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鄭虛 ,男,壯族,中國農工黨黨員,1966年3月生,廣西隆安縣人,研究員,碩士生導師。1989年7月西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現西南大學)畢業,2000年10月留學日本,2003年3月和2007年6月分別獲日本北海道大學農學碩士和博士學位。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在日本北海道大學大學院農學研究院從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12月獲研究員職稱。
主要從事馬鈴薯的育種與栽培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參加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部行業科研專項、日本學術振興會、廣西創新驅動發展重大專項和廣西科技攻關等科研項目30多項;共育成審定馬鈴薯新品種15個(其中日本登記品種4個)、審定甘薯新品種6個、花生新品種5個、大豆新品種2個;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廳局級獎9項。
在《Plant production science》、《Potato Res.》、《Am Potato Res.》、《日本作物學會記事》和《中國蔬菜》等專業期刊上發表《Effects of Drought and Shading on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Stored in the Stem of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L.)》等論文60余篇。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9年6月畢業于西南農業大學(現西南大學)農學專業,獲農學學士學位。
2000年10月留學日本,2003年3月和2007年6月分別獲日本北海道大學農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1989年至今在廣西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工作:
其中1989-1998年從事花生和大豆等育種與栽培研究工作;
1998年起專門從事馬鈴薯種質資源的引進與創新及其栽培生理生態研究;
2000年10月至2007年6月到日本北海道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
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在日本北海道大學大學院農學研究院開展博士后研究;
2009年2月至2019年3月任廣西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副所長(期間,2011年12月獲研究員職稱。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掛任桂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社會兼職:
1、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廣西薯類創新團隊馬鈴薯功能專家
2、中國作物學會馬鈴薯專業委員會委員
3、日本作物學會會員
4、中國農工黨廣西區委常委、農工黨廣西區委科技支部主委、農工黨廣西區委農業專委會副主任。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馬鈴薯等作物的育種與栽培研究工作。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先后主持和參加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部行業科研專項、日本學術振興會、廣西創新驅動發展重大專項、廣西科技攻關等科研項目30多項。
科研成果:
一、選育的品種
(一)馬鈴薯品種15個
1.主持育成馬鈴薯品種桂農薯1號(2013年廣西品種審定通過,主要特點:耐寒、耐寡照、抗霜凍、抗晚疫病、早熟、高產、優質);
2.主持育成馬鈴薯品種桂農薯2號(2013年廣西品種審定通過,主要特點:早熟、高產);
3.主持育成馬鈴薯品種桂彩薯1號(2013年廣西品種審定通過,主要特點:高含花色苷、中熟、高產);
4.主持育成馬鈴薯品種桂農薯3號(2014年廣西品種審定通過,主要特點:中早熟、高淀粉、高產);
5.主持育成馬鈴薯品種桂農薯4號(2014年廣西品種審定通過,主要特點:耐寒、耐寡照、抗霜凍、抗晚疫病、早熟、高產);
6.主持育成馬鈴薯品種桂農薯5號(2014年廣西品種審定通過,主要特點:早熟、低還原糖、高產);
7.主持育成馬鈴薯品種桂農薯6號(2016年廣西品種審定通過,主要特點:早熟、高產);
8.主持育成馬鈴薯品種桂農薯7號(2016年廣西品種審定通過,主要特點:早熟、高產);
9.主持育成馬鈴薯品種桂廣薯3號(2016年廣西品種審定通過,主要特點:早熟、耐旱、高產);
10.協助育成馬鈴薯品種桂廣薯1號(2014年廣西品種審定通過,主要特點:中早熟、耐旱、高產);
11.協助育成馬鈴薯品種桂廣薯2號(2016年廣西品種審定通過,主要特點:中早熟、耐旱、高產);
12.協助育成馬鈴薯品種4個:根優1號、根優2號、根優3號和根優4號(日本品種,留學期間參與的工作,主要特點:根多、耐旱,有早熟的、也有中熟和晚熟的)。
(二)甘薯品種5個
1.協助育成甘薯品種桂能紅1號(2013年廣西品種審定通過,主要特點:高淀粉、高產);
2.協助育成甘薯品種桂經薯2號(2015年廣西品種審定通過,主要特點:高淀粉、高產);
3.協助育成甘薯品種桂經薯8號、桂經薯9號和桂經薯9號(2016年廣西品種審定通過,主要特點:高淀粉、高產)。
(三)花生品種5個
上世紀90年代協助選育花生品種5個:桂花14號、桂花15號、桂花16號、桂花17號和桂花21號。其中,桂花17號含油率高、出仁率高,至今仍然是廣西花生的主栽品種。
(四)大豆品種2個
上世紀90年代協助選育大豆品種2個:桂早1號和桂早2號,其中桂早1號具有早熟、高產、優質并適合與甘蔗、玉米和果樹等高桿作物間套種的特點,在2005年之前一直是廣西的主栽品種。
認定成果:
1 羅漢果甜苷V代謝關鍵酶基因SQS的克隆與表達 韋榮昌;歐敏;黃芩芬;劉凡;李小勇;唐其;趙歡;鄭虛 ;覃維治;劉國敏;潘麗梅;馮世鑫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 2021
2 耐寒早熟高產冬種馬鈴薯新品種選育及高效栽培技術 鄭虛 ;鄧英毅;韋劍鋒;熊軍;陳明才;覃維治;車江旅;唐秀樺;韋煒;許娟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17
3 春植蔗套種甘薯栽培技術規程 唐秀樺;潘文興;韋民政;熊軍;唐仕云;許娟;趙干賢;李韋柳;梁強;閆海鋒;鄭虛 ;覃維治;廖克祖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17
4 香蕉套種馬鈴薯栽培技術規程 唐秀樺;磨寶玲;閆海鋒;韋民政;許娟;熊軍;李韋柳;鄭虛 ;廖克祖;覃維治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17
5 一種家庭霧培生產馬鈴薯的方法 鄭虛 ;李韋柳;鄧英毅;廖克祖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17
6 一種觀測淮山塊根生長發育的霧培裝置 鄭虛 ;鄧英毅;覃維治;廖克祖;廖玉嬌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17
7 一種觀測植物生長發育的霧培裝置 鄭虛 ;鄧英毅;覃維治;廖克祖;廖玉嬌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17
8 一種觀測花生莢果生長發育的霧培裝置 鄭虛 ;鄧英毅;覃維治;廖克祖;廖玉嬌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17
9 桂經薯10號 熊軍;鄭虛 ;覃維治;閆海鋒;許娟;李韋柳;韋民政;唐秀樺;廖克祖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16
10 桂經薯8號 唐秀樺;熊軍;韋民政;李韋柳;許娟;鄭虛 ;覃維治;閆海鋒;廖克祖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16
11 桂經薯9號 韋民政;許娟;李韋柳;唐秀樺;熊軍;鄭虛 ;閆海鋒;覃維治;廖克祖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16
12 那淮1號 韋民政;黃報應;唐秀樺;熊軍;黃開航;覃維治;李韋柳;許娟;閆海鋒;鄭虛 ;廖克祖;張毅平;梁朝金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16
13 桂經薯2號 唐秀樺;鄭虛 ;韋民政;李韋柳;熊軍;閆海鋒;許娟;覃維治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15
14 木薯酒精厭氧液在香蕉地的環保資源化利用技術開發 韋民政;鄭虛 ;林子海;唐秀樺;熊軍;李韋柳;覃維治;閆海鋒;許娟;農業山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15
15 那樓淮山無公害標準化種植技術規程研究與示范 韋民政;黃報應;黃開航;鄭虛 ;梁承莊;唐秀樺;熊軍;張毅平;李韋柳;閆海鋒;許娟;覃維治;梁朝金 南寧市邕寧區那樓鎮農業技術推廣站 2015
16 馬鈴薯微型種薯生產技術規程 許娟;鄭虛 ;唐秀樺;熊軍;韋民政;閆海鋒;李韋柳;覃維治;廖克祖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15
17 一種可調節箱體內營養液溫度和箱體外濕度的霧培裝置 鄭虛 ;廖克祖;唐秀樺;許娟;李韋柳;韋民政;熊軍;覃維治;閆海峰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15
18 桂廣薯1號 鄧英毅;鄭虛 ;熊軍;潘介春;韋鵬霄;唐秀樺;姜建初;陳明才;韋民政;徐炯志;黃桂香;覃維治;李韋柳;閆海鋒;許娟 廣西大學 2014
19 火龍果套種馬鈴薯栽培技術規程 閆海鋒;梁桂東;許娟;熊軍;黃其椿;韋民政;唐秀樺;李韋柳;鄭虛 ;黃黎芳;覃維治;熊發前;王小媚;廖克祖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14
20 馬鈴薯脫毒苗液體間歇浸沒培養快繁技術規程 許娟;閆海鋒;鄭虛 ;韋民政;唐秀樺;熊軍;李韋柳;覃維治;曾文丹;廖克祖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14
21 桂能紅1號 唐秀樺;韋本輝;鄭虛 ;熊軍;韋民政;覃維治;甘秀芹;閆海鋒;李韋柳;許娟;唐洲萍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13
22 桂農薯5號 唐秀樺;鄧英毅;李韋柳;覃維治;陳明才;韋民政;鄭虛 ;許娟;閆海鋒;熊軍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13
23 桂農薯4號 熊軍;鄭虛 ;許娟;李韋柳;韋民政;鄧英毅;陳明才;覃維治;閆海鋒;唐秀樺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13
24 桂農薯3號 鄭虛 ;韋民政;閆海鋒;許娟;李韋柳;鄧英毅;陳明才;覃維治;唐秀樺;熊軍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13
25 桂農薯2號 韋民政;熊軍;鄧英毅;陳明才;鄭虛 ;唐秀樺;覃維治;閆海鋒;許娟;李韋柳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13
26 桂農薯1號 鄭虛 ;唐秀樺;熊軍;鄧英毅;陳明才;韋民政;覃維治;閆海鋒;李韋柳;許娟;陳玉沖;趙洪濤;楊微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13
27 桂彩薯1號 鄧英毅;鄭虛 ;唐秀樺;熊軍;陳明才;韋民政;覃維治;閆海鋒;許娟;李韋柳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13
28 高生物量高纖維素含量的能源型專用草種質引進與選育研究 覃維治;李韋柳;蘭生葵;鄭虛 ;熊軍;韋民政;閆海鋒;唐秀樺;胡海;潘蓓蓓;許娟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13
29 高成率甘薯的脫毒快繁技術引進和利用 陳天淵;何新民;吳翠榮;羅霆;盧森權;唐其展;周行;譚冠寧;黃詠梅;李彥青;李慧峰;鄭虛 ;唐繡樺;唐洲萍;馬琳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 2012
30 那樓淮山主要病害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研究與應用 覃維治;黃報應;黃開航;梁承莊;韋民政;熊軍;唐秀樺;鄭虛 南寧市邕寧區那樓鎮農業技術推廣站 2012
31 春大豆品種桂旱二號的選育及應用 徐昌;陳懷珠;楊守臻;孫祖東;韋本輝;鄭虛 ;蘭軍群;李初英 廣西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05
32 春大豆品種桂早二號的選育及應用 徐昌;陳懷珠;楊守臻;孫祖東;韋本輝;鄭虛 ;蘭軍群;李初英 廣西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04
33 花生高產、穩產、優質新品種“桂花21”選育 金海燕;高國慶;周翠球;韓柱強;聞永寧;鐘瑞春;林月順;鄭虛 廣西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2004
34 廣西花生品種優化布局和良種基地建設 韋敏克;高國慶;鄭虛 ;王智昭;李克敵;周翠球;金海燕;黃示瑜;黃添環;蘭軍群;黃開連;周桂才;何劍 廣西農業廳糧食油料作物處 2003
發明專利:
發明公開:
[1]劉國敏,謝振興,鄭虛 ,覃維治,韋榮昌. 一種利用嫁接提高馬鈴薯抗寒性的方法[P]. 廣西壯族自治區:CN116114582A,2023-05-16.
[2]韋榮昌,黃小華,鄭虛 ,劉國敏,覃維治. 馬鈴薯脫毒小種薯的高效繁育方法及裝置[P]. CN113243269A,2021-08-13.
[3]韋榮昌,黃小華,鄭虛 ,覃維治,劉國敏. 馬鈴薯耐寒種質的創制方法及裝置[P]. CN113207456A,2021-08-06.
[4]鄒承武,鄭虛 ,蘇燕,何團. 基于濾紙條捕獲病毒核酸的RT-PCR快速檢測馬鈴薯病毒的方法[P]. CN112430687A,2021-03-02.
[5]韋榮昌,黃小華,鄭虛 ,劉國敏,覃維治. 牛大力組培苗的霧培煉苗裝置及煉苗方法[P]. CN111758542A,2020-10-13.
[6]韋榮昌,黃小華,鄭虛 ,覃維治,劉國敏. 羅漢果組培苗的霧培煉苗方法及其煉苗裝置[P]. CN111758543A,2020-10-13.
[7]韋榮昌,黃小華,鄭虛 ,覃維治,劉國敏. 牛大力組培苗的水培煉苗方法及其煉苗裝置[P]. CN111758544A,2020-10-13.
[8]韋榮昌,黃小華,鄭虛 ,劉國敏,覃維治. 牛大力多倍體的誘導方法[P]. CN111758552A,2020-10-13.
[9]鄧英毅,鄭虛 ,屈嘯,覃維治,劉國敏. 一種用馬鈴薯鮮薯制作的含花青素的速食米粉加工方法[P]. CN109198396A,2019-01-15.
[10]鄭虛 ,鄧英毅,覃維治,屈嘯,劉國敏. 一種用含花青素的鮮薯制作的馬鈴薯速食米粉加工方法[P]. CN109170518A,2019-01-11.
[11]鄧英毅,鄭虛 ,屈嘯,覃維治,劉國敏. 添甘薯粉的彩色馬鈴薯鮮薯制作的速食米粉加工方法[P]. CN109043312A,2018-12-21.
[12]鄭虛 ,鄧英毅,覃維治,屈嘯,劉國敏. 添木薯粉的彩色馬鈴薯鮮薯制作的速食米粉加工方法[P]. CN109007559A,2018-12-18.
[13]鄭虛 ,鄧英毅,覃維治,劉國敏,屈嘯. 添糯米粉的彩色馬鈴薯鮮薯制作的速食米粉加工方法[P]. CN109007560A,2018-12-18.
[14]鄭虛 ,鄧英毅,覃維治,屈嘯,劉國敏. 添玉米粉的彩色馬鈴薯鮮薯制作的速食米粉加工方法[P]. CN108967855A,2018-12-11.
[15]鄭虛 ,鄧英毅,覃維治,劉國敏,屈嘯. 一種含花青素的用馬鈴薯鮮薯制作馬鈴薯米粉的方法[P]. CN108936225A,2018-12-07.
[16]鄭虛 ,鄧英毅,覃維治,劉國敏,屈嘯. 添小麥粉的彩色馬鈴薯鮮薯制作的速食米粉加工方法[P]. CN108925826A,2018-12-04.
[17]鄭虛 ,鄧英毅,覃維治,屈嘯,劉國敏. 一種用鮮薯做且低斷條率的馬鈴薯速食米粉制作方法[P]. CN108925827A,2018-12-04.
[18]鄭虛 ,鄧英毅,覃維治,劉國敏,屈嘯. 用含花青素的鮮薯并添木薯粉制作馬鈴薯米粉的方法[P]. CN108925898A,2018-12-04.
[19]鄧英毅,鄭虛 ,屈嘯,覃維治,劉國敏. 一種用含花青素的鮮薯制作馬鈴薯米粉的方法[P]. CN108925911A,2018-12-04.
[20]鄭虛 ,鄧英毅,覃維治,屈嘯,劉國敏. 一種用馬鈴薯鮮薯制作的速食米粉加工方法[P]. CN108902687A,2018-11-30.
[21]鄭虛 ,鄧英毅,覃維治,劉國敏,屈嘯. 用含花青素的鮮薯并添糯米粉制作馬鈴薯米粉的方法[P]. CN108813353A,2018-11-16.
[22]鄧英毅,鄭虛 ,屈嘯,覃維治,劉國敏. 用含花青素的鮮薯并添玉米粉制作馬鈴薯米粉的方法[P]. CN108771113A,2018-11-09.
[23]鄧英毅,鄭虛 ,屈嘯,覃維治,劉國敏. 用含花青素的鮮薯并添甘薯粉制作馬鈴薯米粉的方法[P]. CN108740725A,2018-11-06.
[24]鄭虛 ,鄧英毅,覃維治,劉國敏,屈嘯. 一種用鮮薯做且低斷條率的馬鈴薯米粉制作方法[P]. CN108713678A,2018-10-30.
[25]鄭虛 ,鄧英毅,覃維治,劉國敏,屈嘯. 用含花青素的鮮薯并添小麥粉制作馬鈴薯米粉的方法[P]. CN108713679A,2018-10-30.
[26]鄭虛 ,鄧英毅,覃維治,劉國敏,屈嘯. 一種用馬鈴薯鮮薯制作馬鈴薯米粉的方法[P]. CN108669430A,2018-10-19.
[27]鄧英毅,鄭虛 . 一種冬種馬鈴薯品種的生態選育方法[P]. CN108157163A,2018-06-15.
[28]鄭虛 ,鄧英毅,覃維治,廖克祖,廖玉嬌. 一種觀測植物生長發育的霧培裝置[P]. CN106386451A,2017-02-15.
[29]鄧英毅,許娟,鄭虛 ,韋民政,李韋柳,莫云川,李峰,潘介春,莫干輝,葉亦心,孫寧靜. 一種香蕉無MS組織培養的方法[P]. CN105284618A,2016-02-03.
[30]鄧英毅,鄭虛 ,許娟,唐秀樺,韋民政,李韋柳,潘介春,莫云川,李峰,葉亦心,莫干輝,熊軍,覃維治,閆海峰. 一種薯類作物的培養基及其應用[P]. CN105210883A,2016-01-06.
[31]鄭虛 ,李韋柳,許娟,唐秀樺,韋民政,覃維治,閆海峰,熊軍,廖克祖. 一種家庭霧培生產馬鈴薯的營養液和方法[P]. CN104429861A,2015-03-25.
[32]鄭虛 ,李韋柳,唐秀樺,廖克祖,韋民政,熊軍,許娟,覃維治,閆海峰. 一種家庭生產馬鈴薯霧培裝置[P]. CN104396720A,2015-03-11.
實用新型:
[1]韋榮昌,黃小華,鄭虛 ,劉國敏,覃維治,樊吳靜. 馬鈴薯脫毒苗水培煉苗裝置[P]. 廣西壯族自治區:CN218999149U,2023-05-12.
[2]韋榮昌,黃小華,鄭虛 ,覃維治,劉國敏,樊吳靜. 馬鈴薯脫毒原原種霧培繁育裝置[P]. 廣西壯族自治區:CN218999156U,2023-05-12.
[3]韋榮昌,黃小華,鄭虛 ,覃維治,劉國敏,樊吳靜. 馬鈴薯脫毒種薯催芽裝置[P]. 廣西壯族自治區:CN218603917U,2023-03-14.
[4]韋榮昌,黃小華,鄭虛 ,覃維治,劉國敏. 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的水肥藥一體化裝置[P]. 廣西壯族自治區:CN218218326U,2023-01-06.
[5]韋榮昌,黃小華,鄭虛 ,劉國敏,覃維治. 馬鈴薯種薯的貯藏裝置[P]. 廣西壯族自治區:CN218142897U,2022-12-27.
[6]韋榮昌,黃小華,熊發前,班兆丹,聶天軍,鄭虛 ,覃維治,劉國敏. 羅漢果分級裝置[P]. 廣西壯族自治區:CN217940907U,2022-12-02.
[7]鄭虛 ,鄧英毅,覃維治,廖克祖,廖玉嬌. 一種觀測花生莢果生長發育的霧培裝置[P]. 廣西:CN206314352U,2017-07-11.
[8]鄭虛 ,鄧英毅,覃維治,廖克祖,廖玉嬌. 一種觀測淮山塊根生長發育的霧培裝置[P]. 廣西:CN206314353U,2017-07-11.
[9]鄭虛 ,鄧英毅,覃維治,廖克祖,廖玉嬌. 一種觀測植物生長發育的霧培裝置[P]. 廣西:CN206314354U,2017-07-11.
[10]鄭虛 ,廖克祖,唐秀樺,許娟,李韋柳,韋民政,熊軍,覃維治,閆海峰. 一種可調節箱體內營養液溫度和箱體外濕度的霧培裝置[P]. 廣西:CN204634598U,2015-09-16.
[11]李韋柳,鄭虛 ,廖克祖,唐秀樺,韋民政,熊軍,許娟,閆海峰,覃維治. 一種具有保溫功能的馬鈴薯霧培裝置[P]. 廣西:CN204377612U,2015-06-10.
[12]李韋柳,鄭虛 ,廖克祖,唐秀樺,韋民政,熊軍,許娟,閆海峰,覃維治. 一種分體式霧培裝置[P]. 廣西:CN204377613U,2015-06-10.
[13]唐秀樺,鄭虛 ,李韋柳,韋民政,廖克祖,熊軍,閆海峰,許娟,覃維治. 一種具有補光功能的馬鈴薯霧培裝置[P]. 廣西:CN204377614U,2015-06-10.
[14]鄭虛 ,李韋柳,唐秀樺,廖克祖,韋民政,熊軍,許娟,覃維治,閆海峰. 一種家用馬鈴薯霧培裝置[P]. 廣西:CN204377615U,2015-06-10.
發明授權:
[1]韋榮昌,黃小華,鄭虛 ,覃維治,劉國敏. 馬鈴薯耐寒種質的創制方法及裝置[P]. 廣西壯族自治區:CN113207456B,2022-12-06.
[2]韋榮昌,黃小華,鄭虛 ,劉國敏,覃維治. 馬鈴薯脫毒小種薯的高效繁育方法及裝置[P]. 廣西壯族自治區:CN113243269B,2022-12-02.
[3]韋榮昌,黃小華,鄭虛 ,劉國敏,覃維治. 牛大力多倍體的誘導方法[P]. 廣西壯族自治區:CN111758552B,2022-02-18.
[4]鄧英毅,許娟,鄭虛 ,韋民政,李韋柳,莫云川,李峰,潘介春,莫干輝,葉亦心,孫寧靜. 一種香蕉無MS組織培養的方法[P]. 廣西壯族自治區:CN105284618B,2017-09-05.
[5]鄧英毅,鄭虛 ,許娟,潘介春,莫云川,李峰,葉亦心,莫干輝. 一種薯類作物的培養基及其應用[P]. 廣西壯族自治區:CN105210883B,2017-06-30.
[6]鄭虛 ,李韋柳,鄧英毅,廖克祖. 一種家庭霧培生產馬鈴薯的方法[P]. 廣西壯族自治區:CN104429861B,2017-06-20.
國外專利:
[1]鄭虛 ; 鄧英毅; 覃維治; 劉國敏; 屈嘯。METHOD USING FRESH POTATOES TO MANUFACTURE POTATO VERMICELLI WITH LOW BREAKAGE RATE .2018-09-30, JAPAN, PCT/CN2018/108982.
[2]鄭虛 ; 鄧英毅; 劉國敏; 覃維治; 屈嘯。METHOD USING FRESH POTATOES TO MANUFACTURE POTATO VERMICELLI .2018-09-30, JAPAN, PCT/CN2018/108983.
[3]鄭虛 ; 鄧英毅; 覃維治; 劉國敏; 屈嘯。METHOD FOR PREPARING ANTHOCYANIDIN-CONTAINING POTATO RICE NOODLE FROM RAW POTATO ..2018-09-30, JAPAN, PCT/CN2018/108984.
[4]鄭虛 ; 鄧英毅; 覃維治; 屈嘯; 劉國敏。METHOD FOR PREPARING INSTANT POTATO RICE NOODLE WITH LOW BROKEN RATE BY USING FRESH POTATOES ..2018-09-30, JAPAN, PCT/CN2018/108985.
[5]鄭虛 ; 鄧英毅; 覃維治; 屈嘯; 劉國敏。METHOD FOR PROCESSING INSTANT RICE NOODLES PREPARED BY FRESH POTATOES .2018-09-30, JAPAN, PCT/CN2018/108986.
[6]鄭虛 ; 鄧英毅; 屈嘯; 覃維治; 劉國敏。METHOD FOR PROCESSING INSTANT RICE NOODLES MADE OF FRESH POTATOES AND CONTAINING ANTHOCYANIN .2018-09-30, JAPAN, PCT/CN2018/108987.
論文專著:
發表中文期刊論文:
[1]范斗文,李佳俊,鄧英毅,李子涵,易若蘭,鄭虛 .廣西馬鈴薯出口貿易及競爭力變化分析[J/OL].廣東農業科學:1-10[2023-06-0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267.S.20230601.1632.004.html
[2]鄭虛 .矢志不渝跟黨走 勇擔科技興農重任[J].前進論壇,2023(05):41-42.
[3]劉國敏,謝振興,覃維治,鄭虛 ,廖玉嬌,韋榮昌.不同砧穗組合嫁接對馬鈴薯抗寒性的影響[J].黑龍江農業科學,2023(02):11-16.
[4]段志程,吳愛民,袁瀟,谷俊杰,范斗文,鄧英毅,鄭虛 .鄉村振興背景下發展旅游小鎮對縣旅游業的影響研究——以貴州省丹寨縣萬達小鎮為例[J].湖北農業科學,2022,61(S1):402-406.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S1.088.
[5]黃小華,聶天軍,班兆丹,李小勇,鄭虛 ,覃維志,劉國敏,廖玉嬌,熊發前,韋榮昌.羅漢果扦插苗規范化生產技術規程[J].中國南方果樹,2022,51(03):182-185.DOI:10.13938/j.issn.1007-1431.20210579.
[6]吳玉,易若蘭,李子涵,吳玉琴,鄭聲皓,王雨婷,蕭燕梅,鄭虛 ,鄧英毅.馬鈴薯StACSs基因家族成員序列特征及表達分析[J/OL].分子植物育種:1-22[2023-06-0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6.1068.S.20220130.0933.002.html
[7]劉國敏,覃維治,韋榮昌,易若蘭,廖玉嬌,鄭虛 ,車江旅.不同品種(系)馬鈴薯揮發性風味物質對比分析[J].食品工業科技,2022,43(09):284-292.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1080141.
[8]吳玉,彭杰椿,鄭聲皓,易若蘭,范斗文,黃雅,蕭燕梅,韋榮昌,鄭虛 ,鄧英毅.馬鈴薯StPGIP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學特征及差異表達分析[J/OL].分子植物育種:1-15[2023-06-0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6.1068.S.20211102.1557.004.html
[9]姚姿婷,楊炎昌,姚瀟,何團,鄭虛 ,蒙炎成,鄒承武.不同輪作模式對馬鈴薯根際土壤真菌群落的影響[J].南方農業學報,2021,52(05):1255-1262.
[10]吳玉,彭杰椿,黃相偉,鄧英毅,易若蘭,鄭虛 .霧培條件下馬鈴薯新品種(系)農藝性狀及微型薯產量比較[J].黑龍江農業科學,2021(05):14-18.
[11]蘇燕,李婕,曹雪穎,莫宛,鄭虛 ,姚姿婷,鄒承武.水旱輪作模式下馬鈴薯根際土壤細菌群落多樣性分析[J].南方農業學報,2020,51(10):2374-2382.
[12]劉國敏,覃維治,閆飛燕,韋榮昌,石達金,蒙炎成,鄧英毅,鄭虛 .不同種薯規格及施肥量對馬鈴薯新品種“桂農薯1號”農藝性狀及產質量的影響[J].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38(04):479-484.DOI:10.13880/j.cnki.65-1174/n.2020.23.017.
[13]劉國敏,吳玉,鄭虛 ,葉亦心,韋蘭剛,石達金,閆飛燕,鄧英毅.桂彩薯1號馬鈴薯花色苷提取方法的比較及降解影響因子研究[J].黑龍江農業科學,2020(06):93-97.
[14]韋榮昌,覃芳,鄭虛 ,覃維治,劉國敏,黃小華,廖玉嬌,閆志剛.羅漢果無公害栽培技術[J].熱帶農業科學,2020,40(02):26-30.
[15]胡國瑞,鄭虛 ,鄧英毅,吳玉,劉濤.干旱對“桂廣薯1號”馬鈴薯葉片光合作用的影響[J].江西農業,2020(04):99+101.DOI:10.19394/j.cnki.issn1674-4179.2020.04.066.
[16]劉國敏,覃維治,鄭虛 ,鄧英毅,蒙炎成,韋榮昌,廖小嬌.添加鮮薯制作的馬鈴薯米粉品質比較[J].食品科技,2019,44(11):174-179.DOI:10.13684/j.cnki.spkj.2019.11.032.
[17]韋民政,唐秀樺,黃報應,熊軍,閆海鋒,黃開航,吳延勇,李韋柳,張毅平,梁朝金,鄭虛 ,廖克祖,許娟,覃維治.淮山新品種那淮1號選育經過及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8(19):99-100.
[18]鄧英毅,鄭虛 ,韋民政,張藝超,葉亦心,莫干輝,覃嬋嬋,屈嘯.木薯淀粉厭氧發酵液在西瓜生產上的應用效應(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7,18(12):2557-2560.DOI:10.16175/j.cnki.1009-4229.2017.12.080.
[19]鄧英毅,葉亦心,莫干輝,鄭虛 ,雷雪嬌,梁月滔,甘遠東.木薯淀粉厭氧發酵液對西瓜生長和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3(05):529-532.DOI:10.13331/j.cnki.jhau.2017.05.011.
[20]鄧英毅,鄭虛 ,覃維治,熊軍,劉國敏,李韋柳,許娟,閆海峰,韋民政,唐秀樺.冬種馬鈴薯生態育種技術的構建與實踐[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7(09):9-18.
[21]覃維治,熊軍,鄭虛 ,鄧英毅,梁任繁.冬種馬鈴薯生長發育規律觀測[J].南方農業學報,2017,48(06):985-990.
[22]石達金,閆飛燕,鄭虛 ,覃維治,呂巨智,范繼征,張玉,鐘昌松.喀斯特地貌區冬種馬鈴薯高產增收關鍵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05):136-137.
[23]閆海鋒,許娟,李韋柳,熊軍,鄧英毅,韋民政,唐秀樺,覃維治,鄭虛 .廣西冬作區不同馬鈴薯品種(系)品質比較與綜合評價[J].南方農業學報,2017,48(02):246-251.
[24]鄧英毅,鄭虛 ,熊軍,許娟,覃維治.馬鈴薯新品種桂農薯1號冬種田間耐寒性鑒定[J].南方農業學報,2017,48(01):66-71.
[25]許娟,鄭虛 ,閆海鋒,唐秀樺,熊軍,韋民政,覃維治,李韋柳.不同馬鈴薯品種苗期葉片對低溫脅迫的生理響應[J].南方農業學報,2016,47(11):1837-1843.
[26]熊軍,閆海鋒,韋紹麗,覃維治,唐秀樺,李韋柳,韋民政,鄭虛 .木薯+花生間作對作物光合特性、農藝性狀和產量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16,44(06):165-168.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6.06.043.
[27]張雅媛,衛萍,孫健,游向榮,李明娟,李志春,黃承祖,鄭虛 .廣西冬作馬鈴薯品種全粉基本特性比較[J].食品與發酵工業,2016,42(12):62-67.DOI:10.13995/j.cnki.11-1802/ts.201612011.
[28]鄧英毅,葉亦心,熊軍,莫干輝,鄭虛 ,韋民政,唐秀樺,李韋柳,許娟,閆海峰,覃維治,張新宇,周黎彬,陳群,黃影花,韋仕飛,禤為翔,韋思羽.馬鈴薯新品種桂廣薯1號農藝性狀及其栽培要點[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6(06):155-157.
[29]熊軍,韋民政,唐秀樺,許娟,閆海鋒,李韋柳,鄭虛 ,覃維治,廖克祖.甘薯新品種桂經薯2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中國種業,2016(06):61-62.DOI:10.19462/j.cnki.1671-895x.2016.06.025.
[30]黃忠杰,韋民政,唐秀樺,熊軍,李韋柳,鄭虛 ,覃維治,許娟,閆海鋒,廖克祖.甜高粱新品系L07在西林縣的主要農藝性狀及配套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6(08):39+47.
[31]鄧英毅,韋民政,葉亦心,鄭虛 ,張藝超,莫干輝,李韋柳,張新宇,王向導,陳群,黃影花,雷雪嬌,禤為翔,韋仕飛,韋思羽.木薯淀粉厭氧發酵液對南瓜生長發育、產量及果實品質的影響[J].中國蔬菜,2016(05):49-52.
[32]鄧英毅,葉亦心,莫干輝,韋民政,李韋柳,鄭虛 ,莫云川,李峰,潘介春,孫寧靜,莫永堅,閉方貴.施用木薯酒精厭氧液加地膜覆蓋對香蕉越冬效果和來年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中國南方果樹,2016,45(01):70-73+76.DOI:10.13938/j.issn.1007-1431.20150348.
[33]覃維治,李韋柳,熊軍,閆海鋒,韋民政,鄭虛 ,許娟,唐秀樺.廣西丘陵地區狼尾草屬能源草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5(15):61-62.
[34]韋民政,黃報應,李尚冠,黃開航,唐秀樺,熊軍,李韋柳,閆海鋒,許娟,鄭虛 ,張毅平,覃維治,廖克祖.那樓淮山水肥一體化淺生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5(15):92+100.
[35]韋民政,鄧英毅,李韋柳,唐秀樺,熊軍,閆海鋒,許娟,鄭虛 ,覃維治,廖克祖.木薯酒精厭氧發酵液在香蕉上的水肥一體化應用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5(14):253+255.
[36]李韋柳,熊軍,唐秀樺,閆海鋒,鄭虛 ,韋民政,覃維治,許娟.施鉀量對淀粉型甘薯徐薯26產量形成及鉀利用的影響[J].熱帶作物學報,2015,36(06):1037-1042.
[37]韋金國,韋民政,唐秀樺,熊軍,李韋柳,閆海鋒,許娟,鄭虛 ,覃維治,廖克祖.淮山藥與黃瓜高效間套種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5(12):93-94.
[38]韋民政,熊軍,唐秀樺,閆海鋒,李韋柳,覃維治,許娟,鄭虛 .木薯與大豆間套種模式研究與效益分析[J].廣東農業科學,2015,42(03):11-14.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5.03.020.
[39]鄭虛 .紫色馬鈴薯新品種“桂彩薯1號”[J].農村百事通,2014(14):33.DOI:10.19433/j.cnki.1006-9119.2014.14.011.
[40]覃維治,李韋柳,蘭生葵,韋民政,鄭虛 ,唐秀樺,熊軍,閆海鋒.能源草新品系桂能草1號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19):6188-6189+6192.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4.19.026.
[41]熊軍,鄭虛 ,唐秀樺,韋民政,鄧英毅,陳明才,覃維治,閆海鋒,李韋柳,許娟,陳玉沖,趙洪濤,楊微.馬鈴薯新品種桂農薯1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南方農業學報,2014,45(06):967-971.
[42]潘文興,唐秀樺,鄭虛 ,韋民政.甘薯新品種桂能紅1號及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種業,2014(04):70.DOI:10.19462/j.cnki.1671-895x.2014.04.038.
[43]許娟,鄭虛 ,韋民政,唐秀樺,閆海鋒,熊軍,李韋柳,覃維治.馬鈴薯新品種桂農薯1號組培快繁研究[J].南方農業學報,2014,45(03):383-388.
[44]唐秀樺,鄭虛 ,林子海,韋民政,覃維治,鄧英毅,熊軍,羅霆.施用木薯酒精好氧發酵液對香蕉園土壤及水質的安全性評價[J].廣東農業科學,2014,41(05):198-202.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4.05.009.
[45]鄧英毅,熊軍,唐秀樺,鄭虛 ,韋民政,陳明才,覃維治,李韋柳,許娟,閆海峰.紫色馬鈴薯新品種桂彩薯1號的選育[J].中國蔬菜,2014(02):51-53.
[46]韋民政,鄭虛 ,李韋柳,熊軍,黃衛華,歐厚榮,何莉,周云新,唐秀樺,鄧英毅,覃維治,閆海鋒,許娟,唐花蕾.施用木薯酒精厭氧發酵液對香蕉生長發育及土壤肥力的影響[J].熱帶作物學報,2013,34(11):2112-2116.
[47]鄧英毅,潘介春,鄭虛 ,韋民政,張藝超,黃桂香,覃海平,熊崢,高群斌,黃克端,廖玲,廖國穩,唐秀樺,熊軍,覃維治.施用木薯淀粉厭氧液對香蕉果實性狀和品質的影響[J].中國南方果樹,2013,42(03):62-64.DOI:10.13938/j.issn.1007-1431.2013.03.026.
[48]熊軍,唐秀樺,韋民政,閆海鋒,李韋柳,許娟,覃維治,鄧英毅,鄭虛 .廣西馬鈴薯新品種(系)比較試驗[J].中國馬鈴薯,2013,27(01):9-13.
[49]唐秀樺,熊軍,韋民政,覃維治,羅霆,韋本輝,甘秀芹,閆海鋒,李韋柳,鄭虛 .廣西高淀粉甘薯引種試驗初報[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18):144-147.
[50]鄭虛 ,鄧英毅,巖間和人,實山豐.馬鈴薯根和葉空間分布的品種間差異及其對產量的影響[J].中國蔬菜,2012(06):48-52.DOI:10.19928/j.cnki.1000-6346.2012.06.008.
[51]覃維治,韋本輝,甘秀芹,韋民政,唐秀樺,熊軍,鄭虛 .不同淮山藥種質(品種)的粘度比較與聚類分析[J].南方農業學報,2012,43(02):176-179.
[52]鄧英毅,韋民政,張藝超,潘介春,黃桂香,熊軍,覃維治,鄭虛 ,韋蘭剛,廖國穩,秦尉家,吳靜妮,崔忠吉,鄧家庭.木薯淀粉厭氧發酵液對香蕉生長和產量效益的影響[J].中國南方果樹,2011,40(04):64-66.DOI:10.13938/j.issn.1007-1431.2011.04.033.
[53]鄭虛 ,青野桂之,巖間和人,鄧英毅,唐秀樺,陳明才,韋民政,覃維治,熊軍.酸性電解水對防治馬鈴薯晚疫病的增效作用[J].中國蔬菜,2011(12):80-84.DOI:10.19928/j.cnki.1000-6346.2011.12.016.
[54]羅霆,楊守臻,韋民政,覃維治,唐秀樺,鄭虛 ,韋威旭.24份木薯(Manihot esculenta)種質的遺傳多樣性研究[J].熱帶作物學報,2010,31(01):65-71.
[55]鄭虛 ,時成俏,蒙炎成,何紅,譚宏偉,程偉東,黎炎,唐秀樺,陳明才.馬鈴薯試管微型薯在廣西巖溶大石山地區的發展潛力研究[J].廣西農業科學,2009,40(10):1305-1308.
[56]鄧英毅,鄭虛 .作物葉中蔗糖磷酸合成酶的生物學功能與調控的研究進展[J].廣西科學院學報,2009,25(01):65-71.
[57]鄭虛 ,黃添環.紫色土壤花生施肥試驗[J].廣西科學院學報,2000(03):127-130.DOI:10.13657/j.cnki.gxkxyxb.2000.03.009.
[58]黃添環,鄭虛 .肥料種類和施用水平對花生生物學性狀的影響[J].廣西農業科學,2000(05):236-238.
[59]鄭虛 ,鄧英毅.廣西馬鈴薯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廣西農業科學,1999(06):331-333.
[60]鄭虛 ,黎炎.日本馬鈴薯品種春季引種試驗[J].廣西科學院學報,1999(03):42-44.
[61]黎炎,李初英,鄭虛 .油葵的利用及栽培[J].廣西農業科學,1998(04):14-15.
[62]徐昌,陳懷珠,楊守臻,鄭虛 ,王智昭.春大豆桂早一號的選育[J].廣西農業科學,1997(06):11-13.
[63]聞永寧,鄭虛 .芝麻的幾個優良品種及良法栽培[J].廣西農業科學,1994(02):68-70.
發表會議論文:
[1]鄭虛 ;時成俏;蒙炎成;唐秀樺;韋威旭;韋民政;覃維治;羅霆;黎炎. 馬鈴薯作為廣西巖溶大石山地區糧食作物栽培的研究[C]. 馬鈴薯產業與糧食安全(2009).2009:354-358.
榮譽獎勵:
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廳局級獎8項。
1.“耐寒早熟高產冬種馬鈴薯新品種選育及高效栽培技術”科學技術進步獎,鄭虛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 科技進步, 2018.
2.“馬鈴薯耐寒早熟材料創制及新品種選育與應用”,2022年度廣西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鄭虛 ,宋波濤,鄧英毅,孫君茂,覃維治,熊軍,劉國敏,許娟,唐秀樺,王鐳,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華中農業大學,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廣西大學,南寧市桂福園農業有限公司,蘭州市農業科技研究推廣中心。
綜合央廣網、廣西日報等媒體報道:
農工黨員鄭虛潛心攻關的馬鈴薯品種,火了!
2020-08-20
最近,由農工黨員、廣西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鄭虛掛帥開展科研攻關,經過多年精心培育的廣西本土馬鈴薯品種“桂農薯1號”火了!稄V西日報》報道稱廣西馬鈴薯有了“當家品種”,央廣網報道認為它是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突破性品種。似乎是在一夜之間,“桂農薯1號”就被各媒體爭相報道,這項科研技術的領軍人鄭虛卻頗為淡定,他回顧,品種的選育工作自1997年就展開了,當時先對廣西馬鈴薯生產進行調研,然后2005年開始配組合進行雜交工作,2013年通過廣西的品種審定,到如今一直在進行種薯的繁殖和品種的推廣應用工作,歷時20多年才成為當家品種。期間經歷的時間之長、科研攻關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桂農薯1號”獲關注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中國院士點贊的科技薯
多年的測試表明,“桂農薯1號”多項指標達到了領先水平:一是突破了馬鈴薯栽培種不抗霜凍的屏障!肮疝r薯1號”的半致死溫度為-3.4℃,遠低于我國馬鈴薯主栽品種“費烏瑞它”-2.3℃和冬作區引進示范推廣的其他品種(均高于-2.7℃)。二是突破了馬鈴薯早熟品種不抗晚疫病的屏障。2016年,“桂農薯1號”被云南省農作物品種抗性鑒定站和甘肅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為抗晚疫病品種。三是實現了高產。去年“桂農薯1號”在廣西9個百畝連片示范田測產表明,平均畝產達到2443公斤,比“費烏瑞它”平均增產10.8-48.6%。四是達到優質!肮疝r薯1號”的淀粉、蛋白質、維生素B2、鎂、鐵和鋅含量分別比“費烏瑞它”高5.1%、7.3%、9.3%、18%、20.9%和29.4%。
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智遠、鄒學校和國家馬鈴薯首席科學家金黎平研究員一致評價:“桂農薯1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廣西及我國冬種馬鈴薯生產提供了新品種和技術支撐。
馳援武漢抗疫的愛心薯
廣西本土繁育的“桂農薯1號”還有一個特點:提早上市,一般可提早20天上市,有利于彌補當地鮮薯市場的空檔期,這一特點也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蔬菜供給提供了有效保障。
2020年2月18日,一輛載貨30噸的卡車從桂平市出發前往武漢,車里滿載的正是剛剛收獲的“桂農薯1號”馬鈴薯。作為這次愛心發起人之一的鄭虛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自己不能袖手旁觀,就想著要為武漢做點什么,考慮到當時醫療物資在市面上很難買到,但武漢人民也需要新鮮的農產品,馬鈴薯耐儲藏且營養豐富,加上是當季產的、很新鮮,“桂農薯1號”含維生素B1、B2、鈣、鋅、鐵和蛋白質等成分比其他馬鈴薯高30%以上,更有助于補充能量和營養平衡,增強體質,于是當機立斷用善款購買“桂農薯1號”馬鈴薯捐往武漢。
2月19日下午,卡車抵達武漢漢陽區,標志著廣西冬種馬鈴薯“桂農薯1號”正在為助力武漢早日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助力脫貧攻堅的增收薯
據統計,2014年以來,“桂農薯1號”已在全國15。ㄊ、區)進行了對比實驗和示范推廣應用,近三年累計應用137萬畝,新增銷售額13.43億元,新增利潤12.48億元,降本節支1.96億元。鄭虛表示,他們的愿望是幫助農民在每畝土地上實現年產萬斤(糧+薯)萬元錢收入。如今,這個愿望也在一點點的實現,“桂農薯1號”種植產業已成為全區部分貧困山區的扶貧產業之一,通過充分利用冬閑田、糧改飼玉米地、幼齡果園、落葉果園及旱坡地發展秋冬種馬鈴薯,為提升農業總產值發揮重要作用,進一步助推脫貧攻堅,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欽州市浦北縣順豐農作物專業合作社去年冬種“桂農薯1號”1100畝,輻射帶動周邊農民種植3000多畝,于今年1月12日開始收獲上市,較往年提前1個月以上,主要銷往浙江、湖北和四川等省,按畝產2.2-3.6噸、每公斤大約3.2元來計算,實現了畝產收入0.9萬元左右。
玉林市玉州區、興業縣種植“桂農薯1號”于1月28日開始陸續收獲,畝產2.2-2.8噸,主要在玉林市銷售,價格每公斤大約3.0-3.2元,實現了畝產收入0.8萬元左右。
貴港市桂平市厚祿鄉超越合作社種植的“桂農薯1號”120畝經專家連片實收30畝測產,平均畝產達2.68噸,創廣西連片測產高產紀錄,其中3兩以上的高等級商品薯率達92.2%,地頭銷售價格每公斤達5.0元,實現了畝產收入1.3萬元。
保障糧食安全的戰略薯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李克強總理又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抓好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近14億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自2015年我國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后,馬鈴薯成為繼稻米、小麥、玉米之后我國第四大主糧作物。種子定大局,良種在促進糧食增產方面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可以從源頭上保障糧食安全。
農業農村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余欣榮(前排左二)聽取鄭虛研究員(前排左一)團隊選育的“桂農薯1號”及其應用的情況匯報
聚合抗霜凍、抗晚疫病、早熟高產和優質于一身,突破了馬鈴薯栽培種不抗霜凍以及馬鈴薯早熟品種不抗晚疫病的屏障,作為不可多得的良種,“桂農薯1號”越來越受重視。在2018年5月的廣西科技活動周上,自治區主席陳武聽取了鄭虛研究員團隊就“桂農薯1號”在穩定糧食安全和脫貧攻堅中發揮作用的情況匯報;2020年1月,農業農村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余欣榮在北京詳細聽取了鄭虛研究員團隊選育的“桂農薯1號”及其應用的情況匯報。
據廣西農業技術推廣站相關領導介紹,“桂農薯1號”現已被列入廣西馬鈴薯主推品種,通過政策扶持、示范帶動等措施,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綜合央廣網、廣西日報等媒體報道)
農家之友報道:
區委組織部報道:
矢志不渝跟黨走 勇擔科技興農重任
——鄭虛在農工黨杰出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談會上的發言(書面)
2022-08-30
我是廣西農業科學院一名科技工作者,主要從事南方馬鈴薯育種工作。今年四月,習總書記在海南三亞市考察崖州灣種子實驗室時,指出“只有用自己的手拽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種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種業科技就要自立自強”,讓我備受鼓舞。
回想起2005年3月,我在日本留學的間隙,回到家鄉廣西隆安縣探親時,看到當地有幾百畝馬鈴薯,因為品種和種薯都是來自外省,而且種植、出苗和上市時間都比較晚,期間還多次遭受霜凍和晚疫病的危害,收獲期薯價太低,出現農民種薯難賣薯難獲利少現象,很多村民收獲期棄之不理,任由馬鈴薯爛在地里。我看在眼里痛在心上,萌發了為廣西培育本土馬鈴薯品種的強烈念頭。
回到攻讀博士學位的日本北海道大學,我針對廣西冬種馬鈴薯品種不抗霜凍、不抗晚疫病、早熟品種少等問題,收集相關資源和材料,開始馬鈴薯育種工作,并在2005年9月獲得了第一批雜交的實生種,2006年至2008年進行了株系、品系鑒定和篩選。2008年12月帶著階段性的成果踏上了歸國之路,在廣西繼續開展后續的品種選育工作。
為鑒定品種材料在廣西本土的適應性,2009年至2013年在廣西各地設點進行種植、觀察、鑒定等高世代材料篩選工作,歷盡了艱辛。比如為了驗證材料是否抗晚疫病,我把種植試驗點選在隆勝各族自治縣常年有大霧,符合晚疫病高發的氣候條件的南山上,并帶領團隊每月都帶著一周的生活用品上山并駐扎在山上村民遺留下來的牛棚里開展田間調查工作。
十年磨一劍,精心培育的“桂農薯1號”等品種終于脫穎而出。2013年,“桂農薯1號”通過廣西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20年獲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登記證書。中國農學會組織方智遠院士、鄒學校院士和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金黎平研究員等9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評價:首創馬鈴薯耐寒抗晚疫病早熟豐產育種技術,育成了廣西首個自主選育的品種“桂農薯1號”,達國際先進水平!肮疝r薯1號”聚合了耐寒、抗晚疫病、早熟、高產和優質于一身,突破了國際公認的馬鈴薯栽培種不耐寒更不抗霜凍以及馬鈴薯早熟品種不抗晚疫病的兩大屏障,使得廣西馬鈴薯終于有了自己的“當家品種”。
桂農薯1號被列入馬鈴薯主食產業開發及廣西主推品種,10年來在國內26個省市區及越南等多國應用,面積達800余萬畝、總產鮮薯2000余萬噸、產值逾300億元、覆蓋我國貧困縣超30%、使數萬農民脫貧;近三年應用超過490萬畝,總產鮮薯達1350余萬噸,新增鮮薯200余萬噸,新增利潤近35億元,節支逾6億元,節肥節藥均超41%。同時還培養培訓技術員和農民骨干1200多人,為我國糧食安全、脫貧攻堅、美麗廣西建設作出了貢獻。
目前我們團隊已選育出馬鈴薯新品種11個。我們的目標是幫助農民在每畝土地上實現年產萬斤(糧+薯)萬元錢收入,為鄉村振興貢獻綿薄之力。
品種問題解決后,自2014年起,我又帶領團隊率先研究并于2021年攻克了制約我國冬種馬鈴薯產業健康穩定發展的脫毒種薯完全依賴區域外調入的瓶頸問題。同時又于2017年開始研究適合本地消費習慣的可以直接添加鮮薯的馬鈴薯米粉加工技術并于2021年開始陸續獲得了3件日本授權的發明專利并在廣西九盛農業有限公司和柳州市華言食品有限公司進行了成果轉化,為解決農民賣薯難問題提供了技術支撐。2021年開始,針對我國南方冬季飼料資源缺乏,養殖用糧依賴北糧南運,而南方地區有冬閑田1.1億畝可大力發展飼用型馬鈴薯種植、緩解當今飼料資源匱乏的問題,開展莖葉中龍葵素含量低但生物量高營養豐富的具有飼用價值的品種選育,爭取10年內實現產業化應用。
在搞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始終不忘履行好作為一名農工黨黨員的義務和責任,先后擔任農工黨廣西區委第十二屆委員、第十一屆和第十三屆監督委員會委員、農業專委會主任、區直科技支部主委等職務,獲得農工黨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我熱愛我的工作,熱愛我的家鄉,取得的成績,離不開祖國的繁榮昌盛,離不開這個好時代,作為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我將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業科技創新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圍繞農業農村發展,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送進億萬農民家,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鄭虛:
現任廣西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農工黨廣西區第十三屆委員會內部監督委員會委員、區直科技支部主委。
2009年11月加入中國農工民主黨,1989年7月西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現西南大學)畢業,2000年10月至2007年6月在日本北海道大學留學獲農學碩士、博士學位。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在日本北海道大學大學院農學研究院從事博士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