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观看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日韩在线观看视频黄-日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视频-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科技創新網 > 文章中心 > 創新人物百科 > 材料科學 > 文章正文
專家信息 科學研究 發明專利 論文專著 榮譽獎勵 媒體報道

專家信息:


陸延青,男,1971年1月出生,漢族,江蘇如皋人,九三學社社員,博士。現任南京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通南京大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南京微結構國家實驗室高技術部部長。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91年南京大學物理系學士學位。

1996年南京大學物理系博士學位。

1996年南京大學材料科學工程系講師。

1998年晉升為副教授。

2000年赴美工作先后擔任Chorum Tech.公司光學設計及開發主管、CREOL, UCF的研究科學家、eGTran中國分公司首席技術官(CTO)。

2006年獲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

社會任職:

1、江蘇省政協委員。

2、江蘇省光學學會理事。

3、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材料組專家。

4、中國物理學會液晶專業委員會委員。

5、APL, JAP, IEEE PTL, JLT, Opt. Exp., Opt. Eng.等多種國際刊物特約評審人。

6、IEEE激光電光分會及通訊分會的高級會員。

7、《液晶與顯示》編委。

教學情況:

主講課程:

“材料物理學”、“光纖通訊技術”、“光學設計”。

培養研究生情況:

資料更新中……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線性、非線性微納結構光學材料、光纖傳感及光通訊器件、液晶的光子學應用的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或參與了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國家級研究課題。

1. 國家863計劃課題:新型波長選擇開關及其關鍵材料的研究與開發,主持人。

2. 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光聲子調控材料的微結構設計、機理與新效應,主要參加人。

資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1. 介電體超晶格材料的設計、制備、性能和應用,200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 離子型聲子晶體的光學性質研究,1999年獲《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

3. 三倍頻光學超晶格晶體及小型全固態(紫外-綠,藍-紅)雙波長激光器 閔乃本; 祝世寧; 朱永元; 王慧田; 何京良; 陸延青; 陳延峰; 葛傳珍; 張超; 劉照偉 【科技成果】南京大學 2000-11-15

發明專利:


1. 一種測量旋光左右旋向的方法及旋光儀 趙蕾; 陸延青; 黃張迪; 胡錫奎 【中國專利】南京大學 2008-03-12

2. 一種微針陣列注射器的制備方法 祝名偉; 陳延峰; 王振林; 陸延青; 葛海雄 【中國專利】南京大學 2008-08-06

3. 自倍頻光學超晶格LN,LT晶體生長及相關器件 陸亞林; 陸延青; 薛辰晨; 閔乃本 【中國專利】南京大學 1997-04-02

4. 制備稀土離子摻雜LN、LT光學超晶格材料及其應用 陸延青; 鄭建軍; 閔乃本 【中國專利】南京大學 1999-04-07

5. 準位相匹配光學參量過程中的周期加場電調諧方法及其應用 祝世寧; 許祖彥; 閔乃本; 陸延青; 駱桂蓬; 徐瑤; 何京良; 孔羽飛 【中國專利】南京大學 1999-04-07

6. 一種同時輸出紅、綠、藍三元色的激光器 許祖彥; 徐瑤; 劉嶸; 孔羽飛; 張恒利; 何京良; 房曉俊; 陳毓川; 朱永元; 陸延青 【中國專利】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南京大學 2000-01-19

7. 一種無腔型的三元色激光器 許祖彥; 徐瑤; 劉嶸; 孔羽飛; 張恒利; 何京良; 房曉俊; 陳毓川; 朱永元; 陸延青; 祝世寧; 閔乃本 【中國專利】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南京大學 1999-07-21

8. 一種同時輸出紅、綠、蘭三元色的激光器 許祖彥; 徐瑤; 劉嶸; 孔羽飛; 張恒利; 何京良; 房曉俊; 陳毓川; 朱永元; 陸延青 【中國專利】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南京大學 2000-02-02

9. 基于體折射率光柵的可重構光分插復用器件 陸延青; 胡錫魁; 黃張迪 【中國專利】南京大學 2008-10-22

10. 曲面表面的微透鏡陣列及其制備方法 祝名偉; 陳延峰; 陸延青; 王振林; 沈海嵩 【中國專利】南京大學 2009-01-14

11. 微針陣列注射器的制備方法 祝名偉; 陳延峰; 王振林; 陸延青; 葛海雄 【中國專利】南京大學 2008-09-03

12. 一種空心微針陣列注射器的制備方法 祝名偉; 陳延峰; 王振林; 陸延青; 唐月鋒 【中國專利】南京大學 2009-01-21

13. 兩次及多次曝光采樣布拉格光柵及制作方法 李靜思; 陳向飛; 殷作為; 程赟; 賈凌慧; 張亮; 陸延青 【中國專利】南京大學 2009-04-22

14. 一種基于含缺陷折射率層狀周期結構的動態可調濾波器 錢小石; 陸延青; 盧明輝; 陳延峰 【中國專利】南京大學 2009-07-08

15. 一種基于介電體超晶格產生高頻超聲波的方法 尹若成; 何程; 陳延峰; 盧明輝; 陸延青; 祝世寧; 朱永元; 閔乃本 【中國專利】南京大學 2009-09-02

16. 一種雙向光隔離器的設置方法 陸延青; 胡錫奎; 黃張迪; 李蘇陜 【中國專利】南京大學 2009-11-18

17. 色散控制模塊和波長阻隔器 陸延青; 黃張迪; 李蘇陜; 徐飛; 胡偉 【中國專利】南京大學 2010-06-02

18. 一種基于光纖端面金屬線柵的在線式光偏振控制器及其制法 陸延青; 趙云; 馮婧; 徐飛; 胡偉 【中國專利】南京大學 2011-06-15

19. 一種全光纖條件下實現外差測量的方法 陸延青; 趙云; 馮婧; 徐飛; 胡偉【中國專利】南京大學 2011-08-03

20. 基于偏振無關頻率上轉換的單光子探測器 陸延青; 宋曉詩; 王琴; 徐飛; 于子硯; 胡偉【中國專利】南京大學 2011-08-10

21. 基于長微光纖的多環光學諧振腔的模具化制備和封裝方法 徐飛; 陳燁; 寇君龍; 陸延青; 胡偉 【中國專利】南京大學 2011-09-14

論文專著:


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

出版專著:

資料更新中……

發表英文論文:

1. Dual-frequency addressed hybrid-aligned nematic liquid crystal Yan-qing Lu, Xiao Liang, Yung-Hsun Wu, Fang Du, and Shin-Tson Wu, Appl. Phys. Lett., 85, 3354-3356 (2004).

2. A Liquid Crystal based Fourier Optical Spectrum Analyzer Yan-qing Lu, Charles Wong and Shin-Tson Wu, IEEE Photon. Tech. Lett., 16, 861-863 (2004).

3. New Type of Polariton in a Piezoelectric Superlattice Yong-yuan Zhu, Xue-jin Zhang, Yan-qing Lu, Yan-feng Chen, Shi-ning Zhu, and Nai-ben Ming, Phys. Rev. Lett., 90, 053903 (2003)

4. Coherent Microwave Generation in Nonlinear Photonic Crystal Yan-qing Lu, Min Xiao and Gregory J. Salamo, IEEE J. Quantum Electronics, 38, 481-485 (2002)

5. Electro-optic Effect of Periodically Poled Optical Superlattice LiNbO3 and its applications Yan-qing Lu, Zhi-liang Wan, Quan Wang, Yuan-xin Xi and Nai-ben Ming, Appl. Phys. Lett., 77, 3719-3721 (2000)

6. Optical properties of an ionic-type phononic crystal Yan-qing Lu, Yong-yuan Zhu, Yan-feng Chen, Shi-ning Zhu, Nai-ben Ming and Yi-jun Feng, Science, 284, 1822-1824 (1999)

7. Nondestructive Imaging of Dielectric-Constant Profiles and Ferroelectric Domains with a Scanning-Tip Microwave Near-Field Microscope Ya-lin Lu, Tao Wei, Fred Duewer, Yanqing Lu, Nai-ben Ming, P. G. Schultz, and X.-D. Xiang, Science, 276, 2004-2006 (1997)

發表中文論文:

1 光子晶體光纖中的模式干涉 仲琦; 張舒怡; 錢小石; 徐飛; 陸延青 【會議】2009年先進光學技術及其應用研討會論文集(下冊) 2009-11-21

2 聲學超晶格材料及其聲學和光學效應 陳延峰; 朱永元; 陸延青; 張學進; 祝世寧; 閔乃本 南京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會議】TFC’03全國薄膜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 2003-09-01

3 奉獻,為人之道 進取,立業之本——記閔乃本院士的科學奉獻精神 陸延青 南京大學 【期刊】江蘇科技信息 2007-05-25

4 基于切變聚合物網絡液晶的亞毫秒級可調光學衰減器 吳勇勛; 林怡欣; 陸延青; 任洪文; 范筠馨; Janet R.Wu; 吳詩聰; 張衛東 美國中佛羅里達大學光學及光子學院; 北京科技大學 奧蘭多; 佛羅里達32816 【期刊】現代顯示 2006-03-05

5 你知道介電體超晶格嗎? 祝世寧; 陸延青 南京大學 【期刊】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07-06-15

6 介電體超晶格的研究 閔乃本; 朱永元; 祝世寧; 陸亞林; 陸延青; 陳延峰; 王振林; 王慧田; 何京良 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南京 【期刊】物理 2008-01-12

7 壓電體超晶格中的新型極化激元 張學進; 宣曉峰; 陸延青; 朱永元; 陳延峰; 祝世寧; 閔乃本 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實驗室; 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實驗室 南京 【期刊】物理 2003-11-24

8 聲學超晶格中的橫場激發超聲波產生 萬志良; 陸延青; 奚元新; 王全; 朱永元; 閔乃本 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期刊】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0-07-30

9 離子型聲子晶體的光學性質 陸延青; 朱永元; 陳延峰; 祝世寧; 閔乃本; 馮一軍 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南京大學電子科? 【期刊】物理 2000-04-24

10 離子型聲子晶體中的長波光學性質 陸延青; 朱永元; 陳延峰; 祝世寧; 閔乃本; 馮一軍 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系 【期刊】材料研究學報 2001-02-25

11 基于聲學超晶格鈮酸鋰的新型體聲波器件(英文) 張學進; 朱永元; 陳延峰; 萬志良; 陸延青; 閔乃本 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 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 南京 【期刊】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08-30

12 單個準分子激光脈沖和位相光柵模板制作表面周期結構 駱桂蓬; 王牧; 祝世寧; 陸延青; 劉治國; 韋鈺; 吳海明; 韋鈺; 閔乃本 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南京大學固體微? 【期刊】科學通報 1997-07-23

榮譽獎勵:


1. 200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五獲獎人)。

2. 1999年獲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第一獲獎人)。

3. 1999年獲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第一獲獎人)。

4. 獲江蘇十大青年科技之星榮譽稱號。

5. 獲南京大學杰出貢獻獎。

6. 獲全國青年五四獎章。

7. 獲江蘇青年五四獎章。

資料更新中……

媒體報道:


鯤鵬振翅一飛高

――記南京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陸延青教授

陸延青:1971年生,南京大學教授,IEEE激光電光分會及通訊分會的高級會員,多種國際刊物特約評審人。主要圍繞介電體超晶格材料及其聲光電應用展開工作,先后在Science, PRL, APL, IEEE PTL等重要刊物上發表SCI論文四十余篇。陸延青1996年博士畢業于南京大學物理系,同年留校任教。自2000年起他赴美深造并將工作方向轉到應用工程技術領域。先后擔任美國Chorum Technologies公司設計工程師及光學設計與開發主管、CREOL, Univ. of Central Florida的Research scientist,Defiant Photonics 的Principal Engineer, eGTran/EZconn中國分公司(寧波光圣科技公司)首席技術官(CTO)等職,在光通訊產品的研制、開發、生產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2006年,返回母校任教,作為南京大學閔乃本院士團隊的主要成員榮獲200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007年獲得第五屆“江蘇青年五四獎章”。

年輕的面龐,簡約的裝束,沉靜而內斂的外表遮掩不住青春的智慧與光芒。乍一看好象是名在讀研究生的陸延青,其實已是南京大學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之一,同時也是200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得者中最年輕的一位。今年,陸延青剛剛36歲。

一、興趣:科研的動力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代表中國自然科學界科研成果的最高褒獎。對年輕的陸延青來說,雖然從事科研的目的不是為了獲獎,但這次榮譽加身還是讓他覺得自己十分幸運。

幸運的背后,是陸延青單純而順利的成長經歷:1987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南京大學物理系;1991年,考上閔乃本院士的研究生并提前攻博,1996年順利獲得凝聚態物理博士學位。一氣呵成的十年苦讀,讓陸延青對物理的感情與興趣日漸深厚。

可是,因為當年對物理的“冷淡”,陸延青差點與南京大學物理系失之交臂。陸延青從小語文、數學成績拔尖,讀中學時,他對語文、數學的興趣更是有增無減,經常在全年級考第一,可是對物理卻不太感興趣。1984年,陸延青所在的如皋縣成立計算機興趣小組。讀高一的他和全校為數不多的學生一起通過了選拔考試,成為興趣小組的首批成員。興趣小組每星期都要活動,學習上機操作和編一些小的程序等,他對電腦的興趣就這樣蓬勃高漲起來,后來還在中學生計算機競賽中拿了獎。到了高三填報志愿時,想著“要么去做科學家,要么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陸延青想填計算機專業。但就在高考前幾個月的一個課間,陸延青被告知有位南京大學的教授找他。見面后,那位老師親切地告訴他:“南大物理系的理論物理專業很好,你選這個專業吧!”對“教授”崇拜不已的陸延青當時非常激動,盡管對“理論物理”一頭霧水,還是當場重新填寫了一份新的志愿表,鄭重其事地將第一志愿改成了“理論物理”。就這樣,陸延青順利考入南京大學物理系理論物理專業。

四年中,陸延青憑借聰明與勤奮,一路學得輕松愉悅,尤其是中學里打下的編程基礎在他做本科畢業論文“高溫超導體的角分辨光發射譜研究”時充分派上了用場。物理之妙,開始在陸延青“做科學家”的理想中愈發變得清晰而多彩。這個工作使他第一次把名字變成了鉛字,與導師董錦明教授合作發表了生平第一篇SCI論文。這也更加激發了他對研究工作的興趣。在考研期間,有一次,在與父親的高中學生陸亞林閑聊時,陸延青好奇地問他:“你做的藍光研究有什么用嗎?”陸亞林告訴他:“有用啊!比如我們現在用的CD是用紅外光寫的,只能存十幾首歌。如果變成藍光,頻率增倍后,存儲容量就會變成四倍,增加好多首歌。電影VCD一般都是2碟裝,有了藍光之后,一碟就可以裝滿。還有激光打印,水下通訊……從理論上說,有好多好多的應用。”陸亞林生動的描述像一支火把,點燃了陸延青心中好奇的火種,升騰的火苗也帶給處在科學暇想中的陸延青無限的希望與溫暖,驅散了當時物理系畢業生遭遇就業“寒流”的陰影。

二、留校后的四年間在SCIENCE上發表一篇半論文

由于在本科時讀到閔乃本院士在美國勇奪“大力神獎”的報導,陸延青對閔乃本院士產生了由衷的景仰,這就促使他轉專業攻讀凝聚態物理的研究生,以期能列入閔乃本院士的門墻。“進入了閔老師的研究組,讓我心中那個久遠的科學家夢逐漸變得更加真切。”陸延青說。

考上閔乃本院士的碩士研究生后,陸延青又順利通過考試提前攻讀博士。這時,閔乃本帶領課題組已將介電體超晶格材料的研究做到國際前沿,這一研究在國際上正由冷轉熱中,國際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強。“生長晶體非常辛苦,電源很吵,在我們實驗室附近收音機收到的就是晶體生長爐的中頻電源聲。由于水電不穩,要值夜班。”讓陸延青至今記憶猶新的是,當時他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把料配好送進爐子,燒到一千多度時使之溶解,再按照研制的生長工藝將玻璃一樣的晶體從高溫融液里長出來,整個過程需要一、二十個小時。為了隨時了解并調節晶體生長的情況,陸延青值夜班時得不停地站在觀察窗前監控。由于經費有限,他們設計、搭建了一臺單晶生長爐,連最后的油漆也是自己刷上去的。在讀研的五年間,陸延青就像藍領工人一樣試工藝、長晶體、磨晶體、用強酸腐蝕樣品,周而復始,兢兢業業。“按一天長一個計算,一年就是二、三百個。具有超晶格的晶體很難長,幾十個里有一顆好的就不容易了,長出來的晶體如果不好,還要研究分析然后回爐重長。”

剛開始,單調的長晶體讓陸延青感受到的是一種夢想與現實的反差,以及這種反差帶給他的郁悶。可是,輕易放棄或退縮根本不現實,因為導師閔乃本嚴謹嚴格的治學要求,課題組濃厚的學術氛圍都“逼”著他要在長晶體之余有所思考、有所追求。“那段時間沒有人逼的話很容易廢掉,那幾年的日子雖然辛苦,但很有收獲。”他逐漸品出了單調背后的“意思”:為什么要這么長晶體?怎樣設計溫場才能使晶體長得更好?有沒有更好的工藝流程……我怎樣才能在閔老師的學術系統里做出屬于自己的工作?”

就在1996年留校任教不久,25歲的陸延青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作為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一個科研小組負責人,他要帶領同行者在科研的茫茫大海中找到正確的方向,方能乘風破浪成功到達彼岸。“可是,到底應該選擇哪個課題開展研究呢?”這時的他,一邊承擔著863計劃的研究任務,為介電體超晶格的設計、制備與應用緊張地忙碌著,一邊苦苦尋覓研究突破的方向。此間,陸延青與美國伯克利大學開展合作,成功發展了鐵電材料表征的微波近場顯微術,該項重要成果于1997年發表在《SCIENCE》雜志上。陸延青因為是南大合作方的主要貢獻者受到嘉獎,但他站在領獎臺上卻高興不起來,一心在想:“何時自己能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上發篇像樣的成果!”此后的一年多里,陸延青憋著一股子勁,始終在思考、摸索、前行。

突破就這樣不期而至:1998年,陸延青和同事去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開會,臨睡前仍然沉浸在苦苦的思索中。這時,同屋的同事偶然說起香港科大沈平教授時問“聲學超晶格的諧振頻率有多高?最高能有多少?”,此話一出,猶如電光火石,頓時驚醒了陸延青沉睡中的靈感:聲學超晶格的“聲波”和晶體里的“聲子”到底如何關聯?”多年來不得其門而入的陸延青仿佛一下找到了問題的突破口,變得異常激動。此時,同事已酣然入夢,他卻毫無睡意,直到天明。順著剛才的思路一路想下去,困擾他多年的難題終于迎刃而解:聲子晶體可以從聲學超晶格的層面去做!從上海一回到南京,陸延青就開始四處查文獻、找資料,并向物理系的有關教授請教,終于成功實施了自己提出的“離子型聲子晶體和極化激元帶隙”的開拓性研究。他成功利用自己擅長的晶體生長技術制備了離子型聲子晶體材料,研究了微波波段離子型聲子晶體所獨有的長波光學性質,開拓了在微波波段介電體超晶格研究的新領域。在閔老師的指導并具體參與下,陸延青等人的《離子型聲子晶體的光學性質》論文發表在1999年的《科學》雜志上。隨后,這一成果相繼被評為“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并在中國科學院主持編寫的“2000年科學發展報告”中入選“1999年度中國科學家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工作”。

三、出國轉型先苦后甜

對陸延青來說,出國看看的想法由來已久。從小學到博士,陸延青幾乎沒出過校門,好奇的他特別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子,更希望自己的研究工作能夠與國外的高科技企業對接。帶著這種特別的想法,2000年,陸延青來到了美國阿肯色大學,幫助那里的教授搭建晶體生長爐,在那8個月里,陸延青重操在南大的舊業,輕車熟路地研制儀器,生長晶體,發表了2篇高質量論文。圓滿完成預期目標后,陸延青在朋友的引薦下進入當時美國光通訊業界著名跨國元件商Chorum Technologies公司工作,這也是他第一次走出校門、涉足工程技術領域。

初進公司,陸延青是公司的光學工程師,給工程總監Charles Wong博士當助手。由于陸延青的勤于思考和能干,能夠把產品從概念落到紙上,很快他就主持了系列新產品“可調多通道波分復用器件”的設計任務。

之前,陸延青從沒用過軟件設計,都是自己編程,而且沒有人會教他怎么做。“不吃饅頭也要爭口氣!”陸延青開始拼命地自學,比別人付出雙倍的時間與精力,幾乎天天泡在辦公室里上網查資料、看專利、想點子,他經常加班至夜里二、三點才回去,有時候甚至在公司熬通霄。為了避免出現差錯,陸延青一邊自學軟件設計,一邊編程設計,然后兩相對照看結果是否吻合。最后,當組裝出來的產品原型與他的設計全面吻合時,陸延青高懸的一顆心才落到肚里,興奮不已。這一次的成功經歷,讓陸延青在公司里名聲大噪。由于光通訊泡沫,當時公司已幾次裁員凍結調薪,他卻因為工作業績優異,由CEO特批漲了一萬美元的工資。有了第一次產品研發的成功經驗,加上在南大打下的扎實基礎,以及陸延青本人的聰明機靈,后面的產品開發便做得順理成章,如魚得水。作為公司專門成立的光學設計與開發組(Optic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Group)的主管,陸延青與機械工程師、電路工程師、制程工程師等人合作,開發了基于光柵和液晶技術的不少產品,這些產品具有多通道,低損耗、體積小等優點,并申請了美國專利保護。到美國的一年后,陸延青便從物理與材料研究成功躍入器件研制,對工程技術有了全面的了解,并極大地促進了他在未來的研究工作。陸延青笑言,“在公司的前半年,是我從理向工的轉型期,那段時間我很痛苦。雖然被罵了許多次,但也學到了很多。”

之后,由于光通訊行業持續低迷,2003年Chorum Technologies令人遺憾地退出通訊市場。但包括陸延青在內的核心成員卻沒有退縮,他們籌資承繼了公司所有知識產權,成立Defiant Photonics重新出發。在這期間,受公司委派,陸延青曾赴美國三大光學中心之一的中佛羅里達大學光學中心合作進行光通訊液晶器件研究。隨后,通過幾次公司重組與并構,Defiant Photonics成為EGtran公司的一個部分。隨著市場回暖,公司也迅速成長,成為在歐、美、亞州都有生產機構的跨國公司。2005年10月,公司任命陸延青為它的中國子公司光圣科技(寧波)有限公司的首席技術官(CTO),領導光收發器中光學次模組的研制與生產。

當陸延青在工業界的發展愈來愈好時,他卻在去年秋選擇回到了母校。“即使在國外的那段時間,我也沒有真正離開過南大,而是一直與閔老師研究組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并直接參與一些研究工作,因為南大有我的牽掛。我歸國之心早有,雖然在美國時國內就有一些單位開出很好的條件讓我過去,但閔老師說我更適合南大,于是我選擇了回來。我想,作為一個根深蒂固的南大人,既然自己在學術界與工業界都有一些工作積累,我應該利用這些難得的經歷,為南大的應用技術研究做一點事”陸延青平淡的言辭之中真情流露。

因為年輕,所以有活力;因為喜歡,所以有動力;因為牽掛,所以不后悔――這就是樸實率真的陸延青,一個不斷翻越科學峻嶺的年輕身影。

文章來源:《南京大學校友會》作者:羅靜 2007-07-25

文章錄入:zgkjcx    責任編輯: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 設為首頁 | 廣告說明 | 合作項目

    名稱:科技創新網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13040577號-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45251號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