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解保勝,男,1965年12月21日出生,中共黨員。現任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所所長,研究員,黑龍江省水稻栽培學科帶頭人和黑龍江墾區寒地優質超級稻研究首席專家、農業部科技入戶墾區首席專家,黑龍江省級青年星火帶頭人。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8年畢業于東北農業大學農學系。
資料更新中……
社會兼職:
1.中國農學會會員。
2.北方稻作學會副理事長。
3.黑龍江省農業科學理事會委員。
4.農墾稻作研究會副理事長。
5.黑龍江省科學基金評審委員會委員。
6.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整改工作領導小組組長。
培養研究生情況:
資料更新中……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從事水稻栽培技術的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1.國家科技支撐研究項目《水稻優質高產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與示范》于2010年9月通過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專家組鑒定,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2.國家農業公益性行業科研項目:《主要農作物調優栽培信息化技術研究》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3.主持國家《科技入戶》、《高產創建》項目活動中向農墾總局多次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建議與適應寒地的水稻栽培技術理論科學依據。
4.主持《寒地水稻葉齡診斷栽培技術》目前該技術頗有影響力已是黑龍江省水稻生產的主推技術之一。
5.主持《寒地優質水稻安全生產技術研究示范》、《寒地綠色優質米節水生產技術推廣》。
6.主持《寒地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增產技術》、《水稻節水灌溉技術》、《稻草還田培肥地力技術》。
科研成果:
解保勝研究員執行推廣了“寒地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術”(旱育秧田規范化、旱育壯苗模式化、本田管理葉齡指標計劃化),被列入全國豐收計劃項目,此項技術使墾區水稻面積由1985年的38.9萬畝、平均畝產369.7斤,迅速發展到1999年的1029萬畝、平均畝產1005斤,堪稱墾區水稻栽培史上的一次革命。此項技術獲黑龍江省重大科技效益貢獻獎(省長特別獎)。他參與繪制的我國寒地水稻三化栽培圖歷,共印發20多萬套給農戶,圖歷簡單明了地指導了農民水稻生產技術,極大地提高了種田的科技含量,使農民快速走上了致富路。
他擔任黑龍江省梧桐河農場科技副場長時,培養水稻技術人員100多人,直接受益水稻種植戶達1300多戶,大幅度提高了農場職工種稻技術水平,為農場貧困農戶點燃了希望之光,使農場的水稻生產依靠科技走上富裕之路。在他任期的兩年里,梧桐河農場的水稻實現了歷史大豐收,水稻畝產達到1150斤,農民很快地富裕起來,農場面貌煥然一新,被譽為農戶致富的貼心人。
他積極參加科技普及扶貧及三下鄉活動,把水稻科技送到生產一線,結合科研課題與項目面向墾區和全省水稻生產服務,每年組織和帶領科研骨干力量深入墾區75個水稻農場及地方各市、縣開展水稻高產創建聯合攻關;科技入戶;院、場、縣、鄉共建;科技下鄉等活動,進行現場培訓、田間指導、利用廣播、電視、媒體等進行推廣傳授,2010年多次座客黑龍江鄉村廣播《945農科專線》,年均授課近1000學時,受訓人員5萬余人次,同時發放科普資料,光盤等技術宣傳資料5萬余份,通過技術推廣普及,2007-2009年黑龍江墾區1500萬畝水稻產量平均畝產超千斤,“十一五”期間他主持并推廣了“寒地水稻葉齡診斷栽培技術”在黑龍江墾區的普及率達到了100%,在地方的普及率達到80%,“超級稻示范推廣”技術、在墾區1600多萬畝水田推廣了“三化一管”栽培技術,這兩項栽培技術在墾區及地方的普及率達到70%以上。經農業部專家測定,墾區千畝以上面積畝產超過800公斤。
論文專著:

出版專著:
參與著書5部,正在編寫1部。
發表論文:
1 依當地氣溫條件做好水稻計劃栽培 解保勝; 孫作釗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北方水稻 2010-11-15
2 寒地水稻優質高產攻關總結 解保勝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所 黑龍江佳木斯; 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 【期刊】現代化農業 2006-01-15
3 寒地水稻不同控蘗群體有效分蘗利用的研究 顧春梅; 解保勝; 黃少峰; 王麗萍; 蕭長亮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佳木斯 【期刊】黑龍江農業科學 2007-03-10
4 寒地水稻綜合高產配套技術推廣實踐 劉華招; 葉明輝; 趙清政; 馬守義; 解保勝; 郭文琛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 黑龍江省紅衛農場;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 黑龍江省紅衛農場 黑龍江佳木斯; 黑龍江佳木斯 【期刊】現代化農業 2007-11-15
5 北大荒水稻之父——記水稻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徐一戎 解保勝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黑龍江佳木斯 【期刊】墾殖與稻作 2004-03-25
6 寒地水稻種子安全越冬影響因素分析 楊天維; 解保勝; 崔玉梅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期刊】種子世界 2005-06-15
7 水稻側深施肥技術 解保勝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期刊】墾殖與稻作 2000-02-29
8 正旺活性鋅肥在玉米、水稻上的對比試驗 何兆清; 解保勝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 【期刊】現代化農業 2000-02-29
9 寒地水稻旱育稀植分蘗發生特點、生產力及米質 顧春梅; 曹書恒; 解保勝; 趙金英; 慕永紅; 梁金國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黑龍江省富裕牧場 【期刊】現代化農業 2000-06-30
10 強化水稻原種生產 推進種子產業化 于洪軍; 解保勝; 周維; 梁金國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所;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所; 黑龍江省富裕牧場 【期刊】現代化農業 2000-07-30
11 寒地水稻側深施肥技術 解保勝; 劉海燕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所;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所 【期刊】現代化農業 2000-12-30
12 生物菌劑在寒地水稻秸稈還田上的應用 慕永紅; 李軍; 解保勝; 劉海燕; 趙金英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所 【期刊】現代化農業 1997-11-15
13 寒地水稻經濟施肥技術研究 解保勝; 慕永紅; 李軍; 劉海燕; 劉德君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所; 黑龍江省綏棱農場 【期刊】現代化農業 1997-11-15
資料更新中……
榮譽獎勵:

1.被評為黑龍江首屆墾區青年技術創新標兵。
2.黑龍江第三屆墾區十大杰出青年。
3.黑龍江省青年星火帶頭人標兵。
4.黑龍江省優秀科技工作者。
5.黑龍江省優秀科技服務工作者。
6.黑龍江墾區支持科技工作優秀領導干部。
7.黑龍江墾區科技管理系統先進工作者。
8.1998年獲全國豐收計劃一等獎。
9.1999年獲省政府特殊津貼。
10.2003年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
11.被黑龍江省農墾總局授予優秀科技副場長光榮稱號。
12.2010年獲黑龍江省第三屆十佳和諧家庭獎。
13.2010年獲第七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榮譽稱號。
14.2010年9月獲黑龍江省農業科技進步一等獎。
15.2010年9月獲農墾總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16.2010年11月獲黑龍江省重大效益貢獻獎。
媒體報道:

讓農戶致富是他最大的心愿---記第七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解保勝
他是農民的兒子,童年時生活在貧瘠的農村,農民的經濟落后與辛苦他都親眼目睹過,他立志報考農業院校,就是想學到農學知識,發展農業生產,改變農民生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落后局面。當理想變成現實后,走出大學校門的他,首選就是到農業科研生產單位,至今也一直沒有離開過水稻科研崗位,一干就是二十二年。他就是現任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解保勝同志。他潛心于水稻栽培技術的研究,勇于開拓創新,長期深入科研生產第一線,大力推廣水稻良種良法配套技術,堅持服務于農民,獻身于農業,將自己的全部精力與智慧奉獻給農民,用科技做為農業強力支撐帶領農民走上致富路。
他潛心水稻栽培技術的研究。多年來,他主持、執行、參與完成國家、省、部各級科研項目30余項,獲得省部各級成果獎15項,攻克了寒地水稻栽培領域諸多技術難題,諸多成果已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并推廣應用于農業生產中,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科技含量,使農民增產增收,本人也被評為黑龍江首屆墾區青年技術創新標兵、黑龍江第三屆墾區十大杰出青年、黑龍江省青年星火帶頭人標兵、黑龍江省優秀科技工作者、黑龍江省優秀科技服務工作者、墾區支持科技工作優秀領導干部、墾區科技管理系統先進工作者;國務院和黑龍江省政府授予他特殊津貼,被選為黑龍江省水稻栽培學科帶頭人和黑龍江墾區寒地優質超級稻研究首席專家、農業部科技入戶墾區首席專家。
他既是領導又當研究員,他經常頂著烈日,冒著風雨到地里與他的課題組團隊進行探索,下農場深入到農民的田間地頭去查看農情。憑著對水稻科研與生產的執著,常年不懈帶領全所水稻科研團隊深入開展水稻科研生產試驗與示范推廣,開展理論創新、技術創新、集成創新;開展人才培訓、科技服務,為黑龍江省和墾區水稻糧食安全生產及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使農場、農村、農民增產增收,讓農民真正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他帶領的科研所多次榮獲黑龍江省農業科技工作先進單位、省科技扶貧先進工作單位、農墾總局科技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他執行推廣了“寒地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術”(旱育秧田規范化、旱育壯苗模式化、本田管理葉齡指標計劃化),被列入全國豐收計劃項目,1998年獲全國豐收計劃一等獎。此項技術使墾區水稻面積由1985年的38.9萬畝、平均畝產369.7斤,迅速發展到 1999年的1029萬畝、平均畝產1005斤,堪稱墾區水稻栽培史上的一次革命。此項技術獲黑龍江省重大科技效益貢獻獎(省長特別獎)。他參與繪制的我國寒地水稻三化栽培圖歷,共印發20多萬套給農戶,圖歷簡單明了地指導了農民水稻生產技術,極大地提高了種田的科技含量,使農民快速走上了致富路。
由于工作上的需要,他當年被組織派到黑龍江省梧桐河農場任科技副場長。梧桐河農場是以水稻種植為主的大場,又是一個長期處于貧困狀態下的農場,農場生產技術落后,條件非常艱苦,但他義無反顧地接受了任務。他一到農場,就馬不停蹄地走遍了農場 26個生產隊的田間地頭,考察調研了農場的地理環境,針對農戶在生產過程出現的粗放農業等問題,因地制宜的制定科技扶貧管理政策方案,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并帶著科研項目在農場進行生產試驗示范推廣了“寒地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增產技術”、“水稻節水灌溉技術”、“ 稻草還田培肥地力技術”,積極做好農民的科技種田的思想轉變工作,迅速改變了農場職工種稻的老觀念。他利用冬季時間舉辦水稻種植技術講座,培養水稻技術人員100多人,直接受益水稻種植戶達1300多戶,大幅度提高了農場職工種稻技術水平,為農場貧困農戶點燃了希望之光,使農場的水稻生產依靠科技走上富裕之路。在他任期的兩年里,梧桐河農場的水稻實現了歷史大豐收,水稻畝產達到1150斤,農民很快地富裕起來,農場面貌煥然一新,被譽為農戶致富的貼心人,在當地稻農都親切的稱他為“解寶”,同時他被黑龍江省農墾總局授予優秀科技副場長光榮稱號。
他積極參加科技普及扶貧及三下鄉活動,把水稻科技送到生產一線,結合科研課題與項目面向黑龍江墾區和全省水稻生產服務,在生產中全心全意為稻農服務,堅持科研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每年組織和帶領科研骨干力量深入墾區84個水稻農場及地方各市、縣開展水稻高產創建聯合攻關和科技入戶活動;積極開展院場共建活動,科技下鄉等活動,進行現場培訓、田間指導。利用廣播、電視、媒體等進行推廣傳授新技術,年均授課近1000學時,受訓人員5萬余人次,累計發放科普資料、光盤等技術宣傳資料5萬余份,通過技術推廣宣傳,2007-2009年黑龍江墾區1500萬畝水稻產量平均畝產超千斤,經農業部專家測定,墾區千畝以上面積畝產超過800公斤,使農民真正嘗到了依靠科技種田致富的甜頭。2010年他的家庭獲黑龍江省第三屆十佳和諧家庭獎;他本人在2010年獲得了第七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榮譽稱號。
他懷著一顆強烈的事業心,始終不渝地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信條,刻苦鉆研新技術,多出新成果,加速成果的轉化,將最新的農業生產技術及時推廣到農民當中,不斷提高科學種田地水平,引導帶領農民科技致富奔小康,為實現農業現代化而努力奮斗著。
來源: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委員會 2011-0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