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观看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日韩在线观看视频黄-日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视频-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科技創新網 > 文章中心 > 創新人物百科 > 旅游學家 > 文章正文
專家信息 教學情況 科學研究 論文專著 榮譽獎勵 媒體報道

專家信息:


許春曉,男,1962年6月生,湖南冷水江市人。博士,教授,人文地理學博士生導師,旅游管理學碩士生導師。湖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現任湖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2年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地理學系。

社會兼職:

1、中國旅游學術論壇委員。

2、湖南省青年聯合會委員。

3、長沙市政協委員。

4、湖南省旅游學會首席專家團專家。

5、湖南省地理學會常務理事。

6、湖南省知識分子聯誼會理事。

7、“萬企聯村、共同發展”專家顧問團專家。

8、湖南省風景名勝與世界遺產管理專家委員會委員。

9、湖湘文化研究會理事。

教學情況:


主講課程:

旅游研究方法、旅游科學理論與研究方略(研究生課程)、市場營銷研究(研究生課程)。

時間 課程名稱 周學時 總學時 班級 總人數 教學質量校考評等級
2004-2007 管理學 4 272 旅游管理班 468 優秀
2004-2009 市場營銷 4 162 旅游管理班 362 優秀
2004-2009 旅游熱點專題 2 160 旅游管理班 520 優秀
2008-2009 旅游規劃 3 54 旅游管理班 120 優秀

承擔的實踐性教學:

時間 課程名稱 總學時 班級 總人數
2004-2009 旅游管理本科畢業論文   旅游管理班 39

主持的教學研究課題:

課題名稱 來源 年限 本人所起作用 備注
《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方向建設研究》 湖南師范大學教改課題 2005-2007年 主持  
主持“高等學校旅游專業21世紀規劃教材”系列的編寫工作   2005-2009年 總主編  
《貼近管理崗位的本科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 湖南師范大學教改課題 2008-2010 年 主持  
《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內容體系研究》 湖南師范大學 2008年 主持 獲得2008年湖南師范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獲得的教學表彰/獎勵:

獎項名稱 授予單位 署名次序 時間 備注
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湖南師范大學 第一 2008年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域旅游管理與旅游規劃;景區管理問題;會展與休閑產業化問題。

承擔的科研項目情況: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民族地區旅游開發的區域競爭與區域協作問題研究,主要研究人員,2004年。

2、長沙市社科規劃辦:長沙市居民旅游需求特征研究,主持,2005年。

3、鳳凰古城旅游責任有限公司委托:鳳凰古城旅游責任有限公司旅游業發展戰略規劃,主持,2004年。

4、桂東縣政府委托:桂東縣旅游規劃,主持,2005年。

5、華夏科技投資公司委托:紅石林國家地質公園整體規劃,主持,2005年。

6、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紅色旅游的共生發展機理及其績效評價研究》(12BJY128)。

7、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湖南文化產業發展業態與組織創新研究》(12ZDA09)。

8、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湖南旅游產業轉型與結構升級優化研究》(07ZDA05)。

9、湖南省社科基金基地委托項目《高鐵背景下的自駕旅游模式及其培育》(11JD47)。

10、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漣源市旅游總體規劃》(2011JKB08028)。

11、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龍潭湖風景區的長沙客源市場預測研究》(05JD790124)。

12、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重游現象及其形成機制研究》(09YJA790069)。

13、湖南省旅游局委托項目《湖南省旅游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2010年)。

14、湖南省旅游局委托項目《湖南省“十二五”旅游安全應急體系建設規劃》(2010年)。

15、湛江市人民政府委托項目《湛江市旅游產業發展規劃》(2010年)。

科研成果:

1、2007年《民國旅游學術研究述論》獲“旅游百題”研究一等獎。

2、2008年《泛珠三角合作背景下的旅游區競合關系思考——“龍鳳呈祥”的理論思辨》獲優秀獎。

3、2008年《長沙市民的娛樂觀念與娛樂休閑的消費意向研究》獲“休閑百題”研究一等獎。

發明專利:

資料更新中……

論文專著:


已發表《論旅游資源非優區適度開發》等論文150余篇,其中多篇被多次轉載與轉摘。

《21世紀中國旅游地理學的新領域:旅游資源非優區研究》(獨著),旅游學刊,2000,14(1):59-62。

《旅游地屏蔽理論研究》(獨著),熱帶地理,2001,21(1):61-65。

《旅游業空間結構演進規律與案例研究》(獨著),熱帶地理,2001,21(3):246-250。

《協調民族區域旅游產品開發 防止相鄰景區項目建設雷同》(獨著),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9月18日,第6版。

《新開發旅游地市場調查方法的創新》(獨著),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31(6):87-90。

《防止區域旅游過度開發》(獨著),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3月26日,第6版。

《中國旅游史的研究成就及其學術意義》(獨著),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32(6):69-74。

《旅游規劃產品設計“雙篩法”研究》(獨著),旅游學刊,2003年,18(1):27-30。

《中國旅游規劃市場研究歷程(上、下)》(獨著),旅游學刊,2003,18(3):5-9;18(4):52-57。

《城市居民對周邊旅游地的需求特征研究》(獨著),熱帶地理,2003,23(1):67-70。

《城市居民對周邊旅游開發的期望特征》(獨著),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3,12(1):29-32。

《旅游目的地市場特征及其學術意義》(許春曉,文連陽),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3):23-27(人大《旅游管理》全文轉載)

《林場居民對生態旅游開發的認知狀態研究》(獨著),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5,21(3):190-192。

《城市居民城郊旅游需求的職業分異研究--以長沙市為例》(許春曉,張歡,柴曉敏,羅肖),旅游學刊,2006,21(7):75-78。 

出版專著:

1、《湖南旅游業空間結構研究》 湖南地圖出版社 2001

2、《旅游規劃新論——市場導向旅游規劃的理論、方法與實踐》 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3、《湖南省旅游產業轉型與結構優化升級研究》 湖南大學出版社 2009

發表英文論文:

1. A Study of Status of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System of Culture Industry with A Case of Changsha。The 8th annual conference Asia Pacific Tourism Association.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worldwide views &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s.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2002

發表中文期刊論文:

[1]周慧玲,許春曉.中國城市旅游信息流空間網絡結構特征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9,35(20):91-94.

[2]周美靜,許春曉.紅色旅游共生發育水平測評指標體系構建與應用——以韶山為例[J].旅游學刊,2019,34(09):127-144.

[3]許春曉,劉美琴.基于TPB拓展模型的鄉村居民生態振興行為意向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19,38(07):53-60.

[4]許春曉,邱贏琦,劉鑫.居民獲得感對旅游開發支持意愿的影響——以湖南10個民族文化旅游小鎮為例[J].旅游研究,2019,11(03):21-35.

[5]王甫園,許春曉,王開泳.旅游者與目的地契合的概念與測量[J].資源科學,2019,41(03):441-453.

[6]許春曉,鄭靜,錢文芳.博物館游客旅游動機、滿意度與忠誠的關系研究——以湖南省博物館為例[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9,35(01):66-74.

[7]譚華云,許春曉.舒適移民驅動的鄉村紳士化發展特征與機理分析——以巴馬盤陽河流域長壽鄉村為例[J].經濟地理,2019,39(01):207-214+232.

[8]許春曉,黃蘭萍.城市公園青年旅游者文明行為機理研究——以長沙市岳麓山風景名勝區為例[J].城市學刊,2019,40(01):43-52.

[9]閔艷,周慧,許春曉.武陵源世界遺產地文化注入歷程——基于網絡游記的內容分析[J].長沙大學學報,2019,33(01):45-51.

[10]許春曉,周雪蓮.古村古鎮群旅游共生發展新探——基于懷化中部古村古鎮群案例的技術方案[J].旅游論壇,2018,11(06):71-80.

[11]許春曉,左湘,胡婷,何瑩.旅游情境、游客情感與游客忠誠的關系研究——以岳陽樓——君山旅游區為例[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5):41-51.

[12]譚華云,許春曉.巴馬盤陽河流域季節性移民社區類型與形成機理[J].人文地理,2018,33(05):46-54.

[13]許春曉,唐清艷.鄉村旅游的學術路徑及其新時代的新走向[J].懷化學院學報,2018,37(09):18-30.

[14]譚華云,許春曉,董雪旺.旅游業碳排放效率地區差異分解與影響因素探究[J].統計與決策,2018,34(16):51-55.

[15]許春曉,胡婷.大湘西地區文化與旅游融合潛力及其空間分異[J].經濟地理,2018,38(05):208-216.

[16]許春曉,張坤,胡婷.酒店員工恢復體驗對主觀幸福的影響:工作滿意的中介效應[J].旅游研究,2018,10(01):42-53.

[17]成錦,許春曉.難忘的旅游體驗測算研究——基于集中指數的分析[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17,29(06):43-47+61.

[18]許春曉,成錦.鳳凰古城旅游景觀偏好特征研究——基于游記照片色彩表征的分析[J].旅游導刊,2017,1(05):28-38+114.

[19]楊桂銀,周慧,許春曉.我國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研究進展及其啟示[J].長沙大學學報,2017,31(03):33-37.

[20]許春曉,佘白連,朱群.旅游目的地不規范經營和管理行為對游客滿意度的影響——以韶山為例[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7(01):1-5.

[21]許春曉,胡婷.文化旅游資源分類賦權價值評估模型與實測[J].旅游科學,2017,31(01):44-56+95.

[22]許春曉,錢夢婷,成錦.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水平測度——以大湘西為例[J].懷化學院學報,2017,36(02):1-5.

[23]許春曉,成錦.旅游目的地記憶圖譜市場細分法構建[J].經濟地理,2017,37(02):187-192.

[24]許春曉,王甫園,王開泳,李萍.旅游地空間競爭規律探究——以湖南省為例[J].地理研究,2017,36(02):321-335.

[25]許春曉,萬搏微.旅游目的地文化氛圍、游客情感與游客忠誠的關系——以鳳凰古城為例[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7,33(01):55-62.

[26]譚華云,許春曉.紅色旅游區域利益共生空間格局及其形成機制——基于行動者網絡(ANT)的分析視角[J].學術論壇,2016,39(11):68-73.

[27]許春曉,朱湘平,張歡.紅色文化氛圍、游客態度與擁護關系研究[J].旅游科學,2016,30(05):1-11.

[28]周慧玲,許春曉.基于游記行程的湖南旅游流空間網絡結構特征[J].經濟地理,2016,36(10):201-206.

[29]許春曉,佘白連.旅游目的地間共生的市場驅動機制研究[J].旅游學刊,2016,31(07):96-105.

[30]許春曉,朱湘平.旅游地文化氛圍的內涵及其測定方案[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6,32(01):133-140.

[31]黃藝農,李竹,許春曉.國內旅游共生研究的階段性及其成就[J].湖南社會科學,2016(01):144-148.

[32]譚華云,許春曉.行動者網絡視閾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中的利益共生研究——以韶山紅色旅游為例[J].廣西社會科學,2016(01):64-70.

[33]陳海波,湯臘梅,許春曉.海島度假旅游地重游者動機及其市場細分研究——以海南國際旅游島為例[J].旅游科學,2015,29(06):68-80.

[34]周慧玲,許春曉.湖南旅游經濟空間網絡結構特征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5,36(06):126-131.

[35]許春曉,朱湘平,何蔓莉.出游目的與紅色旅游目的地選擇的關系[J].懷化學院學報,2015,34(10):18-22.

[36]許春曉,佘白連.中華始祖旅游地的網絡輿情分析——黃帝陵、炎帝陵、舜帝陵網絡輿情特征及其比較[J].旅游研究,2015,7(03):53-57.

[37]許春曉,朱湘平.紅色旅游的內涵及其流變[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5,31(03):93-101.

[38]許春曉,黎巧.長株潭紅色旅游共生發展的空間特征[J].旅游科學,2015,29(02):14-27.

[39]許春曉,周美靜,王甫園.旅游目的地選擇意愿的影響因素——以韶山為例[J].經濟地理,2015,35(04):178-185.

[40]許春曉,胡婷.組織支持感知對員工建言的影響:組織信任的中介效應——來自酒店業的實證[J].旅游論壇,2015,8(02):61-67.

[41]周慧玲,許春曉.紅色旅游企業共生圖譜及其形成機理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9(01):81-85.

[42]曹文萍,許春曉.旅游目的地信任與趨近行為意向關系研究——以韶山為例[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4,36(09):45-53.

[43]文連陽,許春曉.我國紅色旅游產業梯度與空間結構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5(05):54-60.

[44]許春曉,王甫園.自我一致性對旅游目的地忠誠的作用機理研究——以韶山為例[J].旅游科學,2014,28(04):1-14.

[45]許春曉,周美靜.從共生概念演變看紅色旅游共生發展內涵[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4,30(04):87-91.

[46]許春曉,莫莉萍.旅游目的地品牌資產驅動因素模型研究——以鳳凰古城為例[J].旅游學刊,2014,29(07):77-87.

[47]許春曉.紅色旅游的業態群落發育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4(05):51-59.

[48]許春曉,胡婷,周羅瓊.文化旅游資源分類與評價:湘江帶案例研究[J].旅游研究,2014,6(02):1-7.

[49]舒暉,劉焱,鄭焱,許春曉,龔美慧.旅游演藝游客消費決策影響因素研究——以張家界《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觀演游客為例[J].懷化學院學報,2014,33(02):61-63.

[50]許春曉,姜漫.城市居民出游的高鐵選乘行為意向的形成機理——以長沙市為例[J].人文地理,2014,29(01):122-128.

[51]鄭焱,萬群群,許春曉,舒暉,劉焱.“高鐵-自駕”意愿的形成因素研究[J].旅游研究,2013,5(04):42-48.

[52]許春曉,范香花.節事旅游環境對旅游者生活滿意的影響研究——以201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為例[J].旅游研究,2013,5(04):49-56.

[53]許春曉,胡婷.文化旅游資源整合:長株潭區域湖湘文化案例研究[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3,29(06):99-104.

[54]許春曉,胡婷,周羅瓊.基于環境偏好的旅游者山地度假環境期望分異——以湖南武陵源為例[J].旅游論壇,2013,6(04):16-22.

[55]鄭焱,劉小同,許春曉.實景演出游客感知、情感、滿意的關系探究[J].旅游研究,2013,5(02):42-49.

[56]許春曉,莫莉萍.國外旅游目的地品牌資產及其管理研究述評[J].旅游研究,2013,5(02):1-7.

[57]許春曉,周羅瓊,胡婷.張家界旅游者的度假環境滿意水平分異[J].懷化學院學報,2013,32(01):11-14.

[58]許春曉,田媛,姜漫,王潔.家庭生命周期與旅游態度的關聯研究——以長沙市居民為例[J].旅游學刊,2012,27(09):65-72.

[59]鄭焱,劉小同,許春曉.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感知的偏好分異研究[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2(02):1-5.

[60]李純,許春曉,高宏.基于生活形態的溫泉旅游重游者類群研究——以江西天沐溫泉為例[J].湘南學院學報,2012,33(01):59-63.

[61]許春曉,王潔,許杰蘭.長沙市民文化旅游決策規則分析[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01):8-12.

[62]許春曉,莫莉萍,陳海波,范文英.旅行社顧客資產驅動模型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33(11):14-22.

[63]許春曉,朱茜.求新動機、滿意度對重游間隔意愿的影響——以鳳凰古城旅游者為例[J].旅游科學,2011,25(05):57-66.

[64]許春曉,姜漫,田媛,王潔.基于承壓強度的濱海旅游行為分異特征[J].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11,31(05):42-47.

[65]何蔓莉,許春曉,許杰蘭,田媛.基于IPA方法的韶山紅色旅游區精品化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5(03):118-122.

[66]許春曉,范香花,向文雅,何文斌.旅游者人格特質與漂流體驗偏好關系研究[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1,27(01):35-40.

[67]向文雅,許春曉.漂流體驗影響因素探析[J].旅游論壇,2011,4(01):56-60.

[68]鄧昭明,許春曉.旅游戲劇開發的“4P”模型探討[J].旅游研究,2010,2(04):33-39.

[69]許春曉,鄒劍,李萍,胡青芳,李純,陳海波,鄧昭明,朱茜,向文雅.水利風景區游憩者體驗動機與消費行為特征研究[J].水利經濟,2010,28(06):44-48+71.

[70]許春曉,鄒劍.酒店員工知識共享對服務創新的影響研究[J].旅游學刊,2010,25(11):66-72.

[71]周慧玲,許春曉,唐前松.“認知差距”、“情感”與旅游者“場所依戀”的關系研究——以都江堰為例[J].人文地理,2010,25(05):132-136.

[72]許春曉,莫莉萍,范香花.基于IPA分析法的景區升級提質研究——以世界地質公園湖光巖為例[J].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10,30(05):26-31.

[73]許春曉,范香花,莫莉萍.基于壓力的旅游者旅游行為分異特征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10,29(09):23-26.

[74]李純,許春曉,鄧昭明,陳海波,何文斌.旅游者人格特質與漂流體驗滿意度關系研究[J].旅游研究,2010,2(03):33-38.

[75]粟路軍,許春曉.城市居民近郊休閑場所選擇影響因素研究——以長沙市為例[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26(04):33-37.

[76]粟路軍,許春曉.旅游地形象設計的“雙篩法”研究[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26(02):61-65.

[77]許春曉,胡青芳,陳海波.基于健康生活態度的城市居民休閑參與偏好研究——以長沙市為例[J].旅游研究,2010,2(01):19-24.

[78]許春曉,劉雯,粟路軍.泛珠三角合作背景下的旅游區競合關系思考——“龍鳳呈祥”的理論思辯[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1):37-42.

[79]許春曉,胡青芳,李純.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影響的社區居民感知研究——以湖南湘西里耶古鎮為例[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26(01):57-60.

[80]許春曉,葉莉.事件營銷對城市居民出游意向的影響——以“南方長城中韓圍棋邀請賽”為例[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32(01):50-57.

[81]粟路軍,黃福才,許春曉.城市居民近郊休閑場所風格偏好研究——以長沙市為例[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7(01):118-125.

[82]許春曉,李純.金融危機下長沙市民出游意向及影響因素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09,28(10):71-73.

[83]陳海波,許春曉,李純.戲劇引致旅游的市場開發研究——以黃梅戲為例[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09,21(05):77-82.

[84]許春曉,柴曉敏,葉莉.杭州休博會居民感知與支持關系變化研究——基于SEM的縱向研究[J].旅游學刊,2009,24(10):69-73.

[85]許春曉,鄒劍,李純.開發探索期旅游地居民的旅游影響感知研究——以湘西里耶為例[J].旅游研究,2009,1(03):72-78+92.

[86]許春曉,陳海波,胡青芳.健康生活態度對城市居民出游意向的影響研究——以長沙市為例[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25(04):42-45.

[87]胡青芳,許春曉.長沙市居民出境旅游需求的收入分異研究[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09,21(04):31-36.

[88]李榮貴,許春曉,粟路軍.偏遠型旅游地開發對應譜分析——以湖南省桂東縣為例[J].經濟地理,2009,29(05):856-860.

[89]周慧玲,許春曉.旅游者“場所依戀”形成機制的邏輯思辯[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31(01):22-26.

[90]許春曉.大型節事研究:向廣度和深度拓展[J].旅游學刊,2009,24(01):6-7.

[91]許春曉,馬瑩瑩,唐德彪.懷化市民旅游目的地選擇影響因子的偏好分異研究[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5):27-30.

[92]許春曉,張艷中.基于生活形態的廣州市民娛樂休閑意向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07):29-34.

[93]艾建玲,許春曉.基于分層聚類的旅游目的地營銷系統研究[J].人文地理,2008(03):109-112.

[94]許春曉,葉莉.我國旅游上市公司動態競爭力比較的實證分析[J].旅游學刊,2008(05):28-32.

[95]許春曉,劉雯.長沙市居民生活形態的休閑娛樂情感分析[J].懷化學院學報,2008(04):44-47.

[96]許春曉.民國時期中國旅游學術探索述論[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03):1-11.

[97]粟路軍,許春曉.城市居民環城游憩距離選擇的實證研究——以長沙市為例[J].旅游科學,2008(01):34-39.

[98]馬瑩瑩,許春曉,王潔.基于消費結構的都市休閑市場類型研究——以長沙市為例[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01):64-69+54.

[99]曾麗艷,許春曉.旅游管理專業擇業觀系統研究——以湖南師范大學為例[J].株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06):108-110+119.

[100]許春曉,柴曉敏,付淑禮.城市居民對重大事件的感知變化研究——2006杭州世界休閑博覽會期間的縱向研究[J].旅游學刊,2007(11):89-94.

[101]許春曉,王亮.旅游喜好者的旅游行為特征研究[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05):121-123.

[102]許春曉,王亮.城市居民主觀幸福感與出游意向關系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09):9-14.

[103]李萍,許春曉.旅游體驗研究綜述[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07):1-8.

[104]王潔,李映輝,許春曉.我國旅游電子商務研究評述[J].長沙大學學報,2006(06):45-48.

[105]許春曉.結合發展:休閑與旅游的近期趨勢[J].旅游學刊,2006(11):7-8.

[106]吳甫成,姚成勝,郭建平,許春曉.岳麓山空氣負離子及空氣質量變化研究[J].環境科學學報,2006(10):1737-1744.

[107]許春曉,張歡,柴曉敏,羅肖.城市居民城郊旅游需求的職業分異研究——以長沙市為例[J].旅游學刊,2006(07):75-78.

[108]朱湖英,許春曉.不同收入城市居民文化旅游需求差異研究——以長沙市不同收入居民對鳳凰古城的旅游需求為例[J].長沙大學學報,2006(01):12-14.

[109]朱湖英,許春曉.不同收入城市居民文化旅游需求差異研究——以長沙市不同收入居民對鳳凰古城的旅游需求為例[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01):38-41.

[110]許春曉.林場居民對生態旅游開發的認知狀態研究[J].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5(03):190-192+195.

[111]許春曉,文聯陽.旅游目的地市場特征及其學術意義[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03):23-27.

[112]周慧,許春曉.旅游地進化過程中的競爭與協作[J].熱帶地理,2005(01):77-80.

[113]許春曉.旅游資源非優區“依附式開發”論[J].旅游學刊,2005(01):76-79.

[114]許春曉,周慧.都市居民的近郊休閑旅游意向特征研究——以長沙市為例[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01):101-104.

[115]許春曉.中國旅游史的研究成就及其學術意義[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06):69-74.

[116]董觀志,吳必虎,李海瑞,劉鋒,許峰,陳愉秉,張凌云,李明德,羅佳明,裴澤生,馬梅,李山,郭魯芳,馮飛,戴斌,寧士敏,張志軍,王堅,馬愛萍,德村志成,許春曉,張廣瑞,謝彥君,朱玉槐,奚晏平,李永文,羅明義,徐嵩齡,申葆嘉.我與《旅游學刊》 我看《旅游學刊》 我評《旅游學刊》[J].旅游學刊,2003(06):6-13.

[117]許春曉.中國旅游規劃的市場研究歷程(下)[J].旅游學刊,2003(04):52-57.

[118]許春曉.中國旅游規劃的市場研究歷程(上)[J].旅游學刊,2003(03):5-9.

[119]許春曉.城市居民對周邊旅游地的需求特征研究——以湖南湘潭市居民對黑麋峰森林公園的需求調查為例[J].熱帶地理,2003(01):67-70.

[120]許春曉.城市居民對周邊旅游資源開發的期望特征——以湖南黑麋峰森林公園為例[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3(01):29-32.

[121]許春曉.旅游規劃產品設計“雙篩法”研究[J].旅游學刊,2003(01):27-30.

[122]尹貽梅,許春曉.旅游空間競爭研究回顧與前瞻[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3(01):62-64.

[123]許春曉.新開發旅游地市場調查方法的創新[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06):87-90.

[124]許春曉.湘贛旅游業網絡——紅色之旅的理想開發境界[J].湖南經濟,2002(03):56-57.

[125]許春曉.旅游業空間布局演進規律與案例研究[J].熱帶地理,2001(03):246-250.

[126]黃玲娟,許春曉.21世紀湖南旅游業供需態勢及其旅游開發意義[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03):110-115.

[127]許春曉.旅游業省際網絡建設的理論與案例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03):44-49+53.

[128]許春曉.旅游地屏蔽理論研究[J].熱帶地理,2001(01):61-65.

[129]許春曉.湖南旅游業空間結構優化原則[J].湖南經濟,2001(02):56-58.

[130]許春曉.旅游地屏蔽現象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01):71-81.

[131]劉丹青,許春曉.湖南旅游市場特點[J].湖南經濟,2000(10):51-53.

[132]許春曉.論旅游資源非優區的補償類型與性質[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04):67-71.

[133]許春曉.湖南旅游業空間板塊結構[J].湖南經濟,2000(08):52-54.

[134]許春曉,董明輝.旅游業空間結構理論研究概況及近期動向[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3):21-23.

[135]許春曉.21世紀中國旅游地理學的新領域:旅游資源非優區研究[J].旅游學刊,2000(01):59-62.

[136]許春曉.本科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探索[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S2):143-145.

[137]許春曉.湘桂旅游網絡接觸圈建設的初步研究[J].社會科學家,1999(06):32-35.

[138]許春曉.中國旅游業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04):48-52.

[139]許春曉.湖南旅游業空間格局的演變及態勢[J].湖南經濟,1999(07):26-27.

[140]許春曉.中國旅游消費研究進展及其主攻方向[J].經濟問題探索,1999(02):60-62.

[141]許春曉,黃玲娟,何俊陽.旅游度假村幾個問題探討[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06):114-117.

[142]許春曉.突變性旅游資源非優區的持續發展研究——以湖南省新寧縣丹霞風景區為例[J].邵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8(05):62-67.

[143]許春曉.邵陽市舊城更新的經濟意義[J].邵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8(04):33-36.

[144]許春曉,董明輝.常德旅游業發展的背景及其意義[J].武陵學刊,1998(02):61-64.

[145]黃玲娟,許春曉.湖南新寧縣丹霞旅游區開發的初步研究[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1995(03):80-86.

發表會議論文:

[1]周慧玲.許春曉. 初游者與重游者滿意度比較的實證研究——以鳳凰為例[C]. 美國James Madison大學、武漢大學高科技研究與發展中心、美國科研出版社.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EBM2011).美國James Madison大學、武漢大學高科技研究與發展中心、美國科研出版社:美國科研出版社,2011:1557-1560.

榮譽獎勵:


1、2007年獲“旅游百題”研究一等獎。

2、2008年獲優秀獎。

3、2008年獲“休閑百題”研究一等獎。

4、獲得湖南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和社科聯等頒發的優秀成果一等獎2次

5、獲得湖南省人民政府記二等功1次。

6、獲得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級二等獎1次。

媒體報道:


山山水水總關情——訪“崀山申遺成功先進個人”許春曉教授

本報記者 呂瑾 崀山申遺成功,旅游學院許春曉教授獲省政府表彰,當師生們還沉浸在喜悅中時,許春曉教授卻和他的五個學生擠在不足12平方米的辦公室里為即將到來的“石燕湖綠心旅游區總體規劃”的匯報做著充分的準備。“崀山申遺成功先進個人的獎狀送到旅游學院后就發給了我,成果是大家的,我只是貢獻了一小部分的力量。”許春曉教授從來都把榮譽看得很輕,希冀自己的科研成果為旅游發展帶來益處才是他追求的目標。

崀山的申遺工作從提出申請、中期準備、后期申報經歷了漫長的過程。許春曉對崀山的研究也由最初的“不識崀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到如今的“驀然回首,崀山就在柳暗花明處”。實際上,許春曉和崀山的緣分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1982年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地理學系的許春曉分配到邵陽市工作,開始積極探索旅游開發研究工作。當時崀山就成為他在邵陽師專地理系工作時的地理野外實習基地,也是他旅游開發研究課題的對象。幾年深情的關注和刻苦的研究,他寫成并發表了關于崀山旅游發展的文章。“那時我年紀輕,學術功力不足,對崀山旅游開發的研究還只是一些初步嘗試。”來湖南師范大學工作后,一直都十分關注也一直在研究崀山旅游業的發展。

在本世紀開始,許春曉擔任湖南省風景名勝專家委員會委員,加入了湖南省申遺工作專家委員會,直接參與申遺論證工作。在湖南省世界遺產申請工作辦公室組建的時候,許春曉的碩士研究生張歡就開始參與相關工作,很自然地成為了申遺工作的專業人員;更巧的是,崀山申遺材料的執筆人劉江龍也是他的學生,作為湖南省申遺工作專家委員會人員的許春曉也自然加入到了崀山申遺的工作當中。“我參與的主要是后期的定稿工作,因為崀山的申遺工作是一個綜合性的科學問題,涉及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資源保護、景觀建設、科學普及各方面的知識,在申遺文件中精準表達就成了關鍵因素。”許春曉特別強調崀山丹霞環境下的地方文化的價值。“崀山是丹霞地貌的最典型代表,我們容易看到崀山作為自然遺產的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決不能忽視地方文化的獨特性,一種獨特的環境孕育一種獨特的文化,一個價值巨大的自然遺產是自然和文化有機融合的綜合體。”許春曉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把申遺材料從頭到尾一字一句斟酌了一遍。

崀山申遺工作是科學而嚴密的。“崀山申遺的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每一個具體項目,都經過專家組細致的嚴格的審查與評審,基礎設施建設的施工也力圖盡善盡美,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質量抓進度。客觀上,申遺工作補全了崀山建設長期投入不足的問題,更主要是明顯改善了當地老百姓的生產生活環境。”在許春曉眼中,申遺并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對人類自然遺產保護的一種承諾和責任,客觀上也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在崀山申遺工作中的貢獻并不是許春曉的全部成績,致力學術創新的許春曉,先后完成各類研究課題30多項,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5部。一直熱衷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許春曉有許多理論聯系實際的研究成果。曾出色的完成了《湖南省旅游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湛江市旅游產業發展規劃》、《云南瀘沽湖融資戰略研究》等一批區域旅游規劃項目,研究范圍涉及省域旅游規劃、縣域旅游規劃、鄉鎮旅游規劃、景區景點旅游規劃等不同類型的規劃項目,在省內省外產生了良好影響;成功申報并圓滿完成湖南省第一個旅游經濟類社科重大項目《湖南省旅游產業轉型與結構優化升級》,獲得優秀等級;許春曉的旅游開發研究也一直牽手大型旅游企業,先后在華天集團、張家界股份有限公司、鳳凰古城旅游有限責任公司做戰略投資研究,參與了一些大型旅游節事活動的運作。“旅游管理專業的學者,要特別注意實現理論和實際的結合”,這是許春曉特別強調的研究方法。“首先,理論來源于實踐。我在做應用性研究課題的時候,要用學術的目光審視現實的問題,從現實問題提煉學術問題,也就是假設。我從來不覺得我有多聰明,我只是發現并總結了一些已存在的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其次,理論要服務于實踐。充分學習國內外的主要理論,借鑒成功經驗,解決現實問題。”

多年對旅游資源開發問題的關注和研究的積累,許春曉首創了旅游資源非優區開發理論,“任何理論的創新都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上世紀80年代初我剛踏進旅游學術殿堂的時候,是從關注崀山、南山、湄江這些我熟悉的旅游資源的開發的問題起步的,寫成論文后經常被退稿,理由是我研究的并不是當時人們心目中最優秀的旅游資源的開發問題,審稿人認為這樣的研究不典型。審稿專家的意見啟示我逆向思考,旅游資源不是十分優秀的區域客觀上就已經開發了,只是開發問題多,經營艱難,這更需要深入研究也更有研究價值。于是我就把這些不被人重視的旅游資源區域稱為旅游資源非優區,總結特點提出應該適度開發。后來朋友們又指出,一篇文章不足以支持一個理論,我又開始選擇典型案例大量調查研究,總結出了旅游資源非優區的突變論、補償論、屏蔽論和依附式開發論,每個理論假設都用案例來實證,開始在學術界形成影響,后來的學術研究道路就開始平坦了許多。”檢索發現,以“旅游資源非優區”為題做研究的學者,現在已經遍布全國,這一套理論被中國旅游研究院在2009年召開的30年學術研究回顧主題的學術年會認定為中國30年來十大創新理論之一,許春曉的名字也就隨之傳播。

20多年研究工作的積累與經驗,惠及最多的應該就是許春曉的學生們了。“把研究的最新成果有效的融入到課堂中”,這是許春曉對教學的定義。許春曉認為,學術發展太快導致教材容易過時,不熟悉學術前沿,光是熟背課本和教案,不是好的老師。而對于學生的態度,許春曉則是有選擇性的把他們放到研究的第一線,甚至讓學生主持課題研究,讓他們在研究中成長。“研究生不是光靠課堂教學培養出來的,更主要應該以培養研究能力為主。研究生要學會主持項目,學會帶領團隊合作奮斗,也要學會與人合作,學會做配角。”得益于許春曉這樣的教學方式,他所帶的研究生們大都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其團隊的研究成果直接和國際接軌,科學分析手段也走在全國的前沿。

談到未來,許春曉環顧他那擠滿了學生的狹窄辦公室,“希望能給我的學生提供更加寬松的研究環境,畢竟研究不僅需要人力的付出,還要財力的投入啊。”許春曉就是這樣,時刻走在科研的最前線,又時時關注著自己的學生們。當記者離開時,許春曉又加入到了同學們為即將到來的規劃匯報做準備的“戰斗中”。

來源:《湖南師大報》2011-05-03

文章錄入:zgkjcx    責任編輯: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 設為首頁 | 廣告說明 | 合作項目

    名稱:科技創新網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13040577號-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45251號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