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观看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日韩在线观看视频黄-日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视频-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科技創新網 > 文章中心 > 創新人物百科 > 材料科學 > 文章正文
專家信息 科學研究 論文專著 榮譽獎勵 媒體報道

專家信息:


陳廷,男,1974年1月生于山東省濟南市,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96年畢業于中國紡織大學紡織工程專業,獲學士學位,同年免試直升本校碩博連讀研究生。

1998年轉為博士研究生。

2002年11月至2003年11月獲法國科技部外國青年訪問學者基金資助,到法國魯貝國立高等紡織學院(ENSAIT)作訪問學者。

2003年在東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2004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

2009年晉升為教授。

社會兼職:

1、美國化學學會會員。

2、國際紡織學會會員。

教學情況:

主講課程:

主要講授新型紡紗技術,紡織專業英語,最優化方法等課程。

培養研究生情況:

已指導了六屆碩士研究生(共15人),其中已畢業四屆共8人。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一直致力于紡織流體加工技術的應用基礎研究。

承擔的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上海市重點基礎研究項目、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計劃資助項目、教育部留學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和上海市教委局管項目。現主持全國優秀學位博士論文作者專項資金資助項目和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基金項目等。

1. 基于聚合物與氣流耦合的紡粘法聚合物拉伸模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2006至2008年,主持。

2. 數字化紡織——建模、仿真與檢測,高等學校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資金資助項目,2007至2011年,主持。

3. 超細非織造精細過濾材料制備過程模擬與實驗研究,上海市重點基礎研究項目,2002至2005年,主持。

4. 紡粘非織造紡絲成型過程的數值模擬,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計劃資助項目,2005至2008年,主持。

5. 過濾用超細纖維非織造布結構性能關系的軟計算模型,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2005至2008年,主持。

6. 原棉中異性纖維的計算機視覺檢測,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一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項目,2008至2010年,主持。

7. 噴射流場中聚合物拉伸的數值模擬與實驗研究,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局管項目,2002至2004年,主持。

8. 高溫噴射流場對聚合物超細拉伸的數值模擬與實驗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03年至2005年,協助主持。

9. 高頻微幅波作用下的羅拉牽伸系統的牽伸機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08至2010年,排名第二。

10. 熔噴非織造布生產線,國家發改委紡織行業加快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專項資金項目,2006至2008年,排名第三。

11. 應用先進計算技術研究非織造布結構性能關系,法國紡織服裝研究院PRTH項目。

科研成果:

1 超細非織造精細過濾材料制備過程模擬與實驗研究 陳廷; 黃秀寶; 王新厚; 汪軍; 楊建平; 李立輕; 張向東; 王侃楓; 步紅剛 【科技成果】東華大學 2005-01-01

發明專利:

1 聚酰胺超細纖維非織造布及其制造方法 陳廷; 李立輕; 郁沈銘; 陳霞 東華大學 【中國專利】東華大學 2007-12-19

2 在線檢測短纖維束(網)牽伸力的牽伸裝置 陳革; 陳廷; 孫志宏; 王永興; 單鴻波 東華大學 【中國專利】東華大學 2008-02-20

3 一種非織造布纖維取向分布測量系統和方法 陳廷; 陳霞; 李立輕; 王麗 東華大學 【中國專利】東華大學 2008-08-13

4 一種紡制牛奶纖維轉杯紗的加工方法 陳廷; 梁金茹; 李立輕; 施曉春 東華大學 【中國專利】東華大學 2006-06-28

5 一種聚合物擠出法非織造布纖維直徑測量方法及系統 陳廷; 李立輕; 陳霞 東華大學 【中國專利】東華大學 2007-03-28

6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超細纖維非織造布及其制造方法 陳廷; 李立輕; 郁沈銘; 陳霞 東華大學 【中國專利】東華大學 2007-05-09

7 高熔融指數聚丙烯超細纖維非織造布及其制造方法 陳廷; 李立輕; 郁沈銘; 陳霞 東華大學 【中國專利】東華大學 2007-05-09

8 一種非織造布孔隙率測量方法及系統 陳廷; 陳霞; 李立輕 東華大學 【中國專利】東華大學 2007-05-09

9 聚合物擠出法非織造布纖維直徑預測方法 陳廷; 李立輕; 陳霞 東華大學 【中國專利】東華大學 2007-05-09

10 一種熔噴非織造噴射氣流溫度場測量方法及系統 陳廷; 李立輕; 陳霞 東華大學 【中國專利】東華大學 2007-05-16

11 基于神經網絡的聚合物擠出法非織造布纖維直徑預測方法 陳廷; 陳霞; 李立輕; 郁沈銘 東華大學 【中國專利】東華大學 2007-05-16

12 一種基于模糊邏輯的神經網絡輸入參數篩選方法 陳廷; 李立輕; 陳霞 東華大學 【中國專利】東華大學 2007-06-27

13 紡制滌綸轉杯紗的加工方法 陳廷; 侯春婷; 梁金茹; 李立輕 東華大學 【中國專利】東華大學 2008-10-29

資料更新中……

論文專著:


發表論文40余篇,SCI收錄14篇,EI收錄18篇,ISTP收錄5篇。

發表論文:

英文:

1. Ting Chen, Chong Zhang, Liqing Li, Xia Chen. Numerical Computation of the Fiber Diameter of Melt Blown Nonwovens Produced by the Inset Die.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9, 111 (4): 1775-1779 (SCI收錄號386QE;EI收錄號EIP 090911923101)

2. Ting Chen, Chong Zhang, Liqing Li, Xia Chen. Simulating the Drawing of Spunbonding Nonwoven Process using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Technique. 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 2008, 99 (5): 479-488 (SCI收錄號355EY;EI收錄號EIP084211638103)

3. Ting Chen, Liqing Li, Ludovic Koehl, Philippe Vroman, Xianyi Zeng. A Soft Computing Approach to Model the Structure Property Relations of Nonwoven Fabric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7, 103 (1): 442-450 (SCI收錄號105VQ;EI收錄號EIP064910285674)

4. Ting Chen, Jun Wang, Xiubao Hua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ing for Predicting Melt Blowing Processing.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6, 101 (6): 4275-4280 (SCI收錄號069KQ;EI收錄號EIP 063710105344)

5. Ting Chen, Liqing Li, Xiubao Huang. Predicting the Fibre Diameter of Melt Blown Nonwovens: Comparison of Physical, Statistical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s.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5, 13 (4): 575-584 (SCI收錄號938XO;EI收錄號EIP05249155046)

6. Ting Chen, Liqing Li, Xiubao Huang. Fiber Diameter of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Melt-Blown Nonwoven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5, 97 (4): 1750-1752 (SCI收錄號942DD;EI收錄號EIP05359326218)

7. Ting Chen, Xinhou Wang, Xiubao Huang. Effects of Processing Parameters on the Fiber Diameter of Melt Blown Nonwoven Fabrics.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2005, 75 (1): 76-80 (SCI收錄號887UW;EI收錄號EIP05058816569)

8. Ting Chen, Xinhou Wang, Xiubao Huang. Modeling the Air-Jet Flow Field of a Dual Slot Die in the Melt Blowing Nonwoven Process.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2004, 74 (11): 1018-1024 (SCI收錄號869GE;EI收錄號EIP04498693368)

9. Ting Chen, Xiubao Huang. Air Drawing of Polymers in the Melt Blowing Nonwoven Process: Mathematical Modelling.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4, 12 (3): 381-388 (SCI收錄號824KV;EI收錄號EIP04248208234)

10. Ting Chen, Xiubao Huang. Modeling Polymer Air Drawing in the Melt Blowing Nonwoven Process.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2003, 73 (7): 651-654 (SCI收錄號698GC;EI收錄號EIP03327587245)

11. Ting Chen, Xiubao Huang. Study on the Flow Field of the Air Jet from Dual Slot Die in the Melt Blowing Process. Polyme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2001, 41 (6): 971-976 (SCI收錄號456RZ;EI收錄號EIP01386654792)

12. Chen Ting, Huang Xiubao.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Air Jet Flow Field in the Melt Blowing Process.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 (Eng. Ed.), 2002, 19 (4): 1-3 (EI收錄號EIP03237499498)

13. Chen Ting, H, , , , uang Xiubao. Study on the Improvement on the One Dimensional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Air Drag in Melt Blowing Process. Journal of China Textile University (Eng. Ed.), 2000, 17 (4): 1-4 (EI收錄號EIP01406671592)

14. Xinhou Wang, Ting Chen, Xiubao Huang. Simulation of the Polymeric Fluid Flow in the Feed Distributor of Melt Blowing Proces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6, 101 (3): 1570-1574 (SCI收錄號058AU;EI收錄號EIP063010022494)

15. Suleiman Ndaro Mbwana, Xiangyu Jin, Ting Chen, Chongwen Yu. Effect of Impact Force on Tensile Properties and Fiber Splitting of Splittable Bicomponent Hydroentangled Fabrics. Fibers and Polymers, 2007, 8 (4): 421-426 (SCI收錄號224TV)

16. Suleiman Ndaro Mbwana, Xiangyu Jin, Ting Chen, Chongwen Yu. Splitting of Islands-in-the-Sea Fibers (PA6/COPET) During Hydroentangling of Nonwovens. Journal of Engineered Fibers and Fabrics, 2007, 2 (4): 1-9 (SCI收錄號362SH)

17. Mbwana Suleiman Ndaro, Jin Xiangyu, Chen Ting, Yu Chongwen. Effect of Inclined Water Jets on Tensile Strength of Bicomponent Hydroentangled Nonwoven Fabrics.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 (Eng. Ed.), 2007, 24 (3): 413-418, 423 (EI收錄號EIP 074210878291)

18. Ting Chen, Xiaoxia Yang, Xudong Yang, Liqing Li. Modeling the Shear Stiffness of Worsted Fabrics using Soft Computing Techniques.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tural Computation (ISBN: 978-0-769-53304-9), Jinan, China, October 2008: 191-195 (EI收錄號085211804188)

19. Ting Chen, Chong Zhang, Xia Chen, Liqing Li. Investigation of Fiber Diameter of Melt Blown Nonwovens Produced by the Inset Die. Proceedings of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Fibers and Polymer Materials (ISBN: 978-7-122-01223-4), Shanghai, China, October 2007: 184-187 (ISTP收錄號BHA72)

20. Ting Chen, Chong Zhang, Xia Chen, Liqing Li. Predicting Yarn Tenacity using Soft Computing Techniques. Proceedings of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Fibers and Polymer Materials (ISBN: 978-7-122-01223-4), Shanghai, China, October 2007: 188-192 (ISTP收錄號BHA72)

21. Ting Chen, Ludovic Koehl, Philippe Vroman, Xianyi Zeng. Mode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and Properties of Nonwovens by Using Soft Computing Techniques. Proceedings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 83rd World Conference (ISBN: 18-70372-61-1), Shanghai, China, May 2004: 1269-1274 (ISTP收錄號BAK83)

22. Ting Chen, Xiubao Huang. Exploring the Nature of the Air Drawing of Polymer in the Melt Blowing Nonwoven Process via Numerical Simulations. Proceedings of Industrial Simulation Conference 2003 (ISBN: 90-77381-03-1), Valencia, Spain, June 2003: 491-495 (ISTP收錄號BCN28)

23. Philippe Vroman, Ludovic Koehl, Ting Chen, Xianyi Zeng. Mode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woven Structural Parameters and their Properties from Few Number of Data. Applied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FLINS Conference (ISBN: 98-12388-73-7), Blankenberge, Belgium, September 2004: 471-476 (EI收錄號EIP04498704452;ISTP收錄號BCD87)

中文:

1 連續式電子送經裝置的改進 陳革; 陳廷 中國紡織大學; 中國紡織大學 【期刊】上海紡織科技 1999-04-15

2 紡粘-熔噴復合材料的加工與應用 陳廷; 陳革 中國紡織大學; 中國紡織大學 上海 【期刊】產業用紡織品 1999-03-15

3 熔噴非織造氣流拉伸機理研究的新進展 陳廷; 黃秀寶 中國紡織大學紡織學院; 中國紡織大學紡織學院 【期刊】中國紡織大學學報 1999-04-15

4 紡粘非織造過程氣流拉伸機理研究進展 陳廷; 陳革; 黃秀寶 中國紡織大學紡織學院; 中國紡織大學機械工程系; 中國紡織大學紡織學院 上海 【期刊】中國紡織大學學報 1999-08-15

5 紡細特纖維專用針布配套的試驗研究 陳廷; 劉曉東; 許鑒良 中國紡織大學紡織學院 【期刊】紡織器材 1999-07-30

6 對熔噴氣流拉伸一維數學模型的改進研究 陳廷; 黃秀寶 中國紡織大學紡織學院; 中國紡織大學紡織學院 【期刊】中國紡織大學學報 2000-02-15

7 基于二維傅立葉變換輪廓法的織物表面形態測量研究 徐增波; 陳廷; 黃秀寶 中國紡織大學紡織學院; 中國紡織大學紡織學院; 中國紡織大學紡織學院 上海 【期刊】中國紡織大學學報 2000-06-15

8 熔噴雙槽形噴嘴氣體射流流場研究 陳廷; 黃秀寶 中國紡織大學紡織學院; 中國紡織大學紡織學院 上海 【期刊】中國紡織大學學報 2000-10-15

9 基于圖像處理的非織造布纖維取向分布測量 王麗; 陳霞; 陳廷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 【期刊】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2-15

10 分形維數在原棉異纖圖像處理中的應用 陳廷; 張維龍; 吳麗莉 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 【期刊】測試技術學報 2009-05-15

11 數碼紫外熒光成像技術與原棉異纖檢測 王可; 陳廷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 【期刊】紡織科技進展 2009-12-25

12 轉杯紡紡制毛55/腈45混紡紗研究 陳廷; 黃晶; 巴里松 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會議】第十五屆全國新型紡紗學術會論文集 2010-04-01

13 轉杯紡紗假捻盤作用淺析 陳廷; 巴里松; 吳麗莉 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會議】海峽兩岸新型紡紗技術和纖維高峰論壇論文集 2009-07-10

14 牛奶纖維轉杯紡紗工藝研究 陳廷; 李紅霞; 吳麗莉 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會議】海峽兩岸新型紡紗技術和纖維高峰論壇論文集 2009-07-10

15 基于圖像處理的非織造布纖維取向分布測量 王麗; 陳霞; 陳廷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 【期刊】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2-15

16 數碼紫外熒光成像技術與原棉異纖檢測 王可; 陳廷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 【期刊】紡織科技進展 2009-12-25

17 水刺非織造布技術的新發展——復合技術 王曉婷; 陳廷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期刊】紡織導報 2006-06-08

18 轉杯紡假捻盤作用現狀研究 張國蓮; 陳廷; 汪軍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上海 【期刊】河北科技大學學報 2006-09-30

19 毛/腈轉杯混紡紗工藝初探 王曉婷; 陳廷; 梁金茹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上海 【期刊】毛紡科技 2007-02-05

20 毛紡行業應用轉杯紡紗技術淺析 陳廷; 侯春婷; 梁金茹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期刊】紡織導報 2007-04-08

21 轉杯紡紗技術在毛紡中的應用 陳廷; 梁金茹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上海 【期刊】上海毛麻科技 2006-06-30

22 基于圖像處理的非織造纖維直徑的檢測 王麗; 陳廷; 陳霞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上海 【期刊】測試技術學報 2008-06-15

23 熔噴工藝參數和噴嘴設計參數對纖維直徑的影響 陳廷; 黃秀寶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上海 【期刊】化工學報 2003-09-30

24 非織造布加工方法淺析 陳廷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期刊】紡織導報 2004-07-30

25 納米纖維的研究現狀及其應用 張國蓮; 陳廷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上海 【期刊】紡織導報 2005-01-30

26 56 dtex有光三葉滌綸絲的整漿工藝 陳廷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期刊】上海紡織科技 2000-10-12

27 熔噴雙槽形噴嘴氣體射流流場初探 陳廷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上海 【期刊】力學季刊 2000-11-15

28 細特有光三葉滌綸絲的整漿工藝 陳廷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期刊】現代紡織技術 2000-06-30

29 轉杯紡紡制毛55/腈45混紡紗研究 陳廷; 黃晶; 巴里松 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會議】第十五屆全國新型紡紗學術會論文集 2010-04-01

30 轉杯紡紗假捻盤作用淺析 陳廷; 巴里松; 吳麗莉 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會議】海峽兩岸新型紡紗技術和纖維高峰論壇論文集 2009-07-10

31 牛奶纖維轉杯紡紗工藝研究 陳廷; 李紅霞; 吳麗莉 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會議】海峽兩岸新型紡紗技術和纖維高峰論壇論文集 2009-07-10

32 熔噴氣流拉伸一維模型研究 陳廷; 黃秀寶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會議】第八屆陳維稷優秀論文獎論文匯編 2005-12-01

33 轉杯紡紗技術在毛紡中的應用 陳廷; 梁金茹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會議】第十三屆全國新型紡紗學術會論文集 2006-11-01

34 熔噴非織造氣流拉伸工藝研究 陳廷 東華大學 【博士】東華大學 2003-03-01

榮譽獎勵:


1. 2004年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第九屆陳維稷優秀論文三等獎。

2. 2005年東華大學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滿意黨支部書記。

3. 2005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

4. 2005年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學位論文)。

5. 2006年東華大學師德建設青年標兵。

6. 2006年東華大學優秀青年教師后備人選。

7. 2006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8. 2006年上海高校選拔培養優秀青年教師計劃資助對象。

9. 2006年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第八屆陳維稷優秀論文三等獎。

10. 2010年被評為中青年學術帶頭人。

11. 獲得2010年度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12. 獲江蘇省紡織青年科技獎。

資料更新中……

媒體報道:


智慧凝聚 光芒綻放——訪蘇州大學陳廷教授

紡織——一個藝術與科技最美麗的結合體,不斷的創新思想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如果沒有創新,紡織也不能帶我們無遠弗屆。亞當、夏娃自伊甸園走出后,就用一雙手創造人類自己的世界,正因為人會想象創新,才能巧用上帝留在我們身邊的各種材料。

十幾年間,陳廷教授一直致力于紡織流體加工技術的應用基礎研究,將流體力學和高分子材料等學科的理論應用到紡織流體加工領域。在他的治學態度里,結合了中國智慧的通達和西方思想嚴密的邏輯性,在這兩種態度的指引下,他對科研工作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同時對紡織研究也更加投入。科學工作者既以真理為生命,須在反復的實踐中提煉真知,一步步地把科技的發展引向更加深入。

投身科研 追求之路

陳廷1996年畢業于中國紡織大學紡織工程專業,獲學士學位,同年免試直升本校碩博連讀研究生,1998年轉為博士研究生,2003年在東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這條人生之路在最初選擇的時候,也許是機緣巧合,而人生恰恰就是由這許多的巧合構成的一種必然。

憑著對科學研究的熱愛,陳廷在紡織領域里進行了深入探索。多年來,他一直致力于紡織流體加工技術的應用基礎研究。所謂紡織流體加工技術,是指利用流體作為工作介質實現紡織加工的技術,即以流體動力代替機械動力來完成紡紗、織造、非織造、印染等加工過程。比較常見的紡織流體加工技術包括噴氣紡紗、轉杯紡紗、渦流紡紗、集聚紡紗、噴氣織造、噴水織造、空氣捻接、熔噴非織造、紡粘非織造、水刺非織造、氣流成網、濕法成網、干法紡絲等。

熔噴非織造是一種典型的紡織流體加工技術。由于熔噴非織造過濾材料的深層過濾性能及大比表面積的優良吸附性能,當它應用于細菌、白血球等大分子物質過濾時就會產生獨特的過濾效果。它還可廣泛應用于飲用水凈化、電池隔板、吸油氈、重金屬廢水過濾、保暖材料、汽車濾清器、油水分離和高溫除塵等領域。熔噴非織造布將為我國“人口與健康”國家目標的實現發揮積極作用。

長期以來,我國高水平連續化熔噴非織造生產設備主要依靠進口,但引進設備使用水平、生產能力、纖維細度和布面均勻度等均未達到預期設計要求。由于市場對熔噴非織造產品的需求一直比較迫切,企業多是忙于快出產品來應對市場,因而對高技術引進設備的消化,如對氣體噴射流場情況、氣體噴射流場中的聚合物拉伸、關鍵部件設計原理等缺乏必要的應用基礎研究。

最終纖維直徑是熔噴非織造產品的關鍵品質指標。圍繞著這一指標,陳廷教授研究的核心內容就是聚合物熔體是怎樣被高速高溫氣流拉伸成超細纖維的。陳廷自攻讀研究生起一直對熔噴聚合物拉伸機理進行研究,集成創新出了一套熔噴非織造聚合物氣流拉伸模擬方法。該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上海市重點基礎研究項目的資助,并已順利結題。該項目通過了上海市科委組織的驗收,以梅自強院士為組長的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研究中產生了國際領先水平的創新性成果,有著較好的應用前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對之也給予了較好的評價。

根據有關研究成果發表的論文被SCI收錄15篇,EI收錄18篇。3篇論文發表在紡織學科國際權威期刊“Textile Research Journal”上。有關研究成果產生了一定的國際影響。還有2篇論文分別獲得第八屆和第九屆陳維稷優秀論文三等獎。授權發明專利2項。

目光定格 深沉思考

陳廷教授不斷將研究與實踐進行結合,他進行的相關研究屬于紡織學科典型的應用基礎研究。該課題研究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熔噴非織造聚合物氣流拉伸模擬方法,改變了熔噴非織造工藝調整、產品試制的傳統方法,提升了熔噴非織造工程的科技水平。通過應用有關成果,相關企業的產品質量和檔次顯著提高,生產的口罩濾材在抗擊甲型H1N1病毒斗爭中為保護人民生命健康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有了創新的科研理念和科研成果作支撐,陳廷積極致力于將科研成果產業化。他將集成創新出的熔噴非織造聚合物氣流拉伸模擬方法應用于上海和浙江有關企業的生產實踐,有關企業對原料進行調整,對噴嘴等關鍵部件進行優化設計和對有關工藝進行改進,使產品質量顯著提高并穩定在該水平上,產品的纖維直徑平均減小了26%,平均銷售毛利率近30%,經濟效益顯著。該成果獲得2010年度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陳廷的博士學位論文《熔噴非織造氣流拉伸工藝研究》是該研究的前期積累,被評為2006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這也是紡織工程二級學科獲得的首篇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陳廷還獲得了江蘇省紡織青年科技獎。

陳廷還將有關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應用于紡粘非織造和干法紡絲聚合物拉伸機理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表明這些紡織流體加工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已被國內基礎研究的管理機構及評審專家所認可。

深根厚德 培育新苗

戰斗在科研第一線的陳廷,不僅是一名孜孜不倦的墾荒者。他深知要想有長久不竭的發展動力,人才培養至關重要。

在授課過程中,陳廷教授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深入介紹中國古代紡織科技在世界科技發展史上占據的重要地位以及紡織行業為新中國經濟建設做出的巨大貢獻,用生動的事實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專業思想教育,還注意把本學科的最新發展介紹給學生。

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傾心關懷,在書寫瑰麗人生的同時,陳廷教授贏得了廣泛的贊譽。陳廷的研究生們說,陳老師平時很和藹,對學生生活上很關心,但對待學生的學業要求十分嚴格,沒有半點馬虎。他要求學生定期匯報學業進展情況,經常陪著學生一起做實驗。陳廷坦言,他這種嚴謹的作風源自師承,導師黃秀寶教授治學非常嚴謹,對學生要求也十分嚴格。

陳廷還積極參與教學改革工作。參與建設的課程“非織造學”和“新型紡紗技術”均被評為上海市精品課程。指導了8屆碩士研究生,其中6屆共15人已獲得了碩士學位。協助指導的1名坦桑尼亞博士留學生已于2008年獲得了博士學位。由于工作出色,陳廷入選了江蘇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和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

拓展視野 啟迪創新

1999年9月11日至9月19日,陳廷應瑞士立達公司邀請參加了1999年立達獎學金周(Rieter Award Week)的活動。立達獎學金是瑞士立達公司在各國紡織院校設立的獎學金。獲獎者在各紡織院校推薦的候選人中產生,每年評5至6人。立達公司是國際著名的紡織機械制造企業。考察過程中,立達公司向陳廷等介紹了新研制的細紗機COM4,即現在所說的集聚紡紗或緊密方法系統。回國后,陳廷在出國小結中寫到:“國內紡織界是否也應加強這方面的研究,研制開發我國自己的密集紡紗系統,這可能是我國紡織業發展的一次機遇。”后來,陳廷還翻譯了一篇集聚紡紗方面的綜述,譯文刊登在《國際紡織導報》2000年第三期上。2004年前后,國內紡織行業大量應用集聚紡紗技術,后來也研制出了國產的集聚紡紗機。這與陳廷參觀COM4時的想法不謀而合。

2002年11月至2003年11月,陳廷獲法國科技部外國青年訪問學者基金資助,到法國魯貝國立高等紡織學院(ENSAIT)作訪問學者。在法期間,作為研究骨干參加了法國紡織服裝研究院PRTH項目“應用先進計算技術研究非織造布結構性能關系”的研究工作,對采用軟計算技術建立材料結構參數優選模型和結構性能關系模型進行了較多的研究。有關論文多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宣讀,有多篇論文被SCI、EI收錄。作為我國派赴ENSAIT的首批訪問學者,積極促進了東華大學和蘇州大學與ENSAIT合作關系的建立。2010年以來,ENSAIT每年派5-8名碩士生到蘇州大學學習半年,陳廷等幾位老師為他們開設了全英語課程,并指導他們開展課題研究。

另悉,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將于2011年10月在上海組織召開“2011中國紡織學術年會”,組委會邀請陳廷教授擔任了大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通過多形式的國際間學術交流,我們學習到了很多先進經驗,更新了理念,提高了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時也讓世界認識了我們。”陳廷說。正是基于這樣的信念,他正在走出精彩的科研人生。

來源:《科學中國人》2011年第13期

文章錄入:zgkjcx    責任編輯: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 設為首頁 | 廣告說明 | 合作項目

    名稱:科技創新網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13040577號-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45251號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