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專著:

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其中SCI期刊論文18篇,國際會議報告論文2篇。
出版專著:
資料更新中……
發表種文論文:
1 化學氣體爆炸傷害的緊急醫療救援探討 鄒圣強; 孫炳偉; 趙偉; 江啟珍; 周峰; 周宏圖 江蘇省鎮江市急救中心災害醫學研究室;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外科 【中國會議】第五屆全國災害醫學學術會議暨常州市醫學會急診危重病及災害醫學專業委員會首屆年會學術論文集 2009-05-23
2 外源性一氧化碳釋放分子對創傷后炎癥反應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機制 孫炳偉; 孫艷; 孫志偉; 金勤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 【中國會議】第七屆全國創傷學術會議暨2009海峽兩岸創傷醫學論壇論文匯編 2009-09-25
3 高氧聯合外源性一氧化碳對膿毒癥小鼠炎癥反應的抑制作用初步研究 孫艷; 孫炳偉; 孫志偉; 金勤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 【中國會議】第七屆全國創傷學術會議暨2009海峽兩岸創傷醫學論壇論文匯編 2009-09-25
4 復春散2號抑制兔耳疤痕增生的實驗研究 朱云; 邰寧正; 孫炳偉; 徐寶華 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 吉林省通化昌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中國會議】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 2009-11-01
5 中藥(復春散2號)在面部燒傷后色素沉著治療中的應用 朱云; 孫炳偉; 徐寶華 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 吉林省通化昌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中國會議】第七屆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大會論文集 2010-11-19
6 一氧化氮對燙傷大鼠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調節作用 劉昌; 邰寧正; 楊震宇; 孫炳偉; 王永忠 江蘇省鎮江市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科; 江蘇省鎮江市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科 【中國會議】第四屆全國燒傷救治專題研討會燒傷感染救治新進展論文匯編 2006-06-01
7 外源性一氧化碳釋放分子(CO-RMs)對嚴重燒傷后小鼠肝臟炎癥反應的抑制作用 孫炳偉; 陳曦; 陳兆永; Kazuhiro Katada; Gediminas Cepinskas 江蘇省鎮江市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科; 江蘇省鎮江市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科 【中國會議】第五屆全國燒傷救治專題研討會燒傷后臟器損害的臨床救治論文匯編 2007-06-01
8 中藥(復春散2號)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實驗研究 朱云; 邰寧正; 孫炳偉; 徐寶華 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 吉林省通化昌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國際會議】第六屆中國美容與整形醫師大會; 第七屆東方國際美容外科會議; 第97屆日本美容外科學會大會論文匯編 2009-11-12
9 新醫改形勢下公立醫院和諧醫患關系的構建 趙峰; 孫炳偉; 陳吉祥; 周亞民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 【期刊】黑龍江醫藥科學 2012-10-15
10 膜糖蛋白活化、造血系細胞特異蛋白-1磷酸化與膿毒癥時血小板功能異常的關系研究進展 孫艷; 孫炳偉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科 【期刊】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1-11-30
11 外源性一氧化碳分子對膿毒癥時心臟炎癥反應的抑制作用及機制 王波; 仇雪楓; 孫炳偉; 孫艷; 陳曦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創傷中心 【期刊】臨床急診雜志 2011-12-28
12 外源性一氧化碳釋放分子對膿毒癥小鼠神經系統抗炎的調節作用 仇雪楓; 孫炳偉; 王敏; 孫艷; 楊國濤; 王波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科 【期刊】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2-03-30
13 糖尿病潰瘍形成機制的研究進展 李崢璟; 柏素萍; 孫炳偉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外科 【期刊】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2-07-30
14 腰椎Modic改變與腰痛及其手術療效關系的系統回顧分析(英文) Krishnakumar Subbaraman; 黃永輝; 孫太存; 孫炳偉; 左華; 田進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骨科;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外科 【期刊】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1-01-30
15 外源性一氧化碳釋放分子對膿毒癥小鼠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和CD62p表達的影響 楊國濤; 孫炳偉; 鄒向前; 王敏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科 【期刊】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1-01-30
16 102例頸部瘢痕攣縮的手術治療 仇雪楓; 孫炳偉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科 【期刊】中國醫藥科學 2011-03-15
17 外源性一氧化碳釋放分子2對膿毒癥大鼠肺炎癥反應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機制 袁菊芳; 張贏予; 濮劍峰; 邵東華; 孫炳偉 江蘇大學附屬人民醫院麻醉科;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外科 【期刊】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1-03-30
18 外源性一氧化碳分子對膿毒癥時血小板膜糖蛋白過度表達和血小板活化的抑制作用及機制 孫炳偉; 仇雪楓; 王敏; 王波; 楊國濤; 孫艷; 陳曦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科 【期刊】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1-06-15
19 腘窩囊腫壓迫致腓總神經損傷1例 仇雪楓; 邰寧正; 孫炳偉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整形外科 【期刊】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0-01-30
20 外源性一氧化碳釋放分子對膿毒癥小鼠肺部炎癥反應的抑制作用 張萍; 鄒向前; 石庚生; 孫炳偉 江蘇大學臨床醫學院 【期刊】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0-03-30
21 炎癥反應調控新機制——神經系統膽堿能抗炎通路的調節作用 王敏; 孫炳偉 江蘇大學臨床醫學院;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科 【期刊】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0-05-30
22 外源性CO釋放分子對肺動脈高壓大鼠NO及其合酶的影響 袁菊芳; 張贏予; 邵東華; 孫炳偉 江蘇大學附屬人民醫院麻醉科;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外科 【期刊】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0-07-30
23 逆行分叉式髓內針治療肱骨中下段骨折20例臨床分析 仇雪楓; 孫炳偉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整形外科 【期刊】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0-09-30
24 外源性一氧化碳釋放分子2對急性肺損傷時肺部炎癥反應的抑制作用 孫炳偉; 王波; 楊國濤; 王敏; 仇雪峰; 孫艷; 陳曦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科 【期刊】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0-09-25
25 一氧化碳干預——膿毒癥治療的新進展 陳兆永; 邰寧正; 孫炳偉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外科;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外科;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外科 江蘇鎮江; 江蘇鎮江 【期刊】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6-02-25
26 表皮生長因子(EGF)與腸道黏膜損傷的修復 陳曦; 孫炳偉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科;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科 江蘇鎮江; 江蘇鎮江 【期刊】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6-04-25
27 一氧化氮對燙傷大鼠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調節作用 劉昌; 邰寧正; 楊震宇; 孫炳偉; 王永忠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科;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科; 江蘇大學醫學院病理學教研室 【期刊】中華燒傷雜志 2006-06-20
28 燙傷大鼠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激素動態變化的觀察 劉昌; 趙小蘇; 王生福; 石磊; 沈俊; 孫炳偉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科;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婦產科; 江蘇大學醫學院;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科;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科 江蘇鎮江; 江蘇鎮江 【期刊】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7-07-30
29 外源性一氧化碳釋放分子2對嚴重燒傷小鼠肝臟炎性反應的抑制作用 孫炳偉; 陳曦; 陳兆永; Kazuhiro Katada; Gediminas Cepinskas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科; Centre for Critical Illness Research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期刊】中華燒傷雜志 2007-06-20
30 外源途徑一氧化碳抑制小鼠嚴重燒傷后早期肺損傷和炎癥反應的分子機制 孫炳偉; 陳曦; 陳兆永; Kazuhiro Katada; Gediminas Cepinskas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科; Centre for Critical Illness Research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Ontario Canada N6A 4G4 【期刊】中華醫學雜志 2007-11-27
31 外源性一氧化碳對燒傷早期炎癥反應的干預作用 金勤; 孫炳偉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外科;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外科 江蘇鎮江; 江蘇鎮江 【期刊】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8-03-30
32 成批嚴重燒傷患者救治體會 劉昌; 孫炳偉; 邰寧正; 孫暉; 沈峻; 石磊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科 【期刊】現代醫藥衛生 2008-10-15
33 外源性一氧化碳釋放分子抑制膿毒癥炎癥反應的實驗研究(英文) 孫炳偉; 陳曦; Kazuhiro Katada; Richard F Potter; Gediminas Cepinskas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科;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Lawson健康研究所 【期刊】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8-09-30
34 腸上皮細胞二肽轉運載體的生物學功能及研究進展 孫炳偉 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南京大學醫學院臨床學院解放軍普通外科研究所 江蘇南京 【期刊】腸外與腸內營養 2003-01-10
35 嚴重燙傷大鼠小腸上皮細胞PepT1生物學功能的改變及生長激素的調控 孫炳偉; 李寧; 王廣基; 趙小辰 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解放軍普通外科研究所; 中國藥科大學藥代中心; 中國藥科大學藥代中心 江蘇南京; 江蘇南京 【期刊】腸外與腸內營養 2003-10-10
36 嚴重燙傷后大鼠小腸粘膜上皮細胞刷狀緣二肽載體(PepT_1)的生物學功能改變 邰寧正; 章慶國; 孫炳偉; 劉昌; 趙小辰 東南大學醫學院; 江蘇大學醫學院燒傷科; 江蘇大學醫學院燒傷科; 江蘇大學醫學院燒傷科; 江蘇 鎮江 【期刊】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5-02-28
37 頭皮缺損的治療體會 邰寧正; 章慶國; 劉昌; 孫炳偉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科;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科;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整形科;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整形科 江蘇鎮江; 江蘇鎮江; 江蘇南京 【期刊】現代醫藥衛生 2005-10-15
38 救治新生兒燒傷四例 孫炳偉; 劉昌; 邰寧正; 謝江寧; 孫暉; 沈峻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科;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科 【期刊】中華燒傷雜志 2003-12-30
39 硅油分子對瘢痕成纖維細胞抑制作用的實驗和臨床研究 孫炳偉; 邵啟祥; 劉昌; 邰寧正; 孫暉; 沈峻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整形外科; 江蘇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免疫學教研室;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整形外科;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整形外科 江蘇鎮江; 江蘇鎮江 【期刊】醫學研究生學報 2004-06-20
40 重組人生長激素在嬰幼兒燒傷的臨床應用 沈峻; 孫暉; 邰寧正; 劉昌; 孫炳偉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外科;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外科;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整形外科 江蘇鎮江; 江蘇鎮江 【期刊】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4-06-30
41 中藥成膜劑對大鼠淺Ⅱ度燙傷創面的療效觀察 邰寧正; 沈峻; 孫暉; 劉昌; 孫炳偉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科;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科;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燒傷科 江蘇鎮江; 江蘇鎮江 【期刊】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4-10-30
42 乳暈下緣切口行鹽水充注式假體隆乳術 孫炳偉; 邰寧正; 范志宏; 楊群; 錢云良 鎮江醫學院附屬醫院燒傷整形外科; 上海第九人民醫院整復外科 【期刊】中國美容醫學 2000-12-15
43 硅凝膠疤痕貼膜防治創傷后增生性疤痕的臨床研究 孫炳偉; 劉昌; 邰寧正; 謝江寧; 孫暉; 沈峻; 夏承林; 黃愛華 鎮江醫學院附屬醫院燒傷整形科 【期刊】鎮江醫學院學報 2000-06-25
44 游離皮瓣在深度燒傷創面的應用體會 劉昌; 孫炳偉 鎮江醫學院附屬醫院燒傷科 【期刊】鎮江醫學院學報 2001-06-30
45 農村地區燒傷院前急救情況分析(附78例) 孫炳偉; 夏承林; 童王霞 江蘇省鎮江醫學院附院 【期刊】中國農村醫學 1994-02-25
媒體報道一:

妙手仁心 守護生命
——江大附院燒傷整形科主任、博士生導師孫炳偉訪談
走近孫炳偉,您便會不難發現,步入中年、不乏帥氣的他,卻著實有著令同仁們羨慕、贊嘆的學術技術頭銜和耀眼的榮譽: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省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鎮江市學術技術帶頭人、鎮江市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美國生理學會會員、中華創傷學會創傷感染委員會委員、創傷修復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燒傷整形學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美容學會委員、江蘇省組織工程學會理事、鎮江市燒傷整形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江蘇省衛生廳百名醫德標兵、江蘇大學 優秀共產黨員、江蘇大學先進工作者、鎮江市先進科技工作者、鎮江市新長征突擊手、鎮江市衛生系統十佳青年標兵等等。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二十年的兢兢業業只為著對生命的執著呼喚。
孫炳偉身上的這些頭銜與榮譽中飽含著孫炳偉多年來在醫學科學領域里發奮求索的艱辛與汗水。
孫炳偉出生在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的蘇南農村。那時蘇南農村雖能滿足基本溫飽問題,但農村畢竟缺醫少藥,甚至連最基本的醫療都得不到保障。他曾因多次目睹鄉親們在病痛中呻吟,在絕望中掙扎而倍感無助與震憾,于是,從那時起,就在他心中就許下了一個心愿:我要當一名醫生,我要改變這個現狀!
1983年,孫炳偉終于如愿步入醫學高等學府的殿堂。一畢業,被分配到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的孫炳偉便滿懷抱負、躊躇滿志地投入到臨床一線工作中去了。但幾年下來,孫炳偉逐漸認識到,僅憑他那時掌握的醫學知識,雖能應付“小醫生”的日常工作,也能為患者解決一些常見性的病痛,但面對重癥患者,特別是疑難雜癥則往往顯得力不從心。孫炳偉心里明白,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不斷學習、有所突破。從此孫炳偉便暗下決心,瞄準本專業的學科前沿,邊工作,邊學習,幾乎把所有的業余時間都用在了對醫學知識的刻苦鉆研上了。幾年中,他不僅注重在臨床工作實踐中不斷積累提高、虛心向同仁和上級醫生學習,他還先后師從我國著名的外科學創始人黎介壽院士、李寧教授,整形外科創始人張滌生院士深造,讀研、讀博;2004年至2006年孫炳偉輾轉加拿大,來到著名醫學中心西安大略大學Lawson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作博士后研究。學成歸來后,又重新肩負起江大附院燒傷整形科醫療、教學、科研的重任。
讓痛苦的呻吟平息,讓溫馨濕潤的春風吹拂患者無助的心靈。
孫炳偉平時話語不多,在他心里病人始終是第一位的。遇到危重病人,無論白天還是黑夜人們總能在病房里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走親訪友,闔家團聚,盡享天倫之樂。作為一個普通人,孫炳偉同樣不能免俗。但是2008年的春節對于孫炳偉卻是那么地不同尋常。1月13日早晨,在鎮打工的甘肅省廣合縣回族農民馬明忠18個月大的兒子阿旦,不幸掉入滾開的面鍋被嚴重燙傷。心急如焚的馬明忠夫婦,抱著小阿旦四處求醫,都因傷勢太重,未能被及時收治,最終輾轉來到江蘇大學附屬醫院。孫炳偉得知情況后,毫不猶豫,立即將小阿旦收了下來。經初步診斷:小阿旦燙傷面積占身體的51%,深3度燙傷占燙傷面積的25%,生命垂危!緊接著,孫炳偉在第一時間組織搶救治療。經過一系列連續數十日的精心施治和細心呵護,硬是把一個幼小的生命從死神的手中拉了回來。為了這個素不相識的小阿旦,雖然整個春節期間孫炳偉都“耗”在了病房,但看著即將出院,臉上露出頑皮笑容的小阿旦,看到眼角掛滿感激淚水的馬明忠夫婦,看到專程從數千里以外送來一條條潔白的哈達和一面面錦旗,孫炳偉緊繃著的心終于舒緩了下來。
2003年7月的一天深夜,某水泥廠發生爆炸,伴隨著救護車鳴笛聲,14名傷員被緊急送往醫院。孫炳偉趕到現場后立即與其他先后趕來的醫師一道迅速組織緊急搶救,并對其中11名重度燒傷的患者行氣管切開、抗休克治療……在最初的搶救階段,孫炳偉連續5天5夜沒有離開病房。在孫炳偉和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這14名患者最終康復出院。為此,得到了省市領導和燒傷界同行的高度評價。
今年3月11日,某工地發生特大坍塌事件,接到上級通知后,孫炳偉凌晨3點趕到醫院,并緊急做好一切準備。因為孫炳偉深知,對于搶救工作來說,往往時間就是生命。等到15名被嚴重擠壓并伴有燒傷的傷員被送到醫院后,緊急救治工作就迅疾而有條不紊開展起來。由于事關重大、傷情嚴重,事發當日省市領導就趕到了醫院,并為了協助搶救,還隨隊帶來兩位省內知名專家。當聽了孫炳偉的介紹,看了孫炳偉的處置后,領導和專家們的疑慮消除了,并當即對孫炳偉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和贊揚,15名傷員最終全部奇跡生還。
此類事例可謂不勝枚舉。近年來,隨著孫炳偉主任業務水平的不斷提高,在省市本專業內的知名度也在“不斷攀升”。除了本院其他科室請他會診越來越多,市內其他醫院、周邊地區醫院請他會診也越來越頻繁。遇到這樣的情況,無論刮風下雨、春夏秋冬他總是不厭其煩、盡量給予滿足。用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來說:“醫生這個職業是沒有正常的作息時間的,病人的需要,就是你的工作”。他當“小醫生”時是這樣做的,當了科主任、當了教授、當了博士生導師時,他不僅自己仍然這樣做,還要求他的學生、他帶的研究生和其他醫生都要這樣做。
醫生是一個救死扶傷的崇高職業,唯有不懈地探索與跋涉才能攀登科學的高峰。
長期在臨床一線工作的人,往往很容易“淹沒”在大量繁雜事務性工作中,依靠經驗的不斷積累有可能成為“名匠”,卻很難成為“名師”。而孫炳偉則不然,他雖然長期工作在臨床一線,卻將目光始終緊盯專業領域的學術前沿,并承擔著大量的教學和科研任務。孫炳偉有這樣一種理念:人生是短暫的,作為一名醫生,或許其一輩子能治愈數千名患者、挽救一些生命,但醫學科學則是無止境的,若能出些科研成果,或在臨床上為他人所借鑒,或用在醫學教學上,那將是功德無量的。在這種理念下,他將幾乎所有的業余時間全部用在國內外專業文獻資料的閱讀、新技術的學習和科研教學上。十多年來,他幾乎沒有陪家人逛過商場,很少參加應酬,周六、周日、長假也很少休息;他經常每晚堅持工作學習到12點以后……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通過不斷努力,孫炳偉逐漸成為同行中的佼佼者。他不僅臨床經驗豐富,能熟練診治本專業的常見病和疑難危重疾病,并在大面積嚴重燒傷的休克期切痂、成批燒傷病人的綜合救治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在新生兒嚴重燒傷方面的臨床研究處于國際先進水平。通過對新生兒燒傷的致傷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具體的預防措施,并對新生兒燒傷的救治提出了具體的治療經驗,總結出了一整套針對嚴重新生兒燒傷救治的規范化治療原則。同時使用了目前最先進的治療手段,取得了明顯的治療效果,該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燒傷期刊“Journal of Burn Care and Research”上,在國際上引起廣泛關注,確立了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該成果同時獲2004年鎮江市科技成果三等獎。
基礎研究成績也較顯著。對一氧化碳釋放分子干預膿毒癥進行了一系列的前期研究,建立了人臍血管內皮細胞(HUCEC)的一氧化碳釋放分子(CORMs)干預模型、幾種不同來源巨噬細胞的一氧化碳釋放分子干預模型、盲腸結扎穿孔(CLP)膿毒癥的一氧化碳釋放分子干預模型、嚴重燒傷后膿毒癥的一氧化碳釋放分子干預模型等,取得了比較豐富的實驗結果。對嚴重感染(SIRS/SEPSIS)和多器官功能障礙時多種細胞因子的致炎機理進行了系統的研究,應用Western blotting、 EMSA、ELISA及Migration等方法,初步揭示了一氧化碳在嚴重感染時明顯的抗炎作用,in vivo模型(嚴重燒傷模型、CLP模型等)和in vitro模型(HUVEC、MLEC等)均較好地闡明了CO的這種抗炎作用,已發表SCI論文17篇,錄用待發表1篇。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項,并獲得了國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省政府留學獎學金和江蘇大學留學回國人員啟動基金等多個基金資助。部分研究成果在2006年度美國舊金山國際著名生物學會議“Experimental Biology”大會上宣讀。本研究論文在國內本領域最高雜志《中華燒傷雜志》發表時,編輯部配發了編者按,強調了本研究在國內屬于首創。2007年12月8日,經國內著名專家鑒定,確認本項目具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目前應邀擔任《Journal of Bioscience》、《Journal of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和《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Immunology》等著名SCI雜志的審稿人,最近又被著名出版公司“Benthen Publisher”的綜述類雜志《Recent Patents on Inflammation & Allergy Drug Discovery》聘為編委。
他的教學工作,他的獨辟蹊徑的外語教學查房、外國留學生教學工作受到了學生、同行及江蘇大學領導們的廣泛好評。
“我并不是不需要錢,但作為一名醫生,作為一名醫院培養了20余年的醫生,我覺得還有遠比錢更重要的東西”。
2006年夏天,孫炳偉在加拿大作博士后研究工作已滿兩年。在這兩年里,孫炳偉嚴謹、縝密的研究作風,常為他的導師——一位以不茍言笑著稱的蓋達斯(Gedas)教授所折服、贊許。面對這樣一位很有潛質的助手,蓋達斯教授有意讓他留在加國,并許以兩年后讓孫炳偉擔任年薪5-6萬加元(約折合人民幣40萬元)的助理教授一職。按理對在外留學的人來說,這可謂是個炙手可熱的選擇。但這位老外的美意竟幾度被孫炳偉婉言謝絕。
“我并不是不需要錢,但作為一名醫生,作為一名醫院培養了20余年的醫生,我覺得還有遠比錢更重要的東西”。回到國內,在談及這個話題時,孫炳偉這樣說道。“我的患者在國內,他們更需要我,那里還有我一起工作、生活了幾十年的同事們”。
在孫炳偉身邊工作的同事,他的患者都知道:不收病人的紅包,對困難的患者給予幫助,是孫炳偉為醫的基本準則。一位靠技術“吃飯”,年收入幾百萬的鄉鎮企業技術廠長,雙手被嚴重燒傷。住院后,為了保住這雙掙錢的手,曾幾度拿出6000元的紅包要求孫炳偉收下,均被孫炳偉謝絕;一位從小胸頸部被嚴重燙傷,導致長大后,在疤痕組織的牽拉下不能抬頭的小姑娘,在父親的陪同下找到了孫炳偉。但由于家境貧困,打聽到手術費用較高時,小姑娘頓時淚流滿面……最終孫炳偉還是將小姑娘收下了。出院時,小姑娘的帳單里多了幾張孫炳偉代為交費的單據;搶救小阿旦時,由于傷勢嚴重,每天都需數千元的治療費用。正處在治療的緊要關頭,其家人又花完了所有積蓄,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孫炳偉一面安慰小阿旦的家人,一面通過媒體向社會發出呼吁。結果短短數日,就收到社會各界7萬余元的捐款,加上他本人和科室的捐款,確保了小阿旦救治。
孫炳偉中等身材,一副文弱書生的模樣。很難想像這樣一個有崇高信仰和執著追求的人,能迸發出如此巨大的熱情和創造力。我們真誠祝愿他更上一層樓。
文章來源:《新華日報》2009-07-17
媒體報道二:

德技雙馨醫苑俊杰——記江蘇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孫炳偉
孫炳偉是具有燒傷外科、整形美容外科和手外科等臨床知識的跨學科復合型人才,是江蘇省燒傷整形外科的學科帶頭人之一。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始終表現出對工作的極端熱情,對病人的高度負責,20余年如一日,敬業愛崗、任勞任怨、視病人如親人,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為了他心愛的醫學事業不懈努力,刻苦鉆研、精益求精、廉潔行醫,義無返顧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年華。
資料更新中……
文章來源:《中國科技成果》 201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