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花卉植物栽培繁殖、新品種選育、園林規劃設計與施工、項目規劃論證、技術咨詢與服務等工作。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曾主持、主研國家863、農業部、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等科研項目近20項;參與省內大多數花卉產業規劃與論證,開展或參與了成都市三環路綠化、武廣高鐵邊坡綠化等綠化工程30余項。
1.一品紅新品種引進及規模化生產技術研究與推廣。
2.名優木本花卉繁殖體系的建立及配套技術研究。
3.盆花新品種引進及栽培技術研究。
4.四川省農作物育種攻關——花卉新品種選育。
5.蠟梅(梅花)種質資源的收集、評價與利用。
6.特色花卉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
7. 蠟梅(梅花)新品種選育。
8.干花制作技藝研究。
9.百合綜合利用開發技術研究。
10.園藝植物優良品種資源引進與品種資源圃的建立。
11.蠟梅微型盆栽技術研究。
12.金堂成環線立體農業循環經濟示范帶總體規劃。
13.彭州現代農業產業規劃。
14.錦江區花卉產業規劃。
15.“五朵金花”打造。
16.樂山國家級科技園區——五通橋花木科技園總體規劃及實施方案。
17.攀枝花植物園總體規劃。
18.汶川縣映秀鎮黃家花田規劃。
19.汶川縣現代農業產業規劃。
20.溫江多種花木產品質量標準和栽培技術規程制定。
科研成果:
參與省內諸多花卉產業規劃與論證;選育蠟梅新品種5個,梅花新品種1個,創制蠟梅新材料6個,研制與集成新技術12項,科研產品榮獲全國性金獎2個;出版專著7部,編制栽培技術規程及產品質量標準2部,發表科研論文30余篇;獲成都市2000-2005年度科普先進個人;培訓花農數千人次,帶動花農增收致富的事跡曾在《人民日報》、《四川日報》等多種報紙得到報道。
1 梅花新品種選育及配套產業化關鍵技術集成與應用 宋興榮;陳瑞丹;江波;袁蒲英;何相達;徐婷;孫紅玉;姜雨涵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 2016
發明專利:
[1]宋興榮,袁蒲英. 一種盆栽蠟梅無土栽培裝置[P]. CN111616041B,2021-08-06.
[2]宋興榮,袁蒲英. 一種縮短蠟梅育種年限的方法[P]. CN112293077A,2021-02-02.
[3]宋興榮,袁蒲英. 一種盆栽蠟梅無土栽培裝置[P]. CN111616041A,2020-09-04.
[4]宋興榮,袁蒲英. 一種便于移植的蠟梅栽培裝置[P]. CN208675881U,2019-04-02.
[5]宋興榮,袁蒲英. 一種喬木狀蠟梅樹形枝組和培育方法[P]. CN109006154A,2018-12-18.
論文專著:

先后在《西南農業學報》、《植物生理學通訊》、《中國花卉盆景》等期刊雜志發表《一品紅老枝扦插繁殖技術研究》、《四川花卉育種現狀與發展對策》、《關于我省發展木本花卉的幾點建議》、《加快我省花卉產業化發展的對策建議》等論文28篇。

出版專著:
主筆編撰由四川省科技出版社出版《觀花植物生產技術》、《觀葉植物生產技術》、《草坪的建植與管理技術》3部,參與章節編寫2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城鄉一體化——現代農民知識讀本》特色農業部分、四川省中共中央黨校教材《現代農業技術》花卉章節)。
1.《觀花植物手冊》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
2.《草坪建植手冊》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
3.《觀葉植物手冊》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
4.《現代農業科學技術》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5
5.《城鄉一體化現代農民知識讀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05
6.《四川特色效益農業培訓教材——花卉》 何俊蓉,鄭康慶主編,宋興榮 張錫九主審 2009
7.《三圣花鄉•五朵金花》系列叢書(共5本) 2005
發表期刊論文:
[1]宋興榮,袁蒲英,何相達.蠟梅新品種‘變早素’[J].園藝學報,2022,49(09):2059-2060.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0-0753.
[2]宋興榮,袁蒲英,何相達.蠟梅新品種‘卷被金盤’[J].園藝學報,2020,47(S2):3108-3109.
[3]袁蒲英,宋興榮,何相達,江波.蠟梅葉茶制作及成分分析[J].中國園林,2020,36(S1):48-51.
[4]宋興榮,袁蒲英,何相達,江波.AHP法構建不同用途蠟梅品種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園林,2020,36(S1):55-59.
[5]宋興榮,袁蒲英,邵祎璠.不同蠟梅品種嫁接成活率及年生長狀況[J].江蘇農業科學,2019,47(23):170-175.
[6]袁蒲英,宋興榮,邵祎璠.蠟梅花被片維管束變黑的細胞結構及生理生化研究[J].植物科學學報,2019,37(06):781-787.
[7]宋興榮,袁蒲英,何相達.蠟梅切花產品質量標準研究與探討[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15,37(S1):48-53.
[8]宋興榮,袁蒲英,熊昌發.四川省萬源市野生臘梅資源調查研究[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5,16(02):231-237.
[9]陳潔,李慶衛,張啟翔,何相達,宋興榮,楊燦芳,鄭帆,張文科,杜月芹.蠟梅切花生產技術規程制定的研究[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13,35(S1):66-71.
[10]袁蒲英,宋興榮,何相達.蠟梅切花最佳采收時期及最長低溫儲藏時間的研究[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13,35(S1):86-89.
[11]袁蒲英,宋興榮.多效唑對盆栽蠟梅的矮化效應及抗性的影響[J].西南農業學報,2012,25(04):1253-1256.
[12]袁蒲英,宋興榮,何相達.~(60)Co γ射線輻射對蠟梅種子發芽及幼苗生長的影響[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12,34(S1):118-121.
[13]宋興榮,袁蒲英,何相達.四川栽培蠟梅品種的調查與整理[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12,34(S1):127-131.
[14]袁蒲英,宋興榮.梅花栽培繁殖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10(08):37.
[15]袁蒲英,宋興榮.臘梅栽培繁殖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10(06):33.
[16]宋興榮,何相達,袁蒲英.四川蠟梅產業化發展對策與建議[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10,32(S2):182-185.
[17]何相達,宋興榮,袁蒲英.蠟梅鮮切花規范化生產技術探討[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10,32(S2):237-240.
[18]宋興榮 四川花卉育種現狀與發展對策 四川育種攻關動態,2010.8。該文章得到省長、副省長的批示。
[19]何相達;宋興榮;袁蒲英 蠟梅鮮切花規范化生產技術探討 中國花卉園藝,2010(6):45-47。
[20]宋興榮 四川省‘十一五’育種攻關花卉新品種選育成效顯著 四川育種攻關動態 2009.5。
[21]宋興榮 四川省花卉育種攻關取得顯著進展 四川育種攻關動態 2008.1。該文章被被省政府《省內要情》、《中農辦——農村要情》以及四川省人民政府網、農博網等300余家網站采納和轉登。
[22]宋興榮.四川省發展現代花卉業de對策與建議[J].四川農業科技,2008(05):5-6.本文同時在《四川農業科技》2008.5期發表。
[23]宋興榮.特色花卉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進展[J].四川農業科技,2007(12):17.
[24]宋興榮.四川省花卉產業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四川農業科技,2006(05):6-7.
[25]宋興榮,李華昌,岳立強.借幸福梅園林的打造,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J].西南園藝,2005(04):37-40.
[26]李洪雯,陳克玲,宋興榮,鮮小林.黑琥珀李半木質化嫩梢離體快繁研究[J].西南園藝,2005(01):17-18.
[27]李洪雯; 宋興榮; 鮮小林 黑寶石李組織培養及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學通訊2004.40卷3期
[28]鮮小林;宋興榮 加快我省花卉產業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農業科技動態 2003.16期
[29]房超,李躍建,劉小俊,林德佩,宋興榮.不同鄰作對攀枝花早春甜瓜上斑潛蠅成蟲數量的影響[J].西南農業學報,2002(04):86-88.
[30]宋興榮;房超 扶桑商品化嫰枝扦插繁殖技術研究 西南農業學報2002(第15卷 增刊):181-183
[31]宋興榮;房超 一品紅老枝扦插繁殖技術研究 西南農業學報2002(第15卷 增刊):188-190
[32]宋興榮 大樹移植技術 四川農業科技 2002.9期
[33]房超;林德佩; 宋興榮;孫九勝 西瓜數量性狀遺傳距離分析 西南農業學報2002(第15卷 增刊):184-187
[34]歐陽華學,胡謨彪,宋興榮,房超.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紅景天中維生素D和E研究[J].廣西化工,2000(S1):101-102.
[35]宋興榮.鶴望蘭切花栽培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00(01):23.
[36]宋興榮 關于我省發展木本花卉的幾點建議 農業科技動態 2000.12期
[37]宋興榮.切花新秀──六出花[J].四川農業科技,1999(03):13.本文同時在《北京農業》2000. 1期發表。
[38]宋興榮.花卉葉片發黃原因及防治[J].四川農業科技,1998(03):41-42.
[39]宋興榮.樹型一品紅的盆栽技術[J].中國花卉盆景,1998(05):17.
[40]宋興榮.西洋杜鵑的盆栽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1997(0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