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蘇德斌 ,男,教授,生于1966年,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現(xiàn)任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碩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兼職)博士生導師。中國氣象局大氣探測重點開放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曾長期從事氣象部門天氣雷達探測技術應用研究、綜合氣象探測系統(tǒng)建設、氣象信息系統(tǒng)、預報業(yè)務平臺研發(fā)等科研、業(yè)務工作。2014年任教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長期從事氣象部門天氣雷達探測技術研究、綜合氣象探測系統(tǒng)建設、氣象信息系統(tǒng)、預報業(yè)務平臺研發(fā)等科研、業(yè)務工作。主持、參與完成多項業(yè)務、科研項目,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1997),三等獎兩項(2006,2008),2008年科技部科技奧運先進個人。目前主要從事雷達氣象、綜合氣象探測、多傳感器探測資料融合、臨近天氣預報、資料同化、暴雨可預報性等方面研究工作。
教育及工作經(jīng)歷:
1985-1989,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大氣物理專業(yè),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9-1992,中科院原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大氣物理專業(yè)理學碩士學位,碩士學習期間主要從事雙線偏振雷達研究。
2013年獲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huán)境專業(yè)理學博士學位,從事雷達氣候學及暴雨可預報性研究。
2003年至2005年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天氣局氣象開發(fā)實驗室(NOAA/NWS/MDL)從事預報業(yè)務系統(tǒng)(AWIPS)研發(fā)。
1992年至2014年,北京市氣象局。
1993-1994,新華社信息部,主要負責信息技術開發(fā)工作。
1996年,北京市氣象局北京氣象信息中心技術開發(fā)科任科長,負責氣象信息技術開發(fā)。
1999年,北京市氣氣象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主要負責大氣探測技術工作和機構調(diào)整、黨務工作。
2001年,北京市觀象臺(中國氣象局大氣探測試驗基地)任臺長(基地主任),負責大氣探測業(yè)務管理。
2006年6月,北京市氣象局業(yè)務處處長,負責氣象綜合業(yè)務管理。
2009年7月,北京市氣象局大氣探測技術保障中心任主任,負責氣象探測裝備保障業(yè)務管理和研究。
013年7月,北京市氣象局信息中心主任。
2014年至今,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電子工程學院教授。
學術兼職:
1、中國氣象學會雷達氣象學委員會委員。
2、全國氣象儀器與觀測方法標準化委員會委員。
3、全國氣象基本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氣象探測技術
1.(全日制)氣象雷達系統(tǒng)及信號處理
2.(全日制)氣象衛(wèi)星遙感技術
3.(全日制)多源氣象信息融合
農(nóng)業(yè)工程與信息技術
1.(全日制)不區(qū)分研究方向
2.(非全日制)大氣探測技術與應用
3.(非全日制)人工影響天氣技術與應用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1.多源氣象融合分析產(chǎn)品真實性檢驗,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課題(2018YFC1506605),2018.12-2021.12,資助額:404萬元,課題負責人。
2.西北區(qū)域人工影響天氣工程巴彥淖爾人工防雹技術研究試驗,中國氣象局西北區(qū)域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建設項目(ZQC-R18217),2019.1-2021.12,資助額:179.8萬元,首席科學家。
3.雙線偏振天氣雷達冰雹云早期識別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代碼:41375039),80萬元,項目負責人,2017年12月完成。
4.基于雙線偏振雷達的北京地區(qū)強降水觀測技術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代碼:8141002),65萬元,項目負責人,2017年12月完成。
5.雷電災害天氣過程的探測系統(tǒng)綜合集成及協(xié)同觀測實驗,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項目雷電重大災害天氣系統(tǒng)的動力-微物理-電過程和成災機理專題(代碼:2014CB441401),105萬元,專題負責人,2018年8月。
6.特大城市大氣邊界層理化結構綜合觀測試驗,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863計劃)項目特大城市大氣邊界層理化結構探測與模擬課題(代碼:2014AA06A512),95萬元,專題負責人,2017年12月完成。
7.雷暴系統(tǒng)的電過程觀測及其同化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代碼:40930949),184萬元,子課題負責人,2013年12月。
8.環(huán)北京夏季暴雨觀測系統(tǒng)研究可預報性示范試驗,科技部公益性行業(yè)(氣象)科研專項(代碼:GYHY200706042),292萬元,項目負責人,2012年4月。
9.中國氣象局業(yè)務推廣項目,北京奧運會氣象成果推廣應用,110萬元,子課題負責人,2010.1-2010.12。
10.北京奧運會國際天氣預報示范計劃支持技術研究,北京市科委奧運專項,420萬元,子課題負責人,2008年12月完成。
11.綜合人工增雨系統(tǒng)示范工程,北京市科委課題,100萬元,子課題負責人,2006年12月完成。
12.多普勒雷達暴洪監(jiān)測及預警系統(tǒng),北京市科委項目,30萬元,項目負責人,2000年1月。
13.國家科技攻關奧運臨近預報業(yè)務系統(tǒng)研發(fā),科技部,子課題負責人,2007年12月完成。
14.環(huán)境大氣綜合探測資料四維數(shù)據(jù)庫技術研究,北京市科委,子課題負責人,2006年12月完成。
15.B08FDP系統(tǒng)算法在短臨交互預報系統(tǒng)中的應用,北京市氣象局,課題負責人,2011年12月完成。
16.深圳市氣象局氣象災害應急預警工程軟件技術引進,深圳市氣象局,項目負責人, 2010年12月完成。
發(fā)明專利:
1 降水云水成物粒子探測儀及其系統(tǒng) 王致君;蘇德斌 ;楊寧;劉彥;雷洪雨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成都亙波雷達科技有限公司 中國專利 2019-08-20 2019-10-25
2 風向傳感器激光定位校準裝置 王力;蘇德斌 ;范雪波;李林;張曼;劉金城;常晨;王華英;岳巖;崔煒 北京市氣象探測中心 中國專利 2013-08-21 2014-04-02
3 氣象風桿起降器 蘇德斌 ;吳志偉;王力;李長河;魏立川;王繼明;朱道如 北京市氣象局大氣探測技術保障中心 中國專利 2010-12-27 2011-07-20
4 氣象風桿起降器 蘇德斌 ;吳志偉;王力;李長河;魏立川;王繼明;朱道如 北京市氣象局大氣探測技術保障中心 中國專利 2010-12-27 2011-04-20
備注:按照 專利名稱 發(fā)明人 申請人 數(shù)據(jù)庫 申請日 公開日 排序
論文專著:
出版著作:
1.天氣預警系統(tǒng)技術基礎及設計,氣象出版社,2006年10月,第3作者。
2.預報員服務英語,氣象出版社,2006年9月,第3作者。
3.氣象與減災,解放軍出版社,2006年1月,第3作者。
代表性SCI論文:
1 Evaluating the Algorithm for Correction of the Bright Band Effects in QPEs with S-, C- and X-Band Dual-Polarized Radars,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9年1月,核心期刊(SCI收錄),第2作者。
2 一種改進型的垂直積分液態(tài)水含量算法的研究及實現(xiàn) 雷永恒; 蘇德斌 ; 胡堅 氣象水文海洋儀器 2019-06-15
3 四川盆地風廓線雷達大氣折射率結構常數(shù)特征分析 李雅婷; 蘇德斌 ; 孫曉光; 范新崗; 何柱良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報 2018-08-15
4 基于X波段雙線偏振雷達的冰雹云降水粒子識別研究 王曉藝; 蘇德斌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報 2018-08-15
5 不同錨桿類型加固二元結構邊坡的地震響應規(guī)律對比研究 蘇德斌 ; 王浩 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 2018-02-15
6 C波段雙線偏振天氣雷達零度層亮帶識別和訂正 曹楊; 陳洪濱; 蘇德斌 應用氣象學報 2018-01-15
7 利用再分析與探空資料對0℃層高度和地面氣溫變化特征及其相關性的分析 曹楊; 陳洪濱; 李軍; 蘇德斌 高原氣象 2017-12-21
8 利用風廓線雷達資料對北京地區(qū)邊界層日變化特征的分析研究 張舒婷; 蘇德斌 ; 徐文靜; 韋濤 大氣與環(huán)境光學學報 2017-01-15
9 北京一次強降水過程雨滴譜特征 徐文靜; 蘇德斌 ; 王輝; 韋濤 大氣與環(huán)境光學學報 2017-01-15
10 C波段雙線偏振多普勒雷達差分相位質(zhì)量分析 曹楊; 蘇德斌 ; 周筠珺; 徐文靜 高原氣象 2016-04-28
11 新一代天氣雷達徑向速度質(zhì)量分析 仰美霖; 劉黎平; 蘇德斌 干旱氣象 2016-02-15
12 Urban-Induced Mechanisms for an Extreme Rainfall Event in Beijing China: A Satellite Perspective,Climate,2015年3月,開放期刊(AGORA、ARGIS、DOAJ),第3作者。
13 北京閃電綜合探測網(wǎng)(BLNET):網(wǎng)絡構成與初步定位結果 王宇;郄秀書;王東方;劉明遠;蘇德斌 大氣科學 2015-05-15
14 An Improved Method for Correction of Air Temperature Measured Using Different Radiation Shields,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4年6月,核心期刊(SCI),第2作者。
15 基于雙線偏振多普勒雷達識別地物回波 曹楊; 蘇德斌 ; 周筠珺; 徐文靜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學報 2014-10-15
16 雙線偏振雷達雙通道一致性及測試方法研究 孟慶春; 沈永海; 蘇德斌 高原氣象 2014-08-27
17 2013年1月我國中東部強霾污染的數(shù)值模擬和防控對策 王自發(fā);李杰;王哲;楊文夷;唐曉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14-01-20
18 利用激光降水粒子譜儀觀測北京夏季雨滴譜特征 徐文靜;蘇德斌 ;伽麗麗;于麗萍;許仕清 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 2012-12-10
19 雙線偏振天氣雷達天線性能要求及其檢測方法 蘇德斌 ; 孟慶春; 沈永海; 呂達仁 高原氣象 2012-06-15
20 X波段雙線性偏振雷達電磁波衰減對冰雹識別的影響 馬建立; 蘇德斌 ; 金永利; 李睿劼 高原氣象 2012-06-15
21 X波段雙極化雷達在北京夏季降水估測中的應用 陳羿辰; 劉錦麗; 段樹; 蘇德斌 ; 呂達仁 氣候與環(huán)境研究 2012-05-20
22 X波段雙線偏振氣象雷達反射率的衰減訂正 畢永恒;劉錦麗;段樹;呂達仁;蘇德斌 大氣科學 2012-05-15
23 新形勢下發(fā)展先進軍事文化的根本遵循——學習胡錦濤關于發(fā)展先進軍事文化重要論述的體會 蘇德斌 政工學刊 2012-03-01
24 一次帶有雷電現(xiàn)象的冬季雪暴中尺度探測分析 蘇德斌 ; 焦熱光; 呂達仁 氣象 2012-02-21
25 我黨軍事人才建設思想發(fā)展歷程初探 蘇德斌 軍隊政工理論研究 2012-02-10
26 著力培養(yǎng)和造就高素質(zhì)新型武警人才 蘇德斌 政工學刊 2011-11-01
27 X波段雙線偏振雷達冰雹識別初步研究 蘇德斌 ; 馬建立; 張薔; 呂達仁 氣象 2011-10-21
28 二維多途徑退速度模糊算法的應用及效果研究 仰美霖; 劉黎平; 蘇德斌 ; 徐文君 氣象 2011-02-21
29 利用掃描式紅外亮溫儀對天空云量的試驗觀測 章文星;呂達仁;宣越健;蘇德斌 ;徐文靜 氣象學報 2010-12-15
30 北京夏季強雷暴降水回波結構與閃電特征個例分析 沈永海;蘇德斌 ;劉錦麗;段樹;呂達仁 大氣科學學報 2010-10-18
31 短臨交互預報系統(tǒng)在奧運會氣象服務中的應用 李青春; 蘇德斌 ; 劉錦麗; 段樹 氣候與環(huán)境研究 2010-09-20
32 短臨交互預報系統(tǒng)VIPS設計開發(fā)與應用 蘇德斌 ; 孫成云; 余東昌; 李青春; 呂達仁 氣候與環(huán)境研究 2010-09-20
33 2008年北京奧運會氣象服務中的信息資源整合 王玉彬;周勇;梁豐;蘇德斌 ;余東昌 氣象 2009-06-21
34 RBAC技術在奧運氣象服務信息發(fā)布系統(tǒng)中的應用 王玉彬;周勇;周海光;余東昌;蘇德斌 氣象 2009-03-21
35 對潛在氣象風險源的公眾支付意愿評估 羅慧; 蘇德斌 ; 丁德平; 李彩蓮; 朱海利 氣象 2008-12-21
36 奧運短時臨近預報實時數(shù)據(jù)處理 王玉彬;周海光;余東昌;周勇;蘇德斌 氣象 2008-07-21
37 北京地區(qū)熱度日和冷度日的變化特征 謝莊;蘇德斌 ;虞海燕;李德平;于麗萍 應用氣象學報 2007-04-30
38 立體云圖和立體地形在電視天氣預報中的應用 劉志興,王洪慶,蘇德斌 ,謝莊 氣象科技 1997-09-30
39 PROPAGATION EFFECTS AND APPLICATION OF PHASE INFORMATION FOR C-BAND DUAL-POLARIZATION RADAR 蘇德斌 ; 徐寶祥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1997-03-15
40 天氣雷達遙測巴家咀水庫降雨數(shù)據(jù)傳輸系統(tǒng) 王致君;徐寶祥;蘇德斌 ;王軍;宋新民 高原氣象 1993-04-02
41 偏振分集天氣雷達研究新進展 蘇德斌 遙感技術與應用 1991-12-31
會議論文:
1 一類線狀雷暴系統(tǒng)閃電活動的數(shù)值模擬 李萬莉; 郄秀書; 傅慎明; 蘇德斌 ; 沈永海 第33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中國會議 2016-11
2 一次颮線系統(tǒng)中的閃電分布特征及云內(nèi)可能的電荷分布 劉冬霞; 劉明遠; 王東方; 蘇德斌 強化科技基礎 推進氣象現(xiàn)代化——第29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中國會議 2012-09-12
3 北京閃電綜合探測網(wǎng)絡(BLNet)及其初步結果 郄秀書;王東方;武智君;蘇德斌 ;沈永海 強化科技基礎 推進氣象現(xiàn)代化——第29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中國會議 2012-09-12
4 新一代天氣雷達徑向速度質(zhì)量分析 仰美霖; 劉黎平; 蘇德斌 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中國會議 2011-11-01
5 北京上空對流層頂?shù)奶卣鞣治?謝貴仲;蘇德斌 ;張小兵;許仕清;姜濤 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中國會議 2011-11-01
6 颮線系統(tǒng)中的閃電輻射源分布特征 劉冬霞; 郄秀書; 蘇德斌 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中國會議 2011-11-01
7 2004-2010年北京及周邊地區(qū)夏季云閃時空分布特征 沈永海; 蘇德斌 ; 甘璐 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中國會議 2011-11-01
8 北京夏季強雷暴降水回波結構與閃電特征個例分析 沈永海; 蘇德斌 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城市氣象,讓生活更美好分會場 中國會議 2010-10-21
9 北京奧運天氣預報示范計劃實時數(shù)據(jù)處理 王玉彬;周海光;余東昌;蘇德斌 ;梁豐 2008年海峽兩岸氣象科學技術研討會 中國會議 2008-11
10 Parsivel雨滴譜儀與自動站雨量計降水資料初步對比分析 徐文靜; 蘇德斌 ; 張小兵 2007'儀表,自動化及先進集成技術大會 中國會議 2007-12
11 北京高影響天氣事件風險評估方法 羅慧; 謝璞; 蘇德斌 ; 丁德平; 姚東升 中國氣象學會2007年年會 中國會議 2007-11
12 北京冬春黑碳氣溶膠濃度與氣象條件關系研究 虞海燕; 蘇德斌 ; 張小兵; 孫敏鋒; 謝莊 中國氣象學會2006年年會“衛(wèi)星遙感技術進展及應用”分會場 中國會議 2006-10
13 北京地區(qū)10米風和80米風的對比研究 蘇德斌 ;謝莊;王志文;張小兵;李德平 中國氣象學會2006年年會“提高大氣監(jiān)測自動化水平、為業(yè)務技術體制改革作貢獻”分會場 中國會議 2006-10
14 北京地區(qū)臭氧的時空分布特征 李偉;蘇德斌 ;謝莊;虞海燕;于麗萍 中國氣象學會2004年年會 中國會議 2004
15 北京地區(qū)不同下墊面溫度的觀測和分析 謝莊;蘇德斌 ;李德平;崔繼良;劉強 中國氣象學會2004年年會 中國會議 2004
榮譽獎勵:
1.短時臨近交互預報系統(tǒng),北京市氣象局科技成果應用獎(二等獎),2012年。
2.北京奧運會氣象成果推廣應用,北京市氣象局科技成果應用獎(一等獎),2011年。
3.北京奧運會國際天氣預報示范計劃支持技術研究,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09年。
4.綜合人工增雨系統(tǒng)示范工程,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08年;
5.多普勒雷達暴雨山洪監(jiān)測及預警系統(tǒng),北京市氣象局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1年;
6.立體云圖和立體地形在電視天氣預報中的應用,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998年;
7.數(shù)字化雷達對局地強降水客觀識別方法的研究,北京市氣象局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996年。
媒體報道:
蘇德斌:云淡風輕氣象人
從懵懵懂懂地進入大學開始學習氣象,到兢兢業(yè)業(yè)地在氣象局奮戰(zhàn)22個春秋,再到瀟瀟灑灑地棄仕從教成為大學教授,蘇德斌的氣象生涯雖辛苦卻也多姿多彩,蘇德斌的為業(yè)為學很拼搏卻也云淡風輕。
雖已年近五旬,蘇德斌看上去卻顯得很年輕,他笑稱是因為自己“心態(tài)好”。在氣象領域學習、工作多年,輾轉多個崗位,從事過科研開發(fā)、業(yè)務管理、國際合作交流多方面的工作,蘇德斌始終不忘初心,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踏踏實實搞氣象
1989年,蘇德斌從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畢業(yè)后,免試進入中科院原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主要從事雙線偏振雷達研究。碩士畢業(yè)時,研究所所長幾次挽留,希望蘇德斌留在蘭州繼續(xù)學習工作,但當時年輕的蘇德斌覺得,科研就是為業(yè)務服務的,熟悉了氣象業(yè)務,科研也能更好地把握方向,于是,1992年,蘇德斌接受了北京市氣象局的邀請赴京,在氣象局一待就是22年。
蘇德斌讀大學時,全班一共20多人,畢業(yè)后主要工作方向有兩個:一是環(huán)保,一是氣象。全班畢業(yè)后長期搞氣象的只有三四個人。剛畢業(yè)時氣象行業(yè)非常清苦,有同學畢業(yè)分配到氣象局,局里給分了塊地,科研之余還可以種地。
蘇德斌初來北京時,境況也很窘迫。沒有房子住,先后搬了五次家,住過一段時間的招待所,也曾借房住,租房住,與人合住。蘇德斌剛參加工作時一個月掙300塊錢,房租要500塊,兩口人的工資交完房租所剩無幾。后來單位分了宿舍,要與同事兩家合住,同事一開始還不太愿意,蘇德斌跑去勸人家,“現(xiàn)在可以合住,以后想恐怕都沒機會呢。”
剛在氣象局的幾年,他有過許多轉行的機會。
1993年,蘇德斌在新華社信息部借調(diào)工作了一年。當時氣象臺沒有渠道發(fā)布信息,于是就嘗試與新華社合作。蘇德斌在新華社主要負責信息技術開發(fā)工作,因工作表現(xiàn)出色,借調(diào)結束時有機會留在新華社,但他拒絕了。
為了緩解資金困難,氣象局想了不少辦法掙錢。1996~1998年,氣象局接了一個信息系統(tǒng)研發(fā)項目。蘇德斌作為項目組負責人,協(xié)同中國人民銀行清算中心參與牡丹江人民銀行同城支付系統(tǒng)設計開發(fā)工作,同時還參與社保、稅務等系統(tǒng)設計開發(fā)。當時合作的公司開出萬元的月薪邀請他加入,因著對氣象的執(zhí)著和領導的信任,蘇德斌左思右想還是沒有去,繼續(xù)在氣象局拿每個月1000多塊錢的工資。
回首當年,蘇德斌對那時的抉擇毫不后悔,他覺得氣象局氛圍好,有歸屬感,能踏踏實實做事。“我們的老局長人很好,很關心年輕人。我有一段時間因為工作太累生了病,臉色很不好,老局長看到了,就讓我去療養(yǎng)。那時候其實平時都沒怎么跟局長說過話,我很感激他。老局長很敬業(yè),只要他在,就有主心骨,我就不會離開。那時候我很年輕,有干勁,就踏踏實實地在氣象局干。”
蘇德斌所說的因工作勞累而生病,是1994?1995年期間,北京市氣象局啟用國內(nèi)首部C波段多普勒天氣雷達。項目的軟件開發(fā)是與南京大學葛文忠教授帶領的團隊協(xié)作,而葛文忠教授正是蘇德斌本科畢業(yè)論文的指導老師。因為這個項目,蘇德斌回到南京,一待就是一年,跟母校的老師共同工作。
“當時條件很艱苦,可查詢的資料很少,全靠自己琢磨。所有的軟件設計和開發(fā)都是我們自己完成。”蘇德斌是軟件工作的主要負責人,負責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接口軟、硬件系統(tǒng)研制,雷達控制及氣象產(chǎn)品數(shù)據(jù)處理平臺軟件系統(tǒng)研制。
“時間很緊,我記得很清楚,當時的要求是雷達1995年6月1日正式投入業(yè)務運行。”項目最緊張的時候,蘇德斌和同事每天工作到凌晨4點多,早上9點多起床再開始新一天的工作,這樣持續(xù)了半個多月,身體受到了嚴重損害,不得不多次住院治療。“如果按照當時大夫的說法,我這個人應該早就不在了。”蘇德斌笑呵呵地回憶說。
哪里需要去哪里
1996年,北京市氣象局新建了北京氣象信息中心,蘇德斌因為熟悉計算機軟件開發(fā),被調(diào)入信息中心任技術開發(fā)科任科長,負責氣象信息技術開發(fā)。
蘇德斌上大學才接觸到計算機,當時用的還是鼻祖級CPU――8086處理器。因為對計算機感興趣,蘇德斌大學時選修了不少電子信息方面的課程。到技術開發(fā)科以后,他在工作中繼續(xù)學習。那時候計算機還遠未普及,大家都在摸索。有一次天下著瓢潑大雨,局里的計算機出了問題,“領導深夜派車接我,我們忙活半天,最后發(fā)現(xiàn)是因為磁盤空間不足導致系統(tǒng)不能正常工作。”
“當時學計算機沒有教材,用的是笨法子。工程師來了,我就坐在旁邊看,人家敲個命令’ABCD’,我先不管是什么意思,就趕緊在本子上記下’ABCD’,回去自己再慢慢查。”技術越學越精。蘇德斌驕傲地說,“后來北京市長辦公桌上的天氣軟件都是我開發(fā)的。”
1999年年底,北京市氣象局機構調(diào)整,氣象局研究所承擔城市氣象研究工作,蘇德斌任氣象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主要負責大氣探測技術工作和機構調(diào)整、黨務工作。
2001年年底,新的人事政策規(guī)定,工齡滿30年就可以提前退休,氣象局崗位有了較大變動。蘇德斌被調(diào)入北京市觀象臺(中國氣象局大氣探測試驗基地)任臺長(基地主任),負責大氣探測業(yè)務管理。
北京市觀象臺是國際交換站,也是北京地區(qū)唯一的探空站。南郊觀象臺作為中國氣象局大氣探測實驗基地,所有設備上業(yè)務之前都要在這里試驗。但蘇德斌上任時,觀象臺的人員力量很薄弱,工作人員中,只有兩人有高級職稱,還有一兩個是大學畢業(yè)生,其余人全是中專、高中甚至初中文化水平。蘇德斌經(jīng)常給大家講課,定期組織英語學習和探測技術交流,還請來中國氣象局領導來給大家做講座。臺里陸續(xù)招了一批大學生、研究生,更鼓勵工作人員積極參加在職學習。“到我走的時候,可以說研究隊伍已經(jīng)初步建立起來了。”
2003年8月到2005年1月,蘇德斌赴美國天氣局氣象開發(fā)實驗室(NOAA/NWS/MDL)做訪問學者,主攻氣象預報系統(tǒng)研發(fā)。當蘇德斌從美國回來的時候,觀象臺的隊伍卻散了,骨干都被調(diào)入新成立的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沒被調(diào)走的人也不能安心工作。2005年6月,蘇德斌被推薦參加中國氣象局處級干部培訓班,他去跟局長請假。“我走不開,臺里的人現(xiàn)在心太亂。”蘇德斌又開始重新建設隊伍。
2006年6月,北京市氣象局為服務奧運做準備,蘇德斌因為工作經(jīng)驗豐富,又有美國訪學經(jīng)歷,被任命為氣象局業(yè)務處處長,負責氣象綜合業(yè)務管理。為籌備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從事繁重業(yè)務管理工作的同時,蘇德斌還主持和參與多項研究課題,主持北京市氣象局車載 X波段雷達研制與應用開發(fā)工作,針對奧運需求,主持研發(fā)短時臨近交互預報系統(tǒng)(VIPS),在奧運氣象服務保障工作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并在多個省市氣象業(yè)務中得到推廣應用。
服務奧運期間,蘇德斌每天六點多就到單位,經(jīng)常夜里十一二點鐘才回家,夜里兩三點才能睡覺。中午在辦公室定個鬧鐘,有時只能睡五分鐘或者十分鐘。“鬧鐘一響就起來,精神就很好。”蘇德斌總是在團隊里喊一個口號――只為問題找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奧運的服務要求非常高,工作很難,酸甜苦辣特別多。很多覺得難以完成的任務,最后證明我們其實都可以做到,因為那時候有一種拼搏的精神,人心很齊,我覺得這是奧運會留給我們最寶貴的遺產(chǎn)。”
奧運掃尾完成之后,2009年7月,蘇德斌調(diào)入北京市氣象局大氣探測技術保障中心任主任,負責氣象探測裝備保障業(yè)務管理和研究。“裝備、保障,聽起來像搞后勤的,好多人覺得這個崗位不像業(yè)務處處長前景那么好。但我覺得探測非常重要。”蘇德斌一頭扎進了新的工作中。
“在大氣探測技術保障中心的這個階段是我工作以來最重要最辛苦的四年。”蘇德斌如是說。開始,中心沒有一個科研項目,工作人員中只有一個研究生,平時的工作狀態(tài)就是“設備有問題了就去看一下”,工作方向不甚明確。
蘇德斌上任后,首先是找方向,帶著隊伍到基層臺站調(diào)研,漸漸把問題梳理清楚了。2011年,大氣探測技術保障中心將調(diào)研分析結果和未來工作計劃向局里匯報,得到了局領導的大力支持,增加了編制,改善了辦公條件。到2013年,中心申報了28個項目,其中25個項目獲批,幾乎每個人都有科研項目。
在推動團隊發(fā)展的同時,蘇德斌也沒有放松對自己的要求。2013年,蘇德斌從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大氣物理與大氣環(huán)境專業(yè)畢業(yè),拿到了博士學位。“白天上班很忙,學習研究全靠下班之后和晚上的時間。很辛苦,但是心里很愉快。”
“我很希望局里再給我兩年時間,能讓工作走上正軌,即使以后走了工作也能持續(xù)開展下去。”但是,2013年7月,蘇德斌又被調(diào)到了信息中心當主任,離開了他花費了許多心血的大氣探測技術保障中心,“其實真是不舍得,離開時真有點傷心。”
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2014年7月,蘇德斌離開工作了22年的北京市氣象局,調(diào)入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電子工程學院任教授,從事大氣探測技術科研及教學工作。高考報志愿時,因為對電子信息的喜愛,蘇德斌的第一志愿是西北電訊工程學院,后來因為老師的勸說才選擇了本省的南京大學。“繞了一圈,現(xiàn)在還是在電子工程學院了。”蘇德斌笑著調(diào)侃。
放棄安穩(wěn)的工作和多年的積累,離開熟悉的環(huán)境,拋棄公務員身份,重新開始,進入教學科研領域,拿著相比從前更加微薄的工資,“很多人理解不了,但是我真覺得沒關系,就是應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們這代人有國家分配的房子,吃飯也花不了什么錢,工資多少沒有那么重要。”
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才是重要的事。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擁有中國氣象局大氣探測重點開放實驗室,蘇德斌很看中這里的研究條件。“我們國家是個氣象大國,雷達系統(tǒng)的數(shù)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這些年發(fā)展很快。但是在數(shù)據(jù)的精度、應用、管理等許多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都還有很大差距,還算不上是真正的氣象強國……除了能力,別的都是虛的。我們國家的氣象研究是可以做得很好的。”在大學里,蘇德斌終于可以全心投入大氣探測科學的研究了。
二十多年來,蘇德斌雖然換過許多崗位,他對科研一直沒有放松,曾主持完成北京市氣象局C波段雙線偏振雷達升級改造工作,主持完成科技部公益性行業(yè)(氣象)科研專項項目等,但他對自己并不滿意,“以前在業(yè)務和管理崗位,對科研做得不深入,不夠好。”
在新的平臺上,蘇德斌工作得有聲有色,“這一年我覺得很好,算是順利轉型吧!一是適應了新環(huán)境,二是同事和學生們也都很不錯,三是學校也給了我很大的支持。我很高興,感覺能真正再做一些事情。”蘇德斌對科研前景充滿期待和信心。目前,他主要從事天氣雷達、閃電定位、自動氣象站等綜合氣象探測及多傳感器探測資料融合分析、暴雨可預報性等方面研究工作。“不要覺得目標遙遙無期,從現(xiàn)在開始做,今年是1,明年是5,后年可能就是10,不做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潛力。”蘇德斌經(jīng)常也經(jīng)常這樣“鼓動”身邊的同事。
同事們說,蘇德斌充滿了正能量。蘇德斌說:“我愿意做一個促進者。”
蘇德斌以前是大氣科學學院的校外導師,如今是電子工程學院的教授。但他覺得,兩個學院如果加強合作,應該能夠加快推進整個學科的發(fā)展。“我以前在很多崗位工作過,看問題可能會有不同的角度。”
搞好科研團隊建設,是蘇德斌多年來一貫重視并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竭力推動的。“一個人自己埋頭做研究、發(fā)論文也可以,但對我來說那樣的研究意義不大,如果團隊沒有建起來,就缺乏后勁。等20年之后,我們科研的發(fā)展是不是能夠躋身國際前沿,那才有意義。”目前,蘇德斌所在的電子工程學院氣象領域已有四五個不同方向的團隊,“理清方向,樹立目標,我們已經(jīng)有了一個好的開始。”
此外,蘇德斌積極幫助學校大力推動國際交流合作。2012年,蘇德斌曾主持中國氣象局國際科技合作項目,邀請加拿大環(huán)境部、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教授來華交流訪問。其中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大氣科學研究綜合實力在全美名列前茅。
目前,蘇德斌依然與科羅拉多州立大學保持良好聯(lián)系,并一直努力促進與其進行學術交流。“要走到國際上去,我們不能做井底之蛙。通過跟國際的合作,特別是一些國際上水平先進的實驗室進行合作,與世界氣象組織建立一定的聯(lián)系,把我們的水平提上去。”
蘇德斌說:“如果學校每年選拔兩三個人到國際上去學習,跟國外的專家合作、交流,五年十年之后,就有二十來人,那么我們的學術氛圍、科研隊伍都能有很大提高,整個科研團隊也有了后繼力量。”
讓蘇德斌欣慰的是,在學校領導及同事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學校已與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簽署了校級國際合作協(xié)議,雙方將協(xié)同組建國際合作大氣探測實驗室,學校將有計劃地派出訪問學者,合作開展相關研究工作,未來幾年將有望收獲一系列成果。
進入高校的一年里,蘇德斌除了推動科研和國際交流,他還對學生的教育投入了很多精力。
“在美國的時候,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中美教育上的差異。布什競選時提出教育上‘不要讓一個人落下’,我們的教育還是有些不足。”現(xiàn)在蘇德斌教的是大二、大三的學生,“就像我兒子那么大,我覺得這些孩子非常有才能,應該好好培養(yǎng)。”
下一個學期,蘇德斌決定去當本科學生的班主任。班主任的工作繁雜瑣碎又沒有什么回饋,一般來說,都是由學校指派的年輕教師擔任,很少有人主動要求當。但作為教授的蘇德斌已經(jīng)向學院提出了申請,將在下個學期擔任學生班主任。“最好從年輕人開始培養(yǎng),如果有三四年的時間,就可能培養(yǎng)出很多后繼的力量,避免出現(xiàn)斷層。”“年輕老師容易和學生打成一片,但是其實我們也有可能和學生很好相處,同時因為閱歷更豐富一些,可能在長遠上能對他們有更好的指導。”
來源:科學中國人 2016年 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