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專著:

出版專著:
主要著書、譯著有《都市圈環境規劃方法》、《長江三峽區域旅游發展規劃》、《中國城市承載力及其危機管理研究報告》、《共享空間》、《土地開發手冊——規劃、工程設計和勘測》等6部,作為副主編參加主編了《中國城市化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叢書(新華出版社出版),主編了《城市規劃相關知識》(全國注冊城市規劃師執業資格考試參考用書)以及參與寫作、編著其它專著多部。
1、《都市圈環境規劃的理念和方法》,川上秀光、呂斌等合著,日本環境科學學會出版社,1990。
發表中文期刊論文:
在國內外各種科學技術和經濟學類核心刊物及專業技術刊物發表的論文有:《“世界大都市”東京CBD的功能與形態》(1998年)、《國外城市設計制度與總體規劃》(1998年)、《可持續社區規劃的理念與方法》(1998年)、《國外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的新動向》(2000年)、《創造城市魅力的新規劃理念——集客型城市開發的新動向》(2000年)、《大學校園空間持續成長的原理及規劃方法》(2002年)、《試論景觀與環境意識》(2002年)等180余篇。
[1]劉潔敏,呂斌.非洲欠發達地區首都新城開發策略研究——以剛果共和國首都布拉柴維爾市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21,30(02):276-285.
[2]呂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與城市空間治理響應的初步思考[J].城市發展研究,2020,27(03):7-8.
[3]呂斌.營造韌性魅力社區 助力城市治理現代化[J].先鋒,2020(03):23-25.
[4]呂斌,陳天,匡曉明,呂曉寧,史懷昱,彭瑤玲,黃文柳,張衛華,吳曉雷.城鎮風貌管控的制度化路徑[J].城市規劃,2020,44(03):57-64.
[5]呂斌,文愛平.呂斌:社會5.0時代的美好人居與場所再設計[J].北京規劃建設,2019(06):188-193.
[6]邊防,呂斌.轉型期中國城市多元參與式社區治理模式研究[J].城市規劃,2019,43(11):81-89.
[7]董亞暉,呂斌.紫線彈性劃定下的老城區可持續再生路徑研究——以深圳南頭古城為例[J].規劃師,2019,35(16):17-22.
[8]張中華,趙璐,呂斌.可持續性城市空間規劃研究進展及啟示[J].城市發展研究,2019,26(07):67-74.
[9]劉珊,呂斌.“團地再生”的模式與實施績效——中日案例的比較[J].現代城市研究,2019(06):118-127.
[10]梁立雨,郭志強,李軍祥,呂斌.中學學區對周邊小區二手房房價的溢價分析——以深圳市為例[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55(03):537-542.
[11]呂斌,楊保軍,張泉,段德罡,王世福,陳飛,陳天,裴東偉,江偉輝,周嵐,李金路.城鎮特色風貌傳承和塑造的困與惑[J].城市規劃,2019,43(03):59-66+95.
[12]郭志強,呂斌.歷史文化街區有機更新中的風貌管控——以北京南鑼鼓巷為例[J].商業經濟研究,2018(24):134-136.
[13]郭志強,呂斌.國家中心城市競爭力評價[J].城市問題,2018(11):28-36.
[14]劉易軒,呂斌.深圳市南頭古城城市修補的場所營造路徑[J].規劃師,2018,34(10):59-65.
[15]邊防,呂斌.基于比較視角的美國、英國及日本城市社區治理模式研究[J].國際城市規劃,2018,33(04):93-102.
[16]何為,呂斌,胡濱,曾九利,唐鵬,周國強.網絡城市:內涵、特征與發育度綜合評價——以成都市為例[J].城市規劃,2018,42(05):106-113.
[17]劉瑋,呂斌.基于自組織理論的跨行政區歷史文化資源整合路徑——以曲阜、鄒城、泗水為例[J].城市發展研究,2018,25(03):70-76.
[18]樊星,呂斌,小泉秀樹.從打招呼開始東京谷中地區如何再造魅力[J].公關世界,2017(19):84-91.
[19]楊震,呂斌,王晶.北京、重慶和深圳城市空間增長績效比較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7,36(05):44-49.
[20]楊震,呂斌,王晶.以出行路徑耗時為測度的城鎮體系空間結構研究[J].經濟地理,2017,37(09):87-94.
[21]管旸,呂斌.云南水資源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市域間比較——從供給與稟賦差異的角度出發[J].城市發展研究,2017,24(08):108-114.
[22]樊星,呂斌,小泉秀樹.日本社區營造中的魅力再生產——以東京谷中地區為例[J].國際城市規劃,2017,32(03):122-129.
[23]周國強,呂斌,趙勇健.城鄉統籌視角下縣域農村居民點優化布局研究——以河北省臨漳縣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17,45(10):283-287.
[24]呂斌,文愛平.呂斌:“第六產業”助力特色小鎮[J].北京規劃建設,2017(02):186-189.
[25]文天祚,許嬋,呂斌.成熟型資源城市轉型與服務業發展路徑研究——以江西省德興市為例[J].湖北農業科學,2016,55(24):6613-6617.
[26]呂斌,伍清河,徐粒.區間對象族的可鎮定性分析[J].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1(06):1-9.
[27]呂斌,呂心迪.傳統村落文化景觀保護與可持續再生途徑——以北京爨底下村和云南馬坪關村為例[J].住區,2016(05):116-119.
[28]黃艷,薛瀾,石楠,葉裕民,張庭偉,鄒德慈,周婕,姜曉萍,崔功豪,郁建興,何志方,陸軍,武廷海,施衛良,唐子來,呂斌,楊開峰.在新的起點上推動規劃學科發展——城鄉規劃與公共管理學科融合專家研討[J].城市規劃,2016,40(09):9-21+31.
[29]呂斌.《和諧宜居城市建設的理論與實踐》評述[J].地理學報,2016,71(08):1473.
[30]唐婷,呂斌,張文新.城市生態隔離區規劃管理對策[J].規劃師,2016,32(07):45-51.
[31]胡映潔,呂斌.城市規劃利益還原的理論研究[J].國際城市規劃,2016,31(03):91-97.
[32]管旸,呂斌.近代云南城市空間演化的外生動力分析[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6,35(03):170-175+180.
[33]胡映潔,呂斌.我國工業用地更新的利益還原機制及其績效分析[J].城市發展研究,2016,23(04):61-66+92.
[34]黃柏瑋,呂斌.大學校園食堂低碳績效研究——以北京大學康博斯食堂為例[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52(02):320-326.
[35]呂斌.“一帶一路”戰略與多尺度空間規劃對應[J].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16,31(01):4.
[36]劉衛東,呂斌,黃斌,周長林.“一帶一路”戰略與多尺度空間規劃對應訪談錄[J].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16,31(01):1-3.
[37]呂斌.美麗中國呼喚景觀風貌管理立法[J].城市規劃,2016,40(01):70-71.
[38]楊帆,呂斌.城鎮化對原住民的影響及其適應策略——以南鑼鼓巷和韭園村為例[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06):124-131.
[39]劉潔敏,呂斌.川渝地區城鄉統籌水平演化特征分類研究[J].地理科學進展,2015,34(10):1266-1274.
[40]張純,呂斌,鄭童.轉型期內城傳統街坊社區的城市形態演變——基于北京市內城三個社區的案例研究[J].城市規劃,2015,39(10):24-30.
[41]趙勇健,呂斌,張銜春,胡國華,李金鋼.高技術園區生活性公共設施內容、空間布局特征及借鑒——以日本筑波科學城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15(07):39-44.
[42]呂斌,江南,胡映潔.北京市城鄉接合部拆遷安置政策評議[J].中國土地,2015(06):15-18.
[43]孫瑜康,呂斌,趙勇健.基于出行調查和GIS分析的縣域公共服務設施配置評價研究——以德興市醫療設施為例[J].人文地理,2015,30(03):103-110.
[44]文萍,呂斌,趙鵬軍.國外大城市綠帶規劃與實施效果——以倫敦、東京、首爾為例[J].國際城市規劃,2015,30(S1):57-63.
[45]許嬋,呂斌,文天祚.基于電子商務的縣域就地城鎮化與農村發展新模式研究[J].國際城市規劃,2015,30(01):14-21.
[46]張銜春,呂斌,許順才,龍迪,陳鵬.長株潭城市群多中心網絡治理機制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5,22(01):28-37.
[47]胡映潔,呂斌.城市社區空間應急疏散能力評價模型構建及其應用——以北京市交道口社區為例[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5,31(01):120-124+2.
[48]呂斌.規劃教育要服務職業發展需要[J].城市規劃,2015,39(01):95-97.
[49]石楠,唐子來,呂斌,彭震偉,陳滄杰,袁奇峰,司馬曉,王春,葉裕民,胡毅,黃亞平,湯放華,段進.規劃教育——從學位教育到職業發展[J].城市規劃,2015,39(01):89-94.
[50]鄧婷婷,呂斌.北京市東二環商務區服務功能需求的時空特征[J].城市問題,2014(10):48-52.
[51]翁一峰,呂斌,魯曉軍.“產權關系”視角下的鄉村空間發展探究——以無錫市陽山鎮為例[J].城市規劃,2014,38(10):51-58.
[52]鄧婷婷,呂斌.大都市商務區零距離服務功能研究——以北京東二環總部經濟區為例[J].商業時代,2014(26):18-20.
[53]賀歡歡,呂斌.長株潭城市群經濟聯系測度研究[J].經濟地理,2014,34(07):67-74.
[54]呂斌,伍清河,徐粒.區間對象族可鎮定性半徑的解析計算[J].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9(03):5-11.
[55]向喬玉,呂斌.產城融合背景下產業園區模塊空間建設體系規劃引導[J].規劃師,2014,30(06):17-24.
[56]伍佳,呂斌.土地消費內生化的城市增長模型及最優城市增長邊界[J].城市發展研究,2014,21(05):61-65+78.
[57]陳曦,呂斌.中小城市服務業集聚區發展模式研究[J].經濟地理,2014,34(04):105-111.
[58]趙鵬軍,呂斌,約翰·彭德爾伯里.基于低碳目標的舊城改造規劃理論與實踐[J].國際城市規劃,2014,29(02):8-12.
[59]陳圓圓,呂斌.基于空間句法的舊城區可持續再生空間設計方案評價[J].規劃師,2014,30(02):79-84.
[60]徐中煜,呂斌.圍繞“首善文化”增進核心競爭力的規劃——以北京舊城為例[J].北京規劃建設,2014(01):90-96.
[61]張雪,呂斌.農民工市民化用時差異的影響因素[J].城市問題,2013(12):94-101.
[62]趙剛,呂斌,張俐.基于村民參與的風景名勝區經營模式研究——以長江三峽風景名勝區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3,34(06):58-64.
[63]呂斌,陳圓圓.空間句法在規劃方案設計中的應用——以株洲建寧老區為例[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3,29(05):119-122+2.
[64]呂斌,樊星,李小萌.歷史文化街區是文化創意產業集聚與發育的重要載體——以北京市南鑼鼓巷為例[J].北京規劃建設,2013(05):115-119.
[65]陳軼,呂斌,張雪,譚肖紅.城鄉統籌背景下縣域農村居民城鎮化遷移意愿特征研究[J].小城鎮建設,2013(08):79-83+104.
[66]呂斌,張晉東.基于RFM模型的商業銀行營銷決策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3(14):65-67.
[67]呂斌,耿萌萌.基于“價值重塑”看歷史街區保護與活化的博弈關系——以臺灣三峽老街為例[J].城市發展研究,2013,20(07):156-159.
[68]劉潔敏,呂斌,王璐,張銜春.區域品牌旅游產品聯合開發模式探析——以環渤海地區沿海17市為例[J].特區經濟,2013(06):75-79.
[69]呂斌.大學綠色校園建設目標與測度的國際比較[J].建設科技,2013(12):30-34+36.
[70]呂斌,孫婷.低碳視角下城市空間形態緊湊度研究[J].地理研究,2013,32(06):1057-1067.
[71]胡垚,呂斌.城市地鐵網絡特征分析及類型劃分[J].規劃師,2013,29(05):96-101.
[72]呂斌,王春.歷史街區可持續再生城市設計績效的社會評估——北京南鑼鼓巷地區開放式城市設計實踐[J].城市規劃,2013,37(03):31-38.
[73]鄭憩,呂斌,譚肖紅.國際舊城再生的文化模式及其啟示[J].國際城市規劃,2013,28(01):63-68.
[74]黃斌,呂斌.低碳視角的城市空間形態優化路徑研究[J].中國市場,2013(04):51-56.
[75]陳軼,呂斌,張純,譚肖紅.拉薩市河壩林地區回族聚居區社會空間特征及其成因[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3,22(01):32-39.
[76]呂斌.南鑼鼓巷地區的空間格局與歷史文化價值[J].北京規劃建設,2013(01):98-103.
[77]呂斌,張純,陳天鳴.城市低收入群體的就業可達性變化研究——以北京為例[J].城市規劃,2013,37(01):56-63.
[78]呂斌.南鑼鼓巷基于社區的可持續再生實踐——一種舊城歷史街區保護與發展的模式[J].北京規劃建設,2012(06):14-20.
[79]譚肖紅,袁奇峰,呂斌.城中村改造村民參與機制分析——以廣州市獵德村為例[J].熱帶地理,2012,32(06):618-625.
[80]胡垚,呂斌.大都市低碳交通策略的國際案例比較分析[J].國際城市規劃,2012,27(05):102-111.
[81]呂斌,伍清河,徐粒,楊洋.Stabilizability analysis of sphere plants[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2,19(09):2561-2571.
[82]呂斌,張瑋璐,王璐,高曉雪.城市公共文化設施集中建設的空間績效分析——以廣州、天津、太原為例[J].建筑學報,2012(07):1-7.
[83]呂斌.客戶關系管理在商業銀行的應用研究[J].武漢金融,2012(07):59-60.
[84]黃斌,呂斌,胡垚.文化創意產業對舊城空間生產的作用機制研究——以北京市南鑼鼓巷舊城再生為例[J].城市發展研究,2012,19(06):86-90+97.
[85]劉晗,呂斌.太行山區牛叫河小流域土地可持續利用模式探討[J].地理研究,2012,31(06):1050-1056.
[86]黃斌,呂斌,李磊,趙剛.再論三峽庫區旅游地空間的變動與重構——對《論三峽庫區旅游地空間的變動與重構》的檢驗與發展[J].旅游學刊,2012,27(06):52-62.
[87]孫建欣,呂斌,陳睿.中國城市經濟適用房保障模式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2,19(05):66-71.
[88]張純,張洋,呂斌.唐山大地震后重建與恢復的反思:城市規劃視角的啟示[J].城市發展研究,2012,19(05):119-126.
[89]黃斌,戴林琳,胡垚,呂斌.基于空間生產視角的文化創意產業對舊城再生影響機制研究——以南鑼鼓巷為例[J].北京規劃建設,2012(03):106-111.
[90]張純,鄭童,呂斌.北京流動兒童就學的校車線路研究——基于網絡法的分析及校車設施布局建議[J].規劃師,2012,28(05):101-105.
[91]呂斌.商業銀行客戶關系管理應用實施戰略研究[J].浙江金融,2012(04):48-50.
[92]呂斌,闞俊杰.西方可持續校園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國際城市規劃,2012,27(01):44-52.
[93]任晉鋒,呂斌.北京核心城區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問題及對策研究——以西城區調研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12,27(02):53-59.
[94]任晉鋒,呂斌.我國城市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問題及對策——以北京西城區為例[J].規劃師,2011,27(S1):229-233.
[95]鄭童,呂斌,張純.北京流動兒童義務教育設施的空間不均衡研究——以豐臺區為例[J].城市發展研究,2011,18(10):115-123.
[96]鄭童,呂斌,張純.基于模糊評價法的宜居社區評價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1,18(09):118-124.
[97]任晉鋒,呂斌.土地使用對交通出行的影響[J].城市規劃學刊,2011(05):63-72.
[98]陳軼,呂斌,朱力,劉如菲,趙剛.石家莊都市區城鄉一體化進程與空間組織[J].城市發展研究,2011,18(08):25-30.
[99]呂斌,曹娜.中國城市空間形態的環境績效評價[J].城市發展研究,2011,18(07):38-46.
[100]黃赟,呂斌.統籌城鄉背景下成都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戰略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21):12944-12946.
[101]呂斌,闞俊杰,姚爭.大學校園可持續性測度及其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1(13):30-35.
[102]黃赟,呂斌.統籌城鄉背景下成都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戰略思考(英文)[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1,3(06):18-21+25.
[103]呂斌,劉津玉.城市空間增長的低碳化路徑[J].城市規劃學刊,2011(03):33-38.
[104]呂斌.城市設計面面觀[J].城市規劃,2011,35(02):39-44.
[105]張良,呂斌.交通機動化爆炸性增長的模型分析[J].城市問題,2011(01):42-47.
[106]張良,呂斌.城市機動化爆炸性增長的Logistic模型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S2):31-35.
[107]陳軼,楊青山,呂斌.基于新區域地理的拉薩市城市個性維護與發展研究[J].經濟地理,2010,30(12):1985-1991.
[108]向嵐麟,呂斌.新文化地理學視角下的文化景觀研究進展[J].人文地理,2010,25(06):7-13.
[109]張翼,呂斌.《拆遷條例》修訂與城市更新制度創新初探[J].城市規劃,2010,34(10):17-22+29.
[110]任晉鋒,呂斌.基于類型學方法的北京四合院的保護和再生[J].城市規劃,2010,34(10):88-92.
[111]向嵐麟,呂斌.光明城與廣畝城的哲學觀對照[J].人文地理,2010,25(04):36-40+160.
[112]呂斌.承載力分析與生態城市[J].動感(生態城市與綠色建筑),2010(03):28-32.
[113]彭覓,呂斌,張純,黃斌.中國能源碳排放的區域差異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城市發展研究,2010,17(07):6-11+44.
[114]韋薈,呂斌,孫莉.經濟危機對東莞電子信息制造業空間集聚形態的影響研究——基于兩次經濟危機的比較視角[J].城市發展研究,2010,17(07):113-118.
[115]余猛,呂斌.低碳經濟與城市規劃變革[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07):20-24.
[116]余猛,呂斌.舊城區的宜居城區環境建設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S1):413-416.
[117]張翼,呂斌.哈爾濱松花江沿江風景帶保護開發規劃的有關問題[J].規劃師,2010,26(06):30-34.
[118]徐勤政,呂斌,劉津玉.我國大城市跨江河發展的特征及門檻分析——以濟南為例[J].經濟地理,2010,30(05):766-772.
[119]戴林琳,呂斌,蓋世杰.京郊歷史文化村落存續現狀的多維探析——以北京東郊為例[J].規劃師,2010,26(02):61-65.
[120]張良,呂斌.日本首都圈規劃的主要進程及其歷史經驗[J].城市發展研究,2009,16(12):5-11.
[121]孫建欣,呂斌,陳睿,和朝東.城鄉統籌發展背景下的村莊體系空間重構策略——以懷柔區九渡河鎮為例[J].城市發展研究,2009,16(12):75-81+107.
[122]呂斌.日本經濟高度增長與快速城市化階段的城市規劃制度及其實踐——剖析昭和時期(1925—1989年)城市規劃制度的變革歷程[J].國際城市規劃,2009,24(S1):332-338.
[123]戴林琳,呂斌,蓋世杰.京郊歷史文化村落的評價遴選及保護策略探析——以北京東郊地區為例[J].城市規劃,2009,33(09):64-69.
[124]余猛,呂斌,孫建欣.都市圈中不同級別城市的跨界整合[J].城市規劃學刊,2009(03):95-98.
[125]張純,鄭童,呂斌,柴彥威.出租車司機在外就餐特征研究及規劃建議——基于北京市的案例調查[J].地理科學進展,2009,28(03):384-390.
[126]張純,呂斌.合作型和諧社區規劃途徑——北京市東城區交道口的實踐案例[J].城市發展研究,2009,16(04):101-105+121.
[127]劉德云,呂斌.跨界城市旅游合作機制研究——基于案例的比較分析[J].城市問題,2009(03):34-41.
[128]孫莉,呂斌,周蘭蘭.中國城市承載力區域差異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09,16(03):133-137.
[129]呂斌.關于奧運后城市總體布局[J].北京規劃建設,2009(02):192.
[130]高娟,呂斌.“生態規劃”理論在城市總體規劃中的實踐應用——以唐山市新城城市總體規劃為例[J].城市發展研究,2009,16(02):127-131.
[131]馬敏蕾,呂斌,馮長春.基于GIS基礎上的北京住房價格空間格局研究[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8,21(12):26-28+41-42.
[132]呂斌,孫莉,譚文墾.中原城市群城市承載力評價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05):53-58.
[133]呂斌,祁磊.緊湊城市理論對我國城市化的啟示[J].城市規劃學刊,2008(04):61-63.
[134]孫莉,呂斌,胡軍.中原城市群城市承載力評價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8(03):16-20.
[135]張翼,呂斌.和諧社會與城市規劃公共性的回歸[J].城市問題,2008(04):5-9.
[136]呂斌.日本經濟高度增長與快速城市化階段的城市規劃制度及其實踐——剖析昭和時期(1925—1989年)城市規劃制度的變革歷程[J].國際城市規劃,2008(02):19-25.
[137]張翼,呂斌.基于城鄉統籌的蘇南地區現代農村發展策略——以無錫市濱湖區為例[J].城市問題,2008(03):30-34.
[138]徐穎,呂斌.基于GIS與ANN的土地轉化模型在城市空間擴展研究中的應用——以北京市為例[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2):262-270.
[139]張純,王敬甯,陳平,王緝慈,呂斌.地方創意環境和實體空間對城市文化創意活動的影響——以北京市南鑼鼓巷為例[J].地理研究,2008(02):439-448.
[140]佘高紅,呂斌.轉型期小城市舊城可持續再生的思考[J].城市規劃,2008(02):16-21.
[141]呂斌.貫徹《城鄉規劃法》 修訂注冊規劃師考試大綱[J].城市規劃,2008(02):84.
[142]何重達,呂斌.中國單位制度社會功能的變遷[J].城市問題,2007(11):48-56.
[143]陳睿,呂斌.濟南都市圈城市化空間分異特征及其引導策略[J].人文地理,2007(05):43-49.
[144]呂斌.交道口·南鑼鼓巷[J].北京規劃建設,2007(05):137-142.
[145]張翼,呂斌,羅征.濟南市跨河發展與都市區空間整合研究[J].城市規劃學刊,2007(05):92-96.
[146]呂斌,黃翊,李瀟.北京青年旅舍經營現狀與對策研究[J].北京社會科學,2007(04):65-71.
[147]李翅,呂斌.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的影響因素及用地模式探討[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7(08):7-9+46.
[148]呂斌,王玉娥,張翼.濟南北跨黃河發展的影響因素及作用機制研究初探[J].城市發展研究,2007(03):37-41.
[149]郭沁,呂斌.我國歷史文化街區復興面對的問題與思考[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7(05):16-18+46-47.
[150]呂斌,彭立維.我國空港都市區的形成條件與趨勢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7(02):11-15.
[151]張純,呂斌,孫莉.游客體驗的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基于宜昌市景區的問卷調查[J].旅游學刊,2007(04):58-61.
[152]陳睿,呂斌.城市空間增長模型研究的趨勢、類型與方法[J].經濟地理,2007(02):240-244+260.
[153]呂斌,陳睿.實現健康城鎮化的空間規劃途徑[J].城市規劃,2006(S1):65-68+74.
[154]辛飛,呂斌.日本市區中心活性化政策研究[J].城市規劃,2006(12):81-86.
[155]呂斌,陳睿.我國城市群空間規劃方法的轉變與空間管制策略[J].現代城市研究,2006(08):18-24.
[156]周暢,崔愷,鄧東,王輝,傅剛,呂斌.建筑師的城市視角——一次關于城市與建筑的對話[J].建筑學報,2006(08):46-52.
[157]呂斌,佘高紅.城市規劃生態化探討——論生態規劃與城市規劃的融合[J].城市規劃學刊,2006(04):15-19.
[158]呂斌,周琦.深圳市近期“城中村”改造的規劃控制及策略思考[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6(06):11-14+46.
[159]張忠國,呂斌.東京空間政策中的成長管理策略研究及其借鑒[J].城市規劃,2006(06):65-68.
[160]呂斌,杜姍姍,黃小兵.公眾參與架構下的新農村規劃決策——以北京市房山區石樓鎮夏村村莊規劃為例[J].城市發展研究,2006(03):34-38+42.
[161]唐伽拉,呂斌.大學與社區互動機制及其對城市規劃的啟示[J].城市問題,2006(03):39-43.
[162]呂斌.轉型期中國城市空間可持續再生的課題與途徑[J].資源·產業,2005(06):62-63.
[163]陳鋒,王唯山,吳唯佳,孫施文,周嵐,呂斌,楊保軍,趙萬民.非法定規劃的現狀與走勢[J].城市規劃,2005(11):47-55.
[164]趙鵬軍,呂斌.港口經濟及其地域空間作用:對鹿特丹港的案例研究[J].人文地理,2005(05):114-117.
[165]呂斌,和朝東.從區域的視角分析提升煙臺城市競爭力的戰略[J].城市發展研究,2005(03):69-75.
[166]張忠國,呂斌.市場經濟條件下用經濟分析的觀點優化城市規模[J].經濟地理,2005(02):215-218.
[167]呂斌,張忠國.美國城市成長管理政策研究及其借鑒[J].城市規劃,2005(03):44-48+54.
[168]呂斌,陳睿,蔣丕彥.三峽工程影響下三峽區域旅游地空間結構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4(06):73-77+114.
[169]陳睿,呂斌.區域旅游地空間自組織網絡模型及其應用[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4(06):81-86+98.
[170]張忠國,呂斌,王志美.近現代青島城市規劃與空間結構轉型[J].城市問題,2004(06):35-38.
[171]殷成志,呂斌.長江三峽區域旅游交通規劃[J].城市規劃匯刊,2004(02):52-57+96.
[172]呂斌,陳睿,蔣丕彥.論三峽庫區旅游地空間的變動與重構[J].旅游學刊,2004(02):26-31.
[173]覃寧寧,呂斌.華盛頓大學設計專項組及啟示[J].規劃師,2004(01):82-84.
[174]樸慶日,呂斌,趙鵬軍.城市功能區劃的數量化方法研究及其應用——以深圳市南山區物流中心選址為例[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3(01):5-9.
[175]徐輝,呂斌.試論景觀與環境意識——以現代天橋景觀為例[J].規劃師,2002(11):86-89.
[176]徐輝,呂斌.試論景觀與環境意識——以現代天橋景觀為例[J].規劃師,2002(10):84-87.
[177]呂斌.城市設計實踐的反思與轉機[J].國外城市規劃,2001(02):10-12+48.
[178]呂斌.創造城市魅力的新規劃理念──集客型城市開發的新動向[J].城鄉建設,1999(12):36-38.
[179]鄧述平,呂斌,周衛,張謙益,施維克,李萍萍,劉意鷗,楊培峰.城市規劃研究與策劃[J].規劃師,1999(02):21-25.
[180]呂斌.國外區域基礎設施 建設手法的新動向[J].城鄉建設,1999(04):36-38.
[181]呂斌.國外城市設計制度與城市設計總體規劃[J].國外城市規劃,1998(04):2-9.
[182]呂斌.國外城市規劃潮流的變化與城市規劃師的培養教育[J].規劃師,1998(02):33-37.
[183]呂斌.《城市規劃法》應體現市場轉軌機制下作為基本法的功能與作用[J].城市規劃,1998(03):22.
[184]呂斌.日本城市規劃體系的變遷與規劃師的職責和作用[J].規劃師,1998(01):36-38.
發表會議論文:
[1]沈愷,陸成杰,呂斌. 城市治理視角下舊城更新模式研究——以深圳市為例[C].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東莞市人民政府.持續發展 理性規劃——2017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02城市更新).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東莞市人民政府: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7:966-980.
[2]Annett M.Kim,呂斌,袁泉. 北京外來人口住房需求的顯示性偏好研究[C].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貴陽市人民政府.新常態:傳承與變革——2015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6住房建設規劃).中國城市規劃學會、貴陽市人民政府: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5:30-49.
[3]石婷婷,呂斌. 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水系統規劃優化路徑研究——以北京麗澤商務區為例[C].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政府.2014(第九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論文集—S02生態城市規劃與實踐的創新發展.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政府: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2014:47-53.
[4]張銜春,呂斌,趙勇健. 國內外比較視角下長株潭城市群區域治理機制研究[C].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鄉治理與規劃改革——2014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3 區域規劃與城市經濟).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4:607-616.
[5]文萍,呂斌,趙鵬軍. 北京城市“綠隔”的績效評價[C].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鄉治理與規劃改革——2014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1——規劃實施與管理).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4:180-192.
[6]胡映潔,呂斌. 工業開發區轉型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研究——基于中國三大都市圈重點開發區的調研[C].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鄉治理與規劃改革——2014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1——規劃實施與管理).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4:193-205.
[7]呂斌,張純,陳天鳴. 城市低收入群體的就業可達性變化研究:以北京為例[C].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多元與包容——2012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3.城市規劃管理).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2:63-78.
[8]呂斌,張純,鄭童. 轉型期內城傳統街坊社區的城市形態演變——北京不同更新策略下三個社區的案例[C].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南京市政府.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南京市政府: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1:7434-7450.
[9]呂斌,徐勤政. 我國應用城市增長邊界(UGB)的技術與制度問題探討[C].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重慶市人民政府.規劃創新:2010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重慶市人民政府: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0:871-884.
[10]呂斌. 城市空間形態的環境績效與低碳城市形成的規劃路徑[C]. 中國地理學會(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中國地理學會(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中國地理學會,2009:243.
[11]陳軼,呂斌. 拉薩市河壩林地區回族聚集區社會空間分析[C]. 中國地理學會(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中國地理學會(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中國地理學會,2009:306.
[12]張純,呂斌. 文化途徑的內城再生規劃——北京南鑼鼓巷的案例[C].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生態文明視角下的城鄉規劃——200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08:3080-3090.
[13]呂斌,陳睿. 區域與城鄉統籌下空間規劃方法的哲學思考[C].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規劃面對面——2005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上).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05:23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