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楊隆維,男,1968年1月生,湖北咸豐人,土家族,本科學歷,中共黨員,教授,正高職高級農藝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糧食作物產業化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骨干研究員。首屆恩施州具有突出貢獻專家。湖北省第五屆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
教育及工作經歷:
2001年12月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農學專業。
1986年7月至2014年3月在恩施州農科院從事水稻育種與栽培等科研工作。
2014年3月調入長江大學農學院至今,主要從事作物遺傳育種教學與科學研究。
社會任職:
1、湖北省作物學會會員。
2、首屆恩施州具有突出貢獻專家。
3、湖北省第五屆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
4、湖北省種子協會會員。
5、湖北省農技110咨詢專家。
6、“十五”期間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區試先進工作者。
主講課程:
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課《作物育種學》和《種子生產學》等,
實踐實驗課程6門,指導碩士研究生3人,每年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4-7人。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作物遺傳育種教學與科學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1、主持各種橫向項目6項。
2、主持湖北省財政廳和科技廳項目各1項。
3、參與湖北省科技廳和湖北省科技創新中心“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點攻關項目各1項。
4、先后主持或參與育成國家級審定水稻品種4個。
5、省級審定水稻品種10余個。
6、主持育成省級鑒定不育系2個,獲植物新品種保護權3項。
7、雜交水稻新恢復系恩恢995及所配組合優Ⅰ優995,恩優995,福優995選育與利用。
科研成果:
[1]楊隆維, 高產抗稻瘟病遲熟中秈組合Ⅱ優264的選育與應用. 湖北省,恩施州農業科學院,2009-07-01.
[2]楊隆維, Ⅱ優恩22的選育. 湖北省,恩施州農科院,2007-09-18.
[3]楊隆維,邢丹英, 雜交水稻Ⅱ優58配套栽培技術的應用與推廣. 湖北省,長江大學,2007-02-09.
[4]楊隆維,許敏, 水稻優良品種Ⅱ優58的選育與推廣應用. 湖北省,恩施州農業科學院,2006-12-01.
[5]楊隆維, 優質抗稻瘟病紅皮米中秈組合Ⅱ優132的選育與應用. 湖北省,恩施州農科院,2006-04-13.
[6]楊隆維, 抗稻瘟病中秈新組合Ⅱ優80的選育與應用. 湖北省,恩施州農科院,2005-04-22.
[7]楊隆維,李求文, 豐產抗病雜交水稻福優系列選育及推廣. 湖北省,湖北清江種業公司,2005-01-01.
[8]楊隆維, 高產抗稻瘟病遲熟中秈組合福優325的選育與應用. 湖北省,恩施州農科院,2003-11-06.
[9]楊隆維, 抗稻瘟病遲熟中秈新組合福優218的選育與應用. 湖北省,恩施州農科院,2003-11-06.
發明專利:
[1]王文希,邢翔,邢丹英,謝義梅,徐琴,胡慧,徐建龍,周建利,蔣祥東,邱先進,楊隆維,龔雙喜,譚亞華,王先鋒,熊銳剛,賴祥偉. 用于無人機的噴液量調控裝置[P]. CN209410334U,2019-09-20.
[2]王小文,楊隆維,熊亞俊,黃年英,華美,徐建龍,邢丹英,周盼盼,范道冉. 一種播種畫行器[P]. CN208739574U,2019-04-16.
[3]楊隆維,熊亞俊,王小文,華美,鐘育海,劉迪權,郭發吉,覃竹山,徐建龍,徐俊英,譚小菊,程蘇. 一種水稻育種材料中抗稻瘟病基因Pi-25的檢測方法[P]. CN109402236A,2019-03-01.
[4]李旭升,楊隆維,王小文,熊亞俊,陳火云,官鵬程,邢丹英,徐建龍,邱先進,華美,李贏,王媛媛. 打孔器[P]. CN207736412U,2018-08-17.
[5]邢丹英,徐琴,杜斌,張利荷,王孟,張開勇,徐建龍,石壘,胡慧,姜碩琛,邱先進,楊隆維,陳火云,王加冕,徐印印,姜漢峰,蒲志凡,鄧宣勝. 一種農作物田內的輕便篩土方法[P]. CN107774564A,2018-03-09.
[6]杜斌,邢丹英,金明珠,徐琴,徐建龍,羅耀美,胡慧,邱先進,楊隆維,陳火云,張利荷,王加冕,姜漢峰,石壘,王孟,徐印印,姜碩琛,趙瀅,劉萬金,汪歡,郭金潔,胡抗. 植物水培培養板[P]. CN206978331U,2018-02-09.
[7]陳火云,邢丹英,金明珠,徐琴,徐建龍,胡慧,邱先進,楊隆維,王加冕,姜漢峰,石壘,王孟,劉晨,歐小雪,代名笠,李旭升,趙瀅,汪歡,徐印印,楊含慧,毛正,席浩,鄭豫. 水培營養池用攪拌裝置[P]. CN206837985U,2018-01-05.
[8]楊隆維,李旭升,王小文,熊亞俊,官鵬程,徐建龍,邢丹英,華美,邱先進,李贏,王媛媛. 篩選優異恢復系抗源的方法及其培育的恢復系株系材料[P]. CN107439368A,2017-12-08.
[9]徐建龍,邱先進,鄭天清,徐琴,歐小雪,邢丹英,楊隆維,呂文愷. 一種水稻外觀品質基因qAQ7及其分子標記方法和應用[P]. CN107287210A,2017-10-24.
[10]邢丹英,劉啟培,徐建龍,王賢斌,袁道憲,李鵬飛,張艷霞,羅耀美,金明珠,杜斌,陳火云,邱先進,楊隆維,石壘,王加冕,徐印印. 一種確定早稻播種期的方法[P]. CN106105927A,2016-11-16.
[11]邢丹英,杜斌,陳火云,雷昌云,龔雙喜,徐琴,徐建龍,金明珠,邱先進,羅耀美,楊隆維,石壘,王加冕,張利荷,劉晨. 一種提高水稻整精米率的方法[P]. CN105766505A,2016-07-20.
[12]邢丹英,雷昌云,徐琴,高劍華,徐建龍,沈艷芬,杜斌,陳火云,金明珠,邱先進,劉冬明,文聃,肖琛,張遠學,楊隆維,石壘,王加冕,劉晨,歐小雪,李旭升,代名笠. 一種提高馬鈴薯產值的方法[P]. CN105746127A,2016-07-13.
[13]杜斌,邢丹英,樓有根,徐琴,徐建龍,陳火云,邱先進,王加冕,石壘,劉晨,楊隆維,歐小雪,代名笠,李旭升. 一種消化通風櫥排煙口裝置[P]. CN205308932U,2016-06-15.
[14]邢丹英,金明珠,樓有根,徐琴,徐建龍,胡慧,邱先進,陳火云,王加冕,姜漢峰,楊隆維,石壘,劉晨,歐小雪,代名笠,李旭升,趙瀅,汪歡,徐印印. 一種改良水稻田間中耕器[P]. CN205305359U,2016-06-15.
[15]邢丹英,徐琴,徐建龍,金明珠,邱先進,雷昌云,楊隆維,羅耀美,杜斌,陳火云,劉晨,歐小雪,代名笠,王加冕,李旭升. 一種水稻品種資源富硒性能的篩選方法[P]. CN104871844A,2015-09-02.
[16]徐建龍,邱先進,邢丹英,徐琴,劉環,向曉嬌,楊隆維,何文靜,杜斌. 一種水稻苗期耐鹽基因qST11及其分子標記方法[P]. CN104762298A,2015-07-08.
[17]徐建龍,邱先進,邢丹英,徐琴,劉環,向曉嬌,楊隆維,何文靜,杜斌. 一種水稻苗期耐鹽基因qST2及其分子標記方法[P]. CN104762299A,2015-07-08.
[18]邢丹英,徐建龍,何文靜,劉環,邱先進,楊隆維,杜斌,劉晨,陳火云,李旭升,代明笠. 一種作物水培試驗方法[P]. CN104737888A,2015-07-01.
[19]邢丹英,田進山,黃蓉,徐建龍,金明珠,李志新,邱先進,雷昌云,何文靜,楊隆維,羅耀美,杜斌,陳火云,劉環,楊隆彪. 一種水稻抗稻瘟病育種材料的鑒定方法[P]. CN104381125A,2015-03-04.
論文專著:

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
發表中文論文:
[1]田春華,鐘育海,楊隆維,劉迪權.湖北省2017年度玉米引種備案品種抗病性鑒定結果與利用評價[J].種子,2019,38(04):100-102.
[2]陳久明,鐘育海,楊隆維,譚小菊,程蘇,金理,唐艷紅,劉陳桂,孫佳念,黃晨晨.湖北省利川市南坪優質稻基地早熟中稻新品種篩選與利用評價[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16(01):72-76.
[3]王小文,熊亞俊,楊璐,譚小菊,程蘇,唐艷紅,金理,楊華琛,李志新,徐建龍,楊隆維.遲熟中秈新組合荃9優3號高產穩產性分析與綜合評價[J].種子,2018,37(12):114-116.
[4]徐俊英,胡旭,侯大平,陳義忠,李志新,楊隆維.優質抗病秈型光溫敏核不育系惠34S的選育與應用[J].雜交水稻,2018,33(06):14-17.
[5]楊華琛,王小文,熊亞俊,李旭升,楊璐,楊隆維.長江中下游雜交水稻中秈遲熟品種試驗B組2017年度湖北荊州點試驗結果與利用評價[J].農業科技通訊,2018(06):83-88.
[6]熊亞俊,楊華琛,王小文,楊隆維,李旭升,官鵬程,王媛媛,李贏,華美,徐建龍,邢丹英,邱先進,李志新.抗稻瘟病水稻三系不育系長農2A的選育[J].種子,2018,37(03):117-119.
[7]呂文愷,胡慧,歐小雪,杜斌,田雨,蔡星星,孫永建,楊隆維,邢丹英,徐建龍,邱先進.世界水稻核心種質在荊州的適應性初探及高產種質資源篩選[J].中國稻米,2018,24(02):19-23.
[8]熊亞俊,李旭升,楊隆維,王小文,王媛媛,李贏,官鵬程,吳博,華美,徐建龍,邢丹英,邱先進.高產抗稻瘟病雜交晚秈新組合長農優982[J].雜交水稻,2017,32(06):75-76.
[9]王小文,李旭升,楊隆維,熊亞俊,王壯壯,王媛媛,李贏,官鵬程,吳博,華美,徐建龍,邢丹英,邱先進,李志新.抗稻瘟病三系秈型水稻不育系長農1A的選育[J].雜交水稻,2018,33(01):13-16.
[10]李旭升,向小嬌,申聰聰,楊隆維,陳凱,王小文,邱先進,朱小源,邢丹英,徐建龍.水稻重測序核心種質資源的稻瘟病抗性鑒定與評價[J].作物學報,2017,43(06):795-810.
[11]李繼輝,李洪勝,黃海清,李春勇,王光建,姚昌順,胡承偉,段太品,楊隆維.優質抗稻瘟病雜交水稻新組合宜香優62[J].雜交水稻,2017,32(01):82-83.
[12]謝振春,王加冕,楊隆彪,李旭升,楊隆維,秦光才,邱先進,邢丹英,陳應江,劉晨,李俊英.早中熟雜交中稻新品種試驗結果評價與利用[J].農業科技通訊,2016(09):93-99.
[13]趙瀅,張凱,歐小雪,呂文愷,杜文遠,邢丹英,楊隆維,徐建龍,邱先進.富硒對秈稻加工品質的影響[J].湖北農業科學,2016,55(12):3006-3008+3068.
[14]李旭升,楊隆維,徐建龍,邢丹英,劉古春,江褀祥,邱先進,胡靜.晚粳新品種W1837的豐產性、穩產性和適應性分析[J].湖北農業科學,2016,55(12):3003-3005.
[15]呂文愷,張凱,唐靜,邵麗明,歐小雪,趙瀅,邢丹英,楊隆維,徐建龍,邱先進.富硒處理對秈稻外觀品質的影響[J].湖北農業科學,2016,55(11):2743-2745.
[16]李旭升,王小文,楊隆維,邢丹英,邱先進,王俊,程佳秀,王光建.恩施水稻抗稻瘟病恢復系的選育與利用[J].雜交水稻,2016,31(03):7-11.
[17]歐小雪,胡慧,張凱,杜斌,劉環,江廣帥,邱先進,徐建龍,邢丹英,楊隆維.秈稻優質種質資源的篩選[J].湖北農業科學,2016,55(01):24-27.
[18]楊隆維,徐建龍,劉古春,邢丹英,胡靜,江褀祥,徐曉杰,邱先進,何文靜.高產軟米晚粳新品種長農粳1號的選育[J].種子,2015,34(12):99-101.
[19]李旭升,楊隆維,徐建龍,邢丹英,邱先進,王俊,王小文,程家秀.長江大學2014年晚稻新品種試驗結果與利用評價[J].湖北農業科學,2015,54(23):5819-5822.
[20]敖俊杰,胡慧,李俊凱,張陳玲,邢家寶,唐靜,江廣帥,杜斌,邱先進,徐建龍,邢丹英,楊隆維.水稻抗稻瘟病遺傳與基因克隆研究進展[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5,12(33):32-35.
[21]楊隆維,李洪勝,徐建龍,李繼輝,邢丹英,楊隆彪,王光建.雜交中稻新品種中9優591的特征特性與高產栽培技術[J].種子,2015,34(11):100-102.
[22]邱先進,胡慧,張凱,杜斌,劉環,邵麗明,楊隆維,邢丹英,徐建龍.秈稻苗期抗稻瘟病種質資源篩選[J].貴州農業科學,2015,43(11):14-16.
[23]劉晨,陳應江,楊隆維.宣恩縣2013年度早熟中秈稻新品種比較試驗結果綜合評價與利用[J].農業科技通訊,2015(06):145-150.
[24]邱先進,袁志華,陳凱,杜斌,何文靜,楊隆維,徐建龍,邢丹英,呂文愷.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解析秈稻堊白的遺傳基礎[J].作物學報,2015,41(07):1007-1016.
[25]代明笠,邵麗明,胡慧,呂文愷,邢家寶,張陳玲,杜斌,邱先進,徐建龍,邢丹英,楊隆維,李俊英.水稻加工品質及其遺傳基礎研究進展[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5,12(09):5-8.
[26]彭丹丹,邢家寶,胡慧,呂文愷,邵麗明,張陳玲,杜斌,邱先進,徐建龍,邢丹英,楊隆維.水稻株高性狀遺傳研究進展[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5,12(09):9-12.
[27]李旭升,楊隆維,李繼輝,段太品,李洪勝,王光建,姚昌順.抗稻瘟病水稻恢復系恩恢22的選育與利用[J].雜交水稻,2015,30(01):10-12.
[28]李俊英,王加冕,代明笠,彭丹丹,歐曉雪,劉環,邱先進,徐建龍,楊隆維,邢丹英.水稻耐鹽性遺傳與基因克隆研究進展[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4,11(35):1-5.
[29]楊隆維,徐建龍,顏學明,邱先進,邢丹英,王光建.抗稻瘟病雜交水稻Ⅱ優264旱育秧高產制種技術研究[J].種子,2014,33(10):129-131.
[30]李繼輝,李洪勝,楊隆維,王光建,姚昌順,李春勇,黃海清,段太品.優質抗稻瘟病雜交水稻新品種中9優恩66的選育及應用[J].中國稻米,2014,20(03):89-90+94.
[31]王光建,李春勇,楊隆維,李洪勝,李繼輝,黃海清,姚昌順.優質抗稻瘟病雜交水稻中9優恩66高產制種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4(04):176-177.
[32]顏學明,黃登武,楊隆維,吳云鵬.雜交水稻宜香107旱育秧高產制種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4(03):146-148.
[33]李洪勝,袁明山,李繼輝,張強,楊隆維,王光建,李春勇.優質中稻新品種宜香優208制種技術要點[J].農業科技通訊,2013(08):184-185.
[34]袁明山,李洪勝,張強,李繼輝,楊隆維,王光建,李春勇.高產優質中稻品種樂優107制種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3(06):211-212.
[35]李繼輝,王光建,段太品,楊隆維,張強,吳云鵬,李洪勝,黃海清,李春勇,姚昌順.早熟中秈新品種綿5優142的高產制種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2(05):172-174.
[36]李繼輝,段太品,楊隆維,李洪勝,王光建,姚昌順,黃海清,吳云鵬.優質抗稻瘟病恢復系恩恢142的選育與利用[J].農業科技通訊,2011(11):122-124.
[37]段太品,李繼輝,楊隆維,李洪勝,吳云鵬,王光建,姚昌順.優質抗稻瘟病雜交水稻新品種綿5優142[J].中國稻米,2011,17(05):63-64.
[38]楊隆維,李求文,文聃.2010年度恩施州早中熟水稻區試品種評價與結果利用[J].農業科技通訊,2011(07):91-94.
[39]吳云鵬,李洪勝,李繼輝,段太品,楊隆維.高產雜交中秈稻金優107的農藝特性及栽培技術[J].湖北農業科學,2010,49(12):2970-2971.
[40]李繼輝,段太品,楊隆維,王光建,黃海清,吳云鵬.雜交中秈中9優恩62高產制種技術[J].吉林農業,2010(09):126.
[41]吳云鵬,李洪勝,李繼輝,段太品,楊隆維.雜交中秈稻金優107高產制種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14):75+78.
[42]冉從輝,楊隆維,袁道憲.利川市早熟雜交中秈新組合篩選試驗[J].農業科技通訊,2010(05):104-106.
[43]段太品,李繼輝,楊隆維,袁利群,王光建,黃海清,吳云鵬,李洪勝,姚昌順.中9優恩62的選育、特征特性與栽培要點[J].中國稻米,2009(06):62-63.
[44]楊隆維,李繼輝,王光建,段太品,袁利群,吳云鵬.高產抗稻瘟病雜交中秈新組合中9優恩62[J].雜交水稻,2009,24(06):84-85.
[45]楊隆維,王光建,李繼輝,段太品,袁利群,李洪勝,吳云鵬.雜交中秈稻Ⅱ優264高產制種技術[J].雜交水稻,2009,24(05):37-38.
[46]陳應江,楊隆維,殷月勇.遲熟中秈稻新品種篩選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09(11):153-155.
[47]楊隆維,袁利群,段太品,李繼輝,王光建.國審品種福優325的特征特性與高產栽培技術[J].種子,2009,28(05):123-124.
[48]李繼輝,段太品,楊隆維,王光建,黃海清,吳云鵬.雜交中秈新組合Ⅱ優恩22高產制種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04):182+187.
[49]楊隆維,袁利群,段太品,李繼輝,王光建,吳云鵬.持久抗稻瘟病中秈遲熟恢復系恩恢264的選育[J].雜交水稻,2008(04):12-14.
[50]袁利群,楊隆維,段太品,李繼輝,王光建.高產抗病雜交稻中秈Ⅱ優264特征特性與旱育秧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08(06):120-121.
[51]李求文,楊隆維,吳雙清,李洪勝,李有程,曾祥茂,陳尚國.武陵山區水稻抗稻瘟病品種的選育與利用[J].種子,2008(03):95-97.
[52]楊隆維.紅米新組合“Ⅱ優132”[J].農村百事通,2008(06):31.
[53]李繼輝,段太品,楊隆維,李洪勝,王光建,高劍華,黃海清,姚昌順,彭耀炳.優質高產抗病雜交中稻Ⅱ優恩22的選育與應用[J].湖北農業科學,2008(01):15-16.
[54]童孝年,袁利群,楊隆維,李繼輝,段太品.高產抗病雜交中秈新組合Ⅱ優264[J].種子,2007(12):110-111.
[55]楊隆維,袁利群,許敏,向極釬,王光建,龍家順.優質抗稻瘟病中秈遲熟恢復系恩恢58的選育與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07(28):8819-8820.
[56]楊隆維,袁利群,王光建,段太品,李繼輝,許敏,姚昌順,高劍華,彭耀炳,李洪勝.優質高產抗稻瘟病紅米新組合Ⅱ優132的選育[J].種子,2007(04):83-84.
[57]王爾惠,楊隆維,袁利群.雜交中稻福優58的特征特性與高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07(08):111+128.
[58]楊隆維,袁利群,王光建,段太品,李繼輝,許敏,姚昌順,高劍華,彭耀炳,李洪勝.高產雜交中秈新組合Ⅱ優264[J].雜交水稻,2007(02):83-84.
[59]王光建,王修文,段太品,李繼輝,楊隆維,高劍華,李必欽,趙乃軒.雜交中秈新組合Ⅱ優69高產制種技術[J].雜交水稻,2006(04):48+94.
[60]李求文,楊隆維,袁利群,許敏.持久抗稻瘟病雜交水稻新三系及組合選育與應用研究進展[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6(03):276-282.
[61]顏學明,艾仁孝,楊隆維,李繼輝.優質高產糯稻恩糯2號的選育及栽培[J].湖北農業科學,2006(02):156-157.
[62]王光建,楊隆維,李繼輝,袁利群,高劍華,段太品.抗稻瘟病雜交水稻福優995的選育與應用[J].福建稻麥科技,2006(01):6-7.
[63]郭發吉,楊隆維,李求文,黃賢文,曾祥茂,殷月勇,袁道憲,王章偉.湖北省恩施州2004年度早中熟中稻品種區試驗結果與利用評價[J].農業網絡信息,2006(02):102-103+106.
[64]李繼輝,段太品,楊隆維,李洪勝,王光建,童孝年,姚昌順,彭耀炳,袁木蘭,羅勝中.高產優質抗病雜交稻Ⅱ優69的選育[J].湖北農業科學,2006(01):33-34.
[65]楊隆維,袁利群,王光建,李繼輝,段太品,許敏,向極釬,高劍華,姚昌順,彭耀炳.高產抗稻瘟病雜交中秈新組合Ⅱ優80[J].雜交水稻,2006(01):75-76.
[66]楊隆維,李求文,秦光才,曾祥茂,袁道憲,李有程,李繼輝,黃光昱,高劍華,洪凱.早中熟雜交中稻區試品種高產穩產性分析[J].種子,2005(10):61-62.
[67]楊隆維,袁利群,王光建,段太品,李繼輝,向極釬,許敏.持久抗稻瘟病中秈恢復系恩恢80的選育與利用[J].湖北農業科學,2005(01):25-27.
[68]楊隆維,李繼輝,王光建,袁利群,段太品,許敏,向極釬,龍家順,袁木蘭.武陵山區雜交水稻育種目標與策略初探[J].雜交水稻,2004(06):16-20.
[69]楊隆維,袁利群,向極釬,王光建,段太品,李繼輝,許敏,李洪勝.高產抗稻瘟病中秈新組合福優218[J].雜交水稻,2004(05):75-76.
[70]楊隆維,袁利群,向極釬,段太品,王光建,許敏,李繼輝,龍家順.福伊A及其配組的組合在湖北恩施州的表現與利用評價[J].福建農業科技,2004(02):2-4.
[71]袁利群,楊隆維,向極釬,王光建,李繼輝,段太品,許敏.三交育種在三系雜交水稻抗瘟育種中的應用研究[J].雜交水稻,2003(06):10-12.
[72]楊隆維,李繼輝.恩施州水稻新品種(普通組)區試結果與分析[J].種子,2003(05):119-120.
[73]袁利群,楊隆維,向極釬,王光建,李繼輝,李洪勝.高產抗稻瘟病雜交中秈新組合福優325[J].雜交水稻,2003(04):75-76.
[74]李繼輝,楊隆維,向極釬,李洪勝,童孝年.80年代以來抗稻瘟病育種主要成就[J].種子,2001(02):46-47.
[75]袁利群,向極釬,楊隆維,王光建,姚文華,姚昌順.雜交中秈Ⅱ優58的選育及應用[J].湖北農業科學,2001(02):18-19.
[76]袁利群,向極釬,王光見,楊隆維,王修文,張強.Ⅱ優58高產制種技術[J].雜交水稻,1998(S1):72.
[77]袁利群,向極釬,楊隆維,王光建.雜交中秈遲熟組合Ⅰ優58的選育及應用[J].雜交水稻,1998(S2):7+68.
[78]袁利群,向極釬,楊隆維,王光建.雜交中秈遲熟組合汕優58的選育及應用[J].湖北農業科學,1998(02):11-12.
榮譽獎勵:

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計劃獎二等獎1項,恩施州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恩施州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先后被評為武陵山區國家水稻品種區域試驗先進個人,湖北省恩施州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先進個人,三年獲武陵山區國家水稻區試先進工作者.
1. 2003年獲恩施州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
2. 2005年獲湖北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
3. 2007年獲湖北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
4.“十五”期間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區試先進工作者。
5.“溫暖長大”2017年度人物。
6、獲農業部豐收獎二等獎1項。
7、教育部成果二等獎1項。
8、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9、恩施州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