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趙道全 ,河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二級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作為主持人,承擔國家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10余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省星火科技三等獎1項,河南省豐收獎二等獎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4型;發表科技論文30余篇,專著3部;制定地方標準2項。
趙道全高級工程師建立了河南省大鯢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河南省黃河流域伊洛河水生生物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二個省級科研平臺,自己為平臺負責人。先后獲得過新長征突擊手、焦裕祿杯先進個人、河南省水利系統優秀專家、農業部科技年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2018年被評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是河南省農業科學研究院長垣分院水產學科學術帶頭人,三門峽市引進的高端人才冷水魚繁育首席科學家,河南師范大學水產學院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6年畢業于大連水產學院(現大連海洋大學)淡水漁業專業,學士學位。
1986.7年河南省水產研究所工作。
1988.3—1989.12河南范縣扶貧,搞了藕塘養魚,獲省水利二等獎。
1992.12 河南省水產研究所工程師。
1997.5 河南省水產研究所科技情報室主任、高級工程師。
2004.4 河南省盧氏縣科技副縣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2015.4 河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科研中心主任、河南省水產種質資源庫主任、二級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社會兼職:
1、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長垣分院學科帶頭人。
2、河南師范大學水產學院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
3、河南省大鯢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4、三門峽市引進高端人才冷水魚繁育首席科學家。
5、河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水產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水產育種與養殖技術。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承擔國家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10余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
科研成果:
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省星火科技三等獎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4型;發表科技論文30余篇,專著3部;制定地方標準2項。
1 泥鰍人工繁殖及養殖技術研究 楊洪謙;杜忠臣;劉運嶺;劉進軍;趙道全 ;史利普;李祖良;李先明;孫國慶;商鑫;韓新本;許超;申小苒;吳麗華;許慧英 濮陽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2004 (省三等)。
2 俄羅斯鱘魚工廠化集約養殖技術研究 趙道全 楊太有等 河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 2002 (省二等)。
3 高效無公害漁用配合飼料的研制與開發 張衛東;趙德福;王文斌;王宇鋒;趙道全 ;李治勛;楊興麗;朱文錦;張遠方;馮建新;宋素芳;陳道付;高艷云;葉新太;耿如意;吳貫東;邵翠霞;申秀英 河南省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03 (省二等)。
4 網箱養魚自動投餌機設計與應用研究 周曉林;姬廣聞;焦仁育;李治勛;葉新太;李同國;耿如意;李先明;楊興麗;趙道全 ;朱文錦;常東洲;黃全林;申秀英 河南省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03 (省三等)。
5 淡水白鯧周年人工繁殖及養殖技術 第三(省三等)。
6 魚類溫室應用技術研究及推廣 趙道全 等(省星火三等)。
7 南灣水庫漁業資源調查及開發利用 第四(省三等)。
8 大鯢健康養殖技術集成及應用 趙道全 、史風琴 、張開松等(省豐收獎二等)。
9 大鯢健康養殖技術集成及應用,河南省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第1完成人,2020。
發明專利:
發明公開:
[1]孫文喜,趙道全 ,沈方方,付永杰,張佳鑫,楊峰,武慧慧,陳軍平,黃立新. 一種水產養殖用大棚系統[P]. 河南省:CN111631173A,2020-09-08.
[2]楊興麗,胡亞東,吳小軍,王延暉,張芹,趙道全 ,周曉林,謝國強,張圓圓,李先明,張開松,穆林,陟勁松. 一種基于流式細胞儀快速鑒定泥鰍倍性的方法[P]. 河南省:CN109880914A,2019-06-14.
[3]趙道全 ,李治勛,武慧慧,陳軍平,謝國強,李先明,呂軍,胡亞東,于瀟,李泓. 一種擬鲿精子保存液及其制備方法[P]. 河南省:CN109452263A,2019-03-12.
[4]李治勛,趙道全 ,謝國強,李先明,胡亞東,聶國興,呂軍,于瀟,李泓,王兆平,張開松,毋全富,王亞強,馬娟,胡軍那. 一種擬鲿仿生態繁殖方法[P]. 河南省:CN109349171A,2019-02-19.
[5]趙道全 ,邢新會,李治勛,王立言,李先明,謝國強,魏澤陸. 一種鯽魚的等離子照射育種方法[P]. 河南省:CN109258526A,2019-01-25.
[6]趙道全 ,邢新會,李治勛,王立言,李先明,謝國強,魏澤陸,呂軍. 一種黃河鯉魚的等離子體照射育種方法[P]. 河南省:CN109258527A,2019-01-25.
[7]趙道全 ,趙璐,張琳皎,吳曉慧,朱文錦. 促使大鯢親魚雌雄同步發育成熟的方法[P]. 河南:CN103238563A,2013-08-14.
[8]趙道全 ,趙璐,張琳皎,吳曉慧,朱文錦. 用于促進大鯢雄性親魚性腺成熟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P]. 河南:CN103223109A,2013-07-31.
[9]趙道全 ,吳曉慧,朱文錦,趙璐,宋飛,張琳皎. 用于治療大鯢爛爪及爛尾病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P]. 河南:CN103223114A,2013-07-31.
[10]趙道全 ,趙澤瑞,朱文錦,吳曉慧. 用于治療大鯢腹脹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P]. 河南:CN103212007A,2013-07-24.
實用新型:
[1]付永杰,孫文喜,沈方方,趙道全 ,張佳鑫,于若夢,武慧慧,程遠華,孫洪祥. 魚苗觀察篩網[P]. 河南省:CN215454735U,2022-01-11.
[2]武慧慧,孫文喜,付永杰,沈方方,趙道全 ,張佳鑫,于若夢,程遠華,陳軍平. 育苗池保溫結構[P]. 河南省:CN215380855U,2022-01-04.
[3]陳軍平,孫文喜,付永杰,沈方方,趙道全 ,胡吉幫,張佳鑫,于若夢,武慧慧. 一種育苗池排污裝置[P]. 河南省:CN215346551U,2021-12-31.
[4]沈方方,張佳鑫,付永杰,趙道全 ,孫文喜,黃立新. 一種魚苗捕撈裝置[P]. 河南省:CN213044821U,2021-04-27.
[5]付永杰,沈方方,張佳鑫,孫文喜,陳軍平,武慧慧,黃立新,趙道全 . 育苗池自動收放防曬遮光網[P]. 河南省:CN212937390U,2021-04-13.
[6]張佳鑫,沈方方,黃立新,孫文喜,付永杰,趙道全 . 限位可調的液位限位水筒[P]. 河南省:CN212937412U,2021-04-13.
[7]趙道全 ,孫文喜,付永杰,沈方方,張佳鑫,武慧慧,陳軍平,黃立新,楊峰. 魚苗養殖場用循環水系統[P]. 河南省:CN212813648U,2021-03-30.
[8]趙道全 ,孫文喜,沈方方,付永杰,張佳鑫,楊峰,武慧慧,陳軍平,黃立新. 一種水產養殖用大棚系統[P]. 河南省:CN212306516U,2021-01-08.
[9]趙道全 ,李治勛,武慧慧,陳軍平,謝國強,李先明,呂軍,胡亞東,于瀟,李泓,張留玉. 一種擬鲿玻璃鋼水槽自動推水孵化裝置[P]. 河南省:CN209151975U,2019-07-26.
[10]趙道全 ,李治勛,武慧慧,陳軍平,謝國強,李先明,呂軍,胡亞東,于瀟,李泓. 一種擬鲿雙層輸氣輸液孵化框[P]. 河南省:CN209151976U,2019-07-26.
[11]謝國強,李治勛,焦仁育,趙道全 ,張衛東,李先明,張玲,惠筠,朱文錦,趙宏亮,介子林,張開松,盧伯承,王先科,耿如意. 一種室外試驗用小型網箱系統[P]. 河南:CN206651239U,2017-11-21.
[12]李先明,趙道全 ,謝國強,楊長太. 標準化養殖池塘投餌用飼料臺[P]. 河南:CN205161584U,2016-04-20.
發明授權:
[1]趙道全 ,趙澤瑞,朱文錦,吳曉慧. 用于治療大鯢腹脹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P]. 河南省:CN103212007B,2015-04-15.
[2]趙道全 ,趙璐,張琳皎,吳曉慧,朱文錦. 用于促進大鯢雄性親魚性腺成熟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P]. 河南省:CN103223109B,2015-04-15.
[3]趙道全 ,吳曉慧,朱文錦,趙璐,宋飛,張琳皎. 用于治療大鯢爛爪及爛尾病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P]. 河南省:CN103223114B,2015-01-07.
論文專著:
出版專著:
1、《水產品高效養殖技術》,河南省農民教育培訓精品教材,趙道全 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23年7月。
2、《鱘魚標準化健康養殖技術》,趙道全 ,出版社:中原農民出版社,ISBN:9787554210512,出版日期:2015年07月01日
3、《名特優水產品高效養殖技術》姬廣聞、李同國、常東洲 、趙道全 、賈濤,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
發表期刊論文:
[54]Yinli Zhao, Jinxing Gu,Ran Wu, Bianzhi Liu, Pengsheng Dong, Guangqing Yu, Daoquan Zhao , Guoxi Li*, Zhenjiang Yang ** . Characteristics of conserved microRNAome and their evolutionary adaptation to regulation of immune defense functions in the spleen of silver carp and bighead carp. Fish and Shellfish Immunology 144 (2024) 109312. https://doi.org/10.1016/j.fsi.2023.109312 PDF (SCI)
[53]Jinxing GU, Gguoxi LI, Zhenjiang YANG,Bianzhi LIU,Huihui WU,Daoquan ZHAO ∗.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Germplasm Resources.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3,15(2):35-38 DOI:10.19601/J.CNKI.ISSN1943-9903.2023.02.007 PDF
[52]沈方方, 武慧慧, 張佳鑫, 陳軍平, 趙道全, 孫文喜. Na+ 、K+ 、溫度和pH對烏蘇里擬鲿精子活力的影響[J]. 淡水漁業, 2023, 53 (06): 106-112.
[51]陳軍平,武慧慧,沈方方,張佳鑫,于若夢,付永杰,趙道全 ,謝國強,孫文喜. MS-222與丁香酚對黃尾鲴麻醉效果的比較[J]. 湖北農業科學,2023,62(08):133-139.
[50]陳玉函,姜淑泓,黃金泰,李冰清,趙道全 ,張嵐,王磊. 烏蘇里擬鲿SCoT多態性引物篩選[J]. 中國水產,2023,(01):94-97.
[49]Zhao Daoquan ,Xie Guoqiang,Wu Huihui,Yu Xiao,Li Yingnan,Li Xianming. Effect of Sperm Preservation Solution of Pseudobagrus hwanghoensis in Artificial Reproduction Based on SCSA.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2022,14(4-6):1-6. PDF
[48]張李敏,郭琦,王向斌,黃茜,李學軍,周傳江,趙道全 ,張建新,劉慧芬. 花(魚骨)抗繆勒氏管激素基因克隆、抗體制備及其對外源雌激素的響應[J]. 南方農業學報,2022,53(10):2778-2786.
[47]康福平,趙道全 ,劉熹.河南省水產種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河南水產,2021,141(05):4-5.
[46]陳軍平,沈方方,武慧慧,張佳鑫,于若夢,付永杰,謝國強,趙道全 .我國魚類胚胎發育研究進展[J].江蘇農業科學,2021,49(17):45-52.
[45]趙道全,謝國強,武慧慧,李先明,陳軍平.大鯢種質資源保護及開發利用[J].農村實用技術,2021,237(08):78-79+87.
[44]沈方方,張佳鑫,陳軍平,武慧慧,于若夢,趙道全 .大鯢常見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及防治技術[J].河南水產,2021,138(02):39-41+44.
[43]康福平,李先明,趙道全 ,謝國強,張開松.河南省水產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J].河南水產,2021,137(01):42-43+46.
[42]張芹,馮建新,趙道全 .河南省水產種質資源庫建設回顧[J].河南水產,2020,136(06):3-4+24.
[41]康福平,趙道全 .澳大利亞墨瑞鱈鱸繁養技術調研報告[J].河南水產,2020,33(03):8-10.
[40]謝國強,李先明,張開松,趙道全 .克氏原螯蝦綠色健康養殖技術[J].河南農業,2020,534(10):60.
[39]謝國強,李先明,武靜,劉莎,趙彤,張伊帆,尚向陽,趙道全 .烏蘇里擬鯽嘗氣泡病發生及治療方法[J].河南水產,2020,131(01):9-10.
[38]李先明,趙道全 ,謝國強,張開松.墨瑞鱈人工養殖中注意事項及疾病防治技術[J].河南水產,2019,130(06):6-7+11.
[37]趙道全 ,李先明,謝國強,武慧慧,陳軍平,邵嘉棋,劉方磊,張瑩瑩,張鳳枝.烏蘇里擬鲿的人工繁殖技術總結[J].河南水產,2019,125(01):5-8.
[36]胡亞東,楊興麗,趙道全 ,謝國強,李先明,武慧慧,劉方磊,邵嘉棋,陳軍平,張鳳芝,張瑩瑩.三倍體泥鰍田間生長性能研究[J].河南水產,2019,125(01):13-16+25.
[35]趙道全 ,武慧慧,陳軍平,李先明,謝國強,胡亞東,李治勛.基于SCSA烏蘇里擬鲿精子保存液的使用效果[J].科技與創新,2019,122(02):8-9.
[34]李先明,謝國強,趙道全 ,張開松.烏蘇里擬鲿生物學及其池塘人工馴化養殖技術[J].河南水產,2018,23(05):8-9.
[33]李先明,趙道全 ,謝國強.墨瑞鱈的生物學特性及其人工養殖技術[J].河南水產,2017,118(06):6-7+36.
[32]趙道全 ,彭濤,陳杰,屈長義,耿慶華.大鯢精子活力影響因素研究[J].河南水產,2016,108(02):17-18.
[31]李先明,趙道全 ,謝國強.全雄黃顙魚苗紅頭病的防治技術[J].河南水產,2016,107(01):7-8.
[30]趙道全 .加強盧氏縣大鯢資源保護 促進大鯢自然保護區持續發展[J].河南水產,2013,94(01):3+27.
[29]趙道全 .適時催產對大鯢人工繁殖的重要性研究[J].河南水產,2012,92(02):28.
[28]趙道全 .河南省大鯢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J].河南水產,2011,88(03):24.
[27]趙道全 .建立盧氏大鯢研發平臺 促進大鯢產業可持續發展[J].河南水產,2010,85(04):5.
[26]楊太有,彭仁海,趙道全 .俄羅斯鱘肌肉營養成份的分析[J].水產科學,2005(04):15-17.
[25]趙道全 .盧氏縣大鯢自然保護區工作成績顯著[J].河南水產,2004(03):41.
[24]趙道全 ,申秀英,周曉林,穆慶華,李自榮.南灣水庫初級生產力的初步研究[J].河南水產,2003(04):31-32.
[23]趙道全 .河南漁業必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J].農家參謀,2003(03):4.
[22]王先科,趙道全 .俄羅斯鱘魚在我省甲魚養殖業結構調整中的意義[J].河南水產,2002(04):6-7.
[21]馬細霞,賀曉菊,趙道全 ,王效宇.B-P網絡隱含層對水質評價結果的影響分析[J].水電能源科學,2002(03):16-18.
[20]陳杰,楊興麗,趙道全 ,姬廣聞,周曉林.雜交條紋鱸含肉率及魚肉營養成分分析[J].水利漁業,2002(05):19-20.
[19]楊太有,趙道全 ,王先科.俄羅斯鱘乳酸脫氫酶同工酶的初步研究[J].河南水產,2002(03):23-24.
[18]趙道全 ,陳杰,周曉林,楊興麗.俄羅斯鱘稚幼魚生長發育研究[J].淡水漁業,2002(01):12-13.
[17]趙道全 .俄羅斯鱘魚飼料的研究[J].河南水產,2001(04):25-26.
[16]趙道全 .俄羅斯鱘魚稚幼階段生長發育規律的研究[J].河南水產,2001(03):25-26.
[15]陳杰,姬廣聞,楊興麗,張坤,趙道全 ,申秀英.飼料蛋白質含量對雜交條紋鱸生長的影響[J].淡水漁業,2001(04):55-56.
[14]姬廣聞,趙道全 ,陳杰.赴以色列漁業考察報告[J].河南水產,2000(04):34-36.
[13]趙道全 .低洼鹽堿地坑塘好種藕[J].農家參謀,2000(03):6.
[12]趙道全 .“參謀熱線”專家答讀者問——俄羅斯鱘魚的養殖現狀[J].農家參謀,2000(03):21.
[11]趙道全 .世界鱘鰉魚類資源狀況及增養殖研究進展[J].河南水產,2000(01):30-32.
[10]趙道全 .關于黃鱔養殖答讀者問[J].農家參謀,2000(01):23.
[9]趙道全 .黃鱔的人工養殖[J].農家參謀,1999(09):28.
[8]趙道全 ,陳杰.金絲鯰體色基因組合的初步研究[J].淡水漁業,1998(04):10-11.
[7]趙道全 .中華金絲鲇人工繁殖技術[J].河南水產,1995(04):21.
[6]趙道全 .楚樓水庫多方位發展網箱養魚[J].水利漁業,1993(02):56.
[5]趙道全 ,齊鳳良.用對比系數法對鄭州市商品魚基地養殖模式的優選[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992(05):79-80+78.
[4]趙道全 ,唐望.沿黃背河洼地水產綜合開發的層次分析法[J].淡水漁業,1991(04):13-15.
[3]趙道全 .低洼鹽堿地藕塘養魚的技術和效益[J].淡水漁業,1990(04):32-33.
[2]趙道全 .網箱周圍■條的捕撈[J].水利漁業,1990(01):52.
[1]趙道全 .定置釣具在小型水庫除鯰的效果[J].水利漁業,1987(04):34-35.
榮譽獎勵:
所獲榮譽:
1、新長征突擊手。
2、焦裕祿杯先進個人。
3、河南省水利系統優秀專家。
4、農業部科技年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5、2018年被評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
6、河南省農業科學研究院長垣分院水產學科學術帶頭人。
7、三門峽市引進的高端人才冷水魚繁育首席科學家。
8、2018年,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9、2020年,河南省高層次人才證書。
所獲獎勵:
1、2002年,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俄羅斯鱘魚工廠化集約養殖技術研究,排名第一。
2、2003年,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高效無公害漁用配合飼料的研制與開發,排名第五。
3、2004年,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泥鰍人工繁殖及養殖技術研究,排名第五
4、2003年,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網箱養魚自動投餌機設計與應用研究,排名第十。
5、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南灣水庫漁業資源調查及開發利用,排名第四。
6、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淡水白鯧周年人工繁殖及養殖技術,排名第三。
7、河南省星火科技三等獎,魚類溫室應用技術研究及推廣,排名第一。
8、2020年,河南省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大鯢健康養殖技術集成及應用,排名第一。
9、2021年獲得中華神農科技獎科普獎。
科技日報報道:
恢復生物多樣化 讓珍稀“魚寶寶”重回母親河懷抱
2022-04-22
趙道全團隊人工培育的珍稀魚類黃河雅羅魚親本實習記者 孫越攝
河南省依托省水產科學研究院成立了水產種質資源庫,開展水產種質資源活體、標本、細胞和基因等遺傳材料的收集、保存、利用。目前已保存黃河鯉魚、黃河鲇魚、擬鲿、黃尾鲴等水產種質資源33種、種質材料2萬份。
3月是黃河雅羅魚的繁殖期。4月15日,科技日報記者獲悉,河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二級教授、河南省水產種質資源庫負責人趙道全剛剛帶領團隊完成了該珍稀魚種的繁育工作。
近年來,黃河珍稀魚類的保護和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改善日益受到重視。
2022年2月起,黃河中下游迎來史上最長禁漁期。黃河河源區及上游重點水域從2022年4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實行全年禁漁;黃河寧夏段至入海口禁漁期延長一個月,由4月1日至6月30日延長至7月31日。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劉剛說:“調整黃河禁漁制度,為保護黃河珍稀魚類資源開了一個好頭。要統籌治漁與治污,努力恢復黃河水生生物多樣性,多方共同推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
給珍稀魚種一個“家”
據統計,20世紀80年代,黃河流域棲息的魚種數達190多個,不乏黃河刀魚、北方銅魚、黃河鯉魚等知名魚種。2007年,黃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的魚種數下降到78種,超過一半的魚種消失不見。2016年發布的《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顯示,24種黃河土著魚處境堪憂,其中4種被評為極危,10種被評為瀕危。
保護黃河珍稀魚類,恢復生物多樣性已刻不容緩。
遺傳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河南省依托省水產科學研究院成立了水產種質資源庫,開展水產種質資源活體、標本、細胞和基因等遺傳材料的收集、保存、利用。目前已保存黃河鯉魚、黃河鲇魚、擬鲿、黃尾鲴等水產種質資源33種、種質材料2萬份。
在河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二層標本室,8個標本陳列柜上1400個瓶瓶罐罐靜靜地矗立著。“看,這瓶里裝的標本就是北方銅魚。”河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科研科科長王延暉介紹說,它肚子大,隆起的脊背很高,胸鰭較大,遠遠望去就像一只鴿子,所以又被稱為“鴿子魚”。
提起北方銅魚,趙道全也充滿惋惜,這種魚在上世紀60年代以前是黃河中游的主要經濟魚類,后來由于過度捕撈、黃河水質污染和水利工程建設等原因,數量逐漸減少。“假如當時我們就有種質資源活體庫,把珍稀物種保藏起來,通過人工繁育和擴繁的手段擴大種群,或許今天在黃河流域還能看到它的身影。可惜的是,當時沒有種質資源庫,北方銅魚目前已經滅絕了。”趙道全說。
大鯢、中華鱘、淇河鯽、暗紋東方鲀……在河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標本室,目前珍藏了黃河、長江、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魚類標本135種。“這個標本室是河南省水產種質資源庫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的大部分標本都在國家水產種質資源平臺上進行了登記。”王延暉表示,目前標本室主要用于展示珍稀魚種的形貌,也保藏了一些珍稀魚種的組織,待將來技術成熟可以做進一步科學研究。
“有了種質資源庫,通過人工擴繁手段可以增殖放流,增加野生資源,恢復生物多樣性。”圍繞種質資源保護,趙道全和他的團隊已經爭取到“黃河中下游稀有水產種質資源挖掘及生態修復”省科技攻關項目,在科技的“加持”下,未來會有更多的珍稀魚類在黃河里現身。
“隨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水生生物原生態生存空間日益萎縮,種群和數量不斷減少,有些品種瀕臨滅絕。在此背景下,建立河南省水產種質資源庫意義重大。”河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書記康福平說,河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將為河南省魚類種質生產和良種選育提供更多優質資源,為黃河流域水生態修復和保護作出貢獻。
守護母親河中的萬千生命
為了母親河中稀有魚類不再絕跡,趙道全多年來一直守候在黃河灘區的河南省水產種質資源庫和豫西山區的河南省黃河流域伊洛河水生生物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開展黃河流域的水生生物養護和水生態修復工作,守護著母親河中的千千萬萬生命。
擬鲿是黃河稀有魚類,曾廣泛分布在黃河流域,但由于上游大型水庫修建和水質污染等問題,自上世紀90年代起資源量嚴重下降,已處于瀕危境地。幸運的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趙道全發現了它。
為了人工繁殖成功,趙道全帶領研究團隊開展繁殖技術研究。但是,第一年僅僅繁殖出幾百尾魚苗。總結原因,研究團隊發現要想增加繁殖量,突破“人工精液”配制技術是關鍵。隨后他們用了10天時間進行了8次調整,依然不見效果。趙道全著急地說:“這一技術攻不破,下一步無法開展,繁殖季節不等人,要想辦法攻克,必須攻克。”此后,研究團隊再次集智攻關,終于試驗成功。
當年,趙道全帶領團隊收獲黃河擬鲿魚苗15萬尾。他們又將2萬尾優質擬鲿魚種人工放流到黃河主支流上的故縣水庫,河南省長垣縣、盧氏縣,以及安徽、湖北等地,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初步顯現。
萬事開頭難。在此之后,趙道全又帶領團隊連續成功繁育了黃河雅羅魚等稀有魚類。黃河雅羅魚原本在黃河流域分布較廣,但近十幾年逐步減少。為了拯救這一稀有物種,2022年春節一過,他就帶領團隊和學生入駐野外工作站,克服種種困難,終于趕在這個春天的繁殖季成功孵化出黃河雅羅魚苗。
黃河生態保護任重道遠
趙道全介紹,近年來,受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天然水域水產種質資源銳減,一些魚類品種瀕臨滅絕。而缺乏種質資源保護意識的養殖生產過程造成無序的苗種交流,污染了物種天然基因庫,許多經濟物種種質遺傳背景和遺傳結構混淆不清,近親繁殖亦導致種質退化。“所以能入選種質資源庫的必須是原生土著品種和少量具經濟價值的引進種。”趙道全說。
要收集原生品種并不容易。這些年,趙道全和他的團隊跑遍了河南省四大水系及其支流。
辛苦之余也有收獲。去年6月,趙道全在黃河下游長垣段采樣時發現了3條鰻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鰻鱺每年在黃河黃海之間洄游,上世紀90年代后,由于黃河經常斷流及環境變化,鰻鱺多年不見蹤影。現在鰻鱺重新出現,說明黃河生態環境正在逐步改善。”趙道全欣慰地說。
“河南省水產種質資源庫近年來連續開展的黃河生態生物多樣性增殖放流活動,是保護黃河水生態系統、維護生物種類多樣性的一項重要舉措。”河南省科技廳一位負責人說。
“當前,水產種質資源庫還面臨的一些問題。一是就地保藏支持不夠,保藏能力弱;二是一些瀕危魚類活體很難捕獲,如大鼻吻鮈,最近兩年資源量急劇下降,已很難在黃河中發現……”趙道全不無擔憂地說,除了大鼻吻鮈,黃河鲇、黃尾鲴、紅鰭原鲌、尖頭大吻鱥等也在河南省水產種質資源庫的“拯救名單”上,還有十余個種類的“黃河魚家族”成員亟待拯救。
“2022年,黃河禁漁從3個月調整為4個月,這是保護黃河珍稀魚類邁出的一大步。保護黃河珍稀魚類任重道遠,既非一朝一夕,也非一人一力所能及,黃河生態環境保護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趙道全說。
(原載于2022年4月21日《科技日報》7版)
原文鏈接: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2-04/21/content_533942.htm?div=-1
科技日報報道:
“再不能像北方銅魚那樣,從黃河中消失”
2022-03-31 21:45:43
“水產種質資源庫是干什么的?”他卻回答說:“再不能像北方銅魚那樣,在我們這一代水產人手里從黃河中消失……”
“魚癡”趙和他的黃河魚
提起趙道全,他的學生們總是會心一笑地說:“哦,那個魚癡啊……”
為了母親河中稀有魚類不再絕跡,河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二級教授、河南省水產種質資源庫負責人趙道全,多年來一直守候在黃河灘區的河南省水產種質資源庫和豫西山區的河南省黃河流域伊洛河水生生物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開展黃河流域的水生生物養護和水生態修復工作,守護著母親河中的千千萬萬生命。
擬鲿,是他研究黃河稀有魚類的第一個對象。擬鲿曾廣泛分布在黃河流域,但由于上游大型水庫修建和水質污染等問題,自上世紀90年代起資源量嚴重下降,已處于瀕危境地。幸運的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趙道全發現了它。
然而,這“第一條魚”就給了他一個“下馬威”。為了人工繁殖成功,他帶領團隊和學生開展繁殖技術研究。但是,第一年僅僅出了幾百尾苗。總結原因是“人工精液”配制沒突破。他帶領團隊先后嘗試了許多種市售的精子保存液,卻總不成功。10天,8次調整,依然不見效果,趙道全急了。“這一技術攻不破,下一步無法開展,繁殖季節不等人。想辦法攻克,必須攻克!”幾天之后,他的學生終于報告,“老師你看,保存的精子活力非常旺!”趙道全激動得流下淚,“關鍵環節突破了,開始下一步繁殖工作!”
當年,趙道全帶領團隊收獲黃河擬鲿魚苗15萬尾。不但探討池塘養殖的產業化模式,又將20000尾優質擬鲿魚種人工放流到黃河主支流上的故縣水庫,以及長垣縣、盧氏縣甚至安徽、湖北等地,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初步顯現。
萬事開頭難。在此之后,趙道全又連續成功繁育了黃河雅羅魚、唇䱻等稀有魚類。在豫西山區盧氏縣的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他每天守候在洛河邊采集稀有魚種,“魚癡”的名號不脛而走。
黃河雅羅魚原本在黃河流域分布較廣,但近十幾年逐步減少。為了拯救這一稀有物種,今年春節一過,他就帶領團隊和學生入駐野外工作站,克服種種困難,開始人工催產、人工授精、人工孵化等工作。黃河雅羅魚的人工孵化時間長,團隊成員排班觀測,而他每天只休息四五個小時,全神貫注觀察受精的魚卵。當第一尾苗破膜而出,他高興得睡不著覺,在孵化器前守候著,一條、兩條……直到他數不過來。
河南省水產種質資源庫:給珍稀魚種一個“家”
為拯救黃河流域珍稀魚類資源,2015年,河南省依托省水產科學研究院,成立河南省水產種質資源庫,開展水產種質資源活體、標本及細胞和基因等遺傳材料收集、保存、利用。
在河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二層標本室,8個標本陳列柜上1400個瓶瓶罐罐靜靜地矗立著。“看,這瓶里裝的標本就是北方銅魚。”河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科研科科長王延暉介紹說,它肚子大,隆起的脊背很高,胸鰭較大,遠遠望去就像一只鴿子,所以又被稱為“鴿子魚”。提起北方銅魚,趙道全充滿惋惜之情,這種魚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是黃河中游的主要經濟魚類,后來由于過度捕撈、黃河水質污染和水利工程建設等原因,數量逐漸減少。“假如當時我們就有種質資源活體庫,把珍稀物種保藏起來,通過人工繁育和擴繁的手段擴大種群,或許今天在黃河流域還能看到它的身影。可惜的是,當時沒有種質資源庫,北方銅魚目前已經滅絕了。”
“最后一次在黃河里發現它的身影是1996年,距離水產科學研究院成立相隔了近20年。”王延暉感嘆道。
大鯢、中華鱘、淇河鯽、暗紋東方鲀……這里目前珍藏了黃河、長江、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魚類標本135種。“這個標本室是河南省水產種質資源庫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的大部分標本都在國家水產種質資源平臺上進行了登記。”王延暉表示,目前標本室主要用于展示珍稀魚種的形貌,也保藏了一些珍稀魚種的組織,待將來技術成熟可以做進一步科學研究。
除了標本和組織保藏,河南省水產種質資源庫在黃河邊還有一個活體庫,33個池塘保存了黃河鯉魚、黃河鯰魚、擬鲿、黃河雅羅魚等水產種質資源33種、種質材料20000余份。
“種質資源庫要給珍稀魚種一個家,通過人工擴繁手段,增殖放流,增加野生資源,恢復生物多樣性。”圍繞種質資源保護,趙道全和他的團隊已經爭取到“黃河中下游稀有水產種質資源挖掘及生態修復”省科技攻關項目。
保護黃河珍稀魚類任重道遠
建設種質資源庫到底有多重要?趙道全介紹,近年來,受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天然水域水產種質資源銳減,一些魚類品種瀕臨滅絕。而缺乏種質資源保護意識的養殖生產過程造成無序的苗種交流,污染了物種天然基因庫,許多經濟物種種質遺傳背景和遺傳結構混淆不清,近親繁殖亦導致種質退化。“所以能入選種質資源庫的必須是原生土著品種和少量具經濟價值的引進種。”趙道全說。
要收集原生品種并不容易。“現在大河里的稀有原生品種很少了。去年,我們在河南省黃河流域伊洛河水生生物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一住就是三個月。”這些年,趙道全和他的團隊跑遍了河南省四大水系及其支流。
辛苦之余也有收獲。去年6月份,趙道全在黃河下游長垣段采樣時發現了3條鰻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鰻鱺每年在黃河黃海之間洄游,上世紀九十年代后,由于黃河經常斷流及環境變化,鰻鱺多年不見蹤影。現在鰻鱺重新出現,說明黃河生態環境正在逐步改善。”趙道全欣慰地說。
翻開趙道全的朋友圈,幾乎所有的內容都離不開一個主題:呼吁保護黃河珍稀魚類。
黃河雅羅魚破膜而出那天,他激動地寫下“黃河雅羅魚近十多年資源量在逐步減少,其人工繁殖成功,對黃河水生生物養護和水生態保護又邁進了一步!”
采魚過程中,看到有人在黃河里下刺網捕魚,他痛心地寫下“黃河生態修復科技人員在不懈地努力,通過人工繁殖增加稀有魚類資源。希望更多的人投入到保護母親河的行動中來,讓更多的珍稀魚類現身黃河。”
“當前,水產種質資源庫還面臨一些問題。一是就地保藏支持不夠,保藏能力弱;二是一些瀕危魚類活體很難捕獲,如大鼻吻鮈,最近兩年資源量急劇下降,已很難在黃河中發現……”趙道全不無擔憂地說,除了大鼻吻鮈,黃河鲇、黃尾鲴、紅鰭原鲌、尖頭大吻鱥等等也在河南省水產種質資源庫的“拯救名單”上,還有十余個種類的‘黃河魚家族’成員亟待拯救。
今年2月起,黃河中下游迎來史上最長禁漁期。“從3個月調整為4個月,這是保護黃河珍稀魚類邁出的一大步。保護黃河珍稀魚類任重道遠,既非一朝一夕,也非一人一力所能及,黃河生態環境保護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趙道全說。
來源: 科技日報 作者: 喬地 孫越 http://m.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203/dddd91e8296a4ca6957be32faed0027d.shtml
河南日報報道:
“打卡神農藏寶圖”|拯救黃河土著魚
2022-03-20 11:34:25
每年3月,黃河雅羅魚進入繁殖期,這是省水產科學研究院種質資源庫負責人趙道全最忙的時候,也是最有收獲的時期。
3月18日,在位于盧氏縣文峪鄉磨上村的野外科學觀測站,趙道全正調試孵化設備,為黃河雅羅魚的人工授精試驗做準備。
黃河雅羅魚曾廣泛分布在黃河干支流,由于上游大型水庫修建限制魚群洄游,自20世紀90年代起,黃河雅羅魚的資源量嚴重下降,到2013年已處于瀕危境地。
去年,通過趙道全及其團隊的科研攻關,黃河雅羅魚這一土著品種在國內首次人工繁育成功。眼下,他們正在為提高出苗率而努力。
據統計,20世紀80年代,黃河流域棲息的魚種數達190多個,不乏黃河刀魚、北方銅魚、黃河鯉魚等知名魚種。2007年,黃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的魚種數下降到78種,超過一半的魚種消失不見。2016年發布的《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顯示,24種黃河土著魚處境堪憂,其中4種被評為極危,10種被評為瀕危。
為拯救黃河流域珍稀魚類資源,2015年,依托省水產科學研究院,我省成立河南省水產種質資源庫,開展水產種質資源活體、標本及細胞和基因等遺傳材料收集、保存、利用等,目前已保存有黃河鯉、黃河鯰、黃河雅羅、擬鲿等33個種類、2萬余份種質資源。
在建設種質資源庫的基礎上,通過人工繁育技術,擴大種群則顯得更為迫切。在33個原生種群珍稀魚類中,最幸運的莫過于擬鲿,它被稱為“牛尾巴魚”,2017年,趙道全團隊收集了1000余尾擬鲿親本,研究其生活習性。2018年,首次成功實現人工繁育,并不斷提高出苗率。
提起人工繁育擬鲿的過程,省農科院長垣分院的武慧慧最有感觸。“一到繁殖期,連續半個多月都不得閑,我們24小時輪流值班‘照看’。”武慧慧回憶說,下午3點,開始拉網、挑魚,打催產針;次日早上5點,打第二針;下午5點,再開始擠卵,一干就是仨小時。受精卵孵化后,每隔一小時,還要觀察記錄胚胎發育的情況。
如今,隨著人工繁育技術的成熟,擬鲿已具備補充自然資源的條件。這兩年,趙道全團隊先后在黃河支流洛河段和黃河下游長垣段放流2萬余尾擬鲿。
拯救擬鲿只是一個開端。去年6月,趙道全團隊在黃河下游長垣段采樣時發現了3條鰻鱺,多年不見蹤影的鰻鱺重現黃河,說明黃河的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今年2月起,黃河中下游迎來史上最長禁漁期,“從3個月調整為4個月,這是保護黃河珍稀魚類邁出的一大步”。趙道全呼吁,希望更多的人投入到保護母親河的行動中來,共同促進河流生態系統健康,讓更多的珍稀魚類現身黃河,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依托河南省水產種質資源庫,借助科技力量,越來越多的魚類資源得以保存,這是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更是給后代留下的珍貴自然資產。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曉陽 祁思元 https://app-api.henandaily.cn/mobile/view/news/26835239670120448170768
河南日報報道:
探訪種質資源庫④:這個家讓珍稀魚種不再絕跡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曉波 實習生 朱琳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驚嚇的時候,我才不會害怕……這是絕跡魚類北方銅魚最后的呼喚。
“假如當時我們就有種質資源活體庫,把珍稀物種保藏起來,通過人工繁育和擴繁的手段擴大種群,或許今天在黃河流域還能看到它的身影。”省水產科學研究院種質資源庫負責人趙道全眼里滿是遺憾。
珍藏四大流域魚類標本135種
7月19日,省水產科學研究院二層標本室,八個標本陳列柜上1400個瓶瓶罐罐靜靜地矗立著。
“看,這瓶里裝的標本就是北方銅魚。”王延暉介紹道,它肚子大,隆起的脊背很高,胸鰭較大,遠遠望去就像一只鴿子,所以又被成為“鴿子魚”。
王延暉是省水產科學研究院科研科科長,對北方銅魚再熟悉不過了。這種魚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是黃河中游的主要經濟魚類,后來由于過度捕撈、黃河水質污染和水利工程建設等原因,數量逐漸減少。
瓶子上的標簽已經泛黃,上面清楚的寫著采集日期:1982年4月7日。
“最后一次在黃河里發現它的身影是1996年,2015年我省依托省水產科學研究院成立河南省水產種質資源庫,前后相隔近20年。”王延暉感嘆道。
輕輕搖動柜體的轉向盤,打開了一個萬千世界。大鯢、中華鱘、淇河鯽、暗紋東方鲀,這些連字體都很生僻的珍稀物種在這里相遇了,這里目前珍藏了黃河、長江、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魚類標本135種。
比起農作物種質資源庫需要低溫和干燥保藏,這里的標本遠沒有那么“嬌貴”,只需要定期更換保存液體即可。
“這個標本室是河南省水產種質資源庫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的大部分標本在國家水產種質資源平臺上進行了登記。”王延暉表示,目前標本室主要用于展示珍稀魚種的形貌,也保藏了一些珍稀魚種的組織,待將來技術成熟可以做進一步科學研究。
越偏僻的地方越有寶貝
除了標本和組織保藏,河南省水產種質資源庫在黃河邊還有一個活體庫,33個池塘保存黃河鯉魚、黃河鯰魚、擬鲿、黃河雅羅魚等水產種質資源33種,20000份種質材料。
建設種質資源庫到底有多重要?趙道全表示,近年來,受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天然水域水產種質資源銳減,一些魚類品種瀕臨滅絕。而缺乏種質資源保護意識的養殖生產過程造成無序的苗種交流,污染了物種天然基因庫,許多經濟物種種質遺傳背景和遺傳結構混淆不清,近親繁殖亦導致種質退化。
“所以能入選種質資源庫的必須是原生土著品種和少量具經濟價值的引進種。”趙道全說。
要收集原生品種并不容易,需要經常跋山涉水。
“現在大河里的稀有原生品種很少了,今年上半年我們在河南省黃河流域伊洛河水生生物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一住就是三個月,山區生態環境好,水資源豐富,越是支流等偏僻的地方越能發現寶貝。”這些年,趙道全和他的團隊跑遍了我省的四大水系及其支流。
收集再辛苦也掩蓋不住獲得的喜悅。今年6月份,趙道全在黃河下游長垣段采樣時發現了3條鰻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鰻鱺每年在黃河黃海之間洄游,九十年代后,由于黃河經常斷流及環境變化,多年不見蹤影。現在鰻鱺重見天日,說明黃河生態環境正在逐步改善。”趙道全興奮地說。
要給珍稀魚種一個家
比起絕跡的北方銅魚,同樣是珍稀魚種的黃河雅羅魚和擬鲿則要“幸運”的多。
黃河雅羅魚曾廣泛分布在黃河流域干支流,由于上游大型水庫修建限制魚群洄游,自上世紀90年代起資源量嚴重下降,到2013年左右已處于瀕危境地。
拯救已刻不容緩。趙道全和他的團隊突破了一批土著魚類的人工繁殖技術,借助于此,黃河雅羅魚這一“土著”品種在國內首次人工繁育成功,有望重新回歸黃河流域生態鏈。
烏蘇擬鲿不僅得以保全還實現了規模化繁育。“擬鲿是我們從黃河流域采集到的30多個原生種群珍稀魚種之一。通過人工繁殖,烏蘇擬鲿已具備補充自然資源的條件,我們已經在洛河上游進行了增殖放流,效果非常顯著。”趙道全表示,我省已經在洛河洛寧段建立了黃河雅羅魚和烏蘇擬鲿的種質資源保護區。
大鼻吻鮈、黃河鲇、黃尾鲴、紅鰭原鲌、尖頭大吻鱥,在河南省水產種質資源庫的“拯救名單”上,還有十余個種類的“黃河魚家族”成員等待拯救。
“種質資源庫要給珍稀魚種一個家,通過人工擴繁手段,增殖放流,增加野生資源,恢復生物多樣性。”圍繞種質資源保護,趙道全和他的團隊已經爭取到“黃河中下游稀有水產種質資源挖掘及生態修復”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
未來,會有更多的珍稀魚類在黃河里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