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專著:

已發表《論旅游資源非優區適度開發》等論文150余篇,其中多篇被多次轉載與轉摘。
《21世紀中國旅游地理學的新領域:旅游資源非優區研究》(獨著),旅游學刊,2000,14(1):59-62。
《旅游地屏蔽理論研究》(獨著),熱帶地理,2001,21(1):61-65。
《旅游業空間結構演進規律與案例研究》(獨著),熱帶地理,2001,21(3):246-250。
《協調民族區域旅游產品開發 防止相鄰景區項目建設雷同》(獨著),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9月18日,第6版。
《新開發旅游地市場調查方法的創新》(獨著),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31(6):87-90。
《防止區域旅游過度開發》(獨著),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3月26日,第6版。
《中國旅游史的研究成就及其學術意義》(獨著),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32(6):69-74。
《旅游規劃產品設計“雙篩法”研究》(獨著),旅游學刊,2003年,18(1):27-30。
《中國旅游規劃市場研究歷程(上、下)》(獨著),旅游學刊,2003,18(3):5-9;18(4):52-57。
《城市居民對周邊旅游地的需求特征研究》(獨著),熱帶地理,2003,23(1):67-70。
《城市居民對周邊旅游開發的期望特征》(獨著),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3,12(1):29-32。
《旅游目的地市場特征及其學術意義》(許春曉,文連陽),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3):23-27(人大《旅游管理》全文轉載)
《林場居民對生態旅游開發的認知狀態研究》(獨著),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5,21(3):190-192。
《城市居民城郊旅游需求的職業分異研究--以長沙市為例》(許春曉,張歡,柴曉敏,羅肖),旅游學刊,2006,21(7):75-78。
出版專著:
1、《湖南旅游業空間結構研究》 湖南地圖出版社 2001
2、《旅游規劃新論——市場導向旅游規劃的理論、方法與實踐》 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3、《湖南省旅游產業轉型與結構優化升級研究》 湖南大學出版社 2009
發表英文論文:
1. A Study of Status of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System of Culture Industry with A Case of Changsha。The 8th annual conference Asia Pacific Tourism Association.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worldwide views &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s.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2002
發表中文期刊論文:
[1]周慧玲,許春曉.中國城市旅游信息流空間網絡結構特征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9,35(20):91-94.
[2]周美靜,許春曉.紅色旅游共生發育水平測評指標體系構建與應用——以韶山為例[J].旅游學刊,2019,34(09):127-144.
[3]許春曉,劉美琴.基于TPB拓展模型的鄉村居民生態振興行為意向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19,38(07):53-60.
[4]許春曉,邱贏琦,劉鑫.居民獲得感對旅游開發支持意愿的影響——以湖南10個民族文化旅游小鎮為例[J].旅游研究,2019,11(03):21-35.
[5]王甫園,許春曉,王開泳.旅游者與目的地契合的概念與測量[J].資源科學,2019,41(03):441-453.
[6]許春曉,鄭靜,錢文芳.博物館游客旅游動機、滿意度與忠誠的關系研究——以湖南省博物館為例[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9,35(01):66-74.
[7]譚華云,許春曉.舒適移民驅動的鄉村紳士化發展特征與機理分析——以巴馬盤陽河流域長壽鄉村為例[J].經濟地理,2019,39(01):207-214+232.
[8]許春曉,黃蘭萍.城市公園青年旅游者文明行為機理研究——以長沙市岳麓山風景名勝區為例[J].城市學刊,2019,40(01):43-52.
[9]閔艷,周慧,許春曉.武陵源世界遺產地文化注入歷程——基于網絡游記的內容分析[J].長沙大學學報,2019,33(01):45-51.
[10]許春曉,周雪蓮.古村古鎮群旅游共生發展新探——基于懷化中部古村古鎮群案例的技術方案[J].旅游論壇,2018,11(06):71-80.
[11]許春曉,左湘,胡婷,何瑩.旅游情境、游客情感與游客忠誠的關系研究——以岳陽樓——君山旅游區為例[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5):41-51.
[12]譚華云,許春曉.巴馬盤陽河流域季節性移民社區類型與形成機理[J].人文地理,2018,33(05):46-54.
[13]許春曉,唐清艷.鄉村旅游的學術路徑及其新時代的新走向[J].懷化學院學報,2018,37(09):18-30.
[14]譚華云,許春曉,董雪旺.旅游業碳排放效率地區差異分解與影響因素探究[J].統計與決策,2018,34(16):51-55.
[15]許春曉,胡婷.大湘西地區文化與旅游融合潛力及其空間分異[J].經濟地理,2018,38(05):208-216.
[16]許春曉,張坤,胡婷.酒店員工恢復體驗對主觀幸福的影響:工作滿意的中介效應[J].旅游研究,2018,10(01):42-53.
[17]成錦,許春曉.難忘的旅游體驗測算研究——基于集中指數的分析[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17,29(06):43-47+61.
[18]許春曉,成錦.鳳凰古城旅游景觀偏好特征研究——基于游記照片色彩表征的分析[J].旅游導刊,2017,1(05):28-38+114.
[19]楊桂銀,周慧,許春曉.我國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研究進展及其啟示[J].長沙大學學報,2017,31(03):33-37.
[20]許春曉,佘白連,朱群.旅游目的地不規范經營和管理行為對游客滿意度的影響——以韶山為例[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7(01):1-5.
[21]許春曉,胡婷.文化旅游資源分類賦權價值評估模型與實測[J].旅游科學,2017,31(01):44-56+95.
[22]許春曉,錢夢婷,成錦.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水平測度——以大湘西為例[J].懷化學院學報,2017,36(02):1-5.
[23]許春曉,成錦.旅游目的地記憶圖譜市場細分法構建[J].經濟地理,2017,37(02):187-192.
[24]許春曉,王甫園,王開泳,李萍.旅游地空間競爭規律探究——以湖南省為例[J].地理研究,2017,36(02):321-335.
[25]許春曉,萬搏微.旅游目的地文化氛圍、游客情感與游客忠誠的關系——以鳳凰古城為例[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7,33(01):55-62.
[26]譚華云,許春曉.紅色旅游區域利益共生空間格局及其形成機制——基于行動者網絡(ANT)的分析視角[J].學術論壇,2016,39(11):68-73.
[27]許春曉,朱湘平,張歡.紅色文化氛圍、游客態度與擁護關系研究[J].旅游科學,2016,30(05):1-11.
[28]周慧玲,許春曉.基于游記行程的湖南旅游流空間網絡結構特征[J].經濟地理,2016,36(10):201-206.
[29]許春曉,佘白連.旅游目的地間共生的市場驅動機制研究[J].旅游學刊,2016,31(07):96-105.
[30]許春曉,朱湘平.旅游地文化氛圍的內涵及其測定方案[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6,32(01):133-140.
[31]黃藝農,李竹,許春曉.國內旅游共生研究的階段性及其成就[J].湖南社會科學,2016(01):144-148.
[32]譚華云,許春曉.行動者網絡視閾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中的利益共生研究——以韶山紅色旅游為例[J].廣西社會科學,2016(01):64-70.
[33]陳海波,湯臘梅,許春曉.海島度假旅游地重游者動機及其市場細分研究——以海南國際旅游島為例[J].旅游科學,2015,29(06):68-80.
[34]周慧玲,許春曉.湖南旅游經濟空間網絡結構特征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5,36(06):126-131.
[35]許春曉,朱湘平,何蔓莉.出游目的與紅色旅游目的地選擇的關系[J].懷化學院學報,2015,34(10):18-22.
[36]許春曉,佘白連.中華始祖旅游地的網絡輿情分析——黃帝陵、炎帝陵、舜帝陵網絡輿情特征及其比較[J].旅游研究,2015,7(03):53-57.
[37]許春曉,朱湘平.紅色旅游的內涵及其流變[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5,31(03):93-101.
[38]許春曉,黎巧.長株潭紅色旅游共生發展的空間特征[J].旅游科學,2015,29(02):14-27.
[39]許春曉,周美靜,王甫園.旅游目的地選擇意愿的影響因素——以韶山為例[J].經濟地理,2015,35(04):178-185.
[40]許春曉,胡婷.組織支持感知對員工建言的影響:組織信任的中介效應——來自酒店業的實證[J].旅游論壇,2015,8(02):61-67.
[41]周慧玲,許春曉.紅色旅游企業共生圖譜及其形成機理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9(01):81-85.
[42]曹文萍,許春曉.旅游目的地信任與趨近行為意向關系研究——以韶山為例[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4,36(09):45-53.
[43]文連陽,許春曉.我國紅色旅游產業梯度與空間結構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5(05):54-60.
[44]許春曉,王甫園.自我一致性對旅游目的地忠誠的作用機理研究——以韶山為例[J].旅游科學,2014,28(04):1-14.
[45]許春曉,周美靜.從共生概念演變看紅色旅游共生發展內涵[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4,30(04):87-91.
[46]許春曉,莫莉萍.旅游目的地品牌資產驅動因素模型研究——以鳳凰古城為例[J].旅游學刊,2014,29(07):77-87.
[47]許春曉.紅色旅游的業態群落發育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4(05):51-59.
[48]許春曉,胡婷,周羅瓊.文化旅游資源分類與評價:湘江帶案例研究[J].旅游研究,2014,6(02):1-7.
[49]舒暉,劉焱,鄭焱,許春曉,龔美慧.旅游演藝游客消費決策影響因素研究——以張家界《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觀演游客為例[J].懷化學院學報,2014,33(02):61-63.
[50]許春曉,姜漫.城市居民出游的高鐵選乘行為意向的形成機理——以長沙市為例[J].人文地理,2014,29(01):122-128.
[51]鄭焱,萬群群,許春曉,舒暉,劉焱.“高鐵-自駕”意愿的形成因素研究[J].旅游研究,2013,5(04):42-48.
[52]許春曉,范香花.節事旅游環境對旅游者生活滿意的影響研究——以201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為例[J].旅游研究,2013,5(04):49-56.
[53]許春曉,胡婷.文化旅游資源整合:長株潭區域湖湘文化案例研究[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3,29(06):99-104.
[54]許春曉,胡婷,周羅瓊.基于環境偏好的旅游者山地度假環境期望分異——以湖南武陵源為例[J].旅游論壇,2013,6(04):16-22.
[55]鄭焱,劉小同,許春曉.實景演出游客感知、情感、滿意的關系探究[J].旅游研究,2013,5(02):42-49.
[56]許春曉,莫莉萍.國外旅游目的地品牌資產及其管理研究述評[J].旅游研究,2013,5(02):1-7.
[57]許春曉,周羅瓊,胡婷.張家界旅游者的度假環境滿意水平分異[J].懷化學院學報,2013,32(01):11-14.
[58]許春曉,田媛,姜漫,王潔.家庭生命周期與旅游態度的關聯研究——以長沙市居民為例[J].旅游學刊,2012,27(09):65-72.
[59]鄭焱,劉小同,許春曉.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感知的偏好分異研究[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2(02):1-5.
[60]李純,許春曉,高宏.基于生活形態的溫泉旅游重游者類群研究——以江西天沐溫泉為例[J].湘南學院學報,2012,33(01):59-63.
[61]許春曉,王潔,許杰蘭.長沙市民文化旅游決策規則分析[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01):8-12.
[62]許春曉,莫莉萍,陳海波,范文英.旅行社顧客資產驅動模型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33(11):14-22.
[63]許春曉,朱茜.求新動機、滿意度對重游間隔意愿的影響——以鳳凰古城旅游者為例[J].旅游科學,2011,25(05):57-66.
[64]許春曉,姜漫,田媛,王潔.基于承壓強度的濱海旅游行為分異特征[J].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11,31(05):42-47.
[65]何蔓莉,許春曉,許杰蘭,田媛.基于IPA方法的韶山紅色旅游區精品化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5(03):118-122.
[66]許春曉,范香花,向文雅,何文斌.旅游者人格特質與漂流體驗偏好關系研究[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1,27(01):35-40.
[67]向文雅,許春曉.漂流體驗影響因素探析[J].旅游論壇,2011,4(01):56-60.
[68]鄧昭明,許春曉.旅游戲劇開發的“4P”模型探討[J].旅游研究,2010,2(04):33-39.
[69]許春曉,鄒劍,李萍,胡青芳,李純,陳海波,鄧昭明,朱茜,向文雅.水利風景區游憩者體驗動機與消費行為特征研究[J].水利經濟,2010,28(06):44-48+71.
[70]許春曉,鄒劍.酒店員工知識共享對服務創新的影響研究[J].旅游學刊,2010,25(11):66-72.
[71]周慧玲,許春曉,唐前松.“認知差距”、“情感”與旅游者“場所依戀”的關系研究——以都江堰為例[J].人文地理,2010,25(05):132-136.
[72]許春曉,莫莉萍,范香花.基于IPA分析法的景區升級提質研究——以世界地質公園湖光巖為例[J].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10,30(05):26-31.
[73]許春曉,范香花,莫莉萍.基于壓力的旅游者旅游行為分異特征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10,29(09):23-26.
[74]李純,許春曉,鄧昭明,陳海波,何文斌.旅游者人格特質與漂流體驗滿意度關系研究[J].旅游研究,2010,2(03):33-38.
[75]粟路軍,許春曉.城市居民近郊休閑場所選擇影響因素研究——以長沙市為例[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26(04):33-37.
[76]粟路軍,許春曉.旅游地形象設計的“雙篩法”研究[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26(02):61-65.
[77]許春曉,胡青芳,陳海波.基于健康生活態度的城市居民休閑參與偏好研究——以長沙市為例[J].旅游研究,2010,2(01):19-24.
[78]許春曉,劉雯,粟路軍.泛珠三角合作背景下的旅游區競合關系思考——“龍鳳呈祥”的理論思辯[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1):37-42.
[79]許春曉,胡青芳,李純.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影響的社區居民感知研究——以湖南湘西里耶古鎮為例[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26(01):57-60.
[80]許春曉,葉莉.事件營銷對城市居民出游意向的影響——以“南方長城中韓圍棋邀請賽”為例[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32(01):50-57.
[81]粟路軍,黃福才,許春曉.城市居民近郊休閑場所風格偏好研究——以長沙市為例[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7(01):118-125.
[82]許春曉,李純.金融危機下長沙市民出游意向及影響因素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09,28(10):71-73.
[83]陳海波,許春曉,李純.戲劇引致旅游的市場開發研究——以黃梅戲為例[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09,21(05):77-82.
[84]許春曉,柴曉敏,葉莉.杭州休博會居民感知與支持關系變化研究——基于SEM的縱向研究[J].旅游學刊,2009,24(10):69-73.
[85]許春曉,鄒劍,李純.開發探索期旅游地居民的旅游影響感知研究——以湘西里耶為例[J].旅游研究,2009,1(03):72-78+92.
[86]許春曉,陳海波,胡青芳.健康生活態度對城市居民出游意向的影響研究——以長沙市為例[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25(04):42-45.
[87]胡青芳,許春曉.長沙市居民出境旅游需求的收入分異研究[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09,21(04):31-36.
[88]李榮貴,許春曉,粟路軍.偏遠型旅游地開發對應譜分析——以湖南省桂東縣為例[J].經濟地理,2009,29(05):856-860.
[89]周慧玲,許春曉.旅游者“場所依戀”形成機制的邏輯思辯[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31(01):22-26.
[90]許春曉.大型節事研究:向廣度和深度拓展[J].旅游學刊,2009,24(01):6-7.
[91]許春曉,馬瑩瑩,唐德彪.懷化市民旅游目的地選擇影響因子的偏好分異研究[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5):27-30.
[92]許春曉,張艷中.基于生活形態的廣州市民娛樂休閑意向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07):29-34.
[93]艾建玲,許春曉.基于分層聚類的旅游目的地營銷系統研究[J].人文地理,2008(03):109-112.
[94]許春曉,葉莉.我國旅游上市公司動態競爭力比較的實證分析[J].旅游學刊,2008(05):28-32.
[95]許春曉,劉雯.長沙市居民生活形態的休閑娛樂情感分析[J].懷化學院學報,2008(04):44-47.
[96]許春曉.民國時期中國旅游學術探索述論[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03):1-11.
[97]粟路軍,許春曉.城市居民環城游憩距離選擇的實證研究——以長沙市為例[J].旅游科學,2008(01):34-39.
[98]馬瑩瑩,許春曉,王潔.基于消費結構的都市休閑市場類型研究——以長沙市為例[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01):64-69+54.
[99]曾麗艷,許春曉.旅游管理專業擇業觀系統研究——以湖南師范大學為例[J].株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06):108-110+119.
[100]許春曉,柴曉敏,付淑禮.城市居民對重大事件的感知變化研究——2006杭州世界休閑博覽會期間的縱向研究[J].旅游學刊,2007(11):89-94.
[101]許春曉,王亮.旅游喜好者的旅游行為特征研究[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05):121-123.
[102]許春曉,王亮.城市居民主觀幸福感與出游意向關系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09):9-14.
[103]李萍,許春曉.旅游體驗研究綜述[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07):1-8.
[104]王潔,李映輝,許春曉.我國旅游電子商務研究評述[J].長沙大學學報,2006(06):45-48.
[105]許春曉.結合發展:休閑與旅游的近期趨勢[J].旅游學刊,2006(11):7-8.
[106]吳甫成,姚成勝,郭建平,許春曉.岳麓山空氣負離子及空氣質量變化研究[J].環境科學學報,2006(10):1737-1744.
[107]許春曉,張歡,柴曉敏,羅肖.城市居民城郊旅游需求的職業分異研究——以長沙市為例[J].旅游學刊,2006(07):75-78.
[108]朱湖英,許春曉.不同收入城市居民文化旅游需求差異研究——以長沙市不同收入居民對鳳凰古城的旅游需求為例[J].長沙大學學報,2006(01):12-14.
[109]朱湖英,許春曉.不同收入城市居民文化旅游需求差異研究——以長沙市不同收入居民對鳳凰古城的旅游需求為例[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01):38-41.
[110]許春曉.林場居民對生態旅游開發的認知狀態研究[J].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5(03):190-192+195.
[111]許春曉,文聯陽.旅游目的地市場特征及其學術意義[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03):23-27.
[112]周慧,許春曉.旅游地進化過程中的競爭與協作[J].熱帶地理,2005(01):77-80.
[113]許春曉.旅游資源非優區“依附式開發”論[J].旅游學刊,2005(01):76-79.
[114]許春曉,周慧.都市居民的近郊休閑旅游意向特征研究——以長沙市為例[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01):101-104.
[115]許春曉.中國旅游史的研究成就及其學術意義[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06):69-74.
[116]董觀志,吳必虎,李海瑞,劉鋒,許峰,陳愉秉,張凌云,李明德,羅佳明,裴澤生,馬梅,李山,郭魯芳,馮飛,戴斌,寧士敏,張志軍,王堅,馬愛萍,德村志成,許春曉,張廣瑞,謝彥君,朱玉槐,奚晏平,李永文,羅明義,徐嵩齡,申葆嘉.我與《旅游學刊》 我看《旅游學刊》 我評《旅游學刊》[J].旅游學刊,2003(06):6-13.
[117]許春曉.中國旅游規劃的市場研究歷程(下)[J].旅游學刊,2003(04):52-57.
[118]許春曉.中國旅游規劃的市場研究歷程(上)[J].旅游學刊,2003(03):5-9.
[119]許春曉.城市居民對周邊旅游地的需求特征研究——以湖南湘潭市居民對黑麋峰森林公園的需求調查為例[J].熱帶地理,2003(01):67-70.
[120]許春曉.城市居民對周邊旅游資源開發的期望特征——以湖南黑麋峰森林公園為例[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3(01):29-32.
[121]許春曉.旅游規劃產品設計“雙篩法”研究[J].旅游學刊,2003(01):27-30.
[122]尹貽梅,許春曉.旅游空間競爭研究回顧與前瞻[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3(01):62-64.
[123]許春曉.新開發旅游地市場調查方法的創新[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06):87-90.
[124]許春曉.湘贛旅游業網絡——紅色之旅的理想開發境界[J].湖南經濟,2002(03):56-57.
[125]許春曉.旅游業空間布局演進規律與案例研究[J].熱帶地理,2001(03):246-250.
[126]黃玲娟,許春曉.21世紀湖南旅游業供需態勢及其旅游開發意義[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03):110-115.
[127]許春曉.旅游業省際網絡建設的理論與案例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03):44-49+53.
[128]許春曉.旅游地屏蔽理論研究[J].熱帶地理,2001(01):61-65.
[129]許春曉.湖南旅游業空間結構優化原則[J].湖南經濟,2001(02):56-58.
[130]許春曉.旅游地屏蔽現象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01):71-81.
[131]劉丹青,許春曉.湖南旅游市場特點[J].湖南經濟,2000(10):51-53.
[132]許春曉.論旅游資源非優區的補償類型與性質[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04):67-71.
[133]許春曉.湖南旅游業空間板塊結構[J].湖南經濟,2000(08):52-54.
[134]許春曉,董明輝.旅游業空間結構理論研究概況及近期動向[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3):21-23.
[135]許春曉.21世紀中國旅游地理學的新領域:旅游資源非優區研究[J].旅游學刊,2000(01):59-62.
[136]許春曉.本科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探索[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S2):143-145.
[137]許春曉.湘桂旅游網絡接觸圈建設的初步研究[J].社會科學家,1999(06):32-35.
[138]許春曉.中國旅游業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04):48-52.
[139]許春曉.湖南旅游業空間格局的演變及態勢[J].湖南經濟,1999(07):26-27.
[140]許春曉.中國旅游消費研究進展及其主攻方向[J].經濟問題探索,1999(02):60-62.
[141]許春曉,黃玲娟,何俊陽.旅游度假村幾個問題探討[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06):114-117.
[142]許春曉.突變性旅游資源非優區的持續發展研究——以湖南省新寧縣丹霞風景區為例[J].邵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8(05):62-67.
[143]許春曉.邵陽市舊城更新的經濟意義[J].邵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8(04):33-36.
[144]許春曉,董明輝.常德旅游業發展的背景及其意義[J].武陵學刊,1998(02):61-64.
[145]黃玲娟,許春曉.湖南新寧縣丹霞旅游區開發的初步研究[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1995(03):80-86.
發表會議論文:
[1]周慧玲.許春曉. 初游者與重游者滿意度比較的實證研究——以鳳凰為例[C]. 美國James Madison大學、武漢大學高科技研究與發展中心、美國科研出版社.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EBM2011).美國James Madison大學、武漢大學高科技研究與發展中心、美國科研出版社:美國科研出版社,2011:1557-1560.
榮譽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