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观看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网站-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日韩在线观看视频黄-日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视频-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科技創新網 > 文章中心 > 創新人物百科 > 土木建筑工程 > 文章正文
專家信息 科學研究 論文專著 榮譽獎勵 媒體報道

專家信息:


儲金龍,男,1964年生,安徽安慶人。現任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建筑與規劃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注冊城市規劃師,城市規劃專業學科帶頭人,“全國特色專業建設點(城市規劃)”主持人,“安徽省級重點學科(城市規劃與設計)”主持人,安徽省省級《“三位一體”應用型城市規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負責人。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3.09-1987.07 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城市規劃專業就讀,獲工學學士學位。

1987.07-2000.09 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建筑系工作,從事城市規劃專業教學和科研工作。

2000.09-2002.07 武漢大學城建學院進修城市規劃專業研究生課程。

2002.09-2006.06 南京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城市與區域規劃專業博士研究生,獲理學博士學位。

2006.06- 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建筑學院工作,從事城市規劃專業教學和科研工作。

2006.08-2008.10 任建筑學院城市規劃系系主任。

2007.02-2008.12 任建筑學院副院長,分管科研、實驗室和研究生工作。

2009.01-2009.05 任建筑學院副院長,主持建筑與規劃學院工作。

2009.06- 任建筑與規劃學院院長。

社會兼職:

1. 全國城市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

2.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會員、理事。

3. 安徽省城市規劃行業協(學)會常務理事。

4. 安徽省工程勘察設計協會理事。

5. 合肥市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

教學情況:

主講課程:

本科生課程:《城市總體規劃原理》、《城市總體規劃設計》、《區域規劃》、《城市詳細規劃設計》《畢業實習與設計》;

研究生課程:《城市規劃方法》承擔的主要教研工作。

培養學生情況:

資料更新中……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城市與區域規劃理論與方法、GIS與RS在城市與區域規劃中的應用。

承擔的科研項目情況:

1. 基于產學研結合的新農村建設建筑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2008jyxm081),安徽省教育廳教研重點項目招標課題,2009-2011年。

2. 城市規劃角色轉型下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2008jyxm322),安徽省教育廳教研項目,2009-2011年。

3. 地方院校城市規劃專業教育評估的時間與思考,高等建筑教育,2009年,18(3):55-59。

4. 基于數據挖掘的城市化水平測度及其時空演進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03-2004年。

5. 安徽中部城市群發展思路與對策研究,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基金項目,2009-2010年。

6. 蚌埠市中心城區控制性編制單元規劃研究,2009-2010年。

7. 城市街道更新及其空間形態設計研究,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2004-2005年。

8. 江蘇省重點中心鎮設置標準與發展政策研究,江蘇省建設廳科技計劃項目,2002-2004年。

9. 安徽省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研究,合肥市科委基金項目,1996-1997年。

10. 江蘇省鎮江揚中市新壩鎮總體規劃,主持人,2002-2004年。

11. 江蘇省高淳縣新區總體規劃,主要參與人,2003-2004年。

12. 福建省長汀縣古城保護規劃與歷史街區保護詳細規劃,主要參與人,2004-2005年。

13. 福建省長汀縣縣域城鎮體系規劃,主要參與人,2004-2005年。

14. 安徽省霍山縣總體規劃調整,課題主持人,2006-2007年。

15. 安徽省霍山縣近期建設規劃,課題主持人,2006-2007年。

16. 安徽省潛山縣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課題主持人,2008-2009年。

17. 安徽省霍山縣中心城區(B)控制性詳細規劃,課題主持人,2009-2010年。

科研成果:

1. 《地方特色型院校學科專業結構優化及構建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獲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9年)。

2. 《城市規劃學科專業教學與工程實踐結合》項目獲安徽省教學成果三等獎(2008年),獲安徽建筑工業學院教學成果二等獎(2008年)。

3. 安徽省毛集鎮(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鎮、全國重點小城鎮)總體規劃獲安徽省建設廳優秀設計二等獎(無一等獎,1998年)。

4. 安徽省渦陽縣城總體規劃獲安徽省建設廳優秀設計三等獎(1995年)。

發明專利:

資料更新中……

論文專著:


出版專著:

《城市空間形態定量分析研究》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7

發表論文:

英文:

1. CHU Jinlong, XU Jiangang, GAO Shu.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ial Land Growth in Hefei of Anhui Province,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7 17(2):135-142.(SCIE檢索)

中文:

1 我國鄉村空間規劃研究綜述 章莉莉; 陳曉華; 儲金龍 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建筑與規劃學院; 池州學院資源環境與旅游系 池州學院學報 2010-12-28

2 地方院校城市規劃專業加強生態學基礎的思考——以安徽建筑工業學院為例 顧康康; 儲金龍; 汪勇政; 包善駒 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建筑與規劃學院 安徽農業科學 2011-03-01

3 基于范式理論下的城市交通模式轉型與發展 陳善兵; 儲金龍 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建筑與規劃學院 【期刊】安陽工學院學報 2010-02-20

4 基于空間交互理論視角的安徽中部城市群的架構分析 侍非; 儲金龍; 顧康康 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建筑與規劃學院; 宿遷學院建筑工程系 【期刊】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7-15

5 美國新城市主義思潮及對我國區域規劃的啟示 周輝; 儲金龍 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建筑學院 【期刊】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2-15

6 城市濱水公共空間公共性建構——以合肥市天鵝湖公園為例 劉云靜; 儲金龍 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建筑學院 【期刊】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2-15

7 地方院校城市規劃專業教育評估的實踐與思考 儲金龍; 孫道勝; 吳約; 姜長征 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建筑學院; 安徽建筑工業學院教務處 【期刊】高等建筑教育 2009-06-30

8 合肥市城市建設用地動態演變分析 侍非; 儲金龍 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建筑與規劃學院 【期刊】淮陰工學院學報 2009-06-15

9 公共交通主導下城市住區土地利用規劃策略 汪勇政; 儲金龍 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建筑與規劃學院 【期刊】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8-15

10 南通地區城鎮用地擴展時空特征分析 儲金龍; 馬曉冬; 高抒; 徐建剛 南京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 徐州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南京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 南京; 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建筑系; 江蘇徐州 【期刊】自然資源學報 2006-01-30

11 合肥城市人口空間分布變化特征研究 儲金龍; 王志強 南京大學城市資源學系; 江蘇省建設廳城市發展研究所 江蘇南京; 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建筑系; 安徽合肥; 江蘇南京 【期刊】城市發展研究 2006-07-26

12 海岸帶脆弱性評估方法研究進展 儲金龍; 高抒; 徐建剛 南京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 南京大學海岸與海島開發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南京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 江蘇南京; 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建筑系; 安徽合肥; 江蘇南京 【期刊】海洋通報 2005-06-15

13 城市地理信息系統及其發展對策 儲金龍 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建筑系 合肥 【期刊】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03-25

14 數字城市技術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 儲金龍 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建筑系 安徽合肥 【期刊】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06-28

15 論數字城市及其對城市規劃的影響 儲金龍 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建筑系 安徽合肥 【期刊】蘇州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學院學報(社科版) 2002-03-30

16 城市道路管理信息系統及其需求分析 儲金龍 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建筑系 合肥 【期刊】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1-09-25

17 人口老齡化趨勢與社區建設 賴旭東; 儲金龍 武漢大學城建學院; 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建筑系 武漢 【期刊】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1-12-25

18 安徽省城鎮化影響因素的空間分異研究 儲金龍; 顧康康; 汪勇政; 包善駒 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建筑與規劃學院 【會議】規劃創新:2010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 2010-10-15

榮譽獎勵:


資料更新中……

媒體報道:


創新,我們一直的追求

———訪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生導師儲金龍教授

研究生導師專訪

“城市規劃與設計”(含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方向)專業碩士點在我校已經開設兩年了,但對于我校該專業碩士研究生招生教育情況,很多同學并不十分清楚。為此,記者團對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生導師儲金龍教授做了專訪。

儲金龍教授,1987年畢業于我校城市規劃專業并留校任教至今,2006年畢業于南京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同時也是國家注冊城市規劃師,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會員,安徽省勘察設計協會理事,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建筑學院副院長兼城市規劃系主任,城市規劃與設計學科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為城市與區域規劃理論與方法,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GIS)與遙感(RemoteSensing,RS)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近年來主持和參與國家級、省(市)級縱向課題5項,出版書著1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主持和參與各類城市規劃橫向課題50余項。

記者(以下簡稱記):儲老師您好,非常感謝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采訪,首先請您介紹一下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研究生招生與培養情況。

儲老師(以下簡稱儲):我校自1980年開始招收城市規劃專業兩年制專科生,1983年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96年該專業改為五年制本科專業,2000年前是安徽省唯一招收城市規劃專業本科的高等學校。長期的辦學歷史,使我們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在安徽省乃至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2006年我們順利獲得了城市規劃與設計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開始招收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碩士研究生,目前已招收兩屆共43名研究生。從生源看,報名與招生人數都是我校5個碩士點中最多的。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碩士點現有碩士生導師17人,其中專職教師10人,外聘教師7人,他們都是來自于省內外規劃、管理、設計、教學等部門的知名教師和學者,多年從事城市規劃與設計工作,具有很高的造詣。通過兩年多的努力,我校在借鑒兄弟院校培養模式和經驗的基礎上,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基本形成了城市規劃理論與方法、城市設計與歷史文化保護、城市規劃與公共政策、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人居環境與住宅區規劃等五個研究方向。碩士研究生學制原則上為三年,其中前一年半主要是課程階段,后一年半主要是科研和實踐以及畢業論文階段。

記:您能分析一下研究生教育與本科生教育的區別嗎?

儲:首先是培養目標不同。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城市規劃學科的高級技術人才,具有城市規劃與設計、建筑、園林等各方面知識,能夠從事城市規劃、設計、管理以及研究方面的工作;而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具有全面綜合素質的城市規劃專業高級復合型人才,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并不斷追求創新成果的專業素質。其次是培養要求和培養方式的不同,本科階段強調的是專業基本素質的訓練,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正確價值觀的確立,當然也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訓練。而碩士階段關注的是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要讓他們成為具有全面素質的科研人員,此階段的學生始終離不開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再者,兩階段的學習方法也有很大的區別,碩士階段的學習是在指導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課程學習和科研相結合,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記:說到創新,您能談談這兩個字在碩士研究生教育的過程中是怎樣體現的嗎?

儲:我們一般會從兩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一方面是科研項目的研究,我會讓他們參與到科研項目中去,將學過的東西加上自己的想法進行運用。通過科研,讓他們了解做科研的過程,科研的方法,學會思考科學問題,提升專業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通過獨立完成碩士畢業論文,使他們的綜合科研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

記:創新意識的培養是您在讀碩博士時沿襲下來的還是在之后的工作中總結出的呢?

儲:其實創新是當今社會的需求也是研究生的一項最基本素質。我工作了十幾年后又決定出去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感覺到自己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創新能力不夠,專業基礎理論和知識不夠,分析方法缺乏,更難以去思考和發現更高層次的問題,所以,當時就想通過讀研,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記:從您的經歷我們也看的出您對自身的發展也在不斷的創新和突破,那么能談一談您對城市規劃專業的展望嗎?

儲:經過二十多年的積累,城市規劃專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自2006年獲得碩士授權點后,2008年5月又順利通過建設部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教育評估,走到了全國城市規劃專業教育的前列;2008年9月,城市規劃與設計學科被批準為安徽省第三批省級重點學科,城市規劃專業同時被教育部、財政部批準為第三批高等特色專業建設點,我校是該專業在安徽省唯一獲此殊榮的高等院校。這些充分說明了我校城市規劃專業在全國同類院校中產生了一定影響。但同時也應該看到,我校的城市規劃專業教育和同等水平的院校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全國的影響力還有待提升,我們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通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改進教學方法,拓展省外實踐教學基地,活躍學術氛圍,鼓勵學生參與各類專業競賽的主動性,努力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擴大我校城市規劃專業在全國同類高校的影響(建筑系記者 汪徽 何志江)

來源:《安徽建筑工業學院校報》2008年

文章錄入:zgkjcx    責任編輯: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 設為首頁 | 廣告說明 | 合作項目

    名稱:科技創新網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13040577號-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45251號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E-Mail:zgkjcx08@126.com