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顏應成 ,男,1960年9月出生,湖南郴州人。現任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湖南農業科技杰出貢獻專家。
從事專業技術工作30年,在雜交水稻育種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績,是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品種多、品種種類廣(含不育系、恢復系、廠親和系、雜交組合等)的育種專家之一。其主要工作成績有:發現并育成世界上第一個秈型光敏核不育系“1147S”,1991年針對溫敏不育系易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而出現育性反復的難題,在秈稻發現了第一個光敏型兩用核不育系,在此之前,秈型兩用核不育系如“安農S”、“衡農S”、“P5460S”等均為溫敏.只在粳稻中有光敏型核不育系;育成廣譜廣親和系零輪和廣親和不育系“867S-1”,1997年國家“863”計劃廣親和系鑒定組在全國鑒出5個優良廣親和系,顏應成選育的廣親和系占了2個,廣譜廣親和系零輪的選育成功后,立即取代了原來國內著名的廣親和系“02428”,并被IRRI、美國RiceTech、日本滋賀大學等國內外育種單位廣泛引用.目前仍被安徽廣德農科所、湖南農大和隆平高科等單位育種家作為選育新的廣親和系和廣親和恢復系的主源親本;育成優良不育系“旭29A”,該不育系在國內率先將早熟性、高異交性和抗稻瘟病集于一體,并于2000年通過湖南省品種審定;育成優良雜交稻組合4個,“威優111”、“威優134”、“汕優111”、“T優111”通過湖南省品種審定,其中“威優134”和“威優111”通過國家審定,此外,選育的兩個雜交水稻組合通過國外國家區試,其中“豐源A/1039”完成孟加拉國家區試并在該國推廣應用,“LP0353”通過菲律賓國家區試,并通過該國品種審定,在推廣應用中。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1年8月于湖南農學院\農學專業畢業。
2007年湖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農業推廣碩士畢業。
1981-1987年在湖南省郴州市地熱農用研究所從事雜交水稻親本提純復壯工作。
1988-1989年在湖南省安江農校從事雜交水稻育種工作。
1990年至今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從事雜交水稻育種工作。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雜交水稻育種工作。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①課題編號2009AA101101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 強優勢水稻種的創制和應用(主要研究人員);
②課題編號2011AA101A101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 強優勢水稻種的創制和應用(主要研究人員);
③課題編號2006BAD01A01-2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高產優質多抗水稻育種技術研究及新品種培育”子課題:長江中游雜交秈稻育種技術研究及新品種選育研究(主要研究人員);
④課題編號2009ZX08001-012B 轉基因生物新品種朋友重大專項項目水稻抗性基因與無毒基因互作創制廣譜抗病廣適性超級雜交稻(主要研究人員);
⑤農業部2009年超級稻新品種選育研究項目 長江中下游超級早稻新品種選育與示范(主要研究人員);
⑥農業部2011年超級稻新品種選育研究項目 長江中下游超級早稻新品種選育與示范(主要研究人員);
⑦課題編號2012AA101103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超高產水稻分子育種與品種創制(主要研究人員)。
科研成果:
主要工作成績有:發現并育成世界上第一個秈型光敏核不育系“1147S”,1991年針對溫敏不育系易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而出現育性反復的難題,在秈稻發現了第一個光敏型兩用核不育系,在此之前,秈型兩用核不育系如“安農S”、“衡農S”、“P5460S”等均為溫敏.只在粳稻中有光敏型核不育系;育成廣譜廣親和系零輪和廣親和不育系“867S-1”,1997年國家“863”計劃廣親和系鑒定組在全國鑒出5個優良廣親和系,顏應成選育的廣親和系占了2個,廣譜廣親和系零輪的選育成功后,立即取代了原來國內著名的廣親和系“02428”,并被IRRI、美國RiceTech、日本滋賀大學等國內外育種單位廣泛引用.目前仍被安徽廣德農科所、湖南農大和隆平高科等單位育種家作為選育新的廣親和系和廣親和恢復系的主源親本;育成優良不育系“旭29A”,該不育系在國內率先將早熟性、高異交性和抗稻瘟病集于一體,并于2000年通過湖南省品種審定;育成優良雜交稻組合4個,“威優111”、“威優134”、“汕優111”、“T優111”通過湖南省品種審定,其中“威優134”和“威優111”通過國家審定,此外,選育的兩個雜交水稻組合通過國外國家區試,其中“豐源A/1039”完成孟加拉國家區試并在該國推廣應用,“LP0353”通過菲律賓國家區試,并通過該國品種審定,在推廣應用中。
①育成2個雜交稻組合威優134和威優111通過全國品種審定(是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最早通過全國審定的2個雜交水稻組合),4個雜交稻組合和一個不育系通過湖南省品種審定(威優111、威優134、汕優111、T優111和旭29A)。
②在我國最早在秈稻材料中發現第一個光敏型兩用核不育系“1147S”。而在水稻廣親和系的選育中,顏應成育成廣譜廣親和系零輪和廣親和不育系867S-1。1997年國家863計劃廣親和系鑒定組在全國鑒出5個優良廣親和系,他選育的占二個。即在水稻廣親選育中處于領先水平。特別是廣譜廣親和系零輪的選育成功后,即取代原來國內著名的廣親和系02428,被國內外廣泛引用,如IRRI、美國RiceTech、日本滋賀大學等及國內各育種單位。
③選育成兩個雜交水稻組合在國外審定推廣:豐源A/1039完成孟加拉國家區試并在該國推廣應用。LP0353完成菲律賓國家區試和生產示范,作為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美國杜邦先鋒種業合作的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商業化開發應用的雜交水稻品種。
發明專利:
[1]張志剛,顏應成 ,曹孟良,呂啟明,張志華,羅孝和. 利用CRISPR/Cas9技術創制不包頸水稻兩系不育系的方法[P]. CN109306358A,2019-02-05.
[2]羅孝和,李新奇,郭名奇,武小金,尹華奇,顏應成 . 水稻低溫敏核不育系及其繁種技術[P]. CN1114131,1996-01-03.
論文專著:
在《中國農業科學》《雜交水稻》等雜志上發表論文10多篇。
出版專著:
1、Selection of typical plants and testcross and backcross in pair [M]. International Hybrid Rice Training Course 1993, 28-29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編寫(Hunan hybrid rice research center compilation)
2、水稻廣譜廣親和系零輪的選育與應用〔M〕《超級雜交稻研究》袁隆平主編P96-101,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2006.11
發表期刊論文:
[1]徐煉德,王偉平,顏應成 ,張超.中國雜交水稻在喀麥隆的試種表現[J].雜交水稻,2015,30(06):79-82.
[2]羅連光,崔新衛,楊勇,賀愛國,劉朝暉,顏應成 .有機無機肥配施對超級雜交稻產量構成及植株重金屬含量的影響[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2,28(01):67-71.
[3]羅連光,田昌,顏應成 ,劉朝暉.無機肥配施生物有機肥對超級稻Y兩優1號產量及碳氮代謝的影響[J].雜交水稻,2011,26(01):61-64.
[4]顏應成 .早秈稻不育系旭29A的選育[J].雜交水稻,2007(02):14-17.
[5]李新奇,袁隆平,顏應成 ,肖金華.水稻質核互作雄性不育系選育的反向雜交法研究[J].種子,2004(10):3-6+9.
[6]何良全,顏應成 .威優111高產制種技術總結[J].雜交水稻,2003(01):24-25.
[7]顏應成 .多抗穩產雜交水稻新組合汕優111[J].雜交水稻,2002(05):60-61.
[8]顏應成 .高產雜交稻威優134的選育[J].雜交水稻,2001(04):15-16.
[9]顏應成 .早熟不育系旭29A特征特性及繁殖制種技術要點[J].雜交水稻,2001(03):30.
[10]袁隆平,武小金,顏應成 ,羅孝和.水稻廣譜廣親和系的選育策略[J].雜交水稻,2000(S2):9-12.
[11]顏應成 .抗稻瘟病新組合威優111的選育[J].雜交水稻,1999(04):7-8.
[12]袁隆平,武小金,顏應成 ,羅孝和.水稻廣譜廣親和系的選育策略[J].中國農業科學,1997(04):2-9.
[13]顏應成 ,袁隆平.水稻廣譜廣親和系零輪的選育與研究[J].雜交水稻,1997(01):9-12.
[14]顏應成 .廣親和光(溫)敏核不育系y867S選育初報[J].雜交水稻,1996(02):37.
[15]顏應成 ,郭名奇.雜交水稻“三系”親本原種使用年限的研究[J].雜交水稻,1989(06):15-19.
榮譽獎勵:
先后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獲湖南省農業科技進步二等獎;被湖南省政府記三等功。
1.1996年“水稻廣譜廣親和系零輪的選育”獲湖南農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證書號96011)。
2.1996年“水稻兩用核不育系測64S的選育” 獲湖南農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證書號96019)。
3.1998年“:水稻廣譜廣親和系零輪的選育”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證書號9816314)。
4.1998年“水稻廣譜廣親和系零輪的選育”獲湖南省農業科技進步二等獎(證書號ZZ-T-8-2-97)。
5.1999年“水稻兩用核不育系香125S的選育”獲湖南省農業科技進步二等獎(證書號1999-072)。
6.高產、穩產、抗稻瘟病雜交晚稻組合威優111的選育獲湖南農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證書號2005-01-1-01)。
7.2007年被湖南省政府記三等功(證書號2007311)。
8.2007年“高產、穩產、抗稻瘟病雜交晚稻組合威優111的選育”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證書號2007210021-3-01)。
科學中國人報道:
縱橫阡陌為大地豐收——記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顏應成
他和他的同事被稱作當代“夸父”。因為他們的單位在長沙東郊,但因湖南冬季的溫光條件不能滿足水稻生長的需要,為了加快育種進程,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他們千里跋涉,年年到海南島上去“開天辟地”,書寫著當代“夸父”逐日的神話。
而他,雖然只是這群“夸父”中的一員,卻同樣為同行仰嘆,因為他選育并審定的水稻品種在湖南、江西、安徽、廣西等地推廣種植面積累積近千萬畝,其中Y111系列組合(威優111、汕優111、T優111)以其高產穩定、抗稻瘟病、適應性廣等特點,年推廣面積近百萬畝,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他是何許人?他就是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顏應成。
古人云:“三十年曰一世。如有受命王者,必三十年仁政乃成。”從事專業技術工作30年的顏應成也算小有成就。他是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品種多,品種種類廣(有不育系、恢復系、廣親和系、雜交組合等)的育種家之一。
1981年,顏應成從湖南農學院郴州分院畢業后,即在湖南省汝城縣地熱育種站從事雜交水稻親本提純復壯工作,而后到湖南省安江農校從事雜交水稻育種工作,九十年代初,他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從事雜交水稻育種工作至今。
九十年代初,顏應成在我國最早在秈稻材料中發現第一個光敏型兩用核不育系1147S。而在水稻廣親和系的選育中,顏應成育成廣譜廣親和系零輪和廣親和不育系867S-1。1997年國家863計劃廣親和系鑒定組在全國鑒出5個優良廣親和系,他選育的占二個。即在水稻廣親選育中處于領先水平。特別是廣譜廣親和系零輪的選育成功后,即取代原來國內著名的廣親和系02428,被國內外廣泛引用,如IRRI、美國RiceTech、日本滋賀大學等及國內各育種單位。目前,該成果仍被安徽廣德農科所、湖南農大和隆平高科等的育種家們作為選育新的廣親和系和廣親和恢復系的主源親本之一。
1996年,顏應成選育出秈粳亞種超強優勢苗頭組合香68S/零輪,成為各級領導、國內外專家和媒體的熱點,在此組合的試驗田袁隆平院士首次對媒體講述他的“禾下乘涼夢”。日本著名水稻專家橋川潮,對該組合超強優勢表示驚訝,應邀顏應成為日本滋賀大學客座研究員,對香68S/零輪進行合作研究。
成就不會讓他探索的腳步停歇,而是鞭策著他繼續努力。九十年代末期,顏應成在國內首先育成集早熟性、高異交性和抗稻瘟病于一體野敗型不育系旭29A,并于2000年通過湖南省品種審定。
之后,他又育成4個雜交稻組合通過湖南省品種審定(威優111、威優134、汕優111、T優111),其中威優134和威優111通過全國品種審定(是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最早通過全國審定的2個雜交水稻組合)。期間,他選育成兩個雜交水稻組合,完成國外國家區試:豐源A/1039完成孟加拉國家區試并在該國推廣應用。LP0353完成菲律賓國家區試和生產示范,作為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美國杜邦先鋒種業合作的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商業化開發應用的雜交水稻品種。
農業是國家長治久安、持續發展的基石,又是一個非常艱苦的行業。縱橫阡陌,翻山越嶺,為了大地的豐收,許許多多如顏應成般,滿懷堅定信念和火熱激情的水稻育種專家,或許此刻正忙綠在實驗室和田間地頭之間,向他們致敬!
文章來源:《科學中國人》作者:儲瑞 2011年12月21日
強省先鋒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