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柴永山,男,中共黨員,東北農業大學碩士。現任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分院院長、研究員,國家863項目北方粳稻新品種選育課題主持人。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5年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分院工作。
1994年省農科院牡丹江分院水稻育種研究室主任。
社會任職:
資料更新中……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水稻優質品種選育工作。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國家863研究項目和省科技攻關項目多項。
1. 黑龍江省省長基金項目:寒地粳稻分子育種子課題的研究。
2. 優質水稻新品種上育397引育及推廣應用。
3. 優質水稻新品種牡丹江19選育及推廣。
資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共培育出牡丹江26、牡丹江27等7個水稻新品種,其中一個品種獲得了國家新品種保護權,有兩個品種中標黑龍江省良種化工程,一個品種得到了國家后補助獎,一項成果獲省農委農業科學技術一等獎,二項成果獲省政府農業科技進步三等獎。
1. 富士光 柴永山 【科技成果】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農業科學研究所 2002-01-01
2. 牡粘4 柴永山; 孫玉友; 姜龍; 解忠; 曲金玲; 王永茂; 魏才強 【科技成果】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農業科學研究所 2005-03-10
3. 牡丹江29 柴永山; 孫玉友; 姜龍; 解忠; 曲金玲; 王永茂; 魏才強 【科技成果】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農業科學研究所 2005-12-01
4. 牡丹江28 柴永山; 孫玉友; 姜龍; 解忠; 曲金玲; 王永茂; 魏才強 【科技成果】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農業科學研究所 2006-01-01
5. 牡丹江27 柴永山; 孫玉友; 姜龍; 解忠; 曲金玲; 王永茂; 魏才強 【科技成果】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農業科學研究所 2005-03-10
6. 牡丹江26 柴永山; 孫玉友; 姜龍; 解忠; 曲金玲; 王永茂; 魏才強 【科技成果】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農業科學研究所 2006-01-01
7. 應用現代檢測技術評價稻米食味品質的研究 李霞輝; 程愛華; 趙庸絡; 潘國軍; 廖輝; 王樂凱; 姚鑫淼; 柴永山; 李輝; 戴常軍; 孫向東; 張廣柱 【科技成果】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谷物品質研究中心 2005-12-01
8. 北方粳稻優異種質創新和優異專用新品種選育 柴永山; 孫玉友; 姜龍 【科技成果】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分院 2009-01-01
9. 寒地水稻高產優質技術研究與示范 潘國君; 鄒德堂; 解保勝; 張風鳴; 張淑華; 鄭義方; 張廣柱; 周建朝; 鄭桂萍; 王連敏; 王平; 徐希德; 那永光; 慕永紅; 陳書強; 韓豹; 柴永山; 趙宏偉; 宋成艷; 宋福金; 劉乃生; 錢永德; 李霞輝; 穆娟微; 李明賢; 李玉影; 王敬國; 馮永祥; 趙海新; 關世武; 金學泳; 白良明; 張君; 王立志; 顧春梅; 孫世臣等 【科技成果】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東北農業大學;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五常水稻研究所; 黑龍江大學;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分院;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綏化分院;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質量檢驗中心等 2009-03-14
10. 寒地優質水稻高產技術研究 鄒德堂; 解保勝; 鄭義方; 周建朝; 王連敏; 徐希德; 那永光; 韓豹; 柴永山; 趙宏偉; 宋福金; 錢永德; 李玉影; 王敬國; 馮永祥; 金學泳; 王立志; 顧春梅; 孫世臣; 金正勛; 劉化龍; 洛育; 孫海正; 陳淑潔; 王孝純; 申建英; 孫淑紅; 王麗萍; 王倡憲; 鄭先哲; 焦曉光; 劉雙全; 李銳; 趙鳳民; 范晶; 顧云杰; 王春艷等 【科技成果】東北農業大學;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黑龍江大學;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2009-03-14
11. 粳稻品種圖鑒 李霞輝; 王樂凱; 潘國君; 朱智偉; 孟慶虹; 張鳳鳴; 張三元; 邵國軍; 解保勝; 閆平; 姚鑫淼; 程愛華; 張瑞英; 王偉威; 張淑華; 錢永德; 宋福金; 柴永山; 鄭桂萍; 關海濤; 張廣柱; 徐希德; 呂彬; 王俊河; 王秋菊; 孫玉友; 張廣彬; 孟昭和; 李波; 牟鳳臣; 陳凱新; 李哲濱 【科技成果】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質量檢驗中心;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五常水稻研究所;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綏化分院 2009-01-30
12. 綠色稻米標準化生產技術體系研究與示范 潘國君; 鄭義方; 張淑華; 陳書強; 楊麗敏; 趙海新; 宋成艷; 廖輝; 柴永山; 周建朝; 王志春; 張廣柱; 莊同春; 劉傳雪; 梁正偉; 楊福; 陳國有; 黃曉群; 孫玉友; 王孝純; 張君; 王桂玲; 張曉波; 王艷; 王瑞英; 姜龍; 馮雅舒; 鄂文順; 徐希德; 李霞輝; 張云江; 張蘭民; 孫海正; 劉乃生; 呂彬; 關世武; 馬永華等 【科技成果】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質量檢驗中心;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五常水稻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農業科學研究所; 黑龍江大學 2010-09-02
發明專利:
資料更新中……
論文專著:

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出版專著:
資料更新中……
發表中文論文:
1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現狀及對策 王延鋒; 李仁義; 柴曉芳; 劉金和; 柴永山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分院; 牡丹江市科技局; 牡丹江市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 【期刊】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11-25
2 弘揚稻作文化 建設新農村示范鄉鎮 于文全; 王蕊; 曲金玲; 孫玉友; 魏才強; 柴永山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分院 【期刊】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2011-04-28
3 突出寧安特色優勢 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記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與寧安市農業科技合作共建 于文全; 王蕊; 王延鋒; 姜龍; 邵廣忠; 孫新功; 柴永山; 任海祥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分院; 寧安市農業委員會 【期刊】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2011-04-28
4 水稻新品種牡丹江27特征特性及栽培要點 孫玉友; 柴永山; 姜龍; 曲金玲; 解忠; 王永茂; 魏才強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農業科學研究所;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農業科學研究所 牡丹江 【期刊】中國林副特產 2005-12-20
5 水稻新品種牡粘4號特征特性及栽培要點 孫玉友; 柴永山; 曲金玲; 解忠; 姜龍; 王永茂; 魏才強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農業科學研究所;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農業科學研究所 溫春 【期刊】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12-25
6 水稻強化栽培技術體系適栽葉齡簡報 柴永山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農業科學研究所 牡丹江 【期刊】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06-25
7 水稻上育397特征特性及栽培要點 柴永山; 孫玉友; 曲金玲; 姜龍; 解忠; 王永茂; 魏才強 黑龍江農業科學院牡丹江農業科學研究所; 黑龍江農業科學院牡丹江農業科學研究所 牡丹江 【期刊】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09-25
8 優質早粳水稻新品種——富士光 柴永山 黑龍江省農科院牡丹江農科所 牡丹江 【期刊】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05-15
9 “牡丹江19”的特點及栽培技術 柴永山 黑龍江省農科院牡丹江農科所 牡丹江 【期刊】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08-15
10 水稻稀播稀插栽培技術 柴永山 黑龍江省農科院牡丹江農科所 【期刊】中國林副特產 1999-02-15
11 水稻新品種牡丹江24特征特性及栽培要點 柴永山; 李明賢; 孫玉友; 劉亞臣; 解忠; 姜龍; 張淑艷; 劉波 黑龍江省農科院牡丹江農科所; 黑龍江省農科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五大連池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寧安市種子公司 【期刊】中國林副特產 2002-12-30
12 應用保氮劑改進玉米施肥技術的研究 柴永山 黑龍江省農科院牡丹江農科所 牡丹江 【期刊】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9-02-15
13 種子產業化的幾點建議 柴永山 黑龍江省農科院牡丹江農科所 【期刊】中國林副特產 2000-08-20
14 防治水稻潛葉蠅的藥劑篩選 柴永山; 李勝軍; 李明賢 牡丹江農科所; 寧安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期刊】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0-05-15
15 新一代水田除草劑——苯噻草胺 柴永山; 李勝軍; 孟照安 黑龍江省農科院牡丹江農科所; 寧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期刊】中國林副特產 2001-09-30
16 北方早粳主要性狀相關通徑的分析 柴永山 黑龍江省農科院牡丹江農科所 【期刊】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1-08-15
17 植物生長調節劑對玉米生長及產量的影響 柴永山 黑龍江省農科院牡丹江農科所 【期刊】玉米科學 1994-03-15
18 玉米施肥方式與保氮劑應用的研究 柴永山 黑龍江省農科院牡丹江農科所 【期刊】玉米科學 1995-09-15
19 三江平原丘陵區玉米高產障礙因素調控措施研究 柴永山 黑龍江省農科院牡丹江農科所 【期刊】吉林農業科學 1996-09-25
20 黑稻與普通稻雜交遺傳性狀的研究初報——F_1代的遺傳特點 柴永山 黑龍江省農科院牡丹江農科所 【期刊】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7-05-15
21 牡丹江郊區馬鈴薯生產現狀與改進措施 柴永山 黑龍江省農科院牡丹江農科所 【期刊】北方園藝 1998-07-25
22 黑龍江省林區水稻生產應注意的幾項技術措施 柴永山 黑龍江省農科院牡丹江農科所 【期刊】中國林副特產 1998-02-15
23 黑龍江省優質稻育種的技術策略 柴永山 黑龍江省農科院牡丹江農科所 【期刊】中國林副特產 1998-05-15
24 提高玉米施用氮肥利用率的初步研究 柴永山 黑龍江省農科院牡丹江農科所 【期刊】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8-05-15
25 春玉米主要性狀相關及通徑分析 柴永山 黑龍江省農科院牡丹江農科所 【期刊】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8-02-15
26 關于玉米最佳密度及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探討——Ⅰ.玉米最佳密植額度及其有關形態、生理指標的初步研究 柴永山 黑龍江省農科院牡丹江農科所 牡丹江 【期刊】玉米科學 1993-07-02
27 玉米主要數量性狀遺傳聚類分析的研究 柴永山 黑龍江省農科院牡丹江農科所 【期刊】黑龍江農業科學 1993-06-30
28 玉米穗部性狀遺傳相關及選擇效果的初步研究 任海祥; 呂幫民; 蓋德安; 柴永山; 趙良鑫; 鄧桂玲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農科所 【期刊】黑龍江農業科學 1991-12-27
榮譽獎勵:

1. 2003年獲省農委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2. 2008年獲省農委科學技術二等獎。
資料更新中……
媒體報道一:

17年培育水稻新品種12個
從1994年到現在,從東北農業大學畢業的柴永山一心撲在了水稻育種上。17年間,經他精心選育的水稻新品種達到12個,其中3個水稻品種在黑龍江良種化工程中中標,累計推廣面積達1000余萬畝,柴永山也成為我市水稻行業的知名專家。
1994年,我市農科部門面臨改制,農科人才正處于青黃不接的狀態。柴永山“臨危受命”,成為省農科院牡丹江分院水稻育種研究室主任。走馬上任后,柴永山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努力在水稻育種方面潛心鉆研。
寒來暑往,作為省、市水稻新品種選育科技攻關課題的主持人,柴永山先后帶領課題組成員一起,培育出“牡丹江”系列水稻新品種12個,獲各級獎勵成果18項。“不但東北三省在種我們的稻種,就連寧夏、河北等地,也能看到我們的稻種。”在柴永山的帶領下,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分院培育的水稻秧苗不僅質地優良、成熟期早、抗病性強,而且還達到了高產。如今,在我市周邊地區大面積種植的“牡丹江28”水稻,就要比普通稻米早熟5天左右,與普通稻米相比,增產7%左右,每公頃產量達到了8000公斤。而不滿足于現狀的他,又搞起了功能稻種的研制。
培育稻種只是柴永山和他的團隊走的第一步。接下來,柴永山又在優秀農科成果轉化過程中,下起了功夫。柴永山根據周邊農村自然資源情況,為廣大農民量身定做科技致富項目,推進“一村一品”進程。優質大米生產技術推廣項目在寧安市渤海鎮江西村、小朱家等村實施,面積600畝,惠及農戶130戶,引入大缽體多蘗壯秧、寬行超稀植、應用生物有機肥、安全低毒農藥等技術,項目區平均畝增產100多公斤、增產300多元。省領導到小朱家村視察時,村支書匯報時無比自豪地說:“是科技項目幫助了我們,我們種一畝水稻的收益,頂別人種兩畝水稻的。”
此外,柴永山還常年堅持科技下鄉,組織育種、栽培、植保等各專業專家深入農業生產一線,及時解決農民群眾在生產中遇到的技術問題。柴永山與當地政府開展合作共建,在寧安、穆棱等地建立了集科技培訓、技術咨詢、農業信息服務為一體的專家大院兒,派出科技人員常年駐守,提供答疑解難、咨詢服務,農民有問題隨時有專家指導,為農民建立了一支“永遠不走”的專家隊伍。這一舉措實施以來,迅速取得實效,還得到了農業部的認可,奪得了中華農業科技獎的殊榮。
文章來源:《牡丹江晨報》作者:王艷梅 2011年04月14日
媒體報道二:

17年,為了“一粒米”——訪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分院院長柴永山
提起“袁隆平”這個名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很多年輕一代必須承認是吃著袁隆平培育的“雜交稻”長大的。其實,在我們牡丹江,也有一位“袁隆平”,他用十七年時間,培育了12種優質水稻品種,經其手培育的水稻品種種植面積達到上千萬畝,輻射東北三省及內蒙古、寧夏、河北多個省(市),出現在上億人的餐桌上,他就是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分院院長,省、市優質、高產、抗病水稻新品種選育科技攻關課題主持人柴永山。
提起柴永山,他算的上市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分院的元老,從1985年參加工作來到這個單位,二十多年的時間里,他愣是從沒挪過“窩兒”。一開始,他從事大豆育種,然后,又干起了玉米育種,憑著一股子鉆研勁兒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他所從事的課題總是能夠取得重大突破。
1994年,科學院中的水稻育種課題組出現了科研人員斷層的情況,本來的全省領先的水稻育種技術也因此停滯不前。臨危受命,院里任命柴永山為水稻育種課題組組長,從此,開始了他長達17年的水稻育種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國家863、成果轉化基金、跨越計劃、行業科技、產業體系、省長基金專項等項目的子專題,主要探討輻射誘變、遺傳育種、生物技術、糧食豐產數字模型等項工程技術。
由于牡丹江周邊處于半山區,每年春天開春晚,而且容易出現氣溫反復的問題,為了破解低溫冷害對水稻秧苗的損害,降低農民的育秧成本,柴永山帶領他的課題組不是在農村一蹲點就兩三個月,曬的跟常年耕作的老農沒啥兩樣,就是在實驗室里一待就是幾天幾夜,眼睛熬的通紅通紅的。尤其是每年開春這段時間,他們更是忙的不可開交,一邊搞科研,一邊給農民搞培訓,遇到哪個鄉哪個村出現了育苗的問題,他們更像是“救火隊員”,找個車就往向下跑。
2009年春天,寧安市渤海鎮上官村村面在育秧時,出現了大面積的立枯病,得知消息后,柴永山帶領他的課題組迅速趕到村里,詳細查看秧苗的情況,及時開出了對癥的“藥方”。由于措施得力,救治及時,30公頃的秧苗保住了,農民們的臉上樂開了花,非要殺豬宰羊地招待他們不可。
類似的事情不勝枚舉。在柴永山的帶領下,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分院培育的水稻秧苗不僅質地優良、成熟起早、抗病性強,而且還達到了高產。現在在我市周邊地區大面積種植的“牡丹江28”水稻,就要比普通稻米早熟5天左右,與普通稻米相比,增產7%左右,每公頃產量達到了8000公斤。
走上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分院院長崗位后,柴永山在兼顧科研事業的同時,更加注重為地方農業生產服務,他承擔了黑龍江省省長基金項目——寒地粳稻分子育種子課題的研究,將稻米的育種引向更加優質、高產的范疇,同時,他利用科學院的平臺創建了科技型企業,堅持常年為周邊農村農戶提供優質種子、化肥、農藥等農用物資和技術咨詢服務,把水田經營部、旱田經營部、牡豐專用肥公司、嘉禾農化公司等技術服務部門辦成了技術培訓的課堂,新技術、新品種推廣的平臺,服務三農的窗口。
在柴永山的帶領下,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分院每年都要接待農民咨詢1萬余人次,上門到田間現場指導120多次,解決群眾生產技術難題近百項,推廣高效肥料品種10余個,推廣各類新技術20余項,農民們都把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分院的專家們當成了自己的“貼心人”。
文章來源:《中共牡丹江市委組織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