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观看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日韩在线观看视频黄-日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视频-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科技創新網 > 文章中心 > 創新人物百科 > 農林科技 > 文章正文
專家信息 科學研究 論文專著 榮譽獎勵 媒體報道

專家信息:


景繼海,男,1954年2月出生于陜西省漢中市,山西省運城市人,中共黨員。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旱作農業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黨支部書記。寧夏重點科研攻關項目課題主持人,固原市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教育及工作經歷:

1、1978年畢業于寧夏農學院農學系。

2、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隨父支寧從山西省運城市來到寧夏固原貧困山區,1973年開始在固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從事農業科研工作,長期堅持在山區農業科研第一線至今,努力拼搏,無私奉獻寧夏邊遠山區的農業科技事業。

社會兼職:

1、寧夏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

2、政協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八屆委員會委員。

3、寧夏固原市委組織部組織監督員。

4、寧夏固原市總工會維權監督員。

5、寧夏固原市人民檢察院人民監督員。

培養研究生情況:

資料更新中……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旱地小麥新品種選育及旱作農業研究工作。

承擔的科研項目情況:

1、上世紀七十年代主要從事寧夏重點研究項目“油料作物亞麻的新品種選育及栽培研究”。

2、上世紀八十年代主要從事寧夏重點科研攻關項目“黃土高原農業結構改革及調整研究”。

3、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主持寧夏重點科研攻關課題“旱地冬、春小麥優良新品種選育”延續至今。

4、2005年開始與澳大利亞科工部作物育種中心先后合作“應用碳同位素分辨率鑒定技術選育小麥節水新品種研究”及“提高中澳旱地小麥水分利用效率”課題至今。

主要成就:

從事農業科研工作38年來,先后承擔、主持完成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寧夏自治區科技攻關項目10余項,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和成就。曾參加過農作物胡麻育種、栽培、旱地農業綜合豐產技術、種草種樹、及黃土高原農業結構改革與調整等多領域的科學研究,特別是在旱地小麥優良新品種選育及旱作農業研究領域取得了顯著成績。主持培育成功了寧春20號、寧春24號、寧春27號、寧春29號、寧春34號、寧春36號、寧春45號、寧春49號、寧冬13號九個冬、春小麥新品種,參加培育成功寧春8號、寧春9號、寧春10號三個小麥新品種。其中主持培育的寧春20號、寧春27號、寧春36號、寧春45號及參加培育的寧春10號等旱地小麥品種,不僅在寧夏南部山區大面積推廣種植,成為當地旱地小麥歷次更新換代的主栽品種。而且較大范圍的輻射到周邊的陜、甘、蒙、晉、冀并引種到青、新、川等省區,成為這些地區搭配主推品種。培育的這些具代表性的品種,自育成到目前已在寧夏南部山區及西部周邊省區累計推廣種植達1000萬畝以上,增加西部地區小麥產量1.95億公斤,增加西部農民直接經濟收入3.12億元以上,為寧夏南部山區及西部地區糧食安全、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做出了顯著成績和突出貢獻,被譽為“寧夏旱地小麥育種之父”。

科研成果:

長期的農業科研工作中由于他的努力拼搏、辛勤耕耘,曾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九項,科技成果十二項。其中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二項、三等獎五項、四等獎一項。

科技進步獎:

1、寧夏科學技術進步四等獎(胡麻豐產栽培技術研究) 1986.12 寧夏自治區人民政府

2、寧夏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農業結構改革及優化方案) 1986.12 寧夏自治區人民政府

3、農業部科技進步獎三等獎(陜寧黃土高原農業結構調) 1988.09 中國國家農業部

4、寧夏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寧南山區節水農業生產結構 ) 1992.08 寧夏自治區人民政府

5、寧夏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春小麥新品種寧春10號) 1992.12 寧夏自治區人民政府

6、寧夏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春小麥新品種寧春20號) 1999.10 寧夏自治區人民政府

7、寧夏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春小麥新品種寧春27號等) 2007.04 寧夏自治區人民政府

8、寧夏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春小麥新品種寧春36號等) 2009.07 寧夏自治區人民政府

9、寧夏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應用碳同位素分辨率鑒定技術選育小麥節水新品種研究) 2010.11 寧夏自治區人民政府

科技進步成果:

1、寧夏科技進步成果(固原半干旱旱作農區農業結構改革)自治區科技廳 1986

2、寧夏科技進步成果(抗旱高產春小麥良種寧春10號) 自治區科技廳 1992

3、寧夏科技進步成果(春小麥優良新品種寧春20號) 自治區科技廳 1996

4、寧夏科技進步成果(春小麥新品種寧春24號) 自治區科技廳 1996

5、寧夏科技進步成果(春小麥新品種寧春27號) 自治區科技廳 2002、12

6、寧夏科技進步成果(寧春27號大面積推廣栽培) 自治區科技廳 2003、10

7、寧夏科技進步成果(春小麥新品種寧春29號) 自治區科技廳 2002、12

8、寧夏科技進步成果(春小麥新品種寧春34號) 自治區科技廳 2002、12

9、寧夏科技進步成果(春小麥新品種寧春36號) 自治區科技廳 2005、04

10、寧夏科技進步成果(春小麥新品種寧春45號) 自治區科技廳 2007、06

11、寧夏科技進步成果(春小麥新品種寧春49號) 自治區科技廳 2009、08

12、寧夏科技進步成果(冬小麥新品種寧春13號) 自治區科技廳 2009、08

論文專著:


在國內外重點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5篇,科普文章24篇,合作撰寫出版專著三部。

出版專著:

1、糧食作物豐產栽培技術“春麥部分”《九頭狼科技叢書》 1997出版 撰稿人

2、寧夏山區小麥育種的發展與歷史 “山區小麥”《寧夏農業志 》寧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撰稿人

3、《寧南旱區種植業結構優化與生產力提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副主編及撰稿人

發表論文:

35 小麥不同器官碳同位素分辨率與產量的相關性研究 李樹華; 許興; 張艷鈴; 景繼海; 朱林; 雍立華; 王娜; 白海波; 呂學蓮 寧夏農業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寧夏大學; 寧夏固原地區農科所; 寧夏育才中學 中國農學通報 2010-12-05

34 春小麥碳同位素分辨率及相關指標數量遺傳分析 王娜; 許興; 李樹華; 景繼海; 何軍; 朱林; 董建力; 雍利華 寧夏師范學院; 寧夏大學; 寧夏農業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寧夏固原地區農科所; 寧夏育才中學 【期刊】安徽農業科學 2010-09-10

33 旱地小麥抗旱性鑒定指標研究 楊琳; 景繼海; 趙佰圖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現代農業科技 2009-09-10

32 旱地小麥品種和自育高代品系資源抗旱性鑒定研究 楊琳; 景繼海; 趙佰圖 寧夏固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陜西農業科學 2009-07-25

31 春小麥碳同位素分辨率與相關生理性狀的遺傳相關分析 王娜; 許興; 李樹華; 景繼海; 何軍; 朱林; 雍利華 寧夏農業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寧夏師范學院; 寧夏大學農學院; 寧夏固原地區農科所;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寧夏育才中學 【期刊】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2009-07-10

30 寧南山區春小麥抗旱性鑒定研究 楊琳; 景繼海; 趙佰圖 寧夏固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陜西農業科學 2009-01-25

29 寧南山區2007~2008年水地冬小麥區域試驗 楊琳; 趙佰圖; 景繼海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農科所 【期刊】現代農業科技 2008-12-20

28 寧夏南部山區春小麥抗旱性鑒定研究 楊琳; 徐兆師; 魯燕; 景繼海; 趙佰圖; 李連城; 陳明; 馬有志 寧夏固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農作物基因資源與基因改良國家重大工程農業部作物遺產育種重點開放實驗室 【期刊】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2008-11-10

27 寧南山區旱地春小麥品種比較試驗初報 楊琳; 景繼海; 趙佰圖 固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內蒙古農業科技 2008-10-10

26 旱地春小麥新品種寧春45號選育及栽培要點 景繼海; 趙佰圖; 楊琳 寧夏固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寧夏固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農業科技通訊 2007-11-17

25 春小麥碳同位素分辨率與水分利用效率的相關性 雍立華; 許興; 李樹華; 景繼海; 何軍; 朱林; 董建力; 袁漢民; 王娜; 嚴奉坤 寧夏農業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寧夏固原地區農科所; 寧夏大學農學院; 寧夏農業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寧夏銀川; 寧夏銀川; 寧夏固原 【期刊】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2007-09-10

24 寧夏不同生態區小麥碳同位素分辨率與灰分、比葉質量、收獲系數等指標的相關性研究 許興; 朱林; 李樹華; 何軍; 景繼海; 董建力 寧夏大學農學院; 寧夏農業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固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固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寧夏銀川; 寧夏銀川; 寧夏固原 【期刊】農業科學研究 2007-06-25

23 寧夏不同生態區小麥碳同位素分辨率與產量、收獲系數和物候期的相關研究 朱林; 許興; 李樹華; 何軍; 景繼海; 董建力 寧夏大學農學院; 寧夏農業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寧夏固原地區農科所; 寧夏農業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寧夏銀川; 寧夏銀川; 寧夏固原 【期刊】農業科學研究 2006-09-25

22 黃土高原半干旱偏旱區旱地苜蓿壟溝集水種植產流蓄水耗水特征及水肥調控效果 李永平; 賈志寬; 劉世新; 景繼海; 韓青芳; 上官周平 固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干旱半干旱研究中心; 固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會議】中國生態學會2006學術年會論文薈萃 2006-08-01

21 春小麥碳同位素分辨率的替代指標研究 朱林; 許興; 李樹華; 何軍; 景繼海 寧夏大學農學院; 寧夏農業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寧夏固原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 銀川; 寧夏固原 【期刊】西北植物學報 2006-07-30

20 寧夏不同生態區春小麥節水指標的研究 朱林; 許興; 李樹華; 何軍; 景繼海; 董建力; 袁漢民 寧夏大學; 寧夏農業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寧夏固原市農科所; 寧夏農林科學院 寧夏銀川; 寧夏銀川 【期刊】寧夏農林科技 2006-06-10

19 優質抗旱春小麥新品種寧春36選育報告 趙佰圖; 景繼海; 楊琳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寧夏固原 【期刊】甘肅農業科技 2006-03-20

18 抗旱高產優質小麥新品種——寧春27號 景繼海; 趙佰圖; 王敏 寧夏固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寧夏固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寧夏固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固原 【期刊】麥類作物學報 2003-11-30

17 旱地春小麥新品種寧春34號簡介 趙佰圖; 景繼海; 王敏 固原市農科所; 固原市農科所; 固原市農科所 寧夏固原; 寧夏固原 【期刊】寧夏農林科技 2003-08-27

16 寧春10號 外文期刊 《植物育種文摘》 2001年3期

15 冬季日光溫室種植春小麥加代技術研究 景繼海; 杜艷平; 蘇改鳳 固原地區農科所; 固原地區農科所 【期刊】寧夏農林科技 2000-08-27

14 干旱山區小麥育種方法及策略探討 《麥類作物》 1998年4期

13 加速山區小麥育種工作的路子 景繼海; 杜燕萍 寧夏固原地區農科所小麥攻關組; 寧夏固原地區農科所小麥攻關組 【期刊】農業科技通訊 1996-11-15

12 寧夏自育小麥新品種介紹 《農業技術與信息》 1996年2~3期

11 寧南山區小麥育種工作的現狀與思考 《種子現代化研究》 1994年10月

10 旱地春小麥新品種寧春20號簡介 景繼海; 王曉瑜 固原地區農科所 【期刊】寧夏農林科技 1994-09-27

9 山區旱地小麥育種實踐與探討 《山西小麥通訊》 1994年3期

8 山區旱地春小麥豐產栽培技術 景繼海 寧夏固原地區農科所 【期刊】農業科技通訊 1994-02-15

7 高蛋白旱地優良小麥新品種寧春10號 《麥類文摘》 1993年13期

6 春小麥新品種寧春10號 《農業科技與信息》 1992年2期

5 高蛋白春小麥——寧春10號 景繼海 寧夏固原地區農科所 【期刊】農業科技通訊 1992-03-31

4 寧南山區旱地農田貯水狀況與主要作物生產力關系的探討 李永平; 景繼海 寧夏固原地區農科所; 寧夏固原地區農科所 固原 【期刊】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1988-07-01

3 固原半干旱旱作農區種草用草效益的研究《六盤山科技》 1987年1期

2 寧南山區作物的安全播種期研究 《固原科技》 1986年1期

1 寧南山區春油菜生產的新途徑 關友峰; 景繼海; 岳國強; 杜占文 寧夏固原地區農科所; 寧夏固原地區農科所 【期刊】寧夏農業科技 1981-12-27

榮譽獎勵:


先后28次獲得的各級政府的各種榮譽獎項:

1. 1993年獲得第三屆寧夏青年科技鼓勵獎;

2. 1996年獲得自治區農業戰線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3. 2001年被評為固原市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4. 2001年獲得自治區農業科技優秀工作者榮譽稱號;

5. 2005年獲得“全國優秀農業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6. 2005年享受“固原市專業技術人才特殊津貼”;

7. 2006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8. 2007年又續聘為固原市學科帶頭人;

9. 2008年獲得自治區道德模范信德之星榮譽稱號;

10. 2009年獲得首屆固原市道德模范提名獎;

11. 2009年獲得“感動寧夏人物提名獎”;

12. 1992年-2001年先后7次獲得寧夏自治區農牧廳“全區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先進個人”;

13. 1974、1994、1996、1997、1998、1999、2000、2003、2004、2009、2010、2011年先后12次獲得單位及地市級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十佳科技人員等榮譽稱號。

媒體報道:


1、“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寧夏日報2006年4月30日

2、“景繼海 36年獲得獎項無數”寧夏廣播電視報2009年11月19日 感動寧夏2009年度人物評選

3、“種子”寧夏廣播電視總臺、寧夏衛視、 感動寧夏2009年度人物評選欄目播出

4、“讓旱塬豐收的‘種子’”,固原日報 時代先鋒 每周一星欄目 2009年3月21日

5、“為了大地的豐收 ”固原日報 2009年

6、“景繼海:寧夏旱地小麥育種之父”,《寧夏日報網》2007-05-09

文章錄入:zgkjcx    責任編輯: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 設為首頁 | 廣告說明 | 合作項目

    名稱:科技創新網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13040577號-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45251號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