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观看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日韩在线观看视频黄-日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视频-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科技創新網 > 文章中心 > 創新人物百科 > 土木建筑工程 > 文章正文
專家信息 科學研究 論文專著 榮譽獎勵 媒體報道

專家信息:


王仕統,男,漢族,1937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四川省開江縣人。現任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土木系教授, 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60年重慶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筑結構》專業畢業。

1960年~2005 年在華南理工大學土木系從事教學、科研與設計工作,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社會任職:

1. 2007~現在 中國鋼結構事業資深專家 。

2. 2005~現在 中國鋼結構協會資深專家。

3. 2002~現在 廣州建設工程交易中心顧問委員會專家。

4. 2000~現在 廣州市建設科技委結構與抗震專家。

5. 廣東省科技評審專家。

6. 廣州市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專家。

7. 中國建筑鋼結構專家。

8. 1998~現在 廣東省空間結構學會理事長。

9. 1998~現在 中國鋼結構協會結構穩定與疲勞分會理事。

10.1998~現在 中國高效預應力砼技術發展與推廣委員會委員。

11. 1996~現在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與結構分會高聳結構委員會委員。

12. 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全省委員會委員。

13. 廣州市建設事業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14. 中國(建設部)建筑鋼結構委員會專家組成員。

15. 1998~現在 全國注冊工程師管理委員會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

16. 2009~現在 廣東省科普志愿者協會“廣東科普大講堂”講師團講師。

17. 《鋼結構》、《特種結構》雜志編委。

18. 《鋼結構與建筑業》雜志主編。

教學情況:

主講課程:

主講本科生課12門:鋼筋混凝土結構(RC);鋼結構;RC高層建筑;結構力學;彈性力學;有限單元法; 結構穩定;結構塑性分析;結構分析計算機方法;高聳結構(塔桅); 特種結構;結構試驗。

主講博士生課4門:高等鋼結構;大跨度屋蓋空間結構理論與設計;結構穩定理論;結構抗震理論與設計。

培養研究生情況:

資料更新中……

科學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大跨度屋蓋空間結構、高層全鋼結構、預應力砼(PC)、結構等。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科研項目12項,獲省、部級科研獎9項。負責設計大型RC高層結構、大跨度屋蓋鋼結構工程項目15項,中、小型RC結構、鋼結構、網架和高效預應力混凝土(PC)工程項目147余項。 

科研成果:

1. 湛江電廠干煤棚四柱支承網架屋蓋結構 王仕統; 肖展朋; 楊叔庸; 王志紅; 李昆鴻; 林希平; 王曉明; 涂立龍; 黎自強; 李雪梅; 陳欽豪 【科技成果】華南理工大學; 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 1995-04-01

結構設計論點:

結構新分類[1]:軸力結構(Axial Force-Resisting Structures)

彎矩結構(Moment-Resisting Structures)

四、五、六觀點

  鋼結構精心設計的 四大步驟[2] 衡量大跨度屋蓋結構優劣的五個指標[3] 正確處理結構設計中的六大關系[4]
1 結構方案(概念設計) 材料強度充分發揮 學術魅力(力學功底、結構理論和工程實踐)與
人格魅力(獨立性、進取性、開放性)
2 結構截面高度 支座推(拉)力H的合理處理 彎矩結構與軸力結構(最簡潔的結構就是最好的結構)
3 構件布局(短程傳力、形態學與拓樸) 制造、安裝費用少 結構與裝修
4 結點(node)小型化 跨度大 國際方案與國內作施工圖
5   自然地顯示結構(結構的藝術作用) 強度與穩定
6     結構創新、優化與經濟

提高全鋼結構的結構效率,實現鋼結構的三大核心價值[5] ——最輕的結構、最短的工期和最好的延性

論文專著:


在《建筑結構學報》、《建筑結構》、《鋼結構》、《空間結構》、《特種結構》和《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83篇(第1執筆)。主編或參編研究生、本科生教材和專著11本,如主編《結構穩定理論》、《鋼結構基本原理》、《鋼結構設計》等。

出版專著:

1《鋼結構設計》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0

2《鋼結構基本原理》(土木工程系列教材)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5

3《鋼結構》梁啟智(主編) 王仕統 林道勤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1992

發表中文論文:

1 風場大渦模擬中網格非匹配算法 李重陽; 魏德敏; 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 【期刊】空間結構 2010-12-15

2 單層球面網殼的粘彈性阻尼器減震控制參數分析 李媛萍; 張衛; 王仕統 暨南大學力學與土木工程系; 暨南大學重大工程災害與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暨南大學電子工程系;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 【期刊】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 2010-06-15

3 提高我國全鋼結構的結構效率,實現鋼結構的三大核心價值,王仕統,鋼結構,2010年9月

4 某工程單向張弦梁屋蓋結構設計的改進探討 姜正榮; 王仕統; 魏德敏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 【期刊】空間結構 2009-12-15

5 單雙向張弦梁結構的整體穩定性分析 姜正榮; 魏德敏; 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 【中國會議】第九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9-07-24

6 雙向張弦梁結構的風振響應分析 姜正榮; 魏德敏; 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 【中國會議】第九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9-07-24

7 鋼結構的核心價值與全鋼結構設計 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與交通學院 【中國會議】第九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9-07-24

8 鋼結構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姜正榮; 陳蘭; 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 【期刊】高等建筑教育 2009-04-30

9 張弦梁結構的自振特性研究 姜正榮; 魏德敏; 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 【期刊】特種結構 2008-09-15

10 簡論空間結構新分類 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與交通學院 【期刊】空間結構 ,2008年第14卷3期

11 空間結構新分類與屋蓋結構輕量化 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與交通學院 【中國會議】鋼結構工程研究(七)——中國鋼結構協會結構穩定與疲勞分會2008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2008-08-01

12 空間結構新分類,實現大跨度鋼結構屋蓋輕量化 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中國會議】慶祝劉錫良教授八十華誕暨第八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8-07-01

13 深圳鹽田區綜合體育館主館鋼屋蓋結構設計 姜正榮; 王仕統; 沈彥韜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 廣東新豪斯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中國會議】慶祝劉錫良教授八十華誕暨第八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8-07-01

14 空間結構新分類,實現大跨度鋼屋蓋輕量化 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與交通學院 【中國會議】2008年全國建筑鋼結構行業大會論文集 2008-05-23

15 深圳鹽田區綜合體育館主館鋼屋蓋結構設計 余學紅; 姜正榮; 勞曉杰; 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 【期刊】廣東土木與建筑 2008-05-15

16 一維張弦梁結構的穩定分析 姜正榮; 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 廣東廣州; 廣東廣州 【期刊】空間結構 2007-09-15

17 鋼結構住宅產業化——房地產業的必由之路 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教授、建設部中國建筑鋼結構委員會專家組成員 【期刊】中國住宅設施 2007-09-01

18 一維張弦梁結構預應力的取值方法 姜正榮; 王仕統; 魏德敏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 廣州 【期刊】建筑科學 2007-07-20

19 張弦梁結構的非線性靜力分析 姜正榮; 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 【中國會議】第七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7-07-01

20 一維張弦梁結構設計中的幾個問題探討 姜正榮; 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 廣東廣州; 廣東廣州 【期刊】空間結構 2007-06-15

21 張弦梁結構預應力損失的分析與補償方法 姜正榮; 王仕統; 魏德敏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 廣州 【期刊】建筑科學 2007-05-20

22 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論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設——問題與建議,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12

23 斜拉空間網格結構的非線性靜力分析 姜正榮; 魏德敏; 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 廣東廣州; 廣東廣州 【期刊】工程力學 2006-10-30

24 一維張弦梁結構設計中的幾個問題探討 姜正榮; 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中國會議】第六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6-07-01

25 對平面張弦梁結構設計的改進 姜正榮; 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中國會議】第五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5-07-01

26 大跨度空間鋼結構的概念設計與結構哲學 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中國會議】我國大型建筑工程設計的發展方向論文集 2005-05-01

27 斜拉網格雜交結構設計中的若干問題 姜正榮; 王仕統; 魏德敏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廣州 【期刊】鋼結構 2005-04-22

28 平面張弦梁結構的受力特點分析 余學紅; 姜正榮; 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廣州 【期刊】廣東土木與建筑 2005-02-15

29 高層鋼結構與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經濟比較 姜正榮; 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廣州 【期刊】鋼結構 2004-12-30

30 點評國外中標方案——廣東奧林匹克體育場的結構設計 王仕統; 姜正榮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中國會議】第四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4-07-01

31 寶安體育館鋼屋蓋結構設計 王仕統; 姜正榮 華南理工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廣州 【期刊】鋼結構 2003-10-22

33 預應力平板在穗明珠樓多層住宅中的應用 劉偉; 梁為祥; 李哲峰; 王仕統 中山市規劃設計院; 廣東華工大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廣東中山 【期刊】廣東土木與建筑 2003-10-15

33 大面積地下室建筑中局部采用預應力結構的工程實踐 梁為祥; 李江南; 倪少文; 管許清; 王仕統; 姜正榮 廣東華工大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市住宅局工程管理站; 重慶建筑大學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 廣州 【期刊】工業建筑 2003-04-20

34 衡量大跨度空間結構優劣的五個指標 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 廣州 【期刊】空間結構 2003-03-25

35 淺談鋼結構的精心設計(特邀報告),王仕統,第三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工業建筑2003年增刊)

36 有粘結預應力技術在某大面積地下室中的應用 范穗陽; 梁為祥; 王仕統; 李江南; 姜正榮 廣州市天河建筑設計院; 廣東華工大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廣州 【期刊】廣東土木與建筑 2001-10-15

37 索-桁結構的設計參數探討 王仕統; 姜正榮; 謝京 華南理工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海口農工貿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廣州; 廣東廣州; 海南海口 【期刊】建筑結構學報 2001-09-30

38 寶安體育館大屋蓋設計探討 王仕統; 姜正榮; 李暉; 劉國璽 華南理工大學; 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 【中國會議】慶賀劉錫良教授執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報告會論文集 2001-07-01

39 橫向加勁單曲懸索結構的設計參數探討 王仕統; 姜正榮; 謝京 華南理工大學 【中國會議】鋼結構工程研究(三)——中國鋼結構協會結構穩定與疲勞分會2000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2000-10-01

40 某住宅樓加層設計中的幾個問題探討 姜正榮; 王仕統; 陳蘭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 【期刊】廣東土木與建筑 2000-04-30

41 17.0m預應力混凝土懸臂梁設計及施工 梁為祥; 鐘天喜; 王仕統 廣東華工大建筑公司; 廣州冶金設計院; 華南理工大學 廣州 【期刊】建筑結構 2000-01-25

42 索—桁結構的靜力分析及動力特性研究 王仕統; 金峰; 姜正榮 華南理工大學建工系; 華南理工大學建工系 【期刊】空間結構 1999-12-30

43 四柱支承斜拉網架屋蓋的靜力分析與動力特性研究 王仕統; 王伯寧; 姜正榮 華南理工大學 【期刊】空間結構 1999-06-30

44 索-桁結構的靜力分析及動力特性研究 王仕統; 姜正榮; 金峰; 王琦 華南理工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 華南建設學院建筑設計研究院 【期刊】建筑結構學報 1999-05-30

45 后張部分預應力砼樓面結構采用大平板的優勢 余學紅; 姜正榮; 王仕統; 梁為祥; 李江南 茂名市設計院; 華南理工大學建工系; 華南理工大學建工系; 廣東華工大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預應力工部 【期刊】廣東土木與建筑 1999-03-30

46 廣州偉倫體校游泳館32m+18.5m及28.45m大跨度預應力砼框架設計與施工 田華峰; 王仕統; 梁為祥 廣州工程承包總公司建筑設計院; 華南理工大學建工系; 廣東華工大建筑公司預應力工程部 【中國會議】第五屆后張預應力混凝土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1997-12-01

47 發展無粘結預應力砼平板首先應考慮市場效益 黃明珂; 胡芝福; 毛桂平; 王仕統; 梁為祥; 李江南; 章四明 廣州南方建筑設計研究院;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工程系;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預應力工程部 【中國會議】第五屆后張預應力混凝土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1997-12-01

48 大跨度空間結構的進展 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工程系 【期刊】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6-10-28

49 湛江電廠干煤棚四柱支承網架結構 王仕統; 楊叔庸; 王曉明; 王志紅; 肖展朋; 林希平; 李昆鴻; 涂立龍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工程系; 廣東省電力勘測設計院 【期刊】空間結構 1996-06-30

50 鋼筋砼筒塔地震響應分析的一個有效方法 王仕統; 許榮俊 華南理工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期刊】青島建筑工程學院學報 1993-07-02

51 雙曲拋物面索網結構的近似分析 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 【期刊】建筑結構學報 1992-06-29

52 鞍形索網結構分析的綜合離散法 王仕統; 李遜 華南理工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中國會議】全國索結構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1991-11-01

53 雙曲拋物面索網結構的近似分析 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工程系 【期刊】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0-12-31

54 任意荷載作用下索網的近似計算 王仕統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工程系 【中國會議】第五屆空間結構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1990-07-01

55 任意薄壁構件彈性穩定的一個統一算法 王仕統; 李漢剛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工程系; 香港大學土木系 博士研究生 【期刊】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88-04-01

榮譽獎勵:


1. 主編的《鋼結構基本原理(第二版)》獲2007~2008年度中南地區大學出版社優秀教材一等獎。

2. 負責設計湛江電廠干煤棚屋蓋(113.4m×113.4m)、深圳寶安體育館屋蓋(140m×140m)、佛山新聞中心屋蓋(184m×184m)獲優秀設計獎和國家鋼結構金獎(2006年)。71060部隊師、團長樓(5棟30層)等。

3. 2000年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

媒體報道一:


訪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廣東省空間結構學會理事長王仕統

簡介:鋼結構行業包括設計與施工,10多年前,我(王仕統)總是強調設計是龍頭。因為,笨重的鋼結構不符合鋼結構固有的三大核心價值:最輕的結構、最短的工期和最好的延性。

記者:王教授,您好,我在網上拜讀了您的演講《大跨度屋蓋空間結構、高層鋼結構-概念設計與工程點評》,同時也了解到12月17日~19日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廣東省空間結構學會將在東莞召開第二屆中國鋼結構產業高峰論壇,主題是未來10年我國鋼結構設計與施工的和諧發展。請問王教授,怎樣才能妥善處理鋼結構設計與施工的關系以達到和諧發展的目的?

王仕統:鋼結構行業包括設計與施工(制造、安裝),10多年前,我總是強調設計是龍頭。因為,笨重的鋼結構不符合鋼結構固有的三大核心價值:最輕的結構、最短的工期和最好的延性。因此,我在首屆鋼結構施工技術交流會上的特邀報告《怪異鋼結構的艱難施工,反思鋼結構的設計水平》就是這個道理,暗示了設計的重要性。

記者:今年,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授予您“中國鋼結構事業資深專家”稱號,您在各種學術研討會上多次談起鋼結構設計的四大步驟,其具體內容是什么?我國知名的大型鋼結構建筑設計幾乎都是采用國外方案,建筑造型為何如此笨重?

王仕統:早在2003年我就在劉賜良教授的第二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上提出“鋼結構精心設計的四大步驟”,又在2005年5月27日中國工程院工程科技論壇上作了特邀報告《空間結構的概念設計與結構哲理》,對四大步驟再次進行完善。四大步驟的具體內容是:第一,正確選擇結構方案;第二,截面尺寸和形狀;第三,構件布局;第四,結點小型化。因為,第一步正確選擇結構方案是關鍵,方案選錯,優化無大用。第二步就是在上計算機前結構師要正確估計截面高度。外國建筑方案導致笨重結構,有可能出在第二步選擇截面不正確。這兩步極為重要,缺一不可。

我認為,絕大多數國外建筑方案對我國設計師有很大的啟示作用,怪異方案畢竟是少數。但是,設計是遺憾的藝術,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國家大劇院平面橢圓210米×143米,屬大跨度屋蓋,選擇網殼結構方案是正確的;但第二步,把截面尺寸選得太大,用鋼量高達302千克/平方米,與合理用鋼80千克/平方米幾乎大了4倍。國家體育場(鳥巢),平面為橢圓332.3米×297.3米,錯誤選擇了屋蓋彎矩結構,用鋼量高達881千克/平方米。中央電視臺高234米,選了一個怪異的高層結構方案,頂上懸臂75米,嚴重違背抗震理念,加之截面尺寸大、結點怪異,用鋼量高達302千克/平方米,比美國西爾斯塔樓(高443米)的用鋼量161千克/平方米還多141千克/平方米,但前者比后者低209米。

記者:剛才您談到“彎矩結構”,該怎樣來理解呢?

王仕統:這是一個結構分類問題,在選擇結構方案時必須碰到。2008年,我在董石麟院士主編的《空間結構》雜志第3期上發表《簡論空間結構新分類》,把一切建筑結構廣義分為兩大類:軸力結構和彎矩結構。大跨度屋蓋結構的正確方案應該是軸力結構,即“屋蓋空間結構”,而不是“屋蓋彎矩結構”。

記者:目前,大型屋蓋結構備受注目,請問,衡量大跨度屋蓋結構優劣的指標是什么?

王仕統:我認為,衡量大跨度屋蓋結構優劣的指標主要有5個。這5個指標的論文刊登在《空間結構》2003年第1期,具體內容是:第一,材料強度能充分發揮(節材);第二,支座推(拉)力合理處理;第三,制造、安裝費用少;第四,結點小型化;第五,結構的藝術作用,自然顯示結構力度。我團隊設計的兩個大跨度鋼結構屋蓋:湛江電廠干煤棚,位于填海造地,強臺風多發區,選用四柱支承平板網架(八面坡水),柱距79.8米,上鋪粒砼重預制板,用鋼量70.3千克/平方米;寶安體育館,相貫節點鋼屋架,跨度101.2千克/平方米,用鋼量僅68千克/平方米。

記者:王教授,請問關于未來10年中國鋼結構設計與施工的和諧發展,廣東省空間結構學會將作出怎樣的努力?

王仕統:1994年6月29日廣東省空間結構學會成立,目的是通過學會平臺推廣先進的空間結構,提高我國鋼結構的設計水平。

記者:最后問您一個私人問題,據我所知您今年已73歲,已過了退休年齡,還天天堅持上班,是什么動力讓您始終保持如此高的工作熱情?

王仕統:我在1960年畢業于工業與民用建筑結構專業,統一分配到華南理工大學擔任教學、科研和設計工作。2005年68歲時退休,現在專職擔任廣東省空間結構學會理事長,除了較多的技術會議、咨詢、培訓、設計、評標以外,一年365天都快樂地活著,是我對鋼結構事業的樂趣和責任。鋼結構是一門高科技,一天不學習,就跟不上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我主編的《鋼結構設計》最近出版,我寫了50%以上“控股”的。對結構理論的發展和創新,我始終抱著“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理念,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道上,為中國鋼結構事業貢獻我的一份力量。

簡介:

王仕統,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廣東省空間結構學會理事長,中國建筑鋼結構專家、中國鋼協專家,中國高效預應力砼技術發展與推廣委員會委員、中國鋼協結構穩定與疲勞分會理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與分會高聳結構委員會委員,《鋼結構》《特種結構》雜志編委、《鋼結構與建筑業》雜志主編等。

主編或參編研究生、本科生教材和專著11本;在《建筑結構學報》《建筑結構》《鋼結構》《空間結構》《特種結構》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83篇(第1作者)。主講研究生(碩士、博士)課4門:高等鋼結構、大跨度空間結構理論與設計、結構抗震理論與設計、結構穩定理論,獲省、部級科研獎9項,負責設計大型RC高層結構、大跨度屋蓋鋼結構工程項目15項,中、小型RC結構、鋼結構、網架和高效預應力混凝土(PC)工程項目147余項。現主要研究方向:大跨度屋蓋空間結構、高層全鋼結構、預應力砼(PC)結構等。

文章來源:《中華建筑報》作者:王姿懿 2011-11-23

媒體報道二:


我國鋼結構和空間結構的現狀與發展——訪廣東空間結構學會理事長王仕統

王仕統: 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1937年7月出生,四川省開江縣人。1960年重慶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筑結構專業》畢業,統一分配到華南理工大學從事教學、科研與設計,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主講四門研究生課:高等鋼結構、大跨度空間結構理論與設計、結構抗震理論與設計和結構穩定理論等。在《建筑結構學報》、《建筑結構》、《空間結構》、《工業建筑》、《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 40余篇;主編或參編研究生和本科生教材6本;獲省、部級科研獎4項;負責大型的高層、大跨度空間鋼結構工程設計項目5項,中、小型鋼結構、網架和高效預應力砼工程項目100余項。現任廣東省空間結構學會理事長、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全省委員會委員、中國(建設部)建筑鋼結構委員會專家組成員、中國鋼協結構穩定與疲勞協會理事、中國高效預應力砼發展與推廣委員會委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高聳結構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科技評審專家、廣州市建設事業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廣州市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專家、《鋼結構》雜志編委、《鋼結構與建筑業》雜志

 

編輯:在現代土木工程中,鋼結構的科技含量最高,它代表著建筑業發展的方向,業界人士都說,21世紀的建筑結構是鋼結構的世紀。王教授,你作為這方面的專家,請您談談我國鋼結構的現狀和發展狀況。

王教授:近二十幾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進步極大地推進了我國鋼結構的發展,尤其的是近幾年,發展速度相當好,推廣應用面進一步擴大,鋼結構在大城市已經引起重視和得到應用,許多大型工程、形象工程都采用了鋼結構,比如上海的國貿中心、金茂大廈、廣州國際會展中心、九運會的幾個體育場館、深圳的賽格廣場大廈等等。90年代以來,我國建成32幢高層鋼結構建筑;輕鋼結構方面,每年總體增長近200萬平方米,差不多相當于80年代前我國鋼結構的全部建造工程量;網架結構工程總數已達8000多項,建筑面積約800萬平方米,年增長量約50-60萬平方米當前,壓型鋼板拱型結構工程的建筑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年增長量約50-60萬平方米,各種數據表明,鋼結構已經逐步改變了我國建筑業由混凝土結構和砌體結構一統天下的局面。而我國鋼產量已經連續幾年在1億噸以上,可以說鋼結構的發展具備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從技術基礎來看,在普通鋼結構、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網架結構等各類結構方面的設計、施工、驗收規范規程及行業標準已發行20余本,而在多年的實踐中,鋼結構設計人員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而且專業素質也在實踐中不斷提高。

應該說,我國鋼結構發展速度是迅速的,成績是喜人的,但跟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不小,在發達國家,鋼結構建筑已經成為城市的重要建筑,鋼結構建筑占建筑總量的比例一般都在30%以上,比如日本,鋼結構建筑要占整個建筑的50%以上,而我國尚不足5%,差距之大可見一斑。

此外,在意識觀念、產品種類質量、技術基礎、人才素質與行業管理等諸多方面,我國鋼結構還存在一些問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并急需解決。

總的來說,鋼結構發展形勢大好,《鋼結構與建筑業》就是將緊跟形勢發展面世。

編輯:為了拓展鋼結構,您認為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王教授:首先,在思想意識方面,有些部門,投資單位或者一些決策者的腦子多少還是停留在節約用鋼的時代;另一方面人們對鋼結構還欠缺了解,對鋼結構的綜合效益和價值認識不足。

我重點談談對鋼結構的綜合效益和價值評估。單純從價格方面考慮,純鋼結構約是混凝土結構造價的2倍左右,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約是混凝土結構造價的1.5倍左右。但從綜合效益方面考慮,鋼結構建筑明顯優于其他結構。一個高層建筑工程的總投資,工程造價只占工程總投資的50%,而結構造價只占工程造價的30%不到,鋼結構在工程總投資中僅占10%不到。因此,高層建筑采用鋼結構與采用混凝土結構間的差價所占工程總投資的比例將更小,一般不到工程總投資的4%。另外,鋼結構自重輕,節約基礎造價,強度高,增加建筑有效使用面積,施工速度快,縮短工期,抗震性能好,這些都是其他結構的建筑無法比擬的。因此,必須加強對鋼結構的宣傳推廣,讓廣大業主、設計單位認識到鋼結構建筑的優勢與好處。

在鋼材方面,我國的鋼材的品種、規格、質量和價格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像40mm以上的厚板,國內長期短缺,而800mm 以上的H型鋼還須進口,一些鋼材的質量存在抗拉和屈服強度偏低、化學成分不均勻、可焊性差等問題。這些都是鋼材生產企業面對的挑戰,也給建筑鋼結構行業發展提出了難題。對此,國家應給予政策扶持,不過最重要的還是產鋼企業把握市場,下功夫展開這方面的技術研究并應市場需求而生產。

至于行業管理方面,建設部門應采取對策加強相關工作,行業組織再配合做好工作。從薄弱環節入手,規劃招標、投標、合同管理、建設建理等各個環節的管理制度和市場行為,加強信息把握的準確性和全面性等等。

如今,我國加快城建發展步伐,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上北京申奧成功,這無疑為我國鋼結構事業的發展創造了極好的時機,所以我認為,只要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用不了太久,我國鋼結構的發展將上一個新臺階。

編輯:王教授,目前國內許多大城市都挺重視鋼結構的發展,據我所知,廣州市林樹森市長也十分關心鋼結構、空間結構在廣州建筑領域的應用,并為此接見過您,與您進行了專談。請您談談有關感想。

王教授:廣州市為努力建設成為華南地區現代化的中心城市,已經確定了"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到2010年一大變"的城市發展目標,所以政府和領導對建設領域的資金投入和技術應用都是挺重視的,像一些體現城市形象的標志性建筑物,比如九運會的場館、國際會展中心等,大都采用鋼結構、空間結構,應當說與領導的重視是分不開的。隨著廣州城建改造步伐的加快和鋼結構、空間結構的發展,相信在未來廣州及廣東的城市建設中,許多新型高層建筑、重型廠房、大型公共建筑、橋梁、工業構架甚至住宅建筑等方面都將推廣應用鋼結構、空間結構。

編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住宅建設發展迅猛,近幾年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新增長點,但長期以來,住宅建設技術水平地下,秦磚漢瓦,生產效率低,對環境與耕地破壞嚴重,長此以往,勢必影響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今后,鋼結構住宅作為一種綠色建筑,它的發展前景如何?

王教授:鋼結構住宅實現了建筑"環保、節能、工廠化",在發達國家已經得到廣泛推廣應用。目前,鋼結構住宅在我國尚處于少數城市試點階段,不過近兩年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在建設部科技司、住宅產業化辦公室等單位的組織推動下,建成了一些試點工程,制定了鋼結構住宅產業技術導則的編制原則,通過了一些研究項目的立項,國家經貿委在《2000年建筑業技術發展方向和重點》中也明確指出,要建立現代化住宅產業工業體系,重點進行輕鋼結構體系、住宅節能體系和新型建筑材料的開發。2000年我國住宅建筑總量超過8億平方米,但基本上沒有采用鋼結構,這里面待開拓的市場非常大。如果鋼結構住宅建筑的應用技術沿著規范化的途徑發展下去,并為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和廣大用戶認可,那必將開辟一個新的局面,對鋼結構的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所以,鋼結構住宅將大有可為,前景非常美好。

編輯:空間結構幾乎都是鋼結構,那么代表當前世界空間結構發展方向的前沿領域是什么?在這些方面,我國的水平如何及面臨的主要課題是什么?

王教授:空間結構的建造及其所采用的技術往往反映了一個國家建筑技術水平,近年來,世界各國在一些大型的建筑物中采用了一些規模宏大、形式新穎、技術先進的空間結構體系,充分體現了空間結構的優越性,集中反映了當今的世界潮流,像張拉整體結構、膜結構、開合結構、折疊結構、玻璃結構等就基本上代表了當前世界空間結構發展的方向。這些類型的結構,在國外的很多大型工程中已經得到應用,而我國在張拉整體結構、開合結構和折疊結構則還處于空白或艱難起步階段。對此,我們面臨的主要課題就是及早扭轉這種局面,加強方面的科研開發,奮起直追,爭取在短時間內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編輯:作為空間結構方面的專業學會,廣東省空間結構學會在鋼結構與空間結構的發展中充當什么角色,或者說將起到什么作用?

王教授:廣東省空間結構學會成立于1994年,是省一級學會,具有法人資格的社會團體,它把鋼結構方面的專家、學者及專業人士凝聚和團結起來,探討、研究和推廣鋼結構、空間結構。并為廣大企業和相關建設部門及決策者提供咨詢服務,是一個服務建筑行業的中介組織。我學會愿與廣大同仁通力合作,一如既往地促進鋼結構、空間結構的發展應用,為提高建筑行業的技術含量作出貢獻。

文章來源:《鋼結構與建筑業》雜志

文章錄入:zgkjcx    責任編輯: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 設為首頁 | 廣告說明 | 合作項目

    名稱:科技創新網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13040577號-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45251號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