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观看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日韩在线观看视频黄-日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视频-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科技創新網 > 文章中心 > 創新人物百科 > 土木建筑工程 > 文章正文
專家信息 科學研究 論文專著 社會任職 榮譽獎勵 媒體報道

專家信息:


史其信,男,現任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交通研究所所長。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65年9月至1970年3月 清華大學土木建筑系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本科,工學學士。

1970年3月至1980年5月 清華大學土木建筑系,助教。

1980年5月至1988年5月 清華大學土木系,講師

1980年8月至1981年3月 日本創和建筑設計事務所,研修生。

1988年5月至1993年12月 清華大學土木系,副教授。

1992年6月至1993年1月 日本名古屋大學理工學部,高級訪問學者。

1993年12月至今 清華大學土木系,教授。

教學情況:

主講課程:

本科生課程“交通工程導論”、“橋梁工程”、“道路工程”。

培養研究生情況:

資料更新中……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結構工程、道路工程、橋梁工程、交通工程、智能交通等領域的科研工作。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承擔國家自然基金項目3項,國家科技攻關課題和國際合作項目10余項,省部級攻關項目及合作項目20余項。

1. 國家“九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中國ITS體系框架”的研究,“ITS經濟技術評價”,課題組組長。

2. “十五”計劃國家重科技專項《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和示范工程》立項工作——重大項目“中國ITS發展戰略與標準化研究”子課題“交通運輸系統發展對ITS的需求”,專題組組長。

3. 溫州市智能運輸系統(ITS)發展戰略研究。

4. 溫州雙嶼客貨運輸智能管理系統的設計研究。

科研成果:

1. 城市商業區停車場決策規劃系統,2000年12月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2. 北京市城市交通綜合體系規劃研究,1992年10月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3. 北京市城市交通綜合體系規劃研究,1991年9月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4. 教研組認識實習,1990年9月獲清華大學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5. 巴士快速交通技術與運營研究 王健; 陸錫明; 趙一新; 史其信; 王小磊; 李文輝; 姜培順; 夏放大; 袁建光; 鄧平 【科技成果】上海市土木工程學會; 重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 上海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研究所;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重慶市巴士快速交通發展公司 2008-12-29

論文專著:


發表學術論文180余篇,論(譯)著8部。

出版專著:

1《智能交通系統評價技術與方法》(智能交通系統(ITS)系列叢書)史其信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05-1-1

2《智能運輸系統概論》(21世紀交通版高等學校教材)史其信 高世廉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2-1

發表中文論文:

1 智能駕駛員模型及穩定性分析 陳喜群; 楊新苗; 史其信; 秦旭彥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會議】第五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暨第六屆國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論壇優秀論文集(上冊)——智能交通 2009-12-11

2 公共交通規劃與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 李瑞敏; 楊新苗;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會議】國際住房與規劃聯合會(IFHP)第46屆世界大會中方論文集 2002-09-08

3 智能駕駛員模型及穩定性分析 陳喜群; 楊新苗; 史其信; 秦旭彥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會議】第五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暨第六屆國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論壇優秀論文集(上冊)——智能交通 2009-12-11

4 公共交通規劃與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 李瑞敏; 楊新苗;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會議】國際住房與規劃聯合會(IFHP)第46屆世界大會中方論文集 2002-09-08

5 由觀測路段交通量推求分布交通量的模型與方法 陸化普;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會議】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七屆年會暨茅以升誕辰100周年紀念會論文集 1995-11-01

6 智能交通系統的關鍵技術及研究發展策略 史其信; 陸化普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會議】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 1998-03-01

7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彎梁橋靜力分析 吳向東; 史其信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會議】第二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下) 1993-05-01

8 交通流可預測性分析 王進; 史其信; 陸化普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會議】可持續發展的中國交通——2005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交通運輸工程學科)論文集(上冊) 2005-07-01

9 基于組件的交通管理決策支持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劉沖; 陸化普; 史其信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會議】2005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下) 2005-06-01

10 基于風險效用函數的收費道路使用者支付意愿模型 曹瑾鑫; 孫立光;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會議】第六屆交通運輸領域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卷) 2006-06-01

11 城市路網模式對交通方式分擔的影響研究 呂劍; 沙云飛; 史其信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會議】第六屆交通運輸領域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卷) 2006-06-01

12 隨機參數的交通需求預測模型 吳世江; 史其信; 張康敏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 【會議】第六屆交通運輸領域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卷) 2006-06-01

13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彎梁橋空間非線性地震動力分析 史其信; 吳向東; 王印海 清華大學土木系; 香港華潤集團公司; 清華大學土木系 【會議】第三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下) 1994-06-01

14 天寧寺立交二環路主橋動力特性的試驗研究 史其信; 陳志鵬; 吳向東 清華大學土木系; 清華大學土木系; 香港華潤集團公司 【會議】第三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下) 1994-06-01

15 基于GPS的路段旅行時間和速度估計算法研究 沙云飛; 曹瑾鑫;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會議】第一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論文集 2005-12-01

16 城市道路車牌識別系統在交通管理中的應用 陳喜群; 楊新苗;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所 【會議】2008第四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論文集 2008-09-01

17 軌道交通的廊道效應對城市居住空間的影響機理 董屾; 史其信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會議】第六屆全國土木工程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 2008-11-01

18 基于風險效用函數的收費道路使用者支付意愿模型 曹瑾鑫; 孫立光;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會議】第六屆交通運輸領域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卷) 2006-06-01

19 城市路網模式對交通方式分擔的影響研究 呂劍; 沙云飛; 史其信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會議】第六屆交通運輸領域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卷) 2006-06-01

20 隨機參數的交通需求預測模型 吳世江; 史其信; 張康敏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 【會議】第六屆交通運輸領域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卷) 2006-06-01

21 部分控制交通網絡的流量分配問題及模型 張雄飛; 李瑞敏; 李宏發;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中國民航大學空中交通管理學院 【期刊】公路工程 2011-12-20

22 中途站的合理位置設計與分析 李冉;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城市公共交通 2009-01-15

23 公共汽電車站乘客服務設施服務水平分析 林泊生; 楊新苗; 史其信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交通研究所 【期刊】城市公共交通 2009-08-15

24 公交乘客服務設施服務能力設計標準探討 林泊生; 楊新苗;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交通標準化 2010-03-23

25 基于均衡思想的快速路入口控制模型及其應用 朱弘戈; 劉小明; 史其信 北京工業大學; 清華大學 【期刊】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 2010-10-15

26 基于粗糙集-模糊識別技術的交通流狀態識別算法研究 蒲世林; 李瑞敏;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 2010-12-15

27 “物聯網”打造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統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交通標準化 2010-12-23

28 基于智能交通信息的預期與適應性元胞傳輸模型 陳喜群; 楊新苗; 李力; 史其信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 【期刊】控制理論與應用 2010-12-15

29 緊急疏散條件下交通控制設施選址研究 張雄飛; 史其信; HE Rachel; BAN Jeff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美國圣克拉拉大學土木工程系; 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土木與環境工程系 【期刊】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 2011-06-15

30 基于運動軌跡采集的混合交通特性研究 呂劍; 史其信; 楊新苗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杭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期刊】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 2009-02-15

31 基于離散勢能場的行人仿真模型研究 沙云飛;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公路工程 2009-04-20

32 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客流組織的仿真和評價 胡明偉; 史其信 深圳大學; 清華大學 【期刊】交通信息與安全 2009-06-20

33 基于遺傳算法的交通信號多層模糊控制模型研究 李瑞敏; 陸化普;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 2009-06-15

34 神經網絡方法在車頭時距特性分析中的應用 田豐; 敖進滔; 史其信 華杰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公司;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公路 2009-08-25

35 用于微觀行人仿真的鄰域決策模型 孫立光;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公路工程 2009-08-20

36 行人交通仿真模型與相關軟件的對比分析 胡明偉; 史其信 深圳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交通信息與安全 2009-08-20

37 深港西部通道項目全壽命周期管理組織的研究 胡明偉; 牛永寧; 史其信 深圳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交通標準化 2009-08-08

38 一種新的連續空間微觀行人仿真模型 孫立光;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 2009-10-15

39 深港西部通道過境交通量預測的比較研究 胡明偉; 史其信; 牛永寧 深圳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道路交通與安全 2009-06-15

40 基于離散勢能場的行人路徑規劃算法研究 孫立光;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交通標準化 2009-12-08

41 基于網格的交通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研究與設計 劉沖; 陸化普; 史其信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 北京 【期刊】交通與計算機 2006-02-28

42 基于交通需求強度的路口多層模糊控制模型研究 李瑞敏; 陸化普;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北京 【期刊】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 2006-02-28

43 基于多智能體系統的綜合交通信息平臺研究 李瑞敏; 鄭宗杰; 陸化普;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中國交通報社;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北京1 【期刊】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 2006-02-28

44 基于非線性理論的短期交通流預測研究 王進;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北京 【期刊】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04-30

45 基于XML的交通綜合信息平臺研究 李瑞敏; 陸化普; 史其信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 北京 【期刊】交通與計算機 2006-06-30

46 對智能駕駛員模型的改進及其應用 朱山江; 屈山;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北京紫光捷通科技有限公司;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北京 【期刊】中南公路工程 2006-06-20

47 基于折衷規劃的公路養護資源最優分配 熊輝; 史其信 北京理工大學交通工程系;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北京 【期刊】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12-30

48 公路養護資源分配中遺傳算法的參數優化 熊輝; 史其信 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北京 【期刊】北京理工大學學報 2007-02-28

49 道路交通安全水平預測的統計模型 熊輝; 沙云飛; 史其信 北京理工大學交通工程系;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北京 【期刊】交通運輸工程與信息學報 2007-03-30

50 混合交通中自行車密度-速度關系 呂劍; 史其信; 孫立光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交通研究所 北京 【期刊】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06-15

51 基于神經網絡的路口交通流轉向比預測 李瑞敏; 陸化普;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北京 【期刊】西南交通大學學報 2007-12-15

52 交通出行方式離散選擇模型的效用隨機項結構研究綜述 吳世江; 史其信; 陸化普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北京 【期刊】公路工程 2007-12-20

53 灰色綜合評價方法在野戰衛生裝備部署性評價上的應用 錢潤華; 史其信; 趙瑞嶺; 陳喜群 清華大學土木系交通研究所; 軍事交通學院 【期刊】醫療衛生裝備 2008-12-15

54 北京奧運交通智能管理系統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中國公共安全(綜合版) 2008-12-01

55 基于GPS信息的物流配送車輛路徑優化模型(英文) 邱穎; 史其信; 陸化普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北京 【期刊】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 2008-02-15

56 交通信號控制子區模糊動態劃分方法研究 李瑞敏; 陸化普;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北京 【期刊】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 2008-06-15

57 城市客運出行非線性效用離散選擇模型研究 吳世江; 史其信; 陸化普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2008-09-25

58 應用交通仿真軟件PARAMICS驗證交通分配模型 胡明偉;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北京 【期刊】中南公路工程 2003-06-30

59 ITS在亞太地區的發展 范建軍; 繆立新; 史其信; 楊新苗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清華大學深圳現代物流研究中心;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清華大學深圳現代物流研究中心 【期刊】中國物流與采購 2003-02-02

60 神經網絡模型在短期交通流預測領域應用綜述 王進; 史其信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交通研究所 北京 【期刊】河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04-30

61 基于虛擬數據倉庫和XML的城際交通綜合信息平臺 李瑞敏; 史其信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北京 【期刊】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06-25

62 智能交通系統綜合信息平臺研究 李瑞敏; 陸化普;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北京 【期刊】中南公路工程 2005-06-30

63 手機定位技術及其在商用車管理中的應用 朱山江; 繆立新;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 【期刊】中國物流與采購 2005-07-30

64 XML技術在交通綜合數據庫中的應用研究 李瑞敏; 陸化普;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北京 【期刊】公路交通科技 2005-09-15

65 基于微觀交通仿真的動態交通管理優化問題研究 鄭為中; 史其信 廣州市中心區交通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廣東廣州 【期刊】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5-12-25

66 短時交通流預測模型綜述 王進; 史其信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 教授 【期刊】中國公共安全(學術卷) 2005-02-15

67 智能交通系統(ITS)共用信息平臺構架及解決方案初步分析 史其信; 鄭為中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北京 【期刊】交通運輸工程與信息學報 2003-03-30

68 積極推進我國ITS事業健康穩步地發展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教授本刊編委會委員 【期刊】交通世界 2003-07-15

69 路面管理理論與方法的研究進展及趨勢 熊輝; 史其信; 潘先榜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新加坡國立大學交通研究中心 【期刊】土木工程學報 2004-01-30

70 基于交通延誤最小的道路養護策略優化 熊輝;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土木工程學報 2004-02-29

71 基于多智能體系統的城市交通控制與誘導集成化研究 李瑞敏;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北京 【期刊】公路交通科技 2004-05-15

72 集成交通規劃和交通影響分析進行ITS的項目評價——以IDAS為例 史其信; 鄭為中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土木工程學報 2004-05-30

73 混凝土橋梁面板維修的折衷規劃優化 熊輝; 史其信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北京 【期刊】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06-30

74 GPS技術在智能交通系統中的應用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中國安防產品信息 2004-06-30

75 應用PARAMICS微觀交通仿真對交通分流計劃的比較評價 鄭為中; 史其信; 李德紘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新加坡國立大學交通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公路交通科技 2004-11-15

76 大城市中心區道路收費問題研究 吳世江;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土木工程學報 2004-08-30

77 道路網短期交通流預測方法比較 史其信; 鄭為中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北京 【期刊】交通運輸工程學報 2004-12-30

78 基于PARAMICS微觀交通仿真的ITS項目影響評價研究 鄭為中;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北京 【期刊】交通科技 2004-12-20

79 基于交通效率的城市公共交通路網布局模型 吳世江; 史其信; 陸化普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土木工程學報 2005-01-30

80 基于貝葉斯組合模型的短期交通量預測研究 鄭為中;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北京 【期刊】中國公路學報 2005-03-30

81 綜合交通信息平臺發展狀況與趨勢研究 李瑞敏; 陸化普;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北京 【期刊】公路交通科技 2005-04-15

82 智能運輸系統(ITS)效益綜述 胡明偉;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北京 【期刊】中南公路工程 2002-03-30

83 基于系統目標的智能交通系統評價方法研究 胡明偉; 史其信; 劉洪濤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東莞理工學院 北京; 廣東東莞 【期刊】中南公路工程 2002-12-30

84 國外城市公共交通財政補貼政策研究 李瑞敏; 楊新苗;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北京 【期刊】城市發展研究 2002-05-30

85 “暢通工程”要與時俱進 史其信 清華大學 教授、博導、“暢通工程”專家組成員 【期刊】道路交通管理 2003-01-10

86 交通運輸戰略環境評價應用的探討 史其信; 李瑞敏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北京 【期刊】廣西交通科技 2002-09-30

87 ITS大氣環境保護子系統(AEPS)框架設計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教授 北京交通工程學會副理事長 【期刊】道路交通與安全 2002-04-15

88 智能運輸系統(ITS)評價方法研究 胡明偉;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北京 【期刊】公路交通科技 2001-10-20

89 支持ITS影響評價的交通仿真模型研究 胡明偉;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北京 【期刊】公路交通科技 2001-12-20

90 展望21世紀智能交通系統(ITS)的發展 史其信; 熊輝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 2001-03-30

91 發展我國智能運輸系統(ITS)亟待解決的課題——智能運輸系統(ITS)評價方法研究 史其信; 胡明偉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交通研究所 【期刊】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 2001-03-25

92 DSRC編織車?路網絡神經 熊輝;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博士 【期刊】交通世界 2001-05-15

93 21世紀的智能交通系統ITS下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所長、博導 【期刊】交通世界 2001-04-15

94 基于DSRC和CDPD的先進公交系統 李瑞敏; 史其信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 北京 【期刊】電訊技術 2002-04-28

95 探討回歸分析在交通工程應用中的若干問題 胡明偉;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北京 【期刊】公路交通科技 2002-02-20

96 交通影響評價的基本思想與方法 陸化普; 史其信; 殷亞峰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城市規劃 1996-07-09

97 動態交通分配理論的回顧與展望 陸化普; 史其信; 殷亞峰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公路交通科技 1996-06-20

98 智能運輸系統研究發展動向與啟示 陸化普;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科技導報 1996-10-10

99 ITS——新一代道路交通系統 陸化普;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公路交通科技 1997-12-20

100 新一代道路交通系統──ITS的研究現狀與發展 陸化普; 殷亞峰; 史其信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 【期刊】中國公路學報 1997-06-30

101 城市高速公路交通中的控制問題 王亦兵; 羅贊文; 韓曾晉; 史其信 清華大學; 上海經達機電工程設計研究所; 清華大學 【期刊】中國公路學報 1997-09-30

102 應該怎樣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 史其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科技導報 1997-06-10

103 淺談城市軌道交通客流預測方法 史其信; 陸化普; 殷亞峰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地鐵與輕軌 1997-08-15

104 中國 ITS 發展戰略構想 史其信; 陸化普 清華大學 【期刊】公路交通科技 1998-09-20

105 中國智能交通發展戰略構想 史其信; 陸化晉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道路交通管理 1998-11-10

106 高速公路交通流建模 王亦兵; 韓曾晉; 史其信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期刊】系統工程學報 1998-06-30

107 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世界交通 史其信 清華大學 【期刊】地鐵與輕軌 1990-10-01

社會任職:


1. 國際交通安全學會海外顧問(2001年4月)。

2. 北京城市綜合交通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01年1月)。

3. 北京交通工程學會副理事長(2000年11月)。

4. 交通世界雜志編委(2000年11月)。

5. 交通運輸系統與信息雜志編委(2000年10月)。

6. 北京市交通安全委員會專家組副組長(2000年10月)。

7. 全球定位系統雜志編委(2000年7月)。

8. 中國城市交通規劃學會理事(2000年7月)。

9. 中國城市交通規劃學術委員會委員(2000年7月)。

10.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城市公共交通學會常務理事(2000年5月)。

11. 中國道路交通安全協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1999年12月)。

12. 中國智能交通系統(ITS)協調小組,專家委員會委員(1999年11月)。

13. 中國交通工程學會理事(1999年11月)。

14. ITS通訊雜志主編(1999年9月)。

15.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客運站建設技術委員會委員(1999年7月)。

16. 世界智能交通系統(ITS)國際組織理事會干事(1998年10月)。

17.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環境與交通工作組中方專家(1997年10月)。

18. 亞太地區智能交通系統(ITS)學術委員會委員(1996年7月)。

19. 地鐵與輕軌雜志編委(1996年5月)。

20. 中國國際投資咨詢公司專家顧問(1996年1月)。

榮譽獎勵:


1. 1978年獲清華大學優秀班主任榮譽稱號。

2. 1983年獲清華大學1983年度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3. 1985年獲北京市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4. 1991年獲清華大學“一二.九”一等獎。

資料更新中……

媒體報道:


清華大學史其信:通信是實現智能交通的關鍵

四通八達的大交通要實現智能化需要全面覆蓋的大網絡支撐。由于交通運輸具有高度的流動性特點,對高速移動的車輛的定位、監測、信息采集等都需要通過無線通信技術來實現,因此無線通信成為智能交通建設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環節。記者為此走訪了著名的交通信息化專家、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所長史其信教授。他指出,在智能交通系統建設中,信息間的傳輸與通信,特別是無線通信,是實現智能交通系統各項功能的關鍵。

在采訪中,史其信教授首先向記者描述了通信與智能交通的關系。智能交通系統是利用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建立道路、車輛、行人為一體的交通運輸系統,提高交通運輸系統的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續性。在將道路、車輛、行人整合的過程中,通信系統起到了關鍵作用。目前,通信網絡提供的業務正在由以話音為主,附帶傳輸數據的傳統電信網絡發展成一個以數據傳輸為基礎,附帶傳送話音的網絡,正向著數字化、寬帶化、綜合化、個人化、智能化、網絡化和全球化方向發展。通過采用先進的通信技術,信息傳輸在智能交通系統的信息采集、處理、提供及應用中具有重要作用。沒有先進的通信技術,就不可能有先進的智能交通系統。同時,由于車輛、行人都是交通系統中的移動體,因此無線移動通信技術成為構建智能交通系統的重要環節。在很多國家(包括我國),GPS、GPRS、CDMA等無線通信技術相互結合,已經開始應用于智能交通系統中,實現交通管理中的緊急事件管理及緊急車輛管理功能,出行者信息中的路徑誘導及導航服務功能,以及運營管理中的車輛監視、調度功能。

史其信教授說,當前,隨著智能交通系統的加快發展,主要支撐路-車之間、車-車之間的通信技術的研發已經被提上議事日程,特別是各示范城市正在建設的ITS共用信息平臺以及出行者信息服務系統、交通控制管理系統、車輛運營管理調度系統、汽車計算平臺,都對通信網絡和相關技術的研發提出了要求。通信技術是實現ITS系統的關鍵因素,其對ITS系統的適宜性將直接影響到ITS系統的功能效果。通信企業要真正參與到智能交通建設中,并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還需要從推進標準化工作和信息服務提供方式上考慮。

對此,史其信教授指出兩點。首先,在智能交通領域,特別是運輸車輛標識(RFID)方面的芯片、頻率、接口標準化方面,通信行業應大力推進符合國情的標準的制定。現在國家大力推進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系統的建設,就是要統一收費標準,理順各個投資方的分成,這樣也可以大量減少收費站,提高通行效率。而基于RFID技術的不停車收費(ETC)是在聯網收費基礎上的更高級應用,只有標準統一了,ETC普及了,才能真正解決公路擁堵的問題。在這方面,信息產業部門,特別是無線電管理部門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相對于現有的頻率復用技術,空間資源是相當有限的,一個標準、統一、高效的頻率資源規范,是保證智能交通系統真正實現的基礎。同時,作為智能交通基礎網絡的提供者,通信企業也需要在統一的頻率劃分下規范網絡的接口標準,在不同地域、不同層面實現信息通暢,才能真正挖掘出大交通體系的價值。其次,智能交通建設對于通信行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可以想象,如果ETC普及了,每輛車都裝上了統一標準的RFID芯片,對車輛、路況的監控和管理也就真正有了海量的信息資源基礎。在提供公共信息服務的同時,通信企業可以采取適當的模式提供個性化的、特殊的交通信息服務,采用短信、語音、網絡等多種形式。這將會是通信業切入智能交通市場并獲得收益的重要領域。

與史其信教授的一番交談,記者深感:智能交通系統建設的目標,并不是簡單地鋪一張網、開發幾個應用系統、提供一些信息傳遞的功能,而是要從統一規劃、制訂標準規范,將信息通信技術貫穿在各個環節,延伸到各個移動單元的大交通網絡這樣的全局高度來考慮,這對參與其中的通信業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實現智能交通,是通信業面對的一個大市場、大機遇,同時也是一個大挑戰,大考驗。如何有所作為,是當前通信業需要關注的課題。

文章來源:《人民郵電報》2011.08.19

文章錄入:zgkjcx    責任編輯: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 設為首頁 | 廣告說明 | 合作項目

    名稱:科技創新網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13040577號-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45251號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