喜,趙小慶,蘇少鋒,薩如拉,斯欽巴特爾,路戰遠 ,張輝,賈霄云,高鳳云,周宇,王雪嬌,賈海濱,陳曉露,張煜杉,張正,陳明哲,曹彥,張永虎,韓志剛,劉國慶. 一種手動亞麻單行播種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09105618U,2019-07-16.
[81]伊六喜,趙小慶,蘇少鋒,斯欽巴特爾,路戰遠 ,賈霄云,高鳳云,周宇,劉國慶,薩初拉,李強,金曉蕾,張輝,李曉東,張立華,吳青海,賈曉清,方靜,潘慧云,劉紅葵. 一種可標準化高效測量亞麻株高的卡尺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08671827U,2019-03-29.
[82]趙小慶,路戰遠 ,蘇少鋒,程玉臣,何江峰,伊六喜,斯欽巴特爾,李曉東,房永雨,李宏,張德健,薄素玲,左永春,王建國,薩初拉,葉君,張向前,咸豐,陳立宇,葉雪松,王力偉,劉紅葵. 一種手推式圓白菜快速碎餡切菜器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208625495U,2019-03-22.
[83]王建國,路戰遠 ,程玉臣,張向前,張德健,武海明,趙玉河,趙麗麗,咸豐,陳立宇,李慧琪. 一種新型試驗田小麥油菜中耕機[P]. 內蒙古自治區:CN208425151U,2019-01-25.
[84]路戰遠 ,程玉臣,楊少楠,張德健,葉雪松,王建國,張向前,楊彬,張建中,咸豐,陳立宇,王玉芬,張富榮,郭曉霞,郝楠森. 一種便攜式風光發電設備移動車[P]. 內蒙古:CN208232904U,2018-12-14.
[85]趙小慶,路戰遠 ,武海明,程玉臣,張德健,王建國,趙玉河,葉君,張向前,趙麗麗,咸豐,陳立宇,葉雪松,吳青海,李慧琪. 一種新型試驗田規劃劃印器[P]. 內蒙古:CN208047278U,2018-11-06.
[86]趙小慶,路戰遠 ,房永雨,程玉臣,何江峰,伊六喜,斯欽巴特爾,李曉東,李宏,張德健,薄素玲,左永春,王建國,葉君,蘇少鋒,薩初拉,張向前,葉雪松,咸豐,陳立宇,劉紅葵,韓平安. 一種可精確測量作物株高標尺裝置[P]. 內蒙古:CN208012488U,2018-10-26.
[87]程玉臣,路戰遠 ,張德健,楊少楠,葉雪松,王建國,張向前,楊彬,張建中,咸豐,陳立宇,王玉芬,張富榮,郭曉霞,郝楠森. 一種新型甜菜收獲機除雜裝置[P]. 內蒙古:CN207995686U,2018-10-23.
[88]趙小慶,路戰遠 ,房永雨,程玉臣,何江峰,伊六喜,斯欽巴特爾,李曉東,李宏,張德健,薄素玲,左永春,王建國,葉君,薩初拉,韓平安,張向前,咸豐,陳立宇,葉雪松,劉紅葵. 一種清洗三角瓶磁力清潔裝置[P]. 內蒙古:CN207929713U,2018-10-02.
[89]張德鍵,路戰遠 ,武海明,趙玉河,王建國,趙小慶,程玉臣,孫東顯,張向前,趙麗麗,葉雪松,王玉芬,孫鴻舉,咸豐,陳立宇,李娟,智穎飆,張荷亮,葉軍,李慧琪. 一種懸掛式的苗床起苗機[P]. 內蒙古:CN207783537U,2018-08-31.
[90]張德鍵,路戰遠 ,武海明,趙玉河,王建國,趙小慶,程玉臣,孫東顯,張向前,趙麗麗,葉雪松,王玉芬,孫鴻舉,咸豐,陳立宇,李娟,智穎飆,張荷亮,葉軍,李慧琪. 一種苗床旋耕筑畦機[P]. 內蒙古:CN207783471U,2018-08-31.
[91]路戰遠 ,張德健,程玉臣,王建國,孫東顯,葉雪松,王玉芬,張向前,智穎飆,張荷亮,李娟,孫鴻舉,咸豐,陳立宇,趙小慶,葉軍. 一種玉米油菜的中耕培土施肥機[P]. 內蒙古:CN207783481U,2018-08-31.
[92]程玉臣,路戰遠 ,張德健,葉雪松,王建國,楊少楠,張向前,楊彬,張建中,咸豐,陳立宇,王玉芬,張荷亮,智穎飆,張富榮,郭曉霞. 一種雙驅動長根莖中藥材收獲機[P]. 內蒙古:CN207573921U,2018-07-06.
[93]趙小慶,路戰遠 ,房永雨,程玉臣,何江峰,斯欽巴特爾,李曉東,李宏,張德健,薄素玲,王建國,葉君,伊六喜,蘇少鋒,薩初拉,張向前,葉雪松,咸豐,陳立宇,劉紅葵. 一種可精確獲取疏松土層土鉆裝置[P]. 內蒙古:CN207516066U,2018-06-19.
[94]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葉雪松,楊少楠,王建國,張向前,楊彬,張建中,咸豐,陳立宇,王玉芬,張荷亮,智穎飆,張富榮,郭曉霞. 一種大牲畜飼喂槽[P]. 內蒙古:CN207443909U,2018-06-05.
[95]張德健,路戰遠 ,程玉臣,程萬鵬,梁峰,王建國,孫東顯,葉雪松,王玉芬,張向前,智穎飆,張荷亮,李娟,孫鴻舉,咸豐,陳立宇,趙小慶,葉軍,王璞. 一種玉米小麥免耕播種機的除草裝置[P]. 內蒙古:CN207443377U,2018-06-05.
[96]路戰遠 ,張德健,程玉臣,程萬鵬,梁峰,王建國,葉雪松,王玉芬,張向前,智穎飆,張荷亮,李娟,孫鴻舉,咸豐,陳立宇,趙小慶,葉軍. 一種秸稈拋撒還田裝置[P]. 內蒙古:CN207443524U,2018-06-05.
[97]張德健,路戰遠 ,程玉臣,葉雪松,楊少楠,王建國,張向前,楊彬,張建中,咸豐,陳立宇,王玉芬,張荷亮,智穎飆,張富榮,郭曉霞. 一種中耕施肥機用彈性鋤鏟[P]. 內蒙古:CN207382826U,2018-05-22.
[98]程玉臣,張德健,路戰遠 ,趙雙龍,康林,葉雪松,郝楠森,張向前,王建國. 一種天然草場復壯補播施肥機[P]. 內蒙古:CN207382921U,2018-05-22.
[99]路戰遠 ,張德健,程玉臣,楊少楠,葉雪松,王建國,張向前,楊彬,張建中,咸豐,陳立宇,王玉芬,張荷亮,智穎飆,張富榮,郭曉霞. 覆膜播種機的起壟覆膜缺口圓盤[P]. 內蒙古:CN207252184U,2018-04-20.
[100]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葉雪松,王建國,韓秀琴,周林海,張向前,張建中,咸豐,陳立宇,王玉芬,張荷亮,智穎飆,張富榮,郭曉霞. 一種施肥播種機用的防滑驅動地輪[P]. 內蒙古:CN207252212U,2018-04-20.
[101]程玉臣,路戰遠 ,楊少楠,張德健,葉雪松,王建國,張向前,楊彬,張建中,咸豐,陳立宇,王玉芬,張荷亮,智穎飆,張富榮,郭曉霞. 馬鈴薯收獲機輸送鏈的活動排石裝置[P]. 內蒙古:CN207252228U,2018-04-20.
[102]張德健,路戰遠 ,程玉臣,楊少楠,葉雪松,王建國,張向前,楊彬,張建中,咸豐,陳立宇,王玉芬,張荷亮,智穎飆,張富榮,郭曉霞. 馬鈴薯收獲機前喂入的排石導向齒裝置[P]. 內蒙古:CN207252229U,2018-04-20.
[103]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葉雪松,王建國,韓秀琴,周林海,劉孝忱,張向前,張建中,咸豐,陳立宇,王玉芬,張荷亮,智穎飆,張富榮,郭曉霞. 一種聯合收割機用的秸稈切碎收集裝置[P]. 內蒙古:CN207252235U,2018-04-20.
[104]路戰遠 ,程玉臣,楊少楠,張德健,葉雪松,王建國,張向前,楊彬,張建中,咸豐,陳立宇,王玉芬,張荷亮,智穎飆,張富榮,郭曉霞. 一種可調式地膜鋪膜裝置[P]. 內蒙古:CN207252376U,2018-04-20.
[105]楊少楠,路戰遠 ,楊彬,程玉臣. 一種簡易可拆式小型太陽能冷庫[P]. 內蒙古:CN207180131U,2018-04-03.
[106]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葉雪松,王建國,張向前,楊彬,楊少楠,劉孝忱,張建中,咸豐,陳立宇,王玉芬,智穎飆,張富榮,郭曉霞. 一種新型馬鈴薯挖掘機尾篩裝置[P]. 北京:CN206923292U,2018-01-26.
[107]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葉雪松,楊少楠,王建國,張向前,楊彬,郭曉霞,張建中,咸豐,陳立宇,王玉芬,張荷亮,智穎飆,張富榮. 一種多向可調式地膜圓盤覆土機構[P]. 內蒙古:CN206909294U,2018-01-23.
[108]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葉雪松,楊少楠,王建國,張向前,楊彬,張建中,咸豐,陳立宇,王玉芬,張荷亮,智穎飆,張富榮,郭曉霞. 一種新型農田用石塊撿拾機[P]. 內蒙古:CN206909058U,2018-01-23.
[109]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葉雪松,楊少楠,王建國,張向前,楊彬,張富榮,張建中,咸豐,陳立宇,王玉芬,張荷亮,智穎飆,郭曉霞. 新型可調式起壟成形機[P]. 內蒙古:CN206909068U,2018-01-23.
[110]陳立宇,路戰遠 ,咸豐,張建中,程玉臣,王建國,張向前,葉雪松,張德健,劉孝忱,王玉芬,趙小慶,葉君,孫鴻舉,李娟,楊建強,胡楠,李文才,嚴斌,姜小平,鄧賢,劉燕. 棉花中耕施肥機[P]. 內蒙古:CN206909077U,2018-01-23.
[111]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葉雪松,張建中,咸豐,陳立宇,王建國,王玉芬,張向前,趙彥棟,王超,郭俊. 一種免耕播種機用的新型鑿式開溝器[P]. 內蒙古:CN206909098U,2018-01-23.
[112]程玉臣,路戰遠 ,張德健,張建中,咸豐,陳立宇,葉雪松,王建國,王玉芬,張向前,趙彥棟,王超,郭俊. 一種馬鈴薯播種與噴藥聯合作業機[P]. 內蒙古:CN206909110U,2018-01-23.
[113]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高明琦,葉雪松,王建國,韓秀琴,周林海,張向前,張建中,咸豐,陳立宇,王玉芬. 一種新型肥料與種子裝載機[P]. 內蒙古:CN206909116U,2018-01-23.
[114]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葉雪松,楊少楠,王建國,張向前,楊彬,張建中,咸豐,陳立宇,王玉芬,張荷亮,智穎飆,張富榮,郭曉霞. 一種馬鈴薯收獲機前置收攏裝置[P]. 內蒙古:CN206909137U,2018-01-23.
[115]路戰遠 ,程玉臣,楊少楠,張德健,葉雪松,王建國,張向前,楊彬,郭曉霞,張建中,咸豐,陳立宇,王玉芬,張荷亮,智穎飆,張富榮. 一種塊根類作物收獲機[P]. 內蒙古:CN206909139U,2018-01-23.
[116]路戰遠 ,張德健,程玉臣,楊少楠,葉雪松,王建國,張向前,楊彬,張富榮,張建中,咸豐,陳立宇,王玉芬,郭曉霞,張荷亮,智穎飆. 一種塊根類作物打葉機[P]. 內蒙古:CN206909140U,2018-01-23.
[117]趙小慶,何江峰,房永雨,劉紅葵,李曉東,斯欽巴特爾,路戰遠 . 一種垂直可調植物幼苗補光裝置[P]. 內蒙古:CN206024597U,2017-03-22.
[118]路戰遠 ,張建中,楊建強,咸豐,程玉臣,白海,張德健,張向前,李艷艷,蘇和,胡楠,李鳳臻,鄧賢,李文才,曹豐海,劉亞斌,范建偉,格日勒圖. 一種棉花半精量播種機上用的分層施肥機構[P]. 內蒙古:CN205567042U,2016-09-14.
[119]張德健,路戰遠 ,程玉臣,張向前,劉孝忱,張建中,咸豐,王玉芬,智穎飆,張荷亮,范希銓,王生,王秀杰,孫鴻舉. 一種田間作業播種機用圓盤可調式起壟器[P]. 內蒙古:CN205430929U,2016-08-10.
[120]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張海林,張向前,劉孝忱,張建中,咸豐,王玉芬,智穎飆,張荷亮,郭凌云,趙彥棟,平翠芝,孫鴻舉. 一種用于馬鈴薯播種機的新型取種器[P]. 內蒙古:CN205430987U,2016-08-10.
[121]程玉臣,路戰遠 ,張德健,張向前,劉孝忱,張建中,咸豐,王玉芬,智穎飆,張荷亮,范希銓,王生,王秀杰,孫鴻舉. 一種田間作業挖掘機用集條壓壟器[P]. 內蒙古:CN205431035U,2016-08-10.
[122]路戰遠 ,張德健,程玉臣,張海林,張向前,劉孝忱,張建中,咸豐,王玉芬,智穎飆,張荷亮,郭凌云,趙彥棟,平翠芝,孫鴻舉. 一種播種機用新型起壟整形裝置[P]. 內蒙古:CN205378509U,2016-07-13.
[123]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張海林,楊彬,張向前,劉孝忱,張建中,咸豐,白海,王玉芬,李艷艷,智穎飆,張荷亮,楊少楠,王秀杰,平翠芝,孫鴻舉,李娟. 雙層抖動鏈馬鈴薯收獲機[P]. 內蒙古:CN204653005U,2015-09-23.
[124]路戰遠 ,張德健,程玉臣,張海林,楊彬,張向前,劉孝忱,張建中,咸豐,白海,王玉芬,張荷亮,智穎飆,田玉花,楊少楠,王秀杰,平翠芝,孫鴻舉,崔超,張富榮,郭曉霞. 一種播種機用鎮壓機構[P]. 內蒙古:CN204014419U,2014-12-17.
[125]路戰遠 ,張德健,程玉臣,張海林,楊彬,張向前,劉孝忱,張建中,咸豐,白海,王玉芬,智穎飆,張荷亮,田玉花,楊少楠,王秀杰,平翠芝,孫鴻舉,崔超,張富榮,郭曉霞. 種肥開溝器[P]. 內蒙古:CN204014460U,2014-12-17.
[126]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張海林,楊彬,張向前,劉孝忱,張建中,咸豐,白海,王玉芬,智穎飆,張荷亮,田玉花,楊少楠,王秀杰,平翠芝,孫鴻舉,崔超,張富榮,郭曉霞. 一種地輪驅動排肥機構[P]. 內蒙古:CN204014478U,2014-12-17.
[127]路戰遠 ,楊彬,張海林,程玉臣,張向前,張德健,劉孝忱,張建中,王玉芬,咸豐,白海,妥德寶,趙沛義,田玉花,楊少楠,孫鴻舉,張富榮,郭曉霞,簡鵬. 一種深松機用新型深松鏟[P]. 內蒙古:CN203801229U,2014-09-03.
[128]路戰遠 ,張海林,程玉臣,楊彬,張向前,劉孝忱,張建中,咸豐,白海,妥德寶,趙沛義,張德健,王玉芬,田玉花,楊少楠,孫鴻舉,張富榮,郭曉霞,顏炳文,簡鵬. 馬鈴薯收獲機的分選機構[P]. 內蒙古:CN203801277U,2014-09-03.
[129]路戰遠 ,程玉臣,楊彬,張向前,劉孝忱,張建中,咸豐,白海,妥德寶,趙沛義,張德健,王玉芬,智穎飆,張荷亮,田玉花,楊少楠,孫鴻舉,張富榮,郭曉霞. 起壟覆膜播種機用起壟整形器[P]. 內蒙古:CN203723008U,2014-07-23.
[130]趙沛義,妥德寶,路戰遠 ,程玉呈,任永峰,楊彬. 向日葵壟側膜上穴播機[P]. 內蒙古:CN203597048U,2014-05-21.
[131]程玉臣,路戰遠 ,楊彬,張向前,楊少楠,妥德寶,趙沛義,田玉花,張建中,咸豐,白海,劉孝忱,張德健,王玉芬,孫鴻舉,智穎飆,張荷亮,張富榮,郭曉霞,王若云. 馬鈴薯起壟覆膜播種機[P]. 內蒙古:CN203590694U,2014-05-14.
[132]程玉臣,路戰遠 ,楊彬,張向前,劉孝忱,張建中,咸豐,白海,妥德寶,趙沛義,張德健,王玉芬,田玉花,楊少楠,孫鴻舉,張富榮,郭曉霞. 覆膜播種聯合機組兩工位可折疊機架及聯合作業機組[P]. 內蒙古:CN203563315U,2014-04-30.
[133]路戰遠 ,程玉臣,楊彬,張向前,劉孝忱,張建中,咸豐,白海,妥德寶,趙沛義,張德健,王玉芬,田玉花,楊少楠,孫鴻舉,張富榮,郭曉霞,張荷亮,智穎飆,顏炳文. 播種機用雙薯勺取種器[P]. 內蒙古:CN203537799U,2014-04-16.
[134]路戰遠 ,楊彬,程玉臣,妥德寶,趙沛義,張向前,劉孝忱,張建中,咸豐,白海,張德健,王玉芬,田玉花,楊少楠,孫鴻舉,張富榮,郭曉霞,王文. 馬鈴薯壟膜溝植播種聯合機組[P]. 內蒙古:CN203537806U,2014-04-16.
[135]路戰遠 ,楊彬,程玉臣,張向前,張德健,劉孝忱,張建中,王玉芬,咸豐,白海,妥德寶,趙沛義,田玉花,楊少楠,孫鴻舉,張富榮,郭曉霞,王若云. 免耕半精量播種機[P]. 內蒙古:CN203423944U,2014-02-12.
[136]楊彬,路戰遠 ,田玉華,趙沛義,妥德寶,張建中,張向前,程玉臣. 馬鈴薯播種起壟聯合作業機[P]. 內蒙古:CN202197517U,2012-04-25.
(四)國內 發明公開:
[1]趙娜,張君,路戰遠 ,曹巨峰,高亞軍,張向前,趙小慶,馬俊,李曉紅,劉曉東,劉漢江,韓東勛,張達斌,梁俊梅,顧敏,郝雅茹,張悅. 一種在小麥-玉米-向日葵輪作體系中促進土壤固碳的方法[P]. 內蒙古自治區:CN116806641A,2023-09-29.
[2]程玉臣,路戰遠 ,陳立宇,何雙柱,王建國,趙小慶,張向前,任永峰. 一種冷涼區玉米秸稈還田覆蓋方法[P]. 內蒙古自治區:CN116686533A,2023-09-05.
[3]吳曉彤,劉淼,趙堰楠,張德健,路戰遠 ,侯智惠,張向前,丁德志. 一種用于生產細菌纖維素的培養基和細菌纖維素生產方法及應用[P]. 內蒙古自治區:CN116640815A,2023-08-25.
[4]伊六喜,薩如拉,趙小慶,高鳳云,李志偉,賈海濱,曹彥,周宇,斯欽巴特爾,路戰遠 ,左永春. 亞麻雄性不育關聯的差異表達主效基因LUSG00017565及其挖掘方法[P]. 內蒙古自治區:CN116355927A,2023-06-30.
[5]陳立宇,路戰遠 ,蘇和,咸豐,程玉臣,楊建強,王曉鳳,于天宇,張靜,張學英,李樹鳳,顧敏,吳芳,張懷軍,趙承華,賀志英,魏敏,王登云,李佳,馬曉偉,許鐸,張悅,陳永玲,李文才,殷瑩,胡瑞,韓宇,張東. 一種西甜瓜種植灌溉用農業機械設備[P]. 內蒙古自治區:CN116210567A,2023-06-06.
[6]趙小慶,蘇少鋒,路戰遠 ,張天嬌,魏淑麗,程玉臣,程超,張向前,任永峰,伊六喜,王力偉,方靜,張德健,王建國,謝銳,陳立宇,馬婕,高艷蓉,張帆. 一種纖維素降解菌及其在秸稈堆肥中的應用[P]. 內蒙古自治區:CN115725447A,2023-03-03.
[7]陳立宇,路戰遠 ,咸豐,程玉臣,姜曉平,張靜,王登云,蘇和,楊建強,尚學燕,顧敏,楊俊霞,馬愛玲,賀志英,張悅,沈秋云,代方平,賈秀婷,藺永生,趙云霞,淵瑞霞,阿拉塔,劉軍,陳永玲,李文才,殷瑩,胡瑞,韓宇,張東. 一種可調節灌溉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115644029A,2023-01-31.
[8]路戰遠 ,陳立宇,蘇和,咸豐,程玉臣,楊建強,王曉鳳,于天宇,張靜,張學英,李樹鳳,顧敏,吳芳,張懷軍,趙承華,賀志英,王登云,李佳,馬曉偉,許鐸,張悅,陳永玲,李文才,殷瑩,胡瑞,韓宇,張東,張東瑞. 一種卷管型節水灌溉機[P]. 內蒙古自治區:CN115644035A,2023-01-31.
[9]蘇日嘎圖,佟鎖,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何雙柱,李馬強. 一種保護性耕作動力破茬開溝機[P]. 內蒙古自治區:CN115517050A,2022-12-27.
[10]陳立宇,路戰遠 ,咸豐,姜曉平,王登云,尚學燕,蘇和,楊俊霞,馬愛玲,賀志英,張悅,沈秋云,代方平,賈秀婷,藺永生,趙云霞,韓宇,淵瑞霞,阿拉塔,劉軍,張東. 一種具有高效節水一體式西甜瓜田間施肥灌溉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115517063A,2022-12-27.
[11]孫東顯,路戰遠 ,王景順,蘇允華,趙小慶,李娟,張德健,程玉臣,于平,張向前,鄒菲,陳立宇,喬雪靜,孫宇鑫,任永鋒,王建國,薛春雷,畢秀麗,杜運芹,樊慶文,劉春艷. 一種油莎豆組培技術培養基配方及制作工藝[P]. 內蒙古自治區:CN115413576A,2022-12-02.
[12]魏淑麗,蘇少鋒,路戰遠 ,趙小慶,程玉臣,王力偉,張向前,任永峰,程超,伊六喜,張天嬌,方靜,張德健,王建國,謝銳,陳立宇,馬婕,高艷蓉,伍建輝. 一種降解纖維素和耐鹽堿性的菌株及應用[P]. 內蒙古自治區:CN115353994A,2022-11-18.
[13]任永峰,路戰遠 ,趙沛義,趙志媛,馬金霞,韓云飛,張君,張鵬,杜二小,高宏艷,高宇,劉小月. 旱作農田調肥補虧種植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115316058A,2022-11-11.
[14]謝銳,路戰遠 ,金曉蕾,張向前,趙小慶,程玉臣,韓志剛,郭景山,郭斌煜,劉亞楠,魏淑麗,方靜,高艷蓉. 一種馬鈴薯實生種子EMS誘變方法[P]. 內蒙古自治區:CN115281079A,2022-11-04.
[15]路戰遠 ,楊少楠,葉君,楊彬,李娟,程玉臣,張德健,趙小慶,任永峰,張向前,王建國,陳立宇,楊海燕,王志宇,高娃,謝瑞,劉亞楠. 小麥免耕條播滴灌機械化栽培方法[P]. 內蒙古自治區:CN115250844A,2022-11-01.
[16]李娟,張德健,路戰遠 ,李志軍,王璞,葉君,王莉,王絳,李梁,趙小慶,王宏偉,高敏,張國英,邢俊. 一種油莎豆好氧堆肥裝置及其堆肥方法[P]. 內蒙古自治區:CN115197003A,2022-10-18.
[17]馬超美,麻劍南,馮旭,馬越,張向前,張德健,路戰遠 ,許海燕. 油莎草地上部分提取物及其對農藥所致肝毒性的保護作用[P]. 內蒙古自治區:CN114848738A,2022-08-05.
[18]王建國,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咸豐,張向前,陳立宇,高娃,趙小慶,任永峰,郝南森,包雙福,武海明,梁愛民,王壽臣,歐春明,劉彩寶,徐義明,葉君,李娟,劉亞楠. 一種田間土樣限位采集接樣盤[P]. 內蒙古自治區:CN114577513A,2022-06-03.
[19]咸豐,路戰遠 ,陳立宇,張建中,蘇和,王建國,賈秀婷,沈秋云,楊俊霞,許建芳,孟文慧,雷勇,阿拉塔,淵瑞霞. 手持式棉花點播器[P]. 內蒙古自治區:CN114190140A,2022-03-18.
[20]咸豐,路戰遠 ,張建中,陳立宇,楊建強,程玉臣,尚學燕,殷瑩,孟文慧,雷勇,王靈茂,馬愛玲,李小軍,高慧. 手推式棉花試驗小區播種器[P]. 內蒙古自治區:CN114128458A,2022-03-04.
[21]咸豐,路戰遠 ,陳立宇,楊建強,程玉臣,張向前,王建國,蘇和,姜曉平,孟文慧,曹豐海,許建芳,李文才,劉智. 播種機終端滴灌帶牽引固定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114128602A,2022-03-04.
[22]吳曉彤,徐云峰,段帥,張德健,路戰遠 ,旭日花,任永峰,趙小慶. 一種油莎豆粕與沙棘渣混合酵素、制備方法及其應用[P]. 內蒙古自治區:CN113678977A,2021-11-23.
[23]咸豐,路戰遠 ,張建中,陳立宇,楊建強,王建國,王定元,孟文慧,姜曉平,劉亞斌,尚學燕,段銳,白春雷,王靈茂. 一種播種機終端自動切割地膜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113478577A,2021-10-08.
[24]咸豐,路戰遠 ,程玉臣,陳立宇,張向前,白春雷,王建國,趙小慶,劉智,曹豐海,王定元,孟文慧,王靈茂,門光耀. 播種機終端地膜傳輸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113439596A,2021-09-28.
[25]咸豐,路戰遠 ,張建中,陳立宇,楊建強,蘇和,姜曉平,賈秀婷,沈秋云,楊俊霞,葉君,李娟,雷勇,白春雷. 播種機終端切割滴灌帶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113424758A,2021-09-24.
[26]咸豐,路戰遠 ,張建中,陳立宇,程玉臣,高娃,曹豐海,劉亞斌,呂榮亮,葉君,李娟,許建芳,孟文慧,王靈茂. 一種播種機終端埋壓地膜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113348929A,2021-09-07.
[27]馬超美,麻劍南,馮旭,蒙昊聰,馬越,張向前,張德建,路戰遠 ,許海燕. 一種油莎草地上部分多種成分的液質定量方法及其應用[P]. 內蒙古自治區:CN113341050A,2021-09-03.
[28]咸豐,路戰遠 ,程玉臣,陳立宇,張向前,王定元,趙小慶,孟文慧,王建國,呂榮亮,劉智,蘇和,王靈茂,白春雷. 播種機終端滴灌帶傳輸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113303209A,2021-08-27.
[29]咸豐,路戰遠 ,張建中,陳立宇,楊建強,張向前,高娃,李文才,劉亞斌,張慧霞,殷瑩,葉君,李娟,謝愛青. 一種播種機終端埋壓滴灌帶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113303210A,2021-08-27.
[30]咸豐,路戰遠 ,張建中,陳立宇,楊建強,王建國,王靈茂,李文才,劉亞斌,王定元,張懷軍,孟文慧,白春雷,雷勇. 播種機終端滴灌帶打結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113287495A,2021-08-24.
[31]任永峰,路戰遠 ,趙小慶,王建國,程玉臣,張鵬,趙沛義,韓云飛,高娃,張向前,李娟. 一種沙化土地油沙豆化肥控釋輔助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112956322A,2021-06-15.
[32]任永峰,路戰遠 ,趙小慶,王建國,程玉臣,張鵬,趙沛義,韓云飛,高娃,張向前,李娟. 一種沙化土地油沙豆播種保苗種植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112930780A,2021-06-11.
[33]孫峰成,馮勇,張喜權,路戰遠 ,臧建,孫林,劉亞楠,張永勝,侯旭光,吳家瑗,薛春雷,王坤,付增娟,王偉東,何冬冬,郭敬春,安曉宇,柳寶林,李鑫杰. 玉米免耕留茬補水播種方法[P]. 內蒙古自治區:CN112602547A,2021-04-06.
[34]任永峰,路戰遠 ,趙沛義,高日平,張鵬,高宇,韓云飛,賈有余. 一種基于減輕秸稈廢棄物污染的玉米種植方法[P]. 內蒙古自治區:CN111869521A,2020-11-03.
[35]咸豐,路戰遠 ,陳立宇,張建中,楊建強,張向前,程玉臣,蘇和,王建國,張德健,趙小慶,白春雷,王靈茂,姜曉平,劉亞斌,嚴斌,曹豐海,呂榮亮,李文才,張懷軍,劉智,許建芳,賈秀婷,王定元,楊俊霞,李玉峰,任永峰,沈秋云,尚學燕,阿拉塔,鄧賢,謝愛青,孫鴻舉,葉君,李娟. 一種雙膜覆蓋棉花苗期揭膜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111492872A,2020-08-07.
[36]張向前,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郭曉霞,史宏飛,咸豐,陳立宇,張建中,趙小慶,史功賦,孫佩志,任肖云,方靜,張健偉,杜香玉,陳麗蓉,劉亞楠. 一種瓊脂凝膠發芽床、制孔器和種子發芽方法[P]. 內蒙古自治區:CN111466177A,2020-07-31.
[37]張向前,路戰遠 ,張德健,程玉臣,郭曉霞,危慶,趙小慶,咸豐,陳立宇,張建中,王玉芬,孫鴻舉,賀小勇,任肖云,高娃,史功賦,孫佩志,歷雅華,方靜,張健偉,杜香玉,陳麗蓉,安玉. 一種苜蓿瓊脂凝膠發芽床以及苜蓿種子發芽方法[P]. 內蒙古自治區:CN111466176A,2020-07-31.
[38]咸豐,路戰遠 ,陳立宇,張建中,楊建強,張向前,程玉臣,蘇和,王建國,張德健,趙小慶,高娃,王靈茂,白春雷,劉亞斌,嚴斌,曹豐海,姜曉平,呂榮亮,李文才,張懷軍,劉智,許建芳,賈秀婷,王定元,楊俊霞,李玉峰,任永峰,沈秋云,尚學燕,阿拉塔,鄧賢,謝愛青,孫鴻舉,葉君,李娟. 一種棉花播種機上切割滴灌帶的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111469184A,2020-07-31.
[39]咸豐,路戰遠 ,陳立宇,張建中,楊建強,張向前,程玉臣,蘇和,王建國,張德健,趙小慶,高娃,王靈茂,白春雷,劉亞斌,嚴斌,曹豐海,姜曉平,呂榮亮,李文才,張懷軍,劉智,許建芳,賈秀婷,王定元,楊俊霞,李玉峰,任永峰,沈秋云,尚學燕,阿拉塔,鄧賢,謝愛青,孫鴻舉,葉君,李娟. 一種播種機上埋壓地膜的裝置[P]. 河南省:CN111386945A,2020-07-10.
[40]咸豐,路戰遠 ,陳立宇,張建中,楊建強,張向前,程玉臣,蘇和,王建國,張德健,趙小慶,王靈茂,白春雷,劉亞斌,嚴斌,曹豐海,姜曉平,呂榮亮,李文才,張懷軍,劉智,許建芳,賈秀婷,王定元,楊俊霞,李玉峰,任永峰,沈秋云,尚學燕,阿拉塔,鄧賢,謝愛青,孫鴻舉,葉君,李娟. 一種棉花播種機上切割地膜的裝置[P]. 河南省:CN111386946A,2020-07-10.
[41]咸豐,路戰遠 ,陳立宇,張建中,楊建強,張向前,程玉臣,蘇和,王建國,張德健,趙小慶,高娃,白春雷,王靈茂,姜曉平,劉亞斌,嚴斌,曹豐海,呂榮亮,李文才,張懷軍,劉智,許建芳,賈秀婷,王定元,楊俊霞,李玉峰,任永峰,沈秋云,尚學燕,阿拉塔,鄧賢,謝愛青,孫鴻舉,葉君,李娟. 一種播種機上埋壓滴灌帶的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111357619A,2020-07-03.
[42]陳立宇,咸豐,路戰遠 ,張建中,楊建強,張向前,程玉臣,蘇和,王建國,張德健,趙小慶,高娃,白春雷,王靈茂,姜曉平,劉亞斌,嚴斌,曹豐海,呂榮亮,李文才,張懷軍,劉智,許建芳,賈秀婷,王定元,楊俊霞,李玉峰,任永峰,沈秋云,尚學燕,阿拉塔,鄧賢,謝愛青,孫鴻舉,葉君,李娟. 一種雙膜覆蓋棉花播種機[P]. 內蒙古自治區:CN111345145A,2020-06-30.
[43]路戰遠 ,陳立宇,咸豐,程玉臣,張建中,楊建強,姜曉平,張向前,張德健,劉燕,王建國,白文龍,蘇和,李鳳臻,嚴斌,李文才,劉亞斌,沈秋云,曹豐海,許建芳,呂榮亮,劉智,李玉峰,張佳麗,張懷軍,賈秀婷,楊俊霞,鄧賢,謝愛青,尚學燕,阿拉塔,孫鴻舉,趙小慶,葉君,李娟. 一種篩選適宜機械化收獲棉花品種的方法[P]. 內蒙古自治區:CN111226786A,2020-06-05.
[44]咸豐,路戰遠 ,陳立宇,張建中,楊建強,張向前,程玉臣,蘇和,王建國,張德健,白文龍,趙小慶,劉亞斌,嚴斌,曹豐海,姜曉平,呂榮亮,李文才,張懷軍,劉智,許建芳,王定元,賈秀婷,楊俊霞,李玉峰,任永峰,沈秋云,尚學燕,阿拉塔,鄧賢,謝愛青,孫鴻舉,葉君,李娟,白春雷. 一種智能恒溫棉花育種裝置[P]. 內蒙古自治區:CN110432042A,2019-11-12.
[45]路戰遠 ,程玉臣,楊少楠,王建國,趙小慶,張向前,張德健,楊彬,咸豐,陳立宇,張富榮,孫峰成,張建中,葉君,孫鴻舉,李娟. 一種太陽能智能滴灌的草場改良方法[P]. 內蒙古自治區:CN110024629A,2019-07-19.
[46]路戰遠 ,程玉臣,楊少楠,張德健,王建國,趙小慶,張向前,楊彬,咸豐,陳立宇,王玉芬,葉君,孫鴻舉,李娟. 一種草原免耕切根補播埋管作業機[P]. 內蒙古自治區:CN109937635A,2019-06-28.
[47]路戰遠 ,陳立宇,咸豐,程玉臣,張建中,張向前,張德健,趙小慶,王建國,王玉芬,葉君,李娟,楊建強,嚴彬,李文才,劉燕,曹豐海,呂榮亮,蘇和,劉亞斌,孫興富,姜小平. 一種篩選抗旱耐鹽堿棉花品種的方法[P]. 內蒙古自治區:CN109618858A,2019-04-16.
[48]路戰遠 ,程玉臣,楊少楠,張德健,王建國,張向前,楊彬,咸豐,陳立宇,王玉芬,孫鴻舉,趙小慶,葉君. 一種牧草無土栽培模塊化溫室[P]. 內蒙古自治區:CN109197256A,2019-01-15.
[49]張德健,路戰遠 ,李金龍,程玉臣,平翠枝,高麗丹,王建國,孫東顯,張向前,王玉芬,李娟,哈達,王璞,孫鴻舉. 一種用于干旱地區的大豆寬窄行栽培方法[P]. 內蒙古自治區:CN109169121A,2019-01-11.
[50]張德健,路戰遠 ,李金龍,程玉臣,平翠枝,王建國,高麗丹,孫東顯,王玉芬,李娟,張向前,孫峰成,哈達,智穎飆,王璞,張荷亮,孫鴻舉,咸豐,陳立宇,趙小慶,葉君. 一種用于干旱地區的大豆栽培方法[P]. 內蒙古:CN108849363A,2018-11-23.
[51]咸豐,路戰遠 ,張建中,程玉臣,陳立宇,葉雪松,張向前,王建國,趙小慶,葉君,張德健,劉孝忱,王玉芬,孫鴻舉,李娟,宿志安,蘇和,劉亞斌,曹豐海,劉智,范建偉,白文龍. 一種適于荒漠干旱區機采棉化學催熟及脫葉方法[P]. 內蒙古:CN108293478A,2018-07-20.
[52]路戰遠 ,張建中,咸豐,程玉臣,陳立宇,張向前,葉雪松,王建國,張德健,劉孝忱,王玉芬,趙小慶,葉君,孫鴻舉,李娟,鄧賢,格日樂圖,呂榮亮,姜小平,王定元,徐英先,李鳳臻. 棉花抗旱耐鹽堿豐產高效栽培方法[P]. 內蒙古:CN108293816A,2018-07-20.
[53]陳立宇,路戰遠 ,龐朝友,張建中,咸豐,程玉臣,劉紹東,王建國,張向前,葉雪松,張德健,劉孝忱,王玉芬,趙小慶,葉君,孫鴻舉,李娟,楊建強,胡楠,劉燕,李文才,嚴斌. 干旱荒漠區棉花痕量灌溉水肥一體化高效栽培方法[P]. 內蒙古:CN107409735A,2017-12-01.
[54]程玉臣,路戰遠 ,張德健,智穎飆,孫海蓮,王建國,葉雪松,咸豐,陳立宇,張向前,王玉芬,張荷亮. 一種華北駝絨藜特異性微衛星分子標記及其應用[P]. 內蒙古:CN107201406A,2017-09-26.
[55]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葉雪松,王建國,張向前,楊彬,楊少楠,劉孝忱,張建中,咸豐,陳立宇,王玉芬,智穎飆,張富榮,郭曉霞. 一種新型馬鈴薯挖掘機尾篩裝置[P]. 北京:CN107197651A,2017-09-26.
[56]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智穎飆,王建國,葉雪松,咸豐,陳立. 一種蒙古扁桃特異性微衛星位點及其應用[P]. 內蒙古:CN107142321A,2017-09-08.
[57]程玉臣,路戰遠 ,張德健,智穎飆,孫海蓮,王建國,葉雪松,張向. 一種荒漠植物霸王的微衛星分子標記及其應用[P]. 內蒙古:CN107058308A,2017-08-18.
[58]路戰遠 ,智穎飆,程玉臣,張德健,王建國,葉雪松,張向前,咸豐. 一種用于沙冬青鑒定的微衛星分子標記、試劑盒及其應用[P]. 內蒙古:CN106636453A,2017-05-10.
[59]張德健,路戰遠 ,程玉臣,張向前,劉孝忱,張建中,咸豐,王玉芬,智穎飆,張荷亮,范希銓,王生,王秀杰,孫鴻舉. 可調式圓盤起壟器[P]. 內蒙古:CN105684572A,2016-06-22.
[60]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張海林,張向前,劉孝忱,張建中,咸豐,王玉芬,智穎飆,張荷亮,郭凌云,趙彥棟,平翠芝,孫鴻舉. 一種播種機用可換式薯勺[P]. 內蒙古:CN105612885A,2016-06-01.
[61]路戰遠 ,張德健,程玉臣,張海林,張向前,劉孝忱,張建中,咸豐,王玉芬,智穎飆,張荷亮,郭凌云,趙彥棟,平翠芝,孫鴻舉. 一種用于馬鈴薯播種機的可調式起壟刮板器[P]. 內蒙古:CN105532091A,2016-05-04.
[62]程玉臣,路戰遠 ,張德健,張向前,劉孝忱,張建中,咸豐,王玉芬,智穎飆,張荷亮,范希銓,王生,王秀杰,孫鴻舉. 一種馬鈴薯挖掘機用集條壓壟器[P]. 內蒙古:CN105453796A,2016-04-06.
[63]路戰遠 ,張向前,程玉臣,葉雪松,張德健,張海林,韓潤寶,楊彬,劉孝忱,張建中,咸豐,白海,王玉芬,智穎飆,郭曉霞,張荷亮,孫鴻舉,張富榮,李艷艷,李娟. 馬鈴薯半高壟覆膜自破膜出苗栽培方法[P]. 內蒙古:CN104938168A,2015-09-30.
[64]程玉臣,張向前,路戰遠 ,張德健,張海林,葉雪松,韓潤寶,楊彬,劉孝忱,張建中,咸豐,白海,王玉芬,智穎飆,郭曉霞,張荷亮,孫鴻舉,張富榮,李艷艷,李娟. 馬鈴薯平作覆膜自破膜出苗栽培方法[P]. 內蒙古:CN104641895A,2015-05-27.
[65]智穎飆,張保衛,趙利清,路戰遠 ,楊永華,李紅麗,張荷亮,雷達,張德健,姚一萍,崔艷,趙凱,王強. 革苞菊微衛星位點、引物及其用途[P]. 內蒙古:CN104328117A,2015-02-04.
[66]智穎飆,張保衛,趙利清,路戰遠 ,楊永華,張荷亮,雷達,張德健,姚一萍,王云飛,華宇鵬,趙凱,王強. 半日花微衛星位點、引物及其用途[P]. 內蒙古:CN104313024A,2015-01-28.
[67]程玉臣,趙存虎,賀小勇,路戰遠 ,白全江,孔慶全,張富榮,張建中,咸豐,白海,張向前,張德健,王玉芬,郭曉霞. 一種馬鈴薯苗后復配除草劑[P]. 內蒙古:CN103535364A,2014-01-29.
[68]路戰遠 ,楊彬,程玉臣,妥德寶,趙沛義,張向前,劉孝忱,張建中,咸豐,白海,張德健,王玉芬,田玉花,楊少楠,孫鴻舉,張富榮,郭曉霞,王文. 一種用于旱地抗旱播種的聯合機組[P]. 內蒙古:CN103477765A,2014-01-01.
[69]路戰遠 ,楊彬,程玉臣,張向前,妥德寶,趙沛義,劉孝忱,田玉花,楊少楠,張建中,咸豐,白海,張德健,王玉芬,孫鴻舉,張富榮,郭曉霞,張荷亮,智穎飆,王若云. 起壟覆膜播種機[P]. 內蒙古:CN103460841A,2013-12-25.
[70]路戰遠 ,楊彬,程玉臣,張向前,張建中,咸豐,白海,妥德寶,趙沛義,劉孝忱,張德健,田玉花,楊少楠,智穎飆,張荷亮,王玉芬,孫鴻舉,張富榮,郭曉霞. 高壟壟側雙行覆膜滴灌種植方法及專用播種機[P]. 內蒙古:CN103460844A,2013-12-25.
[71]路戰遠 ,楊彬,程玉臣,張向前,張德健,劉孝忱,張建中,王玉芬,咸豐,白海,妥德寶,趙沛義,田玉花,楊少楠,孫鴻舉,張富榮,郭曉霞,王若云. 一種用于免耕播種的雜糧播種機[P]. 內蒙古:CN103444317A,2013-12-18.
[72]張德健,路戰遠 ,王玉芬,張向前,張建中,程玉臣,張荷亮,張園,白海,咸豐,景振舉,張富榮,郭曉霞. 一種保護性耕作玉米田復配除草劑[P]. 內蒙古:CN103271054A,2013-09-04.
[73]路戰遠 ,張德健,王玉芬,張向前,張建中,程玉臣,張荷亮,張園,白海,咸豐,景振舉,張富榮,郭曉霞. 一種保護性耕作惡性雜草除草劑的制備方法[P]. 內蒙古:CN103109832A,2013-05-22.
[74]路戰遠 ,張德健,王玉芬,張向前,張建中,程玉臣,范希銓,張荷亮,張園,白海,咸豐,景振舉,張富榮,郭曉霞. 一種保護性耕作小麥田復配除草劑[P]. 內蒙古:CN103109838A,2013-05-22.
[75]張德健,路戰遠 ,王玉芬,張向前,張建中,程玉臣,張荷亮,張園,白海,咸豐,景振舉,張富榮,郭曉霞. 一種保護性耕作苗前用復合除草劑的制備方法[P]. 內蒙古:CN103098813A,2013-05-15.
[76]路戰遠 ,張德健,李淑芳,馬旭明,程國彥,張建中,范希全,王作華. 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小麥田雜草控制方法[P]. 內蒙古:CN101107908,2008-01-23.
[77]路戰遠 ,張德健,馬旭明,李淑芳,程國彥,張建中,王作華,范希全. 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玉米田雜草控制方法[P]. 內蒙古:CN101103673,2008-01-16..
論文專著:
出版著作:
出版專著或主編著作15部,主要著作如下:
1.《氮調控與青貯玉米—北方農牧交錯區青貯玉米氮響應機制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22年。
2.《北方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19年。
3.《陰山北麓農牧交錯區作物抗旱節水栽培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18年。
4.《農牧交錯風沙區退化農田生態保育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17年。
5.《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生態農業產業化發展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17年。
6.《Crop rotations-farming practices, monitoring and environmental benfits》,NOVA,2016年。
7.《保護性耕作大豆田間雜草防除》,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3年。
8.《保護性耕作玉米小麥田間雜草防除》,遠方出版社,2011年。
9.《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技術(蒙漢對照)》,科學普及出版社,2011年。
10.《保護性耕作農田雜草綜合控制》,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0年。
11.《國家政策與農戶行為應對》,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年。
其他著作4部。
發表論文
他先后發表論文240余篇,其中第1和通訊作者138篇,近10年主要論文如下:
1. Jing Fang, Gongfu Shi, Shuli Wei, Jie Ma, Xiangqian Zhang, Jianguo Wang, Liyu Chen, Ying Liu, Xiaoqing Zhao*, Zhanyuan Lu *. Drought sensitivity of spring wheat cultivars shapes rhiz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y patterns in response to drought [J]. Plants 2023, 12, 3650. doi: 10.3390/ plants12203650.
2. Jing Fang, Shuli Wei, Yanrong Gao, Xiangqian Zhang, Yuchen Cheng, Jianguo Wang, Jie Ma, Gongfu Shi, Lanfang Bai, Rui Xie, Xiaoqing Zhao*, Yongfeng Ren*, Zhanyuan Lu *. Character variation of root space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the response of drought-tolerant spring wheat to drought stress [J]. Front. Microbiol. 14:1235708. doi: 10.3389/fmicb.2023.1235708.
3. Tianjiao Zhang, Shuli Wei, Yajie Liu, Chao Cheng, Jie Ma, Linfang Yue, Yanrong Gao, Yuchen Cheng, Yongfeng Ren, Shaofeng Su*, Xiaoqing Zhao*, Zhanyuan Lu *. Screening and genome-wide analysis of lignocellulose-degrading bacteria from humic soil.Front. Microbiol. 14:1167293. doi: 10.3389/fmicb.2023.1167293
4. Shuli Wei, Jing Fang, Tianjiao Zhang, Jianguo Wang, Yuchen Cheng, Jie Ma, Rui Xie, Zhixiong Liu, Erhu Su, Yongfeng Ren, Xiaoqing Zhao*, Xiangqian Zhang*, Zhanyuan Lu *. Dynamic changes of soil microorganisms in rotation farmland at the western foot of the Greater Khingan range [J]. 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2023.
5. Xiaoqing Zhao, Liuxi Yi, Yongfeng Ren, Juan Li, Wei Ren, Zhihui Hou, Shaofeng Su, Jianguo Wang, Yuanyu Zhang, Qi Dong, Xiangdong Yang*, Yuchen Cheng*, Zhanyuan Lu *. Chromosome-scale genome assembly of the yellow nutsedge (Cyperus esculentus) [J]. 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 2023, 15(3), evad027.
6. Tianjiao Zhang, Shuli Wei, Yajie Liu, Chao Cheng, Jie Ma, Linfang Yue, Yanrong Gao, Yuchen Cheng, Yongfeng Ren, Shaofeng Su*, Xiaoqing Zhao*, Zhanyuan Lu*. Screening and genome-wide analysis of lignocellulose-degrading bacteria from humic soil [J]. Front. Microbiol, 2023,14.
7. Xiaoqing Zhao, Liuxi Yi, Yongchun Zuo, Fengyun Gao, Yuchen Cheng, Hui Zhang , Yu Zhou, Xiaoyun Jia, Shaofeng Su, Dejian Zhang , Xiangqian Zhang, Yongfeng Ren, Yanxin Mu, Xiaolei Jin, Qiang Li, Siqin Bateer*, Zhanyuan Lu *. High-quality genome assembly and genome-wide associationstudy of male sterility provide resources for flax improvement [J].Plant.2023.12, 2773. .https://doi.org /10.3390/plants12152773.
8. Suling Bo+, Qiuying Sun, Zhongxian Li, GerileAodun, Yucheng Ji, Lihua Wei, Chao Wang, Zhanyuan Lu *, Qiang Zhang*, and Xiaoging Zhao+*. Ubiquitous conservative interaction patterns between post-spliced introns and their mRNAs revealed by genome-wide interspecies comparison[J]. Frontiers in Genetics. D01 10.3389/fgene 2023.1151703
9. Suling Bo, Qiuying Sun, Pengfei Ning, Ningping Yuan, Yujie Weng, Ying Liang, Huitao Wang, Zhanyuan Lu *, Zhongxian Li*, Xiaoqing Zhao*. A novel approach to analyze the associat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post-spliced in tron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mRNA [J]. Frontiers in Genetics, 2023, 14, 1151172.
10. Lanfang Bai, Yufen Wang, Yahua Li, XiangqianZhang*, Zhanyuan Lu *, Dejian Zhang, Fengcheng Sun, and Xiaoqing Zhao. Changes in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in Maize (Zea mays L.) Root Spatial Structure Following Short-Term Nitrogen Application.[J]. ACS Omega, 2022, 8(1).
11. Zhang Fan, Wu JianHui, Bateer, Siqin , Yi LiuXi, Zhao XiaoQing, Lu ZhanYuan *.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drought tolerant flax varieties based on genome-wide SNP [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2022, 107. 10.1117/12.2660582.
12. Lanfang Bai, Xiangqian Zhang, Bingzhen Li, Fengcheng Sun, Xiaoqing Zhao, Yufen Wang*, Zhanyuan Lu *, Dejian Zhang, Jing Fang. Fungal communities are more sensitive to nitrogen fertilization than bacteria in different spatial structures of silage maize under short-term nitrogen fertilization [J]. Applied Soil Ecology, 2022, 170, 104275.
13. Liuxi Yi, Rula Sa, Shuwen Zhao*, Xiaoming Zhang, Xudong Lu, Yingnan Mu, Siqin Bateer, Shaofeng Su, Shuyan Wang, Zhiwei Li, Shude Shi*, Xiaoqing Zhao*, Zhanyuan Lu *. Chromosome-scale, haplo type-resolved genome assembly of suaeda glauca [J]. Frontiers in Genetics, 2022, 13, 884081.
14. Hui Liu, Daniel Mullan, Shancen Zhao, Yong Zhang, Jun Ye, Yong Wang, Aimin Zhang, Xiaoqing Zhao, Guannan Liu, Chi Zhang, Kenneth Chan, Zhanyuan Lu *, GuijunYan*. Genomic regions controlling yield-related traits in spring wheat: A mini review and a case study for rainfed environments in Australia and China [J]. Genomics, 2022, 114(2), 110268.
15. Jun Ye, Zhen Gao*, Xiaohua Wu, Zhanyuan Lu *, Cundong Li*, Xiaobing Wang, Liyu Chen, Guohui Cui, Meiling Yu, Guijun Yan, Hui Liu, Haibin Zhang, Zhanxian Wang, Xuefen Shi, Yuanqing Li. Impact of increased temperature on spring wheat yield in northern China[J]. Food and Energy Security, 2021, 10(2),e283.
16. Dejian Zhang, Yuchen Cheng, Zhanyuan Lu *, Jianguo Wang, Xuesong Ye, Xiangqian Zhang, Xia Luo, Hui Wang, Baowei Zhang. Global insights to drought stress perturbed genes in oat (Avena sativa L.) seedlings using RNA sequencing [J]. Plant Signaling & Behavior, 2021, 16(2), 1845934.
17. Rula Sa, Liuxi Yi, Bateer Siqin, Ming An, Haizhu Bao, Xiaoling Song, Shuyan Wang, Zhiwei Li, Zheng Zhang, Hanipa Hazaisi, Jingjing Guo, Shaofeng Su, Jinhuan Li, Xiaoqing Zhao*, Zhanyuan Lu *.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and annotation of the fiber flax (Linum usitatissimum) genome [J]. Frontiers in Genetics, 2021, 12, 735690.
18. Liyu Chen, Lifeng Zhang*, Zhanyuan Lu *,Feng Xian, Jianzhong Zhang, Yuchen Chen, Xiangqian zhang, Yan Liu. Effects of trace irrigation at different depths on transcriptome expression pattern in cotton (G. hirsutum L.) leaves [J]. Bio 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20, 2020(11):1-12,7248513.
19. Jianguo Wang, Zhanyuan Lu *, Xiaoqing Zhao, Yuchen Cheng, Dejian Zhang, Haiming Wu, Yuhe Zhao. Short-term fallow in rotation improve soil fertility and yield of Brassica napu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Biology, 2020, 24(6), 1573-1581.
20. Yuchen Cheng, Dejian Zhang, Zhanyuan Lu *, Xuesong Ye, Jianguo Wang, Ping Sun, Baowei Zhang.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 satellite loci for Prunus mongolica (Rosaceae) [J]. Applications in Plant Sciences, 2018,6(6), e01158.
21. Yan Yao, Ping Zhang, Hui Liu, Zhanyuan Lu *, Guijun Yan*. A fully in vitro protocol towards large scale production of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i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J].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PCTOC), 2017, 128(3), 655–661.
22. MdSultan Mia, Hui Liu, Xingyi Wang, Zhanyuan Lu *, Guijun Yan*. Response of wheat to post-anthesis water stress, and the nature of gene action as revealed by combining ability analysis[J]. Crop and Pasture Science, 2017, 68(6), 534–543.
23. Yao Y, Zhang P, Wang H B, Lu Z Y *, Liu C J, Liu H, Yan G J*. How to advance up to seven generations of canola (Brassica napus L.) per annum for the production of pure line populations? [J]. Euphytica, 2016, 209(1), 113–119.
24. 路戰遠 *, 張向前, 王玉芬 等.化學除草劑對保護性耕作燕麥田雜草的防除效果[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2018,36(04):252-258+263.
25. 白嵐方, 張向前, 張德健, 路戰遠 * 等.不同施氮水平下青貯玉米農田土壤酶活性時空分布特征[J].土壤通報,2022,53(05):1088-1097.
26. 張德健, 路戰遠 *, 張向前 等. 不同耕作條件下玉米光合特性的差異[J]. 華北農學報. 2014.29(2):161-1164.
27. 陳宣伊, 師晶晶, 路戰遠 * 等.滴灌水量對土壤水分變化特征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23,28(09):38-48.
28. 方靜,史功賦,魏淑麗,路戰遠 *,等.干旱脅迫對春小麥旗葉生理特征及其根系抗旱基因表達特征的影響[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22,40(03):46-55.
其他論文200余篇。
中文期刊論文:
[1]蘭慧青,張向前,程玉臣,師晶晶,陳宣伊,步恒通,白東星,路戰遠 ,劉雅杰,陳麗榮. 不同施氮水平對耐密宜機收玉米干物質積累與分配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2023,39(25):1-10.
[2]陳宣伊,師晶晶,張向前,杜香玉,步恒通,白東星,路戰遠 ,孟天天,王滿秀,陳麗榮. 滴灌水量對土壤水分變化特征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23,28(09):38-48.
[3]朱玉成,王滿秀,張向前,路戰遠 ,烏朝魯門,張德健,郝楠森,趙雙龍,胡戎朔. 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研究[J]. 現代農業,2023,48(04):98-102.
[4]許玲,Hui LIU,Guijun YAN,Wallace COWLING,周偉軍,路戰遠 . 油料作物育種的分子工具和技術創新[J].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2023,49(04):445-453.
[5]師晶晶,蘭慧青,張向前,路戰遠 ,步恒通,白東星,程玉臣,杜香玉,王滿秀,陳宣伊. 滴灌量對耐密宜機收玉米干物質積累分配及產量形成的影響[J]. 灌溉排水學報,2023,42(09):1-8.
[6]趙巴音那木拉,路戰遠 ,李斐,紅梅,楊海波,德海山,包明哲. 內蒙古河套灌區主要作物農田氮素平衡及潛在污染狀況分析[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23,42(06):1347-1354.
[7]謝銳,金曉蕾,韓志剛,程玉臣,趙小慶,張向前,高艷蓉,郭景山,路戰遠 . 馬鈴薯光合效率遺傳分析及綜合評價[J]. 江蘇農業科學,2023,51(07):73-80.
[8]劉守元,金文龍,蘇日嘎圖,佟鎖,張向前,路戰遠 ,程玉臣,王建國,賀棟,何雙柱,吳淑. 高速精量免耕播種機研制與應用研究[J]. 農機科技推廣,2023,(02):48-49.
[9]劉亞楠,路戰遠 ,孫峰成,張向前,張佳倩,包額爾敦嘎,馮曄,于洋,錢德芳. 種植密度對不同玉米品種籽粒脫水特性和機收質量的影響[J]. 華北農學報,2022,37(06):132-141.
[10]張帆,程玉臣,伍建輝,魏淑麗,方靜,董琦,張天嬌,高艷蓉,趙小慶,路戰遠 . 植物抗旱途徑及相關基因研究進展[J]. 現代農業,2022,(06):38-41.
[11]鄭美,且天真,路戰遠 ,那順勿日圖,李娟,張向前,程玉臣,張德健. 耕作方式和灌水量對小麥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J]. 北方農業學報,2022,50(06):1-9.
[12]孟天天,杜香玉,張向前,陳麗榮,路戰遠 ,蘭慧青,劉雅杰,武迪. 灌水量對玉米大喇叭口期光合日變化及干物質積累的影響[J]. 灌溉排水學報,2022,41(S2):9-16.
[13]麻劍南,單成彬,馮旭,馬越,王力偉,張向前,趙小慶,路戰遠 ,張德健,馬超美. 油莎豆莖葉代謝物與塊莖形態的關聯研究[J].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1-10.
[14]路戰遠 ,侯智惠,王建國,陳立宇,韓淑娟. 科技支撐農牧業產業助力鄉村振興——以內蒙古10個國家重點幫扶縣為例[J]. 河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4(06):69-74.
[15]史功賦,方靜,魏淑麗,王建國,程玉臣,張向前,李樹生,趙小慶,路戰遠 . 不同輪作休耕模式對春小麥農藝性狀、光合特性及產量的影響[J].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22,57(05):61-71.
[16]曹秭琦,任永峰,路戰遠 *,張向前,趙小慶,董琦. 氮磷鉀配施對油莎豆產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響[J].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23,45(02):368-377.
[17]白嵐方,張向前,張德健,路戰遠 ,王玉芬,白云鶴. 不同施氮水平下青貯玉米農田土壤酶活性時空分布特征[J]. 土壤通報,2022,53(05):1088-1097.
[18]方靜,史功賦,魏淑麗,程玉臣,張向前,王建國,安玉,趙小慶,路戰遠 . 干旱脅迫對春小麥旗葉生理特征及其根系抗旱基因表達特征的影響[J].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22,40(03):46-55.
[19]張勇,菅志亮,路戰遠 ,李素萍,張向前,趙小慶,張曉蒙,王治宇,路大波. 膜側種植技術及配套播種機具應用研究[J]. 現代農業科技,2022,(06):113-115+118.
[20]咸豐,路戰遠 ,張建中,陳立宇,程玉臣,楊建強,張向前,蘇和. 基于SSR分子標記的早熟棉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分析[J]. 北方農業學報,2022,50(01):11-17.
[21]謝銳,路戰遠 ,金曉蕾,林團榮,郭斌煜,郭景山,張志成,韓志剛,周繼鴻. 基于AMMI模型的內蒙古中西部地區馬鈴薯品種(系)穩定性和適應性分析[J]. 北方農業學報,2022,50(01):18-24.
[22]董琦,曹秭琦,張向前,任永峰,侯智惠,慕宗杰,趙小慶,路戰遠 . 油莎豆播種期密度耦合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 北方農業學報,2022,50(01):25-32.
[23]曹秭琦,任永峰,路戰遠 ,趙小慶. 油莎豆的特性及其開發利用研究進展[J]. 北方農業學報,2022,50(01):66-74.
[24]謝銳,董琦,任永峰,侯智惠,慕宗杰,張向前,路戰遠 ,趙小慶. 油莎豆不同生育時期葉片光合特性變化規律分析[J]. 北方農業學報,2021,49(06):51-57.
[25]魏靜,王玉龍,賀鵬程,路戰遠 ,張向前,李倩,馮鑫紅,辛敏. 不同種類降解膜覆蓋對馬鈴薯產量和經濟效益的影響[J]. 現代農業,2021,(06):57-59.
[26]劉文景,李梁,李娟,王玉芬,路戰遠 ,李文霞,高娃,白嵐方,孫鴻舉. 幾種除草劑在內蒙古土默川灌區玉米田的應用研究[J]. 現代農業,2021,(05):3-6.
[27]董琦,方靜,侯智惠,任永峰,王建國,慕宗杰,耿志勇,趙小慶,路戰遠 . 播種期密度耦合對油莎豆光合特性的影響[J]. 北方農業學報,2021,49(05):32-40.
[28]王天昊,李梁,李娟,王玉芬,路戰遠 ,孟繁盛,董喆. 六種除草劑對春玉米田的雜草防除效果研究[J]. 現代農業,2021,(04):32-35.
[29]侯智惠,慕宗杰,趙俊利,包珺瑋,趙小慶,王建國,路戰遠 . 北方風沙區油莎豆防風固沙“三生共贏”技術模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 北方農業學報,2021,49(04):127-134.
[30]路戰遠 ,孫峰成,牛素清. 內蒙古種質資源保護現狀、存在問題與建議[J]. 北方經濟,2021,(07):15-17.
[31]王建國,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趙小慶,武海明,趙玉河. 休耕對小麥和油菜田土壤生物學特性的影響[J]. 華北農學報,2021,36(02):81-88.
[32]葉君,于美玲,曹夢龍,崔國惠,王小兵,吳曉華,張海斌,趙軒微,李元清,李娟,路戰遠 ,耿志勇. 水分虧缺條件下褪黑素對春小麥光合特性及產量性狀的影響[J]. 北方農業學報,2021,49(02):24-30.
[33]孫佩智,李宏,趙小慶,薄素玲,張澤峰,張強,路戰遠 . miRNA與其靶mRNA 3′UTR序列的匹配特征分析[J].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52(02):150-161.
[34]咸豐,路戰遠 ,張建中,陳立宇,楊建強,程玉臣,張向前,曹豐海,姜曉平,劉智. 新陸早48號在內蒙西部的適應性及栽培技術要點[J]. 棉花科學,2021,43(01):46-49.
[35]咸豐,路戰遠 ,張建中,陳立宇,楊建強,張向前,程玉臣,王定元,李文才,張佳麗. 新陸早41號棉花在內蒙古西部的適應性及栽培要點[J]. 現代農業,2021,(01):55-56.
[36]張婷婷,王麗芳,張德健,路戰遠 ,程玉臣,李福,劉戰勇,敦惠霞. 不同小麥秸稈還田覆蓋度對旱作農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樣性的影響[J]. 北方農業學報,2021,49(01):77-87.
[37]張向前,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馬瑞強,慕宗杰,焦曉輝,郭世乾. 納米膜有機廢棄物堆漚技術的發展與應用[J]. 北方農業學報,2020,48(06):56-61.
[38]張勇,菅志亮,路戰遠 ,張向前,郝云鳳,趙小慶,路大波. 彈齒鏈耙式膜茬分離地膜回收機應用試驗研究[J]. 農業機械,2020,(11):95-96+98.
[39]危慶,賽吉日呼,王靜,程玉臣,路戰遠 ,張向前,厲雅華,孫峰,張德健. 不同牧草種植模式對退化農田土壤養分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2020,36(24):63-71.
[40]張德健,姜平平,智穎飆,華宇鵬,路戰遠 ,張荷亮,程玉臣,呂凱. 陰山北麓農牧交錯區農田土壤重金屬分布特征[J].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51(03):287-296.
[41]陳立宇,張立峰,路戰遠 ,咸豐,張建中,張向前. 痕量灌溉對棉花花鈴期光合性能日變化及產量的影響[J]. 灌溉排水學報,2020,39(04):9-16.
[42]白嵐方,路戰遠 ,張向前,賈凱,王玉芬,孫鴻舉. 不同玉米品種灌漿期穗位葉光合特性日變化及青貯產量差異研究[J]. 河南農業科學,2020,49(04):29-37.
[43]陳立宇,張立峰,路戰遠 ,咸豐,張建中,張向前. 痕量灌溉管道埋深和水量對棉花品質和產量的影響[J]. 節水灌溉,2020,(03):7-11.
[44]白嵐方,王尚武,劉景秀,汪耳琪,路戰遠 ,王玉芬,張德健,李娟. 不同覆膜方式對春玉米田土壤含水量的影響[J]. 北方農業學報,2020,48(01):46-50.
[45]張向前,路戰遠 ,張德健,程玉臣,王玉芬,方靜,史功賦,鄭海春,王瑞,王建國. 北方農牧交錯區風蝕退化農田地力至損與培育研究[J]. 北方農業學報,2019,47(06):73-78.
[46]張德健,路戰遠 ,程玉臣,李福,王玉芬,鄭海春,王瑞,徐潤邑,孟德. 不同灌水量對大興安嶺東麓東北春玉米產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 北方農業學報,2019,47(06):15-21.
[47]劉亞楠,孫峰成,路戰遠 ,包額爾敦嘎,馮曄,張向前,賈凱. 不同站桿時間下玉米品種莖稈質量性狀動態變化規律的差異性分析[J]. 農業科技通訊,2019,(12):176-182.
[48]張向前,方靜,路戰遠 ,趙小慶,任永峰,史功賦,陳立宇,程玉臣,張德健,劉戰勇,厲雅華. 種植密度對夏播油莎豆光合特征及光響應影響的研究初報[J]. 北方農業學報,2019,47(05):9-15.
[49]王瑞,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王玉芬,鄭海春,孟德,徐潤邑,呂宏偉. 北方農牧交錯區退化耕地綜合治理技術試驗研究[J]. 農業技術與裝備,2019,(11):4-5.
[50]任永峰,路戰遠 ,趙沛義,高宇,劉廣華,栗艷芳. 不同種植方式對旱地馬鈴薯水分利用及產量的影響[J]. 作物雜志,2019,(05):120-124.
[51]方靜,趙小慶,史功賦,程玉臣,張向前,張德健,郝楠森,武海明,趙玉河,路戰遠 . 農作物根際微生物的研究進展[J]. 北方農業學報,2019,47(04):102-107.
[52]史功賦,趙小慶,方靜,程玉臣,張德健,張向前,張淵,武海明,趙玉河,路戰遠 . 土壤微生物在植物生長發育中的作用及應用前景[J]. 北方農業學報,2019,47(04):108-114.
[53]厲雅華,張向前,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劉戰勇,李福. 北方農牧交錯區不同耕作方式對油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 北方農業學報,2019,47(04):33-39.
[54]任永峰,路戰遠 ,聶晶,崔艷,安昊,高宇,趙沛義. 苗前滴灌對馬鈴薯水分利用和產量的影響[J]. 北方農業學報,2019,47(04):66-72.
[55]張向前,白嵐方,路戰遠 ,郭曉霞,孫峰成,程玉臣,賈凱,王玉芬. 種植密度對春玉米灌漿期光合特性日變化和光響應曲線及產量的影響[J]. 華北農學報,2019,34(04):96-103.
[56]路戰遠 ,侯智惠. 加強農業生態建設 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J]. 北方經濟,2019,(08):4-7.
[57]王珊珊,周長艷,張向前,路戰遠 ,閆景赟,郝建璽,程玉臣,張春艷. 航天育種小麥品系主要農藝性狀遺傳多樣性及產量差異性分析[J]. 北方農業學報,2019,47(03):1-6.
[58]路戰遠 ,程玉臣,王玉芬,張向前,王建國,趙小慶,任永峰,張德健. 北方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技術創新與趨勢分析[J]. 北方農業學報,2019,47(03):46-52.
[59]趙小慶,劉和,路戰遠 ,張向前,程玉臣,張德健,安玉,任永峰. 北方風沙區油莎豆防風固沙技術模式[J]. 現代農業,2019,(07):13-14.
[60]周長艷,王珊珊,張向前,路戰遠 ,張德健,程玉臣,史功賦,方靜,厲雅華. 不同種薯藥劑處理對馬鈴薯晚疫病防治效果和產量的影響[J]. 現代農業,2019,(06):4-7.
[61]王珊珊,周長艷,張向前,路戰遠 ,張德健,閆景赟,郝建璽,郝楠森. 不同春油菜品種在呼倫貝爾地區的生態適應性研究初報[J]. 現代農業,2019,(06):7-10.
[62]趙小慶,劉和,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白嵐方,方靜,杜香玉,任永峰. 沙化退化土地油莎豆防風固沙栽培技術[J]. 現代農業,2019,(06):12-13.
[63]路戰遠 ,劉和,張建中,任永峰,程玉臣,張德健,史功賦,陳麗榮,趙小慶. 油莎豆產業發展現狀、問題與建議[J]. 現代農業,2019,(06):11+13.
[64]趙小慶,史功賦,張向前,方靜,葉君,王建國,伊六喜,路戰遠 . 內蒙古地區典型春小麥親緣關系的SRAP分析[J]. 分子植物育種,2020,18(08):2606-2612.
[65]路戰遠 . 以科技創新守護北疆生態安全[J]. 內蒙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2019,(03):32-33.
[66]周長艷,王珊珊,張向前,路戰遠 ,張德健,程玉臣,方靜,史功賦. 不同藥劑浸種對馬鈴薯晚疫病防治效果和產量的影響[J]. 北方農業學報,2019,47(01):80-84.
[67]咸豐,路戰遠 ,張建中,陳立宇,楊建強,程玉臣,蘇和,嚴斌,李文才,李鳳臻,白文龍. 新型生長調節劑“全精控”的調控作用[J]. 中國棉花,2018,45(12):4-5+19.
[68]路戰遠 ,張向前,程玉臣,張德健,孟德,鄭海春,張建恒,劉興華,李晉汾. 北方農牧交錯區農田退化現狀及生態保育技術應用前景分析[J]. 北方農業學報,2018,46(05):93-97.
[69]危慶,賽吉日呼,王靜,張德健,路戰遠 ,張向前,葉雪松,郭聰穎,程玉臣. 種植模式對敖漢苜蓿和老芒麥干物質積累及經濟效益的影響[J]. 北方農業學報,2018,46(05):122-129.
[70]姜文虎,張德健,劉軍俠,李超麗,路戰遠 ,楊敏生. 轉Bt基因和非轉基因楊樹-棉花復合系統中節肢動物群落比較分析[J]. 林業科學,2018,54(10):73-79.
[71]董偉欣,尹寶重,路戰遠 ,張月辰. 初花后短日照誘導對小豆葉片內源激素含量變化的影響[J].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18,45(04):745-752.
[72]張向前,賈凱,路戰遠 ,郭曉霞,白嵐方,程玉臣,孫峰成,郭小剛. 種植密度對春玉米廣德5干物質積累量和產量的影響[J]. 北方農業學報,2018,46(04):10-15.
[73]王建國,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張向前,武海明,趙麗麗. 輪作休耕對小麥和油菜水分利用效率和產量的影響[J]. 北方農業學報,2018,46(04):29-34.
[74]路戰遠 ,張向前,王玉芬,程玉臣,李娟,張德健. 化學除草劑對保護性耕作燕麥田雜草的防除效果[J].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18,36(04):252-258+263.
[75]張向前,鑒軍帥,路戰遠 ,郭曉霞,王瑞,吳慧. 玉米品種籽粒機收質量和指標相關性影響的研究[J]. 中國農機化學報,2018,39(02):1-6+41.
[76]董偉欣,尹寶重,路戰遠 ,張月辰. 短日照處理對小豆生長、光合特性及產量形成的影響[J].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7(01):38-47.
[77]孫峰成,路戰遠 ,孟繁盛,李文霞,包額爾敦嘎,賈曉清,張向前,劉亞楠. 內蒙古東北玉米輪作及生態種植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 北方農業學報,2017,45(06):128-132.
[78]張德健,張向前,路戰遠 ,王玉芬,程玉臣,李娟. 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大豆田雜草綜合控制的研究與分析[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7,31(10):172-177.
[79]路戰遠 ,咸豐,張建中,陳立宇,程玉臣,張向前,蘇和,楊建強,李文才,嚴斌. 內蒙古西部棉花種植密度對纖維品質和產量的影響[J]. 北方農業學報,2017,45(03):13-18.
[80]路戰遠 ,咸豐,張建中,程玉臣,張向前,陳立宇,楊建強,蘇和,嚴斌,范建偉. 棉花機械化采收技術規程[J]. 現代農業科技,2017,(11):57+60.
[81]路戰遠 ,咸豐,張建中,程玉臣,張向前,陳立宇,楊建強,蘇和. 棉花機械采收栽培技術規程[J]. 現代農業科技,2017,(10):28-29.
[82]路戰遠 ,咸豐,張建中,陳立宇,楊建強,蘇和,張向前,程玉臣,宿志安,姜曉平. 內蒙古西部植棉區棉花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規程[J]. 棉花科學,2017,39(03):38-42.
[83]咸豐,路戰遠 ,張建中,陳立宇,楊建強,蘇和,張向前,程玉臣,嚴斌,范建偉. 內蒙古西部棉區棉花全苗早發技術規程[J]. 中國棉花,2017,44(05):34-35.
[84]陳立宇,路戰遠 ,咸豐,張向前,劉燕,李文才,嚴斌,張立峰. 棉花新陸中42號在內蒙古西部的生態適應性研究[J]. 北方農業學報,2017,45(02):28-33.
[85]路戰遠 ,陳立宇,咸豐,張向前,張建中,程玉臣,劉燕,胡楠,李文才. 內蒙古西部棉花品種篩選及綜合評價[J]. 北方農業學報,2017,45(02):21-27.
[86]楊建強,路戰遠 ,咸豐,張建中,陳立宇,蘇和,張向前,程玉臣,呂榮亮,劉智. 內蒙古西部植棉區棉花機械采收及脫葉技術規程[J]. 棉花科學,2017,39(02):50-52+56.
[87]咸豐,程玉臣,張建中,路戰遠 ,陳立宇,楊建強,蘇和,張向前,曹豐海,格日樂圖. 新陸中42號在內蒙古西部植棉區的適應表現及栽培要點[J]. 棉花科學,2017,39(02):38-40.
[88]咸豐,路戰遠 ,張建中,陳立宇,楊建強,蘇和,張向前,程玉臣,胡楠,李文才. 內蒙古西部植棉區棉花輕簡化栽培技術規程[J]. 棉花科學,2017,39(02):53-56.
[89]智穎飆,劉珮,馬慧,路戰遠 ,崔艷,孫安安,姚一萍,張德健,劉海英,紅鴿,劉鐘齡,李雪飛,張荷亮. 中國荒漠植物生態化學計量學特征與驅動因素[J].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8(01):97-105.
[90]路戰遠 ,程玉臣,龐杰.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技發展成就與對策建議[J]. 北方農業學報,2016,44(06):94-98.
[91]路戰遠 ,程玉臣,張向前,張德健,楊彬. 馬鈴薯壟膜溝植播種聯合機組簡介[J]. 北方農業學報,2016,44(04):121-124.
[92]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王玉芬,張向前,楊彬. 新型馬鈴薯起壟覆膜播種機簡介[J]. 北方農業學報,2016,44(03):67-70.
[93]路戰遠 ,程玉臣,王玉芬,張德健,楊彬,張向前,趙雙龍. 免耕半精量播種機的研制[J]. 北方農業學報,2016,44(02):69-72.
[94]董偉欣,張彥立,任帥,謝潁,劉明,魏巖,張月辰,路戰遠 . 短日照誘導對小豆籽粒品質的影響[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4(05):20-28.
[95]王玉芬,李娟,路戰遠 ,杜永春,張德健. 玉米高產品種光合特性及抗氧化系統對水分脅迫的響應[J]. 華北農學報,2015,30(06):97-104.
[96]路戰遠 ,張德健,張向前,程玉臣,張建中,王玉芬,邵德軍. 西遼河流域保護性耕作玉米田雜草綜合控制技術規程[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15,43(06):59-61.
[97]張德健,路戰遠 ,王玉芬,張向前,程玉臣,范希銓,趙彥棟,李民,劉恩澤. 陰山北麓保護性耕作燕麥田雜草綜合控制技術規程[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15,43(06):64-65+68.
[98]張德健,路戰遠 ,張向前,王玉芬,程玉臣,平翠枝,李金龍,李民,劉恩澤. 嫩江流域保護性耕作大豆田雜草綜合控制技術規程[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15,43(06):66-68.
[99]張德健,路戰遠 ,張向前,程玉臣,張建中,王玉芬,范希銓,趙彥棟,李民,劉恩澤. 陰山北麓保護性耕作芥菜型油菜田雜草綜合控制技術規程[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15,43(06):77-78+87.
[100]路戰遠 ,咸豐,張建中,楊建強,張向前,白海,程玉臣,柴紹忠,王定元,蘇和. 棉花栽培技術規程[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15,43(06):106-107.
[101]路戰遠 ,程玉臣,張德健,王玉芬,張向前. 馬鈴薯高壟滴灌栽培技術規程[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15,43(06):118-119.
[102]董偉欣,路戰遠 ,任帥,張彥立,謝潁,劉明,魏巖,張月辰. 短日照誘導對小豆葉片內源激素含量及其平衡的影響[J].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15,49(06):723-728+736.
[103]路戰遠 ,張德健,張向前,程玉臣,平翠枝,李金龍. 嫩江流域保護性耕作甘藍型油菜田雜草綜合控制技術規程[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15,43(05):56-57+93.
[104]路戰遠 ,張德健,張向前,程玉臣,張建中,王玉芬,張荷亮,智穎飆. 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小麥田雜草綜合控制技術規程[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15,43(05):58-59.
[105]程玉臣,路戰遠 ,張德健,王玉芬,張向前. 平作馬鈴薯膜下滴灌栽培技術規程[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15,43(05):97-98.
[106]路戰遠 ,張建中,咸豐,楊建強,張向前,白海,程玉臣,柴紹忠,王定元,蘇和. 棉花覆膜滴灌節水栽培技術規程[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15,43(05):99-100.
[107]陳靜,劉連濤,王亞菲,孫紅春,張永江,李存東,路戰遠 . 氮素對棉株上部果枝鈴 ̄葉系統生長及生理特性的影響[J]. 棉花學報,2015,27(05):408-416.
[108]王博,趙沛義,任永峰,高宇,路戰遠 ,程玉臣,徐文俊. 退耕地生態恢復的研究進展[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15,43(04):113-116.
[109]郭樂音,路戰遠 ,張德健,張向前,程玉臣. 保水劑對保護性耕作小麥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15,43(04):14-16+39.
[110]張德健,路戰遠 ,程玉臣,張向前,王玉芬,蘇敏莉,李娟,張建中,白海,咸豐. 旱作保護性耕作油菜田豐產高效栽培技術規程[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15,43(04):94-95.
[111]程玉臣,趙存虎,路戰遠 ,席先梅,賀小勇,云曉鵬. 23.2%砜嘧磺隆·嗪草酮·精喹禾靈油懸浮劑防除馬鈴薯田雜草防效及安全性[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15,43(03):52-54+76.
[112]智穎飆,李紅麗,崔艷,路戰遠 ,劉珮,葉學華,張荷亮,楊持,劉鐘齡,王云飛,華宇鵬,紅鴿,趙凱,魏玲玲,王強. 孑遺植物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遷地保護中的光合作用日變化特征與生理生態適應性[J]. 生態環境學報,2015,24(01):14-21.
[113]鄭智旗,王樹東,何進,王慶杰,李洪文,路戰遠 . 基于自動監測徑流場的秸稈覆蓋坡耕地產流產沙過程[J]. 農業機械學報,2014,45(12):160-164+138.
[114]王玉芬,路戰遠 ,張向前,張德健. 保護性耕作燕麥田雜草綜合控制研究[J].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14,32(04):208-216.
[115]張德健,路戰遠 ,張向前,程玉臣,王玉芬,張建中,白海,咸豐. 農牧交錯區玉米免耕播種節水豐產栽培技術規程[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14,(02):110+115.
[116]張德健,路戰遠 ,張向前,王玉芬,智穎飆. 不同耕作條件下玉米光合特性的差異[J]. 華北農學報,2014,29(02):161-164.
[117]趙沛義,賈有余,妥德寶,任永峰,路戰遠 ,李煥春,段玉,弓欽. 陰山北麓旱作區壟溝集雨種植增產機理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14,30(12):165-170.
[118]張德健,路戰遠 ,張向前,景振舉,姚仲軍,程玉臣,王玉芬,張建中,白海,咸豐. 不同耕作措施對玉米產量和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2014,30(12):209-213.
[119]路戰遠 ,張德健,張向前,程玉臣,王玉芬,張建中,白海,咸豐. 農牧交錯區小麥免耕播種豐產高效栽培技術規程[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14,(01):105-106.
[120]任永峰,趙沛義,趙舉,路戰遠 ,張永平. 不同種薯處理對旱地馬鈴薯生長發育的影響[J]. 作物雜志,2013,(06):143-145.
[121]智穎飆,楊持,李紅麗,張荷亮,華宇鵬,趙凱,路戰遠 ,紅鴿,旺扎拉,王強. 孑遺植物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異地保護條件下的氣候生物學特征與光合效率[J]. 中國沙漠,2014,34(01):88-97.
[122]何進,王慶杰,李洪文,盧彩云,喬曉東,路戰遠 . 華北一年兩熟區免耕開溝種床對農田作物生長的影響[J]. 農業機械學報,2013,44(08):50-56+62.
[123]王玉芬,路戰遠 ,張向前,張德健,王黎勝. 化學除草劑對保護性耕作大豆田雜草防除的影響[J]. 大豆科學,2013,32(04):521-525.
[124]任永峰,趙舉,路戰遠 ,趙沛義,張永平. 馬鈴薯種子播前抗旱處理技術研究[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13,(04):25-27.
[125]程玉臣,路戰遠 ,張向前,韓潤寶,張建中,白海,咸豐,曹增飛,郭俊. 抗旱劑在馬鈴薯上的應用效果研究[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13,(04):30-31.
[126]程玉臣,路戰遠 ,張向前,張建中,咸豐,白海,張德健. 旱作雨養條件下5種燕麥品種的生態適應性分析[J]. 安徽農業科學,2013,41(18):7777-7779.
[127]張東遠,何進,李洪文,王慶杰,張祥彩,鄭智旗,路戰遠 ,王松. 雙凸輪連桿型排種施肥無級變速器設計與試驗[J]. 農業工程學報,2013,29(09):9-17.
[128]路戰遠 ,張向前,張德建,景振舉,姚仲軍,程玉臣,張建中,白海,王玉芬. 不同灌水量對免耕玉米土壤水分和產量的影響[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12,(06):19-20+23.
[129]倪際梁,何進,李洪文,王松,路戰遠 ,卿瀟瀟,喬曉東,李慧. 便攜式人工模擬降雨裝置的設計與率定[J]. 農業工程學報,2012,28(24):78-84.
[130]張德健,張向前,路戰遠 ,高波,王黎勝,劉曉莉. 不同化學除草劑對保護性耕作小麥田間雜草防除效果的比較與分析[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12,(05):75-77.
[131]張荷亮,路戰遠 ,田聞瑾,智穎飆. 校企合作建設“菜籃子”工程的可行性分析——以鄂爾多斯雙滿集團教育服務中心為例[J]. 經濟研究導刊,2012,(11):249-251.
[132]張荷亮,路戰遠 ,田聞瑾. 區域性農業機械化與農牧民參與行為分析[J]. 經濟研究導刊,2012,(08):57-59.
[133]路戰遠 . 保護性耕作概念及作用[J]. 現代農業,2011,(12):50.
[134]王玉芬,張德健,路戰遠 ,邢麗萍. 陰山北麓保護性耕作油菜田間雜草控制試驗[J]. 山西農業科學,2011,39(05):459-461.
[135]YEH Yu-min,智穎飆,路戰遠 ,郭喜,王再嵐,Emmy Komada. 中美在城市水源地供水過程中生態補償的差異性(英文)[J]. 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5(03):101-108.
[136]路戰遠 . 全球生態赤字背景下的內蒙古生態承載力與發展力研究[J]. 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0,31(06):106-109.
[137]路戰遠 . 國家政策與農民行為關系研究與展望[J]. 中國軟科學,2010,(S2):16-23.
[138]路戰遠 ,張荷亮. 內蒙古農牧業機械化科研院所的改革定位與發展對策研究[J]. 科學管理研究,2010,28(05):67-70.
[139]王玉芬,張德健,路戰遠 ,邢麗萍. 保護性耕作油菜田雜草控制技術的研究進展分析及發展對策[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10,(05):103-104.
[140]路戰遠 ,劉孝忱,栗林. 內蒙古新牧區建設中的制約因素分析[J].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0,(18):13-17.
[141]路戰遠 . 管理體制創新與科研院所產業協調發展探微——以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為例[J]. 科學管理研究,2010,28(04):69-72.
[142]路戰遠 ,智穎飆,王再嵐,張荷亮,田聞瑾,Emmy Komada,旺扎拉. 資源-環境雙重約束下的區域生態效率的時序特征——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為例[J]. 生態環境學報,2010,19(08):1815-1821.
[143]路戰遠 ,栗林,劉孝忱. 內蒙古社會主義新牧區建設中存在問題的反思[J]. 畜牧與飼料科學,2010,31(Z1):169-172.
[144]路戰遠 . 內蒙古社會主義新牧區建設的新內容[J]. 畜牧與飼料科學,2010,31(Z1):173-178.
[145]路戰遠 ,栗林,劉孝忱. 內蒙古社會主義新牧區建設中存在問題的反思[J]. 畜牧與飼料科學,2010,31(04):148-150.
[146]路戰遠 . 內蒙古社會主義新牧區建設的新內容[J]. 畜牧與飼料科學,2010,31(04):151-155.
[147]宋小琴,路戰遠 . 關于內蒙古新牧區建設幾個重要問題的思考[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10,(01):8-9.
[148]宋小琴,路戰遠 ,張德健,李淑芳,程國彥,馬旭明. 保護性耕作玉米雜草防除分析與對策[J]. 現代農業,2010,(02):22-24.
[149]宋小琴,路戰遠 . 關于加快推進玉米生產機械化的認識與思考[J]. 科學管理研究,2009,27(06):119-121.
[150]宋小琴,路戰遠 ,張德健,李淑芳,程國彥,馬旭明. 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小麥雜草防除技術研究[J].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0(04):51-55.
[151]路戰遠 ,宋小琴,張德健,于傳宗. 內蒙古保護性耕作技術發展現狀和有關問題的思考[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09,(06):1-3.
[152]宋小琴,路戰遠 ,于傳宗. 關于加快推進玉米生產機械化的認識與思考[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09,(06):15-16.
[153]張德健,路戰遠 ,王玉芬,邢麗萍. 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油菜田間雜草發生規律及防控技術研究[J]. 河南農業科學,2009,(04):86-88.
[154]路戰遠 . 加快內蒙古自治區農機科研工作的思考[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08,(05):1-2.
[155]李淑芳,馬旭明,程國彥,路戰遠 ,張德健. 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油菜田間雜草發生規律及控制技術研究[J]. 農村牧區機械化,2008,(03):7-9.
[156]路戰遠 . 對內蒙古自治區農業機械化推廣工作的思考[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08,(03):1-2.
[157]張德健,路戰遠 ,智穎飆,郭躍,程國彥,李淑芳,馬旭明. 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小麥田間雜草發生規律及控制技術[J]. 安徽農業科學,2008,(04):1479-1481.
[158]路戰遠 ,張德健,李淑芳,程國彥,馬旭明. 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玉米田雜草發生規律及防除技術[J]. 河南農業科學,2007,(12):66-68.
[159]路戰遠 . 搶抓機遇 創新發展——貫徹《內蒙古農牧業機械化促進條例》[J]. 農機科技推廣,2007,(01):40-41.
[160]路戰遠 ,白明輝,程國彥,齊斌,張立新,李淑芳,劉鑫,肖華. 關于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的思考[J]. 農村牧區機械化,2006,(04):14-15.
[161]李淑芳,馬旭明,程國彥,郭躍,張德健,路戰遠 . 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玉米田間雜草發生規律及防除技術研究[J]. 農村牧區機械化,2006,(04):20-25.
[162]馬旭明,李淑芳,程國彥,郭躍,路戰遠 ,張德健. 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小麥田間雜草發生規律及控制技術研究[J]. 農村牧區機械化,2006,(04):26-30.
[163]王再嵐,何江,劉玉虹,智穎飆,王中生,王立新,路戰遠 ,鄧自發. 鄂爾多斯地區公路兩側土壤重金屬污染特征[J].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02):15-19.
[164]王再嵐,吳蘇海,智穎飆,路戰遠 ,李淑芳. 鄂爾多斯煤炭資源開發可持續發展研究[J]. 科學管理研究,2005,(06):36-38.
[165]馬旭明,路戰遠 ,張德健,劉鑫. 保護性耕作條件下小麥、玉米、大豆田間雜草防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農村牧區機械化,2004,(04):6-7.
[166]路戰遠 ,肖華,初爾莊. 關于內蒙古自治區農機化科研工作的定位與發展對策的思考——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認識[J]. 農村牧區機械化,2004,(03):4-6.
[167]李永義,路戰遠 ,王尚武,宇文威勝,高建民,侯福俊,孫淑英,王軍,劉勇. 解放思想 更新觀念 發展農區畜牧業[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02,(S1):8-10.
[168]路戰遠 ,馬峙英. 內蒙古飼用農作物發展現狀分析和對策思考[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02,(S1):11-13+44.
[169]李永義,路戰遠 ,王尚武,宇文威勝,高建明,侯福俊,孫淑英,王軍,劉勇. “50萬畝優質飼用農作物種植技術”的實施[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02,(S1):65-67.
[170]路戰遠 . 充分發揮科技的驅動作用,促進我區農業產業化發展[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01,(06):1-4.
[171]陳普紅,霍朝忠,路戰遠 ,陳國海. 銀杏幼苗耐寒性及其他技術研究[J]. 華北農學報,2001,(04):136-139.
[172]路戰遠 . 適應加入WTO后新的貿易環境 發展內蒙古農牧業的措施與建議[J]. 現代農業,2001,(12):6-7.
[173]路戰遠 . 探索職業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的途徑──內蒙古農校堅持為“三農”服務的經驗[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1,(11):12-13.
[174]路戰遠 . 加入WTO對內蒙古自治區主要農產品的影響[J]. 現代農業,2001,(11):5.
[175]路戰遠 . 加入WTO對我國及內蒙古農牧業的影響[J]. 現代農業,2001,(10):1.
[176]路戰遠 . 我國“入世”農業談判的主要內容和成果[J]. 現代農業,2001,(09):3.
[177]孫連智,路戰遠 . 由訂單農業引發的思考[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01,(04):21-23.
[178]代良俊,路戰遠 . 酸凝乳的制作工藝[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01,(01):36.
[179]代良俊,路戰遠 ,楊曉清. 快速發酵法面包制作工藝[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00,(04):39-40.
[180]代良俊,路戰遠 . 軟包裝糖水山楂罐頭加工技術[J]. 內蒙古農業科技,1999,(S1):180.
[181]朱玉東,路戰遠 . 草莓罐頭加工技術[J]. 內蒙古農業科技,1996,(03):35.
[182]劉秉信,祁翠蘭,趙宏光,朱連山,路戰遠 ,王義. 食莢豌豆播期試驗[J]. 內蒙古農業科技,1996,(01):14.
[183]朱連山,路戰遠 ,趙宏光,劉秉信,祁翠蘭. 日光溫室食莢豌豆秋季延后栽培技術[J]. 內蒙古農業科技,1995,(05):32-33.
[184]路戰遠 ,韓俊科,劉秉信,祁翠蘭. 不同保護地栽培對食莢豌豆早熟性的影響研究[J]. 甘肅農業科技,1995,(04):16-17.
[185]路戰遠 ,韓俊科. 食莢豌豆早春育苗栽培技術研究[J]. 遼寧農業科學,1994,(06):45-46.
[186]路戰遠 ,趙宏光,劉秉倍,祁翠蘭. 食莢豌豆豐產栽培技術[J]. 現代農業,1994,(01):9.
[187]路戰遠 ,趙宏光,劉秉信,祁翠蘭. 食莢豌豆豐產栽培技術[J]. 甘肅農業科技,1993,(12):27.
[188]路戰遠 ,云林瑞. 淺談生食葡萄的貯藏保鮮[J]. 現代農業,1993,(11):8-9.
[189]路戰遠 ,云林瑞. 枸杞的栽培技術[J]. 甘肅農業科技,1992,(12):34-35.
[190]路戰遠 ,胡拴紅. 整番茄罐頭加工技術[J]. 甘肅農業科技,1991,(10):38.
[191]路戰遠 ,何勁莉,劉會亞. 甜玉米的罐藏工藝技術[J]. 甘肅農業科技,1991,(05):38-39.
[192]趙宏光,路戰遠 . 金紅蘋果糖水罐頭的加工技術[J]. 內蒙古農業科技,1990,(01):41.
[193]路戰遠 ,王義. 乙烯利催熟金紅蘋果[J]. 甘肅農業科技,1988,(07):26.
[194]路戰遠 ,高貴成. 地膜覆蓋栽培山楂試驗簡報[J]. 內蒙古農業科技,1987,(04):43.
[195]路戰遠 . 草莓栽培技術的研究[J]. 內蒙古農業科技,1987,(03):35-36.
[196]路戰遠 . 秋扣大棚兩年用效益高[J]. 農業科學實驗,1986,(08):10-11.
[197]路戰遠 ,呂哲呈,張林科. 覆蓋地膜灌凍水對草莓越冬影響試驗簡報[J]. 內蒙古農業科技,1986,(04):38-39.
[198]路戰遠 . 秋扣大棚兩年用 效益高[J]. 農業科學實驗,1985,(08):10-11.
中文會議論文:
[1]陳立宇,路戰遠 ,咸豐,張建中,張立峰,楊建強,姜曉平,沈秋云,楊俊霞,呂榮亮,劉智,雷勇. 痕量灌溉對棉花根系生長發育的影響[A]. 中國農學會棉花分會2021年年會論文匯編[C].2021:2.
[2]陳立宇,路戰遠 ,咸豐,張建中,張立峰,楊建強,蘇和,李文才,劉亞斌,王定元,曹豐海,趙海霞. 痕量灌溉下棉田水分時空變化效應研究[A]. 中國農學會棉花分會2021年年會論文匯編[C].2021:2.
[3]咸豐,陳立宇,路戰遠 ,張建中,楊建強,程玉臣,張向前,蘇和,劉亞斌,曹豐海,嚴斌,姜曉平,呂榮亮. 中國棉業科技進步40年——內蒙古篇[A]. 中國農學會棉花分會40年征文暨2019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9:4.
[4]陳立宇,張立峰,路戰遠 ,咸豐,張建中,張向前. 痕量灌溉管道埋深和水量對棉花品質和產量的影響[A]. 中國農學會棉花分會40年征文暨2019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9:1.
[5]咸豐,陳立宇,路戰遠 ,張建中,楊建強,蘇和,曹豐海,許建芳,姜曉平,賈秀婷,劉智. 44份棉花資源遺傳多樣性聚類分析[A]. 中國農學會棉花分會40年征文暨2019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9:1.
[6]咸豐,路戰遠 ,張建中,陳立宇,楊建強,程玉臣,蘇和,嚴斌,李文才,李鳳臻,白文龍. 新型生長調節劑“全精控”的調控作用[A]. 中國農學會棉花分會.中國農學會棉花分會2018年年會論文匯編[C].中國農學會棉花分會:《棉花學報》編輯部,2018:3.
[7]咸豐,路戰遠 ,張建中,陳立宇,楊建強,蘇和,李鳳臻,李文才,宿志安,姜曉平. 縮節胺不同化控方式對棉花產量和纖維品質的影響[A].中國農學會棉花分會2017年年會暨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論文匯編[C].2017:3.
[8]路戰遠 ,咸豐,張建中,張向前,白海,程玉臣,崔超,楊建強,蘇和,曹豐海,嚴斌,王定遠. 不同栽培密度對棉花產量及其相關性狀的影響[A]. 中國棉花學會.中國棉花學會2014年年會論文匯編[C].中國棉花學會:《棉花學報》編輯部,2014:3.
[9]咸豐,路戰遠 ,張建中,張向前,白海,程玉臣,崔趄,楊建強,胡楠,劉亞斌,李文才,范建偉. 不同化控方式對棉花產量及其相關性狀的影響[A]. 中國棉花學會2014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4:2.
[10]路戰遠 ,張向前,張建中,宿志安,程玉臣,姜曉平,白海. 棉花新品種的引進及其生態適應性研究初報[A]. 中國棉花學會2012年年會暨第八次代表大會論文匯編[C].2012:4.
[11]路戰遠 . 國家政策與農民行為關系研究與展望[A]. 第六屆軟科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C].,2010:8.
[12]路戰遠 ,智穎飆,張荷亮,王再嵐,田聞瑾. 理性增長中的區域發展支持與統測度[A].2010中國可持續發展論壇2010年專刊(二)[C].2010:4.
[13]路戰遠 ,智穎飆,張荷亮,王再嵐,李紅麗. 基于生態效率的區域資源環境績效特征——以廣西為例[A]. 2010中國可持續發展論壇2010年專刊(二)[C].:7.
[14]路戰遠 ,張和亮,張德健. 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創新與發展[A]. 2010國際農業工程大會現代畜牧業裝備創新與產業化分會場論文集[C].2010:4.
[15]路戰遠 . 內蒙古生態承載力與可持續發展研究[A]. 2010國際農業工程大會現代畜牧業裝備創新與產業化分會場論文集[C].2010:7.
榮譽獎勵:
(一)個人主要榮譽稱號與獎勵
1. 全國創新爭先獎 ,2023年
2. 首屆“神農英才”領軍人才,2022年
3. 中華農業英才獎 ,2021年
4. 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016年
5.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019年
6. 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2014年
7.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13年
8. 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提名獎,2014年
9.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14年
10. 全國農業科研杰出人才,2012年
11.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13年
12.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15年
13. 全國農業科普先進工作者,2004年
14. 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拔尖人才,2022年
15. 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科技領軍人才,2011年
16. 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團隊),2022年
17. 內蒙古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才,2010年
18. 內蒙古自治區杰出人才,2012年
19. 內蒙古自治區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10年
20. 內蒙古自治區優秀教師,1998年
21. 內蒙古優秀科技工作者,2014年
22. 內蒙古自治區科協西部開發突出貢獻獎,2007年
23. 第八屆中國農學會青年科技獎,2002年
(二)團隊主要榮譽與獎勵:
1. 全國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創新團隊,2012年
2. 中華農業科技獎優秀創新團隊,2015年
3. 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創新創業人才團隊,2013年
4. 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創新團隊,2022年
5. 內蒙古自治區旱作保護性耕作創新團隊,2013年
6. 內蒙古自治區工人先鋒號,2011年
7. 內蒙古自治區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2016年
(三) 參選院士:
1.2021年06月,入選為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第二輪評審候選人名單。
2.2023年08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中國科協提名。
(四) 成果獎勵:
他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第1、4完成人)、內蒙古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1項、內蒙古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1項(第1完成人),獲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內蒙古科技進步獎等省部級科技一等獎6項(均為第1完成人),其他獎勵10余項。
1. “干旱半干旱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關鍵技術與裝備的開發和應用”,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0年,第1完成人
2. “保護性耕作技術”,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3年,第4完成人
3. 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個人成就獎,2015年
4. “北方農牧交錯區風蝕退化農田地力培育和產能提升關鍵技術”,內蒙古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2023年,第1完成人
5. “北方農牧交錯風沙區農藝農機一體化可持續耕作技術創新與應用”,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2015年,第1完成人
6. “農牧交錯區旱作農田可持續耕作技術創新團隊”,中華農業科技獎優秀創新團隊獎(等同于科技成果一等獎),2015年,第1完成人
7. “北方農牧交錯區退化農田風蝕防治與地力培育關鍵技術”,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2021年,第1完成人
8. “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及雜草綜合控制的技術研究與應用”,內蒙古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08年,第1完成人
9. “農牧交錯區旱作農田豐產高效關鍵技術與裝備”,內蒙古科技 進步獎一等獎,2014年,第1完成人
10. “半干旱農田草原免耕豐產高效技術”,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2010年,第1完成人
11. “旱地農業保護性耕作及雜草防治技術研究與推廣”,內蒙古農牧業豐收獎一等獎,2009年,第1完成人
12. “保護性耕作綜合配套技術與裝備”,內蒙古農牧業豐收獎一等獎,2014年,第1完成人
13. “長城沿線半干旱區抗旱播種藝機一體化技術研究與應用”,山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9年,第5完成人
14. “北方農牧交錯區耕地保育與高效利用技術應用”,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2019年,第3完成人
15. “保護性耕作技術”,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科普獎),2011年,第19完成人
16. “農牧交錯風沙區農田覆被固土保水耕作技術體系”,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3年,第9完成人
17. “農業機械化發展戰略研究”,內蒙古哲學和社會科學成果獎(政府獎)二等獎,2005年,第7完成人
18. “保護性耕作免耕播種機具和技術的研究”,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三等獎,2008年,第8完成人
19. “中等農業教育能力教育體系改革試驗研究”,內蒙古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1年,第1完成人
等等
人民日報報道:
【央媒聚焦內蒙古·人民日報】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院長路戰遠——讓貧瘠土地釋放更大潛力
2024年03月21日 09:12 來源:人民日報
2024年3月21日,《人民日報》第6版刊發題為《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院長路戰遠——讓貧瘠土地釋放更大潛力》的文章,報道了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院長路戰遠長期從事土壤耕作與作物栽培等方面研究工作,在內蒙古農牧交錯區的貧瘠土地上,設計推廣適合當地的保護性耕作技術,讓這片土地展現出新的生命力。
報道如下:
《人民日報》(2024年3月21日06版)
原文鏈接: https://inews.nmgnews.com.cn/system/2024/03/21/013561517.shtml
創新內蒙古報道:
弘揚科學家精神 講述科學家故事 | 路戰遠:扎根北疆 科技報國
2024-06-04 21:33 來源: 創新內蒙古
今年科技活動周的主題是“弘揚科學家精神 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創新內蒙古將推出“弘揚科學家精神 講述科學家故事”系列報道,展現我區杰出科學家愛國為民的卓越品質,在實現科學夢想道路上不畏艱難、無私奉獻的心路歷程,講述他們為科學技術進步、人民生活改善、高質量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科研故事,汲取他們的精神力量,激勵我們在各自的領域中不斷前行,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今天讓我們走近執著于耕地保護與利用的科學先鋒者路戰遠——
“從事耕地保護與利用,是我不懈的追求。”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研究員路戰遠如是說。
像路戰遠一樣,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是廣大科技工作者前進的動力。
39載初心不變科技守護北疆糧倉
參加工作39年,路戰遠將自己與北疆遼闊的土地緊緊相連,把青春奉獻給了這片土地。他長期致力于耕地保護與利用研究,創建了農牧交錯區農田地力培育和產能協同提升技術體系,為內蒙古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和北方生態安全屏障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
北方農牧交錯區橫跨內蒙古、甘肅、吉林等 9 個省區,耕地面積占全國 20%以上,是我國重要的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和生態安全屏障,其中超過70%的區域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然而,由于該區域降水稀缺且多風,導致土壤風蝕沙化現象嚴重,退化農田占68%以上,嚴重影響了當地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
如何延緩和抑制農田土壤沙化退化,提升耕地質量與產能,既是國家重大需求,也是科學難題。在脆弱的生態環境和多變的自然條件下,探尋一條實現耕地保護、生產增效和農民增收協同發展的新路子,無疑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農田質量提升與生態保護是公益性事業,我想去試試,一旦有所突破,受益的是農牧民。”明知困難重重,路戰遠卻義無反顧。他堅守農業科技創新,用39年的時光,書寫著對農業科學的執著與熱愛,將一位科學家的精神,演繹得淋漓盡致。
創新模式保障北疆糧食和生態“雙安全”
長達20多年的時間里,平均每年有100多天奮戰在一線,深入農村牧區進行調查研究,在每一個環節上都傾盡心力。而就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他在破解農田風蝕防治、地力定向培育和作物增產增效三大難題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必須結合區域條件和特點,研發出便于操作的技術體系,對耕地資源進行保護,更為生態環境構建起堅實牢固的防線。”路戰遠率先以破解保護性耕作在農牧交錯區發展的適應性難題為突破口,探尋讓土地得到“休養”的同時,又減輕人們勞作的耕地保護新方式。
揭示農牧交錯區農田風蝕形成機理、創新覆蓋免耕防蝕保墑理論、創建“茬-稈復合覆蓋”固土減蝕關鍵技術、突破惡性雜草防除關鍵技術、研發配套免耕裝備……
路戰遠和團隊最終研究出了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春播不翻土、秋收后秸稈留田”新技術,解決了我國北方耕地保護的多個關鍵難題。“采用秸稈覆蓋,不翻地或少翻地的方式,能夠很好地保護土壤結構,提高水分保持能力,大幅度減少農田風蝕。”路戰遠解釋道。
在有效防治農田風蝕同時,路戰遠又把目標瞄準了快速提升地力方面。他帶領團隊研究確立了優化耕層和均衡養分的最優途徑,創建了以秸稈還田和免少耕為主體、少免交替定期深松淺翻的輪耕沃土新制度,創新了退化農田多路徑有機質定向提升技術和“調氮磷增鉀配微”養分調控關鍵技術,破解了風蝕退化農田“用、養”失衡的難題。
根據農田風蝕退化等級和生產特點,按照差異化保護利用的方案,集成創建了典型生態區風蝕退化農田“保-養-用”綜合技術模式。成果應用減少農田風蝕50%以上,3~5年地力提升0.5個等級以上,作物增產9%~23%。
一連串的創新成果和數據,勾勒出路戰遠在耕地保護與利用之路上不懈努力和嶄新突破。成果授權國際國內專利117件,核心內容入選農業農村部和省區主推技術29項、編制標準55項,在“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等重大工程中大面積應用,累計推廣2億畝以上,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為我國糧食安全和北方生態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路戰遠主持和參加成果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內蒙古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1項、省部級科技特等獎1項和一等獎6項,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中華農業英才獎、首屆神農領軍英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
堅守初心踐行科技工作者使命擔當
“每年有100多天基本都在田間地頭開展實地實驗,回來肯定就是繼續在實驗室。”路戰遠笑著說道,這也正是他多年來工作狀態的真實寫照。他帶領團隊一直堅定地奮戰在農業科研、生產和技術服務的第一線,還制定了科研成果獎勵機制,鼓勵學生們投身科研,產出更多高質量成果,已累計提供資金超過200萬元。
路戰遠擔任農業農村部大豆全程機械化指導組和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等6個部省級專家組專家,牽頭創立農業農村部黑土地保護重點實驗室、國家農業環境四子王實驗站、國家土壤質量武川觀測實驗站和“內蒙古自治區退化農田生態修復與污染治理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創建中澳、中美、中加、中俄等4個聯合實驗室。
路戰遠領銜團隊獲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創新團隊、中華農業科技獎優秀創新團隊等榮譽稱號6項,帶領團隊培養國家人才計劃人選、國家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內蒙古草原英才等人才21人次和碩博研究生80余人,為我國耕地保育人才隊伍建設做出重要貢獻。
團隊科技貢獻得到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高度認可,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評價認為“成果技術成熟,風蝕減少50%以上,耕地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被農業行業標準采用,為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作出了重大貢獻”;基于長期研究成果的“農田風蝕防控”和“保護性耕作”等相關內容,被《內蒙古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促進條例》《內蒙古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促進條例》兩部地方法規采納,率先在省級層面把農田風蝕防治納入法治化軌道予以規范實施;“冬季免耕留茬制度”被《國務院關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采納,為治理北方農田風蝕和提升耕地質量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
胸懷祖國、矢志創新。路戰遠和團隊在耕地保護與利用方面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他們正繼續圍繞內蒙古不同區域耕地的差異化保護與利用,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深入開展耕地質量提升和農田生態建設的關鍵理論與技術研究,全力破解卡脖子難題,為耕地保護與利用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同時,圍繞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和生態安全屏障建設要求,將研究開發的新產品、新技術進行有效集成和工程化應用,促進耕地質量改善和產能有效提升,為實現農田生態保護、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協調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
來源:自治區科技廳政策法規處
內蒙古日報報道:
路戰遠:37年傾心守護北疆農田生態
2022-07-03 09:12
路戰遠在田間地頭查看苗情。 (由受訪者提供)
這是一種堅持:堅守科研一線,破解保護性耕作在農牧交錯區發展的適應性難題,延緩和抑制農田土壤沙化退化。
這是一種守護:守護北疆農田生態,創建具有區域特色的保護性耕作技術體系,并大面積推廣應用,為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提供技術支撐。
路戰遠心中的這份堅持與守護,已有37年之久。2021年12月,我區農牧科技領域傳來好消息: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研究員路戰遠獲第七屆中華農業英才獎,實現了內蒙古這個獎項零的突破。
從事農業科研最大的問題,就是能否克服困難并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一定程度上說,農業科研真正比的是責任心、耐力、毅力和勇于奉獻的精神。農業科研周期長,經費耗費多,成果產出慢,直接效益小。一般經過3年才有初步結果,驗證試驗和生產示范需要2至3年,進入推廣階段也就是第5至6年甚至更長時間。有的科研工作者傾其一生也未能產出較大的成果,因此我們一直在不懈努力和探索。”路戰遠說。
“出差是地頭,回來是實驗室”是路戰遠多年來的真實寫照。他注重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長期奮戰在農業科研、生產和技術服務的第一線。
路戰遠和團隊成員足跡遍布我區12個盟市的70余個旗縣市區,他們經常一去就是幾十天。冬春季節,常常遇上大風、揚塵天氣,他們一蹲就是幾小時,手腳凍僵、滿臉沙塵也不在乎。有時一天只能吃一兩頓飯,有時為了不影響搶收搶種,他們就等農牧民晚上收工后再到他們家里了解情況,有時太晚了無法回駐地就直接住在農牧民家。
“除了工作條件惡劣、項目爭取難的困難外,最難的還是農牧民對新的耕作技術認識的不足,加之保護性耕作技術主要體現的是生態效益,農牧民完全接受并主動推廣應用,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路戰遠說。
為了促進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應用,路戰遠和團隊會同基層科研推廣部門組織召開各類培訓會、現場會,發放技術資料40余萬冊(份)。2011年,團隊自籌經費近40萬元,出版發行了《保護性耕作技術·蒙漢對照》科普畫冊17萬冊,全部免費發放給廣大農牧民。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實施保護性耕作的農田不用年年翻耕了,秸稈一覆蓋,風卷不起沙,土壤保墑效果更好了,“懶”了農田,省了人力。據統計,團隊的技術成果累計推廣2億多畝,增產糧食190余億斤,為北方生態安全和糧食安全作出重要貢獻。
經過多年的辛勤耕耘,路戰遠和他的團隊碩果累累。“干旱半干旱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關鍵技術與裝備的開發和應用”項目獲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北方農牧交錯風沙區農藝農機一體化可持續耕作技術創新與應用”項目和“北方農牧交錯區風蝕退化農田地力培育與可持續利用技術”項目分別獲2015年和2021年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
此外,路戰遠還獲得省部級科技一等獎6項,授權國家專利100余件,登記軟件著作權46件,制定標準35項、出版著作15部,發表論文210余篇,牽頭創建以保護性耕作為核心的國家基地2個和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等省部平臺3個。他先后被授予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何梁何利科學技術與創新獎、內蒙古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等榮譽稱號。(記者 韓雪茹)
農村工作通訊報道:
「北疆農田的“生態衛士”
——記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研究員路戰遠
2022-02-17
路戰遠,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研究員、內蒙古大學和河北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農業農村部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大豆專業組組長、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專家組專家、內蒙古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路戰遠心中一直有一個“夢”,如何延緩和抑制農田土壤沙化退化,保護農田生態環境,為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和農田生態環境改善提供支撐。36年來,他一直為實現這個夢想不懈奮斗,帶領團隊攻克了農牧交錯區農田風蝕防治、雜草防控、地力培育等多個難題,創建了具有區域特色的保護性耕作技術體系,并大面積推廣應用,為耕地保育和農田生態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從事農業科研最大的問題,就是能否克服困難并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路戰遠說:“農業科研周期長,成果產出慢,直接效益少。一般成果產出需要5~8年甚至更長時間,為此,我們一直在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他和團隊經多年潛心研究,揭示了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關鍵因子與作用機理,突破秸稈防風固土、免少耕減蝕增蓄等技術瓶頸,創建農田防蝕保墑新途徑新體系,風蝕減少35%~68%,播前土壤含水量增加9.3%以上,系統解決了保護性耕作適應性問題,實現了保護性耕作在農牧交錯區的推廣應用;揭示了保護性耕作農田雜草發生與危害規律,攻克保護性耕作非生長季除草和惡性雜草防除技術,創新雜草防控新方法新體系,用藥量減少30%以上,綜合防效達到95%~98%,破解了雜草危害制約保護性耕作發展重大難題;探明了保護性耕作農田地力驅動因子及變化規律,突破寒旱條件下保護性耕作輪耕少耕保育、秸稈增碳培肥、水肥運籌等關鍵技術瓶頸,創建耕地保育與豐產增效技術體系,地力5年提升0.5~1.0個等級,增產9%~17%,實現了耕地質量與作物產量效益協調提升。
路戰遠注重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他長期堅持在科研生產第一線,跑遍了內蒙古10個盟市100余個旗縣(區),足跡遍布農村牧區的田間地頭,宣傳指導保護性耕作技術。他帶領團隊會同基層推廣部門累計舉辦各類培訓班、觀摩會310余場次,出版畫冊17萬冊,發放資料23萬余份,培訓農牧民8.1萬余人,為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的技術成果在北方農牧交錯區累計推廣2.4億多畝,農民增收160多億元,為北方農業生態安全和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農牧交錯區氣候干旱、風大,土地沙化、塵暴頻發,路戰遠時刻關心北疆生態屏障建設,他和團隊將繼續堅守初心,努力科研攻關,促進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
中國組織人事報報道:
【新時代人才風采】路戰遠:戰退狂沙始到金
2022-02-24 10:19
農田不用年年翻耕了,秸稈一覆蓋,風起不卷沙,土壤保墑效果更好了,“懶”了農田,省了人力,如今,保護性耕作正悄然引領著先進、綠色的“新農耕”時尚。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研究員路戰遠和他帶領的團隊正是一群為農牧交錯區實施保護性耕作“量體裁衣”的人。
北方農牧交錯區干旱多風、土壤風蝕沙化,退化農田占60%以上,如何減少土壤侵蝕,提升耕地質量與產能,既是國家重大需求,也是科學難題。耐得板凳十年冷,路戰遠在細微處精雕細琢,打磨出了具有區域特色的保護性耕作技術體系和機具系統,破解了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應用的諸多難題,為廣闊北疆筑起一道生態屏障。
01
搞農業,要耐得住孤寂
如何實現生態保護與生產發展雙贏?2000年,保護性耕作在國內剛剛起步,路戰遠就在心中謀劃起系統發展的大棋局。
要創新和推廣保護性耕作,就必須結合區域條件和特點,研發出便于操作的技術體系。然而,這對于無數農業科研人員來說,卻是困難重重:科研用地和人力成本投入大,周期長,一般農業科研成果產出都需要5到8年時間,更何況是在區域環境復雜、生態脆弱的農牧交錯區搞保護性耕作,難度就更大了。
“突出區域特色、盡可能縮短科研周期,可以通過精細化、系統化的方案設計來實現。”對于看似根本摸不著頭腦的事情,路戰遠卻很樂觀。
一次一次測量、試錯:雜糧、玉米、小麥等作物留多高的茬、覆蓋多少秸稈?不同作物在免耕條件下播種量、施肥量要多少?間作帶寬要多大?……保護性耕作構成單元繁雜,但路戰遠每一個方案都精細化設計,數據要求精準精確,一個項目僅大類指標得有幾十項,詳細到小指標成百上千項。為了實現工程化應用推廣的長遠目標,他還把需要突破哪些關鍵技術、集成創建什么樣的技術體系與模式、預期會有怎樣的效果等都納入考慮,一一進行研究和驗證。
為了能在自然更替中摸索規律,路戰遠為團隊制定苦行僧般嚴苛的工作紀律,一天之內需要記錄的數據有幾十項,他要求定時下地觀測,一項數據也不能落下,因為時間不等人,試驗的過程也不可能重來。
遼闊北疆,曠野無邊,他們天不亮就要拿著紙筆,等候記錄大自然給予的光照、地溫、風力、風蝕量和作物生長等數據,直到深夜方完成一日的循環。“沒有手機信號,沒有任何的娛樂活動,有時候一個人對著曠野喊兩句,就算解壓了。”團隊成員王建國道出了背后的辛苦、枯燥。
在農牧交錯區,由于地形復雜,水土流失嚴重,雜糧與牧草種植面積大,國內外已有保護性耕作技術不適宜在該區域推廣應用。為了破解適應性這一難題,路戰遠帶領團隊分別在大興安嶺沿麓、西遼河流域等5大生態類型區建立試驗示范區,與烈日和苦寒作斗爭,進地頭、蹲田塊、吃風沙,和農牧民在沙地窩子里打交道,數十年來足跡遍布內蒙古所有盟市90余個旗縣區的田間地頭。
由于保護性耕作取消了鏵式犁翻耕,雜草種類增加、危害加重,要實現保護性耕作推廣應用,雜草防除難的問題必須解決。一株雜草,從它發芽、生長到開花結籽,路戰遠和團隊每天實時跟蹤監測,定點連續多年監測,探明了保護性耕作農田雜草發生與為害規律,創建了輕簡高效綠色防控新技術,比傳統化學除草用藥量減少1/3,防除率提高20%以上。
走過了漫長的孤寂,一個個關鍵技術指標明確了,配套裝備創新選型跟上了,防蝕保墑、雜草防控、地力培育、作物豐產增效新技術新體系不斷建立,保護性耕作在農牧交錯區發展的適應性難題逐漸破解,累累碩果涌出,護住了廣闊北疆可耕作的土壤,改善了農田生態環境,滋養了農業科研的艱難創新,2019年,路戰遠榮獲何梁何利基金區域創新獎。
02
農牧民接受應用了,才算真正造福家國
2006年以前,呼倫貝爾地區大風過后,農牧民翻耕的土地沙石裸露,油菜等小籽粒作物播后種子會隨土被風吹走而要重播1—2次,甚至3次,農民損失很大。極端天氣之下,保護性耕作顯示出巨大優勢,風再大,秸稈留茬覆蓋農田卻沉積著厚厚的肥沃土壤,油菜等作物一播全苗,打下了豐收的基礎,這讓路戰遠更加堅定了信念,“必須加快保護性耕作推廣應用,為家鄉保住珍貴的農田土壤,為北疆生態筑起一道屏障。”
研究保護性耕作技術難,推廣應用更難。推廣初期,農牧民對保護性耕作也有誤解,認為那是“懶漢種田”。為了破解認識誤區,路戰遠依托國家和內蒙古自治區科技示范項目不斷擴大示范區,田間地頭、街頭炕頭,他說著一口流利的“土話”,和農牧民嘮家常,組織現場觀摩會,演示大型機械如何做“繡花活兒”,告訴農牧民,有了技術支撐,“懶”的是農田,“解”的是人力,“盈”的是糧倉。
一年到頭,試驗田、示范區、大面積推廣區實實在在的收益和成效擺在那,農牧民看在眼里,不時上門主動問。為了讓農牧民更方便了解保護性耕作,2011年以來,團隊自籌經費近40萬元,出版發行《保護性耕作技術:蒙漢對照》科普畫冊17萬冊,全部免費發放給農牧民。此外,路戰遠還借助政策支持,為大面積實施保護性耕作的農牧民申請補貼、農機購機補貼等,增加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的吸引力。
“最好讓農牧民一到刮風就想起保護性耕作,灶頭燒火拿起秸稈就想起秸稈覆蓋。”路戰遠笑著說。
配套農機具跟不上,老一輩的耕作習慣就難改,保護性耕作就推廣不起來。為此,路戰遠和團隊注重與高校和企業合作,加強配套機具的研發和選型,40余件專利和近20種配套機具應運而生。有了適宜機具的加持,保護性耕作應用推廣就裝上了加速引擎。
去年阿榮旗強盛農機專業合作社新購入的15套農機具在應用輪作、秸稈還田、施有機肥、免耕播種等方面大顯身手,從春播到秋收一直忙不停。農牧民使用“最適”藥肥用量、“最省”人工投入,取得了“最大”效益。
嘗到了豐產增效的甜頭,阿榮旗玉民家庭農場經營者潘玉民今年又流轉了2.25萬畝土地種植大豆、馬鈴薯,“土地不翻耕了,化肥投入少了,種植結構優化了,新型農機具使用便利、效率更高了,今年節本增效達到357.15萬元。”
36年來,路戰遠主持和參與的相關技術成果在內蒙古及生態條件相近的省區推廣應用,實現農田風蝕減少35%—68%,地力5年提升0.5—1.0個等級,增產9.0%—17.1%,累計推廣應用達2億多畝,農民增收160多億元,引領帶動了農田生態保護和農業產業發展,為北方生態安全和糧食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2021年,他獲得了中華農業英才獎。
03
團隊是共同成長、相互成就的地方
“好的團隊是共同成長、相互成就的地方。”教師出身的路戰遠內心對建設團隊、培養青年人才交織著特殊的情結。
除了吃苦耐勞,路戰遠格外注重團隊成員善于思考、愿意表達觀點的品質。“亦師亦友”是團隊成員跟他相處最大的感受:“大家常常為一個技術細節爭吵、碰撞,吵歸吵,要是誰有什么事兒,大家都互相幫忙。”
為了抓好青年科研人員培養,路戰遠設置主副崗,讓每一個人既有主導項目,又互相打配合。“個人價值追求有了,責任也明確了,今天你幫幫我,明天我幫幫你,團結友愛奮進的氛圍就慢慢產生了。”路戰遠解釋道。
路戰遠的要求,團隊成員們都知道:每一個數據都要有實實在在的來源;每一篇論文和科研報告都要進行專業組討論和團隊討論,連標點符號都不能有誤;每一個科研成果的產出,都要征求相關專家的意見和指導,然后反復進行驗證和考核;每承接一個項目,都要“治標又治本”系統化幫助解決問題。
十多年耳濡目染,青年科研人員張向前也成了“科研瘋子”,常常大半年駐扎田間地頭,衣服沾滿泥,臉曬得黢黑,活脫一個農民,怎么都不會讓人聯想到這是一位博士、研究員。如今內蒙古“草原英才”等多項榮譽收入囊中,從農村走出來的他成了領域內的行家里手。
“跟著路老師讀博士,完全不用考慮經濟壓力,只管純粹的搞研究。”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一間自習室,幾名碩士、博士不上課時就跑來院里學習。路戰遠用個人獲獎所得和人才基金設立專項經費,為學生們免除學費,每月給生活補貼,并對學生們的創新創造給予獎勵,目前已累計資助200多萬元。
用大半生摔打的經驗為團隊領航,用如師如長的關愛為學生們護航。在他帶領下,團隊先后走出了“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內蒙古草原英才等20余人,培養了大批碩、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
致廣大而盡精微,田間地頭的事兒連著“國之大者”。在內蒙古農牧交錯區田間地頭奮戰36載,農田生態改善了,農牧民增收了,科學種田的素質大大提升。顧不得小家的路戰遠很欣慰:“走農業科研這條路,終究是選對了。”如今,他和團隊,正向著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奮力進發。
農民日報報道:
心懷“國之大者”傾心守護北疆農田生態
2022-01-08 06:10
路戰遠在特泥河觀測秸稈腐爛情況。
路戰遠,男,1964年7月生,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研究員、內蒙古大學和河北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農業農村部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大豆專業組組長、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專家組專家、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路戰遠心中一直有一個夢,如何延緩和抑制農田土壤沙化退化,保護農田生態環境,為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和農田生態環境改善提供支撐。36年來,他一直為實現這個夢想不懈奮斗,帶領團隊攻克了農牧交錯區農田風蝕防治、雜草防控、地力培育等多個難題,創建了具有區域特色的保護性耕作技術體系,并大面積推廣應用,為耕地保育和農田生態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從事農業科研最大的問題,就是能否克服困難并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路戰遠說:“農業科研周期長,成果產出慢,直接效益少。一般成果產出需要5-8年甚至更長時間,為此,我們一直在不懈地努力和探索。”他和團隊經多年潛心研究,揭示了農牧交錯區保護性耕作關鍵因子與作用機理,突破秸稈防風固土、免少耕減蝕增蓄等技術瓶頸,創建農田防蝕保墑新途徑新體系,風蝕減少35%-68%,播前土壤含水量增加9.3%以上,系統解決了保護性耕作適應性問題,實現了保護性耕作在農牧交錯區的推廣應用;揭示了保護性耕作農田雜草發生與危害規律,攻克保護性耕作非生長季除草和惡性雜草防除技術,創新雜草防控新方法新體系,用藥量減少30%以上,綜合防效達到95%-98%,破解了雜草危害制約保護性耕作發展重大難題;探明了保護性耕作農田地力驅動因子及變化規律,突破寒旱條件下保護性耕作輪耕少耕保育、秸稈增碳培肥、水肥運籌等關鍵技術瓶頸,創建耕地保育與豐產增效技術體系,地力5年提升0.5-1.0個等級,增產9%-17%,實現了耕地質量與作物產量效益協調提升。
路戰遠注重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他長期堅持在科研生產第一線,跑遍了內蒙古10個盟市100余個旗縣(區),足跡遍布農村牧區的田間地頭,宣傳指導保護性耕作技術。他帶領團隊會同基層推廣部門累計舉辦各類培訓班、觀摩會310余場次,出版畫冊17萬冊,發放資料23萬余份,培訓農牧民8.1萬余人,為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的技術成果在北方農牧交錯區累計推廣2.4億多畝,農民增收160多億元,為北方農業生態安全和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農牧交錯區氣候干旱、風大,土地沙化、塵暴頻發,路戰遠時刻關心北疆生態屏障建設,他和團隊將繼續堅守初心,努力科研攻關,為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農牧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