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專著:

出版專著: 
1、《甜櫻桃優新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彩色圖說》,張開春,潘鳳榮,孫玉剛, 中國農業出版社,2015年2月。
2、《綠色食品甜櫻桃標準化生產技術》,茍俊,潘鳳榮 編,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年9月。
3、《甜櫻桃高產優質栽培》,潘鳳榮,唐福會,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9月。
發表中文論文:
[1]潘鳳榮.甜櫻桃新品種——蜜泉[J].中國果業信息,2019,36(10):57.
[2]段續偉,李明,譚鉞,張曉明,王寶剛,閆國華,王晶,潘鳳榮,劉慶忠,張開春.新中國果樹科學研究70年——櫻桃[J].果樹學報,2019,36(10):1339-1351.
[3]潘鳳榮,鄭瑋,李俞濤,夏國芳,肖敏,趙柏霞,趙慧,劉紅霞.甜櫻桃新品種‘蜜泉’[J].園藝學報,2019,46(09):1855-1856.
[4]潘鳳榮,鄭瑋.中國甜櫻桃設施栽培歷程、存在問題及發展建議[J].落葉果樹,2019,51(05):1-4.
[5]張卓,王磊,陳秋菊,李俞濤,高潔,潘鳳榮,王世平,張才喜.鋪設反光膜對日光溫室甜櫻桃果實品質的影響初報[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2019,37(04):24-28.
[6]鄭瑋,潘鳳榮.遼寧省甜櫻桃育種回顧與展望[J].北方果樹,2019(01):1-5.
[7]李俞濤,夏國芳,鄭瑋,肖敏,趙柏霞,潘鳳榮.國光套餐對‘美早’坐果率及品質的影響[J].北方果樹,2019(01):15-16.
[8]劉紅霞,肖敏,夏國芳,李俞濤,鄭瑋,趙慧,趙柏霞,潘鳳榮.大連地區日光溫室甜櫻桃越夏管理技術要點[J].河北果樹,2018(Z1):69-70.
[9]趙柏霞,潘鳳榮,王薇,孟春玲,張曉松,劉智強,劉紅霞,韓曉日.生物菌劑對櫻桃的促生效應及根際細菌群落的影響[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18,49(03):286-292.
[10]趙柏霞,潘鳳榮,韓曉日.基于高通量測序技術的櫻桃根際細菌群落研究[J].土壤通報,2018,49(03):596-601.
[11]呂志明,潘鳳榮,閆明偉,林加木,李淑葉.大連市甜櫻桃產業發展歷史、現狀及趨勢[J].落葉果樹,2018,50(03):29-32.
[12]肖敏,夏國芳,潘鳳榮.甜櫻桃蛀干害蟲紅頸天牛的發生及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18(06):111.
[13]趙柏霞,閆建芳,夏國芳,李俞濤,潘鳳榮.馬哈利櫻桃根際產吲哚乙酸細菌多樣性及產素能力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7,45(20):169-172.
[14]潘鳳榮.早熟甜櫻桃新品種——狀元紅[J].中國果業信息,2017,34(07):60.
[15]劉紅霞,潘鳳榮,肖敏,夏國芳,李俞濤,趙柏霞,鄭瑋,趙慧.設施大櫻桃生產過程中棚內氣體調控技術要點[J].河北果樹,2017(04):23-24.
[16]趙柏霞,劉浩強,孫麗娜,肖敏,鄭瑋,趙慧,潘鳳榮.甜櫻桃根際IAA產生菌的篩選、鑒定及最佳產素條件優化[J].中國南方果樹,2017,46(03):23-28.
[17]鄭瑋,肖敏,趙柏霞,胡國君,李俞濤,夏國芳,潘鳳榮.遼寧大連甜櫻桃主要病毒檢測初報[J].中國果樹,2017(03):60-62.
[18]潘鳳榮.早熟甜櫻桃新品種‘狀元紅’[J].北方果樹,2017(03):38.
[19]李俞濤,肖敏,鄭瑋,夏國芳,趙柏霞,潘鳳榮.甜櫻桃斑翅果蠅綜合防治技術[J].上海蔬菜,2017(02):75-76.
[20]潘鳳榮,鄭瑋,李俞濤,夏國芳,肖敏,趙柏霞,趙慧,劉紅霞.早熟甜櫻桃新品種‘狀元紅’的選育[J].果樹學報,2017,34(06):772-774.
[21]張青,沈國正,劉輝,黃康康,孫春光,裴嘉博,郗篤雋,張琛,潘鳳榮.浙江高海拔山區甜櫻桃引種栽培初報[J].中國果樹,2017(01):26-29.
[22]劉紅霞,潘鳳榮,夏國芳,肖敏,李俞濤,鄭瑋,趙慧,趙柏霞.日光溫室甜櫻桃整形修剪方法及技術要點[J].農技服務,2016,33(18):142+140.
[23]鄭瑋,潘鳳榮.我國選育的甜櫻桃品種特點分析及展望[J].中國果樹,2016(03):51-54.
[24]潘鳳榮.甜櫻桃新品種繡珠[J].農村百事通,2016(08):22.
[25]潘鳳榮.甜櫻桃中熟新品種——繡珠[J].中國果業信息,2016,33(02):57-58.
[26]張福興,孫慶田,孫玉剛,劉慶忠,張開春,潘鳳榮,蔡宇良,李明.我國甜櫻桃種植區劃研究[J].煙臺果樹,2016(01):1-3.
[27]潘鳳榮,鄭瑋,肖敏,夏國芳,李俞濤,劉紅霞.甜櫻桃中熟新品種‘繡珠’的選育[J].中國果樹,2016(01):62-64+101.
[28]李俞濤,肖敏,鄭瑋,夏國芳,趙慧,劉紅霞,趙柏霞,潘鳳榮.大櫻桃流膠病的接種測定[J].北方果樹,2015(06):4-6.
[29]張福興,董向麗,潘鳳榮,孫慶田.甜櫻桃流膠病研究綜述[J].煙臺果樹,2015(03):1-5.
[30]夏國芳,潘鳳榮.甜櫻桃早熟新品種——早露[J].中國果業信息,2014,31(08):70.
[31]張立恒,高秀巖,潘鳳榮,馬海峰,趙娜.赤霉素與氯吡脲對“早霞玫瑰”葡萄無核化及果實品質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4(14):25-27.
[32]夏國芳,鄭瑋,李俞濤,肖敏,劉紅霞,趙慧,潘鳳榮.甜櫻桃早熟新品種早露的選育[J].中國果樹,2014(04):5-7+85.
[33]劉紅霞,鄭瑋,李俞濤,夏國芳,肖敏,趙慧,趙柏霞,潘鳳榮.東北三省及內蒙古自治區甜櫻桃栽培區劃調查研究[J].果樹學報,2014,31(S1):191-196.
[34]夏國芳,鄭瑋,李俞濤,肖敏,劉紅霞,趙慧,趙柏霞,潘鳳榮.早熟甜櫻桃新品種‘早露’的選育[J].果樹學報,2014,31(S1):199-201+2.
[35]胡燕燕,陳香,閆紅瑞,郭義波,楊慧麗,李俞濤,潘鳳榮,侯義龍,姜國斌.甜櫻桃S4′S4′純合基因型資源鑒定體系的建立與應用[J].河南農業科學,2014,43(02):116-118.
[36]肖敏,李俞濤,夏國芳,鄭瑋,劉紅霞,潘鳳榮.大連地區甜櫻桃流膠病調查與防治[J].遼寧農業科學,2013(06):79-80.
[37]李俞濤,肖敏,夏國芳,鄭瑋,劉紅霞,潘鳳榮.大連地區大櫻桃主要病蟲害發生情況調查[J].上海蔬菜,2013(05):77-78.
[38]鄭瑋,夏國芳,肖敏,潘鳳榮.馬哈利櫻桃做砧木嫁接甜櫻桃苗的表現[J].落葉果樹,2013,45(03):6-7.
[39]鄭瑋,李俞濤,潘鳳榮.甜櫻桃的低溫傷害及防御措施[J].落葉果樹,2013,45(01):58-59.
[40]鄭瑋,潘鳳榮.甜櫻桃采收后的管理技術[J].落葉果樹,2012,44(06):60-61.
[41]鄭瑋,肖敏,李俞濤,夏國芳,劉紅霞,趙慧,潘鳳榮.櫻桃早熟新品種早紅珠的選育[J].中國果樹,2012(03):1-3+77.
[42]高平,鄭瑋,馮瑛,李俞濤,潘鳳榮,蔡宇良.甜櫻桃遺傳圖譜的構建及果皮紅色性狀QTL分析[J].園藝學報,2012,39(01):135-142.
[43]潘鳳榮.早熟甜櫻桃新品種——明珠的選育[J].中國果業信息,2010,27(10):69-70.
[44]夏國芳,嚴紅,魏湜,潘鳳榮,劉紅霞.有機物料施用量對黑土有機碳積累的影響[J].遼寧農業科學,2010(05):37-39.
[45]潘鳳榮,鄭瑋,李俞濤,肖敏,劉紅霞,夏國芳.早熟甜櫻桃新品種——明珠[J].果農之友,2010(09):10-11.
[46]潘鳳榮,鄭瑋,李俞濤,肖敏,劉紅霞,夏國芳.早熟甜櫻桃新品種——明珠的選育[J].果樹學報,2010,27(04):659-660+480.
[47]安雯,李俞濤,鄭瑋,潘鳳榮,李繼濤,侯義龍.甜櫻桃自交不親和基因型AS-PCR鑒定體系的建立與應用[J].河南農業科學,2010(04):87-90.
[48]潘鳳榮,李俞濤,鄭瑋,肖敏,劉紅霞,關海春.甜櫻桃極晚熟新品種晚紅珠的選育[J].中國果樹,2010(01):6-8+77.
[49]肖敏,潘鳳榮,李俞濤.櫻桃根癌病發病規律及防治技術研究[J].遼寧農業科學,2009(05):25-27.
[50]安雯,曹陽,李俞濤,潘鳳榮,肖敏,鄭瑋,侯義龍.植物自交不親和性的研究進展與展望[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2(04):630-634.
[51]潘鳳榮.甜櫻桃栽培技術(續Ⅱ)[J].北方果樹,2009(04):44-46.
[52]潘鳳榮.櫻桃新品種——晚紅珠[J].山西果樹,2009(03):54.
[53]潘鳳榮.甜櫻桃栽培技術(續I)[J].北方果樹,2009(03):41-44.
[54]潘鳳榮.甜櫻桃栽培技術[J].北方果樹,2009(02):36-40.
[55]潘鳳榮,王逢壽,劉桂林,肖敏,李俞濤,劉紅霞,夏國芳,關海春.櫻桃新品種‘晚紅珠’選育技術報告[J].北方果樹,2009(01):11-12+16.
[56]潘鳳榮,張維東,馮霄漢,關海春,肖敏,劉秋.櫻桃流膠病發生規律與防治技術研究[J].北方果樹,2007(06):7-9.
[57]關海春,潘鳳榮,王孝宗,侯義龍.罐藏黃桃新品種——金露[J].果農之友,2007(07):12+53.
[58]關海春,潘鳳榮,王孝宗,侯義龍.罐藏黃桃新品種金露的選育[J].中國果樹,2007(02):1-3+73.
[59]潘鳳榮,關海春,郝瑞敏.晚熟櫻桃新品種——雷尼引種栽培初報[J].北方果樹,2002(05):38.
[60]趙曉軍,潘鳳榮,郝瑞敏.日本應用數字化地圖對滑坡判定的研究[J].水土保持科技情報,2002(03):1-3.
[61]潘鳳榮.日光溫室甜櫻桃采收后的管理[J].河北果樹,2002(01):49.
[62]潘鳳榮,關海春,郝瑞敏.晚熟櫻桃新品種雷尼引種栽培[J].中國果樹,2001(06):52.
[63]潘鳳榮.甜櫻桃溫室栽培[J].農村實用工程技術,2001(11):10.
[64]潘鳳榮.日光溫室甜櫻桃采收后的管理[J].新農業,2001(09):27.
[65]潘鳳榮,關海春,郝瑞敏,梁果義.大櫻桃新品種簡介[J].北方果樹,1999(05):30-31.
[66]潘鳳榮,關海春,王琳.大櫻桃初冬栽植效果好[J].北方果樹,1998(03):24.
[67]潘鳳榮,關海春.甜櫻桃果實與葉片的相關性[J].河北果樹,1998(02):42.
[68]劉桂林,王逢壽,潘鳳榮,宋治文,宗麗榮.櫻桃新品種“佳紅”選育技術報告[J].落葉果樹,1998(01):25-26.
[69]潘鳳榮,桑鳳江.大連地區應大力發展大櫻桃生產[J].北方果樹,1997(03):35+37.
[70]王逢壽,劉桂林,宋治文,潘鳳榮,宋麗榮,關海春.黃蟠桃新品種——香金蟠[J].河北果樹,1997(03):23-24.
[71]劉桂林,王逢壽,梁貴舉,潘鳳榮,宋治文.櫻桃新品種—紅燈[J].中國果樹,1988(01):1-4.
媒體報道一:

新時代的奮斗者潘鳳榮:堅守33年選育十多個優良櫻桃品種
2018-04-23 來源:遼寧日報
核心提示:“這季節我得天天在田里,要栽樹、播種、調查,活很多。”55歲的潘鳳榮語速很快。
春天,是大連市農科院櫻桃研究所所長潘鳳榮最忙的季節。4月21日,潘鳳榮邊給課題組的人布置工作,邊和記者打招呼。“這季節我得天天在田里,要栽樹、播種、調查,活很多。”55歲的潘鳳榮語速很快。
甜櫻桃是我國重要的名特優稀果樹樹種,是我國發展特種經濟林果和生產優質高檔名牌果品的主要品種資源。現在大連櫻桃所選育的十多個品種,不但在大連廣泛種植,而且在國內20多個有種植櫻桃的省份占據了主栽品種的一半左右。
說起自己培育出的品種,全國巾幗建功標兵潘鳳榮很自豪:“我們選育一個新品種到大面積推廣最少要15年,從不少走一個程序,品種有優點就說優點,有缺點就告訴果農用什么種植技術來克服,所以我們選育的品種得到果農的高度認可。”
潘鳳榮大學畢業便進入大連市農科院,一干就是33年。回憶起當年的工作狀態,她笑稱那就是“一把尺,一桿秤,拿牙咬,用眼瞪”。也有遇挫轉行的想法,可當她看到前來咨詢的果農淳樸的笑臉和對新品種的渴望,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堅持。上世紀90年代,始終堅守的潘鳳榮迎來了種植櫻桃的好時候。她的櫻桃科研也邁入了發展的快車道,科研成果層出不窮,在全國始終占據著領先地位。近十年來,潘鳳榮帶領櫻桃研究所相繼選育成功并推廣了“麗珠”“早紅珠”“晚紅珠”“飴珠”等優良櫻桃品種,為大連市乃至全國提供品種純正、質量優良的新品種苗木幾百萬株。現在,大連櫻桃種植面積達1.7萬余公頃,數十萬農戶靠他們所選育出的新品種走上了富裕之路。
潘鳳榮說搞科研要讓農民滿意,就得讓農民真受益。“除了現在種植的‘珠’字輩的櫻桃,我們還要推出新一代‘蜜’字輩的櫻桃新品種:蜜泉、蜜露、蜜脆,它們的特點是更甘甜、汁多和香脆。”
【點評】
一干就是33年,當初一把尺、一桿秤、拿牙咬、用眼瞪。收獲來自奮斗,來自堅守。33年來,潘鳳榮從不退縮,終于成功選育出了果農認可的眾多優良櫻桃品種,推動了櫻桃產業的發展,數十萬農戶因此受益。如今,潘鳳榮還要繼續在櫻桃事業上不斷前行。
媒體報道二:

堅守初心 砥礪奮進 引領群眾科技致富
——全國“巾幗建功”標兵 潘鳳榮

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大連市農業科學研究員果樹研究所所長潘鳳榮
從1985到2017,整整32年時間里,潘鳳榮從一個初出茅廬的普通大學生,成長為櫻桃專家。32年來,潘鳳榮帶領著大連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果樹研究所的工作人員砥礪奮進、開拓創新。期間奮斗之艱辛、磨礪之艱苦、破繭之艱難不言而喻。
一、初識櫻桃
1985年,剛剛大學畢業的潘鳳榮懷揣著夢想和即將走進社會的喜悅,被分配到大連農科院果樹研究所,開始跟隨王逢壽老專家從事櫻桃新品種選育研究。
上世紀80年代,學校根本沒有櫻桃的課程,潘鳳榮到了農科院后一切都要從頭學起。當時的科研條件非常艱苦,沒有像樣的儀器設備,更沒有電腦網絡,為了盡快進入角色,潘鳳榮利用業余時間向書本學、向老專家學、向工人師傅學,學遺傳育種、學栽培管理,以理論指導實踐,再以實踐檢驗書本,努力使自己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研人員。通過不懈努力,潘鳳榮在較短的時間內就掌握了所從事的科研課題品種試材的特征、特性及其主要性狀的遺傳規律,積累了大量的研究資料,為早出、快出科研成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艱苦歲月
當時農科院里有一句順口溜,叫“一把尺,一桿秤,拿牙咬,用眼瞪。”由于當時農科院條件有限,果子的成分全靠品嘗,尤其雜交后代變異很大,甜的、酸的、苦的、澀的,四味俱全,全靠人工品嘗來分辨品種的優劣。那個時候條件太艱苦,每天要調查幾十個株系,嘗果子嘗的有時看到都想吐,就更別說吃了。潘鳳榮清楚地記得,果實成熟季節,由于每天大量地品嘗果實,嘴里酸澀酸澀的,有時甚至吃到嘔吐,回到家連飯都吃不下,久而久之還得了胃腸疾病。
農業科研工作其實和果農是一樣的,每天風里來雨里去,冬天進行果樹修剪,頭兩天累到張不開手,春天進行樹性調查,凍得手拿不住筆,夏天日照強烈,呆在室外都會汗流浹背,潘鳳榮和同事們卻還要在密閉的果園里進行調查品評,汗水和桃毛混雜在身體上,奇癢無比,胳膊后背全是日光性皮炎,手曬得黑黑的,坐公交車手都不好意思伸出來,結果到了九十年代,課題組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近兩千株實生苗被安排到普蘭店一個基地栽種,兩年后僅僅剩下了不到一百株,當時的心情真的只能用心灰意冷、欲哭無淚來形容,也讓潘鳳榮第一次懷疑了自己的選擇,萌生了放棄的念頭。
還記得那段時間,每天都在進行思想斗爭。但當潘鳳榮看到前來咨詢的果農熱情淳樸的笑臉和對新品種的渴望,又一次下定決心:一定要堅持!終于潘鳳榮和同事們在堅持中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風。在國家科技部、農業部、市科技局、市婦聯的大力支持下,他們的科研成果層出不窮,得到了廣大果農的高度認可,在全國始終占據著領先地位。
三、破繭成蝶
改革開放以后甜櫻桃成為了我國重要的名特優稀果樹樹種,是我國發展特種經濟林果和生產優質高檔名牌果品的主要品種資源。大連市農科院是全國最早開展甜櫻桃育種研究的科研單位。1993年,潘鳳榮擔起了課題主持人的重擔,經過全體同事的不懈努力和年復一年的堅持,新品種、新品系相繼應運而生。
“明珠”櫻桃就是研究所1991年進行雜交,1992年播種獲得實生苗,1993年定植于櫻桃育種圃的優質品種代表。經過細心培育,1998年“明珠”株系開始結果,果實性狀調查顯示其具有熟期早、果個大、風味甜酸且口味濃郁等特點,當年即被選為優良株系。在2005年6月13日召開的“大櫻桃優良品種鑒評會”上,到會專家一致認為“明珠”優系果是非常好的優良品種。到2009年,“明珠”通過遼寧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備案,成為正式推廣應用的品種。2015年,“甜櫻桃新品種‘明珠’選育及大面積推廣應用”項目獲得了大連市科技進步一等獎。這僅僅是研究所培育的眾多品種中的一個,從雜交選種到大面積生產應用經歷了15年時間,到成果報獎更是經歷了24年,其中艱辛可想而知。
多年來,大連農科院為大連市乃至全國提供品種純正、質量優良的新品種苗木幾百萬株,據不完全統計,已有數十萬農戶靠這些新品種走上了富裕之路。在不斷推出新品種的同時,他們還完善了大櫻桃新品種與創新技術推廣服務體系,成功創新了一整套大櫻桃生產技術方法,讓農戶能在冬季用溫室進行大櫻桃生產,效益十分可觀。通過采用低樹高、短周期、矮化密植等栽培方法,不斷提高大櫻桃果品的品質和產量,營造出了櫻桃產業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
四、傳經送寶
在服農、助農工作中,潘鳳榮作為大連市婦聯扶貧幫困講師團成員、大連市農學會大櫻桃協作組首席專家,帶領果樹研究所全體工作人員,積極參加各級部門組織的送科技下鄉活動和果樹技術培訓班,向農民傳授最新科技成果和專業知識。積極配合電視臺制作農科快車欄目、配合廣播電臺進行不定期的農業科普節目的錄制,利用網絡平臺和微信群解答各類生產問題。隨著科技致富觀念的普及,廣大果民對櫻桃栽培新技術十分渴求,每年登門拜訪或電話咨詢的農民朋友特別多,所以工作之余他們還熱情地接受全國各地農民及栽培者關于果樹栽培、品種搭配、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技術咨詢,為用戶解決生產難題。
回想三十多年來的工作歷程,雖然有數不盡的苦辣酸甜,但是每每看到親手培育的櫻桃品種在全國各地推廣應用,廣大果農因為有了好品種和新技術而脫貧致富,每每聽到果農朋友稱贊“你們選育的品種真好,個又大,口味又甜,今年賣了好價錢”、“謝謝你幫我們解決了技術難題,我的櫻桃豐收了”、“你的課講的太實用了,這下我們可以大發展了”時,潘鳳榮的心里真是比蜜還甜,由衷地感到欣慰,覺得這三十多年來在田間地頭日曬雨淋的辛苦沒有白費,愿意繼續帶領著團隊,在科研事業中貢獻青春,在工作中揮灑汗水,在崗位中建功立業。
媒體報道三:

大連櫻桃好吃她功不可沒

人物簡介
潘鳳榮,大連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果樹研究所所長、櫻桃課題主持人,教授研究員級高級農藝師。這位女農業專家主持國家、省、市重點項目十余項,獲得各級獎勵二十余項。現擔任中國園藝學會櫻桃分會副理事長、遼寧省園藝學會理事、大連市農學會大櫻桃協作組首席專家。開展櫻桃新品種選育研究,又相繼育成并推出“明珠”、“早露”、“麗珠”、“飴珠”、“早紅珠”、“晚紅珠”等優良品種(系)。
如今在大連,每每提起大櫻桃,果農們第一個想到的專家便是潘鳳榮——大連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果樹研究所所長、櫻桃課題主持人,教授研究員級高級農藝師。她從事櫻桃新品種選育研究工作31年,用她的話說,櫻桃樹就像她的孩子一樣,看著它們茁壯成長,潘鳳榮心里比吃蜜還要甜。
說來也湊巧,潘鳳榮的娘家就在大連市農科院的所在地:營城子街道沙崗子村。當年這位聰明的姑娘從三所中學的考生中脫穎而出考上了當地唯一一所高中,又成為那一屆僅有的20多名大學生中的一員,并且高考以高出錄取線20多分的成績成為那一年農學院錄取最高分的學生。
1985年,潘鳳榮大學畢業后,便被分配到大連市農科院工作。當年在農科院進行大櫻桃研究工作的只有王逢壽老兩口,并且已是年逾六旬。“曾經也有其他的科研人員做過大櫻桃的研究,但后來因為種種原因放棄了,有的還離開了農科院。”潘鳳榮潛心跟隨王逢壽夫婦學習。由于當時農科院條件有限,果子的成分全靠嘴品嘗。“一把尺,一桿秤,拿牙咬,用眼瞪。”潘鳳榮用這十二個字概括了她當年的工作狀態及條件的艱苦。“那個時候條件太艱苦,嘗果子嘗的有時看到都想吐,就更別說吃了。”潘鳳榮清楚的記得,由于每天品嘗大量的果實,有時甚至吃到嘔吐,回到家連飯都吃不下。久而久之還得了胃腸疾病。
在潘鳳榮眼里,大櫻桃能夠在大連這片土地綻放異彩并不是偶然。“一是王老師的獨到眼光,幾十年前在人們還并不重視大櫻桃的時候選擇這一品種進行研究;二是王老師對事業的執著追求,正是他的這種精神指引著我們幾代人多年來為之不懈努力。”潘鳳榮說。1985年至1995年,是農科院培育櫻桃新品種的高產時期,在這一段時間里,先后育出巨紅、佳紅、紅艷、13-33等櫻桃新品種(系),形成了早、中、晚熟系列品種,豐富了我國櫻桃的種質資源,同時作為親本材料,也為我國櫻桃育種工作開辟了廣闊前景。
盡管隨著大櫻桃在全國范圍內的廣泛種植,但大連大櫻桃的領頭羊位置仍然不可動搖。如今,大櫻桃作為大連市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在大連地區栽培面積已達40余萬畝。大連市農科院在不斷推出選育、引進的新品種的同時,完善了大櫻桃新品種與創新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近年來,在新品種開發推廣過程中,成功總結出一整套保護地大櫻桃生產技術,用溫室進行冬季大櫻桃生產,效益十分可觀。在保護地櫻桃生產中,專家組提出采用“低樹高、短周期”栽培方法,保證第二年成花,第三年結果,第四年畝產150公斤,比常規栽培(第四年才開始結果)提早進入豐產期。同時研究出矮化密植的簡易修剪法,新方法的使用,不僅加快了露地栽培櫻桃的迅猛發展,而且有效地促進了設施栽培櫻桃快速發展。
來源:大連晚報
媒體報道四:

潘鳳榮 嗅得櫻花香,伊人獨芬芳
不離田野有的堅持了一兩年,有的堅持到八九年。即使后來的人,也多是潘鳳榮大學畢業后來到大連農業科學研究所上班。這一堅守一一散去。今天,當年的那一批科研者,唯潘鳳榮在堅守,依然直至今天,這一堅守,就是32年。充滿激情。幾年前,櫻桃之父王逢壽因年歲已大離開人間,得其綠色的枝頭,掛滿希望。32年前,在開闊的郁郁蔥蔥的園衣缽的弟子潘鳳榮,掌握櫻桃培育的技藝并不斷拓新,她已然是子里,潘鳳榮師從大連著名的櫻桃之父王逢壽,培土、施肥、剪最后的大師。枝、育苗,她躬耕在綠枝叢中,流得汗水,嗅得花香,她的青春潘鳳榮,扎根果園,勤懇工作,從未想到要放棄。她跟隨歲月,最終換來科學研究上的一個個收獲。王逢壽夫婦,就在這片園子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科研突破。1985年當時的農科院還叫農科所,但作為大連唯一的一個專注農至1995年期間,是農科院培育櫻桃新品種的高產時期,在這一業科學技術培植培育的研究所,已經有先見之明在全國率先搞起段時間里,先后育出了巨紅、佳紅、紅艷......
來源:《東北之窗》2017年第17期 作者:高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